广东近年代最有权势的家族都有谁?

最近看了电视剧《大秦帝国》

,感受颇多!我觉得《大秦帝国》表现最多的并不是对秦

人淳朴、脚踏实地以及那种“秦人食草,秦人可畏”的精神的高度赞扬。这样讲是因为:秦

极度爱国的精神是每一个国人所拥有的,

是从对秦人刻画中表现出来的,秦人代表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

大家是不是会有一种疑问:

既然这种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拥有的,

什么最后一统六国的是秦国,而不是东方六国呢?

其实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

只要我们将自己的思绪回归到那个年代,

思考思考,答案就会迎刃而解。战国末年,用孔子的话说,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诸侯之

间相互征战,扩张势力范围,完全不把周天子当一回事。

这个时代用四个字概括就是:

之世。那什么是大争呢?所谓大争,就是争得全面、争得彻底、争得残酷无情

自秦穆公之后,秦国国力就开始走下坡路,经历了四代

又加上献公时收复失地的征战,到秦孝公时,秦国已近快到了亡国的边缘,

秦国开始走向了他的复兴之路。秦自孝公起,

开始任命商鞅变法,打破各种旧的

制度,使国家面貌涣然一新。这里对商鞅变法的过程及对秦国的作用就不在多说。

现在我们就从商鞅变法这一举措入手进行分析,

来谈谈秦国为什么会一统六国。

法最最突出的特点,在我看来主要有亮点:

一,变人治为法治,依法治国而不是依人治国。

战国时代,是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度向

封建制度转型的关键时代,

而这种转型至秦一统六国后才算真正结束。

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是这种社会转型的关键之处。

人不是法律、不是制度;而法治,顾名思义就是一切都得依法行事,社会制度,法律才是最

高的指挥棒。从这一点看,我们的社会做的不错,毕竟社会主义是依法治国吗!但是,由于

我们法律监管层次的疏漏或者是一些人的投机取巧,

使得我们依法治国的原则被动摇。

我觉得,政府在对待这种制度方面的工作时,

一定先要优化制度的监管、执行团队。这样才

能使我们的国家越加的清明,

使底层百姓越加的对政府部门充满希望,

歌颂自己光辉的过去,因为希望毕竟是相对于未来来说的。

二,重视最广大的底层民众,确保他们的利益、劳动成果得到最大的保护;重视对底

我不禁联系到了我们现在的影视文化。

我对当下的社会文化,顿生一种担忧之心。从近几年小沈阳的走红,芙

蓉姐姐在网络上的任其疯涨,以及最近传言即将被广电总局封杀的“凤姐”

们的社会文化再走一条低俗化之路。

必先有诞生天才的土壤”

这个土壤不是指别的,就是我们的人民大众。

既然我们的社会文化,也就是大众文化,

又怎能要求我们去培养出大师级人物,

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呢?也难怪钱

老在生前不断追问“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哪呢?”出现这种问题,与政府的文化引导有关系,

毕竟我国这三十年是忙着搞必须得搞好的经济建设了。

如若搞不好也不能讲责任全归罪与政府。

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得从根上下功夫,

根就是我们的人民大众。

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提升,共同的自我反省)

,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办几所大学,向教育部门多投入一些钱就能解

  •   19171118日,已经去世一年半、曾担任清朝邮传部尚书的晚清首富盛宣怀(),在上海举行出殡大典。   为了这场葬礼,盛宣怀的子孙们共斥资达30万大洋,出殡仪仗队长2500多米,仅抬棺材的杠夫,就有64人之多,堪比帝王出殡。   整个上海几乎倾城出动,争睹这场世纪葬礼。     1917年,上海市民围观盛宣怀出殡仪仗队。   一个首富的葬礼,不是国葬,却堪比国葬。   对于盛宣怀的子孙们来说,葬礼花费30万大洋,实在不算个啥。   因为尽管在辛亥革命之际,被民国政府没收了大量财富,但他们的老爷子盛宣怀,还是留下了1160多万两白银的遗产。这其中,除去50%用来做家族事务和社会公益,盛宣怀的子孙们仅现金和实物资产,就分到了580多万两白银。   晚清光绪时期,在今天的北京城二三环一带,买一座占地一亩左右的四合院,大概是500两银子。盛宣怀留下的资产,在当时够他的子孙们,买下2万多座北京四合院。即使到了1924年,鲁迅在北京阜成门附近买下一座四合院,也仅花了不到1000个大洋(相当于1000两银子)。   所以,晚清民初,盛宣怀要说他是中国首富,还真没人敢争这个第一了。   01   做一个帝国的首富,是不是应该低调一点?   盛宣怀或许想,但子孙们不让,更何况,盛宣怀本人也难以做到。   谈论晚清和中国的商业史、财富史,盛宣怀是难以绕开的一个人物。作为被后世称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的盛宣怀,有着太多的功名往事,却难藏诸身后,因此今天,最爱君也要来说说,这个晚清帝国首富的发家与家族史。   要做一个帝国首富,白手起家的毕竟很少,而倚仗权势、官商勾结,往往才是发家致富的真谛,在这方面,盛宣怀深谙此中门道。     青年盛宣怀:标准官三代。   道光二十四年(1844),盛宣怀出生于江苏常州。作为一个官三代,盛宣怀的祖父盛隆,是举人出身,曾经出任浙江海宁知州;盛宣怀的父亲盛康,则与李鸿章是同科进士(道光二十四年,盛宣怀出生当年,30岁的盛康与李鸿章同时考中进士),曾经先后担任庐州、宁国知府,浙江杭嘉湖兵备道、按察使等职务。   作为一个标准的官三代,盛宣怀尽管并非绝对的豪门,但家世不可谓不贵重,作为仕宦家庭出身,祖父和父亲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金榜题名、延续先祖的荣耀,但遗憾的是,这个官三代科考的运气并不好,连续三次,连最基础的乡试都考不过,也就是说,盛宣怀终其一生,都只是一个秀才而已,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尽管文运不佳,但盛宣怀并非纨绔子弟。   作为官三代,盛宣怀经常跟随父亲到处行走,从小就深浸官场,办事干练,同治九年(1870),26岁的盛宣怀,被父亲介绍给了他的同科进士朋友、当时的湖广总督李鸿章,做起了李的幕僚和秘书,这,也是盛宣怀仕途和商海发达的起点。   02   现在土话常说,寒门难出贵子,一个帝国,越是发展成熟,人脉和关系就越是重要,在这方面,作为官三代的盛宣怀,紧紧地抓住了李鸿章,这个他生命里的超级贵人。   一个26岁的小伙子,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一个部级领导的机要秘书,尤其是做李鸿章的幕僚,刚开始,或许要靠超级人脉,但年深日久,没有两把刷子,是搞不定这个超级领导的。   在这方面,盛宣怀能力出众、极其聪明。   1864年,清廷平定太平天国后,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蓬勃发展,清朝开始进入了所谓同光中兴时代(),而当上李鸿章的秘书后,盛宣怀先是协助时任湖广总督的李鸿章防剿回民叛乱,盛夏炎暑,日驰骋数十百里,忠心耿耿,甚得李鸿章的信任,尽管只是个普通秀才,但盛宣怀却文采过人,草拟文稿有万言立就的功夫,让李鸿章为之刮目相看。     李鸿章施行洋务,盛宣怀是得力干将。   从战争年代过渡到建设年代,李鸿章立足晚清政坛的看家宝,是他的外交和洋务,在兴办洋务方面,盛宣怀是李鸿章的左膀右臂: 进入李鸿章幕府仅仅两年,1872年,仅仅28岁的盛宣怀就开始协助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1876年,32岁的他,又协助李鸿章创立开采湖北煤铁总局;此后,他先后兴办、创造了11中国第一的企业和组织,这里面就有:   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前身);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正因为这些成就,盛宣怀在后来也赢得了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的美誉,而当时刚刚开始兴办洋务的李鸿章,对盛宣怀也是非常倚重。   对于洋务,李鸿章曾经对盛宣怀说,这些洋务企业,是李个人仕途前进的立足之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洋务失败,势必将影响李鸿章个人的政治仕途,并给反对洋务运动的政治对手们留下把柄,其中对于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更是嘱咐盛宣怀说,一定要把这个企业做成铁板模样,使来者确不可移   作为李鸿章的门生和得力助手,盛宣怀也确实不负所望,办理洋务节节推进、经营有方,在给李鸿章的信中,盛宣怀说:竭我生之精力,必当助我中堂(李鸿章)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因为,洋务运动,是李鸿章在晚清立足的根本,也是盛宣怀仕途发展的根本。 在当时,左宗棠从做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的幕僚开始发迹;李鸿章则是曾国藩的幕僚出身;但做一个大领导的秘书和幕僚,很多时候,不仅要能力干练,而且要懂得替主子着想,鞍前马后出力才行。   在这方面,盛宣怀不仅仅是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的干将,而且更是李鸿章借刀杀人的政治打手。   晚清时,淮军淮系与湘军湘系的斗争势同水火,在这方面,作为淮系领军人物的李鸿章,与湘系的左宗棠,两人在朝里朝外都矛盾重重:在李鸿章看来,左宗棠这头左骡子,经常给他难堪,已经成了他在清廷中攫取权力的重要障碍。     作为湘系马仔的胡雪岩,最终被淮系打手盛宣怀干掉。   看到主子不开心,作为李鸿章政治打手的盛宣怀,始终在捕捉战机:   1883年,盛宣怀利用左宗棠的财政助手胡雪岩因为跟洋商斗丝受损、资金紧张的有利时机,先是串通李鸿章的马仔、上海道台邵友濂截留了胡雪岩的银款;然后又向汇丰银行等洋行大肆渲染,说胡雪岩快要破产了,你们赶紧找他要钱;   接着,盛宣怀又向胡雪岩属下钱庄、当铺的各个超级金主和储户抛洒传言,说胡雪岩没钱了,由此导致胡雪岩被疯狂挤兑,仅仅20多天,曾经的帝国首富、左宗棠的左膀右臂胡雪岩,就被盛宣怀的商业斗法击中命脉、一蹶不振。   倒左必先倒胡的策略打击下,左宗棠很快就遭遇到了财政危机,以致他在后来抗击法国的战争中处处受挫,最终抑郁而终。而协助恩师李鸿章干净、漂亮地击败政治对手、打败湘系的盛宣怀,也由此更加扶摇直上。   04   看到自己的马仔办事漂亮,李鸿章也非常满意,这位在晚清崛起的帝国宰相,夸奖盛宣怀说:这个小伙子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   但有付出,就要有回报,对吧?   李鸿章曾经夸奖盛宣怀说,这个小伙子很廉洁,是的,最爱君想说,盛宣怀廉洁的表现,就是成为继胡雪岩之后的晚清,乃至民国初年的中国首富,身后更是给子孙留下了1160万两白银之巨的超级遗产。   盛宣怀成为晚清和民国初年中国首富的奥秘,李鸿章的点评,也可以看出玄机:(盛宣怀)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作为晚清著名的官僚资本家,盛宣怀协助李鸿章兴办洋务,也从中攫取了超级巨额的国有资产,可以说,论侵夺国有资产的高手,盛宣怀绝对是这方面的祖师爷。     通过掠夺汉冶萍公司等国有资产,盛宣怀最终成首富。   起初,轮船招商局是纯粹的国有企业,用现在的话来说,盛宣怀只是个戴着官帽的国企高级打工仔,但盛宣怀的手段高明之处就在于,他逐渐把轮船招商局改成了民办企业,从国企到民企,在这个改制的过程中,大清帝国的政府资产,改着改着,大部分就改成了他的私人股份;   1908年,就在大清帝国即将倒台之前,盛宣怀又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组成完全商办的汉冶萍股份有限公司,他个人后来又出任董事长;而汉冶萍公司,当时拥有员工7000多人,年产钢近7万吨、铁矿50万吨、煤60万吨,占清政府全年钢产量90%以上,是整个大清帝国最为赚钱的企业,这个本来是国企的企业,最终也变成了盛宣怀侵占控股的名下企业。   帝国的首富,就是在这种官倒买卖,和强取豪夺中,一步步成的。   05   一个商人,明里暗里成了帝国的首富,自然就想,染指下政治权力。   1900620日,在义和团之乱中,对洋人恼羞成怒的慈禧,以清廷名义,正式向11国列强宣战,并且要求各省的督抚招义民御侮   对此,当时身为大理寺少卿、掌管邮传事务的盛宣怀,看到大势不好,随即私下电报联系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洋人和好,进行东南互保,并公开抗命、假装称清廷的宣战诏书是伪诏   此后,盛宣怀又四处活动,联络各地的总督、巡抚,将互保的范围扩大到西南、中南和山东,以及四川等地。   在庚子事变中,尽管八国联军最终攻入北京,但在盛宣怀的一手策划下,清朝最富庶的东南地区,以及大部分疆土却安然无事,   虽然明知道盛宣怀等人公开抗命,但慈禧却对别人说:今日看来,盛宣怀为不可少之人。此后,盛宣怀被赏加太子少保衔。   庚子事变中,东南互保的省份,俨然独立于清廷中央之外,而这也是,后来辛亥革命中各地独立、割据的先期表现,盛宣怀在此中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06   但盛宣怀始终只是个精明的商人,他不具备作为政治家的素质。武昌起义、满清倒台,直接的导火索,就有盛宣怀的重大功劳   1911年,满清成立所谓内阁,13名国务大臣中:满族9名,汉族4——盛宣怀,就是此中4名汉族内阁成员之一,可见他受满人的器重程度。   当时,盛宣怀是清廷的邮传部大臣,主管铁路、通讯等大权。1911年,关于铁路的国有、民办之争非常激烈,当时,在四川、湖南等地,大清帝国从士绅到普通农民,很多人都参资入股了铁路,但盛宣怀却想强买强卖,将铁路强行收归国有,却不给予民众赔偿,或是故意压低赔偿,在此情况下,湖南率先爆发保路运动,四川的保路运动更是风起云涌,由此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在此情况下,懵懂无知的盛宣怀,却和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唱起了双簧戏,公开鼓吹应该请袁世凯出山,来剿灭乱匪、保卫大清   激起保路运动、引发武昌起义;又请出袁世凯、引狼入室,以为自己聪明绝顶的盛宣怀,一步步,给大清朝埋下了超级炸弹。     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盛宣怀处置不当,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爆发。   武昌起义于19111010日爆发,1025日,清廷资政院召开会议,一致指责盛宣怀犯了四条大罪:违宪、变乱成法、激成兵变、侵夺君上大权,并且建议清廷对盛宣怀处以绞刑,在此情况下,1026日,清廷宣布将盛宣怀革职,永不叙用   看到大事不妙、有杀身之祸,1028日,盛宣怀迅速逃离北京,经天津转去青岛;12月底,已经67岁的盛宣怀,从大连乘坐轮船逃亡日本,踏上了流亡之路。   在盛宣怀看来,什么大清帝国,都是假的,眼下保命才最要紧。   1912212日,在革命党和袁世凯的联合逼宫下,清廷最终退位,那个盛宣怀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大清帝国,前后不过三四个月工夫,就在盛宣怀等能臣干吏的瞎糊弄下,土崩瓦解。   大清帝国倒台后,盛宣怀躲在日本,一直诚惶诚恐:在当时,满清的遗老遗少们恨他入骨,认为他祸乱大清,都恨不得吃他的肉、扒他的皮;民国的新人们,则认为盛宣怀是满清的余孽,并且将他在国内的产业,几乎没收殆尽。   眼看着奋斗了一生的家业即将付诸东流,盛宣怀到处东奔西走,在前后贿赂了500多万两白银给民国各界要人后,最终才买得一个平安。   1912年底,已经在日本流亡了近一年的盛宣怀,最终才在心惊胆战中,返回国内,已经当了大总统的袁世凯,看在他当初的保荐之功份上,也没有特别为难他,除了现金等资产外,让江苏省政府,把大部分不动产还是还给了盛宣怀。   07   对于盛宣怀在清朝灭亡中的作用,满清遗老赵尔巽等人编撰的《清史稿》,愤怒地谴责说,盛宣怀侵权违法,罔上欺君,涂附政策,酿成祸乱,实为误国首恶。   盛宣怀自己,也吓破了胆。   但作为满清遗留给民国的首富,盛宣怀的财力和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觑,而他的社会关系耕耘之深,也横跨了晚清、民国和当代,整整三个时代。   除了袁世凯的赦免外,曾经两度出任民国总理的孙宝琦,也暗中保护了盛宣怀这个双份亲家:因为在此前双方的联姻中,盛宣怀的四公子盛恩颐,娶了孙宝琦的大女儿孙用慧;孙宝琦的四公子孙用岱,则娶了盛宣怀的亲侄女盛范颐。     晚年盛宣怀。   盛宣怀一家,还与民国四大家族的宋家,关系非常深厚。   此前,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曾经在盛家当过养娘,这是一种介于家庭教师和乳娘、佣人之间的一种职业,由于这个特殊关系,宋霭龄曾经到盛宣怀家当过家庭教师,宋子文则当过盛宣怀的四儿子盛恩颐的英文秘书,并对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盛爱颐穷追不舍(没有成功)。   进入民国后,盛宣怀的第七个儿子盛升颐在孔祥熙、宋蔼龄的提携下,曾经在抗战前出任苏浙皖统税局局长,掌管江南一带的财税大权;盛宣怀的孙子盛育度,抗战时曾在日伪银行工作,抗战后被以汉奸罪名逮捕,都是幸亏盛爱颐打电话给宋子文,最终才被从监狱中了出来。   1949年后,盛宣怀的七女儿盛爱颐身体不好,宋庆龄还曾叫人专程前往看望,由此可见盛家与宋家的关系之深。     盛宣怀家族与宋氏家族关系深厚。   而在贪污腐败之外,也热衷做慈善公益的盛宣怀,在辛亥革命这场剧变中,似乎看透了人生。   1916427日,盛宣怀最终在上海去世。   临死前,他交代将自己留下的1160多万两白银,一半财产(580万两白银)捐出来做慈善公益,做愚斋义庄”——义庄中,40%(约230万两白银)用作社会慈善事业;60%(约350万两白银)用作盛宣怀子孙的男女读书、婚嫁、经商,及祭祀、扫墓、修理宗祠、置买田产、资助盛氏全族义庄使用。   另外一半财产,580多万两白银,则分给仍然在世的十个子女进行分配。   靠着自己的经营能力、干练、贪污、掠夺国有资产,做上了晚清和民国初年首富的盛宣怀,最终吐出了一部分,来回馈这个给予他新生的民国新社会。   盛宣怀死后一年多,才于1917年在上海出殡。据说,为了防止盗墓,他的灵柩此后移到苏州留园,又停灵了两年多。一直到1919年,才正式葬入他位处江苏江阴的家族墓地。   至此,帝国功名,一世繁华,最终,都化作了尘与土。   文章来源于最爱历史 ,作者最爱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十大家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