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帮解答上海医药SPH理财投资风险高不高?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 举报邮箱: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速创新转
型,深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了经营质量、盈利能力、运营效率、行业地位的稳步提升
,持续为民众健康创造价值。 
业TOP50位列第42位,在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之
“中国化药企业TOP100”中位列第3位。公司坚持以满足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打造
具有优势的研发、临床研究、中试、产业化及营销的工业体系,持续为患者提供超过
700个品种的优质药品及健康产品。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加快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号召,通过制定产品战略,加大创新投入,以开放式创新模式、
融产结合、国际化发展等手段,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创新药及
改良型创新药产品,推动公司医药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医药商业是保障医疗物资和药品高效、稳定供给的核心力量。公司作为中
国第二大的医药商业企业和国内最大的进口药品、疫苗、医疗器械服务商,拥有覆盖
全国24个省、直辖市与自治区的商业渠道与零售网络,持续为各级医疗机构、零售机
构、合作伙伴及患者提供高效、便捷、可靠的服务。公司与国内外主要的药品制造商
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强大的供应链服务网络,提供一体化的医药供应链解决方
案,已成为国内药品分销、创新产品上市的首选合作伙伴。公司积极推动中国药品及
健康产品的供应链升级,以科技信息化手段,持续探索创新医药健康产品的供应及支
       我国政府已将生物医药行业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中长期来看,
在国家政策、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以及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等综合因素的多重驱动下
,医药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报告期内,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市场需求继续回升,经济发展整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生物医药行业同比增速高于
总体经济增速。 
,公司亦保持了良好的经营态势。 
同比增长20.73%;其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126.02亿元,同比增长7.94%;医药商业实
医药工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12.31亿元,同比增长4.69%;医药商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
13.33亿元,同比增长23.86%;参股企业贡献利润6.10亿元,同比增长10.44%。实现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51亿,同比增长15.94%,非经常
性损益主要来自上药云健康B轮融资后出表形成的一次性收益。还原研发费用后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2.58%。 
医药工业上升0.10个百分点,医药分销下降0.62个百分点。公司扣除管理、销售及研
发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3.95%,较上年同期下降0.44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以“数字化上药建设”赋能业务,以大数据为手段进
一步提升公司的体系能力、打造高效组织、建立核心支撑平台。公司大数据指挥中心
一期项目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平台建设,搭建了集经营分析、实时监控、风险预警、投
后管控、研发项目管理于一体的可视化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内部形成公司经营分析
驾驶舱,满足集团管理与决策分析要求,为管理层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经营发展状况、
有效做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外部打造公司宣传企业价值的窗口,实现信息的
及时有效披露。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公司的数据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真正做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今年公司还将
重点拓展人力资源平台的对接与应用,并推进大数据信息化在产品规划、营销、制造
、研发等方面的应用。 
       报告期内,虽然部分产品受到国家带量采购政策的影响,但公司上半年整
体销售收入仍实现较快增长,工业大品种逐步消除疫情影响,过亿产品数量再创新高
。同时,上海医药再度进入全球制药工业50强,排名提升6名,位列第42位。 
个重点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达11.94%,其中同比增幅前五的重点产品销售收入较去
年同期翻了一番。公司将持续关注带量采购的政策影响,以一品一策为抓手,实现产
销研高度协同,保持存量重点产品的增长速度,挖掘潜力产品的发展机会,努力达成
“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目标。 
5年的6.18亿元到2020年的19.72亿元,5年间翻了三倍多。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
快创新转型,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共计11.39亿元,同比增长51.90%,占工业销售
收入的9.04%。其中研发费用8.80亿元,同比增长30.04%,占工业销售收入的6.98%。
肉瘤临床研究; 
床II期,在美国启动新的适应症研究; 
申请,5月收到CDE关于IND的受理通知书,7月底收到临床试验通知书,拟于近期启动
验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开展,已于2021年4月27日顺利完成所有受试者
给药,并完成总结报告;8月3日,与公司合作的顺天医药(LumosaTherapeutics)公
司宣布,该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单次给药、安
慰剂对照的前瞻性Ⅱa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安全性终点,未发现给药后36小时内症状
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该项Ⅱa期临床试验共入组24例受试者,总体表现出良
好安全性,无sICH风险增加的证据。次要终点包括评估神经功能结局的mRS(改良Ran
kin评分)和NIHSS的变化。虽然样本量有限,LT3001组中有更多受试者在第90天达到
极佳功能结局(mRS0-1),并在第30天达到显著神经功能改善(NIHSS改善≥4分)。
在基线NIHSS≥6且接受LT3001治疗的受试者中,78%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功能改善(目
前样本量有限,有待将来扩大样本量确认);公司已向CDE提交Ⅱ期临床试验申请,
计划在中国大陆和全球同步开展两项Ⅱ期临床试验,在更多AIS患者中评价注射用LT3
品亦于今年取得了诸多进展: 
,即将开展病人入组; 
验结果决定后续开发路径;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进入临床前及后续研究阶段的创新药管线已有35个
项目,其中24个项目进入临床或已上市。 
       公司中药产品资源丰富,旗下拥有7家中药重点企业、9个广受认可的核心
品牌、5大治疗领域(心血管、消化、呼吸、骨骼肌肉及泌尿生殖系统)以及多项保
密配方和独家品种,中药销售收入约为工业板块总体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中12种产品
于2020年的销售收入逾1亿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中药板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
       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今
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包含了七
方面28项措施,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特色发展明确了政策指引和落地方案。公司积极
把握政策引导趋势,于5月13日联合云南白药、天津医药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共建“云天上-复兴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产业联盟”,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各自在科研、技术、市场、资本、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
势,聚焦中医药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中药产业化、现代化、规范化发展,大力挖
掘中医药卫生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五种资源”优势,
积极探索中药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独特
优势和作用,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健康需求。 
       公司亦围绕中药“大品牌,大品种”,明确了中药大产品所需具备的四项
条件(竞争性、临床价值、企业价值、准入条件),梳理了集团各子公司现有产品系
列,从独家性、独特性、市场潜力等各方面进行论证,首批筛选出8个中药拟培育大
品种,形成“一司一策,一品一策”,上半年重点中药产品收入增速超20%。 
一致性评价,使得获批一致性评价的产品累计增加到34个品种(48个品规),位居行
       为进一步加快改良型新药和高端制剂的布局和技术开发,公司与国内多家
知名高校、研发机构、企业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吸入制剂
、缓控释制剂、口溶膜制剂、复杂注射剂、原料药等多个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新
型制剂技术、原料合成技术的探索和应用研究,产品管线已覆盖呼吸、心血管、精神
神经、镇痛、抗感染、消化代谢等多个领域。今年7月,公司旗下上海上药创新医药
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杭州艾瑞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及江阴贝瑞森制药有限公司正
式签订了产品引进协议,引进纳米技术改良型新药AP2500以及新给药途径和新适应症
的改良型新药UP-611项目。近日,公司与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上药
九洲生物制药公司也正式揭牌,目前已拥有13个联合立项品种,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
的高端创新制剂平台。 
       公司以“自主研发+对外合作”的模式持续拓展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产品
群,以市场化体制机制为基础,与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共建创新平台,实现1+1>2的效果。报告期内,公司与各研发合作平台按进度推
       -交大医学院及交大附属医院:上海医药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刘俊岭教授
团队、上海二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共同成立的上
海循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于5月中旬完成公司设立,目前已有6个创新药管线品种,
聚焦罕见病创新靶点及早期药物开发,专注于抗体、核酸药物及细胞治疗技术,2022
年预计将有2个创新药项目进入临床阶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一批合作研发项目均已启动并在顺利推进中,启动
新一轮孵化项目征集遴选; 
       -沈阳药科大学:研发团队就创新合作项目进行了调研评估与多轮交流,正
在确认研究可行性方案;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持续推进已遴选的4个项目合作
8%,毛利率6.46%;医药零售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7.09亿元,同比下降1.57%,毛利率1
3.41%。公司积极优化品种结构,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中国进口药和创新药服务商中的
龙头地位。报告期内成功新获武田、诺和诺德等供应商的多个重磅品种的进口总代资
       公司着力打造创新药服务平台,为全球医药企业创新产品提供涵盖上市前
合作、进出口服务、全国分销、创新增值四大领域的全供应链一站式管理服务。报告
期内,公司旗下的上药控股作为百时美施贵宝新获批上市的免疫肿瘤药物“逸沃”在
中国境内唯一进口商,与厂家针对免疫肿瘤领域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欧
狄沃与逸沃的全流程、多领域的合作模式,让高品质治疗惠及更多患者;为德琪医药
提供临床试验支持、保税进口、全国分销、供应链优化以及创新增值服务,加速德琪
医药新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公司亦不断推进供应链服务创新,提升国际供应链效率,巩固国际贸易产
业优势。上药控股今年7月初入选商务部等8部门公布的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在国家积极推进上海临港新片区建设中,公司作为首批入驻
企业,正在加速打造临港大健康国际医药供应链产业园,借助临港新片区的产业优势
,进一步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巩固公司在医药进出口方面的龙头地位。 
%。目前二类疫苗销量主要还是受到疫情防控的一定影响,但未来仍具有较好的发展
空间。公司基于在疫苗分销领域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将产业链从进口分销延伸至生产
与研发,抢抓机遇战略布局疫苗领域。今年,公司通过合资合作方式进入疫苗生产领
域。此外,公司作为领投方参股的创新疫苗研发公司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已
启动全球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进一步推进了公司在疫苗研发领域的布局。未来
公司将进一步结合已有优势,继续发展疫苗领域业务。 
技平台。公司以“DTP专业药房”和“互联网+服务”为两大业务基石,通过线上+线
下深度融合,全面发展益药生态圈,为创新药蓬勃发展提供有价值且可及的销售与服
务网络,为普慢药“互联网+”发展开创“医药分业中国新模式”。今年1月18日完成
10.33亿元B轮融资后,上药云健康立即启动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全面绩效及股权激励
方案推进、数字化系统及资金管理体系升级等重要工作,并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并购、
筹备新一轮股权融资。随着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发布完善“双通道”的指导意见
,上药云健康计划在下半年抓住政策机遇,为旗下全国“益药-药房”全力争取“双
       镁信健康作为数字化健康生态全价值链模式的先行者,致力于通过创新医
疗支付模式,打通“互联网+医+药+险”的生态闭环,推动保险领域与医疗领域深度
融合,帮助患者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百姓幸福又安心。截至2021年上半年,镁信健
康新上线40余个患者福利项目,新增32款健康险产品,已累计服务6,000多万张保险
保单,并已成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的主要服务商。值得关注的
是,2021年4月,由镁信健康提供服务支持的“沪惠保”上线后,参保人数突破739万
人,创惠民保首年参保人数新纪录。镁信健康在项目管理、药品目录、一站式理赔结
算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助力上海市民健康保障升级,高质高效地提升当
地市民药品可及性并缓解医疗费用负担。 
00%股权转让签约仪式在中国上海和芬兰赫尔辛基两地以视频形式同步进行。芬兰菲
曼特成立于1981年,以生产经营牙椅及其他牙科相关设备为主,其“Fimet”品牌经
多年的经营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认可度。菲曼特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的海外企业
,已与上药医械合作了27年。收购完成后,上药医械将拥有在口腔医疗行业发展所需
的完整模块,再通过整合运作,未来有望快速开拓国内外市场,打造上药医械口腔业
务的研发平台、全球BD平台、海外并购平台与上药口腔的国际化品牌。 
投资者相关议案,拟以16.87元/股的价格向云南白药和上海潭东定向增发约8.53亿股
A股,筹集资金约143.84亿元,锁定期36个月。发行完成后,云南白药将持有公司18.
02%的股份,作为战略投资者深度参与公司治理与运营,在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步伐
的同时结合双方优势在多个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近年来,公司作为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试点企业,已经做出了一系列探
索和尝试,落地了股权激励方案、市场对标考核、研发中长期激励、下属企业混合所
有制改革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改革举措。本次引入云南白药作为战略投资者,将通过
股权结构的多元化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此
同时,双方将结合在产品资源、客户资源、品牌管理、市场渠道、产品开发等多方面
的优势资源,在中医药、大健康、医药商业及新业务等方面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医药创新转化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是由上实集团发起设立的
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基金,以立足上海、联动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为定位
,对附有创新属性和成果转化价值的项目提供系统性投资和转化支持,重点投向生物
医药领域,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转化平台。在未来,公司将与该基金形
成包括项目合作在内的多方面战略协同,以更灵活且市场化的资本运作方式,进一步
助推公司实现创新转型的目标。 
单”,上海医药再次上榜,位列第437位,排名跃升36位。公司坚持战略定力,以科
技创新为驱动,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下半年,公司将按照董事会确定的年度经营目标和重点工作安排,有序开
展各项经营工作:不断优化研发、营销、制造等工业体系,提升新药研发效率,推进
降本增效,持续提升体系能力;商业以互联网+为抓手,大力推动创新业务发展;在
国际化业务方面,加强对海外公司的管理,切实推进国际业务拓展以及合作项目的高
效落地;发挥中药板块优势,整合行业资源,做强做大中药产品与品牌;强化安全生
产与环保,确保药品质量。 
       站在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
海医药要承担起新的使命与担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助力国家从医药大国向医药
强国转型。上海医药将向上而生,奋斗致远,团结一心,目标一致,坚持以科技创新
为驱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领先药企。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
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考虑本次疫情在全球的波及范围广、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等因素,国
际贸易、国际化投资、大宗原料进口等业务发展在短期内具有波动风险。 
       医保控费和支付方式改革的常态化推进,将促使部分药品价格进一步下调
,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主动调整市场策略,积极拓展国际化市场,加快创新转型,力
争重点新产品按计划上市。 
       创新药研发项目周期长、投入大,相关进展、审批环节都具有一定的不确
定性,存在项目研发进度或者临床试验结果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变
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大力引入市场化的创新人才,稳步提升
       商誉减值测试以未来现金流预测为基础,包含了管理层作出的有关假设和
专业判断,商誉存在一定的减值风险。公司将针对可能产生的或有风险,提出积极预
案,降低对公司经营业务的整体影响。 
       上海医药是国内工商业均处于领先地位的综合产业集团,业务覆盖医药工
业、医药商业,使得公司具有独特的共享与互惠商业模式,能够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
主要环节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公司能够通过聚合资源,集中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并持续为病患、医疗机构及合作伙伴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医药工
商业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优势,能够持续为股东与社会创造协同利润与价值,降低个
别领域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个药品品种,产品主要覆盖抗肿瘤、心脑血管、精神神经、抗感染、自身免疫、消化
代谢和呼吸系统七大治疗领域,并已形成重点产品和基普药的产品组合梯队。公司拥
有剂型门类齐全的生产线,坚持开展全面的精益管理,通过建设生产信息化管理MES
系统和质量信息化管理LIMS体系,对药品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精益优化,注重技术创
新、产业化和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保持领先的质量和成本优势,确保能够持续稳定地
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公司积极推动产品国际化发展,多个原料药
通过了WHO、FDA、欧盟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质量认证,多个制剂产品获得美国FDA批
       公司重视研发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行业领先的研发投入强度,
坚持自主研发和BD双轮驱动,通过内部资源和外部合作的有机融合,构建符合临床需
求、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链。公司坚持开放式研发模式,加快产品引进和研发合作,
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科研
院所及其附属学院等共建新型研发合作平台,持续构建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药物研发产
品群与具有临床价值和技术特色的改良创新药产品群,连续入围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
中心发布的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总量位居国内医药企业第一
       公司拥有直接网络覆盖全国24个省市、集约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药
品流通体系,形成高效、敏捷、智慧的现代化供应链服务渠道,拥有广阔的客户网络
,同时通过工商业一体化的共享与互惠模式,服务自有制药业务推广。 
       公司坚持创新药品流通方式,持续服务公立医疗机构改革,以领先的供应
链管理、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满足公众和医疗机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效率与体验
。公司在院内供应链延伸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药品直送服务、进口药品一站式服
务、疫苗服务、药库信息化管理和临床支持服务等创新业务模式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
平。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药品零售业务,覆盖全国16个省区市的2,
000多家品牌零售连锁药房,持续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安全的服务。 
资平台和各类并购基金,形成较优的资本运作能力,以融产结合方式充分利用资本推
       公司携优秀文化的历史积淀,以安全、信赖、创新为基本理念,坚持主品
牌牵引策略。旗下拥有一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著名产品品牌,与“上海医药”主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国际局势更为
严峻复杂,国内医药产业变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全国联采”的背景之下,行业进
入存量博弈与增量抢夺的竞争阶段。面对新形势、新起点、新发展,公司一方面坚持
“创新、集约化、国际化、融产结合”四大发展战略,努力完成全年经营目标和各项
重点工作,另一方面勇挑重担,以敬业的精神、专业的知识、高效的执行落实各项抗
疫保供工作,用行动诠释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初心和使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
一致肯定。2020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作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
公司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全球制药50强,进一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迎难而
上两大板块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增长2.86%)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
,919.09亿元(币种为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86%,其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237.
43亿元,同比增长1.08%;医药商业实现收入1,681.66亿元,同比增长3.12%。  积
极应变归母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速(增长10.17%)  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44.96亿元,同比增长10.17%,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加研
发费用合计为61.53亿元,同比增长13.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
益的净利润为38.21亿元,同比上升10.41%。  医药工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22.53亿
元,同比增长8.56%,工业贡献利润加研发费用合计为39.10亿元,同比增长14.15%;
医药商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25.14亿元,同比增长13.21%,各项主营业务均保持快速
增长。参股企业贡献利润10.10亿元,同比增长31.93%。  加速转型研发投入近20
亿元(增长30.70%)  研发投入达到19.72亿元,同比增长30.70%,其中研发费用1
6.57亿元,同比增22.76%。  高质量发展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增长13.65%)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68.45亿元,同比增长13.65%,其中医药工业实现经营性
现金净流入35.42亿元,医药商业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38.88亿元。  医药工业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工业销售收入237.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毛利率58.
14%,较上年同期上升0.62个百分点。其中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133.18亿元,同比
下降1.55%,平均毛利率70.51%。主要原因为年初受到疫情影响,但二季度开始逐步
企稳回升。  产品与制造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市场变化积极更新产品规划,构
建销售一代、发展一代和布局一代产品链,工业板块市场营销和生产制造都加强了精
益化、集约化管控,均收获了良好成效。  1.过亿品种大幅增至42个  公司围绕
大产品的聚焦战略,以“一品一策”为抓手,实现全年工业销售收入过亿产品数量从
2019年的35个增长至42个,产品覆盖心血管、消化系统、免疫代谢、全身抗感染、精
神神经和抗肿瘤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对政策影响和行业变化趋势进行研
判,进一步聚焦专科领域,着力打造高素质的营销团队,拓展医疗机构覆盖范围,精
准制定营销策略,持续调校营销方式,以专业合规的态度开展各项产品推广活动。注
射用胰蛋白酶、冠心宁片、注射用硫代硫酸钠、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注射用尤瑞克
林(凯力康)等过亿品种通过改进销售模式、加强市场准入,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快速
增长。  其中凯力康于2019年底成功通过国谈进入全国医保,2020年大力开展自营
推广,新开发医院900多家,取得了良好效果。  2.国际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 
 在新组建的国际业务事业部统筹推动下,疫情期间,公司积极拓展工业产品海外销
售,一方面通过抗疫药品出口注册加速审批,实现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准入突破;
另一方面敏锐抓住原料药国际市场供应格局调整的契机,在原料药已有销售的50多个
国家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报告期内,公司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落实
集团国际化战略,启动了埃塞俄比亚制药厂项目。项目结合公司海外现有工业企业的
建设管理经验以及成熟的生产工艺,拟于埃塞俄比亚新建药厂,并将成为上海医药在
非洲的第二个生产和营销基地及埃塞俄比亚的首家青霉素和头孢类药厂。  3.科技
赋能,前沿技术实现产业化  报告期内,公司联合申报的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
“超限制造”项目通过了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科委的批准,并于2020年6月正式启
动。该项目由钱旭红院士领衔,由上海医药与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建设
,重点研究连续生产工艺替代传统釜式工艺,引领原料药制造重大变革。此外,公司
持续跟踪国际前沿技术,推进连续流技术生产应用,启动雷贝拉唑等6个产品连续流
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在大幅提升生产安全系数的同时,原材料成本压降超30%并申
请专利。  公司持续加强质量管理,完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精益生产
为抓手,持续推动降本增效;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先进技术应用与产品二次
开发,持续推进新品仿制药开发工作;完善项目管理体系,持续推动智能制造;完善
集采制度,深化供应链管理。  4.组织变革优化,成立罕见病平台公司  报告期
内,公司进一步推进集团组织变革优化:  细化营销中心职能部门建制,调整强化
营销管理部职能,围绕效率与协同,强化营销中心在医学事务、市场营销、产品准入
、精益化管理、营销信息化、药物警戒等方面的职能。  全面梳理制造管理中心组
织架构,统一中心内管理人员薪酬福利、晋升通道等,并在制造管理中心下设立集团
技术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保障集团仿制药、改良药与高端制剂发展战略的有效
落地。  组建产品战略部,对集团工业产品进行研发、生产、营销全周期统筹管理
,进一步提升产品规划的制定和执行效率。  在罕见病事业部的基础上,进一步成
立罕见病平台公司开展实体化运作,一方面集中集团内现有的国家罕见病药品重点发
展目录15个品种资源(涉及18个罕见病病症),协同推进,统筹管理,另一方面与该
领域的国内外研发机构及研发型公司密切对接,积极引入前沿创新品种。  5.布局
高端领域,提升制造能级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通过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优化生产
基地布局,推进制剂与原料药配套,加码生物医药和高端制剂领域,推动数字化、智
能化转型。  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张江路92号):作为2020年上海市重大工程
建设项目,发挥上海医药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引领作用,聚焦治疗性抗体、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微生态等生物医药创新领域,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孵化器和CDMO平台
以及抗体产业化平台,抗体产业化生产面积将达10万平米,生物反应器规模将达12万
升。项目选址上海浦东新区,占地228亩,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建成
一期。  上海医药宝山医药产业园:项目选址上海宝山区,主要落地创新药、改良
型新药制剂产品,对标全球先进生产和管理水平,拟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
制剂超级工厂。  上药金山绿色制药精品基地:项目选址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一
期占地78亩,拟打造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国家级原料药绿色工厂,实
现公司  在研新品和上海市级重大专项“超限制造”项目落地,引领原料药制造重
大变革。  上海医药现代中药基地(青浦-上药杏灵):项目选址上海青浦,占地6
4亩,预计2021年建成投产。作为集团智能制造试点基地,生产包括人工麝香原料、
银杏酮酯、荆银合剂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深度融合,实现上药中药
生产数字化转型。  上药青春宝德清智慧药厂(一期):采用由张伯礼院士团队牵
头,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及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发的新一代
中药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把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引入中药生产,推动中药生产制造
从“经验制药”向“科学制药”迭代升级。报告期内建成投产,并于2020年11月获得
了国内首家中药“智慧药厂”认定。  此外,报告期内,上海医药辽宁绿色原料药
基地(一期)于6月在辽宁抚顺高新区开工奠基,上药信谊平原医药产业园项目于7月
在山东平原开工奠基,位于辽宁本溪的北方药业二期项目(ADC及大分子药物中试平
台)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并将于2021年投入使用,各项目建设均有序进行中。  研
发创新  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同比增长30.70%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投
入。2020年,公司研发总投入19.72亿元(含资本性投入)同比增长30.70%,占工业
销售收入的8.31%。其中研发费用16.57亿元,同比增长22.76%,占工业销售收入的6.
98%。  过往5年,公司根据既定的创新转型战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从2016年的
6.70亿到2020年的19.72亿,5年内增长近3倍,累计研发创新投入达63亿,年复合增
长率超过30%,坚定地朝着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研发型医药企业迈进。  1.以“自
研+引进”模式丰富自身创新药管线  报告期内,公司创新药管线取得较多阶段性
进展。  1类新药进展  I001(“SPH3127片”)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临床Ⅱ期试验已完成,临床Ⅲ期方案已获CDE同意,启动临床Ⅲ期试验。 
 创新项目的国际化注册取得重大突破,I001-B(“SPH3127片”)获得FDA临床试验
资格,启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Ⅱ期试验,拓展了该项目的新适应症。  与俄罗斯BI
OCAD合作的全人抗PD-1单抗“Prolgolimab注射液”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启动
临床Ⅲ期试验。  B003(“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MCC-DM1偶联剂”
)完成临床Ⅰ期试验,设计临床Ⅱ/Ⅲ期试验方案,准备启动临床Ⅱ/Ⅲ期试验。  
细胞治疗管线已完成初步布局,已有三个项目处于临床前阶段,其中B010-A(“创新
型靶向GPC3CAR-T治疗晚期肝细胞癌”)、B019(“CART治疗复发难治儿童B系急性淋
巴细胞白血病”)启动非注册临床试验。  与亦诺微合作的新一代重组疱疹溶瘤病
毒B015(“T3011(瘤内注射)”)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临床Ⅰ期试验于2020年5
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T3011是一个融合了现代肿瘤免疫治疗最新概念和成果的全
新一代的溶瘤病毒产品,符合公司的战略方向,有望成为抗肿瘤管线的重要补充与升
级,并加速上海医药相关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及适应症的拓展。  I008(“雷腾舒”
)抗类风湿关节炎适应症临床Ⅱ期试验于2020年7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I020
(“SPH3348片”)临床Ⅰ期试验于2020年7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I022(“SP
H4336片”)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临床Ⅰ期试验于2020年11  月完成首例受
试者入组。  与台湾顺天医药(6535.TW)合作的急性脑卒中新药I037(“注射用L
T3001”)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临床Ⅰ期试验于2021年1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B007(“重组抗CD20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液”)于2021年1月获得《临床试
验通知书》。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进入临床前及后续研究阶段的创新药管线已
有25个产品,其中15个产品进入临床或已上市。  生物药  小分子药物  中药
  注:创新药管线指进入临床前研究及以后开发阶段的小分子、生物抗体、细胞治
疗、中药等创新项目。  2.战略布局疫苗领域,抢占优质赛道先机  2020年,民
众、产业、资本对疫苗行业重新认知。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疫苗战略性布局,依
托专业的承接疫苗产业化的技术平台、质控体系和销售网络以及在二类疫苗分销配送
方面的龙头地位,与业内头部企业就疫苗开发、产业化、销售和配送等多方面达成合
作。  2020年11月,公司还作为领投方参与了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A轮
融资。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
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教授领衔华西医院科学家团队,成立的一家研发生产疫苗和肿瘤
创新药的生物医药公司,主打产品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  3.重构研发体制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不断对新药研发体制机制和模式进行探索,初步完成了研发体
系的重构,形成了从临床前研发、注册临床、全球研发合作到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布
局。同时,公司重组了科技创新理事会,由陈凯先院士任理事长、裴钢院士任首席科
学顾问,将其作为研发管理中心的科学咨询机构,在创新发展规划、创新项目立项及
引进过程中给出专业意见。  为激发创新活力,确保集团研发项目高质高效推进,
实现集团创新产品管线的持续丰富,公司对标市场化的科技创新人员中长期研发创新
激励机制,新出台了制度化的中长期激励方案和跨部门长效协作机制,给予研发人员
项目跟投、科研成果收益提成等多种激励方式。  4.融产结合推动创新  近年来
,公司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创新体制,发挥多元化股权结构对创新的驱动作用。报
告期内,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创新药企业复旦张江成功登陆科创板;2018年与国内
制剂方面的专家团队组建的上海惠永药物研究公司实行创始团队持股,成立两年即进
入A轮融资;与交大医学院教授团队等专家共建的多个混合所有制研发创新平台正在
组建中。  公司还参与设立了总规模500亿元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并于报告期内完成了首期70亿元人民币基金的募集工作。公司预期未来将与基金形成
多方面的战略协同,实现生物医药创新领域更广泛的布局,医药及医疗产业更深入的
协同及生态圈建设,更灵活且市场化的资本运作方式,从而助推公司加速实现创新转
型。  报告期内,公司还与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设合资公司,共同开展高
端制剂及改良型药物的开发。这也是MAH制度正式施行后国内首次由两家上市公司以
合资新设方式开展的原料制剂一体化开发尝试,通过与上游原料药优质供应商的深度
战略合作,保障公司在产在研制剂产品的原料药供应,加速产品的国际化认证及国际
化市场开拓。  5.产学研合作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公司在创新药早期孵化、临
床研究平台建设、中药创新及二次开发等方面开展高水平创新合作,对接多方优势资
源,与多家高校、医院及科研院所在新药物发现、新作用机制、新疗法开发及商业化
等多个方面的合作相继落实推进。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临床
机构等的战略合作:  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签署了共建“上海医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59929与512010ETF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