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的回答下上海医药理财有没有风险呢?

  2020年高考注定是一场最不平凡的高考。鼠年伊始,新冠疫情开始肆虐。全国所有考生被迫在家复习。各地2020年高考将推迟一个月举行,史无前例。高校招生工作也相应会有调整,为家长和考生第一时间能精准聚焦2020年全国高校招生政策信息,即日起《2020新浪全国高校招生咨询会》栏目正式上线。本期邀请的是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吴辉,为各位网友在线解读2020年华东理工大学的招生政策。

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 吴辉

  一、学校概况及优势特色

  主持人:吴老师您好,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华东理工大学的概况吗?

  吴辉:华东理工大学地处上海,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之一;获准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华东理工大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已经由建校初期比较单一的化工相关专业逐渐演化为以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机械装备与制造、过程工业自动化控制、制药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主体,向环境、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的开发、节能环保、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等不同门类的领域不断交叉、拓展和延伸,形成了学校的综合优势。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主持人:华东理工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高校,您能大致介绍一下学校的优势以及专业优势吗?

  吴辉: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华东理工大学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8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8位;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1位;在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7位。武书连中国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位列第16位,足以看出华东理工大学教师的扎实水平,这也为本科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化学”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中俄联合国际理科专业认证的专业,商学院全部专业通过了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商科教育认证。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通常情况下,某校某学科ESI排名进入“前千分之一”,实际排名相当于位列学术界“500强”、甚至百强,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

  教育部自2019年4月起实施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我校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18个。其中: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药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入选首批省级(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轻化工程、化学、生物技术。

  我校有12个专业成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分别为: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设立,既体现了我校在专业建设上的优势地位,同时也对我校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校招生及招生政策

  主持人:2020年,学校有什么招生计划吗?

  吴辉:2020年我校招生总计划为4155名,与去年持平。招生类别包括了本科一批(文理科,部分省市一本、二本合并为本科普通批,普通类)、艺术类、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励志计划)、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班、民族班、华侨港澳台学生等。

  我校在全国各省份均有理科计划;在河北、辽宁、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有文科计划。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等省份实行高考综合改革,不区分文理科。考生在填报高考专业志愿时,选考科目必须符合学校相关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我校各招生专业(类)的高考选考科目范围以相关省级招办公布的为准,主要包括:物理或化学、物理、化学、不限等4种。

  主持人:那今年学校有什么具体的招生政策吗?

  吴辉:学校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批次的投档模式、生源情况和相关政策,确定调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其中在一本批次(一本、二本合并的省份为本科普通批次)录取时,在学校投档范围内的考生,只要专业服从调剂且体检不受限制,学校将予以录取,不会退档。

  学校认可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政策加分,且分值不超过20分,在投档和安排专业时均适用(不做分省计划的招生类型不适用)。

  学校录取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即在学校调档线内,按照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考生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专业级差分,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这也有利于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考分来选择专业。

  学校参照由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制定学校各专业(类)的体检限制要求。详见学校本科招生网。学校对考生的视力(近视程度)没有特别要求,体检限制要求主要是部分专业对考生的辨色力和嗅觉有限制,特别是“色弱”“色盲”“嗅觉迟钝”,高考体检结论有此类专业报考限制的考生,要慎重。另外,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对“口吃”的考生有限制。具体详见学校本科招生网。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限招英语、德语、日语语种考生(其中英语专业限招英语语种,德语专业限招英语、德语语种,日语专业限招英语、日语语种),其余专业对考生所考外语语种不限。由于学校各专业均有双语(英语、汉语)教学及相关课程使用英语原版教材,请非英语语种的考生慎重报考。

  我校的各项招生政策均以《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为准,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和我校本科招生网都有公布,请各位考生及家长上网查询。

  主持人:学校招生有没有一些变化?

  吴辉:在专业设置上有一些变化。学校2020年继续推行大类招生,在2019年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在一本批次(本科普通批次,普通类),有52个专业按照16个专业类招生,其余专业按专业进行招生。艺术类4个专业按“设计学类”大类招生。在其他批次或特殊类型批次录取时,按照专业进行招生。专业类名称详见我校本科招生网公布的招生专业(类)。

  学校积极推进招生改革,今年实行跨学院专业大类招生。强烈建议考生把专业志愿全部填满,选择服从调剂,因为历年专业志愿满足率超90%,后面一二年级转专业比例可达15%,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学校今年实行按“工科试验班”模式进行大类招生,首批实行“智能与机器人”和“生物医药”两个工科试验班,进一步聚焦国家未来战略发展亟待解决和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必争领域人才。

  学校今年首次推出3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的招生,修读的同学在本科毕业时,将拿到双学士学位证书。包括“化工与工程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计算机与金融”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多学科交融,旨在为学子提供多样化的成长平台,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首次推行跨学院大类招生,化工学院、药学院全部专业联合按“化工与制药类”大类招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部分专业联合按“化学类”大类招生,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部分专业联合按“机械类”大类招生。另外,计算机类与电子信息类两个大类合并按“计算机类”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后专业分流办法有以下5种:

  1、“化工与制药类、化学类、材料类、机械类、计算机类”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分流,综合考查学生高考成绩以及入学后的能力测试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分流到各专业。

  2、“生物工程类、物理学类、数学类、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在大一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分流,综合考查学生高考成绩以及入学后的学习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分流到各专业。

  3、“智能与机器人”和“生物医药”工科试验班在大三第五学期期末进行分流,综合考查学生前五个学期的学习情况,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分流到各专业。

  4、“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生入学后进行校内英语测试,综合考查学生高考成绩以及校内英语测试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在入校后一个月内完成专业分流。

  5、“设计学类”学生入学后进行美术测试,综合考查学生高考成绩以及美术测试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在入校后一个月内完成专业分流。所有大类分流均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具体分流细则以学校当年公布的通知为准。

  三、专项计划及学生资助体系

  主持人:对于部分特殊考生,学校有没有设置一些专项招生计划或资助?

  吴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将继续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励志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华东理工大学的舞台上,“励志计划”学子实现了自我、完成了蜕变。2018年7月,首批“励志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学子毕业。他们尽管基础相对薄弱却从未掉队,还交出一份漂亮的“毕业答卷”——大学四年,共有82次人次获得优秀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12人继续深造,其中7人以优异的成绩保研;20人直接工作,其中1人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2人参与西部支教,1人参加“西部计划”,2人参军入伍归来。“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学校的学业帮扶,给他们带来了信心。“励志计划”的学生们提前一周入学,参加重点强化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培训的学习辅导班;大学英语党支部“结对”帮扶,根据每个人特点,在听力训练、发音语调、语感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一系列的帮扶,不但缓解了同学们的困扰,还帮助他们在学业之路上走得更好了。为了免除家庭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学校优先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入校即上岗”。“励志计划”学子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也将光和热带给更多的人: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龙舟赛场上,有他们志愿服务的身影;华理“小蜜蜂义工队”活动里,有他们整理废旧书籍、回收废旧衣物的辛劳;华理“爱心宿舍”活动,有他们为校园环保与绿色付出的努力;“无偿献血”倡议一发出,他们又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励志计划”学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是100%。

  华东理工大学决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贯彻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形成了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为基础,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勤工助学为主要手段,以多样化奖助学金为激励,以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补充的多元化帮困助学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同时引导学生从“受助”到“自助”,最终“助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贯彻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努力实现“在资助中坚持育人、在育人中坚持创新”的工作目标,不断推进资助工作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形成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为基础,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勤工助学为主要手段,以多样化、个性化的奖助学金为激励,以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补充的多元化资助育人体系。学校依托学生事务中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转化为每一项实实在在的资助措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主持人:华东理工大学对于奖助学金发放有什么具体要求?

  吴辉:我校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000余万元,成为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强有力“催化剂”。政府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上海市奖学金。2019年,我校本科生共有148人获国家奖学金,476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414人获国家助学金,36人获上海市奖学金。

  学校奖助学金是我校专项拨款设立的奖助学金,旨在奖励在学业学术、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获奖覆盖面达到在校本科生总人数的40%以上。目前,既有对品学兼优学生设立的优秀奖学金,也有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实现成长成才的励志类奖学金等。

  社会奖助学金是校外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我校设立的奖助学金。目前宝钢、上海医药、上海化学工业区、埃克森美孚、金龙鱼、恒大高新等世界知名企业均在我校设立了社会奖学金;中国扶贫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甬协公益基金会以及社会爱心企业和个人设立了新长城助学金、中华助学金、甬协助学金等;多名爱心校友设立了于遵宏奖助学金、华谊奖助学金、85校友助学金、飞扬进步奖学金等。

  主持人:还有没有一些特殊的学校资助学生工作?

  吴辉: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工作。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品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我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成立于1994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上海高校中率先打造成“帮学业、促就业、扶创业”的实践发展平台。中心积极开辟校内外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在校内超市、报亭、咖啡屋、礼品屋、文印社、物流部、图书馆、食堂、学院设立了20余种校内固定勤工助学岗位,每学期招聘学生2000多人。此外,中心与校外百余家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合作,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工作岗位。每年,学生勤工助学近9000人次,勤工助学收入超过1500万元。我校勤工助学以帮困育人为主导,将济困助学、学生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就业目标、创业教育、服务师生与社会融为一体,形成了全方位实践育人体系,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实践平台,在我校立德树人工程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在助学方面,学校还有哪些具体工作?

  吴辉:学生可申请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包括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入学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决四年学费的后顾之忧,到校后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未能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也可在入学后通过学校学生事务中心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助学贷款额度为学费和住宿费之和,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可一次性申请四年。生源地和校园地两种助学贷款不可重复申请。助学贷款利息在校期间由国家财政全额补贴,毕业后由学生自付。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生以及毕业后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达到3年及以上)的学生,按照国家政策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

  对于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还有校内补助。学校采取多种校内补助形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如中秋节补助、冬令补助、返乡路费补贴等。学校特别关注因突发事件引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置应急帮困制度,及时为学生提供保障。2019年共计发放各类补助和返乡路费补贴、帮困物资近150万元,基本覆盖了所有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做到“不遗漏、主动帮、少重复”。学校对符合条件的孤儿、单亲、伤残或遭遇突发性事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2019年共有9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学费减免。

  华东理工大学还为新生设置入学绿色通道。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学生事务中心给每位新生发放资助政策宣传资料,开通热线咨询电话,对新生进行家访,宣传学校的资助政策。报到当日,学生事务中心在新生报到现场设立“绿色通道”,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预支勤工助学工资以及临时困难补助。

  入学后,学生事务中心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资助政策宣讲、慈善爱心卡发放、免费电脑培训和新生看上海等丰富的活动,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2019年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共计392人。

  四、人才培养与教学优势

  主持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没有设置多种培养模式,具体都是哪些?

  吴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高尚情操、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和领袖气质的高素质时代新人。2018年5月,学校正式颁布《华东理工大学关于修订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与时俱进,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从顶层设计入手,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上海高校中首设微专业,并开设个性化任选课程模块,赋予“学在华理”以新的内涵——“我的学习我做主”。

  学校着力构建研究型、人性化的本科教育体系,探索并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工科试验班招生培养模式”“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招生培养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外合作办学”“主辅修复合型人才培养”“微专业”等,以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个人竞争力。在大类招生情况下,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与爱好,一、二年级期间在不同大类间进行双向选择转专业。学校构建由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4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线上线下结合,统一规划通识教育课程,推进专业大类培养;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加大实验实践教学比重。体现了先进性与规范化、统一性与多样化、普适性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科学定位,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提升本科教学水平与学生培养质量。

  学校还设置了以下培养模式和计划:

  1、学校试行“工科试验班”招生培养模式,为进一步开展新工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深度融合,探索培养具有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人才新模式,学校开展以“工科试验班”模式进行大类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首批试行“智能与机器人”和“生物医药”两个工科试验班,进一步聚焦国家未来战略发展亟待解决和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必争领域人才。“智能与机器人”工科试验班包含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4个专业,培养具有产业视角和国际视野,未来有潜力成长为卓越工程师、杰出科学家和著名企业家,能在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的创新型拔尖人才。“生物医药”工科试验班包含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等两个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批判性的科学思维、交叉学科知识、全球化视野和深厚的家国情怀的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型领军人才。工科试验班遵循“厚基础、强实践、少而精、博而通”的原则,按照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架课程体系,依托学科优势,多学科交叉融合设置课程。同时,工科试验班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医药”工科试验班于2020年开始招生。工科试验班学生完成)。

  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是获得我校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外方的学士学位证书,有的项目外方还会颁发硕士学位证书,不同的培养项目颁发的证书不完全一样。学生申请和选拔主要依据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相关英语的考核成绩等进行挑选。学校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海外游学、暑期项目及实习生项目。

校际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概览

  六、推动就业,帮助升学

  主持人:毕业生就业也是一个热点话题,华东理工大学的就业状况如何?

  吴辉:华东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有特长、有特色、综合素质高。就业流向多为国内外重要行业知名企业,教育部首批50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基地。

  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营造“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良好学风,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针对社会对毕业生需求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专业,实施了第二专业、主辅修相结合等一系列培养一专多能、有特长、有特色的人才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使得我校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毕业生具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学校紧紧围绕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和管理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根据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学校以构建覆盖大学全程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突破口,以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发和培养为出发点,积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开设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形成了一支由上海市职业咨询师、国际认证职业规划师、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人力资源专家组成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就业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等提供指导。

  同时,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广泛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以数倍于毕业生人数的招聘信息供毕业生选择;建立和拓展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编制和免费分发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资料;定期举办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招聘会,为毕业生的择业提供机会;学校还设有功能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和“华理就业领航号”微信公众号,毕业生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各地信息,把握就业先机。

  由于学校各方努力,我校毕业生受到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普遍青睐,来校招聘的单位络绎不绝。近年来,我校的就业率水平始终位居上海市高校前列,每年8月底的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1年,学校被确立为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基地。

  目前,我校毕业生就业流向涉及化工医药、石油轻工、信息产业、金融商贸、教育科技及第三产业等各行各业,学生就业的单位绝大部分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骨干。

  毕业生到华东地区就业达到86.77%。毕业生积极面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省份就业。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在上海市就业的占签约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72.30%,到华东六省(苏、浙、皖、闽、赣、鲁)就业占14.47%。

  2019年,我校各专业岗位需求量与毕业生人数之比平均为6.51∶1,录用我校本科毕业生的单位包括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中石化集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国商飞、上海电气集团、国有四大银行、上药集团、华为、中兴通讯、万华化学集团、浪潮集团、海康威视、埃克森美孚、巴斯夫、赢创德固赛、德国汉高、液化空气、辉瑞制药、强生、联合利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企业。

  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比例持续增长。2019届本科毕业生有1684人在海内外高校、院所继续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4.45%。其中,1201人在国内升学,483人出国深造。如需获取更多信息,欢迎通过互联网查询《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主持人:对于想再深造的毕业生,学校的保送形势如何?

  吴辉:保送攻读研究生的比例约20%。我校是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研究生院,全国56家研究生院之一。其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或者说保送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我校一般可以达到20%左右,这是免试直升的比例。另外还有经过研究生考试或出国攻读研究生的比例也正逐年上升,目前也有20%左右。

  七、丰富的文化、社团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主持人:除学习外的课余活动也是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那华东理工大学都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动或社团活动?

  吴辉:学校注重拓宽文化视野,交流培养友情,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学校一直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重点依托思想学术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外语节以及专门面向研究生的秋韵节等大型专题活动,构建“学习、赏析、实践、展示”四位一体的艺术教育体系,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他们施展才华、锻炼能力提供舞台。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学校每年举办10场左右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7000余名师生参加和观看舞台剧、音乐会、地方剧种等精彩表演,进一步满足广大师生的文化生活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推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充分发挥高雅艺术在化美启智、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利用奉贤校区内的通海湖开展龙舟课教学、比赛及相关的文化活动是华理的一大特色。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校已经形成完整的龙舟梯队,每年龙舟团队在校内校外组织10余场赛事。

  “师生相约一小时,通海湖畔叙真知”,自2016年起,华东理工大学以一种小规模、高频度、精致化、强互动,可自由选择的“谈式教育”,打造覆盖面广、主题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操作便捷、吸引力更强的“通海茶叙”文化活动平台。学校教职员工在课后时间与学生共饮下午茶,师生近距离交流分享,打造“一杯茶”的魅力思政,实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个体化培养,推进育人模式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温暖。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华东理工大学学生社团一直以其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深刻的活动内涵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共有学生社团96个,分为7大类,分别为思想政治类、人文社科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活动类、体育活动类,以及志愿公益类。其中五星社团6个,四星社团9个,三星社团12个。各社团根据自身社团性质及定位,在校园中有序地开展社团活动。学生社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校团委社团工作部负责学生社团注册、年审、监督和考核,具体活动开展由所在挂靠学院指导。学校每年开展“社团招新爆棚会”“社团迎新风采展示晚会”“社团风采展示月”“社团游园会”等品牌活动,同时学生社团积极参与到每年的文化艺术节、思想学术节、体育节等大型系列活动中,成为广大学生施展才艺、开展服务实践的重要载体。

  主持人: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都如何呢?

  吴辉:学生宿舍条件优越,干净整洁,四人一间,各类生活设施配备齐全,空调全覆盖。在不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前提下,鼓励同学们对自己的宿舍进行个性化装饰,把宿舍建设成自己温馨的小家。

  教室宽敞明亮且安装中央空调,除基本教室外,还建有柔性智慧教室、小组讨论室等多种个性化教室,各类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齐备,能充分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八、招生咨询与途径

  主持人:您对考生有没有什么报考意见?

  吴辉:学生最重要的选择应该还是“兴趣”二字,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生涯规划及地域选择目标高校与专业。如何选择专业确实是因人而异,这其中包括兴趣爱好、家庭期望、亲朋好友的影响因素等等,均可能作为参考因素。首先肯定是要有兴趣或者是潜在的兴趣、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再结合分数来填报专业,不要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考生有一个误区就是根据自己的考分来填报与这个分数对应的专业,而比较少的关注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因为按这种方式填报志愿,录取的专业未必适合考生本人。如果考生对未来从事什么行业还不确定话,那就选择一些基础性、可拓展的专业。专业的填报是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

  另外一点,考生选择专业应该尽量选择每所大学的优势学科或重点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汇聚了一所高校的顶级师资和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源头和基石。

  主持人:考生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咨询招考细节呢?

  吴辉:华东理工大学已经建立了各省份的招生宣传咨询QQ群,本科招生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可以查询到各学院和专业的详细介绍。与此同时,学校本科招生网站上可以查询到近三年的各专业各省份的招生录取分数。

  为了方便考生咨询,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线上咨询平台开通,各省招生组咨询QQ群如下,欢迎各位考生及家长们加入:

前些日子遇到一个炒股高手,绝对算得上是头号人物,20万资金做到800多万,他有透露平时获获取不到的绝密消息,所有出现连续三个涨停的股票,除了一字涨停,剩下的他一个不拉的都参与过。

重点是,他只参与三个涨停的个股,其他的个股从来不参与。里面的干货很简单,看了都能学会,他有总结了一些做股票的整体思路

1、大盘----平均股价

3、个股-----a、资金,b、趋势,c、买卖点,D、量价时空

永远不要满仓,时刻留足够的仓位去做高抛低吸。

做股票纪律永远放在第一位,不要做任何预测。

1、4个点以内止损,5个点以上止盈,止盈的时候可以一次性止盈换股,也可以分批止盈,当日止盈的位置回撤4个点全部止盈。剩下没有止盈的部分破5日线全部止盈。

2、持股不超过2周,如果能3天内出局最好。短线分批止盈时,剩余仓位没有回撤,可以一直持股。

3、短线就是追涨杀跌,频繁换股,止损必须要坚决。

1、持股周期三个月,要有足够的持股耐心,初次建仓2层,后期下跌分三次分别补一层仓位。下跌5%补一成仓位。

2、止损10%-15%,止盈30%。也可以采用分批止盈策略。还可以留底仓让成本为零,接下里就是让利润奔跑。

3、期间每天可以做T,或者做波段。高抛低吸,买阴卖阳。

4、下跌的时候分批买入,上涨的时候分批卖出。

5、没破趋势线可以一直持股,破趋势线没到止损位也可以持股,仓位降低至1成即可。

6、趋势线上方至少3层仓位持股,靠近趋势线附近5-7层,远离趋势线3层。具体仓位根据自己短线仓位情况决定。

第一,当日涨幅3个点(20CM的6个点)以内买入,如果觉得能涨停,当日涨幅5个点(20CM的10个点)以内买入。

第二,分时图下跌的时候买入,下跌的时候找支撑,均价线支撑,昨日收盘价支撑,支撑。

第三,可以分两次买入,第一次买入后,继续下跌超过4个点。再次买入同样仓位,短线不超过两成仓位。

所有短线战法的卖点策略都是一样的:4个点以内止损(20CM的8个点),5个点止盈(20CM的10个点)。或者5个点(20CM的10个点)止盈一半,剩下的一半根据支撑设保护, 不断上移保护位。止盈一半的价位回撤4个点(20CM的8个点),全部止盈

真正的股市高手,都不是什么价值投资者,而是追逐风口的投机者。

现实中,绝大多数成功的,都是踩在了风口上,实力只是一部分,风口才是最重要的。

股票市场也是一样,长期投资看眼光,看风口,靠的就是风口下那些疯狂的资金。

可以说,股市中的高手,就是有能力捕捉风口,并且准确踩准风口的人。

他们并不在意什么上市公司的成长价值,他们只在意短期的风在哪里,如何乘风破浪赚到钱。

真正的高手是天生的短线交易者,他对于的敏感程度,绝大多数人是根本学不会的,因为那是天赋

股票交易也是一门艺术,不可否认的是,艺术需要天分,并不是每个人通过勤学苦练,都能成为艺术家的。

绝大多数人,需要接受平庸,找到自己的出路。

能登上世界舞台的人,寥寥无几,但在小剧场里演出的门槛就要低很多。

股票市场,称得上是高手的很少,但不妨碍很多人在股市中很好的生存,赚到市场的钱。

从8000元到20亿的股票大佬林园,真的是靠价值投资嘛?

哪家上市公司涨了25万倍?

从3万元到一度掌管数百亿的投资大佬,真的是靠价值投资吗?

涨停敢死队,才是他们的操作手法。

换作是你,给你3万元,让你打涨停,即便告诉你所有的技巧,你能有这种辉煌的战绩嘛?

1、技术不精,没天赋。

2、时代变了,没风口。

两位大佬,最终都没有不断依靠自己的实力去交易市场继续驰骋,而是纷纷管理起了,原因就是风口变化了。

那么多的大佬做基金投资,即便是私募基金,数据几乎也都是公开的。

结果出现了一大批高业绩回报的基金,但就是没有可以真正业内封神的基金。

很难再有几万元变成几个亿的故事了。

所以现在看到的所谓高手,都是后时代的价值投资者,或者说是新时代的投机者,踩着价值投资的风口,在做投资。

整个市场中,依然不乏以游资为首的纯投机者,但更多的是偏向基金风格的投资方式,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的变化。

回过头再看最原始的股票交易,那些可以翻云覆雨的短线交易高手。

能活下来的真的是少之又少,最终也都走上了管理私募的老路。

毕竟大了,做短线交易的困难程度,也确实越来越大了。

其实,做股票有很多基础知识和技术,需要自己去理解和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交易原则和交易风格。

绝大多数人不断地亏钱,主要原因就是盲目的交易,每一次还都没有固定的原则。

与其学习别人的原则,不如自己踏踏实实地摸索一套属于自己的交易原则,也不枉自己交了那么多的学费。

如果没有耐心去做这些事,那还不如买基金来得稳当和踏实一些。

没有人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不要就这样被市场给消耗掉了。

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工智能医疗十问十答 -陆讯

1、怎么理解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工智能健康医疗?
2、智能医疗相比于传统医疗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吗?
3、国内外人工智能医疗的知名公司(医院)有哪些?
4、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有哪些应用场景?处在阶段?
5、人工智能医疗如何保障用户的安全问题?
6、人工智能医疗行业的产品经理从业方向都有哪些?
7、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经理?
8、您所负责过的人工智能医疗产品都是怎样的?
9、5G会怎样影响智能医疗行业的发展?
10、医疗行业智能化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Q1. 怎么理解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工智能健康医疗?

2025年的一个清晨,一个常态处于上午脑暴、下午撕逼、晚上邮件的产品经理还没醒,由于紧急发布,两天没合眼了,他的颈环检测到颈部有点僵硬,手环检测到他的体征数据也出现了异常。

贴心的手环将异常数据上传到了云端,云端进行100多项体征数据分析后发现这个产品经理生病了,并自动生成了治疗建议传给手环,手环收到云端返回的信息后,向公司的OA系统提交了病假单,同时给他的主人预约了医生服务,确认医院、科室、医生、时间后,手环开始和颈环沟通,让其预测主人睡醒时间,并唤醒净水器准备开水,等待主人使用,同时记录主人的身体异常报告,以预测下一次病变可能的时间点…

这就是医疗大数据!这还只是一个小插曲,医疗大数据了解我们的生活、甚至情感;它通晓主人身体节律、协助制定计划;它洞悉主人生活细节、深谙医疗异常诊断,时刻提醒主人规避身体风险,周到体贴。

Q2. 智能医疗相比于传统医疗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吗?

早在08年,IBM就提出了“智能医疗”的概念,主要是把物联网和AI技术结合应用到医疗领域,实现医疗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以及公共卫生预防等,现在由于大数据和5G技术的发力与应用,智能医疗再次变成焦点。

就优势来说,智能医疗应用场景很多,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个人觉得最根本优势是在于医疗资源和医疗数据层面的解放,也就是说智能医疗可以缓解医生资源紧缺和实现数据集中管理。

智能医疗解决未来医护人员稀缺的问题,人类医生的培养过程非常复杂,而且成本相对较高,培养时间较长。即使经过了10多年的培训也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临床非常好的医生,还需要大量的经验。

人工智能就不同,随着计算速度加快、算法改进,它可以把目前医学的一些常见病快速的给出一些指导,哪些是什么病,哪些需要深入研究,哪些检查需要进一步做,往哪个地方考虑,都可以给医生一些帮助,进而有效地解决医生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智能医疗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全年无休地提供医疗服务。

智能医疗时代有两种表现:数据多和终端多,智能医疗可以使传感器设备和家用医疗设备自动或自助采集人体生命各类体征数据,同时可以将现有的院内、院外和基因医疗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广泛共享和深度利用,以较低的成本对亚健康人群、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长期、快速、稳定的健康监控和诊疗服务。

1、智能医疗短时间内难以传递医生面诊的温度
特鲁多医生曾对临床医学做出过客观的评价:“有时治愈、常常缓解、总是安慰”,所以病人不能被治愈是常有的事,但是缓解和安慰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医生的本职工作,也体现了医生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一个医生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高尚情操。

而智能医疗在短时间内解决人机关怀问题是比较困难的,AI医疗的冷冰冰到有温度还需要时间,对病人心灵交流、疾病呵护、以及术后的护理都需要医生的情感参与。

就目前而言,智能医疗对病人的关怀安慰还远达不到医生的面诊,我去过线下医院看过很多病人,他们到了医院第一时间总是问医生,我的病怎么样了,是不是快好了,其实都是在心理上寻求安慰,医生们的回答大部分也都是心理上的疏导,所以患者对医生的依赖程度依旧很高。

2、智能医疗的隐私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
传统的信息泄露诸如手机号码、身份证信息的泄露也会给用户造成很大的威胁和损失,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只会有增无减,甚至威胁可能会更大,用户丢失的不仅仅是单个维度的信息,可能是全部的重要数据信息,包括个人的疾病史、是否畸形、基因是否有缺陷,有无家族遗传病史等。

这些数据信息的非法共享与传播极快,一旦被暴露,不法者很容易进行数据欺骗、身份窃取或其他攻击行为,从而会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甚至婚姻问题。

3、智能医疗依赖的大数据依旧割裂、非标准化
对于医院和诊所来说,很多数据仍然是没有自动化的,还存在医生使用纸质文本录入,患者服用药品后效果跟踪是丢失的,电子病历也不完善,很多数据仍然是非标准化的。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阻碍医疗机构的数据挖掘处理和深入分析,更重要的是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缺少统一的标准,这就对医疗行业的数据共享和数据联盟造成很大的困难,这也是技术、利益、政策交错复杂的问题,最终导致医院数据割裂,成为各自的信息孤岛,所以医院数据的自动化、医院成为数据管理和决策中心依然面临发展缓慢的问题。

Q3. 国内外人工智能医疗的知名公司(医院)有哪些?其优势都在哪些方面?

和IBM 沃森医疗一样,DeepMind最近似乎并不顺利,名气很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曝光的AI产品并不多,不过并不影响其实力与地位,DeepMind与NHS医院合作开发了一款AI眼部诊断工具,通过对眼部OCT图像的扫描,可识别出50多种威胁到视力的眼科疾病,准确率高达94%,超过了人类专家的表现,相信不久会有更多的医疗领域产品,其优势就是各种资源丰富。

Enlitic - 利用深度学习使医生更快更准确

Enlitic利用深度学习从数十亿的临床案例中提炼出可操作的建议从而制定解决方案,帮助医生利用医学界的集体智慧,他们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包含广泛的非结构化医疗数据,包括放射学和病理学图像、实验室结果(如血液测试和心电图)、基因组学、患者历史和电子健康记录等。他们开发的恶性肿瘤检测系统在一项临床试验中的准确度比专业的放射科医师高出了50%多,他们的优势是有极大数据资源优势和专业的数据科学家团队。

Arterys - 世界上第一个在线医学影像平台

一个真正的医学影像网络平台,以改变临床护理与诊断确定性为目标,他们的产品包括AI助手心脏MR图像分析、AI探测肺结节的分割和追踪、AI可视化助手,以及肝脏病变的纵向追踪。胸部x光检查助手等,主营业务是为医疗机构提供更精准的3D血管影像,并提供量化分析,他们的优势是有一个云分析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SaaS分析服务,它具有可视化、可量化和深度学习三大功能。

腾讯觅影 - 腾讯的医学解决方案专家

腾讯觅影主要涉及AI影像和AI复诊,就目前AI影像来说已经能对食管癌、肺癌、糖尿病、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进行早期筛查;AI辅诊可以进行智能导诊、病例智能管理、诊疗风险监控等。他们的优势在于腾讯的AI技术能力以及大数据深度学习能力,有着丰富的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交互等基础能力作为后盾。

阿里健康的医疗解决方案也是平台开放式的,主要是三大平台。临床医学科研辅助平台:提供智慧病例库矩阵、临床科研数据矩阵、多源异构医疗数据处理、大数据科研辅助分析引擎开发服务等;AI医疗开放平台:面向不同设备,提供多部位、多病种AI辅助筛查应用引擎;临床医师能力训练平台:提供沉浸式医师仿真教学培训系统,脱敏病例虚拟病人等服务。其优势是基于阿里云和AI能力的强大应用拓展能力。

百度AI - 医疗大脑

百度医疗大脑的对标产品是Google和IBM的同类产品,他们通过海量医疗数据、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人工智能化的产品设计,模拟医生问诊流程,与用户多轮交流,依据用户的症状,提出可能出现问题,反复验证,给出最终建议。在过程中可以收集、汇总、分类、整理病人的症状描述,提醒医生更多可能性,辅助基层医生完成问诊。他们的优势是大量的搜索引擎医疗数据和AI技术能力支撑,他们可以基于百度医疗大脑逐渐打造开放的医疗智能平台。

推想科技 - 推动科技,想医所想

推想科技主要针对肺部、心脑血管、肝癌等领域进行模型搭建,目前他们推出肺部、胸部、脑卒中辅助筛查产品和医疗影像深度学习中心,帮助医生完成个性化、差异化的深度学习,他们的优势是每日AI可以完成肺癌辅助筛查近万例,累计辅助诊断病人数已超过450万+,同时已经和超100家顶级医院合作并受到医生的一致好评。

DeepCare聚焦于口腔医学领域,目前具有公司全球首款口腔影像AI辅助分析系统,并已在口腔医院应用,正在进入基层医院、体检中心和口腔诊所,他们可以进行数据查询及管理、病灶区标记、辅助诊断并自动化生成报告等,他们的优势是团队基因比较强大,背景牛逼、专业性强。

LinkDoc - 人工智能与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者

LinkDoc主要围绕医疗大数据一体化、医学影像智能诊断、标准化智能随访、一站式医学科研等提供解决方案,他们的使命是推动中国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让人人皆可享有精准的医疗服务,他们的优势是整合医疗机构、药企行业、保险行业、患者院外提供关联性、一体化的服务。

依图医疗 - 人工智能,关爱健康

依图六大核心业务领域分布在安防、医疗、金融、智慧园区、零售、城市等,就医疗来说,他们励志成为人工智能变革医疗领域的引领者,提升医疗生产力,扩展医疗新边界,他们的医疗智能产品解决方案主要是医疗大数据智能、临床智能决策等,包括遍布胸部、肺癌多学科、乳腺x线、乳腺超声、甲状腺超声、儿童生长发育及就诊流程等智能诊断系统,以及智能互联网医疗平台,从智能预诊、智能转诊到智能辅诊的完整服务。

他们提出的是智能健康中心,从健康智能应用、中枢管理到智能组件都有所涉及,从服务层面来说,有着个人、社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保险机构健康的一体化服务,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病、风湿病、胰腺病智能管理等,此外他们还有平台级AI OS,为智能健康提供平台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方位的工具支撑,他们的优势在于平台易于使用、能力组件丰富、功能个性制定、应用运行稳定。

以上都是在AI医疗领域有一些作为的公司,事实上AI医疗领域的公司多到几百家,风口往往是浮躁的开端,尽管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比其他领域有一定的优势,但AI医疗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出现玩了很久,最后验证出是个伪需求,或者因为实力问题而终结。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AI医疗产品都在完善中,目前还没有绝对稳定的、准确率极高的产品,只有范围值内的满意度,在AI领域,只要数据生产资料在增长、算法在优化,算力在进步,就意味着产品在精进,但这需要时间,并不是所有的AI医疗企业都能一路走到底,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关系也会不断的加剧,就比如AI图像识别和AI辅助诊断,相当一部分公司都有所涉猎,如果未来找不到差异化,一地鸡毛的事情或许在AI领域也会出现。

Q4.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有哪些应用场景?分别处在什么阶段?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基本方法,所以它适合做一些经验累积性的工作,比如比对看片、药物研发等,医疗健康领域也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落地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但实现人工智能医疗的真正落地,需要创新的应用场景,就目前来看,AI医疗的应用场景有以下四类:

智能预警:习惯监督、风险识别监测、早期预测、早期预防与干预等。 智能诊断:医学影像与诊断、疾病筛查、机器人诊断、虚拟医生、助理护士等。
智能管理:生活健康管理、电子病例管理、康复医疗管理、医院管理等。 智能研发:药物研发、医学研究、临床试验研究、病情病种研究等。

若说所处阶段,目前AI图像识别、辅助诊断、药物研发等稍稍领先,其他的应用场景都在路上。

Q5. 人工智能医疗如何保障用户的安全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领域融合不断加速, 数据资源、计算能力、算法模型等基础条件成熟的同时,也必然导致医疗安全问题如影随形,科学技术本身无善恶之分,这些安全问题可能贯穿产品设计、研发测试、数据集构建、算法训练等整个医疗产品的生命周期,这里主要探讨用户信息安全问题及防御风险策略。

对于用户的信息安全,现在普通的医学研究做法是进行隐私数据脱敏,把敏感信息隐藏掉,然后把数据进行发布,但是这样有非常大的风险,因为虽然不知道用户的名字,但是可能知道用户的性别及一些其他特性,通过这些特性,其实有很大概率能够反映出来这个人是谁,所以很多问诊平台将用户的治愈案例公布吸引其他患者进行咨询问诊,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用户隐私的欠考虑。

所以如果要真正的解决用户的隐私问题,可能还是要从理论和数学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近几年有一项差分隐私的技术出现,就是在发布数据的时候不仅仅只做匿名化。

更重要的是把数据做一些扰动,让不法者没有办法判断到底这个人是谁,简单讲就是在数据里加入一些噪声,但这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加完噪声之后有可能导致数据不可用,完全变成随机的数据,所以这里也伴随着一个技术难点就是所加噪声和可用性之间的平衡,目前都是尽力的保证用户隐私,同时让加入的噪声越来越小,不影响数据的正常使用。

AI技术和互联网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都具有两面性,虽然有时制造麻烦,但同时也可以安全防护,尽管医疗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但如果能主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完善的安全防御机制,实现对网络攻击的智能化响应。

就可以依靠机器算法,快速收集、处理海量数据,通过对不同数据的分类、处理,来有效识别潜在的网络安全隐患;同时借助深度学习技术,人工智能可以不断学习成长,不断提高安全防护水平,实现对网络攻击的自主防御。

事实上,用户安全问题远不止这些,还比如注入攻击漏洞、安全配置错误、数据非法窃取、数据污染、对抗性输入等等,伴随着AI医疗的推进,也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安全问题,和计算机病毒一样,人工智能背后的操作者是人,人类行为的不确定性也将注定会不断的产生安全隐患,同时也会不断的修复安全漏洞。

Q6. 人工智能医疗行业的产品经理从业方向都有哪些?他们都在做什么?

AI+医疗的应用场景非常多,远超过我们现在认知的样子,他们从事的方向就是基于“AI+各种医疗业态”下的解决方案,在做的大部分还是延续“互联网+”时代的一些事情,只不过有一些新的能力要求,就工种而言,也对应有技术型、数据型、体验型、策略型、商业型AI产品经理等。

事实上,人工智能医疗领域最紧缺的是算法工程师,大部分有一定规模的社招平台,在AI领域招聘的技术人员算法居多,好的算法工程师一票难求,在这里我对“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很深的体会,从产品的角度,初级阶段AI产品大都和技术挂钩,我个人觉得随着AI的发展,AI PM的需求量和需求类型也会随着改变,我姑且大胆的把AI医疗产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技术型和数据型AI产品经理比较受欢迎

此阶段的PM有一定的技术背景,熟悉掌握AI底层技术实现、封装各种对外开放SDK,有一定的架构水准,可以将影像识别、自然语义、机器学习、认知计算、生物信息学等技术运用到产品中,他们应该是早期的AI产品奠基石,其次是数据PM,数据产品侧重点在数据分析上,包含数据的采集、分析、可视化等,这类产品经理有研发和数据分析的背景,也是第一阶段很缺少的产品。

第二阶段:体验型和策略型AI产品经理开始受青睐

随着AI的进一步发展,AI医疗产品越来越多,体验也越来越重要,用户开始慢慢接受了AI产品,产品的业务逻辑也越来越复杂,产品线规划和设计就慢慢重要起来,需要策略产品经理去权衡好用户感受和用户价值之间的关系,同时交互、UI、用户研究也会慢慢凸显出价值,所以这个阶段又会有大量相关岗位放出,AI的招聘市场会回归体验和策略时代,至于时间要看“AI+”的发展步伐。

第三阶段:商业型产品经理需求慢慢变大

这个阶段意味着AI医疗领域进入了成熟期,如果说体验型PM更多强调的是给用户创造价值,那商业型PM更多的是想着如何把流量变现,比如智能医疗器械怎么卖,图像识别产品怎么推广,各种系统如何服务C端、B端用户,这类产品经理一般需要对商业模式比较熟悉。

Q7.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经理?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本质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工具,这些工具对于商业来说就是基础设施,就像生活中的水煤电,所以任何“互联网+”或者“AI+”都离不开对行业的理解,就比如金融行业来说,信托、私募、基金、股票、房贷、商贷这些概念是怎么样关联业务的;清算、风控、催收、征信每个环节又是怎么体现在产品里面的,这些都需要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

医疗行业也是如此,分级诊疗、健康干预、远程会诊、医疗控费、基因测序是什么意思,医疗机构、医生、药企、药店、保险等之间的多重映射关系如何理解,这些都需要从行业角度有一个全盘的认知,甚至于对政策、技术、资本利好的研究。

2、优秀的主动学习能力

面对新领域,初始阶段都是新人,如果说有差距,那一定是由于学习力的不同慢慢拉开的,通过学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认知层次,就像Andrew Ng说的那样,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这时候就需要大量的学习和阅读,多和某些领域的专家谈话。

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我每次听复旦、同济教授公开课的时候,经常有脑洞大开,醍醐灌顶的感觉,而这些公开课的理论都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关联,所以当我们读了足够多的书、听足够多的公开课或者和足够多的专家交谈时,我们的大脑的就会接收足够多的输入信息,新的创意自然也会随之产生。

3、 基础数据分析能力

AI领域有相当比重的用户需求会来自大数据分析本身,用户心理和行为依靠深度学习获取,就像天猫精灵为什么越用越懂你,数据诠释着用户的行为轨迹,所以数据分析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动手实践与探索过程中,都会大有用武之地。

我们要做的就是产品上线前后,分析使用数据,挖掘使用场景,找到产品改进点、突破点甚至引爆点,用丰富的交互场景推动AI创新,就数据分析能力本身而言,我们需要从数据的认知、收集、整合、表达、挖掘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全面提升,这也是为什么任总在走访高校时总是呼吁校长在基础学科里加入《统计学》和《离散数学》的原因,数据分析能力应该在学校里就具备一定的基础。

4、 多渠道获取AI资源信息

我们可以多渠道获取一些有关AI医疗方向的信息资源,比如:

第三方AI报告:艾瑞、易观、前瞻经济学人、BAT研究院等有很多AI医疗的报告,总结非常到位。
订阅AI资讯:虎嗅、36kr、即刻等资讯订阅、时时关注AI知名自媒体,钛媒体AI融资情况等。
收听AI音频:喜马拉雅和荔枝里经常有脑洞大开的AI医疗应用场景,碎片化时间都可以获取。
参加AI会展:活动行、互动吧经常发布AI大会和展览会,每次都有新发现,对于一线城市是资源利好。
感受AI产品:AI会展里会有一些AI产品,真实体验、感受流程和思考能否再缩短触达路径。

这些都是不错的信息获取手段和路径。

5、需要一定的技术认知

经常看到论坛有人争论产品经理要不要懂技术,我看到也很忧心,移动时代的产品经理会画原型、逻辑不错、沟通还可以似乎就可以胜任了,但在AI和大数据时代,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可能会有些被动,在AI新兴阶段,会出现技术能力大于产品能力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算法工程师需求远大于产品需求的原因。

懂技术的AI PM会操纵数据库、会爬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有扎实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功底, 某种程度上也培养了他的数据敏感度和积极性,所以我觉得产品经理可以不懂技术,但牛逼的产品经理不能不懂,何况当今国内外公司的互联网创始人大部分都有技术背景。为了瞻仰前辈,我打造了一面“领袖墙”,这面墙是我研究互联网大佬的版图。下图是我书房墙壁上的互联网大佬2015年的座次图。

在互联网时代的20位大佬中,其中15位有技术和写代码背景,大佬如此,何况与你,更何况在AI时代,所以有技术背景对成为AI PM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优势。

Q8. 人工智能医疗产品都是怎样的?

我负责过的医疗数据产品包括血压、血糖、体脂等智能硬件产品,通过数据回传了解一个人的体征节律,来预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也负责过皮肤医疗大数据产品,每个人都有脸,就用户群体来说,有头有脸的人就是我们的用户,无论你的皮肤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皮肤发生病变,我们有疗肤解决方案;皮肤干燥、缺水、暗斑、油腻,我们有护肤解决方案;即使你的皮肤什么问题都没有,我们还有美肤解决方案。所以人工智能在皮肤领域的应用规模之大是不敢想象的,平台的使命也是解决10亿皮肤亚健康的问题, 以下分享几点关于“AI+皮肤医疗”的心得:

一、疗肤层面解决方案:AI+图谱识别+医疗科普+处方诊断

通过AI识别用户病变图谱,给予病情知识科普、诊断疏导、用药处方等医疗服务。AI在皮肤医疗领域解决的几个问题:

1、 解决皮肤科医生资源稀缺的问题

全国皮肤科医生2万+,但皮肤病患者近1.6亿,所以皮肤科医生资源非常不足,高峰时期,一个皮肤科医生一天线下门诊可以接诊超过60+病人,皮肤科也有天然的优越性,经验丰富的医生是可以直接通过患者上传的病变图谱进行诊断的,通过“互联网+医疗”手段可以缓解区域性皮肤科医生的资源不匹配的问题,但依旧很难缓解医生资源紧缺的问题,在“AI+医疗”时代就可以通过病变图谱识别皮肤病类型,给患者输出诊断报告。

2、 解决医生机械化诊断重复病种的问题

下图是基于千万级病例图谱库Top9大类病种分布,仅仅痤疮类皮肤病占比30.14%,就意味着医生每天都会频繁、机械的诊断痤疮类皮肤病。

痤疮类皮肤病极易复发,所以复诊率也居高不下,就皮肤科在线问诊来说,有的医生一天诊断同一病种可多达几十例,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将平台数据库Top100病种和诊断内容进行模板化包装,医生识别病人上传的病变图谱后,给予模板化快速解决,这样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医生过于依赖模板导致诊断同质化问题,比如模板本身的内容生硬问题,长此以往用户的心理预期也会降低,但AI就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结合病人病情快速给出重复病种因人而异的不同诊断,数据越大,准确率越高,直到远远超过医生,这一天越来越近。

3、 解决医生临床经验不足误诊率问题

皮肤病所覆盖的病种是数以万计的,就比如[皮炎] 这类皮肤病,其子类病种就有上百种,下图是皮炎病例库的Top13细分病种分布情况:

这些皮炎的细分病种临床表现和图谱样例均不同, 面对这么庞大病种,极少皮肤科医生可以跨科室深入诊断多个皮肤病,且有的病种还有一定的相似度,经验尚浅的皮肤科医生对于分清这些图谱也有一定的难度和误判,但AI就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图谱大数据,进行数据喂养,通过深度学习进行病情的精准定位并进行全方位良恶性判断,快速给出不同病种的细致诊断,从而提高医生诊断效率和准确率。

4、 解决病人对皮肤病没有认知的问题

皮肤科的医生患教时间并不长,大部分局限在门诊,离开医院后,很有可能就不知道自己啥情况,忘记医生的医嘱和医托,对自己的病情也没有个细致了解,常见的皮肤病还好,关键是很多病种是非常罕见的,就比如“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告诉别人自己得了什么皮肤病就有难度,更不用说它的临床表现和注意事项了,AI就可以通过该类图谱数据整合,进行深度学习,不但可以让用户了解这种病的病状、病因、诊断、治疗情况,而且可以实时匹配与病人最相似的康复病例,同时根据病人的情况给出最新的、适合病人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案等。

5、解决病例智能化管理的问题

目前国内医院的病案,依赖病案室人力或数据公司进行整理。科室的医学科研,提取病案特征信息也是通过人工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资金,准确率也不能得到保障。通过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病案智能化管理,自动提取病案特征信息,不仅对医院的数据做标准化处理而且可以为科研提速,做这件事还有腾讯觅影、博识医疗云等,采集临床数据,输出结构化电子病历,让沉淀的数据真正的帮助到医生,就像下图腾讯觅影的病例智能化管理示例图。

二、护肤层面解决方案:AI+图谱识别+精准护肤解决方案

中国皮肤亚健康用户大约10亿,每个人的皮肤亚健康表现都不一样,就像前面说的AI可以解决病变皮肤的精准医疗问题,AI也可以解决亚健康皮肤的精准护肤问题,AI通过终端获取用户的脸部图谱信息,通过图像检测来评估个人皮肤状态,如肤质、肤色、肤龄、毛孔、皱纹、眼袋、黑眼圈、痘斑痣等。

连接精准护肤服务,甚至是精准药妆服务,而现实传统的智能测肤可能仅仅是一个流程,从拍照测肤、智能分析、护肤科普到产品推荐,如果测肤阶段没有专业到皮肤肌理层面的深度学习,就很难让用户买单,单单目前的这些表面参数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比如皮肤的色素沉积、敏感程度、耐受程度等,都需要AI深度学习给予反馈。

事实上,脸部的特征数据远不止这些,当一份权威的数据报告可以征服用户,并真正做到高级别的准确度时,用户买单的心理预期也会被满足,商业模式自然会诞生。

Q9. 5G会怎样影响智能医疗行业的发展?

5G的特性是:超高速率、超大连接、超低延时,每个特性都可以解决某个领域的痛点,那基于5G的这三驾马车,也会给智能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

1、让远程诊疗、护理成为可能

互联网在线问诊其实已经部分解决远程医疗、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使得西部偏远地区的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上海的专家医生,但5G的助推可以更上一个台阶,5G网络可以支持近200多亿个连接设备和传感器,可以秒传以G为单位的海量数据,那就意味着患者在家中通过医疗传感器就可以和医生实时互动,生命体征数据实时回传医生,医生和护理人员就可以动态远程监控管理患者。

进行远程看护、诊断、甚至手术,从而缓解病房紧张、医生紧缺的压力,同时医患还可以通过网络屏幕终端实时建立聊天室,科幻片里的屏幕互动将不再科幻,最终可能颠覆整个医疗的运作模式。

2、让老弱病残实时救助成为可能

人口老龄化导致留守老人在加剧,如果让老年人配备生命体征健康监测终端,实时监测老人起居、饮食、睡眠、运动等体征信息,那么当发现老人呼吸异常、睡眠异常或者意外摔倒待在原地不动时、终端系统就会发出及时的警告,关联老人的护理人员或者子女,免去子女的担心;残障人士亦如此,再者路上突发紧急事故,120救护车将事故人送往医院的同时,将事故人的心电图和生理数据即时回传到医院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实时排查鉴定,实现病人未到院,方案已输出,降低事故人的死亡风险,这些都可以通过5G高速率、大宽带、即时联来解决。

3、让个人健康管理、医疗个性化成为可能

5G的助推,使得个人健康管理成为可能。通过移动终端对整个身体进行监控,将用户每天的生活作息、健康状态,甚至内心波动,情绪情感进行收集、跟踪、学习、预测,使得健康和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电间的数据实现共享;利用社会不均衡医疗资源以众包的方式远程诊断,解决看病难题,用户所有健康信息集成到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与各个健康设备、药店、医疗机构进行交互,实现患者大病去医院,小病自己诊断,缓解医院医生的压力。

Q10. 医疗行业智能化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这个问题太大,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想从四大利好和四大角色谈起,就目前在数据、政策、资本、技术利好的前提下谈谈医院、医生、药店、药企四大角色的未来。

就健康医疗信息数字化本身来说,经过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发展,数据也达到了一定的级别:

l 轻问诊数据:平安好医生、微医、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第三方产生的轻问诊数据。
l 智能体征数据:血压仪、血脂仪、体脂仪、手环、颈环等智能硬件采集的健康数据。
l 体检健康数据:爱康、美年大健康、妙健康、优健康等健康及体检报告数据。

基因测序数据:数据集中在华大基因、贝瑞和康、药明康德、博奥生物等入场较早的企业。
以上这些数据都极具价值,一旦联合或者部分打通,会加速推动医疗数据指数级增长,为AI健康医疗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生产资料。
智能化推进的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终端数据收集器,全方位的收集有健康意义、有价值的生命数据,通过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数据喂养,训练算法模型,以结果进行算法优化,提高医疗产品服务能力,同时基因数据与个人健康数据及临床数据相结合,可以给到基于个人的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从2015年后,每年都会有促进各省市政府将健康医疗大数据提升至战略层面的政策驱动。

年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项目梳理

下图是2019年4月14日的近30日行业融资数据情况,从持续观测钛媒体的数据来看,医疗健康在Top5内摆动,其中医药智能化、辅助决策、健康管理比重都比较大,多为利用AI、语义识别、数据模型,挖掘诊疗信息,连接院内院外平台等类别的企业。其中融资领域受人工智能热潮影响,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资本进入AI医疗健康领域,为其发展助力。

技术的三辆马车: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5G技术都为医疗行业智能化的实现增加马力,物联网技术让众多医疗终端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互通成为可能,医疗物联网中数据规模庞大,而且增长速度极快,传统的数据库技术难以有效处理这些海量数据。

智能医疗可以实现高效和可扩展的医疗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并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大数据技术让云数据可以被大计算成为可能,大数据技术又会结合深度学习、认知计算、生物信息学、区块链等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搭建行之有效的数据模型;

5G技术让数据传输没有延迟、连接万亿设备成为可能,是数据物流的保证,这三辆马车都将助力医疗行业的智能化进程。

新技术赋能医院、医生、药店、药企四大角色智能化成为可能:

未来各种技术及数据生产资料的助推会让医院发展数字化,加速医院打造数字医疗,患者数据集中存储和医院之间的数据合作将使得医院成为巨大的数据处理中心,同时患者可以自主和医院医疗数据库发生关系,医院只需要进行精细智能管理决策即可。

HIS系统也会迎来一场巨大革命,会出现一个新型的智能化系统,未来系统一定是实现医院运营、病例、医患、科研一体化的系统,医院的规划、战略、营销都参与医疗大数据,数据将成为医院最大的资产,也将决定医院未来的发展,同时医院也会基于大量病例数据给出全科疾病的预测分析,给用户提供早期的疾病预警,形成新的医疗健康运作模式。

在技术全方位应用的情况下,医生的角色会出现很多波动,很有可能会出现昨天发表的论文,明天就被颠覆了,这也是每个医生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传统的公立医院有些医生对学术发展视而不见,常年坚持传统经验,导致医疗水平裹足不前,在未来不善于学习、习惯用经验看病的医生或许会逐渐被边缘化。未来医生的角色会慢慢的从门诊诊断转变为数字诊断,医生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位医疗数据专家。

机器学习算法加速新药研发,AI深度学习之所以这么高效率,其实有两点:强大的关系探索能力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发现药物与疾病之间的对抗关系,也能挖掘基因与疾病之间隐藏的秘密,然后对药品化合物进行智能筛选,筛选出抗性好、活性高的药品化合物,大大地提高了临床试验的效率。

在古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都是他们呕心沥血一辈子有了这部当时的巨作,或许面对现代的AI深度学习可能不值得一提,留下的只是历史意义。

这不是笑话,这很严肃。被打脸、被颠覆或许也是AI时代的一个特色,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其实就是人工筛选药物的过程,现在换成人工智能了,其效率将远超前人的积累。目前而言在全球有至少百家企业以上在探索人工智能药物研发,未来药企也将数字化、智能化。

未来的药店会成为智慧药房,新的技术也会推进药店管理和慢病管理,就慢病管理而言,每个科室都有慢病患者,皮肤科尚且如此,其他科室慢病患者就更不用说了,慢病患者买药一般都是通过大医院购买的,但未来药店可以通过技术助推为医院分担一些压力。

通过“AI+终端”的方式,互通慢病患者的体征数据,对慢病进行风险分析,向患者提供饮食建议,甚至医生干预,把慢病服务和体征数据连接起来,解决目前慢病管理不及时、不准确、购药难的现状,同时做到会员管理、精准提前营销,提高整体运营效率、药品周转率和降低库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药房,这里的核心点是“连接个人生命体征数据”。

互利网购药平台“叮当快药”,我网购两次药品后,然后他们就会定期的通过短信和Push给我推送其他药品。这种运营手段作用大吗?我认为不大,因为他们并没有和我的体征数据进行连接,只是在碰运气而已,我一个健康的人会时不时的买药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和以下推送触达有所不同。

l “每日优鲜”推送菜品,预测你购买的蔬菜够吃几天,精准补货推送,复购率很大。 l
“星多客”推送理发,预测你理发频次和门店依赖程度,精准推送理发券,一推一个准。 l
“瑞星咖啡”推送咖啡,预测你喝咖啡的频次和时间段,精准推送优惠券,转化也不错。

为什么他们推送效果会很好,其实很简单,掌握了用户行为动机和刚好满足他的需求,就像比笔头插入笔盖那样自然,那叮当快药可以获得高转化率吗,当然可以,就是连接用户的体征数据,进行精准推送,这个精准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或许会极其精准。

重慢病对药品的需求或许是乞求,掌握了数据后,或许会超越其他服务的精准,所以药店应该让药品出现在需要的病人那里,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旦实现,未来药店比拼的将是服务能力和提升用户满意度的能力,而不是疯狂推广药品,强推促业绩。

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落地推进或许与商鞅变法图强有一定的相似度,必然会打破既有的游戏规则,影响多方的使用习惯和利益链条,在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解决问题有多大,面临的困难就有多大,技术还只是其一。

但不破不立,从便民利民的角度,或许药店获取药品处方权、医保支付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对于“互联网+医疗”和“AI+医疗”,我想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来结尾“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金交所理财产品安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