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过贞丰牺牲了多少人

  近日,贞丰县摄影家协会组织17名会员走进花江村开展“红色教学”暨“乡村振兴”摄影采风创作活动。

  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节点,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小花江铁索桥,抢渡北盘江,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花江村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火箭军和广东省惠阳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打造“小花江红色文化教育研学基地”,让红色精神在小花江的乡村振兴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在小花江红色文化教学基地,摄影师们参观了革命文化广场和红色文化展厅,花江村第一书记刘玉高向摄影师们介绍了小花江的红色革命史,以及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走“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和做法。随后,摄影师们就花江村的红色文化遗址、茶马古道、古村落保护、生态建设、田园风光、乡村振兴等题材进行摄影创作,用镜头记录这片红色土地上秀美生态、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以及接续传承红色基因的布依人民。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和采风创作活动,大家都被红军抢渡北盘江迎难而上、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崇高品德所感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意识。大家纷纷表示,将持续践行初心使命,用心用情创作出更多摄影作品,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摄影工作者。

在长征途中,共产党人和红军以民族平等为基准,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成功地争取到少数民族的支持,为红军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刘伯承在1935年5月22日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彝海结盟,成为一段传世佳话。同年4月16日彭德怀等红军首长长征经过贵州时与布依族英雄陆瑞光彻夜长谈并签订了《反蒋作战协定》。

“反对官府”的农民领袖

陆瑞光,本名陆天祥,1901年10月出生于贵州镇宁县弄染寨的一个布依族家庭。他宽厚待人,仗义疏财,深受百里乡间各族人民的信任与拥戴。镇宁山区地处滇黔通道的要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布依、苗、黎、汉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当地各民族长期以来均饱受滇、黔军阀纷争的蹂躏以及当地官府的残酷剥削和压榨。20世纪20年代初,为反抗军阀压迫,陆瑞光组织农民武装,领导各族群众进行抗兵、抗粮、抗捐斗争,“反对官府”。1929年5月,陆瑞光率部一举攻克镇宁,并开仓放粮,将大批财物、粮食、布匹、盐巴分给各族穷苦农民。这一义举深得民心,并且使这支武装开始从散漫状态转变为组织严密的武装,不仅有师、团、营的建制,而且还有严明的纪律。他身边有30多人的护卫排,就是用来约束部队、维持法纪的。他每天早上都“集合护卫排,读总理遗嘱、唱国歌、布置任务”;其队伍除派富户纳粮外,不额外增加群众负担,如有下属敲诈群众,必受严惩。由于他维护各族群众的利益,爱憎分明,因而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陆瑞光的势力逐渐强大,被贵州军政当局视为“匪患之首”,必欲除之而后快。1934年,贵州军阀通过挑拨离间,引起陆瑞光和其他地方势力相互争斗,使其实力大大受损。

正当陆瑞光苦恼彷徨之时,传来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直插云南,红军主力分两路西进,进入了安顺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要求红军指战员和红军战士严格遵守党的民族政策,不得侵犯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同时红军总政治部在《红星报》上发表了《注意争取少数民族的工作的指示》,强调尊重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揭露国民党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隔阂政策,号召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起来革命,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由彭德怀和杨尚昆率领的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于4月14日从安顺县鸡场和紫云县的猫营进入镇宁。当时,军团首长对中共贵州地下党组织提供的陆瑞光的情况十分重视,认为这是一支人数众多的同盟军,所以一到镇宁县沙子沟,就立即派人与陆瑞光联系,做争取陆瑞光的工作,决定通过他的配合,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消除民族隔阂,与各族人民建立亲密的关系,从而使这一地区的农民斗争与工农红军的作战有机地联系起来。

由于陆瑞光对共产党和红军缺乏了解,所以一听到“外乡军队”来了,便带着队伍隐藏在弄染寨后虎坐岩指挥部的山洞里,暗中观察。彭德怀等红军首长进寨后,派人先找到陆瑞光的侄子陆顺芳,提出此行的目的是前来拜会陆瑞光。陆瑞光听到后,就派与他长得有点像的连长伍国斌冒充自己前来应酬。李富春一眼看破,便笑吟吟地说:“你是陆司令派来的替身吧。”伍国斌只好拱手致歉。李富春又温和地对他说:“我们知道陆司令是条好汉,打富济贫,名声在外。我们红军没有别的意思,如今路过贵方宝地,只想和他交个朋友,借道过境,共同打倒反动军阀,北上抗日!”

伍国斌回山禀报情况,陆瑞光听后心中疑虑仍未完全解除,便又派文武兼备的副官张海宽下山,不料又被李富春识破。又听说红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加上红军积极做宣传工作,向各族群众讲解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逐渐消除了疑虑。一天,正逢弄染的赶场日,陆瑞光换了一身农家打扮,下山混在赶场人群中间探听虚实。

在街场上,他看到红军指战员多在田坝、山头宿营,红军官兵平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他又来到自家屋前,见院坝里红军与民众云集,亲切交谈。此情此景,使他动容。他整整衣角,便往几位长官模样的人面前一站,朗声说道:“在下就是陆瑞光,我绝不与红军做对头,请贵军安心住下!”几位红军首长见陆瑞光性格开朗,深明大义,也有相见恨晚之感,双方握手致意。陆瑞光感觉红军待人以礼,亲如兄弟,心情特别痛快,于是吩咐挑米、拿肉、捉鸡、提蛋、抬酒来送到各个营地,慰劳红军。

与红军签订《反蒋作战协定》

4月16日晚上,陆瑞光设宴款待来访贵宾。夜深后,双方依然促膝长谈。杨尚昆向陆瑞光介绍了红军的性质宗旨、纪律、任务以及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陆瑞光不住点头。接着红军首长们又帮助他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本质,提醒他不要上当受骗。一席话说到了陆瑞光的心坎上。特别是他了解到红军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不仅敢于同黔军作战,而且还敢于同帝国主义侵略者对抗时,更是钦佩无比。

在红军首长的启发教育下,陆瑞光完全接受了共产党人的正确主张,并与彭德怀、杨尚昆签订了《反对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才苛捐杂税的作战协定》。红军首长除赠给陆瑞光一面“中国工农红军弄染工作队”的军旗、两挺重机枪、一挺轻机枪、36支步枪和多束手榴弹外,又赠送给陆瑞光一批军需物资,还商定留下红军营长方武先等帮助陆瑞光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敌后革命根据地。事后,红三军团首长立即就此向中央军委发了电报,汇报争取陆瑞光的情况,电文如下:

沙子沟百数十里,有夷兵约千,有师团营组织。一首领名陆瑞光,我们已与其订立作战协定,反蒋、王、犹国民党及苛捐杂税。留有一批伤病员,赠步枪三十六支,并留一批工作员。

一九三五年四月十六日十七时三十分

中央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这份电报,弥足珍贵。

双方签署协议后不久,红军部队离开布依山寨,弄染男女老幼均出寨相送,挥泪与红军告别。陆瑞光带着20多个弟兄,亲自护送红军几十里走出他的辖区,并以300斤大米、100匹小布、200块川盐、100筐鸡蛋和5驮草药及草鞋赠予红军,还派人为红军带路架桥,使红军顺利通过布依山区,提前3天飞渡北盘江,西进入滇,蒋介石的“会剿”计划也因此破产。

红军离开布依山区后,陆瑞光在方武先等人的帮助下充分发动各族群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游击队”,陆瑞光为司令员,方任党代表,下辖三个团,近七百人。这支游击队有力地牵制了国民党军的部分兵力,在策应红军主力西进云南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此后,陆瑞光、方武先领导游击队加强了与中共贵州省工委的联系,并联合了48个少数民族村寨和武装力量,在镇宁、紫云、关岭、贞丰四县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游击队以“无事归农,有事归建”的灵活形式坚持敌后斗争,更创建了有革命政权性质的“镇关紫边区人民抗捐委员会”。

在陆瑞光、方武先等人的艰苦努力下,当地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引起了国民党贵州当局的极度不安。国民党贵州当局视陆瑞光为心腹大患,急欲除之而后快。

1936年底,四川军阀杨森率军入黔,亲自率军到紫云、镇宁“坐镇”。12月26日,杨森突袭弄染寨,以“迎接红军过境”和签订“反蒋协定”的罪名抓捕陆瑞光。陆瑞光和方武先以及留下来的红军战士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因寡不敌众,陆瑞光身负重伤,不幸被捕,被押往紫云县关押。

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与威逼利诱,陆瑞光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争权夺利、烧杀掳掠的暴行。陆瑞光预感到来日不多,遂提出了照相的要求,想给家人留个纪念。亲戚们就从安顺请来照相师,经过上下“打点”,在狱中为陆瑞光拍下了一生中唯一的一张照片。照片上,陆瑞光淡定自如,毫无愁容,显示了他胸襟豁达、视死如归的从容气节。

1937年1月,敌人将陆瑞光移解贵阳,并将他游街示众。陆瑞光面不改色,不断向各族群众宣传共产党人的革命道理。2月20日,恼羞成怒的杨森发布死刑《通令》,把陆瑞光押赴刑场。陆瑞光在刽子手的罪恶枪弹声中,倒在八角岩的旷地之中,时年36岁。陆瑞光虽然牺牲了,但是红军在布依族山寨、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播撒的革命火种并未熄灭,不久在中共地方组织的引领下,渐成燎原之势。

为纪念陆瑞光对人民所做的贡献,1989年3月3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陆瑞光为革命烈士;同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其遗属颁发了《烈士证明书》。

(作者单位:贵州省文史馆) 

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部,西与云南省接壤,自古以来是上云南下四川的交通要道。 六盘水地处云贵高原结合部、乌蒙山脉与苗岭山脉交趾地带,山脉绵亘,起伏纵横,地形复杂,是汉、彝、苗、布依、水等多民族的杂居区。现辖的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县和钟山区,解放前为郎岱、盘县、水城三县建制,分别隶属安顺、兴仁、毕节三个专员公署。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郎岱、盘县、水城三县地处边远,交通闭塞,农业耕作粗放,生产原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反动统治与地方实力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战乱频繁,匪患猖獗,各族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六盘水是一个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历史上这里就曾是烽火四起、义旗高扬的少数民族起义、农民暴动的多发地区。1855 年(咸丰五年)桐梓杨龙喜为首的苗族农民起义,经黔西、平远进入郎岱的黑塘、岩脚,郎岱布依族纷纷起义, 落别布依族朱大黄瓜率众起事。 1861年 (咸丰十一年)农民黄金印发动苗族农民起义,响应太平军的反清运动。1921 年苗族农民杨义清和胞妹杨三妹以花灯教(亦说清水教)为旗号,在水城、盘县交界的娘娘山一带发动万人起义。1930 年,杨正安、杨炳安在水城南开领导以苗族为主的农民暴动。此后,郎岱、水城多次爆发以苗族农民为主体的抗暴组织——“齐心会”,直接影响邻近几个县。1934 年年底,岩脚高桥农民李顺清组织千余人的“估款军”举行暴动,提出“官逼民反,抗租抗款”口号。各族人民的反霸抗暴斗争此起彼伏,延绵不断。

一、红军长征经过六盘水

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两次经过六盘水。

1934 年 12 月,中央红军进入贵州,蒋介石结集 150余个团,40 万的中央军及湘、川、黔、滇等省的地方军,对红军围追堵截, 妄图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 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结束了王明 “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3月24日蒋介石从重庆飞到贵阳坐阵指挥。在敌十倍于我的情况下,为摆脱敌人的围追堵击,中央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移师北上,出敌不意,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趁滇军增援贵阳之机,兵分三路,直插昆明,其间,中央红军先后经过水城、盘县。

作为右后侧的九军团,在牵制敌人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南渡乌江任务后,迅速向毕节、大方前进,在大方猫场受挫突围后,于4月 18 日下午进入水城以角。为避开敌人阻击,争取尽快与主力军会合,红九军团寻求敌薄弱间隙,日夜兼程,选择从东北角到西南角的小径,经茨冲、阿佐、阿戛、米箩、铜厂、常明、野钟、飞越北盘江至法德、顺场,从龙场进入盘县,再经铜厂坡、鸡场坪、龙潭口、盘关,23 日,由江上进入云南平彝(今富源县)。

在红九军团西进的同时,4 月 22 日红三军团一部从普安县旧营过楼下河进入盘县普田,经三关营、祭山树到保田堡。23 日,一部从兴义县补西进入盘县经马甲、狗场营(联强)到保田堡。红三军团再经鹅毛寨、响水(阳桥),乐民所进入云南平彝境内的团山、洒居一带。红一军团、红五军团和中央纵队 (党中央、 红军总部) 在兴义县寡妇桥、猪场汇合,经威舍到二龙口又分两支:一支随五军团宿营阿衣一带,次日进入平彝的黄泥河;一支随中央纵队驻扎下德赫、蒿芝冲及平彝的铁锁箐一带进抵云南(阿衣、下德赫原属盘县,1953 年划归兴义县,统称阿衣乡)。4 月25 日,一军团 1 师 3 团经兴义县的品甸、独家村进入盘县保田堡宿营,旋入云南省境。至此,红一方面军三路会师云南, 巧渡金沙江, 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后,蒋介石调集 130 个团的兵力,加紧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二、红六军团,发动大规模“围剿”。1935 年 11 月 19 日,红二、红六军团退出原根据地,向贵州转移,进军石(阡)镇(远)黄(平),占领黔(西)大(方)毕(节),两次寻求创建新的根据地。1936 年 2 月 27 日,红二、红六军团撤出黔大毕,分两路西进,向滇黔之交的乌蒙山区转移。蒋介石调集六个纵队 15 万兵力日夜围堵。红二、红六军团在乌蒙山区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辗转迂迥,与敌人周旋 23 天,胜利冲出十倍于我的包围圈,出敌不意,挥戈东进。3 月27 日红二军团从云南宣威腊家冲进入盘县,28 日占领盘县城。29 日红六军团从云南平彝胜境关进入盘县的亦资孔。红二、红六军团在盘县抓紧时间进行休整和补给,准备利用南北盘江之间广大地区的地形和政治、经济条件,创建革命根据地,并电告红军总部(这是红二、红六军团在长征中第三次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意图)。30 日,接红军总部电令,要红二、红六军团北进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当晚,红二、红六军团负责人在盘县召开军委分会会议(盘县会议),认为红军的整个形势是北进,根据红军总部电令,决定放弃在江南建立根据地的意图,作出了北渡金沙江,到甘孜会合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的决策。在盘县期间,红二、红六军团进行了三天休整,同时,进行扩大红军的动员,补充 700 名新战士;召开群众大会,发动打土豪,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作好渡江北上的准备。根据盘县会议决定,以红二军团为右翼,红六军团为左翼分两路西进。4 月 1 日,六军团从乐民所一线向西,经水洞坪进入云南平彝的清水塘、划船边,红二军撤离盘县城,向西北方向前进到纸厂一带宿营。4 月 2 日,进入平彝的梨树坪一带。随后红二、红六军团突破滇军孙渡纵队防线西进,直取金沙江,进行北渡金沙江的政治行动。“渡江北上,是盘县会议讨论的一个重要决定”“是带关键性的决策”。盘县会议,成为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对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以及随后而至的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对迎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高潮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红军长征途径六盘水时,因各种原因流散的红军干部战士 30 余人,他们继续发扬红军的革命精神,坚持斗争。九军团教导团长尹自勇,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 1 支队政委欧阳崇庭,红军战士朱云先和王红军,都分别在水城董地、 米箩、 碗厂复兴民间抗暴组织 “齐心会” ,开展革命斗争,先后被反动派杀害。

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在长征中先后经过六盘水的水城、盘县的 15 个区 42 个乡,沿途向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宣传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打土豪、惩凶顽,打富济贫,除暴安良,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和拥戴。红军的革命实践,播下了革命火种,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为六盘水各族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道路。

三十年代初,三县的一些进步青年李伯平、刘雪苇等满怀革命热情, 冲破封建军阀的重重阻拦, 先后奔赴贵阳、昆明、上海等地求学,寻求革命真理,接受新思想,并先后在外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的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把进步书刊传到家乡;有的学成以后,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革命思想和进步书刊通过这些知识界人士,流传于广大进步青年中,在青年和人民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4年10月, 刘雪苇由上海返回贵州从事革命活动,他以贵阳文艺研究会负责人的身份到安顺、 郎岱指导工作,在郎岱先后组织过世界语学习班、文艺研究会郎岱分会,团结教育了一批青年,并把思想进步的青年学生组成星光读书会,筹办星光图书馆,向青年宣传进步思想,教育培养革命青年。

1935 年 1 月,中央红军占领遵义。中共地下党员林青向党中央负责地方工作的李维汉(罗迈)同志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情况,党中央决定承认贵州地下党并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省工委),林青任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委员。后根据工作需要,由林青提议,刘雪苇参加了省工委工作。7 月 19 日,国民党贵州省反动当局,先后逮捕了刘雪苇、林青和一些骨干。8 月刘雪苇越狱成功,转移上海向党组织汇报贵州的工作。

省工委成立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配合红军长征,作出了显著的贡献。省工委还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采取隐蔽分散方针,进行革命工作,开展斗争,全省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35 年 2 月,安顺县地下党支部成立 (4月改为安顺县工委) , 书记谢速航 (吴平)、组织委会龙文(又名龙树黔,郎岱人,“七·一九”后脱党)负责安顺、镇宁、紫云、关岭、郎岱等县工作。4 月,中央红军代表潘汉年(杨涛)向省工委布置任务,要设法搞到国民党军队的密电码、作战地图、通讯代号和飞机联络讯号。秦天真到郎岱岩脚,找到打入国民党 103师任参谋长的黄大陆和电台参谋缪正元。邓止戈接通知以后也赶到岩脚。黄大陆等分别搞到上述资料,秦天真经普安返回安顺,由谢速航接应,送走绝密资料。省工委军事小组成员丁沛生 (丁志平) 、 王兰生被派到安顺、 郎岱一带,利用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的矛盾,对敌分化瓦解,从事军运活动。6 18 日,丁沛生乘伪警卫连送军饷到盘县之机,策动国民党 121 师(吴剑平部)4 3 12 连两个排在关岭平街哗变,组成中共黔西游击队第七支队,丁沛生任支队长,在盘县、郎岱、水城、安南(晴隆)、贞丰一带开展游击斗争六个多月,沿途打土豪、收缴枪支,打击了土豪劣绅和地方反动武装,深受群众的拥护,队伍发展到 500 余人。由于没有开展游击活动的经验,缺乏有力的政治工作,后在郎岱附近,被国民党 54 师包围,队伍溃散。这是省工委第一次武装斗争的尝试。

三、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和“郎岱民先”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芦沟挢发动进攻。“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在国共联合抗日的新形势下,贵州省工委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六盘水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发展,郎岱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的地方组织。

“郎岱民先”是在郎岱文艺研究会、星光读书会的基础上形成的。1938 年 4 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贵阳地方部队成立, 民先派出队员先后在安顺、 郎岱、 盘县、 镇远、沿河、湄潭等地开展活动。8 月,刘定华(刘藩栋)在安顺县工委的指示下, 与贵阳民先代表尹克恂 (化名张克永)接上关系,以郎岱纳骂苦竹林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积极在郎岱发展民先组织。10 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郎岱县队部成立,刘定华任队长兼秘书部负责人,尹克恂任组织部负责人,刘鹤皋为宣传部负责人。根据民先的工作纲领,郎岱民先确定工作方针是:在抗日救国的目标下,团结各界青年,动员民众,团结抗日。在工作方法上,用编写《民先队报》的方式进行指导。《民先队报》由“郎岱民先”队部编辑、复写、散发,共刊 18 期,主要转载文章,综合报刊评论,分析形势,探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工作方法,体现了民先团结教育青年的特色。1939 8 月,根据地下党的指示,“郎岱民先”停止组织活动。

1938年9月, 著名教育家黄齐生 ( “四·八” 烈士之一) ,由昆明东行,经曲靖、宣威、威宁、水城、毕节等县,路过水城,应各界群众和学校的要求,介绍延安见闻,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形势,推动了水城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 年底,地下党派张立回家乡普安,开展黔西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张立到盘县拜访各界知名人士,与凤鸣小学教导主任黄世琮联系,进行地下活动。1940 4月,中共贵州省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张立为黔西南片区负责人之一。张立在盘(县)、普(安)、晴(隆)开展抗日统战工作,盘县的抗日活动开展起来。

在红军长征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抗日救亡运动唤醒和教育了六盘水各族人民,进步青年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有的从此走上革命道路。郎岱留省青年学生陈敏学,赴上海加入共青团,后牺牲在龙华监狱。留省学生曹克勤参加长征,随军到新疆迪化工作,后牺牲。1938 年,岩脚青年罗朝秀(女)、罗朝良,六枝的李向贵(又名赖汉英)、龙场的金运隆等先后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在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下,抗日救亡团体被迫解散。地下党组织遵照党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积极引导组织党员隐蔽疏散。贵州地下党在艰苦的斗争中,在郎岱、水城、盘县联系发展了部分党员,实行单线联系,未能建立党的组织,部分党员就地隐蔽从事革命活动。1939 年 7 经张人均、田伯平介绍,盘县省立师范学生黄小穆入党。1941 月,经田伯平、肖维亮介绍,盘县合作金库职员高德藩入党。

不久,党组织通知黄、高先后撤离盘县。1940 年到 1941年间,郎岱籍地下党员周兴仁由贵州回家乡,在郎岱与刘鹤皋、 黄瑶章、 刘定华等一些青年组织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宣传活动。云南省工委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武装斗争, 准备在滇东北建立抗日游击武装根据地。 1942年2月,云南地下党员柴爱国派吴永清、范名德、张兴才分别到威宁、水城、盘县进行地下活动。1944 年冬,云南省工委派柴爱国到宣威宝山,在滇黔边界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柴爱国分别派张吉安、 吴永清到水城、 威宁一带开展工作。

六盘水抗日救亡运动,提高了群众和青年觉悟程度,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民群众反蒋情绪和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为后来的反蒋武装斗争作了必要的准备。

解放战争时期,贵州和云南地下党根据党中央“有歩骤的发动与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加强第二战场工作,以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和“用最大注意力布置云、贵、川三省农村据点”的指示,将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农村,分别派出一批地下党员到郎岱、盘县、水城一带,利用各种形式,加强统战工作和民族工作,发动群众开展反对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的“反三征”斗争,组织反蒋武装斗争。

贵州、云南地下党组织经过长期工作,分别在六盘水发动了一系列的农村暴动,建立地下武装和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迎接六盘水的解放。

1945 年 8 月,云南地下党员柴爱国到宣威的宝山、格宜一带开展农村工作, 积极进行反蒋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柴爱国派周均才、张兴才(张维广)分别到水城、盘县一带开展工作。柴爱国、周均才在水城发贵(鸡场)、应中(发耳)等地,先后联系尹昭阳、周小亮、王占元等,建立地下联络点,串联贫苦农民,开展秘密活动。张兴才到盘县北部土城,以帮工为名结交好友,接近反抗当地“三匪一霸”的地方实力首领黄竹青,争取其参加革命,组织反蒋武装。是年冬,罗朝良受组织派遣,从延安回贵州进行地下活动。罗朝良在岩脚发动艾永沧、王永武、喻忠诚等进步青年,秘密筹建革命武装,后转移安顺。

1946 年春,云南省工委候方岳到宣威格宜视察,决定在以格宜为中心的滇黔边界建立游击根据地。云南省工委先后派徐庆华、金永康、董士荣等人配合柴爱国,到宣威宝山、格宜和水城发贵、应中、杨梅等地秘密发动群众,组织革命武装。柴爱国又派张开新、张吉安、尹昭阳等人先后到盘北,继续争取黄竹青。

1947 年 6 月 6 日,宣威地下党领导的秘密武装“六六分队”成立,柴爱国负责农村工作。该分队在宣威的宝山、光山和贵州的威宁、水城结合部一带,秘密发动群众准备武装起义。尹昭阳接受任务,在水城的发贵、应中、杨梅一带组织预备队;黄竹青、赴映帮等接受任务,以盘北现有武装为预备队,准备配合“六六分队”武装起义。在我党领导的反蒋运动影响下,水城中小学的师生,举行罢课游行示威, 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1948年春, 宣威 “六六分队”在宣威宝山、格宜一带组织千余人的反蒋武装起义(春节起义),尹昭阳带领水城籍的 50 余人参加。起义队伍攻打水城的发贵、应中、杨梅等伪乡公所,后转移云南陆良,编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转战滇南。

1948 年 3 月,云南“一支人民的军队”(6 月改编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朱家壁、副司令员何现龙派地下党员李仪(化名老华)到盘县糯寨,与接受我党影响,赋闲在家的原滇军彝族军官龙腾霄联系,组织武装斗争。龙腾霄借在家乡的地位和声望,与其弟龙德霖及李鸣武、彭安义、司开德等组织了 200 余人武装大队,在盘县南部开展反三征的斗争。5 月,老华再到盘县授予龙腾霄武装为“黔西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支队”番号。

8 月,黔北特委书记张立在贵阳发展王舍人入党,派王舍人、刘永回郎岱与关岭兰华富共同开展郎岱、关岭一带的武装斗争。罗盘地委派刘安民到郎岱、水城、关岭、镇宁一带发动群众,组织反蒋武装。刘安民到岩脚和王永武取得联系,并在大坡上、跑马厂、龙洞屯、碓窝冲等地召开地下工作者骨干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喻忠诚、宋崇书、付应祥、艾永沧、王言伦、王祥等人。

1948 年 9 月 10 日(农历 8 月 8 日),龙腾霄率部在糯寨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农村经济复兴委员会”,提出“反三征一保”口号,领导反蒋武装斗争。10 月,龙腾霄率部先后在糯寨、归顺、上海子等地与国民党保安团激战,首战告捷,粉碎了敌人的“围剿”。龙腾霄派李鸣武、彭安义到云南罗平钟山乡,向罗盘地委领导刘清、杨江汇报反蒋武装斗争情况,地委派唐德锟、王建民、雷应光到该部工作。10 月 22 日,黄竹青在土城举行武装暴动,攻打盘北剿共联防办事处,在原地坚持斗争。1949 年 1 月,黄竹青率武装到宣威,奉命攻打伪海岱乡公所,编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永焜支队盘北游击大队, 黄竹青任大队长。

1949 年 2 月,贵州省工委成立,张立任书记。盘县农村经济复兴委员会武装进入祭山树,吸收原有联系并在盘县、兴义交界进行反压迫斗争的罗波领导的武装,公开打着黔西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支队的旗号,龙腾霄任支队长。柴爱国奉命在宣威法马坡,组建边纵直属独立大队,尹昭阳、张少清发动水城籍 30 余人参加,组编一个分队。王舍人、刘永通过喻忠诚与刘安民、王永武取得联系。刘安民派艾永沧、杨汝俊参加王舍人组织的长岭岗会议。双方武装力量于 3 3 日攻打郎岱县城,与保警队激战数小时,因弹药渐缺,被迫撤出县城。盘北游击大队编为宣威支队 2 大队,大队长黄竹青,奉命回师盘县,扫除地方反动势力,后转移宣威。黔西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支队改编为边纵 3 支队(罗盘支队)黔西南游击支队,支队长龙腾霄,党代表唐德锟,沿滇黔边境继续开展武装斗争。3 23 日,尹昭阳、唐和清等在妥倮小岩脚宣布武装起义,撤往宝山。4 25 日,宣威边防游击大队成立,水城游击队员编为边防游击大队 3 中队,中队长范子纲。

5 月,王永武、王言伦、杨汝俊等到罗平,向罗盘地委汇报工作, 后回原地组织发展武装力量, 坚持对敌斗争。6 月,喻忠诚、艾永沧等到水城大河边威威宁二塘一带活动,联合陈国斌、王正春的武装,在二圹组成“赫威水游击队”。贵州地下党先后派周光辉、张鸣正、朱文达、王舍人、罗安仁、肖元良到黔西南游击支队工作。7 月,龙腾霄、龙德霖率部到罗平板桥整训,罗盘地委从 21 团和地委干训班抽调 17 名干部到支队工作。8 月,黔西南游击支队改编为盘县游击团,团长龙德霖,政委王中。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张立及王家鼐到盘县游击团,与张鸣正等会合后转到罗平地委联系。宣威支队 2 大队编为边纵 6 支队第 54 团(后为 27 团)1 营,营长黄竹青。

为进一步开展黔西南地区的武装斗争,加强对盘普地区地下工作和武装斗争的领导,9 月,罗盘地委决定成立中共盘(县)普(安)工作委员会,书记何志翔,副书记王中,委员林青(彭安义)、汪石(王敬之)、何祖岳。

盘普工委负责盘县、普安、晴隆三县和兴仁海子地区的地下工作,开展武装斗争。同时,根据罗盘地委决定,入黔人民解放委员会在宣威宝山成立,段一芳为党代表,分三个小组入黔。段一芳指示,赫威水游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速安支队,司令员白诚(喻忠诚)。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解放贵州。中共盘普工委和六盘水各游击武装,坚持在广大农村开展武装斗争,阻击国民党溃军,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六盘水。盘县游击团回师盘县,团长龙德霖率 2 营在鲁番袭击国民党保安团 15 团一个加强营,获罗盘地委通报表扬。段一芳经过工作,将郎岱、普定、织金三县边境的反蒋武装力量,组建为郎普织边区游击队,段一芳为党代表,王永武任大队长,先后在窑上和梅子关,阻击国民党 249 师溃军。白诚组织速安支队等 300 多人,攻打威宁伪县政府。水城游击队在边防大队指挥下, 攻打马龙屯, 歼灭守屯的国民党19兵团一个营,击退击溃杨梅和玉舍滥坝两路援军。黄竹青率部在分水岭阻击战中,连克敌人五个阵地,黄竹青、周崇林获支队战斗英雄称号。

在我解放大军进军西南的强大攻势下,各游击武装积极配合,1949 年 12 月 18 日水城县和平解放(1950 年 6月 9 日第二次解放)。1949 年 12 月 20 日,盘县解放。1950 年 1 月 4 日郎岱县解放。从此,六盘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民主革命时期党在六盘水的革命活动,是六盘水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争取翻身解放的一场大革命。历史的发展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让我们永远尊重、珍惜这段历史,从中吸取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维护安定团结,建设六盘水美好的明天。

为六盘水人民解放事业献出鲜血和生命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长征在黔西南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