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西安和北京属于中原的吗?求准确回答!我们历史选择题会涉及到这一块的 。求解答

2020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共20小题r 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有学者统计,在当今中国100大 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这表明 O 天下姓氏,皆源于豫B.文化中原,老家河南 C.殷商甲骨,汉字之源D.华夏文明,尽出中原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 猿、乌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O 预防疾病,强身健体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 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 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 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O 巩固了国家统一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促进了物种交流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4?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使其占领中国商品市场、掠夺中国 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合法化",强迫清政府 O 签订《南京条约》B.设立总理衙门 C.镇压农民起义D.建立近代工厂 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 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O 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 B ?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北京大学红楼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北京大学红楼中国共产党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 D冲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在国共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渐次成熟的时候,起到促进合作作 用的历史事件是 O 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D.重庆谈判 8.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 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 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O 绘画能力较强 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凌空除险(修建红旗渠的真实写照) 9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几年苦战, 开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 "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 "水缺贵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O 防风治沙的决心 助人为乐的品格 C屆际主义的视野 艰苦奋斗的精神 ?? ??包干到户生产忙? > r< ; r?- J r? 7 r? A 7 S V c? -/ U? 10?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右面对联的横批应为 翻身解放 合作社好 C多快好省 联产承包 11.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首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唱着这 首歌,迎来了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的回归。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O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D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12?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他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在当地 兴建一座城市,各城市中希腊式的神庙、体育场等建筑也兼具了所征 服地区的文化元素。这段话强调了 O 希腊文化的优越性 希腊文化的东方化 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D.东方文化的希腊化 13.历史学家迈尔斯教授认为,犹太人的宗教、希腊人的艺术、罗 马人的法律,是现代文明里三种最真实、最强有力的因素。从这个意 义上讲,这座台伯河畔的城市依旧统治着世界。这里”依旧统治着世 界"体现在 O 拜占庭帝国传承希腊文化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罗马帝国版图地跨三大洲 14?以前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现在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 认识的时代。促成这一变化的事件是 O A.开辟新航路B.文艺复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法国大革命 15.据统计,到19世纪20年代,在两台蒸汽织机旁工作的一个 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的手工织工多15倍。这一数据直接说明 O 传统手工行业日益消亡 机器效率高于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 有史以来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是它的思想渊源,而德国古典哲 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它主要的、直接的 理论来源。与’它’直接相关的是 O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 《共产党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7.从下面表格内容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O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英国 矣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2020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分析暨20202021学年备考建议

2020年河南省中招历史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历史课程学习完成后的终结性考试。2020年河南省中招历史试题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精神,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从学生应掌握的主干知识、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历史素养等方面进行命制,体现课标中所弘扬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一、 2020年河南省中招历史试卷总体特点:

(一)语言叙述简洁,题干文字精炼

2020年中招历史试卷的文字阅读量较之前中招试卷有所下降,试题语言叙述简洁精炼,指向明确,风格清新。例如选择题第6题,除去图片及图片说明,仅仅9字。第7题短短数字,信息量丰富;第10题,以对联形式呈现,题目仅仅16字。14题题干通过呈现西方近代人们思想的变化,来解释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作用。

2020.河南】7.在国共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式渐次成熟的时候,起到促进合作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2020.河南】14以前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现在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促成这一变化的事件是( 

7题和第14题,语言精练简洁,都是扣住了核心字眼:国共重新合作客观形势渐次成熟促进合作等,字数虽少但信息量丰富,沾连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涵盖了西安事变的背景与作用,考查的是学生对识记历史史实的再认、迁移和重组。第14题,以前”“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现在”“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扣住了文艺复兴的本质特征,从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来呈现资产阶文艺复兴潮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势。

选择题问题问法也更多地采用直抒胸臆,诸如这表明这反映见证了事件是强调了体现在等要求指向明确的词语,意在减少学生读题、提取信息的阻力

非选择题21题,材料一两组材料,简明扼要,按历史进程的时空顺序呈现,从西汉到东汉,从中国到世界,从发明、传播到影响,史实、史观、史论一气呵成。材料二是两组图片,用箭头表达因果联系和发展变迁,更为清晰简明,丰富了学生表达方式的视野。

(二)试卷相对稳定,凸显创新性

2020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沿袭往年题型,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25小题。其中前20小题为选择题,依旧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特点和七八九年级的教材顺序,依次考查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世古史、世近史和世现史内容。第2125小题为非选择题,其中212223题考查的是中国史内容,第24题考查的是世界史的内容,第25小题是写历史小论文,无论是形式、分值还是内容,都保留了往年中招历史试卷的特点。

在相对稳定中又有创新:今年历史试题变化最大、最具创新形式的一道题目就是第25题的历史小短文。25题综合题,2010年以来,考查的形式基本上有三种:大事年表;(根据)关键词(写短文);图说历史(给出两幅或三幅、四幅具有联系或对比关系的图片,要求写历史小短文)。今年以年代尺并套用若干专题(国际格局、国际组织、外交等)的形式呈现,学生任意选取中外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各一例进行叙述,进一步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留给学生有很多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答题。但此题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求更高,答题也需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大的格局,要命好主题,把握联系,较好地体现了历史学科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

(三)关注河南乡土资源,河南文化元素频频出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河南人杰地灵,文化博大精深。对河南乡土历史资源的挖掘与考查,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020.河南】1.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有学者统计,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这表明( 

    试题第一题以姓氏文化作为切入点,突出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姓是代表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的符号,即同姓的成员都出自同一个母系祖先。

同一母系祖先的后代散居各地,分为若干分支,每一分支都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比如姬姓,来源于黄帝,黄帝的子孙形成了不同的支派,于是便有了不同的氏。西周时期的唐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周成王灭掉古唐国,把叔虞封在这里,仍称唐,以国为氏,叔虞也称唐叔虞。按西周宗法制,国君死后,嫡长子继承君位,其他的儿子就是公子,封为卿大夫。公子这个称谓,后来泛指王公贵族家的孩子,但在先秦,特指国君的儿子,公子的儿子就是公孙,商鞅曾称公孙鞅,看称呼就知道他什么身份了。公孙后来演变成一个姓,就是以身份为氏的例子。

姓是总括家族祖先出于何处的标志,而氏是区别后代子孙分支于何处的标志。可见,根据一个人的姓可以知道他的祖先来源于何处,而根据氏则可以知道他属于此家族的哪个分支。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的姓氏中,有一百多个姓氏源于河南。中国的一万多个姓氏,起源于河南的有一千五百个,在当今中国常见的一百个大姓中,源于河南的有七十三个,其中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和陈、林、李、许、蔡、天下占一半之说的七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陈姓起源于今河南省淮阳、平舆、长葛一带,相传建立,找到叫的人,封他在""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因为胡公满是的后代。胡公满在陈国供祀先祖舜帝,他的子孙们后来都以国为姓,都姓陈。

在夏商周以前,只有贵族才有氏,男子称氏,是用来分别贵贱的,女子称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氏相同而姓不相同的,可以通婚;而姓相同氏不相同的,不可通婚。因为同姓之人皆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秦以后,姓氏混为一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重要意义在于,从此人人都可有名有姓,氏也不再变来变去,而成为一个血缘宗系固定的标志。

姓氏不仅是社会成员称呼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标明家族来源和血缘关系的一种文字符号;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紧密相连。

2020.河南】2.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张仲景(150219年):今河南南阳(一说是河南省邓州市)人,东汉末年名医,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2)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此题考查张仲景治未病的中医理论,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名人,同时也回应了今年的疫情,彰显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

2020.河南】9.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几年苦战,开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水缺贵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此题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时,选取了河南林县人民开凿太行山,修建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例,充分体现了巧妙挖掘反映河南特色和宝贵精神遗产的命题素材。尤其是图片的选取,更直观地展现了红旗渠开凿的困难和林县人民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冲击了学生的视觉感受,培育学生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以此升华到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非常鲜明。

   (四)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历程试是河南历年中考重点内容之一,今年中考格外突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因此,在2020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中,对我党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进行了多角度的呈现。例如第6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7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第8题人民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第9题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第11题澳门的回归;第2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年代的英明领导及远见卓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北京大学红楼

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通过第6题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考察学生对新民主主义的理解。

(五)关注社会发展,增强历史联系现实意识,渗透家国情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中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增强学生历史联系现实的意识,把家国情怀落到具体的指向,落实到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下的担当

例如:2题选择与河南有关的名医张仲景的中医理论,考查中医对生活的影响,联系今年的新冠肺炎治疗中医起到的重大作用,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名人,引领学生感知医生可以服务于家乡和人民的品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例如第9题通过文字和图片,再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河南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创造人间奇迹的历史,引导学生认知中国人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体会到作为普通劳动者,可以融入为集体的力量,在平凡中做出不凡的业绩,创造出属于人民的童话奇迹,推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24题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追溯,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众、天皇、思想家及教育家等各种社会力量在日本社会转型中的贡献,在历史问题探讨过程中形成责任担当意识。

25题通过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引导学生形成合作共赢的思想意识。

这些对疫情的回应、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声音、中国方案等的巧妙融入,紧贴社会,联系生活实际,回应热点,润题无声,体现了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素养要求。

(六)关注时政热点,不避周年大事

和往年一样,今年中考历史试题关注时政焦点和周年纪念等热点问题,体现历史试卷的现实性,但却润物细无声 纵所周知,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380周年,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创办首批四个经济特区40周年,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等等,后两个内容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些重点知识在试卷中得到了明显体现。如选择题第3题对疫情的回应,第4题考查鸦片战争180周年,第19题联合国的成立75周年,第25题历史年代尺上呈现的“1970“1980,是引导考生往这方面思考问题,并将中国智慧,中国声音——“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的巧妙融入,将社会热点、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体现了历史学科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新课改理念。

(一)试卷考点内容分布

(二)选择题特点、学生试卷分值状况及原因分析

  1.选择题做题情况: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全市中考考生做题平均得分14.31分,最高得分20分,最低0分,优秀率42.16%,及格率78.65%。选择题20小题中,得分率高的有:第3题和第9题平均0,91分。失分率较高的有:第19题平均分0.48分,第6题和第7题,平均0.5分,第16题0.51分,第14题0.52分。

.选择题的呈现顺序不变:120依次考查内容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沿袭历年试题顺序,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结合七八九年级的教材顺序。

.中国古代史的内容考查的变化:

1)河南中考历史试题20052011年选择题第1题为中古史的考查;20122015年来,取消了选择题中古史的考查;2016年选择题第1题重新出现中古史内容。2019年,选择题中古史的考查增加到两题,2020年,中国古代史的考查,选择题增加到三题,考查内容也由原来的文化科技逐渐向政治、经济领域拓展。

2)另一个变化还体现在第21题,由原来的对比考查河南地方史与同一时期的古代欧洲有关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变为今年单独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体现了文化自信,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文化的认同感。

.世界古代史内容和分值增加:选择题部分自2019年起开始考查世界古代史内容,第12题考查的欧洲中世纪大学。2020年选择题部分世古史增加为两题,第12题考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第13题考查罗马法。世界古代史内容和分值的增加,反映出一种新的文化观点,即对待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文明文化要采纳互学互鉴、开放包容、互利互赢的态度。

5.选择题题干阅读量减小: 2020年中招历史试卷的选择题题干仍包含有一些史料,但文字表达更趋向于凝练、简明扼要。

(三)主观题特点、学生试卷分值状况及原因分析

发散思维,设置巧妙,各个阶层为国家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学生通过做题,自然而然的想到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担负怎样的责任。该题体现出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1题目: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和苏联解体,(2题目: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欧盟成立,(3题目:面向未来(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互联网普及(4题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苏联解体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题目: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解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6题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欧盟成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题目: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欧盟成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8题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普及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9题目:人类命运共同体;互联网普及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部分学生审题不清,选取事件没有按照设问要求(中外事件各一例),

历史知识薄弱,史实叙述不准确。

选取事件之间缺乏联系。

短文题目概括不准确。

三、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1.研读课程标准,内化为课时目标与教材的有机统一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组成。课程计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来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师进行历史教学,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将《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具体化为课时目标,重视课标内涵与教材具体内容的深度融合,依据《标准》引领学生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归纳、运用。

3.重视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无论怎样的课改,都要与所处的教学阶段相结合,要考虑学生思维特点、社会认识和知识储备的年龄阶段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对基本的、重要的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识记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运用的基础。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目标,是一个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的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使学生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事做出合理的判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表现在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史论结合,言之有物。

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尤其是材料阅读分析题,设问要合理,答案回应的内容要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4.在具体的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科基本技能

1)掌握历史时间概念: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开卷考试也必须有必要的背诵。重大的历史事件必是与一个重的时间点相扣合的,只有记住这个时间点,才能形成分析点。同时,要掌握公元纪年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能够将重大历史事件形成历史的时序,学会在具体的时间中分析历史史实,形成全面客观的史论。

2)学习历史必须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进而形成历史的概念;知道重要历史概念的涵义,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尝试运用历史概念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述。

   3)培养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会把握历史事件的主要特征,能够对历史进行合理的想象。逐步从感性认识中形成理性认识,学会概括教科书中内容的层次、要点;通过分层设问的材料解析题,锻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练习学会对历史材料进行分类;能够认识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能够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能够形成比较清晰地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基本进程的思维线索,并能归纳和用历史语言正确表述出来。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较理想的是年级循环教学,在每个年级阶段,按【标准】完成目标教学,完成每个年级阶段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在九年级阶段,在唯物史观下,还要做好专题复习,形成纵向和横向的历史联系。比如: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年)、土地革命战争(年)、抗日战争(年)、全国解放战争(年)四个历史阶段。在这个纵向发展线索中,每阶段的时期,世界各主要国家发生着什么?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性质相同事件的对比,不同性质相同结果的历史事件的分析等。

2】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

3】PPT《历史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叶小兵,

4】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解读

5】《教育基础理论》通用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历史选择题越做越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