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运送冷链?

互联网和新零售的发展,让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均发生了重要改变。电商、宅配以及社区团购等赛道都因为消费升级和冷链崛起而获得了巨大的商机。

各大生鲜平台的物流配送多依赖于城市间的干线冷链运输,以城市冷库做节点,配合冷藏车等保温设施完成配送上门。但是要专业的冷藏车配送入户,成本太高,于是前置仓和铺设实体店以“点”带“面”建立三公里辐射的配送体系逐渐形成,有效节省了制冷的物流成本。具有城市物流冷链中转仓储功能的城市冷库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大,但是传统土建库离市区远、建设用地大、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面对的挑战多,发展阻力大,这也给了前置冷库更多的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从2017年开始,中集集团便集中科研力量,研发了全国首款大批量应用于组建冷链物流仓储的移动冷库箱,并在2019年将产品推向市场。 无论是充当城市冷库还是前置冷库,该产品都具有独特优势,加上快速响应客户的灵活机制,深受市场和客户的欢迎。

移动冷库又叫组合式冷库、活动冷库、拼装冷库,它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各种物品的冷冻冷藏。 它以冷藏集装箱为基础,有效地弱化了常规冷库的弊端,使货物在冷冻、保鲜的储存过程中更便捷。 移动冷库占地面积小,无需报批报建,投入低,回报快,不受地域、环境影响,可根据需求确定使用周期,避免资源闲置,为冷链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中集的移动冷库箱能够多箱组合、易拆卸,可以在工厂内大批量生产,并通过公路、铁路等交通方式运输到使用现场,通过不同的功能和数量的单元模块拼装组合满足客户速冻、预冷、冷却、冷藏等需求。当客户地址发生迁移时,移动冷库的拆除也非常方便,可以直接运送到新的地址继续组合使用,功能和品质不受影响。

为了满足冷链市场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中集已经研发出了多款移动冷库箱,深度布局冷链市场,备受行业关注。 移动冷库箱的模式在未来冷链物流市场也会扮演重要的角色,为解决高速发展的冷链物流需求与当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动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 应用场景远不止城市冷库的改造和新建,生鲜食材的冷藏运输,在加快补齐“最先一公里”的短板上也大有可为。

移动冷库与传统固定冷库建设或干仓改造不同,不仅要能保证从A地到B地的温度,还要有迅速降温的能力。 在“最先一公里”的应用中,需要帮助果蔬从采摘时的常温快速降到2-5度,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中集在两年的时间里,耗资数千万,与诸多机构和行业专家进行深度合作,最终成功攻克了种种难题,将集装箱设备、装备和传统冷库进行了很好的衔接。

过去十余年间, 物流作为“行业基建”的一部分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突破4117亿元,年增长约17.5%。 去年出台的“十四五”方案,明确要求了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完善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这也说明在相关仓储技术、运输与管理技术和方案等方面仍然有着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冷链行业依然存在严重的断链问题。 “最先一公里”冷链基础设施薄弱,“最后一公里”受制于冷库的报批报建,土地的稀缺性等问题,难以满足冷链物流企业对冷库的需求。

隶属中集集团的中集冷链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冷链物流行业仓储技术及方案研发商,它专注于移动冷库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应用,从装备延伸到具体服务,可以满足“两个一公里”场景的需求,在材料、寿命、智能化管理、节能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目前联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家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牵头起草《模块化组合冷箱》、《移动冷库》2项团体标准,在箱体组装、移动冷库设计等方面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一项。核心产品组合冷箱、预冷箱均通过《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借助农业部平台在全国开展农业机械推广。

中集冷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武峰介绍到,中集的移动冷仓分为单箱、冷冻冷藏箱、全温箱等。 单箱就是只有一个集装箱,可以满足单温区或者双温区的需求,通过中间隔板,将冷量释放进冷藏一侧。全温箱可以通过调温可以达到箱内0-18度的温度范围让温度从-35度到10度实现无级调节。还可以将多个集装箱通过“拼积木”的方式整合出一个开阔的空间,目前面积最大可达2000平方,层高5.5米,可建两层。

这种“拼接”方式实现了冷库的快速搭建,可以在3天内组合出100平米,10天内组合出2000平米的冷库,而传统500平米的冷库搭建至少需要数月到一年的时间。 很多企业一开始业务量不足,只需要一些小平米数的冷库,但随着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业务量很快就突破了冷库的原始库承载能力,而传统冷库很难快速扩容,移动冷库的拼接速度可以适时帮助客户快速的开展业务,填补缺口。

另一方面,电费是冷库占比最大的运营费用,为了节能,中集冷链在冷箱材料的选择上也与传统冷库有所不同。很多传统的冷库板选用保温棉进行填充,但保温棉会因为温度的冷热交替容易渗水,影响致密性。 中集冷链将本来应用于海运冷箱的发泡技术应用在箱体保温上,将板材焊接,在工厂一体成型后, 进行浇灌,发泡均匀,致密性好,箱体得到较好保温性能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抗撞击能力,能抵御海运途中海风的撞击,使用寿命长达20年以上。 传统冷库不管有多少货物,都要7×24小时的无差别输出能量,移动冷库则可以根据阶段性容量进行低限度的供能。中集移动冷库比传统冷库全周期综合节能50%以上,节能环保能力更优越。

中集集团冷链已经在百余个城市成功铺设移动冷库,并且选择了世界顶流的智能系统, 动辄就是数千个布点的规模,如果全部是传统冷库一旦出现故障,维护成本将相当高昂。每一个移动冷库产品都搭载了智慧模块,可实时查看冷库的状态,包括位置、使用耗电量、温湿度、开关门情况,设备运营故障等,方便客户实时了解运行状态的同时还能满足一些客户对管理进出货物的要求,进行对库存、保质期以及产品状态的追踪,为客户数字化高效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移动冷库属于“设备范畴”,不需要特殊报批报建,无论农村村或者城市,农批市场还是海港城等工业园区进行1.5级土地开发即可 ,临建不临用,不涉及建筑垃圾或者其他额外环保成本,基于中集冷链合作的4家资产持有平台,可以满足客户融资租赁和经营性租赁的需要,客户可以按照使用情况租赁使用,投入也相对较少。

深入田头的中集移动冷箱

移动冷库现阶段的落地场景主要在最后一公里的冷链前置仓和最先一公里的农产品冷链预冷冷藏保鲜。 无论销端的最后一公里还是田间地头的最先一公里,首先要应对的是箱体移动的频次非常高,经常会出现一个仓运转不好,就要投入另一个仓的情况。而传统冷库只能进行一次投资,没办法移动,行业内很多顶尖的冷链物流企业都做出过不得不弃库的选择,因为它们连干仓都没办法改。移动冷库的概念在很多年前就被提及,但是真正去做或者做到一定深度的企业并不多。虽然集装箱的这种结构决定了移动冷库成本是处在低位的,但是要克服在不断移动、拼装过程中的变形并非易事,普通材质的箱体经过3-4次的拆装就会完全变形,无法再继续使用了。

中集最后一公里主要是服务美团优选、橙心优选、美菜、盒马等生鲜客户在城市部署前置仓。目前已在100多个主流城市落地约3万平米,7万多立方米的移动冷库。 周武峰说,这些销地端的电商平台玩家的布仓速度都会很快,中集可以在一个月内帮助他们在20个城市同时布仓,仅2021年上半年中集冷链就已实现过亿元收入。

在最先一公里场景中,中集冷链联合广东新供销天业冷链集团、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农产品等物资提供预冷、冷藏、电商销售等一站式服务。对很多特色农产品来说,电商只是销售平台之一,无论京东还是淘宝,要打造品牌质量,就要源头和供销社做起。

2017年中集集团以移动冷库的运营商的身份首次参与到顺丰的“阳澄湖大闸蟹”的运输工作中。 项目地点在湖边,传统冷库无法参与进来,移动冷库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这让中集集团看到了移动冷库在冷冻冷藏领域的巨大潜力,专门设立了子公司中集冷链来研究移动冷库的相关技术。2017年,在阳澄湖大闸蟹的赛道上,竞争相当激烈,除了顺丰之外,EMS、邦德、圆通、天猫、京东等都蓄势待发。苏州市的阳澄湖镇,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大闸蟹的相关职业,但因为2007年之前交通、冷运的不发达,无法将蟹子销售到更远的地方。顺丰在2012年开始布局,到2017年时,各大湖区基本都在顺丰的服务范围,除了7架货机以及航资源,还有给大闸蟹大卖家的发货地配备了数十台移动冷库,它们能够迅速制冷至-40度,6个小时就能够冷冻好1-2万平瓶冰水,过去多年,冰瓶的不足始终是影响蟹农发货的因素之一,有了移动的速冻库,极大的提高了冰瓶的供应量。在全方位的投入下,阳澄湖的大闸蟹2017年顺利流向12000个城市,远远超越往年的流向范围,业务规模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

2021年,中集冷链和广东新供销社旗下的天业冷链合作,为广东田头冷链体系搭建了几十个移动库布点,其中包括了当地荔枝的预冷工作。 如果没有预冷箱,这些荔枝采摘后会先被投入冰水中浸泡6个小时后再晾干,通过冷藏车运送到销地。这样的方式不仅耗时,而且不卫生,水一般都是周围的河水,冰是海盐冰,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如果直接放入中集冷链的预冷箱中,只要冷机的冷量足够大,一个小时可以让荔枝预冷到5度,两个小时就能让箱内温度降到2度,2度是荔枝的最佳保存温度,大大节约了预冷降温的时间。预冷箱的原理是通过压差来降温,通过风将冷量吹过来,但是如果风直接吹到荔枝上,反而会造成荔枝的失水,所以还要通过加湿等技术手段让风吹得更均匀,保证荔枝预冷后的色泽和口感都是上佳的状态。经过中集预冷箱预冷的荔枝能够比传统预冷方式下的保鲜日期延长8-15天。周武峰说,在项目实验阶段,将经过这种方式预冷的荔枝从广州崇化从化运到青岛,与当地的传统方式运送的荔枝做了对比,两者无论口感还是味道都完全不同。2021年广东省的荔枝量激增到了三四千吨,订单突然的爆发让员工夜以继日的赶工,可见冷链的发展搭载适合的工具,可以激发出怎样的潜力。

移动冷库想要真正能为农民创收,就要以共享的模式深入源头。 共享模式的前提是需要运营平台的支持,因为对农户来说,一次性使用的投入成本太高,只有共享能够平摊人均成本。在广东省,中集冷链和持有国有资产的企业以及基层的供销社合作,他们通过收租金或者利益分红的方式,整合和聚集各种资源和货源。在帮助肇庆龙须菜打造特色产品的项目中,移动冷库延长了龙须菜的货架期3-5天,使收购价从1.5元提升到了3.5元。龙须菜的天然储存期非常短,农民摘下后必须马上卖掉,而预冷箱带来的这3-5天的货架期赋予了农民议价权,甚至在后期单价3.5元还收不到货,成功将其打造成了网红产品。

中集冷链早期参与的平顶山酥梨项目,通过在移动冷库储存一两个月后,酥梨的价格从2.5元涨到了4元一斤,同样是利用移动冷库给错峰销售制造了时间差,当市场上应季的酥梨销售完,这批酥梨再上市就变得稀有了,实现了身价翻倍。

类似的案例还有台山的生蚝,台山当地供销社将生蚝的养殖者都聚集起来,打造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包装,统一的产品品质,品牌效应给当地的养殖户带来了封口的收入。

总的来说移动冷库的可移动属性满足了田头冷链农产品季节性的特性,可以提高冷库的利用效率;可扩容属性协助根据业务体量进行实时调整;可变更温区在田头冷链则可以满足农产品上行,也可以满足冷藏消费品下行的需求。在疫情期间,移动冷库的这些优势也一次又一次的在民生保障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21年新冠疫情初期,由于交通堵塞,山东省面临禽类饲料已经消耗殆尽、新的饲料迟迟不到的窘境,养殖户如果不想血本无归,只能马上对这些禽类进行屠宰然后冷冻储藏。一夜之间要找出这么多冷库容量是天方夜谭,但是移动冷库是可以快速救急的。中集冷链从自己的库存量中对山东的禽类进行支援,员工们自带棉被、方便面和烧水器,饿了就吃泡面,困了就睡在办公桌上,他们轮流赶工和休息,在七天之内搭建起了一座容量达500吨的临时移动冷库,解决了当地禽类养殖户的生计难题。

2021年夏天疫情在广东越秀荔湾区突发疫情,正值酷暑,生鲜和肉类极其容易腐坏。为了保障民生,中集冷链联合合作伙伴再次紧急调用了移动冷库,直接在小区里搭建移动点,保证当地百姓的食品供应。

移动库作为一种新的冷库模式,与传统冷库相比,在基础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运维和拓展市场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任何一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推广的时候都需要有耐心,在这个过程中,中集冷链会去帮助客户设计全套的解决方案,包括对接平台、对接客户。如在“最先一公里”保鲜中,种植户是不具备长远思维的,他们会认为挖地窖可以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投入一个冷库。但是当看到别人用了新的技术,价格翻倍还供不应求时,自然也就会带动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看到了之于产品之外的附加价值。

“十四五”新规划出台后,行业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在此之前,中国的源头预冷工作针对出口产品涉及得较多,普通的生鲜产品并没有被普及。 中集集团从2017年就开始介入研发移动冷库的产品,经过数年的时间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储备。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社会对高端食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很多电商和社区团购的玩家也都有做产地仓的意愿,想要从源头控制品质,移动冷库也将在供端和销端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销端来说,源头品控越来越重要,因为一个苹果如果在源头就已经坏掉了,后面的环节怎么做都不可能逆转。疫情让直播带货火爆,也预示着生鲜的产业链越来越短,源头控货也越来越简单。

国家对冷链物流的支持非常有目共睹,如 农户购买中集的冷链设施能得到30%的补贴,贫困县或者特别贫困的地方可以达到35%-40%,是非常可观的支持力度。 但是只有农户能够得到红利,资产持有方、平台和设备方都得不到。

周武峰说,作为企业还是希望国家和政府能够从更实用的角度给出补贴,如果农户拿着这些红利自己去买移动冷库还是属于高额投资,意愿并不强烈。另外,政府每年都在冷库上进行巨额补贴,但是冷库永远都不够用。这是因为很多人都是看到冷库在风口上所以冲过来,并没有真心实意的做企业,搞运营。如果能够把给这部分企业的补贴投入到持有资产的平台方,让他们去推广设备厂商的产品,农户得到的实际帮助也会更具价值。

  最新消息报道,顺丰新零售先从冷链开始,看顺丰如何布局“新冷链”?下面我们就从文章中来了解下。

  冷链物流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冷库、冷藏车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快速进行。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增与技术的进步,行业的规范与整合也将进一步提速。预计到2019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3500亿元,冷链物流的市场空间巨大。

  从2014年11月正式成立冷运事业部以来,顺丰冷运已经走过3年多的历程。亿欧从顺丰官网了解到,目前顺丰的冷运服务涵盖食品服务和医药服务两大类,其中食品服务包括生鲜速配、大闸蟹专递、冷运到家、冷运到店、顺丰冷运零担、冷运专车、冷运仓储等;医药服务则包括医药常温、医药专递、医药商配、顺丰医药零担、医药专车、医药仓储等。

  我们研究新零售,无法忽视冷链物流。无论是盒马鲜生还是永辉超市,无论是波士顿龙虾还是新鲜的水果,在它们完好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之前,都要经过复杂的冷链运输过程,而包括冷链运输在内的供应链体系的完善,才是新零售得以快速发展的前提。本篇报告主要关注冷链运输。

  冷链物流是指在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之后,在其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货物始终保持一定温度的一种运输方式。冷链物流可以保证果蔬、肉制品、花木、医药品、奶制品等易腐物品的质量,减少运输损耗。

  事实上,冷链物流不是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恒温”——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温度:如速冻食品、冻肉品、冰淇淋等需要冷冻运输(-22℃~-18℃),水果、蔬菜、饮料、鲜奶制品等需要冷藏运输(-18℃~-5℃),而医药品需要恒温运输(恒温5℃或10℃)。目前我国冷链运输普及度还不高,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断链”问题突出,而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可以达到95%。

  8月17日,京东物流联合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和百余家阳澄湖原产地商家,开启了“阳澄湖大闸蟹京东物流生鲜冷链原产地解决方案推介会”。京东物流拥有“航空+冷藏车”的运输矩阵,增设航空线路至近20条,辐射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有近300个城市可以做到48小时内鲜活送达,其中近150个城市实现了24小时送达,上海、苏州等城市更可以实现6小时极速送达。

  8月22日,顺丰控股发布公告,其募集的80亿元配套资金定向增发已经完成,其中7.18亿元将用于冷运车辆与温控设备的采购,包括冷链运输车辆和EPP温控箱,26.86亿元将用于购置飞机和招募飞行员。8月26日,顺丰控股披露2017年半年报,其中冷运业务是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上半年业务收入10.34亿元,同比增长85.56%,占公司总营收的3.22%。

  8月24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指出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全程温控、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断链”问题基本解决,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服务品质,有效保障食品流通安全。

  根据2018年3月13日顺丰控股发布的2017年年度报告,其2017年全年营收为710.94亿元,同比增长23.68%;净利润为47.71亿元,同比增长14%。我们关注到,顺丰2017年全年冷运食品与医药业务营业收入(不含税)为22.95亿元,同比增长59.7%,占全年营业收入比重为3.23%。

  顺丰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顺丰冷运网络已经覆盖104个城市及周边地区,拥有51座食品冷库、108条食品运输干线、3座医药冷库,以及12条医药运输干线。

  从“食品服务”和“医药服务”板块的划分看,可见医药冷链在顺丰冷运的重要地位。在“2017顺丰冷运华北医药峰会”上,顺丰冷运业务开发与解决方案处负责人洪德智表示:在法律法规要求提高,社会化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标准逐步形成的背景下,社会化物流企业逐步参与到专业药品冷链物流中;有能力提供仓储、冷链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专业化一站式服务的模式与管理输出能力的企业将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其专业性和规模性优势能进一步凸显,这对于顺丰冷运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除了医药冷链,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顺丰在区域特色经济上的布局。顺丰2017年年报显示,顺丰在推动各地特色经济流通方面做了一些布局,包括打造生鲜品类综合的行业解决方案,例如发布12套涉及水果、海鲜水产、牛羊肉类、鲜花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农特项目,如烟台樱桃、岭南荔枝、阳澄湖大闸蟹等。

  顺丰冷运与您探讨新零售与新冷链

  在去年的“‘热’话‘冷’链物流新蓝海创新发展论坛”上,顺丰集团冷运事业部总裁Willam E.O’Brien指出,新零售业态下,冷链物流需要解决“端对端”的问题。用到的方法包括网络优化、需求和供应的规划、食品安全,做到物有所值,帮助客户和消费者减少浪费,制造新的价值。

  在论坛上,Willam E.O’Brien提出了“新物流,新冷链”的概念,即要实现客户、客户的客户和冷链企业实现多赢,基于大数据的优化,最终实现降本增效。他指出,顺丰依托大数据发展智慧物流和智能业务,提供仓储、市场开发、物流运营等决策,帮助客户改善物流和发展业务;同时保障食品安全,降低消耗,为客户、消费者以及社会制造新的价值,实现共赢。

  新零售在“人、货、场”要素上的重构,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凸显,加上无人零售货架等新形态的出现,都反映了消费者在需求上的变化。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冷链物流也会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而适时调整。无论是新物流、新零售还是新冷链,如何通过新技术、新理念优化原有的供应链环节,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完善用户体验,是冷链物流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顺丰VS京东:巨头的探索与部署

  相比于顺丰,京东拥有更好的产品出口(平台优势),而顺丰拥有更为庞大的基础设施和冷链网络。不过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发展到巨头激烈竞争的阶段。

  1.顺丰冷运“四网合一”打造供应链冷运模式:

  顺丰的冷运业务主要聚焦于食品生鲜与医药物流两个领域,目前已经搭建了冷运宅配网、冷运城配网、冷运干线网及冷运仓库网。冷运仓库网提供冷冻/冷藏仓储服务,冷运干线网提供冷运仓库间直发服务,冷运城配网往来于冷运仓库与重点城市之间,冷运宅配提供门到门的服务。依托搭建的四个冷运网络,顺丰目前涉足了多种冷链配送服务,如医药商配、医药零担、医药专车、医药专递、冷运到家、冷运零担、冷运到店、冷运专车等。

  顺丰的冷运业务不仅涵盖了B2C、C2C的传统电商配送业务,而且覆盖了企业客户。比如医药零担、医药专车、冷运零担、冷运专车都为企业提供冷链配送服务。我国目前冷链物流分工并未细化,不同企业的质量参差不齐,冷库、冷藏车的数据无法实时监控和共享。顺丰通过自建全链条的闭环运输,可以提供更为优质稳定的冷链物流服务。

  截至2017H1,顺丰冷运的网络已经覆盖了180个城市及周边地区,拥有61座食品冷库、174条食品冷运干线,2座医药冷库、22条医药干线,食品冷库运营面积23.6万平米,医药冷库1.3万平米。生鲜食品行业的合作客户有花意生活、百果园、等,医药行业的合作客户有哈药、赛诺菲、迈瑞等。

  冷运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收入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2017H1冷运业务收入达10.34亿元,增速达86%,占公司总营收的3.22%。公司募投项目中7.18亿元将用于冷运车辆与温控设备的采购,包括冷链运输车辆和EPP温控箱。此外还有26.86亿元将用于购置飞机和招募飞行员。我们认为募投资金的到位将进一步加速顺丰在冷链运输领域的布局。

  2.京东物流依托用户优势专注生鲜电商:

  京东是国内最大的B2C电商之一。2017年第二季度,公司占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份额的32.9%,仅次于天猫。截至2017H1,京东的活跃用户数达到2.58亿,2017H1同比增长37%。依托积累的用户优势,京东不断发力生鲜电商——电商领域最后一块高地。

  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40.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913.9亿元,复合增速达118%,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3500亿元。生鲜电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物流环节,由于生鲜对时效、温控要求很高,配送的成本远高于传统电商产品,目前大部分生鲜电商依旧处于亏损状态。而京东拥有平台优势以及从干线到最后一公里的高效配送网络,仅需将常规配送升级到冷链配送,在同业竞争中显得更为强大。

  京东生鲜事业部成立于2016年1月,签约的供应商超过2000个,经营全品类生鲜产品,包含海鲜水产、水果、蔬菜、肉禽蛋品和速冻品等。目前京东在全国已建立10个生鲜冷库,覆盖深冷(-22℃以下)、冷冻(-18℃)、冷藏(0-4℃)和控温(10-15℃;16-25℃)四个温区。除了自营的10个冷仓库,京东还和部分供应商之间合作建立了协同仓,仓库由供应商在原产地建立,但其中应用的管理系统、作业流程、培训工作和物流冷链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则由京东提供,通过缩短中间环节,实现产地直发。

  京东接到用户的订单后,进行分拣打包出库,每个订单用保温箱单独打包,再使用冷藏车运送至各个配送点,最后由配送员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而京东生鲜的配送人员就是京东商城的配送人员,因此大大降低了配送体系的建设门槛。目前京东冷库内的商品周转天数是26天,水果更短,仅为5天。

  以即将上市的阳澄湖大闸蟹为例。京东采用“航空+冷藏车”的运输矩阵,可以辐射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有近300个城市可以做到48小时内鲜活送达,其中近150个城市实现了24小时送达,上海、苏州等城市更可以实现6小时极速送达。

  为了更快的配送,京东还采用了“协同仓”和“销地仓”的模式,前者在阳澄湖畔设计协同仓用于暂存、分拣捕捞起来的大闸蟹,从协同仓出库的大闸蟹直接发往消费者,实现无缝对接。后者则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预测,然后提前将商品运送至销售地的仓库进行暂存,用户下单后,将直接从“销地仓”发货,通过送货距离的大大缩短来提升时效。

  新零售已经触及到各个行业中来,不少行业企业都拥有对新零售不同的理解以及施行方式,HiShop友数,帮助中小型企业布局新零售。

1、本网站发布的该篇文章,目的在于分享电商知识及传递、交流相关电商信息,以便您学习或了解电商知识,请您不要用于其他用途;
2、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并非来源于本网站,更非本网站提供,与本网站无关,系他人的商品或服务,本网站对于该类商标、标识不拥有任何权利;
3、本网站不对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担保;
4、本网站不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负责,仅系客观性描述,如您需要了解该类商品/服务详细的资讯,请您直接与该类商品/服务的提供者联系。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24个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其中涉及多项冷链物流发展意见,这对行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针对文中内容进行了全面解读和建议。

(六)积极推动物流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大重大智能物流技术研发力度,加强物流核心装备设施研发攻关,推动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开展物流智能装备首台(套)示范应用,推动物流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自主化、安全化方向发展。研究推广尺寸和类型适宜的内陆集装箱,提高集装箱装载和运送能力。在适宜线路开展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推广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装备,提升铁路运能。(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路总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提升制造业供应链智慧化水平。鼓励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发面向加工制造企业的物流大数据、云计算产品,提高数据服务能力,协助制造企业及时感知市场变化,增强制造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捕捉能力、响应能力和敏捷调整能力。鼓励发展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高度共享为特征的虚拟生产、云制造等现代供应链模式,提升全物流链条的价值创造水平。(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发挥物流对农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聚焦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利用产地现有常温仓储设施改造或就近新建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开展分拣、包装等流通加工业务。鼓励企业创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经营模式,开展多品种经营和“产销双向合作”,提高淡季期间设施利用率。加强邮政、快递物流与特色农产品产地合作,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全程监控平台,加强全程温度、湿度监控,减少“断链”隐患,保障生鲜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鼓励和引导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拓展社区服务网点,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模式,改善消费者体验。推动地方全面落实冷链物流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邮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增强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九)发展物流新服务模式。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以网络为依托的货运新业态规范有序发展。大幅提高铁路企业开行班列化货物列车数量。优化铁路班列运行组织方案,推动铁路“门到门”运输全程可追踪,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探索开行国内冷链货运班列和“点对点”铁路冷链运输。发展铁路危化品运输。发展“端到端”的物流模式。鼓励和支持云仓等共享物流模式、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发展,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发展无人机配送等创新模式。(交通运输部、铁路总公司、商务部、公安部、民航局、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实施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大力发展数字物流,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货、车(船、飞机)、场等物流要素数字化。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物流软件智慧化水平。支持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物联网技术,鼓励货运车辆加装智能设备,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实现物流信息采集标准化、处理电子化、交互自动化。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加快普及“信息系统+货架、托盘、叉车”的仓库基本技术配置,推动平层仓储设施向立体化网格结构升级。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乡村建设智慧物流配送中心。鼓励各地为布局建设和推广应用智能快(邮)件箱提供场地等方面的便利。(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中央网信办、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民航局、邮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总结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工作经验,研究制定统一的多式联运服务规则,完善多式联运转运、装卸场站等物流设施标准,力争在货物交接、合同运单、信息共享、责任划分、货损理赔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促进货源与公铁水空等运力资源有效匹配,降低车船等载运工具空驶率。依托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开发“一站式”多式联运服务产品,加快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研究在适宜线路开展驮背运输。发展海铁联运班列。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动LNG罐箱多式联运。(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能源局、铁路局、民航局、铁路总公司负责)

(十二)促进物流供应链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物流供应链系统化组织、专业化分工、协同化合作和敏捷化调整的优势,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的供应链企业,提高生产、流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企业综合运行效率效益。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基于核心企业的“链主型”供应链,将上下游小微企业整合嵌入生产经营过程,强化资源系统整合与优化能力;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型”供应链,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资源整体配置效率;发展依托专业化分工的“互补型”供应链,实现资源和渠道的优势互补,提高企业协同发展水平;发展基于区域内分工协作的“区块型”供应链,促进区域内企业高效协同和集聚化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优势;发展基于存货控制的“共享型”供应链,打通与整合生产、分销等各环节的库存管理,促进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统仓共配。(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加快国际物流发展。深入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建立现场查验联动机制,推进跨部门协同共管,鼓励应用智能化查验设施设备,推动口岸物流信息电子化,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提高口岸物流服务效率,提升通道国际物流便利化水平。加强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境外沿线物流节点、渠道网络布局。积极推动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促进大型集结中心建设。加大中欧班列组织协调和品牌宣传力度,利用进口博览会等平台引导班列运营公司加强与中亚、欧洲沿线各国的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的对接,针对大型企业打造“量身定做”的班列物流服务产品,促进中欧班列双向均衡运行,提升中欧班列国际物流服务能力与质量。(海关总署、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铁路总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加快绿色物流发展。持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力度。研究推广清洁能源(LNG)、无轨双源电动货车、新能源(纯电动)车辆和船舶,加快岸电设施建设,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加快车用LNG加气站、内河船舶LNG加注站、充电桩布局,在批发市场、快递转运中心、物流园区等建设充电基础设施。鼓励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低碳环保配送车型。落实新能源货车差别化通行管理政策,提供通行便利,扩大通行范围,对纯电动轻型货车少限行甚至不限行。发展绿色仓储,鼓励和支持在物流园区、大型仓储设施应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与装备以及能源合同管理等节能管理模式。以绿色物流为突破口,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使用绿色包材,推广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推行实施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邮政局、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促进标准化单元化物流设施设备应用。精简货运车型规格数量,严查严处货车非法改装企业。研究制定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稳步开展超长平板半挂车、超长集装箱半挂车等非标货运车辆治理工作。合理设置过渡期,通过既有政策措施加快淘汰存量非标货运车辆和鼓励应用中置轴厢式货车等标准厢式货运车辆,推动货运车辆市场平稳过渡和转型升级。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结构升级,逐步建立以新能源配送车辆为主体、小型末端配送车辆为补充的配送车辆体系。支持集装箱、托盘、笼车、周转箱等单元化装载器具循环共用以及托盘服务运营体系建设,推动二手集装箱交易流转。鼓励和支持公共“挂车池”“运力池”“托盘池”等共享模式和甩挂运输等新型运输发展。鼓励企业使用智能化托盘等集装单元化技术,研发使用适应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可重复使用的冷藏箱或保冷袋,提升配送效率。鼓励企业使用1200mm×1000mm的标准托盘。加快物流信息、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等标准对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公安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铁路局、民航局、铁路总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完善促进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

(十六)深化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按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原则,简化物流企业开展业务的行政审批手续,最大程度减少对物流企业业务创新的制约。规范、简化铁路专用线接轨审查手续、压缩审查时间。在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的基础上,支持地方在物流领域开展“一照多址”改革。精简快递分支机构办理手续,2019年内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批时间缩短至法定时限一半以内,全面实施快递末端网点备案管理。加快推动道路货运车辆异地审验工作,2019年12月底前全面实现普通货运车辆全国跨省异地审验。深入推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邮政局、铁路总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中研网 发现资讯的价值 研究院 掌握产业最新情报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送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