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政府的支出是哪里来的?

8.某市级财政总预算会计20xx年发生以下部分经济业务: (1)收到国库报来的省本级“预算收入日报表”及所附的“缴款书”回执联,列明当日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 880000 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 200000 元。 (2)市财政用一般预算结余资金300000 元和基金预算结余资金 400000 元购入国库券。(3)收到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及所附的有关拨款凭证,收到省财政拨入的粮食风险基金 800000 元。 (4)收到省财政转贷给本市财政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券 1600000 元。 (5)收到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报来的汇总《预算支出结算清单》,列示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额 700000 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数额 60000 元。 (6)年终体制结算,市财政应上解省财政 3000000 元,实际已上解 2800000 元;省财政尚欠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 880000 元。

――2016年1月12日在岳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岳阳市财政局局长  邹三友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市和市级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6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下,财税部门与全市各级各部门一道,紧扣“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圆满实现了“十二五”财政规划目标。

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2.8亿元,为预算的104.5%,同比增长18.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8亿元,为预算的104.9%,增长5.2%;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60.4亿元,为预算的104.7%,增长32.2%;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4.4亿元,为预算的99.2%,增长8.6%。

市级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8.6亿元,为预算的109.3%,同比增长31.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2亿元,为预算的111.9%,增长7.7%;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15.1亿元,为预算的108.6%,增长46.4%;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5亿元,为预算的86.8%,下降3.7%。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71.8亿元,同比增长17.6 %,增加55.6亿元。市级完成77.1亿元,同比增长21.4%,增加13.6亿元。

全市主要支出科目执行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7.4亿元,与上年持平;

公共安全支出15.5亿元,同比增长11.5%;

教育支出52.4亿元,同比增长6%;

科学技术支出3.7亿元,同比增长12.1%;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6亿元,同比增长159%;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5亿元,同比增长24.1%;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6.1亿元,同比增长14.2%;

城乡社区支出27亿元,同比增长25%;

农林水支出49.2亿元,同比增长11%;

交通运输支出16.5亿元,同比增长54%;

住房保障支出20.1亿元,同比增长27.2%。

全市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34.3亿元,为预算的109.9%;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35.3亿元,为预算的98.2%。

市级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3.2亿元,为预算的100.3%;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1.98亿元,为预算的84.7%。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完成社保基金收入94.1亿元,为预算的121%;完成社保基金支出90.2亿元,为预算的105.6%。

市级完成社保基金收入29.8亿元,为预算的126%;完成社保基金支出28.5亿元,为预算的108.4%。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市级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收入6237万元,为预算的70.9%;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支出6237万元,为预算的70.9%。未完成预算的主要原因是,市属改制企业移交国资委托管,资产零星分散、瑕疵多,处置情况不理想。由于县市区国有企业少等客观原因,未汇总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据快报统计,2015年全市和市级财政均可实现收支平衡。因决算正在编制中,有关收支变化情况待决算批复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2015年,财政及相关部门按照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有关决议,努力做好预算执行和财政改革管理工作,呈现五个特点:

1、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十二五”目标圆满完成。积极克服经济下行、政策性减收等因素影响,着力培植财源,加强收入征管,财政收入迈上300亿元新台阶,圆满完成“十二五”财政规划目标,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收入总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全市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战略引领带动。2015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湖南通江达海新增长极的新定位、新要求,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提出并实施“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发展战略,制定出台“三个办法”,强力推进“621行动”,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持续开展项目建设“三个一批”竞赛、重大项目“双百工程”活动,千方百计扩投资、稳增长、惠民生,发展成果体现到了财政增收之中。二是骨干企业拉动。石化行业骨干企业恢复性增长和政策性增长,拉动了财政增收。国税、地税部门加强收入征管,税收收入增长较快,收入质量得到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7.4%,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三是县市区发展促动。各县市区加大园区建设和项目引进力度,切实加强收入组织,县市区财政收入为141.5亿元,有6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过10亿元,其中岳阳楼区过20亿元,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突破30亿元。

2、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2015年,全市民生支出达27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8%,同比增长14.3%。其中:农林水支出49.2亿元,主要投向农业“三项补贴”、农业保险、农业产业化、农村规范建房、精准扶贫、农田水利建设、铁山水资源保护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5亿元,主要支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创业就业、提高村(社区)运转经费保障等;教育支出52.4亿元,主要用于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城市义务教育扩容改造、“两免一补”、贫困生资助等;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6亿元,主要用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和维修、优秀文艺作品奖励、文化惠民活动等;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36.1亿元,主要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公立医院改革、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节能环保支出6.6亿元,主要用于湘江保护与治理、“两供两治”、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住房保障支出20.1亿元,主要支持“两房两棚”等。

3、财政杠杆充分利用,服务发展积极有为。围绕“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推进“621行动”,突出支持“六大战略”实施。市级通过预算整合、年终决算安排、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支持“一区一港四口岸”建设力度,支持优势产业扩张、135工程建设、民营企业发展。积极落实城陵矶启运港退税政策,主动对接综合保税区验收工作。在上一轮成功推荐汨罗市进入全省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的基础上,又成功推荐临湘市、云溪区联合进入第三轮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加大城市建设维护资金投入,积极支持城建融资,推动城镇扩容提质。设立并安排市级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设立并安排巴陵人才专项资金2000万元,推进四海揽才、重点人才支持和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和促销活动,创新岳阳楼景区旅游收入激励机制,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围绕服务“一极三宜”,各级各部门加大向上争资力度。2015年,全市累计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30.5亿元、债务置换债券额度66.4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8.1亿元,为保障重点支出和财政收支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4、财税改革扎实推进,运行机制不断健全。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已纳入预算,有257家市直单位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市级建立了以一般公共预算为主,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完成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报工作。推广运用PPP模式,9个项目入选全省示范项目,其中2个项目入选全国示范项目。推进市直融资平台整合转型,由10家整合转型为6家,并对融资平台资金实行“双控”管理,增加偿债资金预算安排,积极防范财政风险。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现了绩效自评覆盖所有部门和所有1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在保障房后续服务、智力残疾儿童康复、部分老年人养老服务等领域推行,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在全市推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财银保”项目试点在临湘市推行,涉农资金整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在华容县推行。省委《改革简报》推介了我市财税改革总体工作和PPP推广运用工作的做法。

5、财政监管全面加强,绩效效能得到提升。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全市清理“吃空响”人员1452人。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防止小额工程随意变更,完成政府采购金额25.8亿元,节约财政资金2.5亿元。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市级完成评审项目699个,审减资金3.1亿元。对184家市直单位的资产购置进行了审核,审减资金483.8万元。积极开展财政监督检查,督促所有市直部门和县市区通过网站首次全面公开了部门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严控行政支出,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9.2%,市级公务卡刷卡率达到63%。开展涉农资金、会计信息质量等专项检查。开展乡镇工作补贴、“五小”设施、村(社区)运转保障督查,促使市委“三个办法”的财政任务落到实处。在切实履行财政监督职能的同时,财政部门主动接受监督,认真落实各项决议,积极整改审计指出的问题,优质办理建议15件、提案9件,得到了代表、委员的肯定。

回顾“十二五”:收入取得了“两大跨越”。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139.6亿元,到2012年突破200亿元,再到2015年又突破300亿元,5年两大跨越,年均增长16.7%。支出做到了“三个力保”。财政支出由2010年的165.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71.8亿元,年均增长17.6%,突出了保民生、保运转、保重点。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每年都在70%以上;提高了预算编制到位率,提高了单位运转保障水平;积极保障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实现了“四个提升”。树立法治财政理念,认真落实财税改革要求,不断规范财政管理,实现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绩效管理四大突破和提升,逐步向现代财政迈进。

财政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财政收入结构欠优,地方收入比重偏低;支出政策刚性强,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平衡压力大;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包袱较重,存在一定财政风险;财政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贯彻执行新《预算法》、财税改革新政策和财经纪律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来加以解决。

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十三五”时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爬坡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岳阳推进“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十三五”财政工作总的目标是:加快建设财政强市,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管理模式,提升财政服务水平。到2020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迈上500亿元新台阶。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必须把握大势,因势而谋,既要借势借力、乘势而上,又要攻坚克难、迎难而上。

从发展机遇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税制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加上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以及湖南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战略付诸实施,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提出并推进“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制定激励、监督、问责“三个办法”,全市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

从困难挑战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家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对当前财政收入增长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市级石化两厂去年收入入库达到历史高点,今年两厂还有40-50天的检修期,给财政增长带来困难。与此同时,财政支出保障压力大,既要加快补短板,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又要适应新形势,实施精准扶贫、促进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再加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工资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医保、低保、教育等民生资金需求,还本付息的偿债支出,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平衡压力大。

基于以上形势,市级2016年财政预算编制总的思路是:稳增长、促改革、重共享、防风险、求绩效,把财税改革的政策要求和“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战略部署落实到财政预算工作当中。收入预算做到稳中有进、提升质量,支出预算做到优化结构、保障重点。

(一)全市预算安排: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为332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二)市级预算安排: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为185.4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8亿元,上划中央收入128.9亿元,上划省级收入1.7亿元。财政支出安排55.9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同比增长15%。当年收支平衡。支出的主要科目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6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同比增长12.7%;

公共安全支出3.3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同比增长6%;

教育支出7.2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同比增长13.1%;

科学技术支出1.1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同比增长9%;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5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同比增长12.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3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同比增长12%;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2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同比增长11.8%;

节能环保支出0.88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同比增长12.5%;

城乡社区支出6.1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同比增长11%;

农林水支出4.4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同比增长10.4%;

交通运输支出2.1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同比增长5%;

债务还本付息支出2.5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同比增长56.3%;

预备费 0.8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1.4%。

(三)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新港区、南湖新区、屈原管理区预算安排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32.6亿元,增长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亿元,增长5.1%。财政支出安排13.3亿元,增长8.5%。当年收支平衡。

城陵矶新港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7.3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亿元,增长13.6%。财政支出安排5.9亿元,增长28%。当年收支平衡。

南湖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5亿元,增长1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亿元,增长10%。财政支出安排2.9亿元,增长8%。当年收支平衡。

屈原管理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1.65亿元,增长10.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3亿元,增长15%。财政支出安排4.1亿元,增长-21.2%。当年收支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县市区财政收支安排是代编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正在编制之中,有关情况再一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扎实做好2016年财政工作,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落实好2016年预算目标任务,做好2016年财政工作,重点是“五个加大”:

(一)以“一极三宜”为引领,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紧扣“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立足长远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突破,支持和推进“621行动”,夯实财源税源,加快实现由财政“大市”向“强市”转变。做强工业“壮”财源,加大园区发展和县域经济壮大的奖励力度,实施产业帮扶,延伸石化等优势产业链条,支持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骨干财源。引导扶持“拓”财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着力,支持消化库存和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企业发展。深入开展“学长沙、赶宜昌、超九江”活动,支持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目的地旅游强市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源增收点。主动争资“引”财源,抢抓区域战略机遇和改革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转移支付资金。

(二)以共享发展为方向,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根本出发点,按照可持续、保基本的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提高公共财政服务水平。支持服务“三农”工作,推进“三项补贴”改革,整合涉农资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精准扶贫,推进精准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引导规范农民建房,加大铁山“两保”工作力度,积极助推新农村建设。大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支持文体事业惠民。落实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工会、团委、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部门工作,促进群团组织创新发展。加大财政对基层的投入,创新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公共服务方式,积极落实村(社区)运转经费保障。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工资制度改革,构建透明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以财税改革为契机,加大整合增效力度。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切实抓好收入管理、预算管理、体制管理、资金管理四大领域改革的落地。在抓好财税改革规定动作落实的基础上,突出规范资金管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专项的设立、调整、撤销和资金的分配、使用、执行。严格按照财税改革的统一要求,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加强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统筹使用。强化往来资金清理,强化存量资金回收,盘活用好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使财政存量资金产生增量效益。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继续推广运用PPP模式,增加社会资金投入,抓好项目落地实施。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率。

(四)以风险防控为目标,加大债务监管力度。将政府性债务逐步纳入预算管理,严格债务举借审批程序,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重点对债务的借、用、还进行全程监控。探索设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规范投融资管理,积极支持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做大做强,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坚决制止非法集资、违规担保和以BT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积极争取债务置换债券额度,建立偿债准备金,妥善处理、逐步消化存量政府性债务,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五)以财经纪律为准绳,加大财政监督力度。认真执行新《预算法》,以法治思维引领财政工作,深入开展财政“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将法律条款和纪律规定落实到具体财经制度中。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改进和加强财政工作。深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建立涉密信息清单管理制度,促进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继续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完善公务卡改革。强化财政监督和专项检查,健全内控机制,推动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财政监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与预算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机结合,加快构建“六位一体”财政运行管理新机制。

各位代表,“十三五”前景令人期待,财政发展任重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完成好全年财政收支任务,服务好“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

关于2020年全市及市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21年上半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0年决算公开目录

1. 武威市2020年全市及市级财政决算草案

2.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

4.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

5. 2020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

6. 2020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决算表

7. 2020年全市及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平衡表

8. 2020年市对县区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分市县区决算表

9. 2020年市对县区专项转移支付决算表

14. 2020年市对县区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决算表

15. 2020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决算表

16. 2020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决算表

17. 2020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决算表

18. 2020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决算表

19. 2020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结余情况决算表

20. 2020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结余情况决算表

21. 2020年全市及市级政府一般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22. 2020年全市及市级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23. 2020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

26.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图

27.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图

29.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平衡情况说明

30. 2020年上级对我市及市对区县转移支付决算说明

34. 2020年“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35. 2020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的说明

38. 武威市本级债券存续期公开表

一、2020年全市及市级财政决算情况

2020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全市财政运行平稳,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市级财政决算情况总体较好。

(一)全市财政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情况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亿元,占预算的110.44%,增长12.7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债务转贷收入、调入资金、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上年结余等,总收入231.15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7.05亿元,占变动预算的99.93%,增长6.09%;加上上解上级支出、债务还本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总支出231亿元。收支相抵,结余1585万元,全部为结转下年项目资金。

2.政府性基金预算决算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7.36亿元,占预算的113.81%,增长17.69%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债务转贷收入、上年结余等,总收入87.14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70.76亿元,占变动预算的93.3%,增长5.71%;加上债务还本支出、调出资金等,总支出82.05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5.08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决算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330万元,占预算的229.17%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1万元,总收入381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完成165万元,占变动预算的100%。收支相抵,结转下年216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决算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57.82亿元,占预算的118.89%,下降18.01%。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57.84亿元,占预算的115.91%,下降15.04%。年末滚存结余25.15亿元。

(二)市级财政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情况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55亿元,占预算的138.76%,增长43.3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债务转贷收入、调入资金、上年结余等,总收入38.15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1.46亿元,占变动预算的99.9%,增长18.38%;加上上解上级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总支出38.12亿元。收支相抵,结余300万元,全部为结转下年项目资金。

市级预备费年初预算安排4500万元,预算执行中,安排支援甘南州、陇南市及陇南市宕昌县抗灾救灾专项支出700万元,扫黑除恶专项经费40万元,脱贫攻坚普查、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专项经费60万元。剩余资金3700万元按规定用于平衡预算。

2019年末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3.05亿元,2020年调入预算2.05亿元,剩余1亿元;按照有关规定,2020年末通过超收收入、入政府性基金入等补充4.53亿元,年末规模为5.53亿元。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1541.6万元,比上年减少77万元,下降4.8%。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251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099.4万元,公务接待费191.2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决算情况

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22亿元,占预算的82.36%,增长98.79%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债务转贷收入、上年结余等,总收入18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1.56亿元,占变动预算的81.33%,增长207.61%加上债务还本支出、调出资金等,总支出15.36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2.65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决算情况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330万元,占预算的229.17%。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完成145万元,占变动预算的100%。收支相抵,结转下年185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决算情况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33.6亿元,占预算的137.48%,下降22.08%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32.41亿元,占预算的129.9%,下降17.34%。年末滚存结余14.96亿元。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2020年市级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转下年资金3.58亿元。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核定我市2020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72.06亿元(一般债务78.43亿元,专项债务93.63亿元)。其中:市级20.77亿元(一般债务10.91亿元,专项债务9.86亿元)县区级151.3亿元(一般债务67.53亿元,专项债务83.77亿元)。

2020年,全市地方政府债务转贷收入41.39亿元其中:新增债务29.13亿元(一般债券及外债转贷7.81亿元,专项债券21.32亿元)再融资债券12.26亿元(一般债券4.26亿元,专项债券8亿元)市级地方政府债务转贷收入9.48亿元其中:新增债务7.4亿元(一般债券1.9亿元,专项债券5.5亿元);再融资债券2.08亿元(一般债券3500万元,专项债券1.73亿元)。县区级地方政府债务转贷收入31.91亿元其中:新增债务21.73亿元(一般债券及外债转贷5.91亿元,专项债券15.82亿元);再融资债券10.18亿元(一般债券3.91亿元,专项债券6.27亿元)。同时,省上达我市抗疫特别国债资金7.03亿元。其中市级8020万元,县区级6.23亿元。

2020年,全市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15.02亿元(一般债务5.72亿元,专项债务9.3亿元)。其中:市级2.32亿元(一般债务3900万元,专项债务1.93亿元)县区级12.7亿元(一般债务5.33亿元,专项债务7.37亿元)。

2020年,全市偿还政府债务利息支出4.88亿元(一般债务2.26亿元,专项债务2.62亿元)其中:市级4897万元(一般债务3182万元,专项债务1715万元);县区级4.39亿元(一般债务1.94亿元,专项债务2.45亿元)。

2020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157.71亿元其中:市级19.03亿元(一般债务10.86亿元,专项债务8.17亿元)县区级138.68亿元(一般债务62.76亿元,专项债务75.92亿元)。全市及市级政府债务余额均未超过省上核定的债务限额,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四)落实市人大决议和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2020年,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要求,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1.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全面落实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落细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全年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6亿元,以真金白银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强化财政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在经济企稳回升并稳中向好的同时,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8%,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比上年增加3.6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2.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紧盯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强服务协调和衔接落实,争取上级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全年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79.1亿元,比上年增加13.1亿元。争取政府债券资金48.42亿元,比上年增加14.13亿元。其中: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9.13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7.03亿元,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再融资债券12.26亿元,有效缓解了到期政府债务偿还压力。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落实过紧日子各项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全市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下降11.5%。落实保基层运转各项措施,优先安排三保支出,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面落实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住房保障等民生政策,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全市民生支出达186.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86%,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全力保障重点支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大疫情防控保障力度,落实抗疫相关支出3.25亿元,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到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6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5.4亿元,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投入生态环保资金21.36亿元,污染防治、防沙治沙、绿地倍增、国家节水行动等重点生态项目顺利实施。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5.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深化市与县区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进教育、科技、公共文化等领域市与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健全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加强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实现全覆盖。加强直达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6.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推进依法理财进程。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增强预算刚性约束。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要求,加快推进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配合审计监督。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确保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财政管理效能和资金绩效进一步提高。

同时,2020年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空间有限;三保支出压力大,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等领域刚性支出持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政府债务负担较重,还本付息压力大,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任务艰巨;财政监督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待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仍需提高。对预算执行审计查出的问题,我们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已按有关要求迅速组织开展整改同时举一反三、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制度办法,构建长效机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二、2021年上半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68亿元,占预算的41.12%,下降6.9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41亿元,增长13.67%;非税收入完成5.26亿元,下降27.91%。支出完成103.43亿元,占变动预算的55.09%,增长10.43%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9亿元,占预算的38.3%,下降7.53%。支出完成18.55亿元,占变动预算的51.94%,增长18.62%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9.74亿元,占预算的26.82%,下降31.87%。支出完成15.58亿元,占变动预算的41.16%,增长14.25%

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62亿元,占预算的32.09%,增长3.99%。支出完成4.6亿元,占变动预算的59.67%,增长8.73倍。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未发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28.85亿元,占预算的69.54%,增长2.92%。支出完成20.58亿元,占预算的54.15%,下降13.22%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7.77亿元,占预算的74.86%,增长5.8%。支出完成10.54亿元,占预算的47%,下降2.61%

(五)落实市人大决议和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有关决议要求,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坚决守住的底线、筑牢的基础,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培植财源,坚持依法征管。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影响,着力培植财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各项决策部署,强化财政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加大收入征管力度,推进社会综合治税,确保收入依法征管。强化非税收入征缴,做到应收尽收。至6月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68亿元,同比下降6.98%。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年我市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各项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在全省率先复工复产,上年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省水平12个百分点;同时,上年一次性收入因素拉高基数,如上年出售出让甘肃皇台酿造(集团)公司资产1.5亿元,集中清理收缴以前年度欠缴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1.2亿元,今年仅入库1922万元,减收1亿元。剔除上年一次性收入因素,今年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07%

二是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改善民生。认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上半年全市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1796万元,同比下降11.7%。严格落实三保保障责任,牢牢兜住三保底线。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全力保障省市为民办实事顺利实施。全市民生支出87.69亿元,增长8.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其中:教育支出20.28亿元增长17.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96亿元,增长29.1%卫生健康支出16.35亿元,增长15.84%;城乡社区支出5.55亿元,增长17.68%;科技支出1766万元,增长44.28%;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346万元,增长56.71%

三是管好直达资金,确保惠企利民。聚焦六稳”“六保,管好用好直达资金,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民生、基层运转、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立直达资金工作台账,健全完善监控平台信息系统,对直达资金拨付、使用实行全链条监控,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至6月底,全市共收到直达资金39.47亿元,已分配39.47亿元,分配率100%,实际支付26.13亿元,支付率66.2%

四是深化管理改革,提高资金绩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办法,拓展绩效评价范围,规范绩效管理程序,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加快推进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建设,以信息化推进预算管理现代化,规范预算管理流程,统一数据存储,推进数据共享,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建立健全市级政府预算项目库,加强项目谋划,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做实做细项目储备,夯实预算管理基础。

五是强化预算管理,自觉接受监督。严格落实《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严控预算追加、调整事项,增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推进预算信息公开,着力打造阳光财政。加快推进落实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加大对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保障民生等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运行基本平稳,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受上年收入基数较大、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三保任务重,刚性支出持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预算绩效管理还需不断深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偿债压力仍然较大。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在改革和发展中努力加以解决。

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加强收支管理,深化财税改革,推进依法理财,确保完成年度财政收支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支持高质量发展,培财源抓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把减税降费的减法变成培植财源、扩大税基的加法,用短期财政收入的换取长期经济发展的,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释放改革红利,培植涵养财源基础。不折不扣兑现高质量发展等企业奖补政策,激发企业活力,在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扶持壮大骨干财源,培育拓展新型财源,夯实收入增长基础,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增财力促发展。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取向和支持重点,积极争取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量资金,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抢抓国家和省上重大政策机遇,配合县区和相关部门做好项目遴选储备,争取上级财政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管好用活政府债券资金,充分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效用。做好直达资金下达、使用、监控等工作,确保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三是优化支出结构,兜底线保重点。坚决贯彻落实好政府过紧日子各项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在坚决兜住三保底线的基础上,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全力保障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重点支出。坚持人民至上,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确保教育文化、社保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政策落实到位。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依法规范管理,提质效防风险。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绩效管理闭环系统,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健全规范举债融资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地方的财政收入从哪些地方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