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生肖,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汉昭烈帝刘备,在中国历史上备受景仰,颇具人缘。要是在秦汉以来的两百余位皇帝中推选一模范的话,高居榜首的,非刘备莫属。

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

一是以义待人,义贯始终,以桃园结义始,又以为义所累终。为义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上了。刘备与关羽、张飞,既为兄弟,又是君臣。关张被害后,明知不具备伐吴的条件,刘备仍不听劝谏,仓促出兵,以致惨败而归,为义误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备乃君臣义之楷模。

二是以德及人,德及黎庶,为政在宽,史无苛敛记载。赤壁之战前,曹操不战而取荆州,寄居荆州的刘备闻变南走,人多归备。有人劝他弃众而速走江陵,刘备却说: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结果惨败当阳,仅与数十骑得免。晋人习凿齿赞曰:“刘玄德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战后刘备自领荆州牧,极少征敛。夺取益州后,曾决定“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后采纳赵云的建议,“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地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决策失误。

三是折而不挠,历经磨难,迭遭挫折,曾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郁郁不得申其志,然心存汉室,誓与僭伪不同器,同奸邪不两立,直到曹丕称帝,方才入继汉统而登皇位,终有一方天下。

从后世流行的正统观念看,惟刘备有资格继汉为正统。王莽篡逆,新朝失德,固不得为正统。曹魏夺位,同于新莽,亦不得为正统。惟有蜀汉可谓一姓传位之正统也。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生于东汉延熹四年(161年),即辛丑年,属牛。

刘备生逢乱世。桓帝时,初外戚把持朝政,后大权转到宦官手中,世家豪族与太学生又联手反对宦官专权。灵帝时,宦官支配朝政,腐败达于极点。皇上公开卖官,二千石官两千万,四百石官四百万,县令或县长按县域土地丰瘠各有定价。州郡地方多豺狼当道。于是,官民矛盾日趋激化,流亡农民到处暴动,“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终于引爆了黄巾起义。

时势造英雄。东汉末年动荡不定的局势为刘备崭露头角提供了良机。

他身高七尺五寸(约合1.78米),“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就是长了两条长胳膊,耳朵也较常人为大。故曹操曾戏称他为“大耳翁”。刘备自幼怀有大志,表现与众不同,行事常有过人之处。20岁左右时,“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又“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24岁时聚徒众,从官府镇压黄巾军有功,除安喜尉。尉是县令(长)的佐官,职掌按察盗贼、维持治安、征发卒役等。因与督邮发生冲突,缚之著树,鞭杖百余下,以下犯上,罪不容诛,只得弃官亡命。从此,走上了坎坷不平、充满艰辛的人生道路。

不久,率关羽、张飞等再次从军,因功当上了县令,却被黄巾军攻破城池,无处安身,投奔中郎将公孙瓒,因数有战功,领平原相,“外御寇难,内丰财施”,众多归附,但遭人嫉妒。有人派刺客杀他,“客不忍刺”,才逃过一劫。

34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备跻身于群雄纷争之中。当时全国已形成诸多割据区域:
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今河北中南部、山东东北部、山西);
曹操占据兖、豫二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
公孙瓒占据幽州(今河北北部);
陶谦占据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
袁术占据扬州(今长江下游与淮河下游之间);
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
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以南东部);
刘焉占据益州(今四川);
韩遂、马腾占据凉州(今甘肃):
上述割据势力,力量最强,也最活跃的,当数袁绍、曹操二家。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的父亲曹嵩避难琅邪,被徐州牧陶谦的部将杀害。曹操以报仇为名讨伐陶谦,杀男女数十万,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次年,曹操再次征讨徐州,陶谦告急于刘备,刘备率兵往救。时他己有了近万人的部众,归附陶谦后驻扎在剡城附近。但刘备所部乃乌合之众,又遇上善于用兵的曹操,故屡遭败绩。

陶谦自料不能久视刘为属下,便表荐刘为豫州刺史,屯驻小沛(今江苏沛县东)。不久,陶忧愤成疾,弥留之间对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

陶死后,麇竺率众人奉迎刘备接任徐州牧。刘顾虑重重,不敢贸然接受。北海相孔融、广陵太守陈登极力促成其事。陈还亲诣小沛,劝解道:“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

刘备虑及驻扎近处的袁术久畜觊觎徐州之意,便对陈说:“袁公路(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

陈登明确表示:“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意思是说,此事已无商量之余地了。

孔融也专程到小沛劝刘备说:“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耶?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举)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孔融,孔子二十世孙,“幼有异才”。四岁让梨的故事后写入《三字经》。孔融这番话深深打动了刘备,“遂领徐州。”

为了报答孔氏这番美意,刘备上表另以孔“领青州刺史。”此举在客观上是依附袁绍的一种表示。因此,当陈登将此事向袁绍报告时,袁绍当即表态:“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虽领徐州牧,但与其他州牧相比,刘备显然处于劣势,无甚优势可言,只得辗转于其他割据势力之际,尤其是周旋于曹操与袁绍之间。

领州牧伊始,刘备即遭袁术、吕布的袭击,连老婆孩子都成了吕布的俘虏,不得已而依附于曹操。曹操待备甚厚,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但深知其非寻常人等,不敢恢复他的州牧职位。程昱劝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其众,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曹操答道:“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明确拒绝了程的主张。曹操使刘备为豫州牧,益其兵使击吕布,结果被吕布部将高顺击败,妻子再次被吕虏去。直至吕为曹擒杀,才复得妻子。

失去地盘后,刘备只得随曹操到许昌,在他的眼皮底下行事。献帝舅董承受帝密诏,找刘备谋诛曹操。密谋未发,曹请刘喝酒,漫不经心地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发抖,借雷声掩饰道:“圣人言:‘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也。”继而心怀忐忑,借机离开许昌,举起受命除贼的旗号,与曹彻底决裂,从此便终生与曹为敌了。

刘备在群雄中最缺乏资本、最颠沛流离,可以说是得天独薄,而曹操则得天独厚。凭借雄厚的政治资本与个人的雄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此时方知刘备其人明示诚敬,阴怀诡诈,也更知欲谋大事必除此人,而刘备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以为曹正与袁绍对峙,无暇东顾。

曹操亲自率兵讨伐,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尽收其众”,虏其妻子,并擒关羽以归。刘备弃众北逃,投靠袁绍,并以部众归其驱使。在投靠袁绍的日子里,刘备对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其刚愎自用,不善大谋,终难共成大事。为此,刘备“劝袁绍南联刘表”。

此时,赵云来投。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早在为平原相时,刘备就结交了赵云,“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来投后,备与云“同床眠卧”。足见刘备以诚待人、重视人才的一面。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派刘备率本部兵马南下汝南联(刘)表抗曹。荆州地居天下之中,乃兵家必争之地。一部三国史,可以说是以荆州争夺战始,而以荆州争夺战终。那时刘表坐镇荆州,顾盼自雄,却无进取之志。

刘备联合黄巾余部击退曹操守将之后,就在汝南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欲乘胜南征刘备。自知不敌于曹,刘备逃依刘表。刘表明里“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暗里却“疑其心,阴御之”,刘备抑郁其志,哀叹“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是年刘备40岁。

据明人王夫之分析,刘备所以屡遭败绩,事业无成,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未能受命”,刘备领豫州牧,

“因陶谦也,其兼领徐州,亦因陶谦也。二袁、曹操,皆受命于灵帝之末,吕布、刘表,亦拜爵王廷而出者,惟先主未受命也,而不得不因人而兴。”(《读通鉴论》卷九)

二是“托非其人”,刘备“受诏诛操而出奔,乃北奔于袁绍,托非其人矣,而非过也。”

驻屯新野(今河南今县)后,刘备声名远播,“荆州豪杰归刘备者日益多”。心存疑忌的刘表借故把刘备羁縻于与襄阳隔水相望的樊城。襄阳是荆州牧治地,让刘备屯驻樊城意在及时掌握他的动向。刘表做梦也想不到,此举为刘备三顾茅庐提供了方便。

诸葛亮,字孔明,早孤,随叔父玄到豫章就任太守,玄丢官后往依刘表。玄死后,亮躬耕于襄阳城西隆中。经人推荐,刘备顾茅庐问计于亮: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即将久已酝酿、深思熟虑的一番话掏出了心扉。这番话便是千古传颂的《隆中对》(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此段文字显系经后人整理加工,虽难免错舛,但基本内容当非伪造。

对刘备来说,隆中对策确定了今后发展的战略方向,这就是立足荆州、夺取益州的方略。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对羁縻于襄樊的刘备来说,跨有荆、益是唯一可行的战略选择。正是这个正确的方略,为刘备日后称帝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是年刘备47岁,诸葛亮27岁。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进攻荆州,企图乘胜统一南方。曹军未至,刘表已病故。他的儿子琮不战而降。住在樊城的刘备,听说曹军逼近新野,慌忙偕带部众向南逃逸,并派关羽带水军由汉水南下,准备在江陵(今湖南岳阳)会合。

曹军进占襄阳后,操惟恐刘备抢先据有江陵贮存的粮食武器,便督将率五千轻骑急追,抵达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东北)时追上了刘备所部。

刘备丢掉人马辎重,弃妻抛子,仅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脱。是役,赵云怀抱刘禅,杀出重围。刘备逃到汉津(今湖北汉阳),与关羽的水军会合,一起撤往夏口(今湖北汉口)。

曹操兵抵江陵,声威大振,准备顺长江东下。那时,占据讧东的孙权派鲁肃去荆州探听虚实,劝刘备与孙权结盟共同抵御曹军。刘备派诸葛亮去柴桑(今江西九江)与孙权联系。

诸葛亮对孙分析当时的态势说,刘备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军虽强,但师劳兵疲,不习水战,加上民心未服,“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劝将不如激将,诸葛亮又进一步激励孙权道: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即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经过反复而激烈的争论,孙权最后决定:联合刘备抗击曹操。

战舰首尾相接,曹军进至赤壁(今湖北蒲圻)。时吴军加上刘备的军队不过五万人,但吴军熟习水战,战斗力强,而曹军多为北方人,加上传染病流行,士气大受影响。

两军初战,曹军即败。操把部队撤到长江北岸,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吴将黄盖诈降,操中计,黄得以火烧曹军船只,延及岸边营垒。联军水陆并进,曹军伤亡甚多。曹操不敢再战,率残部逃归北方。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攻占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郡,孙权则控制了西起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东至寻阳(今江西九江)的长江防线。曹军放弃江陵,退守襄阳、樊城一线。

于是,在荆州首先形成了刘、孙、曹三家鼎立之态势。

战后,刘备率先表举刘表的儿子刘琦为荆州牧。此举不仅有利于收服人心,更利于收服荆州固有的属地。不久,刘琦病死,刘备自为荆州牧,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以关羽为襄阳太守,以张飞为宜都太守,刘琦的数万人马悉归刘备。

至此,东汉末年荆州七郡的大部分地区皆置于刘备的直接控制之下,坐地日大。刘以州牧的名义征调赋税劳役,以充军实。与此同时,荆州故吏士众多来归依,势力渐强。

夺取益州,实现“跨有荆益”的目标终于提上了刘备的议事日程。

良机不期而至。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获悉曹操准备兵进汉中,汉中是巴蜀的门户。曹操取蜀必走北路。先取汉中,然后相机而进。20年前,益州牧刘焉的督义司马张鲁,率徒众攻取汉中,自称师君,并不听从刘璋的命令。

刘璋手下的张松,给刘璋出了个主意:倘若曹操占据了汉中,巴蜀就危在旦夕了。

“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又反复劝璋说:“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璋以为然,就派法正率四千士兵去迎接刘备入蜀。

刘璋此举正中刘备下怀,遂与诸葛亮、庞统谋划取蜀大计。时人称前者为伏龙,后者为凤雏(即雏凤,喻少年俊秀)。刘备虽早知庞有“凤雏”之誉,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后吴将鲁肃力荐,诸葛亮亦言之于刘备。刘“大器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诸葛亮并为军事中郎将。”

刘问计于庞,统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吴,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可乃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既要夺取益州,又要取之有道,刘备给庞统出了一道难题。庞统献“逆取顺守”之策,巧妙破解了这道难题说:“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其实,他俩皆心知肚明,既夺人之地,“报之以义”,“何负于信“云云纯属骗人的鬼话,“今日不取,终为人利”则确是实情。对刘备来说,夺取益州的时机随着入蜀步伐的加快终于降临了!

事不宜迟,刘备于当年十二月,将步卒数万人溯江向益州进军,军师庞统随从,留诸葛亮、关羽等据守荆州。

刘备入蜀如归,沿途受到欢迎,驱兵数百里顺利抵达巴郡(冶今重庆)。随后,又由巴水(今涪江)溯流而上到达涪城(今四川绵阳),深入益州腹地。

刘璋率步骑三万余从成都到涪城出迎,相见甚欢。刘璋给刘备补充米20万斛、骑千匹、车千乘,让他引兵汉中,往讨张鲁。

刘备引兵北抵葭萌关后,按兵不动,却厚树恩德,收罗人心。时刘璋发觉张松暗中勾结刘备夺取益州的阴谋,即将他处死,并下令关戍诸将对刘备严加戒备。

庞统为此向刘备献了上、中、下三计:

上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准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
中计—“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柬,外作形归。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
下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

“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从军事上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直捣成都,胜算的把握较大。然而,从政治上看,用“上计”有失民心,不利于夺取益州全境,也不利于树立刘备恩德。采纳“下计”,无异于尽弃前功,意味着给刘璋以喘息时机,而使自身陷于腹背受敌的窘境。有鉴于此,刘备采纳了庞统的“中计”。

建安十七年,曹操出兵征伐孙权,孙权向刘备求救。刘备借此机会制造“求兵东行”的假象,并以此为由,请求刘璋支援“万兵及资实”。刘璋没有答应刘备的全部要求,“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刘备抓住此事大做文章,刘璋如梦方醒,立即“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刘备。

刘备以此为由,斩刘璋大将杨怀、高沛,并即遣诸将勒兵前行,占据涪城,同时令诸葛亮、张飞、赵云自荆州率兵溯江西上,与刘备共围成都。

建安十八年,刘备向成都进军,刘璋分遣三路兵马进行抵抗。结果,一路被歼,两路投降。刘备军势大增,遂分遣诸将平定下属各县。

建安十九年,诸葛亮与张飞、赵云攻克巴东郡,入巴郡分兵略地,从而对成都构成南北夹击之态势。正当此时,马超自汉中率众向刘备“请降”。成都城内一片恐慌。

刘备派简雍入城劝降。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谷帛可支一二年,但璋见大势已去,遣使见刘备,刘备答应使者“礼其君而安其人”。刘璋与简雍同乘一辆车出城投降,“群下莫不流涕”。

经过三年时间,刘备终于占据了益州全境,取得了立足之地,进而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汉中(治今陕西南郑)地处益州北部,乃入蜀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取益州之前,张鲁居汉中,为汉宁太守。

由于对汉中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刘备未能赶在曹操征服张鲁之前夺取汉中,是一大失策。

曹操在攻陷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入南郑之后,未能乘势入蜀,也是重大失误。不能说曹氏完全没有虑及刘备西扩的意图,但由于对刘备的实力估计不足,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曹操属下赵戬的一番话可以看做曹操心态的真实反映:“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必败,奔忙不暇,何以图人?蜀虽小区,险国四塞,独守之国,难卒并也。”有一个叫傅干的小人物,驳斥了赵的说法:

“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

双方统帅的失策使汉中一线相安近两年。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主动出击汉中,打破了相安无事的局面。他率兵屯驻阳平关,与曹操麾下的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相拒。

备之主力攻张邰于广石,“郃率亲兵博战,备不能克”,但曹军也无主动进攻的实力,只得逐步收缩阵地。两军遂在阳平关摆开了对峙阵势,而主动权始终操在刘备一方。

曹操这才认识到确保汉中、扼住益卅咽喉的迫切性,于是决定率师亲征。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南渡汉水,扎营于定军山。此地为汉中又一门户,故夏侯渊亦派人“争其地”,并以主力在此布防。

刘备令黄忠居高临下,鼓噪进攻,

“金鼓振天,欢声动谷”,同时,火烧曹营外围鹿角,“渊使张邰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邰战,邰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邰,为备所袭,渊遂战死。”(《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

曹军丧帅,三军皆失色。张郃率残部撤至阳平,迅即稳定了军心。

刘备本拟乘胜渡汉水,见曹军已安定,终不敢渡。

同年三月,曹操亲自驱兵前来,与刘备在汉中相持一个多月,最终决定:“引汉中诸军还长安”。决策既定,出夜间口令为“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独自整理行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答道:“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果然,曹操于五月撤兵退回长安,把防线建在汉中与关中之间的要冲:陈仓(今陕西宝鸡东),从而有效地扼住了刘军前出之势头。

刘备既得汉中,便向东西两个方面拓展地盘,把四郡之地纳入自己的统治区域,蜀势大振。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立长子刘禅为王太子。同时,退还曹操所表授的左将军及宜城亭侯印绶,表示彻底断绝与曹氏所控制的朝廷的一切联系,向着“称孤道寡”的目标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曹军放弃汉中后,刘备引兵东进,占据今湖北境内房陵、上庸,使荆州与益州联在一起,并与关羽遥相呼应,给曹军占据的襄阳以威胁。

当刘备称王回成都时,关羽在他的授意下,向樊城曹仁所部发起进攻。曹操遣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于禁与庞德驻屯于樊北,与曹仁成倚角之势。

时值八月,大雨连绵,汉水泛滥,平地积水五、六丈。于禁所部“七军皆没”。关羽率水军因势而攻,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曹军溃败,许昌为之震惊。曹操甚至召集紧急会议,讨论要不要“徙许都以避其锐”的问题。值此关键时刻,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等人提出的联吴击羽的谋略,致书孙权,约他袭取关羽后方,“许割江南以封权”。

刘备实力大增,特别是关羽在荆州诸郡坐大,使孙吴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从当时的态势看,关羽攻樊的战术目标不外是解除控汉水而下的后顾之忧。实际上,关羽对孙吴的威胁暂时超过了曹操对孙吴的威胁。于是,孙曹暂释前嫌联手夹击关羽就势所难免了。

同年十月,曹操亲率大军南下救援曹仁。当时,关羽分别围困曹军于樊城与襄阳。

孙权派吕蒙袭取公安(今湖北公安)、江陵,俘虏了关羽及将士的家属,然而,

“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志”。(《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军擒杀。孙权由是占据了荆州全境。

孙权害怕刘备报复,上书曹操称臣,劝曹代汉称帝。操一眼便识破了他的用心: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呀!曹操拒绝了孙权的建议,并用厚礼安葬孙吴送来的关羽头颅,孙权离间曹、刘的诡计无以得逞。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子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建都洛阳。

曹丕称帝前后,刘备亦开始谋划称帝。

先是为在世的废帝刘协“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继而大造称帝的舆论,“在所并言众瑞,日月相属”。一时有八百人上书言说异象嘉瑞。接着,刘备假意表示“未许”。最后,由诸葛亮出面,从汉室应“绍世而起”与臣僚欲得“尺寸之功”的角度切入,劝刘备说:
“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而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

221年四月,刘备即皇帝位,建元章武,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是年刘备60岁。中国历代皇帝即位时的年龄数刘备最大。

按刘备意旨起草的祭天文诰刻意突显其承继汉统的合法性:

“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戳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据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修之,嗣武二祖(刘邦、刘秀---引者),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僚登坛,受皇帝玺绶。”(《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刘备是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有子一百二十余个,其中二十人封侯,刘贞为最早封侯的五人之一。

刘贞为侯十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酹金失侯”,子孙也没有继嗣为侯者,降为庶民。 从此直到公元196年,刘贞的后代无一人封侯。也就是说,三百年间,刘备的直系先人别无封侯者。刘备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不过称他为汉室的远系支庶还是恰如其分的。

曹丕称帝,汉统不继,以刘备之身分,祖承刘邦、刘秀,继承汉统为皇帝,还说不上太离谱。这正是刘备的优势所在,也是他称帝的合法依据。也因此被南宋以后的史家奉为正统。

刘备即皇位后忙于备战,急于为弟报仇雪恨,因而疏于政权建设,重于军事部署。

称汉中王时,刘就以各种军职授予亲信和重要职官,称帝后又作了一些调整,例张飞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马超升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魏延进拜为镇北将军,领汉中太守……

唯开国功臣赵云未获提拔,甚至生前没给他封侯。原因或许是赵常对刘备的决策与部署提不同意见。

称帝建国后,刘备在狭隘的复仇情绪支配之下,未做充分的军事与外交准备,便匆促地作出了东伐孙吴的重大决策。

对此决策,群臣谏者甚众,而丞相诸葛亮却态度暧昧,不予切谏。乾隆帝就此质疑:“亮隆中之对已云吴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何此日东伐,竟不能止帝?”

“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中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游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

赵子龙不光一身是胆,且胸有韬略。战端未启,便清楚认识到这场复仇之战犯了战略性的错误,置魏不顾却全力图吴,有悖于东结孙吴、北拒曹魏的战略部署。

从政治上看,曹丕代汉称帝,窃据神器,让蜀汉取得了主动,正是以勤王之师讨凶逆的大好时机。政治上主动地位的把握比什么都要紧!从军事上看,东征伐吴使蜀汉陷于两面作战的窘境,从而分散了有限的兵力,犯了兵法上的大忌。

但刘备不听,还不让赵云随征,将其留督江州(今重庆)。张飞已死,赵云又不随征,魏延、马超拒魏于北,随刘备出征的,竟然没有一员名宿饶将,多为无名之辈。帅本不明,又加军谋乏人,将无良才。兵马未动,胜负判分矣。

反之,孙吴君臣对这场战争的认识却比较一致,因而上下同心,协力备战。

孙权一方面调整战略,主动加紧与魏的联系,并接受了曹丕所封的吴王称号,不惜称臣于丕;另一方面移都武昌,以便于督战和临事议决,又遣使向刘备求和。

孙权授意诸葛瑾给刘备写信:“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刘备伐吴,打的是为弟复仇的旗号。孙权授意,打的也是亲情牌。虽说是三国鼎立,却原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曹丕代汉称帝,为刘备称帝提供了口实。孙权为了拒刘,不惜称臣于曹氏父子,终究还是为称帝。称帝如此,君臣之间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诸葛亮对伐吴态度嗳昧,他是在避嫌呀!何况,亮辅佐主公逾十年,可谓深知其人。他的牛脾气上来了,谁劝也不行!

登基建国活动草草结束后,刘备就调兵遣将,亲率蜀军“东伐”,从孙吴手中夺回荆州,为关羽雪恨。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蜀军在巫县(今巫山北)初战告捷,随即占领秭归。次年正月,刘备进驻秭归。偏将军黄权恐蜀军长躯有失,力谏刘备稳扎稳打,刘不听。还以黄阻军,命其“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而“自在江南”。

同月,蜀水军进驻夷陵,控制了长江两岸与水道。二月,刘备率师自秭归向东推进,连营至夷陵界,立数十屯,绵延七百里。前锋屯驻夷道。吴军统帅陆逊据守有利地形,以逸待劳,采取防御战术,坚守不与蜀军决战。

两军在夷陵对峙数月。闰六月酷热,刘备决定移入密林结营,准备秋后再战。陆逊见蜀军营帐皆集结于丛林之中,便发起火攻。大火席卷蜀营。接着,陆率诸军全线出击,连破蜀营四十余座,阵斩张南、冯习等将领。蜀将纷纷投降。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损失殆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刘备退守马鞍山(今湖北宜昌西北),准备集结残部,又遭吴军包围。刘率轻骑连夜西逃,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以万计。刘备不禁长吁:“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陆逊战前曾上疏孙权,剖析吴、蜀两国所处的态势说:

“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刘)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陆逊所言,要在“三不”:

一为夷陵“不可失”,失之则荆州难保;

二为刘备“不可怕”,既违天时地利,又乏用兵之能。舍船就步,化优势为劣势;处处结营,变主动为被动,又缺乏应变之策,破刘不难;

三为此战“不足为戚”,让孙权高枕无忧。也就是打消孙之疑虑。

刘备回秭归,弃船由步道还安州后,急召赵云。赵到达后,设法遏住颓势,使周围的军事态势发生显著变化,也使蜀军有了喘息时机,乃至有余力组织新攻势。吴军则恐过于深入蜀界,补给线拉得太长,军需物资难以为继,因而不经意间与蜀军达成默契:互不侵犯。

章武三年(223年)八月,刘备败退白帝,不久卧床不起。次年二月,知将不测,召丞相诸葛亮商议后事。刘禅、刘永亦随亮前来。刘禅已立为皇太子。

四月,刘备病情愈重,托孤于诸葛亮: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又诏敕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后人对刘托孤之言毁誉参半。誉之者称备“有高祖(刘邦)之风,英雄之器”。元人胡三省也说,“自古托孤之主,无如昭烈之明白洞达者。”

批评者认为,刘备不该说这番话。如晋人孙盛说:

“苛所寄忠贤,则不须若斯之诲,如非其人,不宜启篡逆之途。是以古之顾命,必贻话言;诡伪之辞,非托孤之谓。幸值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诸葛威略,足以检卫异端……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衅。”

康熙帝的批评更在理些:

“昭烈于亮平时以鱼水自喻,亮之忠贞岂不深知。受遗时何至作此猜疑语,三国人以谲诈相尚,鄙哉!”

同为皇帝,玄烨当能体会刘之心态八九不离十。

不过,从刘备此时的心理状态看,这番话并非不可理喻。试设身处地想一想,诸葛亮与刘禅,论治(国)平(天下)之才能,实有天壤之别,何况,东汉末年皇权旁落,相权高扬,丞相挟持皇帝的事屡见不鲜,因而刘备的忧虑并不是多此一举。

从属牛人的护犊情结看,刘备的托孤之辞,虽然把诸葛亮逼到了墙角落,显得不厚道,但为了确保儿子刘禅入继大统,也别无选择了!

从开国皇帝临终前的心结看,这番托孤之辞实为短命皇帝的真情流露。拼死拼活数十载夺得的皇位还没有坐热,岂能拱手相让于他人?只能传之于刘禅,哪怕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一个!

昭烈皇帝刘备简介 刘备是什么生肖

刘备,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出生在幽州涿郡涿县。幼时刘备的屋子边有一株粗大的桑树,而且桑树形似车盖。所以行经的路人都说此家将来必出贵人,小刘备也曾出豪言,将来必做华车。

刘备虽然从学卢植,但是不好的他喜好结交好友,这种性子也为将来他打天下聚集一帮人才带来了极大的好处。长大后刘备带着结义的关羽、张飞二人四处奔波,一路拉帮结派,引得赵云、徐庶、诸葛亮、庞统、法正、马超、黄忠等文武将才入他麾下。

在声势浩大的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拿荆州、取益州、夺汉中,遂成了三分天下的一代枭雄,事业当真是。刘备事业有成,那家业自然也不能落下。刘备入主徐州之际,就娶了大美人甘夫人。虽然没有直接地将甘夫人设为正妻(因为刘备觉得自己有个克妻的命),但是众人也都将她视为正室。后又他娶了糜夫人,只可惜不过久糜夫人就葬身长坂坡,甘夫人和刘备的儿子刘禅也差点命丧于此。

后来事业做大了的刘备又娶了孙夫人和吴夫人。虽然刘备的事业越做越大,最终做到了三分天下的一员,但是他的初衷是匡扶汉室,其实就是一统天下,将其他两国一并收拢起来。在二弟关羽死后第二年,刘备整军出发讨伐东吴。原本战事到是顺顺利利,却没想到刘备还是阴沟翻了船,栽在了他看不起的东吴小将陆逊手里。最后于公元223年饮恨死在白帝城,死之前不忘托孤给诸葛亮,算是对刘禅有个交代了。死后刘备被葬于成都惠陵,是为昭烈皇帝,后人成为“先皇帝”。

成为蜀汉开国皇帝的刘备,于公元161年出生在幽州的涿郡涿县,十二生肖中属牛。

中国传统认为,属牛的人有一种基本的,就是坚韧不拔。因为在古时候的农耕时代,牛是百姓最为的动物。牛虽然动作迟缓反应迟钝,但是它极为有毅力,肯吃苦耐劳,任由农夫鞭打,自己一寸一寸地耕作着。所以说在排十二生肖的时候,牛仅仅居于次位,倘若没有狡猾的老鼠藏在牛角之中,那么第一的位子兴许就是牛的了。

不过倘若真如此,那么刘备也许就不属牛了。属牛的刘备也有着相同的性格,温和、、坚韧。刘备是个少言寡语的人,不会喜怒于形色,就像沉闷的老牛一样。但是刘备能够恭谦为人,少时从学卢植,虽不好学,但是由于他乐善好施的性子结交了一大批。这种从小养成的性格,正是他日后成功的一大关键因素啊。刘备同三分天下的其他两位主子一样,都有慧眼识珠的能力,都会礼贤下士。

不过刘备做的却是比孙曹二人更为彻底,更令他的部下归顺于他。曹操还是疑心病比较重,性子暴虐,在他手下做事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鸡肋鸡肋和梦中杀人就是两个梗。而孙权为人则比较怪,可能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小,总是担心曾经的大臣们不听自己的。但是刘备就不同了,给人的就是和牛一样,沉闷冷静,也好接触,就算在困难时期也是咬牙挺过去了,所以刘备团结了广大人才成了大事。

当关羽看到刘备率领赵云、黄忠等人斩杀夏侯渊,击退曹操亲率的大军,进主汉中,他是相当的受到鼓舞的。对于关羽这样自傲的人,是不甘于仅仅坐守荆州,渴望着外出斩将杀敌建功立业。于是在公元219年,关羽北上困曹仁,围宛城,更是以少胜多水淹七军,斩庞德,降于禁。但是东吴暗地撕毁盟约,白衣军后袭关于大军,致其前后受敌兵败山倒,直至退守麦城,被吴军擒杀。

于是众人疑惑,为什么在关羽兵败之时,刘备不发兵相救呢?说不定有大军的援助能挽回战局。其实不然,首先中原距离刘备的大本营成都相去甚远,加上蜀道难行,所以兵败的消息传入成都至少需要近一个月的,再等大军进发救援那又是一个月的时间。

但是关羽从兵败到被擒杀,也只有短短两个月,刘备集团很难做出正确的反应。再者就是刘备的义子刘封嫉恨关羽,这个在史书上是有确切记载的。也就不排除当年关羽兵败之时,刘备集团的前锋营――刘封坐视不管,任由关羽被困擒杀。所以刘备才会因愤杀了自己的义子。还有的人议论是当时的诸葛亮故意借刀杀了傲慢自负的关羽,实际上这也是曲解。关羽镇守的荆州在隆中对里极为重要的,蜀汉必须借由他北出进军中原,否则就是孔明后来六出岐山的。诸葛亮不会为了杀一个将领,而丢了这么重要的城池,这不符合他谨慎的性子。再者诸葛亮不是蜀国的一把手,刘备重视情义,是定会出兵相救,于理也不合。

由于刘备斩杀夏侯渊,进主汉中极大的了镇守荆州的关羽,致使他孤军北上直取襄樊。但是大军出征的荆州空虚,被东吴乘虚而入,倒戈了关羽一击,致其败走麦城被擒杀。关羽的死和荆州的丢失,使得蜀汉元气大伤,整备两年的刘备倾全国之兵,东下讨伐东吴。虽然战争初期势如破竹,却在夷陵被陆逊打败。刘备重病转至白帝城,并于此地托孤于诸葛亮。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因伤,加之路途上所染的痢疾,他已经虚弱不堪。一日招来诸葛亮,对他说道:倘若你觉得阿斗能够当个皇帝,你就好好辅佐,倘若不能,你可以取代他。诸葛亮顿时着说:放心,我一定会竭尽全心光复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于是刘备放心地离去了。

可以又有人怀疑刘备托孤的真正意义了,揣测当初刘备的真实想法。认为刘备托孤诸葛亮说的那番话,实际上是试探诸葛亮,并非完全诸葛亮。觉得倘若诸葛亮露出了一丝不轨之颜,刘备事后必会采取行动针对他。因为上刘备真正托孤到他病逝还有两个月,并不是小说里那样前面托孤转眼就咽气了。

幸好诸葛亮天生机智谨慎,立马以惶恐的神色大表其对汉室、对刘家的忠义之心。一度发誓,为了蜀汉到死都拼命。不论当时孔明和刘备的真实想法如何,历史上的确可以看出,刘备的托孤算是一种正确的行为。至少刘备知人善用,他知道孔明的谨慎和负。而阿斗也在孔明的辅佐下做了四十几年的皇帝,蜀汉也在他的治理下,与强大的北魏东吴熬到了最后。

“三顾茅庐”原是指东汉的刘备为了自己匡扶汉室的,曾经三次造访隆中诸葛亮的茅庐,诚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后人多以此来指当事人对其所欲造访之人的心之切,意之诚。

历史上的三顾茅庐,在《三国演义》里被描述的生动形象,一则被作者很好的表现出了刘备仁义之风,二则也高调地显示了诸葛亮的本事之大。起因是曹操刘备之间的官渡之战,刘备被曹军大败。刘备不得已投靠荆州刘表,但是曹操却用计骗走了刘备帐下的军师徐庶。临走前的徐庶告诉了刘备,隆中有一名士诸葛孔明,其才智能力远超过徐庶十倍。于是心动的刘备在徐庶走后的第二天,就携带礼物同两位一道造访诸葛亮的茅庐。

没想到刘备三人第一次造访,刘备就被告知诸葛亮外出闲游去了,运气不佳的刘备只好铩羽而归。过不多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刘备以为如此雪日定能让诸葛亮自己的一片诚心。只是第二次过去,茅庐只有诸葛亮的弟弟,而他被从未出过面的朋友邀走了。无奈,刘备留下书信,以便让诸葛亮知道他刘备是真心的。

第三次,刘备整装待发,但是二弟不高心了,不屑一顾的说道;诸葛亮也许就是徒有虚名而已,大哥没必要还去。三弟也跟着起哄道:大哥二哥不用去,他张飞亲自去把他绑过来。但是刘备呵斥之后,还是去了。这一次,算是不负有心人。虽然诸葛亮还是不忘摆了摆架子,躺在屋里睡大觉,让将来的皇帝在屋外傻傻等候。刘备也给足了诸葛亮面子,直到他出面。老天也没有让刘备白费功夫,诸葛亮一出就给了刘备一个见面礼――隆中对。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清楚地告诉了刘备首先取荆州,再图益州,方才可以拿汉中,进中原。刘备听了甚是陶醉,就此一君一臣的优秀搭档诞生了。

刘备原本只是一个贩卖草鞋为生的贫苦人,但是却能在后来的群雄逐鹿的大潮中争得了一席地位,并且成为三分天下的其中之一。刘备从孤身一人,摇身一变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带来这种极大反差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他能够纳贤聚人。只有手下有了一批有才干有忠心的人,大事才能成,而刘备就有这样的条件。

刘备纳贤成果是巨大,回报颇为丰厚的。最早的关羽、张飞自不用说,就是刘备的结义跟班兄弟,这种推心置腹让二人随刘备鞍前马后。而赵云也是刘备亲自来到老友公孙瓒营地挖走的一员,二人可谓是英雄相惜,赵云对于刘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后来还救了他老婆和儿子。

这些大将的存在,为刘备在前期的摸爬滚打奠定了基础,虽然过程还是艰难的,但是至少有了立足之地,才会有后来的汇流成河。当刘备主徐州之际,他一直苦恼的文臣终于第一次有了着落。刘备在徐州得了军师徐庶,刘备在军师部署排兵之上,也有了更大的保证,只是官渡之战后徐庶却被曹操设计带走了。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备请得了被徐庶称之胜他十倍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出山为刘备集团指明了明晰的战略方针,刘备也不用整日摸爬滚打四处无目的地奔波了。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荆州从而有了安身之地。期间刘备又一次纳贤军师庞统,并且在庞统的帮助下拿下了重镇益州。当益州、成都成了刘备的地盘后,他也启用了蜀地众多的人才资源,其中有名的就有法正。更别提之前武将里的马超、黄忠等人,文武人才济济的刘备集团如果还分不得天下,那也是没天理了。

--免责声明-- 《昭烈皇帝刘备简介 刘备是什么生肖》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昭烈皇帝刘备简介 刘备是什么生肖》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昭烈皇帝刘备简介 刘备是什么生肖》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昭烈皇帝刘备简介 刘备是什么生肖》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昭烈皇帝刘备简介 刘备是什么生肖》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昭烈皇帝刘备简介 刘备是什么生肖》这篇文章828la43932。

【结语】:昭烈皇帝刘备简介 刘备是什么生肖(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成语文化博大精深。你是不是找简短的成语故事内容30字左右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简短的成语故事内容30字左右的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文学家谢灵运做永嘉太守时,经常游山玩水,写诗作赋,深得文帝的赏识。他因此骄傲地说:“天下的文才总共有一石,曹植占其中的八斗,我占一斗,其余的人合占一斗。”

  【成语故事】西汉初年,韩信被封为齐王,丞相萧何担心韩信兵权太大,就找樊哙共商计策。樊哙自鸣得意,连夸自己是如何斗败项羽,吓得他目瞪口呆,从而保住主公。面对这淮阴一饿夫且手无缚鸡之力的韩信,只须叫一两个人就可以把他一刀两断

  【成语故事】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南唐后主李煜不问朝政,只会吟诗作词,被宋朝打败,投降后被封为违命侯。李煜作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宋太宗借机杀了他

  三国时期,司马懿率军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笑容可掬地坐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急忙赶回解围。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自幼天资聪颖,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备。8岁时就能写文章,他的诗词歌赋文笔清新流畅。《典论》中的《论文》一篇是我国文学批判史上杰出作品。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公元220年他废汉自立为皇帝

  关于十二生肖动物的成语有哪些

  【鼠】鼠目寸光 鼠肚鸡肠 鼠窃狗盗 投鼠忌器 抱头鼠窜 獐头鼠目 胆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 牛刀小试 牛鼎烹鸡 汗牛充栋 对牛弹琴 九牛一毛 气壮如牛

  【虎】虎视眈眈 虎口余生 虎头虎脑 虎背熊腰 虎头蛇尾 虎落平阳 虎穴龙潭 放虎归山 谈虎色变 如虎添翼 骑虎难下 为虎作伥 与虎谋皮 藏龙卧虎 狐假虎威 羊入虎口 狼吞虎咽 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鸟飞兔走 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攀龙附凤 群龙无首 降龙伏虎 一龙一猪 老态龙钟 笔走龙蛇 龙潭虎穴 叶公好龙 望子成龙 车水马龙 人中之龙

  【蛇】蛇蝎心肠 画蛇添足 惊蛇入草 龙蛇混杂 杯弓蛇影 牛鬼蛇神 打草惊蛇 虚与委蛇 笔走龙蛇 春蚓秋蛇

  【马】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马革裹尸 一马当先 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 万马奔腾 犬马之劳 万马齐喑 一马平川 天马行空 快马加鞭 走马看花 信马由缰 蛛丝马迹 兵荒马乱 人仰马翻 人困马乏 鞍前马后 人强马壮 猴年马月 青梅竹马 单枪匹马 招兵买马 心猿意马 悬崖勒马 千军万马 香车宝马 指鹿为马 害群之马 厉兵秣马 塞翁失马 盲人瞎马 脱僵之马 金戈铁马

  【羊】羊质虎皮 羊肠小道 羊入虎口 亡羊补牢 虎入羊群 歧路亡羊 顺手牵羊

  【猴】猴年马月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

  【鸡】鸡毛蒜皮 鸡鸣狗盗 鸡飞蛋打 鸡犬不宁 鸡犬不留 鸡犬升天 闻鸡起舞 杀鸡吓猴 杀鸡取卵 偷鸡摸狗 鹤立鸡群 小肚鸡肠 鼠肚鸡肠 呆若木鸡

  【狗】狗急跳墙 狗尾续貂 狗仗人势 狗血喷头 犬马之劳 猪狗不如 鸡犬不惊 鸡零狗碎 兔死狗烹 鼠窃狗盗 狼心狗肺 狐朋狗友 狐群狗党 偷鸡摸狗 画虎类狗 丧家之狗 关门打狗 白云苍狗

  【猪】猪突豨勇 猪狗不如 杀猪宰羊 封豕长蛇 凤头猪肚 蠢笨如猪 一龙一猪

  【鸟】鸟尽弓藏 笨鸟先飞 如鸟兽散 小鸟依人 惊弓之鸟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凤毛麟角 鸦雀无声 燕雀安知 鹤立鸡群 鹤发童颜 风声鹤唳 莺歌燕舞 草长莺飞 燕语莺声 鹊巢鸠占 鹦鹉学舌 蜻蜓点水

  【兽】困兽犹斗 如鸟兽散 人面兽心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洪水猛兽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引狼入室 声名狼藉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狐疑不决 鹿死谁手 中原逐鹿 象牙之塔 盲人摸象 猫鼠同眠 黔驴技穷 一丘之貉 管中窥豹

  【鱼虫】金蚕脱壳 蝇头微利 花飞蝶舞 螳臂挡车 鱼跃鸟飞 如鱼得水 独占鳌头 井底之蛙 瓮中捉鳖 虾兵蟹将 鹬蚌相争 如鱼得水 沉鱼落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王将相正确打一生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