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那边推荐哪个楼盘哦,看花眼了?


· 学者专家,张定标,四川省仪陇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

采纳数:334 获赞数:579


答:眉山买房建议购买眉山天府新区的,去看一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楼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滨江郦城,润达丰控股,万亩大盘,质量很有保证,想了解更多可以百度一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看房路真的累呀,我一直想不通那些可以看房半年的亲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连续看了两个周末,听置业顾问王一博的讲每个盘的房产信息,我觉得我脑子都要烧爆了,所以,总结这次的购房经历,我觉得刚需买房就是一个定位问题呀,

无非就是价格、配套、交通、环境、教育、医疗。合适了就行了,多看只看让自己花眼,还不一定可以选到合适的.

7月初,我为了给小孩找个学区房,找遍了东西南北,最后看中了天府万科城,这个楼盘位于成都市仁寿县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南,这是属于 的楼盘,他们都说这个盘是天府新区,不限购,优质教育圈,品牌地产,

儿童节这一天我已经下定了,综合我自身的情况,我还是很满意。

但因为是第一次置业,什么都不懂,还是吃了点小亏,房产这个水还是黑深,

一趟就黑容易浑,就如我朋友给我说:卖房的置业顾问、置业经理、中介其实是合起在唱一台戏,

我们不过是一个群众演员而已。好嘛,这次我这个群众演员真的是戏太少了,必须把攻略贴出来,

你们多多的出戏才可以磨演技嘛


天府万科城-基本信息:
建筑类别:普通住宅,别墅
楼盘地址:成都市仁寿县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南
开 发 商:四川智云合顺置业有限公司
销售地址:仁寿县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南

1、户型方正,学区(虽然要遭吐糟鸡肋,但都买房了,有总比没有好,谁买谁知道呀)

4、环境,这么多都卖出去了,都是些有钱人,别个都不怕,我怕啥子,哈哈,没得钱就是这么任性

6、价格,反正我目前在这种位置上还没有看到更便宜的。

天府万科城品牌直接命名的住宅社区,是成都万科继万科城市花园、万科魅力之城、万科城后又一城市项目,比邻国内仅此乐高乐园,黑龙滩度假区,环境优美!

小高层、洋房,建筑面积:102-123平

建筑面积:78平、144平、173平。

作为一名在成都混迹近二十年的楼市老炮儿,也来聊聊这个问题吧,有些事,除了业内的极资深专业人士,绝大多数购房者包括从业者是不了解的,本答文给大家说点干货,由于知乎广告避嫌,文中所例举的在售楼盘(万人摇号盘除外)不会说出案名。

前面看到一个高赞回答,某答主说预算300万却选不到心仪的房子,其实这情况已是非常不错了,还有几个盘可选。更多的人预算只有200万或200以下,这么说吧,成都绕城(四环)以内,除了二手房,200万是买不到新盘的,这里面有深层的原因。

前几天凯德卓锦万黛摇号结束,5.8万人一起摇号,普通资格中签率0.48%,这已从侧面反映了成都购房的“难”,当然,所有参与摇号的人,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那个幸运儿,当时摇号结果出来后马上微信圈刷屏,中奖的终究是极少数,更多的人是沮丧之后过几天又满怀希望的参与下一次万人摇号。

摇号真的有希望吗?之前川发天府上城4万人摇号,中签率0.7%。

这两案例已经说明,没有希望!除非祖坟冒青烟。

不用跳脚反驳我,我只是冷静客观地讲出事实真相而已。

很多人看到的是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中签率,却没有看到高达99.5%的摇号失败率,试问做一件事99.5%不会成功,还把全家全部的希望寄托上去,这和买了2块钱彩票却强行一定要中500万有何区别?委婉地说,这是非常不理智的,不委婉地讲,两个字:疯狂!

忍不住吐了一下槽,因为见了太多因摇号未摇中家庭的悲喜剧,是的,除了悲剧,还有喜剧。对于那些极少数摇中的幸运先生女士的当场表现,大家可以重温一下《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这一章,欣喜若狂用来形容都太保守了。

这个卓锦万黛摇完后过了几天,突然有个员工来找到我,问有没有办法搞到一套卓锦万黛摇剩的房子,加价二三十万都可以。我当场无语凝噎!不妄自菲薄地讲,由于从业久,人脉多一些,我个人确实有些许能量,但这能量还没大到可以从万人摇号盘里抢一套房子的程度。坦白说吧,就算房地产主管部门的中高级干部,买网红盘一样得摇号!整个摇号流程制度的严密程度和监管力度,堪比明清科举,钻空子搞关系这类歪门邪道的想法,还是熄了这心思吧。但凡有人告诉你可以摇号内幕操作的,百分百骗子,报警就对了!

身家性命和屁股下的位置,大家还是很珍惜的。

成都之好房难求,和供需也有些关系。

今年疫情,出来个相当精确地数字,武汉封城后,成都市府在春节期间于大成都范围内共计摸排830万户家庭,这个数字是非常精准的,是各街道各社区一家家上门登记出来的,这表示成都常驻的家庭有830万户,这里面包含了大约100万户宅基地农户。

成都的住房有多少呢,比较准确的数据526万套,这里面包含了大约40%的房改房、老公房、老小区、安置房、保障房、人才公寓等等等等。这些房子,按平均入住率70%计算,368万户家庭是有自住房的。

那么,刨开宅基地那100万户,还有多少家庭是没有住房的呢?

这个数据占大成都长驻总户数的43%,有房的是57%,这与当前我国50—60%的城市化进程比例是保持高度一致的,大数据就是这么残酷,能把不为人知的一面真实反映出来。

这362万户毫无疑问是刚需,剩下的300多万有房户难道就没需求吗?有,而且需求还很大,他们的需求来自改善。而这仅仅是基于“房住不炒”的市场正常居住需求量。

成都每年新盘供应量多少呢?平均10万套,大成都,简阳都包含进去就这数字。有很多人问,为什么不多供应点房子,这样房价就不会涨那么快。图样图森破,两个原因!

第一:无论供应端如何放量,与几乎全民性质的需求量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第二:中国每个省每个城市每年都有用地指标,这个指标包括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等等所有需要使用土地的项目,而这个指标有多少,掌握在宗央手中,地方政府家里也没余粮,每年都用的干干净净,如果当年指标用完而新指标又申请不下来时,只能去兄弟城市借,借了还得还,笑而不语,据说那个独山县整400亿的时候不就去借过指标嘛。

供应量和需求量不成比例,所以您看到历次调控,限购限贷限售,从来都是从需求端下手调控,想要增加供应量,跑部进京再勤快也没用。

以上是供需关系,我经常在网上看见某些营销号为了点流量而胡说八道,中间还弄点图表,误导他人,很多人就信以为真,之前我在一篇答文中曾说过,几个非专业人士以消费者的角度去判断一个总值高达450万亿的巨大市场走向,总让人特别有喜感。

作为我个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也只敢说对成都市场稍稍略知一二而已。当您对某件事物了解的越多,越会充满敬畏之心,只有无知者,才会无畏。而我们的某些营销号,包括某些大V,是真的无知无畏的典型。

继续说吧,房价包含的其实是两个维度,一个是单价,一个是总价。单价衡量您购房的单位成本,总价则决定了您是否买的起。个人认为,对购房者而言,总价相比单价更重要,但实际生活中,购房者却更看重单价一些,这种认知是颠倒的,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现在在成都买房不容易,因为大多数人目标置业区域是绕城之内以及高新区,而上述区域中,总价低于300万的房子极度稀缺,换句话说,主城区内几乎没有100平米以下的中小户型供应。放眼望去,在售项目中全是100多平以上的大户型,其中125—200平的户型是绝对主流,这就导致总价极高,300万的总预算,真心只能算起步价。本文一开头我就说了这个问题,有深层次的原因。

这个原因来自城市发展。

成都是个典型的平原城市,这就导致成都的发展和北京类似,摊大饼似的一圈绕着一圈,一环不够修二环,二环不够修三环,到了今日,六环也在建了。这种城市规划导致一个很大的问题,人群都削尖了脑袋往靠近市中心挤,很快城市承受能力就不堪重负。

举个教育口的例子吧,绿地468旁边有个小学锦江外国语学校,以前叫粮丰小学,处于三环边上,由于这片区域持续开发,楼盘密集,今年小学一年级招生高达18个班,这招生数量实在令人震惊,整个新修的学校只有一、二两个年级使用,学生到了三年级就搬到另一个更大的校区就读,这仅仅是教育资源,还有医疗资源、公共交通资源,如今出门开车绕城内有不堵的地方吗?如今的成都市主城区确实早已超载。而这一幕,早就在北京发生过,所以才有后来的雄安新区。

因此,成都迫切需要把主城区的人分散到周边去,减轻城市压力。

所以,绕城内,现在您再也看不到中小户型,八九十平米的套二套三,以后基本不会有了,您看到的都是总价极高的大户型,本质上,进入主城区的门槛变高了,多高呢,我给您一个数字,300万,还仅限成华金牛。

至于锦江区,这个起步价是500万!目前锦江区有5个在售楼盘:

一个在九眼桥,最小面积170平,均价3.2万;

一个在川师,只有1种户型179平,均价2.8万;

一个在东大街,住宅总价平均800万;

一个在琉璃厂,还有点叠拼可买;

最后一个在三圣乡,大平层,总价600万起。

接下来几个月取证的盘,主力户型都在180平以上。

这就是教育资源最好的锦江区的门槛,我翻译一下这种情况,除非是高净值人士,或者考虑二手房,或者去摇号中大奖,这个区与普通购房者已基本绝缘。这,就是现状!

所以,成都买房真的不简单,很多时候,掏空六个钱包再借点,首付大概能给的起,月供却还不起,绕城之内月供的门槛,按贷款30年计,现在基本已升到月均1万往上了。

所以,我说总价才是衡量您买房的关键性因素,首付以及月供,与总价密切相关。

那么,成都主城区有没有200万以下的新房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有,但这些房源基本上不会公开出现在市场上,它们数量极少,真实存在,总价单价都不高,但只流传于各房开司和经纪公司主管业务板块的高级负责人口里,可以看也可以买,至于普通购房者,包括一般中介或案场的置业顾问,是接触不到这类信息的,中国社会就是这样,常规之外永远都有例外。

这些极少数房源来源有征信过不了不得不退房的,有开发商以前保留的,来源五花八门。

比如我就知道一些2.5环的80多平米的总价一百五六小套三有售,但就算您问遍链家它遍及全成都的所有门店,也没人知道,从业人员的行业地位和层级不够,没用。

这些是例外,主流市场情况还是前面说的那些,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为何这两年看房,几乎看不到中小户型在市面上出现,并且还在苦苦痴等小户型,对此,我只能抱以一声叹息,将主要购房人群配置到绕城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安置到二圈层,以减轻主城区压力,丰富绕城外人口组成和密度,这是会长期执行的指导方针,也是成都市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事就这样,干货给了,点到为止,不宜多说,心照就行。

很多人,包括刚需,包括刚刚卖掉一套的改善人群,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下定决心要选个满分100分的房子,我所接触到的90%以上购房者都是这个心态,在全家开始出动考察各楼盘或二手房时,基本上都处于高度的亢奋、紧张、愉悦和焦虑等情绪组合在一起的复杂状态。

这种心情,我表示充分理解,如此巨大的一笔支出,全家人前面十年和后面二十年的大部分收入都会砸进去时,很多人会有孤注一掷的感觉。

我得客观指出,您觉得您有很多选择,但事实上,成都市场发展到今时今日,购房者们真的没有太多选择,毕竟已经不是十年前,遍地是刚需盘的日子了。

地段好的,所有人都喜欢,但单价总价月供三高;

正在发展的区域里的楼盘,在您承受能力范围内的,但您又觉得偏了点,不甘心;

地段好单价总价月供三低的,呃,这个常规市场上真没有,除非出让土地的政府或开发商是雷锋。好吧,就算有这样的雷锋出现了,但那也是全民都喜爱的,文章开头讲的万人摇号盘,不就是典型的例子?

实际上,我见到的购房者中,大多数是对住房有迫在眉睫的需求的,是等不起的。按人生需要经历的顺序讲,基本分为几大类:有很快要结婚的、有准备要孩子的、有孩子还有几个月就出生的、有要接年迈父母同住的、有孩子很快要读幼儿园的、读小学的、考上中学的、有一家三口甚至多口挤在出租房的、有单位搬迁自己也要跟着搬的、有退休后买房养老的,自己看看属于哪个阶段吧。人生的每一段旅程,仿佛都在提醒您住房这件事。

一方面选择不多,一方面口袋子弹有限,再一方面需求紧迫,所以,我所见到的人中,真正选到自己满意的100分的房子的人几乎没有,大多数是反复比较,累了也倦了后,选了之前看过的某个盘或某套房,7、80分房子的最终选择才是常态。

至于那种地段好、环境好、户型好、配套完善、名师名校还正读学位、价格便宜的牛逼房子,都是成年人,多回味回味梦醒时分这首歌,有助于进行更为理智的判断。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这人的观点也很明确,“买房也要趁早”,这源自四十不惑的感悟。趁早的人,早已享受到了红利。其他城市不了解,不多说,但成都这个城市,十年内我都是这个观点,至于十年后如何,我又不是袁天罡李淳风,不会算命。

最后谈一下40年产权公寓这种产品,因为这种产品争议很大。我先无比诚恳地告诉您,如果您选择投资,那么当前市场上95%的公寓都是坑,只有个别核心地段的公寓适合投资。如果您是因为没购房资格而考虑暂时购买用以自住,也仅只有30%的公寓适合,不过您得有将来买的公寓原价卖出的心理预期。

近几年公寓市场的定价是比较扯淡的,其基本定价原则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特别是某些打着“顶奢豪宅”招牌的公寓产品,我个人认为,其定价远远背离了实际价值,这个价值包含它蕴含的城市价值、土地价值及房屋价值。

在这里我就不说案名了,这样的盘还不止一个。能卖出去吗?能卖,只是销售周期估计会很长。因为人傻钱多能被忽悠到位的人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筛选。

有投资价值包括居住价值的公寓其实也有,和它所在的地段密切相关。

地段,就是公寓的核心价值。环球中心成都市政府旁边的公寓有价值吗,有!天府新区秦皇寺CBD一带一路大厦附近的公寓有价值吗,也有!那么华府板块南湖的公寓有价值吗?呃,这个就见仁见智了。那么再远一点,麓湖往龙泉走的路上的公寓有价值吗?这个问题就真心没法回答。

公寓自住,就近原则;公寓投资,谨慎为之。

写下这篇长文,是有感于近期接触到的部分购房者认知上的不完整并产生的偏执,购房者并非专业人士,对房地产市场的认识不足,一方面有有信息不对称的缘故,还有就是某些营销号为流量带节奏,作为一名尚有良知的业内人,深感有必要讲一讲真实市场的情况,以正视听,让准备买房的人们能根据自身情况并综合市场判断,做出正确的抉择。

人生大事,岂能儿戏,多年以来,看尽买房家庭的悲欢离合和人生百态,希望每一个家庭,最终的结局都是喜剧,这也是我个人最深切的期望。


评论区很多人不解,问三百多万户没房的新成都人,他们住哪里?

正巧今日周末有暇,便讲讲这个悲伤的问题吧。

这么多人,当然是租房住!租小区和租公寓算是很不错了,还有租商铺住的、租地下室的、租楼顶违规搭建的、租城中村的、住公司提供的宿舍的,一切你能想象的房子,都有人租。

目前成都官方数据出租房为99万套,而这个数据是在各地街道办进行了租赁登记的,还有一部分出租房没有登记一般房子租出去了,房东和房客也懒得去登记,一是麻烦,二是要交租赁税。所以,没登记的有多少,不知道,估计也不可能有人知道精确数据。

但有人又会问了,这么多人要租房,房子会不会不够租啊。

够租,因为很明显平常除了流浪汉,也没见到有大批的人睡大街和桥洞上。

其一,526万套房,是住宅,公寓和商铺并未算进去;其二,合租的太多太多;其三,很多人到成都后没住处,投靠亲戚暂住;其四,单位宿舍、公司宿舍、工厂宿舍住的人相当多,郫县红光富士康绵延几百上千亩的员工宿舍了解一下。其五、近年来大批的短租公寓出现,一套房子住着的人数,是真正能惊掉某些缺少社会阅历的同学下巴的;其六,是工棚,大批的建筑、装修的工人,住在工程方提供的板房里,这也是一大批人。

我们还有6亿人月收入在1000块以下,所以成都有三百多万户没自住房的人群很奇怪吗?

网上各种一直有一种逻辑,中国搞房地产开发这么多年了,大家都能人手一套房子了,所以房子卖不出去了,要跌价了。以前我只是看看,也懒得去说太多,无知的人很多,教育也是需要成本的。

直到我写出这篇答文,真实的供需关系一摆上台面,很多人就没法接受了,有人在评论区说,咋就一夜之间变出三百多万户的需求了,我想说的是,这些需求不是变出来的,而是它一直都在,它就在那里,只是你看不到也接触不到,也从没人告诉你事实的真相而已!

为何每次调控都是以限制需求为主,本质上就是因为需求太庞大,为何调控一次又一次升级,限购限贷利率上涨户口社保齐齐上阵,依然是万人摇号、依然是供不应求?除了极少数烂尾楼,你见过卖不完的楼盘么?别说你没见过,我都从来没见过,只要是个正常楼盘,最终结果都是销售的一套不剩,从无例外。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想买房、而且能买房的人太多了!

具体到成都这个城市,我已经用数据说出了真实情况,再视而不见并做白日美梦,那就是真正的自欺欺人了。

7月24日,宗央召开房地产工作会议,10个城市负责人同志参加会议,这10个城市已经有8个出台了新的调控政策,成都估计也快了,这次不知道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写了这么多,答主该讲的已经讲了,更深入的,答主不能讲也不愿讲,毕竟这是公众平台,但我相信,说出的这些信息,应该是有助于我们很多购房者进行抉择的。


很多知友私信我,希望能再多讲讲,正好评论区也有些人大约是活在梦里,并且按我惯例,答文过了千赞一般都会加更,那就再说点?

先谈一谈房价收入比的事吧,其他地方咱不知道,还是就说说成都吧。

答主老家是四川省内一个地级市,离成都不远,1986年的时候,爷爷因为急用钱,就卖了一套老家城墙根下的老宅子,我记忆中占地也不算大,大约100多平吧,2楼是阁楼,人进去得弯腰,严格来说是1.5层。

卖了多少钱呢?一万三千六百五十元。

当时人均收入多少呢?我娘公务员,月工资大约40来块,米是每斤一毛三分八,买我家这房的,就是市上连年表彰的“万元户”!

如果按我爹妈收入,买这套房需要不吃不喝工作大约15年。这是80年代。

一晃到了2000年,答主正在成都读大学,话说90年代末的高考真心难考,大学本科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几,还好答主命好挤上了千军万马的独木桥。答主有读报的习惯,偶然看到华西都市报上的一则整版广告,彻底震惊了我。

蜀都花园,对,就是现在双桥子家乐福那个老的不能再老的楼盘,开盘价1800元/平。当时成都市人均月工资多少呢?743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400元。

按可支配收入,一家两口子工作11.2年能买个100平米。这是2000年。

看到这广告,答主心里就像哔了狗,这么贵房价谁特么买的起啊。

时间又一晃,到了2006年,我已参加工作好几年。掏空全家所有荷包再加上几年的全部积累凑齐首付,终于在二环边上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单价4000,总价36万。

当时成都市人均工资收入多少呢?大约1600元每月。

按以上人均收入,普通家庭大约要不吃不喝工作近10年才能挣回房款。这是2006。

举以上例子,是告诉大家,购置房产这件事,放在任何年代,对普通人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事。至于更后面一点,比如2010后楼市,大家估计还有印象,我就不再赘述了。

普通家庭买一套房,不仅现在要掏空6个钱包,即使放在十年前、二十年前,同样也要掏空6个钱包。

答主第一次买房后次年,由于还房贷,每月眼睁睁看着白花花的银子给银行,深感痛心,兼之喜欢研究点历史,就准备查一查宋明清三朝房价收入比。

北宋中后期,汴京(现在开封),一套普通宅子地段不同,售价8000-2万贯左右,1贯是1千钱,当时汴京城内已形成稳定的市民阶层,《清明上河图》把这市井生活描绘的淋漓尽致,资料查得汴梁人均月收入约钱,普通宋朝家庭(算2.5个劳力)买套房得不吃不喝工作130年。

这是宋代,生产力低下、生产关系落后无比的宋代!

后来明清两朝我也懒得去计算了,因为答主心里的气顺了,爽了,精神胜利法有时候还是有用的。

在新一线城市中,成都的房价对年轻人算是非常友好的,只要买房所要求的条件宽松点,上车还是不难的。

难的是非要以有限的预算买梦想中的房子!

以年轻小两口为例吧,就算两人加起来每月收入1万块,双方认真工作3-5年,节约点存下20万不是难事,结婚时广撒英雄帖摆场酒席,按现在行情平均也能收个20来万,双方爹娘(按行规一般是男方)再扶持个10几万,老人也不伤经动骨,这就差不多60万了。(这里给想买房的知友们指了条上车之路,放心,千百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不坑人)

请问,60万首付在成都买房难吗?不难!主城区二手可选,绕城外新房选。

当然,非要要求高,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我们很多年轻人,其实个人收入并不低,人均五六千一个月是常态,加点班收入更高,即使在富士康这种血汗工厂,勤快点每月挣个五千块也不是难事。但是,问题出在我们很多人,挣多少花多少。

男女都是,毕业后前几年放飞自我,自由,我来了!过上几年,要结婚生子了,一个个才仓皇失措,有抱怨房价高者、有祈盼房价跌者、更有破罐破摔老子今生就租房了咋滴。

自己挖的坑总要自己去填的,早知今日,当初的钱,又何必买车的买车、旅游的旅游花光了呢?买游戏装备充值难道不要钱?日日笙歌难道不要钱?兰蔻小黑瓶难道不要钱?GUCCI的包包更是要花钱。

不要否认,哥哥也是过来人,我懂!

这世界上的事,要不就享乐在前,吃苦在后;要不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绝大部分人都逃不过这个规律,就算家里有矿,如果矿的成色比较一般,也是要遵循这个规律。

我想过,这一段要不要写出来,写出来大概会得罪一些人,但也能提醒一些人,于是,还是如实写了。

我不是营销号,也不写鸡汤文,笔下描绘的一切,都是现实,都是在这个世界上,曾经发生过并且正在发生的事。

买房这种事,表面上看,它是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但本质上,它折射出的是每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70后、80后、90后、00后,四代人,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买房,则是以上每一代人的共同的“难”。从前文我所举的例,可知不管出生在哪个年代,每一代人所面对的房价收入比都几乎是一样的,没有谁更轻松,也没有谁比谁更难。

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并有计划的安排支出才是王道!要买房,总归还是要“开源节流”这四个字才是核心。

好吧,本来还有不少人私信问要不要摇号这事,原本打算讲一讲,时间不够,就留待下次吧。

关于摇号这事,下次我讲两个真实案例,你才知摇号的机会成本有多高,也才知什么叫“落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天府新区楼盘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