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一般是由哪些业务构成的?

理财业务有哪些货币原理

据国泰君安分析,表外理财有两大资产来源:(1)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了资金后,直接投向某资产,比如某借款人(以非标形式向其放款,或购买其发行的债券等);(2)承接了银行表内的某资产(贷款、非标或债券等)。

实际上,这两种情况尽管过程有所区别,但最终结果是一样的: 银行表内规模不变,表外多了一笔直接金融。

(1)理财资金投向新资产

国泰君安指出,从货币角度来看,这一做法的效果等同于直接金融。

理财产品投资人的资金,以理财产品为通道,投向了基础资产(比如某借款人)。那么,就是投资人的货币转移至借款人(会表现为居民存款下降,企业存款增加,存款总量不变,于是M1占M2的比例会上升),是一次直接金融(理财产品起到通道的作用)。

但真正意义的直接金融没有人在中间充当信用保证,资产管理人也不承担投资风险,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承担。而在理财业务上,尤其是中国目前尚未打破刚性兑付的理财业务上,银行在中间起到了信用保证的功能。当然,多了一道信用保证,并不影响货币效果,货币效果上仍是直接金融。

(2)理财资金承接表内资产

国泰君安称,从货币角度来看,这一做法的效果等同于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即银行向表外变卖资产。

先是银行发行一笔理财产品,从投资者那里募集了一笔资金,然后原本银行持有某资产(比如贷款),银行将其“卖给”理财产品后,从理财产品那里收回了资金,货币余额因此减少。最后是投资者以理财产品为通道,持有了这笔贷款(非标)。间接金融臵换为直接金融,而银行缩表(左边少了一笔贷款,右边少了一笔存款)。或者,更简单讲,原本银行表内的一笔企业贷款和一笔居民存款,同时转至表外理财业务。

在现实中可能看不到银行缩表,国泰君安表示,因为腾出来的信贷额度会马上再次投放出去,银行以此扩大规模和盈利。银行的资产、存款又会同时增加,银行资产负债表可能膨胀到发行理财产品前的规模。

因此,上述两种情况的最终结果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中间过程有所区别而已。

理财业务对流动性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国泰君安表示,银行理财直接投向资产,即为直接金融,不影响货币总量,但增加了融资(或信用)银行理财承接了表内资产,原理类似于资产证券化,银行缩表(存款、资产同时收缩),表外多了一笔直接金融,货币总量收缩,融资(或信用)总量不变。

(1)理财资金投向新资产,银行表内不变,表外多了一笔直接融资:

此时,相当于银行体外做了一堆直接金融,直接金融只是存量货币的借贷,对货币总量没有影响(但存款人从居民变成企业),银行表内资产也不受影响。但是,它动员了大量居民闲置资金投向了新资产(债券、非标等),扩大了信用投放,提高了实体部门的融资可得性,表现为企业发债或通过非标融资时更容易、成本更低。因此,它改善了信用市场的流动性。

(2)理财资金承接表内资产,银行表内收缩,替换为表外的直接融资:

此时,银行将表内资产转移至表外,收回资金,存款余额下降(也就是货币余额下降)。因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不变,而存款余额下降(意味着所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余额下降),那么超额存款准备金增多,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就变得宽松了。但对于信用市场而言,由于融资总量不变(只是从间接金融变成直接金融),因此信用市场流动性不受影响。这也意味着,它的逆过程(理财的资产回表),对货币市场而言是痛苦的,会导致流动性偏紧。

理财业务为何导致流动性紧张?

国泰君安指出,理财业务的直接融资是建立在银行提供了隐性担保的条件下的。如果不是银行用自身信誉担保,理财业务不会发生这么多。因此,从监管部门的角度,银行既然承担了风险,就应相应计提拨备与资本,这就是所谓的“监管回表”。但这一办法并不能大规模推行,因为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水平不允许

因此,国泰君安认为,另一条路显得更为现实,即打破刚性兑付,让理财业务回归为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本质。这也是近期以来监管层的意图。如果真的强硬打破刚性兑付,有可能导致这些投资者离场,理财产品发行量出现断崖式下滑,这对那些依靠理财产品来融资的借款人而言,绝对是灾难,是实体经济所不能承受的。

因此,理财业务的监管已经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国泰君安称:

若没有其他干扰因素, 在资产荒背景下,理财业务增长会自然变缓,甚至收缩,并且不会因此导致流动性紧张。遗憾的是,这所谓的干扰因素出现了。

国泰君安称,在资产荒背景下,银行为追逐盈利和规模,维护原有的客户基础和理财业务量,开始主动提升资产的风险水平,比如加大债券投资的杠杆水平(一般通过委外投资来实现),或加大期限错配(发行短期理财产品, 投资于长期资产),以此来保持理财业务的“利差”,维持理财业务总量。

截止6月末,26.28万亿元的理财资金余额中,现金及存款为4.68万亿 元(占 17.81%),而2015年末是5.3万亿元(占比22.38%),余额和占比“双降”。可见,银行理财业务通过牺牲流动性来追逐更高收益,对冲资产荒的影响。

监管层注意到,投资杠杆水平提高,加大了债券市场的潜在流动性风险,因此监管层开始加以干预。

首先,逐步提升短期融资成本,让杠杆交易变得无利可图。

其次,国泰君安提到,近期临近岁末,流动性本身就有季节性紧张,央行却减少了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力度,短期拆借难度加大,成本提高。不过,12月到期的逆回购金额较多,预计央行后续会适度投放。

最终,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开始全面上行,“资金荒”上演,央行的干预可谓立竿见影。国泰君安指出,融资成本提高,使很多杠杆投资的收益空间快速收缩,甚至成本与收益倒挂。并且,部分期限错配的业务,资产未到期且已锁定收益率,而短期融资成本上升,有可能出现利率倒挂,从而使银行产生亏损。

因此,国泰君安认为,理财业务对于银行而言,不但无利可图,还可能产生亏损,其增速放缓,已成定局。

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也就是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资金贷放或投资出去赚取收益的活动。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如何经营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运用的结果,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一般有以下构成,其中以贷款和投资最为重要。

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贷款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业务,大致要占其全部资产业务的60%左右。贷款业务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贷款期限划分,可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贷款三类;

二是按照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可分为信用放款、担保放款和票据贴现;

三是按贷款用途划分,非常复杂,若按行业划分有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和消费贷款;按具体用途划分又有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四是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划分,可分为一次性偿还和分期偿还。五是按贷款质量划分有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等。

对于任何一笔贷款,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程序,即贷款的申请、贷款的调查、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贷款的审批、借款合同的签订和担保、贷款发放、贷款检查、贷款收回。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哪些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贷款业务、票据贴现、投资业务等。

1、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英国模式,另一种是德国式,其业务是综合式。

2、资产业务是指银行运用其资财的业务。在西方国家,银行资产业务按资财运用方式分类,包括投资和放款两项。按贷款的用途划分,有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金贷款及个人消费贷款。

3、现金资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可以用来应付现金需要的资产,是银行资产业务中最富流动性的部分。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它是唯一可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项目,也是银行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可以随时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和贷款请求,因而被称为一级准备。

贷款可以分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消费贷款、投资贷款、证券贷款等。这种分法一方面有利于按贷款对象的偿还能力安排贷款秩序,同时有利于考察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方向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分布状况,从而有利于分析银行信贷结构与国民经济情况。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带来商业银行性质的相关解答,更多商业银行性质知识请关注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QQ:,本站将立刻清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财业务可分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