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隆会害死害虫吗?

根据病虫越冬基数、品种布局,结合历史资料、气候条件综合分析,今年我市小麦病虫害整体上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小麦蚜虫大发生,小麦赤霉病流行风险高,小麦茎基腐病有加重危害趋势,防治任务非常艰巨。各镇街农业服务站和植保服务组织,要充分认识做好小麦病虫草害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力争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控,组织指导农民群众坚决打赢小麦病虫害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确保小麦生产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

一、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一)加强健身栽培,预防病虫草害。结合早春麦田管理,把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草害有机地统一起来,大力推行镇压、划锄、追肥、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促弱、控旺,提高小麦对病虫害和冻害(倒春寒)的抗御能力。

(二)大力推行早春化学除草技术。要抓住春季2月下旬~3月上旬防治适期,选择晴暖无风天气,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对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30%苯·苄可湿性粉剂15克加56%二甲四氯钠可湿性粉剂30克,或28%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克加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10毫升,对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对单子叶禾本科杂草重的可亩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25~30毫升或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60-70毫升,对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标注的推荐剂量和方法使用除草剂,避免造成小麦及后茬作物药害。严禁使用氯磺隆、甲磺隆等长残效药剂。

(三)大力推广返青拔节期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技术。返青拔节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的危害盛期,也是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的侵染扩展高峰期,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以主要病虫为目标,选用对路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防治红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毫升,或10%联苯菊酯微乳剂30毫升,对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毒死蜱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每亩80~100毫升对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茎腐病可亩用43%戊唑醇悬浮剂乳油30毫升,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毫升对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以上病虫混合发生,可选用对路药剂混合一次施药防治。

“一喷三防”技术。穗期是麦蚜、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病虫害集中发生期,要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麦蚜可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毫升,加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6克(或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克)喷雾防治,兼治灰飞虱和麦叶蜂;白粉病、锈病可亩用43%戊唑醇悬浮剂乳油20~30毫升,或10%己唑醇悬浮剂20~30毫升喷雾防治;穗期如遇连阴、雾、雨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喷药预防小麦赤霉病,可亩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80克,或43%戊唑醇悬浮剂20~30毫升喷小麦穗部;防早衰和防干热风,可亩用96%磷酸二氢钾100克,或含氨基酸水溶肥5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多种病虫同时发生,可用上述药剂混合喷雾防治。一般需连续喷药2~3次,间隔5~7天防治一遍。

二、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

实行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技术相融合,可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率,减少农药污染,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新形势下建设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需要。我市小麦种植面积大,规模化程度高,病虫发生相对集中,可选用药械种类较多,适宜组织实施绿色防控措施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要大力推广杀虫灯、色板、性诱剂、食诱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要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的作用,大力支持运作规范、反应快速、防控高效的各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队伍,及时有效组织开展防控。要大力推广使用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新型高效植保机械,确保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危害损失。

小麦病虫草发生种类多、范围广、繁殖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各异,防治的时间性和技术性强,防治难度大。因此,各镇街要加强对小麦病虫防治工作的领导。一要明确责任,加强督导。统一协调防治工作,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防治效果。二要做好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要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通过示范带动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的大面积应用,确保小麦高产稳产。三要做好技术指导和宣传发动工作。要及时组织举办培训班和现场会,利用广播、微信等多种媒体传递病虫发生信息,搞好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知识的宣传。广大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正确选药、精准用药、科学防治,为今年再夺夏粮丰收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磺隆除草剂说明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