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是不是慈禧太后毒死的?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毒死光绪皇帝?

在清朝的历史上,光绪算是最苦逼的一位皇帝。一生经历了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光绪帝一生挚爱的妃子被慈禧太后下令投井溺亡,自己也被慈禧太后幽禁于中南海瀛台。1908年11月,就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光绪皇帝被人用砒霜毒死了。

在清朝的历史上,光绪算是最苦逼的一位皇帝。一生经历了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光绪帝一生挚爱的妃子被慈禧太后下令投井溺亡,自己也被慈禧太后幽禁于中南海瀛台。

1908年11月,就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光绪皇帝被人用砒霜毒死了。

关于光绪皇帝被谁毒死的目前有几种说法,有说是袁世凯干的,有说是李莲英干的,有说是慈禧干的。从史料上显示,袁世凯当时远在河南安阳,根本不具备毒害光绪的条件。李莲英虽然是总管太监,有一定的权利,但要做到毒杀皇帝还能全身而退,这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事实上,唯一有动机又有能力毒杀光绪皇帝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慈禧太后。

光绪帝幼年时期,和慈禧的关系其实相当不错。光绪知书达理,慈禧也将其视如己出。但随着光绪亲政后,和慈禧之间的矛盾便逐渐累积。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方惨败告终。作为主战派的光绪帝,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战之后,本已退居颐和园养老的慈禧太后又重新开始操纵大清国政。帝后之间的矛盾又进一步升级。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国力日渐衰弱。光绪希望大清王朝也能像日本“明治维新”一样,通过变法图强。于是,便开始全力支持维新人士,学习西方先进生产力,史称“戊戌变法”。但变法中有许多内容都严重损害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利益,因而遭到守旧派的反对。

为了变法能够顺利进行,支持变法的维新派打算让当时掌握新军的袁世凯清除反对变法的守旧派势力,派兵围园杀后。但没想到袁世凯竟然倒戈跑去告密。于是,慈禧太后等人发动了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幽禁到了中南海瀛台,处死了维新派的谭嗣同等六人。光绪一生挚爱的妃子珍妃,被慈禧下令打入冷宫。

至此,帝后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彻底破裂。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等人逃往西安,但却在西行之前,命太监崔玉贵将囚禁在冷宫中的珍妃投入井中活活淹死。此举更是让光绪对慈禧恨之入骨。

从此,光绪皇帝处处表现出消极反抗的情绪,和慈禧之间的关系再也没有修复的余地。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病危。由于害怕自己死后遭光绪清算,就像当年多尔衮死后被顺治皇帝从坟墓中挖出来鞭尸。慈禧决定干脆让光绪死在自己前面。于是,便命人在食物里放入砒霜,毒杀了光绪皇帝。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

光绪皇帝到底是不是被慈禧毒死的?

 (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金满楼供稿)

(笔者按:光绪皇帝去世时为1908年11月14日,慈禧太后于次日去世,距今已是100年。100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如今却早已是天翻地覆般的沧桑变化。)

据清人野史《十叶野乘》中记载,1908年七月的一个傍晚,天色渐暗,有个名叫赵士敬的士人和一群朋友吃完了饭,大家正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时候,突然窗外有大光亮,同时空中还伴有隆隆霍霍的响声,似雷非雷,似鸟飞鸟。这时,院子外面的仆人大叫:“呀,这么大的一个流星啊!” 赵士敬等人听后,都急忙出屋观看。大家出来后,只见天上真有一颗大流星从西北掠过,声音如雷,尾长数十丈,极为耀眼,且速度很慢。伴着爆裂的声响,这颗大流星飞向东南方向陨落。由于持续时间长,当时看见这颗大流星的人很多,大家在一起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紫微星堕落,恐怕这年要出大事了。

果不其然,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的傍晚,年仅三十八岁的光绪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黯然离开人世。那天早晨,御医周景焘曾入内看脉,据他说,当时看见“光绪仰卧在床上,瞪目指口,大概是想吃东西,而那时身边一个太监都没有。就连寝宫里的器皿,也都被太监们盗窃殆尽,只剩下一个玉鼎”。颇为凄惨的是,光绪临终前,没有一名亲属及大臣在身旁,等到被人发现的时候,早已死去多时了。

而据《清光绪外传》中说,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生日,身体虚弱的光绪前去给慈禧太后贺寿。进门前,有值班的太监窥见光绪正扶着近侍的肩膀,在做疏松筋骨的动作,大概他担心给慈禧太后跪拜的时候爬不起来了。但正要进去的时候,太监传来慈禧的懿旨说:“皇帝卧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礼,取消贺拜仪式。”

原来,慈禧太后当时也快不行了,她当时患有痢疾,拉肚子已经有一两个月。慈禧太后毕竟年事已高,经这么一折腾,也已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听到这个消息后,光绪便返回知己寝宫,心情似乎还不错。于是便有太监跑去密告慈禧太后说,皇上听说太后病重,脸有喜色。

慈禧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我不能死在你前头!”随后的几天,慈禧太后和光绪的病情都无任何好转的迹象,太监和宫女们个个脸色阴沉,整个皇宫一片悚然。七月十八日,庆亲王奕劻奉慈禧太后之命,前往普陀峪的陵区视察寿宫,也不知道当时是慈禧估计自己不行了,还是觉得光绪不行了,或者觉得两个人都不行了。

七月十九日,皇宫禁门开始增加卫兵,凡是出入宫的人都要检查,当时都传慈禧太后和光绪都随时可能挂掉,宫中气氛非常紧张。二十一日,隆裕皇后去寝宫看光绪的时候,光绪早已死去多时,当时竟然无人知道。隆裕皇后心里害怕,大哭而出,奔到慈禧太后那里告知光绪已死。慈禧太后听后,也只是长叹一声---这次她又比光绪稍胜一筹。

随后,光绪的遗体被早已准备好的吉祥轿抬到乾清宫,由于光绪死前没人在身边,当时也没有换寿衣,正当隆裕皇后指挥那些太监七手八脚的安顿光绪遗体时,一太监急匆匆的赶过来说,慈禧太后也已经不行了,隆裕皇后慌得不行,又丢下光绪的遗体,带着太监们急急忙忙往慈禧太后那里赶。当时太监李莲英看见光绪的遗体放在殿中无人看管,心有不忍,便对身边的小太监说:“我们先把皇上弄弄好吧?”最后在李莲英的指挥下,光绪的遗体这才被草草料理好放进梓宫。

就在隆裕皇后为光绪遗体穿衣的时候,慈禧太后也撒手人寰,死在了中南海仪鸾殿内,终年七十四岁。慈禧的死亡时间是在光绪死去的第二天下午,两者相差不到一天。

《清光绪外传》是清宫野史,不可全信,但也透露了部分的真相。戊戌政变之后,这两个大清帝国的权力象征者和实际掌握者一直是矛盾重重。光绪和慈禧太后姨甥血亲,据宫内太监称,光绪在宫中一直叫慈禧为“亲爸爸”。但是在政治上,他们又是竞争对手。在这场皇宫的权力斗争中,光绪从小就一直处于劣势,在最后的十年中更是郁郁寡欢,饱受打击。到最后,两人的竞争变成了身体和生命存续的竞争,体弱多病的光绪和年迈衰败的慈禧展开了一场时间上的持久战。

1908年,两人都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行了,但却盼着对方先死。十月十六日在西苑勤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最后一次召见大臣,据那天被召见的新任直隶提学使傅增湘说,“太后神态疲惫,据说几个月的痢疾腹泻不止。而皇上脸色晦暗,说话声音无力,靠座位中间垫了几个靠枕,才勉强支持”。看来,两人在这个马拉松式的争夺中都已经是筋疲力尽,随时都有可能会倒下其中的一个。

很可惜,先倒下的却是光绪。光绪终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而死亡之日又恰在慈禧咽气的前一天。对此,朝野人士议论纷纷,猜测里面可能的隐情,而这或许又是一个千古难解的宫闱疑案了。当时被怀疑的对象,不仅仅包括慈禧,或许还有袁世凯、李莲英等都有可能。但是,这件事情查无对证,又旷隔多年,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很难说清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绪皇帝是谁的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