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隔离险和居家隔离险有何异同?

4 月 16 日,上海新增确诊病例 3238 例,无症状感染者 21582 例,本轮疫情感染者累计已超 35 万例。 

过去的一个月,上海发生的一切都在我们的视野正中。上海内外,同时感受着这次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

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关于方舱医院内感染者身体状况良好,但隔离条件却不尽如人意的报道。有关「是否要让感染者由集中隔离改为居家隔离」的讨论声音逐渐出现。

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陈尔真在 4 月 1 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如果未来无症状感染者量太多的话,有条件可以居家隔离,当然要配合居家管控的一些措施。

为什么曾经的抗疫经验集中隔离开始受到了质疑?居家隔离是否可行?现在真的具备了居家隔离的条件了吗?

集中隔离,曾是无可争议的抗疫经验

隔离,或者说医学隔离,是人类面对传染病时的主要应对措施。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通过阻断患者与他人的接触联系,阻止传染病继续传播。偶尔还有特殊的反向隔离,把那些非常容易被感染的高风险人群隔离起来保护安全。

这张结核病房的示意图可以看到医学隔离的几点要求,包括专用的空气管道系统、N95 口罩、各种警告标志、专用废物处置容器等。

不同传染病有着不同的传染能力和方式,对于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为主的不同情况,隔离也有各自侧重且逐渐变强的要求。

在美国医疗保健感染控制实践咨询委员会的建议里,对飞沫传播疾病就要求患者尽量医院单独房间隔离,必要时分组集体隔离,而如果是空气传播疾病,就要求使用医用负压隔离病房安置患者。

人类首次面对新冠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中国的公卫专家提出了方舱医院隔离这一集中隔离的升级模式。将大型场馆改建为临时的提供基本医疗支持的「医院」,用于收治只有轻度或者中度症状的患者,将他们与没有感染的人隔离开来。

方舱医院的兴建,帮助我们成功控制了武汉初期的疫情,方舱经验也在其他国家有了一定的推广。

并非只有集中隔离一条路可走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世界各国,已经不再继续使用方舱隔离作为主要的抗疫手段。

在美国今天的防疫要求中,如果你确认了感染,或者跟感染者密切接触过又没有打过疫苗,那就需要待在家里隔离至少 5 天。「居家隔离」更多的成为主要选择。

美国为什么选择居家而不是集中隔离呢?

首先,对于呼吸道病毒,美国历来是倾向于简化美国医疗保健感染控制实践咨询委员会的原建议的,主要考虑是相对症状较轻,对健康影响较小。

初始我们对新冠病毒具体能力还不了解,所以方舱医院使用更多。随着数据统计的增加,综合评估传染和致病能力后,更倾向于选择更低成本减弱防疫措施。新冠病毒有空气传播,但空气传播不是主要传播方式。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症状很轻或者没有症状。多数人居家隔离减少了医疗挤兑出现的可能。

其次,美国有相对更好的居家隔离条件。美国独栋房子更多,人均住房面积是中国的两倍以上,更有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患者家庭内单独房间居住隔离,最大限度减少了社区传播的可能。

最后,与初期的毫无抵抗力硬扛病毒不同,现在我们逐渐有了疫苗的保护。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背景下,即使出现了少许社区传播,也不一定能出现严重后果。

除了 2020 年上半年的首波疫情,后续美国患者的隔离都是以居家隔离为主。

上海,继续选择集中隔离

美国做到的事情,不见得中国就能完美移植。

今天我们在医学流程角度,依旧强调的是集中隔离。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的要求,只要是已经确定感染存在,不管是有症状还是无症状,都需要在 2 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和隔离医学观察。

这个定点医疗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 9 版)里定义分类进一步明确,提到了轻型可以集中隔离管理,其他型必须是定点医院。

在具体实施中,包括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患者等主要是在特殊的集中隔离点,也就是方舱医院进行隔离观察。

我们依然是集中隔离模式。

任何医疗决策的选择都是利弊权衡,争取最小代价解决问题。在今天上海的疫情大潮中,我们能够看到大量患者集中隔离的高额成本,包括经济的和医疗资源挤兑方面,但暂时还无法给出一个我们自己的居家隔离成本测算。

居家隔离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完全避免家庭、社区传播,不能像有效实施的集中隔离那样,快速减少新冠诊断和致死人数。

民众的自觉性、房屋居住条件、疫苗接种情况……很多因素都会给居家隔离的效果带来影响。

这是中国香港新冠死亡人数曲线,第五波,也就是本次的奥密克戎疫情,给香港带来的重创可以从死亡人数上窥见。

香港跟内地一样,执行的也是感染者集中隔离政策,但执行并不是完全严格,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多数感染者还是参照「居安抗疫」计划,在居所自行隔离。

跟内地类似的居住条件(人均居住面积更小),同样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不高,也没有经历之前的疫情流行,突然面对奥密克戎,严格执行的居家隔离确实也有帮助,但并不能让疫情快速消退,仍有不断出现的社区传播和导致的死亡。

这样的代价成本同样不能忽视。尤其是仍以动态清零为抗疫总方针时,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加强感染者的方舱转运,是更能看到数字效果的措施。

在面对奥密克戎带来的大量感染者时,贯彻集中隔离是一种巨大成本的防疫措施,而居家隔离是更低成本但是只能延缓传播不能完全阻断的防疫方式。

具体怎么选择,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成本效应分析。上海,今天还是选择了集中隔离。尽快控制感染人数,这也是上海当前最为关键的目标。

居家隔离,新加坡成绩良好

今天上海这么做,不等于我们就不能去讨论居家隔离,还有另外的例子供我们参考。

新加坡也是以公寓居住为主的国家,居住条件介于香港和内地的多数城市之间。在经历了跟中国类似的严格管控之后,最近逐渐放松了相关抗疫措施。

对于有感染但是无症状或者看过医生评价病情较轻的情况,新加坡执行的政策是隔离 72 小时后做后续评估,根据检测结果等决定继续隔离或者是接触隔离。

新加坡能这么做,靠的是严格基层管理,居家隔离有严密执行举措。更为重要的是,新加坡也是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目前没有接种疫苗加强针的主要是未成年人,80 岁以上最需要保护的人群加强针接种超过了 90%,这是远高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数字。

正是有这样的底气,新加坡看似放松的隔离等防疫政策,才没有让他在奥密克戎的疫情前崩溃,虽然持续有感染出现,但很少导致死亡,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不到 600 万人口的新加坡,累计感染者接近 120 万,死亡有 1300 人,是香港的 1/7。本轮奥密克戎疫情,最高日死亡人数 18 人,住院人数也不多,医疗环境完全正常

如果有一天我们衡量集中隔离的医疗资源消耗、各种成本累计、集中带来的交叉感染等种种成本过高,需要选择居家隔离模式。结果到底是更接近香港,还是更接近新加坡,就看我们是不是能做好相应准备了。

迎接未来可能的居家隔离

最重要的还是反复强调过的老年人接种疫苗,尽快接种强化针。

从目前的数据看,老年人是感染后最危险的人群,更需要疫苗的保护,而目前的接种方案通过强化也可以提供优良的保护。

其次是做好人群分类管理。

集中隔离的医学观察优势是存在的,对于那些预测可能有风险的感染者,集中隔离可以更好的保障安全,及时升级医疗措施。

同样是新加坡的经验,他们认为 70 岁以上、孕妇、肾透析、既往有器官移植或者肿瘤治疗经历、最近半年有过住院经历的人群不管有没有症状,都不能自行选择居家隔离,一定要医生评估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医院观察还是居家隔离。

以及中国的居住条件差别较大,如果家庭是独栋房子,不需要跟别人共用电梯等空间,也可以优先考虑实施居家隔离。

然后,还需要加强教育,让民众正视新冠病毒。

居家隔离做好,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出现,但不能完全杜绝,感染者的家庭成员有小概率被感染。香港给出的数据是,目前奥密克戎在严格执行居家隔离要求时有四成出现了家庭内传播,还有一小部分的楼内传播等情况。

居家隔离增加了其他人的风险,就更需要认识清楚病毒,除了做好防护和疫苗准备之外,也要有心理准备,甚至可以有一个过渡期让社区居民自行决定选择是不是能接受患者居家隔离。防止出现一些过激的社区行为。

最后,要将基本的居家隔离要求贯彻执行。

包括尽量让感染者居于一室,使用单独卫生间;如果需要照看者,一定要做好专业口罩的防护,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生活垃圾专门处理;按要求监测体温症状等,按时进行核酸检测;注意特殊症状(长时间发烧、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出现及时就医等。

集中隔离有集中隔离的优势,随着疫情的变化,居家隔离也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希望经此一役,上海是中国最后一个大规模修建方舱医院的城市。

[ 5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丁香医生 App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期而至,各地众志成城,打响防治疫情阻击战。与此同时,网上出现一些不科学的疫情防控信息,容易让公众陷入疫情防控误区。假期即将结束,返程高峰将至,市民在返程途中和上班之后如何做好防护?暂时没有上班的宅在家中怎样做才能更健康?记者为您疏理了这份科学防控疫情问答。

返程上班更要警惕“聚”之风险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依然在扩散期,但是假期马上就要结束,返程在即,部分市民不得不赶回工作地上班。那么,返程途中、到单位上班,该如何做好防护?

全程佩戴口罩。高明市民需要注意的是,返程途中一定要戴好防护型口罩,如果暂时不戴可以装进封口袋中,避免污染。

随时洗手很重要。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打喷嚏用纸巾或衣袖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口鼻眼,若身边无纸巾等物品,打喷嚏或咳嗽时,可用手肘或衣袖遮住口鼻。

 市民居家需做好消毒措施。

携带消毒用品。乘坐火车、公交、地铁时,可以用携带的消毒用品如消毒液、消毒湿巾等对扶手、座椅等身体能够接触到的地方进行清洁消毒处理。飞机上不能随身携带酒精、消毒液,建议使用消毒湿巾擦拭。

尽量远离他人1米。有疾病流行地区居住旅行史人员,时刻佩戴口罩和随时保持手部卫生。在路上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注意饮食安全。市民如果不是特别饿,尽量不要摘下口罩吃东西,如果一定要吃,请务必先清洗双手,避免手直接接触食物。

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市民在旅途中应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人员,及时报告乘务人员。

建议携带一支笔。市民在返途中记得带支笔,因为现在需要填写旅客信息登记表,工作人员手中的笔有限,来回传用有风险,用自己的笔既快又安全。

妥善保留车票信息。市民需妥善保存飞机票、火车票等票据,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需进行全身消毒。摘下口罩后需将其装进封口袋后再丢弃,换下衣服及时进行消毒清洗,并使用洗手液在流水下认真洗手。

对家里进行全面打扫。市民需打扫屋内,并开窗通风,建议用84消毒液、75%的酒精擦拭桌面、地面、家具等,进行全面消毒。

3.上班后该如何防护?

上班途中如何做?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入楼工作如何做?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入楼工作,并到洗手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入室办公如何做?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时,双方需佩戴口罩。

食堂进餐如何做?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进行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

如何“宅”更健康?居家隔离须做些什么?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

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需要丢弃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高明已发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地来高明人员居家隔离工作要求》,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需釆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14天。

(1)居家隔离环境要求通风,家中如果有多套房屋,最好单独居住;如果只有一套房屋,则单独房间居住,并有独立卫生设施。如果条件不允许,居家隔离人员应与家里其他人至少保持1米的距离,与其他家人分床睡。

(2)活动区域应该和其他家庭成员尽可能不产生重叠,可能产生重叠的区域需要做好通风,有条件的可做消毒。

(3)房间不应使用空调,尤其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如需取暖则应使用取暖器。

(4)针对居家隔离健康监测和卫生要求,居家隔离人员需每日早、晚各测量体温1次,并将温度情况报居委/村委负责人员。应密切观察自身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如干咳、鼻塞、流涕等或其他相关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5)日常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4小时或口罩潮湿后更换。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咳嗽、咳痰、打喷嚏时使用纸巾遮掩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流水与洗手液洗手并采取手消毒措施。

(6)居家隔离人员和家庭成员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时,及时向村委/居委人员报告,并佩戴口罩前往发热门诊重点医院区人民医院或区中医院就诊。

(7)周围环境人员防护。居家隔离人员的看护人员及家属,与密切接触人员共处一室时应该戴好口罩,口罩需要紧贴鼻面部,且佩戴过程中禁止触碰口罩外面。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时,必须立刻更换。摘下及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洁。口罩应包装密封好再丢弃。村(居)指导人员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8)隔离前的物品准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房间内应当准备:水银温度计、外科口罩、消毒纸巾、快速手消毒剂、84消毒液等消毒剂、带有盖的垃圾桶(超市可购买)。

(9)如何进行家居清洁消毒?空气:保持家居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不使用中央空调系统。

垃圾: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作用30分钟,然后扎紧塑料袋口。

物体表面: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地面:每天用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

手卫生: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勤洗手。

居家防护心理防护同样重要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很多人出现了焦虑、恐惧甚至过度恐慌,过度夸大疫情的实际危险性,不利于疫情防控。因此,居家市民做好心理防护同样重要。

一定要从官方渠道了解信息,客观理性地认识疫情,相信党和国家采取的有力措施,相信疫情是可控的。做好防疫配合,戴好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不聚会等。不要相信、传播网传的小道消息。

合理安排居家生活,发现生活的意义和积极的行为,可以跟家里人进行一些健身、小游戏等休闲活动,或整理以前没有整理好的文档、照片,规划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家庭计划和娱乐等。

充分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负面情绪会给我们身体、心理带来负面的影响,心慌、头痛等躯体不适,严重的睡眠问题,甚至免疫力下降。因此,市民要正视自己出现的不良情绪,要学习觉察和评估自己所处的情绪状态。

学习管理情绪很重要,可以尝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与家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绪;以适当的放松活动如做深呼吸、肌肉放松、适宜的运动等释放情绪;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态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疫情,看待生活。

若市民感觉到自己有较严重的症状,对自己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要及时寻求帮助。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寻求心理的支持;也可以向心理卫生专业人士寻求心理援助,拨打心理热线、网上寻求心理咨询。

高明区人民医院开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咨询通道

据了解,昨日起,高明区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免费咨询”服务已向公众免费开放。市民可在区人民医院公众号菜单下进入,打开相应界面后,长按进入“互联网医院”。

若市民有发热、咳嗽、全身无力等症状,可先通过区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进行免费在线问诊,根据医生的问诊建议,再采取进一步的应对措施,避免线下人流传播交叉感染。

 高明区人民医院在线就诊截图。

若市民从疫情发生地到达高明或有发烧、干咳、乏力等症状,请联系高明区卫生健康局。联系电话:

市民需将废弃口罩扔至专门回收点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广大市民应采取佩戴口罩的防护措施。为防止废弃口罩造成二次感染,高明已开展非医护使用防护口罩规范收集的处理工作。

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应在单位内分别设置专用的垃圾桶,分别贴上“废弃口罩”标签,垃圾桶内设塑料袋内衬,避免废弃口罩与容器直接接触。单位保洁人员统一袋装密封后投放至单位的垃圾收集点。收集容器设置工作已于1月27日前完成。

各城市社区、物业小区,应设置废弃口罩收集垃圾桶,贴上“废弃口罩”标签,垃圾桶内设塑料袋内衬。由小区保洁员统一袋装密封后收集至小区垃圾收集站。

各村(居)视自身情况,设置易于投放的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垃圾桶,做好袋装收集工作。

区城管部门按照有害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要求,对废弃口罩进行统一的收运处理,并督促保洁公司要求一线环卫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范措施。保洁公司也应做好环卫工人废弃防护用品的收集处理工作。

图|高明区人民医院、资料图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情隔离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