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明明出现了“比部审计制度”,为什么说审计一词宋代才开始出现?

  • 比部,官署名。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职掌稽核簿籍。后世沿之。至唐代,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宋代为刑部三司之一。金元废。明清时用为刑部司官的通称《晋书.职官志》:“至魏,尚书郎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凡二十三郎。”《新唐书.百官志一》:“比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句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公廨、勋赐、赃赎、徒役课程、逋欠之物,及军资、械器、和籴、屯收所入。”清恽敬《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居贫实乐,居丧实忧,吾于伊比部见之。”

《2022年审计理论与实务(初级审计师)考试题库(全真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审计理论与实务(初级审计师)考试题库(全真题库)(251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2022年审计理论与实务(初级审计师)考试题库(全真题库)单选题1.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应当出具()。A、审理意见书B、审计决定书C、审计转移处理书D、审计结果报告答案:B解析: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做出处理处罚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决定书。依法需要移送其他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单位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2.按照控制的功能,可以将内部控制分为:A、会计信息控制和经营决策控制B、预防式控制和察觉式控制C、

2、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D、财产物资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答案:B3.在我国,只要简式审计报告的是()。A、国家审计机关B、内部审计机构C、社会审计D、都可以答案:C解析:在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通常都要撰写详式审计报告,只要简式审计报告即可。4.正确的授权审批是销货业务中重要的内部控制措施。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以下四个关键点上的审批程序。其中,为了防止因审批人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的是:A、在销货发生之前,赊销经正确批准B、非经正当审批,不得发出实物C、销售价格、条件、运费、折扣必须经过审批D、审批应在授权范围内进行,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答案:D解析:选项AB的目的在于防止企业向虚构的或

3、无力支付货款的顾客发货而蒙受损失;选项C的目的在于保证销货业务按照定价政策规定的价格开票收款。5.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存货监盘可以达到的审计目标是()。2008年中级真题A、证实存货计价的合理性B、证实存货账务处理的正确性C、证实存货采购成本的正确性D、证实存货的存在性答案:D解析:审计人员通过实地监督盘点,可以亲自证实存货的存在性。6.审查应付票据,发现其中两份由于资金短缺未能按期支付,但账面记录未作调整,审计人员应提请被审计单位将其调整为()。A、借记“应付票据”,贷记“应收账款”B、借记“应付票据”,贷记“应付账款”C、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付票据”D、借记“预付账款”,贷记“应

4、付票据”答案:B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付票据逾期未支付应转为应付账款,正确的账务处理为:7.下列关于存货监盘的表述,正确的是:A、如果被审计单位已定期进行存货盘点,审计人员不必进行监盘B、存货监盘的主要目的是鉴别存货的质量等级C、监盘的范围应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而定D、对盘点难度大的存货,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存货收发记录确认存货数量答案:C解析:如果被审计单位已定期进行存货盘点,审计人员仍应进行必要的核实,选项A不正确;存货监盘的主要目的是证实存货的存在,选项B不正确;对盘点难度大的存货,应检查与存货相关的凭证,选项D不正确。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业务审计目标的是()。A、计价

5、的正确性B、会计处理的正确性C、业务的合法性D、截止期的正确性答案:C解析:生产业务审计目标有:证实产品成本的真实性;证实成本形成的合规性;证实截止期的正确性;证实计价的正确性;证实成本会计处理的正确性。9.下列各项中,审计人员认为不应当记作营业外支出的是()。A、固定资产盘亏B、违约金C、公益性捐赠D、业务招待费答案:D解析:选项D应计入管理费用。10.(2017年)下列各项中,不应该调整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情形是:A、审计机关更换审计项目实施单位B、突发重大公共事件需要进行审计C、被审计单位要求调整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D、被审计单位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计划无法实施答案:C解析:遇有下列情

6、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调整:(1)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临时交办审计项目的;(2)上级审计机关临时安排或者授权审计项目的;(3)突发重大公共事件需要进行审计的;(4)原定审计项目的被审计单位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计划无法实施的;(5)需要更换审计项目实施单位的;(6)审计目标、审计范围等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的等。11.采购与付款循环中属于采购交易的“完整性”认定的关键内部控制是()。A、验收单均经事先连续编号并以登记入账B、采购经适当级别批准C、采购的价格和折扣均经适当批准D、注销凭证以防止重复使用答案:A解析:A属于采购交易的“完整性”认定的关键内部控制;B授权批准与“发生”认定

7、相关;C属于采购交易的“准确性”认定的关键内部控制;软件考前更新,D重复使用就是重复入账与采购交易的“发生”认定相关。12.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置比较健全,但未予有效执行,导致大部分经济业务失控,应将其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为A、低水平B、中等水平C、高水平D、无风险答案:C13.下列各项中,属于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要素的是()。A、不相容职责分离B、组织结构C、授权审批制度D、独立检查答案:B解析:控制环境是指对企业设置和实施内部控制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主要包括:管理当局的观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董事会及其所属审计委员会;责权配置;员工的素质;人力资源制度,以及来自于企业外部的各种控制措施给企

8、业带来的监督和制约。控制活动要素业务授权控制,职责分工控制,凭证与记录控制,实物控制,独立检查。14.从证据来源看,下列审计证据中最可靠的是:A、从税务机关直接获取的纳税证明B、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银行贷款合同副本C、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对未决诉讼预期判决结果的分析D、审计人员利用客户提供的数据亲自计算的账务比率答案:A解析: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环境。选项A是最可靠的。15.审计报告按照详略程度可以分为()。A、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B、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C、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D、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答案:B解

9、析:审计报告按照详略程度可以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16.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内部审计权限的是()。2009年中级真题A、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问题向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B、对本单位最高领导人员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C、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D、对可能隐匿的会计凭证可不经任何人批准予以封存答案:A解析:B项,对相关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属于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履行的职责;C项,对可能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批准,有权予以暂时封存;D项,对违法违规和造成

10、损失浪费的单位和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者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无权进行处罚。17.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测试中的责任是()。A、建立健全内部控制B、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C、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答案:C解析:内部控制测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并进行相关测试,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以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的活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18.限制非相关人员接近资产的控制活动属于()。2

11、009年初级、中级真题A、凭证和记录控制B、职责分工控制C、独立检查控制D、实物控制答案:D解析:控制活动一般包括业务授权控制、职责分工控制、凭证与记录控制、实物控制和独立检查等内容。实物控制是指对接触、使用资产和各种记录,均应当有适当的防范措施,以限制非相关人员接近资产或接近重要的记录,从而保护资产和记录的安全。它包括实物的防护措施和人员的防护措施。19.审查应付票据时,发现一份带息票据出票日为2019年9月1日,到期日为2020年3月1日,面值1000万元,票面利率月息0.5%,未按规定计提利息费用,2019年度终了应计提()。A、20万元B、150万元C、250万元D、50万元答案:A解

“审计”一词的出现具有创新意义。首次以“审计”命名的机构诞生在南宋时期,但我国审计活动的出现和历程却极为悠远。粗略地讲经历了夏商的官计审计、秦汉的上计审计、魏晋的比部审计、宋代的三司与审计司(院)审计和明清时期的科道审计等不同阶段,以及考、会稽、受计、比、钩(勾)、覆、勘、磨、照、审等审计名称的交融演变。厘清“审计”一词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深化对审计文化和审计概念及内涵的认识,有益于以史为鉴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最早在经济财政管理中提出具有审计意义的“审”字是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改革家,出生在颍河之滨,即现在的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管谷村。他在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使齐国实力巨增,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仲作为伟大的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审时度势,提出了理财为治国之本,应节约开支,量入为出,对国家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全面考核和审查的主张,从而提炼出“明法审数”的审计思想。“明法审数”作为当时政府审计监督的重要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历朝统治者对此奉为臬圭并多有借鉴。该原则包含两方面意义:其一是审计人员必须知法懂法,遵守法纪,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尊严;其二是审计人员必须清楚国家财政收支实际情况,熟悉财政出入之数,并据此进行财政收支的审查考核,防止不法行为或责任性差错的发生。

最早正式将审计监督活动冠之以“审计”一词的是南宋。据《宋会要》记载:“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十一日,诏诸司专司、诸军专司,专字下犯御名同音者,改作诸军诸司审计司。”其意是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五月,为避免与皇帝宋高宗赵构名讳(“构”“勾”同音),将诸军诸司专勾司改作诸军诸司审计司。后来又将诸军审计司、诸司审计司合称为“审计院”,以监督财政为专职,并有法律保证,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审计机构,这是我国最早将审计机构正式以“审计”一词命名的史料记载。

“审计”二字的科学界定,不仅仅是为了“避讳”,其深层次原因,更有其长期的思想文化积淀、审计实践的积累的经验所形成的审计创新理念,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实际需要,其创新意义充分体现了审计监督的内涵和本质属性。从审计的“审”字繁体“审”可以看出,它由宀采、田组成。上面“宀”表示房屋;中间“采”(biān)是辨字的古体,像兽爪之形;下面是个“田”字。原义是农户田里种的庄稼被践踏了,可以通过兽爪遗留下的足迹来辨认并确定是何种动物所为。进而引申为“详究、考察。”“计”,则从言从十。“言”有数( 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有“计算、核算”的意思。而详究考察和计算核算,都对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明察秋毫能力,熟稔会计、统计、计算等技术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同时,审计之“计”,与“上计”之“计”关联紧密,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上计”,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审计制度设计之一。据《吕氏春秋通诠·知度》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称为上计。”西汉时还制定了专门处置上计事务,审计考核官吏业绩的的《上计律》。

南宋审计院的基本职掌,据《文献通考》记载,诸军审计司,“掌骑兵、徒兵给受之数”;诸司审计司,则主管“自宫禁朝廷下至斗食佐吏,凡赋禄者,以法式审其名数,而稽其辞受。唯郊赐给已,乃审据有疑予则诏以法。”意思是,依据法律法规审计朝廷的百官和贡赋,审计重点是隐藏钱粮物品的情况。“以法式审其名数”,更是弘扬了管仲“明法审数”的审计思想。

南宋时,除审计院外,还设户部磨勘司与此并列, 审计院和磨勘司都隶属于户部,审计院侧重于诸司诸军, 磨勘司侧重于地方诸州,目的是在实施审计事务中更相查核监督、相互牵制制约。当时上报户部的会计报告,如仓库赋税收支、钱物出纳、各种赏赐给受等,均应先经审计院、磨勘司审查,审核无误,签署有关审计人员姓名,经转运司检验后呈报户部。其他诸如仓库财物出纳年报,中央机关的债务理欠年报,有关勋偿赐予财物报告, 也是均由审计院和磨勘司依次交替审核。同时,南宋审计院还实行了对审计有功人员的激励制度,与其查处的违纪资金挂钩,这也是一个首创。实际上,南宋审计院制度在当时起到了审计的核心作用,它与隶属户部的磨勘司等专职审计机构一起,共同构成了南宋审计监督体系。但在诸多审计机构中,当数审计院的审计力度最大,为维持南宋庞大的财政运转,减缓吏治腐败趋势和财政开源节流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审计署审计史研究人员撰文认为,“宋代审计的执著探索与创新精神,特别是南宋审计院的突出表现,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南宋审计院创新启示录——兼议宋代审计的探索与实践》见2009年《审计研究简报》第6期,作者:审计科研所宫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审计制度的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