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商业社会,我们的商业文明怎么了?

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进步的一种社会体制之一。被一些人称作为商业利益辩护士的经济学的亚当8226;斯密对市场上的商业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由于看不到的手在操纵着市场,人与人之间通过私利的追求而获得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品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他的观点证实了市场经济初期商业的竞争关系及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构成了社会的主旋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剖析是从商品开始的,他通过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双重属性及其表现形式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并通过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创造过程的分析,得到了剩余价值规律及雇佣工人成为被剥削者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中,商品本身反映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基本概貌。马克思关于商品及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逻辑证实了以商品为基础和代表的人类文明构成了商品生产时代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这个核心内容又通过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成为社会文明的主流。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还指出商品生产社会必然导致商品拜物教,一旦脱离商品生产社会,商品拜物教也就不再存在。商品拜物教从根本上说就是人们对于商品的崇拜性的认知,是商品生产社会中人们必然的主流观念,这一点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商品生产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中人们对商品的认知状态的必然性和这种认知所带来的观念的重要影响,以至成为社会文明的主流。

二、商业是社会总体文明程度的集中反映

从人类进入工业化及市场经济时代以来,社会商业的繁荣程度一直就关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这一点可以通过经济周期理论证实,同时也可以通过每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数据得到证实。这种与商业繁荣正相关的社会繁荣和发展同样证明了商业文明构成了市场经济社会主流文明的现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商品为代表的商业文明构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基本内容。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的创造和传递是社会成员获得工资、利润、地租等收入形式的主渠道,人们所获收入从根本上来说都源自商品生产、商品经营。商品所带有的文化要素及其所反映的观念从生产过程到消费领域无不对人们产生着深刻影响。

通过商品生产,人们将自身对社会、对人类、对人生、对生活的认知加以展示;通过商品交换,人们将自身对社会、对人类、对人生、对生活的认知与他人交流;通过商品的消费,人们将自身的对社会、对人类、对人生、对生活的认知表现为对社会、对人类、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社会所有的人的观念、文化通过各自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消费行为展示出来,形成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内容,构成社会主体文明。

例如打破了汽车作为奢侈品的固有观念,从而开创了汽车工业的新的始端,一方面成就了自身的亿万财富,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交通方式的变革及人们对交通、对交通工具的认知的转变。

2、以商品为表现形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发明、新发现、新观念给人们带来了崭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而成为新型文化观念的代表者。

社会中一些没有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商品经营的人们,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往往也需要通过商品的形式来价值展示和价值实现。新技术、新工艺、新发明、新发现、新观念一旦为社会公众所知,就会有商业嗅觉灵敏的人士将其引入到商品生产领域或商品经营领域,使其成为商品生产、商品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给人们崭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加为人们所用的社会财富的内容和形式。

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及个人往往就是通过接触新商品来接触新技术的,新的科学技术及新的工艺、新的材料中所含有的新的观念通过商品渠道被作为消费者的家庭及个体的人所接触、接纳。蕴含了新的技术、工艺、发明、发现和观念的新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崭新生产、生活方式促发其观念的变革,进而促进社会文化、文明的进步。当先进的科学技术、新的观念和发明、发现构成人们所追逐的商品的要素时,其中的观念就构成社会文明的主流。

例如福特对汽车工业属性的变革成就了亿万人的交通方式的变革和基本生活状态的变化。

3、消费者文明通过市场构造和商品交换关系的繁荣放大,显现为社会主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者的消费习俗、消费心理和基本观念都会通过其消费行为展示出来,消费者在消费选择过程中体现着自身的文化和文明,社会范围的消费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特定时期的市场构造和商品交换关系。

商品生产、商品经营从业人员对商品、生活乃至社会和人生的认知、态度通过他们所生产、经营的商品展示、传播,消费者对于生产、生活方式和商品本身的理解和认识也会获得商品生产、的重视,甚至直接构成商品的生产和服务的要素。当消费者自身的理念通过商品形式出现,更易于获得消费者自身的认同,促进交易的达成。

消费者的消费状态都是通过商品来表现的,商业文明中很大成分就是消费者文明,这种文明作用的结果就是市场的构造的变迁和市场商品交换关系的变迁。

4、商业作为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随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依赖市场进行,人们的商业活动逐步演变成为社会经济的核心,其文明程度代表着社会总体文明程度和发展方向。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所有消费都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人们所有的收入都源于商品的生产和经营,人们劳动价值的回报都需要通过市场途径来实现,社会商品销售总体情况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准。商业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文明占据着主流地位。

三、市场经济社会商业文本内涵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自然科学规律的发现、新方法新技术推广应用,及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文明方式以其特定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作用,构成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前者反映的是人们改造世界获得物质财富的能力,后者反映的是人们改造自身主观认识不断拓展对世界的认知能力。

市场经济社会,社会的各种资源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市场中所呈现的商业文明包含了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内容,是社会各种文明方式的综合反映,其中既包括当代对自然科学规律的认知,也包括当代对新方法、新技术推广应用,包括、人生观、人类观在内的哲学思想。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文明首先体现为物质文明。

市场经济本身是以追逐私利为目的的,私利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以商品为代表的物质。商业行为以商品交换为目的,商品所呈现的物质财富构成社会物质文明的最为重要的显性部分,同时也是商业文明的组成部分。

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的总量和结构不同,是当时当地人们对于自然科学规律认知的反映,是当时当地人们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的反映。只有这些认知与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结合起来才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物质文明包括物质财富本身,包括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

物质财富本身是商业行为的对象;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决定商业活动的基本方式和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商业文明中的物质文明。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文明最为根本的是精神文明。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只有文明的人和文明的社会关系,才有文明的社会。人的本质是精神的人,人类文明的基础是就是人的精神文明。

商业中的商品交换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为频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除了物上的商品交换,其间的精神上的交流也占据很大比重,商品流通从业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素养决定了商品交换关系的状态和社会提供的商业服务的水平。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于物质财富、对于人本身及社会的认知融入到商品生产、交换和分配过程,通过消费方式体现。

社会交换关系的种类、规模和结构反映着该社会的总体经济面貌,市场经济社会中商业行为的总量和规模、性质较以往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更加频繁和复杂,其间反映着该社会总体的精神面貌和水平。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决于社会基本的经济体制和制度,特别是所有制性质和总体格局,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是商业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者的文明程度通过商品买卖关系体现出来,也通过商品的消费方式、生活与生产方式表现出来。整体的社会消费文明程度制约着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构成商业文明中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市场经济社会商业文明主流地位的实现

作为市场经济主流文明的商业文明构成社会基本的物质形态和精神风貌。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的发挥,需要作为商业行为主体的企业完成,需要以政治文明为代表的社会上层建筑等力量的保障。

1、企业的市场行为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的核心工作内容往往由市场状态所决定。为了给市场提供出源源不断的新的产品流,企业必须保持对消费者需求特别是潜在需求的了解。在争夺消费者的过程中,企业特别是企业的门往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时间和智慧,这使企业在向市场提供产品及服务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及社会公众提供了先进的文化要素。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企业的产品、服务的产出,企业及其市场行为在追求、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为社会贡献了其先进的精神化观念产出。即,企业在向社会提供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贡献了他们的精神文明,企业是市场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文明产出者。

对于先进技术及新型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构成国家重要的开支项目,同时也是重要的投入。据资料显示在1992年到2001年期间,全球研发投入大幅增长,从4000亿美元增加到7000亿美元,增长了71%。2001年最多的北研发投入是2300亿美元,占全球投入的32%。在研发的投入的产出中最为直接的反映是投放到市场各种新产品,而潜在的也是更为重要的却是各种新型产品的支持的观念,如对未来人类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的预期等。

2、企业与消费者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主要是通过市场行为实现的,企业所秉持的观念及文化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及沟通内容体现出来,消费者也是通过企业的营销活动来了解和理解、认知企业、企业的产品及企业的文化。在这种沟通过程中,企业产品及企业文化所蕴含的先进的观念要素自然就会传递给消费者及社会公众。

随着现代技术及传播媒体的发展,企业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沟通中所能够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在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前提下,企业的先进观念的创造和传递往往成为能否获得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兴趣及认同的第一重要的关键要素。消费者与产品的接触往往是首先接触的是企业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沟通方式所承载的观念体系,只有当这些观念体系为人们所推崇,才能够使人们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产品和企业,也就才有可能达成企业所期待的商品交易。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行为在客观上成为精神产品的输出者,可以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和先行者。

3、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关系是通过企业的市场行为实现的,只有通过企业的市场及销售活动,才能够连接消费者与商品生产经营者,只用通过消费者的购买才能实现企业创造和传递的价值,交易各方才能完成社会的商品交换关系。也只有通过这种商品交换关系才能够使企业所生产经营的商品中所承载的文化要素,特别是先进的观念成份为世人所用。

现代制造业及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大程度开发了并促进了企业的转化,一方面企业获取消费者各种信息、知识的能力和手段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企业依靠供应链组织货源和生产的能力越来越强。这种转化本身就促进了当代企业文化观念上的内涵的增加,进而促进了企业及其市场行为在社会先进观念的创造和传递上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必然的精神产出者和精神、文化、观念价值的实现者,进而能够为社会商业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4、以政治文明为代表的社会上层建筑构成市场经济社会商业文明的保障

商业文明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社会基本细胞——商品的特性的反映,是市场经济社会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反映,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客观要求以社会上层建筑为代表的政治文明构成商业文明的保障。

由于国家机器存在的需要,客观上要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保证国家对内的管理和对外的主权维护。因此,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器以及其所表现的社会政治文明客观上要求必须与社会商业文明相契合,以保证所推行的政策、方针的可实施性和效果。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文明占据了社会文明的主流地位,它是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商品交换关系的一种反映,而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政治文明也会对社会先进观念的创造、传递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和制约,这就需要社会、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和机构在实施自身管理权力的同时主动成为先进文化观念的代表,只有社会的政治文明与社会的商业文明相匹配,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才会长足和稳定,才能够建设出和谐的社会。

商品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商业构成市场经济的重要的基本的国民经济部门,商品交换关系是市场经济社会人们获得所需的必由方式,从而使商业文明构成市场经济社会文明的主体。商业文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部分组成,在社会政治文明的保障和作用下,双方共同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业文明的内涵和建设途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刘明华.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方法论[J].天中学刊,2005,06

[4]黄爱宝. 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意蕴与历史必然[J].探索, 2006,01

[5]教军章.制度伦理及其对政治文明建设价值解析[J].中国,2005,08

[6]韦国善.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之源——诚信[J].改革与战略, 2005,10

[8]袁志明.宋明商业文明对传统人文精神的演化[J].青海民族研究,2002,03

[9]李锦全.儒家文化与商业文明关系的探索[J].东方论坛2000,04

[10]侯善魁.精神文明建设与商业道德[J].商业文化1999,01

[11]希生.我国商业文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J].商业时代,1997,04

[12]罗强.我国商业造就的古代文明辉煌[J].桂海论丛,1994,04

[13]林文益.商业、商业文化和文明经商[J]商业时代1989,10

[14]张明龙.试论竞争对商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J].商业经济与管理1987,04

徐丽娟(1966-),北京交通大学所所长,籍贯江苏。主要研究领域:企业管理、流通经济。

移动互联网热潮如火中天,通过最火的互联网思潮我们可以看到商业社会的本质在变,暂且定义为新商业社会。先来看看商业社会的背景,十八世纪的西欧,既是启蒙的时代,也是商业社会渐渐兴起的时代。斯密正是在这种社会状况中,围绕“商业社会”这一概念开始其思想之旅,探究人类幸福的关键性原则。

斯密的“商业社会”是一个人的自利倾向充分得到释放的社会,也是一个公益通过自利的释放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认为,斯密通过分析人的“同情”与“合宜”天性,纠正过去人们对传统美德观的理解,从而把普通大众从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进一步说明“审慎”与“正义”是商业社会最根本的美德。

商业社会是一个以交换为纽带的社会。交换的砝码包括:时间、劳动、货币、商品、爱等等。每个人都处在交换环节当中的一环,商业社会是一个大分工、大合作的社会。社会的主体是人需要与他人交往建立关系。平等的交换=善;不平等的交换=恶,富人与穷人也就是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似乎成了商业社会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核心就是人性的贪婪,如果经济规律都能预测的话就不叫经济规律了,即使看到了经济的规律由于个人乃至团体的私心私利也会将规则改变。我们要寻找那几秒种里要发生的变化规律实属不易,只有明白了人性才能读懂资本以及围绕着资本的所有经济行为。

今天的主流媒介是什么,不是传统的报纸,不是传统的广播,不是传统的电视,而是以接触频率、时间最长的移动端媒介手机。今天手机成为人们和世界连接的最主要通路。

从去年以来,创业一词被高频率提及,直到今年两会达到高潮,我们从2002年一直保持着8%的速度增长,回归新常态的根本就是我们过去

30年的财富积累GDP剧增,老百姓却并没有感觉到幸福感,大众创业的互联网化能够最全面的普及商业思维,让更多的人学到商业社会的做事方式和方法。这和你创业成不成功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说起创业与创新,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因为任何时期都有人在创业与创新,2014的真正革新意义在于大众的创业与创新,也就是说,每一个人,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将面临平等的创业机遇,这是以往任何一个资本为王的时代都不可能实现的。

有人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3个月就是一年。不会给你更多的时间去修改和沉淀,这样的背景也催生了企业的野蛮生长而循规蹈矩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时代变了,天变了更多的是打法变了。这其实反映的是新商业社会的关系变了。技术的发展使得跨行业成为可能,过去认为专一、专业的企业已经很难立足,不多面走路把自己变成巨无霸,在这个新商业社会里是没有话语权的。互联网思维浪潮中的意义那就是挑战传统以及为一种梦想和事业、或者说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决不放弃。

阿里巴巴:新商业文明时代需要怎样的社会责任?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论如何提升我们的社会文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