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书法,竖写格式错误会把10分全部扣完吗?

今天,妈妈说:“宝贝,你喜不喜欢学书法?”我说:“喜欢啊,就是不知道哪里有得学。”妈妈说:“妈妈让你去学书法好不好?”我说:“好啊,那哪里有得学呢?”妈妈说:“去水木菁华就可以学了。”我说:“那多少点钟去呢?”妈妈说:“十点二十分。”  

   就这样,我们十点就到了水木菁华。妈妈在前台交费,而我呢就在家长休息室看电视。上课咯,小朋友们都坐到座位上了。我们首先要学的是笔划,然后再学写字。我们统一先学点、横、竖、撇、捺,然后再学其它笔划。  

   其实有一部分小朋友都觉得学书法很没趣,但是先苦后甜你们体会到了吗?当你经过了苦你就会尝到甜,书法也是如此。学书法不是展现给别人开的,而是展现得你自己看的!

  在众多读书方法中,有一种目的最明确,收效最直接的方法~~~~边用边学读书法,人说学以致用,我倒是用边用边学而学, 倘若说我是怎样读书的,其实就是一面工作,一面学习的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是为了用而逼着自己去学的。这种边用边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见,边用边学实在是读书学习的一个好方法。俗话说,为学而学,烟云飘过;为用而学,边用边学,入心揣摩。单纯地为学而学,读过的东西像过眼烟云,很难留下印象。为用而学就会细心揣摩读过的东西,以资借鉴,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烙印。现在许多参加工作后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走过这条路。

  既然用而求学,边用边学的读书方法能给我们带来丰厚的收获,我们怎样利用它呢?

  这里的“想”,是指创作的欲望,创作的构思过程。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应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就写文章来说,要写哪一种体裁、风格、流派的文章,就去读这种体裁、风格、流派的作品,反复地阅读,读懂,读通,仔细地推敲,灵活运用书上的'一切。当然,对于自己想写的东西,则必须意由己出,形随意变,不能因袭别人的观点,死记别人的句子。这种阅读方法吸收量极大,效能极高。

  写是对自己读书效果的鉴定,读是补救知识不足的措施。边写边读,可以推动读书向深入发展,逼着你更专心地读书,更全面地收集参考书籍和资料,更深刻地领会书籍的含义,进一步提高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干就是实践,也是知识的支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当接受一项新的工作任务时,尽管自以为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一动手就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发现了学无以致用,知识上的漏洞,正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愈用愈觉是贫儿”。 重新学习使我们又获得了能量。因为知识是前人生活工作经验的结晶。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知识的积累就越丰富,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就不难解决了。只有这样不断地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进取。

  正所谓:常嫌不足,学海无边。书到用时方恨少,急来临时“抱佛脚”。为用而学未为晚,立竿见影有成效。

  我胆战心惊地来到楼梯前,妈妈不停地催促道:“快点上去吧,写字没有什么可怕!”可我还是举步不前。到了门前,我被妈妈硬生生推了进去,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为什么举步不前,因为我练字作业没做。

  一下子,恐惧充满了我的心头,我踮着脚,盼望能掩过丁老师耳目,偷偷地混过去。丁老师眼尖,瞬间就发现了我的身影,像往常一样,又要多写一张,唉!

  终于进入感觉了,我写字如飞,那一个个字不成章法,但我心情愉悦,好像世界只剩下我,这只笔和这张纸了。不过五分钟,第三张就完成了。陈老师突然掉转纸头,认认真真地改了起来。我一愣,还有一张没写呢。

  等陈老师改好,他又在第三张最显眼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叉叉,这是重写的标志,它令我异常烦恼,等烦恼过后,又去向丁老师“负荆请罪”,得到了一张空白的方格纸。把五张纸都写完后,我手臂又酸又麻。

  在门口等了半天的妈妈又唠叨起来,“怎么那么慢,下次……”本来就够烦了,再加上妈妈的唠叨,让人真受不了,下次绝对不来了。

  11月27日,我轮滑来到了位于西湖区文二路的杭州市博盛专修学校,参加浙江省硬笔书法协会组织的硬笔书法等级考试。

  我虽然没有参加过专门的培训,不过从小在老爸(彭水明)的指导下,我还是想去测试一下自己的硬笔水平。杭州博盛专修学校是书法家、明星教师李伟华老师和毕业于中国美院、杭师大美院、浙江大学艺术学院等校的优秀教师组成。学校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展览、考级、比赛等方式,提高广大少年儿童以及成人的书写与绘画水平。中心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示范基地、浙江省硬笔书法等级考试考点。

  下午两点等级考试正式开始,参加这次考试的有各个年龄的学生,也有已经工作和做了父母的大人,考试的等级也是从最低的1级到6级,可谓是五花八门。我参加的是三级考试,考试的内容的按照要求写一篇楷书。我按照平时老爸指导的一笔一划的争取把每一笔尽量的写到位,写完后我让李老师看了看,他说还可以,不过用笔还不够熟练,笔画也还不流畅。我知道这都是平时训练不够造成的结果。

  昨天,收到消息我的硬笔书法三级通过了,很是开心,不过接下去的等级就更难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训练才行。

  下午一点钟,我去老师家练硬笔书法,老师姓许,差不多50几岁,许老师虽然年纪有点大,但字写得漂亮。

  我开始学今天要教的字了,今天学“专”、“打”、“玩”、“用”这几个字,这是楷体字,我先在黑板上练,在黑板上练了几遍以后就在本子上写。要先练笔画然后再练字,这样有利于把字的一笔一划的写法掌握好。我要学的笔画是竖折折、长提、短提、横折勾这几种。

  笔画练得熟练以后,我开始练整体的字。每个字至少写一行,必须按笔画要求写,写得不好就要重新写过。我写“专”的时候,总是把握不好,许老师告诉我竖折折的起笔应该在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我按老师要求多写了几遍就掌握了,心理别提多高兴了。由此我想到了,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着急,要多请教老师,刻苦练习就能把字练好。

  练好这几个字休息了一会儿,我玩了一会儿许老师家的智力玩具,放松了大脑。字练得开心,玩得也很开心。

  练了两小时的字,虽然累,但收获了快乐、艺术和知识。今天,我过得充实而又快乐!

【作文 学书法】相关文章:

书法鉴赏超星学习通答案答案,期末测验答案

查题解析答案参考,同时提供大学网课,选修课 公务员,外语类,财会类,建筑类,职业资格,学历考试,医药类,外贸类,计算机类等考试;是一个集资料下载与在线考试系统、,是各类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好帮手!



2020学习通书法鉴赏 网课答案

押脚章常用的是( )。
字的笔画有相背的,好像“背靠背”似的,如:( )
坐着写字的不正确姿势为
按照传统的写法一般是竖写,从右到左,在竖横、行列处理上有规律可循,从而表现出隶书体势舒展、挺劲飞动的特点。下列竖横、行列处理说法当中,正确的有( )
( )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
书法题跋上经常用到时令,包括月令、季令、节令。月令,是对每一个农历月份的称谓。二月通常称为( )
竖,起支柱作用,要求写得劲挺有力,像人胸腰挺起,因此一定要写直。
书法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书法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
写好“天”字,两个横画要如何书写。( )
以下关于疏密匀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以下属于临摹不正确的做法有( )
一般而言,题款内容的顺序依次为 :出处、时间、作者、地点等。()
隶书具有结构整齐、庄重大方、富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格式为:( )
书法题跋上经常用到时令,包括月令、季令、节令。季令,是对春、夏、秋、冬四个季度的称谓。夏季通常称( )
当前学生的书写状况总体是好的。
题款要注意根据正文来组织文字,斟酌字体,确定大小、安排位置。下列答案中哪些在题款时需要考虑( )。
落款和正文的书体要协调。一般来说,落款书体要迟于或等于正文书体。按篆、隶、楷、行、草的排列顺序,正文是行书的一般可以用( )书体落款。
隋朝僧智永的代表作( )秀丽健壮,也很有名。
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格式为:( )
书法在过去是一个人的“门面”,现在计算机普及了,它就不再具有实用性了。
按 “偏旁相让”的要求,“雷”字应是
汉字的笔画大多是向右向下的,唯独( )是向左伸展的
宋朝的书法代表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号称“宋四家”。他们都以( )书体著称。
铃盖在姓名印之下的叫( )。
适宜写中楷的运腕方法为
目前,学习书法者存在的误区有?
“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正如人总要先学会站立,然后才能学会走路或奔跑,有了楷书作基础才能写好行书和草书。
隶书具有结构整齐、庄重大方、富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雁塔圣教序》是一块书写和镌刻都相当精美的楷书碑版,其书风清丽过人,是褚遂良**的代表作品。其特点是:字形( ),以方形和扁方形为主,结体宽舒疏朗。
以下关于篆书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有( )
钢笔执笔法中,笔头与指头的距离要适宜,一般( )较为合适。
晚唐的楷书以( )为代表,碑刻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点画刚健,结构挺拔劲紧。
隶书横笔的特征是“蚕头燕尾”,写好横笔多的字应该掌握“蚕不二设,燕不双飞”的原则。( )
书写隶书作品,它与楷书章法中的字行距处理不同之处是( )
秦和秦以前主要是篆书,( )用隶书。
隶书按照传统的写法一般是从右到左竖写,竖成行、横成列或竖成行、横无列;字距大于行距。这样有助于表现隶书体势舒展、挺劲飞动的特点。( )
按 “偏旁相让”的要求,“融”字应是
楷书章法中,构思谋篇指动笔前要依据所要书写的内容进行一番考虑,内容包括( )。
孙过庭《书谱》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首字直接管领通篇的许多内容,下列情况中属于首字管领的内容有( )。
中唐的楷书以颜真卿为代表,改瘦硬为肥壮;晚唐的楷书以柳公权为代表,点画刚健,结构挺拔劲紧,世有“( )”之称。
起笔的原则是“横画横落笔,直画直落笔”。
写字人人都会,但是要具有书法艺术水准却很难。
“者”字,由于中间有一长撇,“日”的位置应
开展书法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玄秘塔碑》是唐代*后一位楷书大家柳公权64岁时书写的,是代表作之一。整幅作品端正俊丽,骨力( ),充分体现了“柳骨”的典型风貌。
一个字是一个整体,所以写时要有全局观点。如“成”字,要突出( )这一笔。字有了这样的客让,整个字就显得舒展,主次分明。
《武丁时期甲骨刻辞》是*时期甲骨文的代表作。整幅刻辞具有浓厚的( )。
现阶段影响学生书写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智永《真草千字文》,是唐代的大书法家智永和尚的传世真迹。其特点:常以尖锋人纸,略带侧锋,用笔熟练自如,曲折婉转,含蓄而富于变化,笔画遒劲美丽。它的字形以( )为基础,而以圆浑为主。
书法不仅能流露出书家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是其精神、气质、修养、性格、审美、趣味等的体现。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美的文字。
按 “偏旁相让”的要求,“相”字应是
书写行草、大字作品时,多宜用什么姿势?
结构中,“疏密匀称”的原则应概括为( )
“分行布白”指的是“字里行间,分间布白”,要做到四周留白,行间透气,黑白相间。达到“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格式为:( )
今草是以楷书为基础,从章草蜕变过来的。其笔画( ),结字变形移位,字字萦带呼应,跌宕交错,参差间插,是一种高度精妙的书法艺术。代表作有王献之《中秋帖》,是草书墨迹。
5. 比例适当还要看字的自然形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
“五指执笔法”的要领是
章草是在隶书快写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兴于汉代。皇象《急就章》是章草的典型之作。其特点是:从整体上看,布列整齐,行气清朗。字字(
“常”字,下面的中竖与上面的短竖应
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格式为:( )
元朝的书法以赵孟頫为代表,流传的碑帖较多,代表作有( ),行笔流利,圆润秀美,紧凑匀称、灵活自然。他的书法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书法写的是汉字,自然要遵守汉字的组织规律,这是一般性。但书法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即具有肥瘦、长短、方圆、巧拙等风格。
《地黄汤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行草书作品。此帖特点是:用笔( ),取势洒脱,笔画圆腴而纵逸。
《张迁碑》方劲,高古,是汉代隶书中的*作品。其特点是:用笔斩截,以( )为主,变化丰富,而不生硬板滞。
按 “偏旁相让”的要求,“冠”字应是
以下哪个朝代是隶书发展的鼎盛时期,隶书代替篆书成为通行文字。( )
以下书法作品创作格式为:( )
《石鼓文》是东周时代的秦国刻石,它是大篆书法中的艺术珍品,是一件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其特点是笔画( ),含蓄婉通,起笔、收笔都是圆笔,粗细基本一致。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出自于( ):
什么样的作品适合于坐着写?
隶书横笔的特征是“蚕头燕尾”,写好横笔多的字应该掌握“蚕不二设,燕不双飞”的原则。
疏密匀称是指将笔画简单的字写得细紧一点;笔画繁复的字写得粗壮一点,松一点。
中国书法不用红颜色、蓝颜色等彩色来写,认定用黑颜色的墨来写,却使人百看不厌,并有五色生辉之感。
有人说:“书法只需要提高书写能力,不需要提高欣赏眼光和评判能力”
在一幅字中,用印一般以一两方为宜,原则上*多不超过三方,称为“印不过三”。( )
中国书法是线条艺术、造型艺术,必将成为世界性艺术。
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格式为:( )
为使正文与款字两者之间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和谐统一。题款要注意根据以下内容来组织文字,斟酌字体,确定大小、安排位置。下列答案中哪个内容不需要考虑( )
清代楷书,由于( )盛行,一般显得呆板而缺少生气。
临和摹是学习书法的两个传统方法。“摹”就是照着字帖的样子,一个字一个字地学着写。“临”就是把字样帖放在下面,蒙上透明纸(影格),照着写。
曹魏时代**的书法家,当推( )
( )产生了楷书,并逐渐被当作正规的字体来使用。
以下哪项属于钢笔用笔要求
以下不属于书法的辅助工具的有
以下字中的捺画,属于反捺的是
以下不属于隶书按照传统写法的是( )。
有人说:“学习书法不需要临帖,可以自学成才。”
学习篇章布局,*终就是为了书法作品整体性的*佳化。所以整体统一应是 章法布局的*高原则。( )
季令、节令。节令,是对各种节气的称谓。正月十五称( )
字款协调中的“字”是指正文的说明文字。
以下字中的折画,属于撇折的是
明代的代表性书法家有文徵明、祝枝山、王宠、董其昌等,他们擅长( )及小楷,大楷则罕见佳作。
( )是楷书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时代。

书法鉴赏超星学习通答案答案,期末测验答案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是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呈正方形,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约1尺见方) ,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是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

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 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熟练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

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

安排章法时,应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

1、写成两行或三行的条幅:

两行的格式——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

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2、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条幅:

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

落款可分单款、双款。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

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子或楹联。

对联分为上下两联,右边的为上联,左边的为下联。上下联的尺寸可与条幅等同,也可大于或小于条幅。

对联的书写内容规定极为严格,只能是对仗的句子(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般字不重复出现),包括对偶句(俗称对子)、律诗中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

对偶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也有少到三字一联,多到数十字、上百字一联的。

律诗则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五言、七言的对联,在安排章法时,上下联应单行居中竖写。十字以上的对偶句,则宜写成双行或多行(注意书写顺序,上联从右向左,下联则从左向右。落双款,分别于上下联的未尾,款字略高于正文底端)。

上下联字的位置一般要基本平行。

处理好一联内上下字的大小、收放的变化,及上下两联间的呼应,令上下两联成为一个整体。

十字以下对联的落款分为上下款和单款两种。上下款,上款写在上联右边,下款写在下联左边。

上款一般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如“黄庭坚登快阁诗句”,下款则写书法者的姓名、号,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如,“丙子闲堂书于北京”。

若是赠送作品,上联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如“文英女士惠存”。

若是别人请你写的一幅作品,上联则写请你作书人的名或号,称谓外加上“嘱书”等字样。

单款一般写在下联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

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

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而定条屏之多少。

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

扇面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

2、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

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美观。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为宜。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书法传统创作样式的落款与钤印

落款源于“款识”。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

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

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作者姓名称为下款。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

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以示亲切,如果是单名,姓名同写。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同志”、“先生”,再下面写“正之”、“正书”、“指正”或“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上款可写在书作右上方或正文结束以后,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一般不与正文齐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

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

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斗方;是写大字还是小字,写几行,纸多大?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四周要留有空白。中堂、对联、条幅这些竖式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头)要大于两侧。一股上空又大于下空。譬如写条幅,天头留白十厘米,地头可留白七厘米,两侧可各留白三五厘米。横幅留空左右相当,但要大于天地,天地留白均等。斗方、册页留白四周大致相同。四边留白确定后,根据字数多少及纸的大小折行或叠格子。

创作时,大字写完了换小笔写落款,落款竖写,可写两行,也可一行只写作者姓名(称穷款)。

根据留空多寡落款,可写内容出处,还可写年代,最后写姓名,“某某人书”。一般落款字小于正文的字,书体可于正文相同或带行意的楷书以示区别。最后盖章。

钤印,指盖印章。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

从印章的内容来分,又有姓名印、斋号印及闲章。一般在落款人名后盖一姓名印,若嫌空还可再加盖一斋号印,不可连盖两方同一内容的姓名印。可盖一方姓印,一方名印,而往往又是一白一朱。

为了使书作上下前后呼应,往往在书作右上方再盖一起首印,又称引首印,初学者闲章印的内容可选“学海”、“求索”、“学书”等。印章的大小与书作大小及所书字体大小相关。一般大幅书作落款字大,印亦大,小幅书作落款字小,印亦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竖版硬笔书法作品格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