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入校赛了怎么取消报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号)要求,为第五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培育优秀作品,特举办2019“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校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敢为人先放飞青春梦 勇立潮头建功新时代

校赛由学校教务处主办,阿里巴巴商学院承办,学生处、团委、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科技园协办。

教务处负责统筹、协调;阿里巴巴商学院负责组织实施我校大赛的各项工作,邀请校内专家、资深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专业人士组成评委会,按照不同阶段有关程序进行评审。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已获投资(或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参赛项目,须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学院跨专业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其中,国际赛道参赛成员不少于2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

鼓励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8岁以上的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4年之后毕业)。根据项目性质和类别,分为商业企业类、社会企业类、命题类。参赛条件如下:

1)商业企业类。参赛项目具有较新的创意、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有明确的创业计划,尚未注册公司或已注册公司的创业项目均可参赛。已注册公司的,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2)社会企业类。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形成正向、良性、可持续运行模式,服务于乡村振兴、社区发展、弱势群体、或以增益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和首要目标,并有机制保证其社会目标稳定。其社会影响力与市场成果是清晰、可测量的。

社会企业组项目要求以工商企业类为主,以利于引入社会影响力投资推动社会企业发展;尚未注册公司或已注册公司的社会企业项目均可参赛。已注册公司的,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校级比赛由参赛报名、校级初赛、校级复赛、校赛决赛四个环节组成。

)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指导老师可联系所在系的任课教师。

此外,参赛团队需将电子版参赛材料于427日24:00前交所在学院,

 包括附件1汇总表、附件2项目申报表、项目计划书,以“负责人姓名+互联网报名材料”命名并打包发送至。比赛咨询张老师();报名相关请联系就创部俞宙聪( )、陈珍珍()。

2.校级初赛(51日-5月10日)

学校组织评委对参赛作品按组别进行书面评审,遴选出优秀作品进入校级复赛。

3.校赛复赛(513日-5月17日)

进入复赛团队根据校级复赛的比赛环节做相应展示准备(5分钟陈述+3分钟答辩)。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按赛道进行现场评审,每个赛道遴选出前15名进入校级决赛(个别赛道视报名情况进行微调)。

4.校级决赛(5月27531日)

进入决赛团队根据校级决赛的比赛环节做相应展示答辩准备(7分钟陈述+5分钟答辩)。学校组织专家、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进行现场评审,决出最终一、二、三等奖获奖团队。

1.选手按要求填写《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申报表》(附件2)并附上完整创业计划书。计划书要要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等。

1.奖项设置:主赛道设置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优胜奖若干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国际赛道每个赛道设置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优胜奖若干项;根据参赛学生的比例、校级决赛成绩等综合考虑设置学院优秀组织奖6个。

校赛获奖作品将作为2019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点培育项目,优先考虑推选参加第五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1)根据相关文件规定,通过学校书面评审并参加复赛答辩环节的团队可获得0.5个创新实践学分;校赛获奖的团队可获得1个创新实践学分。

2)校赛获得一等奖的优秀项目,学校科技园给予最高30万元孵化基金支持;获得二等奖的优秀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孵化基金支持;获得三等奖的优秀项目,给予最高10万元孵化基金支持。

3)优秀项目可获得学校科技园优质拎包即可入驻的办公环境和创业工位;免费提供工商注册、代理记账、财税服务、法律咨询、项目申报等一站式服务;空间定期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安排创业导师一对一辅导;优秀项目投融资推介;创业社交沙龙等扶持政策。

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12号)的要求,为进一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我校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同时选拔优秀团队参加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校现决定组织开展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工作,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以下简称“校赛”),同期举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现将校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

根据大赛通知规定的赛道设置与参赛要求,校赛设两个赛道: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高教主赛道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均需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参赛人员(不含师生共创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631日之后出生)。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参赛项目应结合以上分类及自身项目实际,合理选择项目类型。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等,分为本科生创意组、研究生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

高教主赛道各组参赛要求详见附件1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否则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各组参赛要求详见附件1

学校将结合2021年《社会调查》实践课程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举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重点围绕科技、农业、环保等方面需求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结合大学生项目团队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就业。活动方案以《社会调查》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知为准,时间待定。

(一)报名阶段(429-519日)

1、系统报名。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微信公众号可进行赛事咨询。不同组别的参赛学生需根据报名系统的提示提交相应的报名材料。校赛报名截止时间5152000未在竞赛官网报名的参赛团队将无法获得校赛参赛资格。

2、材料提交。完成系统报名后,(1)参赛团队须填写《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报名表》(附件2),以“推荐学院-项目名称-负责人姓名”命名电子版提交至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提交方式由各单位自行决定;(2)项目负责人通过赛链平台(平台链接:,账号为本人学号,初始密码为学号@sly)提交项目商业计划书(PPT版本,13-18P)电子文档,赛链系统提交材料截止时间为5182000

3、项目报送。学院通过赛链平台院级管理员账号对学院参赛项目审核确定,导出项目汇总表,以学院为单位于519日上午9:30将项目汇总表和电子版报名表打包发送至邮箱:,文件与主题命名:单位简称-参赛数量,汇总表纸质档盖章后于51916:00前提交至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注:校赛、省赛、国赛参赛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姓名及排序等信息,均以学院报送版本为准

(二)校赛阶段(520-611日)

1.网络初评阶段(520-524日)。参赛作品由评审委员会进行网络评审,选取相对比例的优秀作品进入复赛答辩。

2.复赛答辩阶段(525-528日)。复赛答辩以线上方式进行,答辩时间另行通知。根据网络初评和复赛答辩综合成绩确定入围校赛训练营名单。

3.训练营阶段(529-68日)。拟邀请双创导师、投资人,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组织讲座,从行业痛点、市场调研、技术壁垒、商业模式等方面对项目进行梳理和指导,协助参赛团队提升项目质量和竞争力。

4.决赛答辩阶段(69-611日)。决赛答辩以线下方式进行,答辩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将根据答辩成绩确定校赛金奖项目。

(三)省复赛阶段(612-731日)

1.6月中旬组织复赛推荐项目团队参加全省培训营和校内精英训练营,提高参赛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

2.75日前完成报送湖北省复赛推荐项目名单。学校将根据校赛成绩和湖北省复赛分配的名额数,确定推荐参加湖北省复赛的项目名单(推荐名额数由湖北省复赛组委会根据各高校网上报名的参赛项目数量确定)。

3.省复赛评审(75-731日)。湖北省复赛分为网评阶段和现场赛阶段。全省将通过网评共产生690个左右项目入围省复赛(其中高教主赛道40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110个),其中,高教主赛道每所高校入选省复赛现场赛项目总数不超过5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入选省复赛现场赛项目总数不超过3个。

(四)全国总决赛阶段(10月下旬)

湖北省复赛组委会将根据省复赛现场赛答辩成绩确定入围全国总决赛的项目名单。全国赛专家委员会对入围总决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总决赛现场比赛,决出各类奖项。大赛共产生2000个高教主赛道入围项目(国内项目1500个、国际项目500个)、50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入围项目。

1、校赛将根据报名数量和参赛质量确定获奖比例,分设一、二、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

2、表现优异的参赛团队可优先获得“无极道”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资助,优先入驻学校众创空间。

3、参赛团队取得校赛三等奖及以上成绩,可根据获奖等级参照《中国地质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申请认定1-5个创业学分。

4、对于参赛团队取得省级以上金银铜奖,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对参赛团队的指导老师,学校将颁发荣誉证书,并根据学校突出贡献奖励实施办法予以奖励。

5、在大赛组织上表现突出的学院颁发优秀组织奖,并予以5000元工作经费专项支持。

1、请各培养单位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主要任务,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参赛组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各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专员为指定的学院大赛联络人。

2、各单位、学生组织应在各单位内部进行广泛的宣传与动员,发动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硕士、博士)和毕业生(毕业5年内校友)参赛,请紧密结合第五轮学科评估,历届国家级、省级、校院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科研实践项目,各类学科竞赛和校友创业大赛等赛事项目,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众创空间入驻项目,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第一课堂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公益服务类社团内部孵化项目等结合起来,动员更多学生参与到大赛中,各培养单位按照本单位全日制在读生人数的5%为参赛项目基数报名申报参赛。

3、各单位、学生组织要结合2021年《社会调查》实践课程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好学生团队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1、第七届校赛学生交流QQ群::请参赛学生团队报名后至少一位核心团队成员加入此群,便于了解赛事最新进展及相关安排。

2、联系人:陈昭颖、王向东、郑艳君,电话:

附件:1. 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2.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赛报名表

3. 校赛赛链平台使用指南

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组委会

为促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选拔优秀项目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国赛,经研究决定举办2022年江苏理工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原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由李克强总理2015年倡导发起,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等12个中央部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重大创新创业赛事。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主动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大赛受到了全国高校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成绩对于学校综合排名等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大赛自2015年举办以来,累计有2533万名大学生、603万个团队参赛,已经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被称为“双创第一赛”。

  全体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和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2017年之后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

根据2021年第七届大赛的组织方案,大赛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萌芽赛道和产业命题赛道。报名对象、条件及相关要求可参考《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12号)(附件1),如有变化,以教育部下发的第八届大赛通知文件为准。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本科生创意组、研究生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

/)(注册报名时间另行通知)421前,各学院将参赛项目汇总表、报名表、商业计划书和有关支撑材料(一式1)送交教务处实践科,同时电子版发送

各学院按大赛要求对参赛项目和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参赛项目进行初步评审并排序,择优选出本院的参赛作品参加校级比赛。每个学院参赛项目总数不设上限,鼓励多报。

3.校级比赛安排(5月中旬)

学校将组织评委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决赛名单。按照一定比例选出排名靠前的参赛项目进入校赛训练营,邀请专家评委强化培训、深度辅导,并根据国赛评审规则开展项目路演、实时打分,推荐优秀项目参加第八届省级赛事。

六、奖项设置与奖励政策

校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另设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

学校高度重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工作。指导项目获省决赛一等奖可以认定等同于省教学成果奖(实践教学)二等奖,获国赛金奖可以认定等同于省教学成果奖(实践教学)一等奖,可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主要依据。项目相关教学研究可优先参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不占用学校推荐名额。优先推荐优秀项目参与各级、各部门举办的创新创业类大赛,优先推荐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实践项目)立项。

1.学校大赛组织委员会

大赛由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研究生处、科技处、校友办、宣传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并成立大赛组织委员会。组委会由学校分管领导、组织实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院长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2.大赛组委会成员相关部门职责分工

教务处:赛事统筹、策划与组织项目集中培训。

学工处:与校团委一起发动组织各二级学院学生参赛;提供“大创”项目资源与项目对接支持,鼓励各学院符合条件的项目团队积极参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在校学生创业的扶持相关工作。

团委:推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大赛红旅项目相结合,与当地团委等部门做好衔接(项目做实、特色做亮),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红色文化传承相结合。组织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和有关学生社团协助作好赛事相关宣传的动员。

研究生处:动员组织研究生参与项目申报,鼓励硕士生与本科生联合组队参赛。

科技处:推荐并遴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鼓励和推荐教师或科研团队的高水平科研项目或成果以师生共创的形式参赛。

校友办:依托校友平台资源,推荐毕业五年内优秀创业校友的项目参赛。

宣传部:大赛宣传,以及红旅项目跟踪报道。

各学院:落实赛事宣传动员及参赛项目的具体组织、推荐与培育打磨等工作。

各学院成立由院长牵头,分管学生学科竞赛副院长、学工副书记参加的二级学院选拔赛领导小组,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工作落地。按照学校既定任务,集全院之力,精心筹划,积极申报。在保证申报项目数量的同时,要精心培育重点项目1-2项,要求突出质量、精雕细琢,具备冲刺省赛和国赛的实力(任务表见附件)。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A类赛事)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普通高校学科竞赛目录中排名第一,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年)》中将其获奖数量列为考核指标必选项,更是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申报、验收的必填项。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广泛动员学生、教师积极参与竞赛活动,深入挖掘校友资源,形成竞赛的群众性基础。做好赛事的宣传动员,可通过组织获奖团队分享会、赛事宣讲会等方式扩大赛事影响力,充分调动教师、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的积极性。

2.整合资源,认真组织。各学院认真做好项目推荐工作,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社团的作用,鼓励本、硕联合组队,在确保参赛项目数量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学科特色、前沿交叉、科技成果转化的优质项目。主动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大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要整合校友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对参赛项目的指导和培育。

1.请各学院指定1名工作人员加入校赛QQ工作群:;联系方式:,王波、陈永珍。相关申报材料要求及表格等可到教务处网站下载。

2.考虑到疫情影响,校赛报名和比赛时间为暂定时间,根据省赛和国赛具体通知,后续如有调整会及时告知学院和参赛师生。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考报名费可以退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