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有哪些

  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四部小说都是诞生于明清时期的著作,每一部小说都有自己的特色所在,小说中所描绘的内容所传达的思想都对看小说的我们产生了影响,而且这四部小说的创作手法和写作背景很值得后世去研读,而且至今这四部小说的影响力依旧经久不衰。西方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少,肯定也有很多的著作,不知道有没有那些作品可以和我国的四大名著相提并论的呢?都是什么作品?

  四大名著较早的称谓是“四大奇书”,由明代中期学者冯梦龙提出,分别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96万字的《水浒传》,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64万字的《三国演义》,明代中期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82万字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明代万历年间小说家兰陵笑笑生创作的100万字的市井小说《金瓶梅》。

  《金瓶梅》对明朝中叶的社会矛盾有着深刻而广阔的描述,展现出了高的叙事技巧,一度被列为四大奇书之首,只不过,由于《金瓶梅》里边的性描写比较多,从清代顺治年间开始,被列为禁书,从四大奇书中删除。随后,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由曹雪芹等人著作的约100万字的长篇小说《红楼梦》补充进去,构成了新的四大奇书。

  新四大奇书被冠以“四大名著”,是较近几十年的事情。1949年以后,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为首的出版单位,率先把这四部小说合并出版、推出,在国内引起了不错的反响,紧接着,其它出版社跟风效仿,很快让这四部小说在民间形成了广泛的关注度,同时也为出版社带来了丰厚的效应,久而久之,四大名著的叫法开始形成。

  当今,只要有人提起四大名著,人们肯定会想到是这四部长篇小说。

  实际上,西方也有四大名著,分别是古希腊时期诗人荷马的《荷马史诗》、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诗人但丁的《神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19世纪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浮士德》。

  可以看出,西方的四大名著有两大特点。

  一是由西方四个不同的作家贡献出来,代表了西方人在文化上殊途同归的特性。二是四部著作都是史诗作品。《哈姆雷特》虽然是剧本,但在语言和风格上,接近史诗。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共同的源头,不论是西方哪个,哪个民族,都在心理上对古希腊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后边形成的文化形态,实际上都是古希腊文化的衍生和延伸。

  古希腊文化中,较重要一个特色就是史诗发达,史诗又是在神话世界观的基础上形成,是对神话思想的一种否定,通过人们集思广益,然后由一个人代笔整理、加工、书写,较终形成史诗,以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为主。

  史诗的特点为:以大众广为熟知的故事作为题材,叙事中结合抒情,时间跨度大,常常带有英雄情结,语言上以韵文为主,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很强的代入感。

  看来,文学作品的兴盛和衰败侧面反映了作品诞生的那个时代的发展景象,说明了作家都是以生活为题材进行的创作,而且能流传至今的作品都有值得传世的优势。

从国内的角度看,说名著就会抬得很高,再不就是联想到经史典籍。然而以综合而计,名著所涉及的范围很大,长短篇小说、诗歌戏剧、社会科学都可以。如诸子百家、经史典籍之类的作为名著,只是其中的社科部分。如果扩展到名著的全部,首先最容易满足条件的就是元杂剧。

如《赵氏孤儿》,在1753年时,伏尔泰因传教士马若瑟(1731年的《孤儿之家》)改编了这个故事。虽然这次改编有很多的曲解,比如以蒙元代满清的内容和侵略史,但在当时还是将这个故事宣传了出去,并且核心精神没有发生改变。(如图,伏尔泰首读《L'Orphelin de la Chine》时的情形)

这个版本的出现,源于此前引发的一系列热潮,但最终伏尔泰的版本被翻译成了包括法语在内至少十种语言的版本(比1741年哈切特的《中国的孤儿:一个历史的悲剧》更受欢迎)。在此前后,意大利Pietro Metastasio的《中国英雄》、爱尔兰Arthur Murphy的《中国孤儿》、法国Stanislas Julien的完整翻译(包括歌曲)、歌德的《埃尔泊若》等等都很知名……然而在这一切的最初,赵氏孤儿只是《史记》和《左传》中的小小一部分。

再如《西厢记》《窦娥冤》《灰阑记》等等……并且像是从诗歌或其他文学体裁中出现的民间传说,其知名如《孟姜女》《白蛇传》《梁祝》《牛郎织女》《花木兰》也都很有影响力。这些,也同样可以视为是名著。如《牛郎织女》现在可见有一些外文网站将做成语音故事,名字叫《考赫德与纺织女仆》“The Cowherd and the Weaving Maid”(能搜到)。只是现在一提“名著”,国人对于这些就显得不够热衷,认为内容单薄,这真的太高大上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幻想水浒传6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