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驿道是什么?

追溯丰盛古镇的历史,最早兴建于千年以前的北宋时期;几百年前,这里曾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有着“长江第一旱码头”的美誉;如今,这里的人们依旧保持着固有的生活方式,传承着千年古驿道的宁静与祥和;当下,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众多殊荣的它,成为了新兴的旅游“打卡”新地标。

千年驿站,探名字“秘密”

驿站,古时候设置在主要交通线上的馆舍,通过站站相递,可以将人员、物资、信息快速送达目的地。丰盛古称“封门”,场镇设有通往东南西北的四道大门,是来往人员的必经之道,现在的丰盛古镇就是由曾经的“封门驿”发展演变过来的。

自秦汉以来,我国一直沿袭着“三十里设驿、十里设铺”的驿站制度,“封门驿”则是连接“木洞驿”的一个驿站。驿站间由驿道连接,丰盛驿道,是官方驿道,主要用于各种政务、经济等公文信息传递,物资运输,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用于传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现保存至今的丰盛古驿道共有3条,驿道宽1.5至2米,用青石板或条石铺筑,全长60余华里。

据记载,丰盛自宋代到明清,一直是驿站要冲,是周边地区商品货物的重要周转之地。到明清时期,重庆府共设置陆驿六路,水驿四路,“封门驿”则是连接水驿四路中的“木洞水驿”,周转通往涪陵、南川、贵州,去往武隆、彭水、黔江出川到湖南、湖北的重要驿站。那时候,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挑夫、马帮,运送货物往来于长江边的木洞。场上店铺林立,客栈茶馆满街,富豪商贾云集,可谓盛极一时。

丰盛古称“封门”亦或是“峰门”,这个名字的来历有好几个说法。一是说“湖广填四川”之初,川渝人烟稀少,当时的封门场根本没几户人存在。原万天宫(即现在场镇的供销社旅馆处)有一猴子洞常有猴子出没伤人,后来人们将它封堵,因此取名“封门”。二是说张献忠起义攻入四川,来到丰盛场封四门杀街人谓之“封门”。三说是丰盛场东、西、南、北四向均建有通往四方的四道栅子门,关闭后出入皆难,每天深夜均要关闭四道场口的栅子门而得名“封门”。再有一说是据清乾隆本《巴县志》载:“丰盛乡,世称峰门,位平原众阜之中,大镇也”。

至于现在称为“丰盛”,据民国向楚《巴县志》记,是受清光绪年间戊戌变法运动“梁康”改良主义的影响,因当时丰盛物产丰饶、商贸兴盛而更名为“丰盛”到今。

现今的丰盛古镇场,保留了几百年来“回”字型格局,东、西、南、北四方均有通衢场口,分别为涪陵场口、南川场口、木洞场口和洛碛场口,旧时场口设有昼开夜闭的栅子门。古镇较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石板街、四合院以及禹王宫、十全堂、仁寿茶馆、一品殿、曾仪堂等古建筑群。古镇内外,有建于深宅大院中具有防御和避难功能的碉楼15座,建于险峻山势中的古寨18座。

青砖素瓦,赏古建“风姿”

丰盛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其古建筑极具观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更是见证着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变迁,其中以有着丰盛“古建双璧”之称的禹王宫和仁寿茶馆最为吸引人。

传统建筑的代表—禹王宫

从场镇福寿街转过,一大片青瓦屋顶和高耸的风火墙赫然映入眼帘,这里就是禹王宫。禹王宫是湖广填四川时的湖广商人出资建造,曾经主要用于祭祀夏禹,同时兼有开展合约、义举、公约等活动。

禹王宫是由正殿、戏楼及左右厢房构成的一个四合院式建筑,戏楼与正殿沿中轴布局,两侧厢房左右对称分布,建筑整体坐北朝南,主入口设在戏楼的下方,三级垂带踏跺连接院坝和宫前的巷子。经专家考证,禹王宫整体建筑初建于明代,并在清代整修,现今正殿正梁上仍清晰可见“大清咸丰年秋月补修”墨迹。

作为丰盛传统建筑的代表,禹王宫的墙颇具特色。正殿后檐墙及两侧山墙为砖墙,右厢房则以正殿右侧山墙的南向延伸作为后檐墙。砌筑技法间或平砖错缝顺砌与侧砖错缝顺砌、侧砖错缝丁砌,外施白灰。禹王宫的每一块砖上都有自己的标记,运气好的话,你能发现上面的“logo”。由于主要由梁柱承托屋顶,所以,墙体一般不承重,禹王宫外围砌筑高耸的砖墙,多是出于防火等安全的需要。

禹王宫的屋面只有前后两坡,相应的屋顶正脊作法也较简单、朴素,正殿及右厢房的正脊上均采用片瓦垒脊。正殿两侧靠山墙处就采用了穿斗式木构架—七柱五穿,中间则采用抬梁式木构架。除此之外,禹王宫的风火墙、镂空、浮雕等,饰以花草、飞禽、走兽的做法,又带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这在巴渝地区是较为少见的。

围合而居的堂口—仁寿茶馆

仁寿茶馆位于丰盛古镇老街区十字街,处于丰盛古镇的中心位置,始建于清代。建筑群采用四合院落格局,二楼连廊围绕中央院落,设置了私密性良好的雅间,是清代茶馆建筑典型的布局方式。由于受用地范围限制,建筑群呈小面宽大进深格局,建筑结构为穿斗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单檐悬山式屋顶。解放后,一楼为茶馆,二楼改为招待所。

在仁寿茶馆,四壁上还留存有很多古色古香的雕花图案。从那些喝茶的老人们那里,你会听说这里曾经是袍哥组织“仁”字堂口。过去,每逢赶集天,四川、南川、涪陵的袍哥们都会聚集于此,或者喝茶聊天,或者谋划营生,或者议事调解矛盾,人声鼎沸,盛极一时。

仁寿茶馆建筑风格独特,内部雕刻精美,保存较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对于研究清代地方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有重要的意义。

朱漆槛窗,品雕刻“学问”

说完丰盛的古建筑,就不得不提丰盛的传统雕刻艺术。丰盛雕刻是工匠们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石雕、灰塑、木雕艺术的统称。雕刻与建筑本体巧妙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气韵生动、自成一体的风格,丰富了建筑文化的类别和内容,蕴涵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积淀。

门楣俗称门档,是正门上方的横梁,按照古代的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的府邸才能在正门上方标示门楣,它是官吏身份的象征,即便是远近闻名的的乡贤或是富甲一方的豪富都不准有门楣。十全堂大院门楣就是古镇门楣艺术的代表之作,它保存完整,石质门框门楣上雕刻分上下两层。第一层为人物高浮雕,可以辨识图案为历史典故人物戏剧图案,主要表现主人对长寿、富贵、幸福的愿望。第二层左右两角雀替刻浮雕蝙蝠主题图案,辅以缠枝花卉,蝙蝠通“遍福”象征着幸福,缠枝纹象征生生不息延绵无边,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一种,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刘家大院廊道的柱础为鼓形方座,在基座一面上刻“卍”字锦纹图案。“卍”字为古代符咒的一种,是太阳与火的象征,乃“吉祥之所集”,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也称“万寿锦”,寓意子孙绵延、福寿安康。刘家大院内还有一处老鼠偷葡萄鼓式柱础,“老鼠偷葡萄”是传统民俗文化中表现多子多福的一个代表性题材。而在禹王宫院内散落着的兽形柱础,为正殿廊道大门两边作守护辟邪的狮子形柱础石,方形柱础石左右面刻莲花浮雕图案,长方形基座上凿缕空圆雕狮子,狮子作奔弛状,体态憨拙却动作灵巧矫健,既武勇刚猛、威风凛凛,又淳厚恭良、不卑不亢,是罕见的石雕精品。

吞口是民间面具的变异,起源于图腾崇拜和原始巫教,是经历漫长的岁月后嬗变而成的一种民间文化的产物。一品殿的吞口被塑成狰狞的怪兽和太极八卦图,豹眼怒视,龇牙咧嘴,犬齿突出,血口洞开,好似能吞掉一切灾祸和妖魔鬼怪,保佑风调雨顺,避邪救灾;左右黑白相间太极图是以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与“吞”同时出现,展示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表达了对未来美好世界的祈盼。

雀替是古镇上的的特色构件之一,又称为“托木”和“撑弓”置于建筑的梁、枋与柱相交处,缩短梁枋的净跨度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在丰盛古镇的建筑上,特别是临街面均有雀替装饰。“依仁西医馆”旧址就能清楚地看到雀替上的雕花,图案为牡丹、凤凰、葡萄,和象征招财进宝的瑞兽貔貅居多。

在古镇里,更多的是随处可见、具有浓厚巴渝地区特色的建筑木雕装饰,窗花户棂,图案精美,雕刻手法细致,造型精巧,装饰与结构功能紧密融合,表现了力与美的统一,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刘家大院则是丰盛古镇的木雕集大成者。木窗棂多为镂空盘常图纹,中部装饰五朵环饰梅花花瓣。盘常本为佛家“八宝”之一,图纹盘曲连接、无头无尾、无休无止,被居民取作吉祥符,含有“事事顺,路路通”的意思,作为富贵不断头的象征,梅花络盘常在丰盛古镇是最常见窗棂装饰,运用较广。门裙板,平雕一飞翔的蝙蝠,四角刻祥云,寓意“福从天降”。中部为团“寿”字纹与蝙蝠结吉祥图案,表示福寿双全,与祥云组图称做“福运临门”、“福自天来”、是盼望幸福和好运能从天而降,不期而遇。额枋刻上吉祥八宝图,包括瓶、鼎、等器物造型丰富,以散点装饰刻画器物,纹样平稳大面积均衡。靠进两柱部分呈弧形下垂,以连珠作边廓,枋心部分采用透雕刻房子、花鸟、石山图案,整个纹样繁而不乱,疏密有致。

在古镇上,窗裙板、额枋、垂花的雕刻手法与刘家大院大体相同,窗裙板内容多为梅、兰、菊平雕图案装饰,画面简洁大方,在简朴中显露出几分华贵;额枋雕刻内容丰富,有麒麟送子、老鼠偷葡萄、仙鹿、喜鹊闹梅、暗八仙、如意等内容图样,十分喜气;古镇的垂花沿街立面的悬柱上大都采用垂花装饰,图案有宫灯形、花篮形、莲花等。

紫云石歌,听久远“传说”

在丰盛东山下的紫云寺四周一带,盛产一种奇妙的石头,这种石头,或大如斗碗,或小如蚕豆。将石头轻轻摇晃,会发出沙沙响声。人们叫它“紫云响石”,是世间极为少有的稀罕之物。这种石头,外壳金黄,内层紫色,壳硬如铁。内部凝结有小粒砂子,或是盛有奶液状水滴。两种石头,摇晃着,均能发出响声。据《巴县志》上说:此物能治眼疾。关于紫云响石古镇上还流传着一个久远的传说。

几百年前,丰盛紫云寺下,住有一个五十多岁的陈老汉。陈老汉家有二十余担谷子的田产,在村里算是富裕人家。陈老汉性格温和善良,好打抱不平,在村里很受人们的尊敬。但他妻子年过四十,因长年生病,眼睛瞎了,膝下还无儿无女。

妻子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陈老汉愁眉苦脸,心中焦急。一天晚上,陈老汉睡梦中,见到一位金甲真人执剑来到床前对他说:“你一生仗义疏财,又舍不得丢下糟糠之妻,一定会有好报的。你如果去犁田,捞到什么值钱的东西,把它卖了,到重庆府去请个好医生,你妻子不仅病会好,眼睛也会复明,还可能给你生儿育女。剩下的钱,多做些生意,你今后就成本地的首富了。”

陈老汉醒来后,半信半疑,第二天早上,他扛着犁头,牵着水牛,去犁冬水田。陈老汉犁了半块田,突然间,犁铧翻起的泥巴里,嵌着一个比大碗还大的圆滚滚的东西,不知是何物,用手拍拍,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像唱的歌声一样,十分悦耳动听。于是,他将石头带回家。回到家里,陈老汉把金甲真人给自己投梦和捞到这砣石头的事给妻子说了,妻子让他把石头供起来。陈老汉捞到一砣会唱歌的石头,并把它供起来的事,第二天就传遍了紫云寺一带。

镇上的人听闻后,十字街上最富裕的冯财主想花一千两银子买这个石头,还承诺叫一乘八抬大轿,把他妻子送到重庆府去看病。陈老汉心动了,准备卖给冯财主。但是他妻子不让,坚持要把石头供起来。不论冯财主怎么苦苦相求,陈老汉妻子就是见钱不眼开,也不顾自己病蔫蔫的身子,坚决不同意。

又过了几个月,妻子的病又严重了。那一天,妻子快要咽气了,陈老汉抱着妻子,痛哭得昏死过去。夫妻不爱钱财,再次感动了金甲真人。他又给陈老汉投了梦,告诉他捞起来的石头里面装有圣水,取出圣水给妻子用一点来擦眼睛,剩下的当药喝,妻子眼睛就能复明,病也会好的。

陈老汉醒后,看到妻子还有一口气吊着,就再一次相信金甲真人。将石头敲了一个洞,里面果然有水。倒出来有一杯,水白白的,稠稠的。他先喂了妻子一调羹,妻子吞下一调羹水后“啊——”地一声长叫,张嘴吐出一斗碗黑乎乎的液汁,接着身子动了动。陈老汉高兴了,再喂一调羹,妻子脸色有了红晕。陈老汉将剩下的水替妻子擦了双眼,然后扶妻子睡下。

第二天,奇迹发生了!陈老汉照顾妻子累得周身乏力,在床上睡着了,却听到妻子说:“我饿得很,你给我熬碗稀饭吧?”陈老汉翻身起来,看到妻子竟坐起来了!大喜过望,赶紧给妻子熬稀饭,冲蛋花……再过一天,妻子对陈老汉说:“老汉呀,你胡子拉碴的,怎么不剃一下哟?”陈老汉跑过去抱住妻子,惊喜地问:“堂客,你的眼睛看得到了?”“是呀,是呀,你腮帮子上的胡子我都看清楚了。”

半个月后,妻子的病居然好了!第二年,妻子还为陈老汉生了个大胖儿子!从此以后,陈老汉捞到会唱歌的石头,不声张,都像供奉菩萨一样,供奉起来。

陈老汉用响石治好妻子的病,还添丁进口,在丰盛传开了,于是,人们都纷纷去寻找“会唱歌的石头”,人们收集珍藏紫云响石的习惯,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绿水青山,游“崭新”古镇

每到深秋,丰盛彩色森林3500亩红叶伴着晚霞,热情邀请广大市民前来感受“童话王国里的浪漫红叶节”。或许,这与你印象中的古镇有所不同,但正是这种“崭新”的面貌,折射出的是丰盛镇自我转型、谋求蝶变的一个缩影。

彩色森林景区不仅是洗肺养眼、踏青康养的好去处,还有野炊、采摘、木制手工等能体会到大自然野趣的项目,很受游客欢迎。

响水湖畔的涌泉居,装着乡村梦想,载着诗和远方。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看炊烟袅袅,听鸡犬相闻,数着日头一点点向西;在这里,有干净的空气、灿烂的星空,让你“悠然见南山”,放飞心中的梦。涌泉居民宿里有一处“理想地”。这里专设乡村振兴书屋,免费给所有乡亲们读书。目前已经有书籍15000余册,书籍内容包含了文学、农技、历史、地理、旅游、美食、传统文化等等。闲暇的午后捧起一本书,感受知性的魅力,品味生活的真谛。

这些,都与丰盛镇在新时代推动转型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自200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来,为更好地契合“名镇”的称谓,辖区内的特色旅游资源得到重新认识和挖掘,由过去以农业为主转向保护历史建筑和自然山水,发展独具魅力的自然生态旅游,把旅游业作为丰盛镇重要的支柱产业,以此带动镇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真正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通过完善市政设施,完成场镇天然气管道铺设、建成投用古镇公园、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及十全堂、四大古场口等老街核心区重要历史遗存修复修缮,一个个文旅融合项目的到来,让丰盛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2019年,丰盛镇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居巴南区第一位。

抚今追昔,这个曾经重庆到南川、涪陵的重要驿站,今时今日,仍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商贸发达的景象。而在这不变的“丰盛”二字中,既表达了丰盛人祈求兴旺的美好愿景,也是其今天盛世繁华的真实写照。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1)时间:发现时间1958年5月,距今时间:十三万年以前。

(2)地点:曲江县城马坝镇1.5公里的狮子岩洞里。

(3)生活于旧石器时代,生活极为艰苦,劳动工具只有石器和木棒,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

(4)在我国与马坝人同时的还有长江流域的长阳人,黄河流域的丁村人。我国原始人类发展的序列是:猿人(北京人)——古人(马坝人)——新人(山顶洞人)。

(5)马坝人的头骨特征:

A、额骨比“北京人”高,比现代人低

B、头盖骨比“北京人”薄,比现代

C、吻部没有“北京人”那么突出

D、有一定的原始性,眉脊仍很肥

E、面部已显示出黄色人种的若干特征

2、唯一被命名的广东文化是:石峡文化。其的地理分布以石峡地区为中心,北江、东江流域是其主要分布范围,西江流域也有发现。

3、石峡先民已经过着(以耕锄为主)的农业生活,除耕锄农业之外,(狩猎)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4、石峡文化是以(陶器)为其特色,(印纹陶)是其中的代表。陶器分饮食器和炊青器两大类

5、石峡墓葬群以(单人墓)为主,分一次葬和二次葬。

6、梁朝时候安都引兵归从陈霸先参加了平定(候景之乱)。

7、请列出候安都的主要功绩:

(1)陈霸先采纳安都奇兵夜袭的计谋,一举铲除了王僧独揽大权,为登上帝位铺平了道路。

(2)在台城保卫战中,候安都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乘敌不备,统率精兵三百人,打齐军措手不及,狼狈逃窜,不敢再攻台城。

(3)在国难当头,候安都胆识过人,挺身而出他按剑上殿,不定内乱。

8、南华寺原名(宝林寺)它是佛教(禅宗)南派的发源地,是六祖(惠能)发迹和埋骨之所,故素有“祖庭”之称。

9、“祥”意即(“静思”“弃恶”)

10、请列出祥宗的五个宗派:

惠能之后,祥宗相继形成了,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法眼宗、云门宗。其中云门宗是惠能第八代弟子。

11、张九龄是韶关曲江人,他不仅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而且是古代(岭南)最杰出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是≤感遇≥,现尚有≤曲江集≥十二卷流传于世。任宰相时写成一部≤千秋金鉴录≥献给唐玄宗。

12、梅岭驿道开通的意义是什么?

成为我国古代联结南北的主要通道,大大便利了岭南地区与内地的交往,对岭南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3、风采楼是明朝时为纪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余靖而修建的,现已成为

歌乐山一带保存完好的东大路古道历经沧桑。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重庆西站前身。新桥街道供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石桥铺转盘。石桥铺街道供图

古道上的摩崖题刻——郎关直道。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歌乐山街道山洞村,一位市民走在通往二郎关的古道上,这里至今有不少附近的居民在此徒步锻炼。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从大坪七牌坊出发,沿渝州路,经石桥铺向西,翻越青翠的歌乐山,过车歇铺、二郎关(铺),再穿过凉风垭至龙洞关,一路曲折,一路清幽,这段成渝古驿道全程约20公里。

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中,是否还留有古驿道记忆?

翻越歌乐山的起点车歇铺,又地处何方?

重庆城四个方向,为什么惟有西面歌乐山设两道关隘?

带着诸多疑问,沿着古驿道线路,记者踏上了寻访之旅。

同样为“铺”,古今有别

6月,记者从大坪七牌坊一路向西,整洁的公路上,汽车急驰过繁华的商业街区,卷起的风摇动着街边的行道树。

九龙坡区渝州路,现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这里曾是成渝古驿道所过之地,名曰“大田坎”。夏日雨霁,要两三人才能合抱的黄葛树在风中舒展着枝叶,哗哗作响,仿佛在喃喃回忆百年前树下车水马龙的旧日时光。

沿渝州路,记者再往西南行两公里左右,便到了石桥铺。石桥铺正街曾是当时的铺递所在地,也是成渝古驿道上最重要的九大铺递之一。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铺递早已湮没在林立的高楼与繁忙的车流中。

站在石桥铺立交桥上,环顾四周,高楼林立,这里曾是重庆最火红的电脑及配件市场,里面商铺林立。

据《巴县志》记载:“佛图铺……十五里至石桥铺,二十里至二郎铺。”这一个个以“铺”为后缀的地名,串起了古驿道上那些曾经重要或繁华的地标。

“铺”,是古代驿道上的一种官方机构。元时,各地设立急递铺,简称“铺”,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设一铺。此铺不负责接待,只负责送公文。每铺置铺兵5人,必须是“健壮善走者”——元时,规定铺兵昼夜走200公里,到明时则降为150公里。凡到铺的文书,不论多少必须立即递送,昼夜不停。

铺兵有着特殊的装束。他们腰系皮带,上悬铜铃,手中持枪(古代冷兵器),随身携带雨衣和文书袋,夜行时则持火炬。驿道上车马旅人听闻铜铃声、看到火炬,必须立即避开,而下一铺的铺兵听见铃声后即到门口迎候,接上传来的公文即刻再往下一铺传送。

作为旧时重庆去往成都的重要站点,随着来往人流货物的集散,石桥铺渐渐成为串联渝西的商贸重镇。

翻山“零公里”变成渝动脉新起点

从石桥铺往西,经油房(今巴山仪表厂)至新丰场(今上桥),记者来到成渝古驿道出佛图关后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歌乐山山脚。

歌乐山属中梁山脉。抗战时期,中梁山脉沙坪坝段以“歌乐山”而为人熟知。从地图上看,由歌乐山东麓的上桥,至西麓的白市驿,直线距离不过6公里,而成渝古驿道在山中蜿蜒,里程却达15公里。据《巴县志》记载,车歇铺是歌乐山东麓的起点,但对其具体位置却语焉不详。

在上桥所属的新桥街道工作人员协助下,记者找到了这里的“土著”万吉发和杜波。

“围挡外面就是。古代‘车’念‘居’,所以问车歇铺没人晓得,一喊‘居歇铺’我们都明白。”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旧址靠西环立交一角,今年75岁的万吉发指着绿色围挡外车水马龙的西环立交说,上世纪80年代初凤中路扩宽后,车歇铺才消失了。

为何车歇铺会成为古驿道翻越歌乐山的起点呢?

万吉发的解释是,上桥老街狭窄,打个转身都难。早上四五点从通远门出发的行路人,约摸中午才能赶到车歇铺,稍事休息后就开始翻山。

据《重庆市沙坪坝区交通志》记载,上桥得名也与古驿道有关,“因地势较高,过桥后就要爬狐狸山、凉风垭,因此得名上桥。”

几年前建重庆西站,上桥老街被整体拆迁。狐狸山亦即当地人称的“狐狸坡”被削掉一部分,上山的古驿道因此中断。

随着交通的发展,驿道的重要性降低,驿道的青石板被沿线村民撬回去垒房屋、猪圈。“原来可供两匹驮马双向通行的‘高速路’,早已变成了‘鸡肠带’。”万吉发说。

“上世纪40年代,我外公去趟成都,单面至少十四五天。”杜波说,她的外公邓炳成常从朝天门将下江一带的机织洋布挑到成渝古驿道沿线售卖,再换来沿途货物回重庆销售,补贴家用,往往要一个多月才能打个来回。

站在狐狸坡上,可以看到坡下重庆西站内铺陈着近十条铁轨。每天,这里有近40趟列车开往成都,其中最快的只需1小时18分钟。

昔日军事要塞,如今生态屏障

狐狸坡向上走不远,便进入林区。雨后初晴,阳光穿透高大的乔木,在小路上投下斑驳的光晕。

穿过林区来到石垭口,走在残存的一两百米青石板路上,往右侧小路再走七八米,便有一横书的摩崖题刻——郎关直道。同行的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郭小智告诉记者,这块题刻虽无年号及落款,但根据字迹风化程度可以判断镌刻于清代,是山中古驿道上保存较好的题刻。

再爬过一段陡峭的小路,记者到达一个垭口。这里两侧山崖峙立,极为险峻。“这里就是二郎关,古时兵营在旁边的庙里。这里开放时作驿道通路,叫‘二郎铺’,战时一闭关就成了要塞。”当地居民刘杰说。

循石梯而上,记者来到曾放置大炮的崖顶炮台。极目远眺,豁然开朗,绿色山岭下是拔地而起的城市。

“抵山巅,复傍崖曲折行,万仞深壑,一门洞开,斯又为佛图之锁钥云。”《巴县志》中这样描述二郎关,足见其作为军事要塞的重要性。从历史上看,二郎关失守往往意味着佛图关守关压力倍增,重庆城岌岌可危。明朝天启年间,石柱女总兵秦良玉奉命平叛“奢安之乱”,扼守二郎关的奢崇明守军失败,佛图关抵挡不住秦良玉进攻,重庆城被收复。

为增加二郎关的“保险系数”,西麓半坡上还设有龙洞关。至此,成渝东大路上由西向东形成龙洞、二郎、佛图三道关隘。《巴县志》记载:“三关叠障,守者得人,皆可一丸塞,纵西路有警,渝州未易攻也。”

“像这样在一座山上同时设两个关隘的情况并不多见。”重庆自然博物馆学者张颖说,重庆城东南西北皆有关口,但除西部歌乐山外,其余三个方向均可凭长江、嘉陵江天堑抵御入侵,仅有此山无江河之险可踞。

随着时代的变迁,二郎关、龙洞关的军事要塞功能已消失。近年来,我市对生态保护愈加重视,已成为主城四大绿色“肺叶”的中梁山脉,由原来的军事要塞转型为生态屏障。目前,地处中梁山脉的歌乐山国际慢城已具雏形,这里积极发展种植、垂钓、采摘等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成为周末市民度假的好去处。“昔曾广雅调,云顶响流泉。”清巴县知县王尔鉴在描绘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歌乐灵音”时写下的诗句,如今正重新再现。

歌乐山抗战文物遗址集中处

沿二郎关继续向上,原来的道路因地质滑坡等原因无法通行,只能沿着老成渝公路经九道拐向上,来到凉风垭。

凉风垭是驿道在歌乐山上的最高点。从这里再往前,便开始下山。以前,凉风垭有至少三家幺店子供过往客商吃饭、歇息。随着成渝公路的修建,驿道上的行人不断减少,这里逐渐成为普通的居民区。

在凉风垭以北,有一处因成渝公路而享交通之便的地方——山洞街道。这里也是歌乐山抗战文物遗址最集中的地方。

在山洞街道新山路与山峰路交汇处的巨石上,刻有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手书的“小陪都”三个大字,折射着这里曾经的繁华。

“成渝公路修起来后,方便了山洞与山下的往来,歌乐山也成为当时国民政府疏散的重要区域,山洞因此兴旺起来。”81岁的山洞街道山洞社区居民唐祖伦告诉记者,为躲避日军轰炸,当时的国民政府相关部门、党政要员纷纷迁到了歌乐山。其中歌乐山上占地140余亩的双河桥别墅,最初为蒋介石修建,后让给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居住,被称为“林园”。

据沙坪坝区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当时在歌乐山上建有蒋介石、宋美龄、马歇尔、林森、何应钦、陈诚等人的官邸,还有国民政府行政院海军部、陆军大学、重庆市政府驻山洞办事处等机构。

这些高官别墅、机构入驻山洞街道后,带来了大量的人气。唐祖伦说,当时他的父亲唐万发开的“唐罗汉”是山洞有名的饭店,卖的是鲍鱼和熊掌这样的海鲜山珍,每天来用餐的高官络绎不绝。在山洞,像这样的高档酒家还有两三家。

歌乐山上也居住了大量文化界知名人士。以歌乐山街道的桂花湾为中心,从歌乐山东麓的磁器口到西麓的金刚坡,居住着郭沫若、冰心、老舍、臧克家等文化界名人。其中,郭沫若所著、被毛泽东高度赞誉并列为延安整风学习文件的《甲申三百年祭》,冰心那篇温暖着一代代人的《小橘灯》,均写于这一时期。

1946年,已回到上海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回忆起歌乐山上的岁月,深情地写下了《歌乐山》——歌乐山 歌乐山/那青峰 那绿竹 那云烟/杜鹃叫得啼血的季节/那满山血红的红杜鹃……

当初被诗人吟咏的歌乐山,现已成为沙坪坝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区域。目前,沙坪坝区已初步完成抗战文物遗址的摸底排查。未来,该区将依托当地的传统风貌街区,开设特色茶馆、淘艺坊等,打造民俗文化休闲板块;串联起国民党电报局、范绍增公馆等多个抗战文化遗址,结合登山步道等打造区域休闲旅游环线,使歌乐山成为健身、休闲之山。

沙坪坝是成渝古驿道东大路与东小路重庆境内的交汇处,历来交通发达、文风兴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辖区内的国际物流枢纽园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焦通道口岸互通、产业招商互补、开放创新等的合作与交流。与此同时,该区利用自身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等加强文化方面的往来与交流合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成都品牌餐饮企业到该区发展、投资。在人才交流合作中,该区与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达成成果转移、转化,共享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合作。

(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对此文亦有贡献)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驿站多远设置一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