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影响是什么?

坦赞铁路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央省的新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2010年,是中国援建的《中非友谊之路》坦赞铁路运营34周年,又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4周年。坦赞铁路的建设,在中非友好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读坦赞铁路(图甲)、降水量的月份变化曲线(图乙),回答12—14题。

12.坦赞铁路建设时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   B.气候干燥,沙尘飞扬

C.地表起伏,地质复杂   D.地势低注,沼泽众多

13P港口外运货物主要货物中最可能的是

14.下图乙中①、②、③、④四条降水量的月份变化曲线,符合上图中Q地的是

2015年,一位中国大妈在非洲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这位大妈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一名翻译,为中非友谊做出过一定贡献。但当她步入中年,第二次踏上坦桑尼亚的土地后,竟然做起了违法勾当!她是谁?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关注我,一起了解历史背后的故事。

1949年,北京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诞生了一名女婴,父母为她取名杨凤兰。杨凤兰从小乖巧懂事,聪明伶俐,擅长表达,很有语言上的天分,上初中时英语全班拔尖,很讨老师和家人的喜欢。

1955年,16岁的杨凤兰响应支边号召,从北京来到农村,一干就是好几年。在这期间,中国和坦桑尼亚建交,坦桑尼亚总统访华时,向中国提出援助,那时候的中国,刚经过自然灾害,国家也没钱,但为了增进中非友谊,也为了彰显大国风范,我国于1967年与坦桑尼亚签订了修建铁路的协议。

去非洲修铁路,双方工作人员语言不通,必须有翻译从中沟通,为此,中国招收了一批翻译人员,杨凤兰就是其中之一,她也是中国第一批送往坦桑尼亚的翻译人员。

1970年10月,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杨凤兰,随援建团队来到了坦桑尼亚,开始了她翻译员的生涯。

坦赞铁路是东非坦桑尼亚至赞比亚的一条交通主动脉,全长1860.5公里,由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联合修建。为了修建这条铁路,中国提供了9.88亿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先后派遣了5.6万人次参与坦赞铁路建设,投入设备材料近100万吨。

在修筑这条铁路时,我国有69位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坦赞铁路是中国送给非洲一份厚礼,它也被称为“非洲自由之路”。

杨凤兰有幸成为坦赞铁路的参建人员,她工作认真负责,翻译准确,得到当地人员的称赞。与此同时,她还收获了一份爱情,与中方一位姓杜的工作人员喜结连理,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杜菲。

1975年,坦赞铁路顺利竣工,杨凤兰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她生活六年的坦桑比亚回到中国。回国后的杨凤兰被安排在北京生产服务局外经处工作,主要负责北京市集体街道企业的外贸出口,她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十几年。

也许是过腻了办公室生活,面对上世纪90年代下海经商潮,杨凤兰心动了,特别是坦桑尼亚驻中国大使在报刊上发文说:欢迎中国人到坦桑尼亚投资发展。这句话让杨凤兰坚定了辞职的决心,她觉得自己有外语水平,便于和非洲人沟通,又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加之这几年做外贸生意有些经商经营,出国发展一定会有收获。

于是,即将退休的杨凤兰辞去令人羡慕的工作,于1997年年底举家来到了坦桑尼亚,并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车站旁,租了一套两层门面房。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装修,“北京饭店”的招牌被挂了起来,一栋古色古香,充满中国元素的中餐馆,在非洲大街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不出所料,杨凤兰的中餐馆生意不错,虽然她做菜手艺不怎么样,但在异国他乡还是能够吸引不少的顾客,这让她觉得自己的选择十分正确。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坦桑尼亚投资,更多的中餐馆开业,杨凤兰的生意也一落千丈,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为了盘活饭店,也为了能在坦桑尼亚扎下根,杨凤兰使出浑身解数,给自己身份包装,打出各种优惠活动,都无济于事,中餐馆的生意依旧不瘟不火。

她又购买了七公顷的土地,种植上胡椒,出口到亚洲国家,但收益依旧不理想,几年折腾下来,从北京带来的积蓄所剩无几,杨凤兰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

投资失败的杨凤兰,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快速发财,她从中国出来时,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如今却落魄到这种地步,回国岂不是颜面扫地!此时的她,忽然产生出一个念头:走私!

到杨凤兰中餐馆消费的顾客中,有一些是从事非法走私的当地人,杨凤兰主动加入了他们的团伙,并成为中间商。她把坦桑尼亚的象牙走私到亚洲,第一次走私象牙所获利润,就超过了她开中餐馆几年的收入。

利益熏心之下,杨凤兰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她不再满足从别人手里收购象牙倒卖,而是雇佣廉价的黑人,去猎杀大象,获取象牙。

非洲广袤的土地上,原本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大象,但随着人类的捕杀,大象的数量急剧下降,目前仅存50万头。

2007年到2015年之间,就有十万头非洲象从地球上消失。一枚象牙在黑市售价6000美金,相当于当地黑人几年的生活费,在暴利驱使之下,就有人铤而走险,对非洲象展开了杀戮。

杨凤兰走私团伙在十四年的时间里,打造出了一条象牙走私的黑色产业链,她因此也被称为“象牙皇后”。从她手中走私的象牙数量就高达就有860个,约1900公斤,也就是说,有430头大象遭到残忍的屠杀。

2013年,杨凤兰雇佣了一个叫马纳塞利的黑人员工,她看杨凤兰经常和一些当地人频繁交往,便产生了好奇心。他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了杨凤兰走私象牙的秘密。这条生财之道也让他动心不已,他没有加入杨凤兰的团伙,而是自己单干,结果第一次走私就被坦桑尼亚警方抓获,在审讯时,他供出了杨凤兰的走私团伙。

坦桑尼亚警方并没有立即拘捕杨凤兰,一是她是中国人,中非友谊让他们对中国人十分友好,调查取证必须严谨。二是杨凤兰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她和当地官员走得很近,这也是她走私象牙十几年不被发现的原因,被她贿赂的官员,成了她的保护伞。

基于这两个原因,杨凤兰一年后才被坦桑尼亚警方逮捕,在证据确凿之下,杨凤兰一直在狡辩,不惜花高价聘请律师为其辩护。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19年2月19日,杨凤兰及其他两名团伙,被坦桑尼亚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1300万美元。

杨凤兰事件一直受到多方关注,曾经有外国记者问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对杨凤兰案件的意见和看法,耿爽表明态度:“决不袒护,坚决支持,依法惩处!”

杨凤兰被判刑的时候已经七十岁,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在铁窗之内度完余生。她原本有固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令人羡慕的家庭,却在即将退休的年龄,选择辞职下海经商。有创业的雄心固然好,但创业的途径应该走正道,而不是被利益蒙了心,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6月4日电 位于坦桑尼亚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西郊的中国专家公墓芳草萋萋,绿树成荫,70位因援助坦桑尼亚国家建设而殉职的中国专家和技术工人长眠于此。一座座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这些海外奋斗者的名字。

  他们之中,47位是在修建坦赞铁路时牺牲的建设者。半个多世纪前,5万多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建设者们一道,在食物短缺、气候炎热、疾病流行、缺医少药的极端艰苦条件下,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筑成了被誉为“自由之路”和“友谊之路”的坦赞铁路。

  这是2021年5月21日拍摄的位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中国专家公墓。新华社记者 李斯博 摄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港口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援建。

  “每次来到中国专家公墓,我总会想起那些为了帮助我们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中国朋友们,他们的牺牲让我无比难过。”前来祭奠中国专家的69岁坦桑尼亚老人朱马·赛义德动情地说。

  赞比亚鲁西瓦西湖畔的少年儿童欢迎坦赞铁路的列车通到他们的家乡(1976年摄)。新华社发

  会说一口流利中文的赛义德曾亲历坦赞铁路的建设过程,并于1972年被选派到中国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学习铁路管理相关专业。学成归国后,他被分配到坦赞铁路的达累斯萨拉姆车站工作。

  谈及修建坦赞铁路时那段异常艰苦的岁月,赛义德告诉记者,由于野外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各类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修建隧道的时候,时常有石块掉落,蹚水过河的时候,又会遭遇鳄鱼袭击,到处都潜伏着危险。”他说。

  “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从来没有退缩过,当年他们告诉我,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坦赞铁路的建设任务,”赛义德说,“他们的的确确做到了,留下了一个个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不朽传奇。”

  这是2019年2月14日拍摄的坦赞铁路达累斯萨拉姆站。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赛义德说,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始终与当地建设者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在同样恶劣的条件下努力工作,风险共担,从来不分彼此。在工作之余,大家也会一起观看中国电影,在艰难困苦中分享快乐。

  如今,从坦赞铁路岗位上退休的赛义德几乎每年都会去中国专家公墓祭奠。他说:“这些人曾远离家乡和亲人,他们牺牲后也没能安葬在故乡,我应该来看看他们。”

  2019年2月14日,在坦赞铁路达累斯萨拉姆站,乘客在列车抵达后陆续出站。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回忆起自己刚工作时与中国专家并肩奋斗的岁月,赛义德说:“我的两位中国师傅老王和老宋在教授我车站管理和车辆调度操作时,一丝不苟,在生活上也对我关怀备至。他们教给我的知识让我受用终生,那段岁月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赛义德说,坦赞铁路不仅极大改善了坦赞两国的交通运输状况,为铜矿资源丰富的内陆国家赞比亚提供了出海口,多年来也为两国人民提供了廉价、可靠的出行方式。

  2019年2月14日,在坦赞铁路达累斯萨拉姆站,乘客在列车出发前上车等待。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如今,一些坦赞铁路建设时期留下来的历史照片和老物件仍保存在中国土木东非有限公司的一处基地内。小到一根注射针头、一盏煤油灯,大到无影灯和工程机械设备,都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讲述着当年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诠释着中国援建者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土木东非有限公司党总支部书记吴蔚告诉记者,如今公司每年为新员工开设的第一堂课就是“坦赞铁路精神教育宣讲课”。他期待这些老物件可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当年中国援建者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红色基因。(记者:高竹、李斯博、曹凯、刘畅、李琰;剪辑:刘畅;编辑:陈俊锋、张烁、王昭、金正、程大雨)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责任编辑:余申芳 谢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坦赞铁路是无偿修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