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的审美为何如此独特

金庸小说中的“侠”形象

金庸小说中塑造了很多种“侠”的形象,有谁可以结合他的主要作品进行分析吗?,
  •  “武”与“侠”决不仅仅是武侠小说中的概念,更是传统文化里的重要概念。在伦理本体型的文化中,“武”反映的人们征服社会的渴望,“侠”反映的则是对完善道德的祈盼。“武”的最高境界是“神武不杀”,“侠”的最高境界是“欲除天下不平事”。两者的终极目的都是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两者在行为方式,道德追求,文化理想等方面和谐地统一起来。
    金庸小说对“武”与“侠”的合理因素进行了富有现代意识的创造性地阐扬,它没有表现出依靠武力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倾向,而是从武德和人生境界两个方面对“武”作了深刻的阐释。 在金庸小说中,武德的高尚和卑下是决定武功成败的根本因素之一,并进一步把武德分为社会道德和文化道德两个方面。
    郭靖、萧峰、袁承志等大侠之所以能以武功冠绝一时,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有高尚的武德;欧阳峰、东方不败、丁春秋等人最终落得悲惨可耻的下场,也是由于他们的卑下乃至邪恶的武德所致。作为文化道德的武德,实质上是对待文化的态度。主要表现在对武功的理解,选择和练功的方法上,由此分出“正派武功”与“邪派武力”。
    “正派武功”在文化背景上符合儒、释、道各家哲学的和谐理论,主张性命双修,顺应了社会伦理道德和人性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构建弘大刚毅的人格。“邪派武功”则破坏了人自身及宇宙万物间的和谐,追求“片面的深刻”,违反人性准则,最终只能玩火自焚。武德的这些方面又是一致的,“为国为民”的大侠郭靖练的是符合《周易》的“降龙十八掌”,而谋图不轨,希逞私欲的东方不败则练残害人性的“葵花宝典”。
    这种武功与人格的统一就构成了富有文化意味的完整的大侠品格。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决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在文化意识上的特点,即民族的伦理本体和个人的道德自觉。金庸小说把历史上具有一定道德色彩的武功变成体现文化理想的符号,把儒释道乃至诸子百家中的合理成分相互融通并形象地显现出来,超越了伦理说教和道德劝化的层次,“从文化、哲学的高度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 金庸小说中的“武”实际上是借最为通俗,形象的形式阐释了最为深刻,精奥的哲理,并使之成为改造,重塑民族文化本体的基本因素。 而侠的形象,是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精粹之一,是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的一种定势所构成的一种人格神的象征。金庸小说中“侠”的形象,严格说起来,并不是真正的侠的原型,而是在“侠与非侠”之间。
    金庸小说中的“侠”的形象,已大大突破了侠的类型模式及它所包含的原始意义,而是着眼于人物的个性自我及人性的深层次探索与表现的。其实“侠”的意义很广泛:大到保家卫国、保国安民之士(陈家洛、袁承志、郭靖、杨过、张无忌等),小到锄强扶弱、济困扶危的英雄(小说中几乎所有的侠士)。
    侠的本质就是“替天行道”,亦就是“义”,是豪气干云、义薄云天;是千金一诺、视死如归。侠是道义的一种体现,是对“王法”的一种补充,同时又是中华民族心理的“不平之气”的一种凝聚,是民族审美的一个永恒的梦想。所以,金庸小说的侠义就有了丰富的层次性。
    在金庸的小说中,有郭靖这样为国为民的充满儒墨精神的“侠之大者”;有杨过、令狐冲这样的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带有道家气质的逍遥之侠;有黄药师这样的魏晋名士风度的“邪侠”;有洪七公这样的疾恶如仇、刚健豪迈的正侠;有石破天这样的无名无我、蕴涵佛家机理的的“本侠”;有萧峰这样的经历了人生种种惨痛屈辱绝望,但仍直面现实热爱生活,最终为民族和平慷慨捐躯的包含了最丰富的文化含义的“超侠”;当然,也有岳不群这样的道貌岸然、阴险毒辣的“伪侠”;以及韦小宝这样的贪生怕死、见风使舵、专靠溜须拍马而飞黄腾达的“反侠”等等。
    金庸几乎写尽了“侠”的各种面目,各种变体,各种可能性,其艺术创作已超出了武侠小说的模式与范畴,而成为真正的“人的艺术”。实际金庸的小说写出了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和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幻性,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或周围的他人。从而使金庸小说“侠”的形象有了性格化的特点。
    应当说,侠义精神是一种具有积极合理因素的民族文化精神,起码是一种对黑暗邪恶势力的反拨力量。正是因为有侠义精神的普遍存在,民间社会的正义力量才得以保证。金庸小说对传统的赴士困厄、私相复仇、依附清官等带有严重局限的侠义精神进行了超越,从侠义精神的最本质的内核入手,抓住其中最有现实合理性的因素,按照现代观念的要求对其进行了新的创造。
    萧峰、郭靖、张三丰这样的形象并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但因融入了现代意识,让现代人感觉到了深刻的文化真实,这就是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改造的成功范例。
  • 不用那么麻烦,就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既是金庸自己的诠释,也是大家的认同。
  • 陈家洛是红花会的总舵主, 统率红花会群雄,与清廷对搞,谋恢复汉人江山。这样的重任落在陈家洛身上,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幸与不幸”是指满清继续统治好呢?还是汉人再去统治好,历史上也很难下定论,清朝开始时的几个皇帝,至少全比明朝皇帝好。
    陈家洛性格模糊,甚至有不知所云之处。红花会有一个极好的机会--俘虏了乾隆,囚在杭州六和塔中。陈家洛是如何利用这一机会的呢?他用尽心机,劝乾隆做汉人皇帝。要拿一种权位去引诱一个人,必须这个人的原来权位比你出的条件要低才行,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可怜陈家洛连这个道理都不懂,要劝诱一个皇帝去做皇帝。
    乾隆本来就是皇帝,何必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所以陈家洛甚至当政客也不成功。陈家洛的私人生活,也莫名其妙,不爱翠羽黄衫霍青铜,而去爱香香公主。香香公主天真纯情,但那和白痴,也不过相隔一线。而且,陈家洛的爱情也不够坚贞,为了不得罪乾隆,他就只好任由香香公主在宫中,连显得他以后去哭坟,也有点假惺惺。
    陈家洛是知识分子的典型,性情拖泥带水,心中常存有莫名其妙的观念,如“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之类,以致将香香公主去讨好乾隆,实在不敢恭维。 陈家洛,只是中下人物。 无尘道长只有一条手臂,他的一条手臂,是受了“一位千金小姐的欺骗”而失去的,过程如何,不得而知,颇引人想象,令人关注。
    无尘道长本来上不了人物榜,但是在《飞狐外传》中,他曾和小胡斐对了一次刀,所以可以名列人物榜上。 奔雷手文泰来气派极大,是江湖豪侠,可惜在《书剑》中未曾充分发挥,有点欲吐未尽之感,但也已锋芒毕露,是中上人物。鸳鸯刀骆冰是中上人物,骆小姐爱笑,害得金笛书生为她害相思病,余鱼同感情不能遏制,曾偷吻骆小姐,真情如此,无可奈何,不能非议,也是中上人物。
    黑白无常,是上上人物,出场极少,但令人生畏、起敬,《飞狐外传》中救倪不大、倪不小,倏来倏往,如鬼似魅,技压群雄,声威无限。 外表坚强,内心软弱的“女强人”,这一类女人,最是可怜,也最需要爱情。偏偏她钟情的对象是陈家洛,眼光之差,无以复加,只好算是中下人物。
    鬼头鬼脑的所谓“武诸葛”,只是中下人物,他竟能获得俏李逵的爱情,堪称奇事。“俏”和“李逵”加在一起,唯周姑娘能得之,夫妇性格不同,以此为最,周姑娘是中上人物。 最没气派的反派人物,本来不值一提,但却是《书剑》中的唯一大反派,只好略提,自然是下下人物。
    袁承志比陈家洛更差,竟有不知他在《碧血剑》中有何作用之感,尽管武功日高,但行事仍有点兽头兽脑。可以忍受温青青这样的女人,真不知去到荒岛之后怎么过日子,十分值得同情。温青青这样的女人,见到了若不转头便逃,一定大难临头。
    两人全是中下人物。 金蛇郎君特异独行,不受世俗礼仪所束,任人诽谤,不加理会,本来是上上人物,和温仪相恋爱,出入温家,伏下祸根,若一早携了所爱远走高飞,何至于此?所以只好是上中人物。温仪婉柔绰约,能忍人所不能忍,能爱人所不敢爱,女性之中有这种性格,自然是上上人物。
    何铁手只好是中上人物,最大的毛病是给袁承志改了一个“惕守”之名,居然欣然接受,弄得好好一个人不伦不尖,等级上自然差了许多。 三、《雪山飞狐》与《飞狐外传》 胡斐在《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中,都是主要人物,但始终未能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金庸给了他“雪山飞狐”的外号,一再强调他行事“神出鬼没”。但未见有什么具体例子。在《雪山飞狐》中迟迟不露面,也没有什么神秘感。在《飞狐外传》中,开始只是一个跟来跟去,看福康安和马春花纠缠的小孩子,后来为了一个不认识的乡下人,倒颇表现了点气概。
    可是和袁承志犯了同一毛病,喜欢了袁紫衣。袁大姑娘可爱在何处,真是一点也看不出来。 胡斐是一个被浪费了的人物,豪情胜概,只在隐约中显露,始终未能完整发挥,只好是中上人物。 胡一刀豪迈绝伦,或许是胡一刀太出色了,所以胡斐不能象他的父亲,又难拟别的性格,只好逊色。
    胡一刀的豪情,鲜有比拟,单是一个“豪”字,已足以使他成为上上人物。胡一刀和苗人凤生死相拼,而又惺惺相惜,真能传颂千古,只可惜最后中了小人的奸计,死得不明不白。 胡夫人在丈夫死后,将遗孤托给苗人凤,临自杀时说:“我这就少受二十年苦了。”对人生看得如此透彻,是上上人物。
    “打遍天下无敌手”苗人凤在《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中都是主要人物。他和胡一刀肝胆相照,是条汉子。可是胡夫人托孤之后,以金面佛苗人凤之能,竟任由胡斐流落江湖,实在有负所托。胡斐的“死”,疑点甚多。当年苗人凤能够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招牌,引胡一刀入关,何以竟未曾为寻找胡斐而做点事情。
    苗人凤的妻子是一个富家小姐,夫妻匹配,可以看出两方面的性情,苗人凤娶了这样一个妻子,是致命缺点,他妻子终于不爱他而跟了田归农,是因为他“闷”,田归农何等讨女人喜欢,注定非走不可。只好算是中上人物。 苗若兰是苗人凤的女儿,文雅得有奇趣,不会武功,《雪山飞狐》若不是突然中断,对这个“吹一口气怕吹化了她”的苗大小姐,应该有更多的描写,或许可能和胡斐有感情上的纠缠。
    但尽管出场不多,苗若兰是上上人物。 袁紫衣是最莫名其妙的人物,不但爱使小性,给不象身在佛门中人,更莫名其妙的是,她对凤天南的感情。凤天南强奸了她的母亲而生下她,给予未尽过一天抚育的责任,袁紫衣在闯荡江湖之际,居然处处维护凤天南,可称怪不可言。
    袁紫衣对胡斐的感情也绝不真实。胡斐不知道她的身份,可以爱她,但是她自己对自己的身份,清楚得很,明知感情无法发展下去,却要不断去招胡斐,害人害己,两造皆失,殊不可原谅,只是中下人物。 程灵素是上上人物,瘦小纤弱,而处身于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中,令人只觉得她能干,对讨任何恶劣的环境,镇定如恒。
    由于出身毒手药王门下,她的性情有点古怪,但古怪得可以接受。她柔顺地接受了胡斐的安排:“兄妹相称”,尽管心中悲苦,却从来也不发怨言,默默忍受着,还处处维护胡斐,金庸笔下女主角,程灵素有可爱程度上,可排五名之内。她连出言略伤胡斐之心都不肯。胡斐化装之后,留了大胡子,自觉威武。
    程灵素想说:“只怕你心上人未必答应。”但话到口边,终于忍住。有情人,宜为程灵素同声一哭。 胡斐后来终于留了大胡子,不知道是不是心中在记挂着和这个二妹在一起的那段日子?胡斐若不是程灵素,已经死了,程灵素舍命救胡斐,是金庸小说中最凄苦的情节之一,尤在乔峰打死阿朱之上,因为那是意外,而程灵素是明知必死而为之的。
    胡斐不是不知道程灵素为什么要死,他就曾想过:“那么她今日宁可一死,是不是为此呢?”胡斐想到这一点时,曾经内疚,但也想过就算了。所以胡斐始终只是中上人物。 郭靖是金庸小说中最出名的人物,这个四岁才会说话的蠢小子,浓眉大眼,就凭他的傻劲,不但练成了一身卓越的武功,而且还和古灵精怪至于极点的黄蓉,一见钟情,金庸刻意安排,简直已到了极点。
    郭靖的一生,是毫无缺点的,极度完美。他对父母孝,对国家忠,对爱情贞,对朋友义,对子女爱,连杨康这样的坏蛋死了,他也耿耿于怀,将杨康的儿子,赐名“过”,字“改之”,希望杨过和他一样。郭靖是大侠,不但在江湖上称侠,而且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万民称颂。
    郭靖对敌时,虽死不屈,一生之中,未曾玩过半点花样,说过半句假话,行过半点诡诈。郭靖不但维护江湖法统,而且也维护社会法统。杨过和小龙女要结为夫妇时,郭靖就差一点动手,要将杨、龙两人打死,因为杨、龙两人的行为,独犯了他的完美。 郭靖是一个完人,但是太完美了,变成了一个伪人。
    因为世上不可能人有这样的一个完人,那是金庸塑造出来的一个伪人。郭靖当然是金庸小说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物,但却不评级,套一句惯用语:“无可置评。” 黄蓉和郭靖一样,也是完人,不过完人的方式不同,一个笨,一个聪明。黄蓉的聪明机智,也被安排尽了。
    这样的女人,也唯有郭靖这样的笨人,可以终生相对,别的男人,不妨掩卷想想,谁能受得了? 黄蓉行诈、说谎,但全是为了好的目的而做这种坏行为,所以值得原谅。不过黄蓉不是伪人,是实实在在、聪明得过了头的一个女人。黄蓉在金庸的笔下。分成两个阶段,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在有些地方,相当可爱。
    至少,她在被江南七怪当作“小妖女”的时候,是很可爱的。自然,她在傻姑面前,也要摆出姑姑的款来,就一点不可爱。黄蓉在《射雕英雄传》中,能无往不利,她父亲是黄药师,是原因之一。黄蓉在《神雕》中,已是中年妇女,护短、猜忌、自作聪明,连一点可爱之处都找不到了。
    东邪黄药师是上中人物,洒脱不羁,把普天下都当作脚底下泥,他不喜欢傻小子郭靖,是情理中事(黄蓉喜欢郭靖,属于情理之外,只好认命)。本来,黄药师可算是绝顶人物,但是他迁怒,铜尸铁尸偷了九阴真经,与其他弟子何关?何况真的如此超绝,又何必如此重视九阴真经?难道无所不能的黄老邪,就非靠九阴真经不可?自己不会去创出比九阴真经更高的武功来?至于要在爱妻坟前,焚化九阴真经,那是执着的做作,不是至情至性的表现,所以,连上上人物都不是,只是上中人物。
    西毒欧阳锋是上上人物。欧阳锋号称“西毒”,真的够而且是摆明了的毒。洪七公手下留情而他反下杀手,那是洪七公自己招尤,与摆明是毒人的无涉。真小人本可提防,对真小人仁慈,阁下宜应自理。所以欧阳锋虽然坏事做尽,仍不失一代大宗师身份,是上上人物。
    南帝段智兴只是中上人物,为了一个妃子,纠缠不清,不论他外貌多慈祥敦厚,皆难以遮掩其内心的庸俗。后来他渡裘千仞,简直是硬来,与佛法更没有丝毫牵连,十分可笑。 北丐洪七公是上上人物,九指神丐为了贪吃误事,自断手指,但贪吃的习性仍然不改,耿直可爱,不做作,不曲意,是真正的豪侠。
    周伯通大抵是一般读者心中最可爱的人物,这个人,到了九十多岁,还要养蜜蜂。不通世务,天真得和儿童一样,所以外号人称“老顽童”。 然而,天真如儿童,决非一个人的优点,一个人如果到身体长大之后,智力、兴趣还停留在儿童阶段,通常称这种情形,是一种病态,这种病人一个十分普通的名称:白痴。
    周伯通的情形,虽然不至于是白痴,但决非正常。而且,儿童是没有是非观念的,人是逐渐的成长过程,形成种种观念。老是停留在儿童阶段,那算什么?还好,周伯通虽然号称“顽童”,但不是真的顽童。周伯通和瑛姑之间的纠缠,事情发生之后,给不负责,一味逃避,那是典型心智不成熟的弱能表现。
    周伯通只好算是中中人物。全真教全体,连王重阳在内,更在周伯通之下。 杨过,字改之。名字是郭靖所取,因为杨过的父亲杨康,认贼作父,卖国求荣,不是好人。杨过自“……左手提着一只公鸡,口中唱着俚曲,跳跳跃跃走过来……脸上贼忒嘻嘻,说话油腔滑调”出卖以来,一直是杨过,没有改什么。
    当然杨过有改变,他的改变,是为了对附加在他身上的种种压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抗过程中,他变得更成熟,反抗的决心也更强。 杨过的一生,是对抗压力的一生。杨过在出现之前生活如何,不得而知,但是看他住天窑洞时,日子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他手里提的那只鸡,多半是偷来的。
    作为一个孤儿,和生活的压力对抗,已足以养成日后对抗其他压力的本能。 杨过在被郭靖收留之后,日子不会比自己住窑洞更好。武氏兄弟和郭芙欺负他,黄蓉歧视他,人家习武,他要学子曰诗云。郭靖的性格和杨过根本格格不入,而且一副要杨过作圣人的期望,使得杨过几乎无时无刻都要反抗,才能生存下去。
    杨过在这时候,虽然遇到过欧阳锋,教他“蛤蟆功”,但欧阳锋是一个失心疯,杨过在他那里,绝对得不到什么感情上的慰藉。接下来,杨过到了全真教之中,遭遇更是苦不堪言,受尽了欺负,终于逼得杨过,从心理上的反抗--到行动上的反抗,出手伤了鹿清笃。 杨过在全真教中的那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极惨痛的日子,一个生性高傲的少年,处身于一群不知云的道士之中,受到歧视,其惨痛可知。
    所以后来杨过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孙不二想借剑给他用,杨过连看也不看,便自拒绝。多少年以前的一口气,到今日才得吐出来。杨过可以借这个机会和全真教修好,但稍有个性的人,心不肖为,宁愿得罪到底,而杨过正是天下第一人个性之人!何况其中还有孙婆婆的恩怨。
    杨过一生之中,直到见了孙婆婆,才知道什么叫做人类的温情,而孙婆婆偏又死在郝大通之手,这对杨过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孙婆婆是一个极度热心的人,小龙女是极度冰冷的人,但是杨过她们处得到了温暖,孙婆婆死后,杨过心目中只有小龙女一人,在感情的发展上,完全可以理解。
    杨过日后,在神雕处得到了温暖,在郭襄处又得到了温暖,终其一生,和小龙女是分不开的。小龙女的恬淡和杨过的激烈,恰成对比,小龙女的不通世务和杨过的洞察世情,也成对比。正因为两人性格上有这样大的距离,所以当两人携手对抗社会压迫努力之际,也格外惊心动魄,精彩纷异。
    杨过和小龙女的名分是师徒,但他们硬是非结成夫妻不可。在杨过的心中是这样想:你们不店铺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小龙女的心中是这样想:这又没有什么不对,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两人要做一件事的目的相同,但是想法各异。小龙女只是迷惑,杨过却是有意识的反抗,但却又配合无间,终于使得各色人等,全败下阵来。
    小龙女几乎不食人间烟火,但是她和香香公主截然不同。在未曾遇见杨过之前,她已经不动心,决不是“天真纯情”,她另有自己在古墓生活的一套观念。小龙女的这种形象,是接近神仙境界,而不是接近白痴。这其间的分别,十分微妙,所差也不过一线而已。 小龙女是金庸笔下女角中最出色的一个,所遗憾者,是她在投崖十六年后再度出现,再度出现的小龙女,大是逊色。
    小龙女本来应该是绝顶人物,但由于末段逊色,所以只好是上上人物。 李莫愁这个人物的地位十分特殊, “问情是何物”的主题曲,一直由她在唱,但是她却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但是对着初出世的郭襄,却又不忍下手杀害。
    继观李莫愁的行迳,实在使人同情,只好说她的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楚。李莫愁是中中人物。 不知道为什么,金庸明明白白写出金轮法王是“一个身材高瘦的藏僧”,但是在感觉上,却一直模拟金轮法王是一个身材粗壮高大的和尚。
    由于金庸将他写得太具威势之故。 不过金轮法王虽是《神雕侠侣》中的一反派,武功被渲染得极高,但似乎自出手以来,一直未曾怎么顺利过,总是落下风,仗以横行的五只飞轮,也失去了好几次。而尽管如此,威势犹在,真不简单。 金轮法王性格不明,行事也不慎,只是作为第一反派身份而存在,不算是金庸笔下的好角色,只好算是中中人物。
    从公子哥儿型的王子,到隐名埋性,在丐帮混了十余年的何师我,霍都这个人真不简单,但是实在笨得连道理都没有。他在最后关心,跳出来争丐帮帮主之位。就算真面目不被戳穿,由他当的帮主,他难道一辈子化装下去?而且当时丐帮的形势,以霍都之精灵,真会体察不出这个帮主,不当也罢?当时的术上帮主是黄蓉,一旁还有郭靖,霍都就算当了帮主,又有什么作用?这个人之愚蠢,天下罕见,是下下人物。
    《鸳鸯刀》后篇中,有太岳四侠:烟霞神龙逍遥子,双掌开弹常去风,流星赶月夜剑影,八步赶蟾、赛专诸、踏雪无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七省盖一鸣。这是四个武功平常,常充大侠,自得其乐的小人物。这四个小人物极可爱,他们无力当真正的大侠,并不是他们不想当,而是力有未逮,无法当。
    如果四人武功精进,倒是不折不扣的大侠,而且还趣味盎然,不是普通的大侠。 这四个人全是中上人物。 金庸笔下,有许多“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描述,也写了各种各样的遭遇的情侣,但论到令人看了,心情沉郁,几乎连气都喘不过来的,当提丁典和凌霜华这一对。
    男女之情,竟可以这样凄苦。纯真的爱情,竟可以在奸谋之下,变得这样丑恶。 凌霜华以一个官小姐之尊,喜欢了江湖流浪汉丁典,这本来是一个相当普通的情节,但是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却使得这段爱情,演变得如此惊心动魄。丁典痴,凌霜华更痴,两个痴情人,演出了一段天地为之色变的痴情故事,令人掩书之后,怏怏不乐,莫此为甚。
    丁典和凌霜华,全是上上人物。 张翠山和殷素素能成为夫妇,完全是环境所逼,要是没有金毛狮王谢逊,尽管殷素素这个魔教妖女一往情深,张翠山是不是有勇气娶殷素素,真还是疑问。 在协迫两人同赴大海之际,谢逊说:“……你两位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便在岛上顾了夫妻,生儿育女,岂不美哉!”听了谢逊这番话后,张翠山的反应是:大怒,拍桌喝道:“你快别胡说八道!”而殷素素的反应是:含羞低头,晕红双颊。
    这两个人的当时心态如何,实在是活龙活现。 后来到了冰火岛上,除了他们之外,只有谢逊,张翠山的心理上,没有了“名门正派”的压力,而且根本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回到中原,这才“想不到她对自己的爱意竟是如此之深”,而和殷素素结为夫妇。结果,回到中原,殷素素当年所做的事,完全可以解释,张翠山也和殷素素有了十年夫妇之情,张翠山却不听解释,而“全身发抖,目光中如要喷出火来”,接着,就仗自刎,累得殷素素非跟着他自杀不可。
    张翠山是一个析度自我中心的男人,这种男人,只能在荒岛中跟他过日子,殷素素所遇非人,可惜,可惜。 张三丰说:“那有什么干系?只要媳妇儿人品不错,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山上,难道不能潜移默化于她么?天鹰教又怎样了?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
    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张三丰这一番话,值得深思。想深一层,张真人还是不免执着;“难道不能潜移默化于她么?”如果真的不能潜移默化,也不能证明武当派一定对,天鹰教一定错! 说这一番话,张三丰是上上人物。
    “明教”四大法王,是《倚天屠龙记》中极出色的人物。金毛狮王谢逊的地位最重要。金庸在创造这个人物之际,一定曾受了杰克·伦敦所著《海狼》的影响,甚至连名字在下意识中也发音相近,航海的一段,更加近似。不过,影响也不算严重。金庸写了谢逊,将一个文才武学俱臻绝顶,但是一生际遇坎坷的人,写得活了。
    谢逊的文才武学,对他的命运,并没有帮助,他受欺,发泄,全是靠人的本能在挣扎,他的才学,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帮助。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而遭遇如此之坏,真叫人击节三叹,感叹命运的无可奈何。看到最后,谢逊默默忍受各人的侮辱,真叫人全身发抖,最后皈依佛门,是他最好的归宿了,可怜的英雄一生。
    白眉鹰王殷天正是上上人物,姜老而弥辣,白眉鹰王当之无愧。明教留不住,便自创天鹰教,光明磊落,来去自如。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最后只剩下殷天正一人,力抗群众,鹰爪手抓住了武当七侠莫声谷,立时松手放人,这是何等气概。 四大法王中论气概之豪,舍白眉鹰王之外,不作第二人想。
    青翼蝠王韦一笑写得诡异绝伦,来去如烟,如鬼似魅,若不是他在英雄大会之中,向曾被他侮辱过的死者叩头自责,胸襟光明,勇于认错的话,只好算是中上人物,但他有此一举,可以列入上中人物。 紫衫龙王黛绮丝是武侠小说中的一大奇,波斯美人来到中原,在水中动武震慑群雄,又和明教的敌人成婚,传奇性之浓,无以复加。
    不过后来长期掩遮花容月貌,又驱使自己的女儿去做鬼头鬼脑的事,波斯化外之人,毕竟有不可理喻之处。只好算是中中人物。 逍遥二仙,杨逍、范遥。 杨逍是明教的光明左使,他对教务上有何贡献,倒不甚了了,但是却曾和峨眉派女侠纪晓芙有一段纠缠不清的感情。
    开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金庸并没有明写,只是暗示杨逍用的手段不是如何正当,至少,是凭了自己风流倜傥、文采潇洒的条件,故意去勾引纪晓芙的。纪晓芙在峨眉派灭绝师太门下,几曾见过这样风流人物,自然容易被引诱,以至于怀孕、生女。纪晓芙一定极度缅怀那段和杨逍在一起的日子,所以将女儿取名为“杨不悔”。
    但是杨逍却象是完全将这件事忘记了一样,纪晓芙独力抗拒迫害,境遇极其凄凉,杨逍纵使有俊俏得使任何少女动心的外形,这一点也不可原谅。杨逍只好算是中上人物。 范遥为了抗敌,毁容装哑,投入敌人阵营,含莘茹苦,在悠悠岁月中,为了一个目的,而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堪称第一忍心人。
    金庸在范遥身上落墨不多,但郁然之情盎然。范遥是上中人物。 张无忌是《倚天屠龙记》中的重要人物,但《倚天》的主角,始终是明教。张无忌是怎样的一个人,很有点说不上来之感,或许金庸有意塑造一个性格模糊的人,以达他终于不能成大事的结局。
    张无忌行事拖泥带水,除了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一役之中,光采毕露之外,其余所有情节中,总为他人的掩盖,而不见有任何特出之处。只有他对谢逊的感情,极其真挚。做了明教教主,也不过是因为他的武功高,不是因为他才能好。 如果不是学会了超绝的武功,张无忌实在只是一个浑浑噩噩的普通人。
    殷离是张无忌的表妹,不容于父亲,离家出走,跟着金花婆婆闯荡江湖,为了练武功,将自己的容颜,弄得丑陋无比,一心记挂着曾经咬过她一口的张无忌,落落寡欢,超然物外,是上上人物。 周芷若是金庸笔下女角中最奇特的一个。
    以周芷若的性格而论,她实在没有理由在感情上受协于灭绝师太。然而,竟然为了几句誓言,使她感到无所适从,真是怪不可言。后来,她忽然又变成了反面人物,杀殷离,盗九阴真经(最令人不明的是她在做这些事时,谢逊是知道的,但是谢逊又一直不说。谢逊不说的原因为何,至今不明)。
    然后到了最后,金庸又原谅了她,说她的所作所为,“也不算什么”,转变之突然,出于情理之外,真是怪不可言。周芷若是什么样的人物,由于实在太模糊,所以竟难以有断语。 这个足智多谋、位高势尊的蒙古郡主,会对张无忌倾心相爱,也有点莫名其妙。
    莫非是为了曾在井中,被张无忌脱了鞋子搔过脚底?但想来番帮女子,也不至于因此而倾心相许。但是小酒店中痴候,情景何等动人。这一段情节,也是《倚天》中最动人的情节。赵每肯放弃权位,投入张无忌的怀抱,勇气豪情皆胜人一等,是上中人物。 她到波斯以圣女的身份当波斯明教教主,寂寞异域,情何以堪,令人叹息。 丐帮帮主,忽然身世秘密暴露,竟然是契丹胡人,乔峰的一生,注定是悲剧。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竟遭到命运如此的捉弄,造化弄人,莫此为甚,每次看完《天龙八部》中乔峰的情节,都不禁要狂浮三大白,以舒胸中郁气。
    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极多,但若论意气之豪迈,行笔之光明,胸襟之广阔,唯有乔峰。乔峰堪称是人中之龙,而且他和郭靖全然不同,郭靖完美,但看来看去是一个假人,乔峰完美,看来看去,总是一条凛凛大汉,就在你的面前。乔峰一生悲苦,连一个他所爱的人都不能保留,身世的纠缠,江湖上对他的不谅解,逼得他在聚贤庄大开杀戒,他救过耶律洪基两次,但是君臣之间的矛盾,自一开始,就是无可调解的,发生在乔峰身上的事,无一不是解不开的死结,这些死结一个连一个,终于令得英雄如乔峰,也不得不悲剧收场,天下人宜同声一哭。
    乔峰悲苦的一生中,也有值得欣慰之处,他得到阿朱倾心的时间虽然短,但阿朱的柔顺和乔峰的刚强,形成对比,乔峰在那段短暂的时间中,至少是快乐的,象这种快乐的日子,终乔峰一生,也只不过如此一段而已,而且,快乐光阴的终结,如此凄苦! 乔峰另外也有高兴的时候,少林寺前,面对群雄,只有段誉站在他一边,忽然有虚竹大步走出,自称是他的结义兄弟,这是何等快事!难怪他立时要解下皮囊,大口狂饮。
    武侠小说中尽多嗜酒的大侠,但从来也没有?
  •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先让我们来看看金庸十五部武侠小说的高下与特色 :
     金庸一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他把小说题目的首字编成了一幅对联叫做: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也有其他编法,有兴趣不妨一试) 还有一部《越女剑》未编入。
      其中《越女剑》、《白马啸西风》、《鸳鸯刀》三部是中篇,其余十二部为长篇。 不少读者喜欢讨论“金庸的哪一部小说最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据说有人直接问过金庸。金庸的回答既滑头又实在。他的回答是,“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
    ”   这就是说《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相对作者的十二部长篇来说,大概要略逊一些,尽管这三部发表的较晚。  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也是事实,处女作《书剑恩仇录》虽然起点很高,然而与《射雕英雄传》及更晚的《天龙八部》、《鹿鼎记》相比,显然差了一大截。
        早期的代表作是《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飞狐外传》。  中期的代表作是射雕三部曲,即《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和《连城诀》。  晚期的是《侠客行》、《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及《鹿鼎记》。  也可用”七上八下“来评判这十五部作品。
    ”七上“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侠客行》、《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至于”八下“则不言自明。  我以为,“七上”有三部为最上,即《天龙八部》、《鹿鼎记》、《侠客行》,“后无来者”尚不敢断言,然”前无古人“则是一定的。
    其实,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虽有高下之分,但它们还是各有特色的: 《书剑恩仇录》——开头是错,结尾还是错。 《碧血剑》——乱世情仇乱世哀。 《雪山飞狐》——人间自有真情在。 《飞狐外传》——宝刀相见欢,柔情恨无常。 《射雕英雄传》——为草莽英雄作“春秋”。
    《神雕侠侣》——问世间,情是何物。 《倚天屠龙记》——从英雄神曲到人性传奇。 《连城诀》——拔剑四顾心茫然。 《白马啸西风》——天铃鸟依然在歌唱。 《鸳鸯刀》——趣中有趣,曲里藏曲。 《天龙八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笑傲江湖》——达非兼济天下,穷难独善其身。
    《越女剑》——历史情怀与人性悲歌。 《侠客行》——叙事迷宫与寓言世界。 《鹿鼎记》——非武非侠,亦史亦奇。 金庸武侠小说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整个华人世界,上至政界要人、学界名流,下至凡夫俗子、市井百姓,形成了一个数以亿计的庞大读者群。
    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以后,其影响范围之大更是无可比拟。人们称这种罕见的阅读现象为“金庸现象”。金庸武侠小说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其奥秘何在?人们见仁见智,试图从各种角度去破解这个秘密:有人说金庸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对人性的刻画; 有人讲金庸的神奇在于其浪漫奇瑰的想象;还有人讲金庸小说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色彩。
    诚然,这是构成金庸武侠小说艺术魅力的有效成份。本文不想也不可能从这所有的方面去一一加以分析。金庸武侠小说接受范围如此之广这一不可回避的事实。促使我们不得不从读者接受心理的视角去考虑问题。 另外对英雄传奇的叙写是金庸武侠小说也是所有武侠小说的普遍特点。
    本文试图从以上两个方面,去探求金庸武侠小说的奥秘,以期窥其一斑。 在人类的漫长发展史中,对英雄的祟拜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是一样的。在原始部落时期。孔武有力、能够英勇抵御敌人、多为部落猎取食物的佼佼者总会受到人们的薄敬。人们把猎取食物的某一部分给猎取动物的最有功绩的部落成员。
    以示尊敬和表彩。部落战争中,一些杀死众多敌人的勇士往往把敌人的毛发或某个器官收集起来,以炫粗自己的英勇。这些出色的猎手、勇士被视为部落的英雄,受到人们的爱狱、尊敬。在千万年的历史衍进中,部落、民族、国家的冲突不断,英雄是人们利益的捍卫者,对英雄的崇拜积淀成了一种集体无愈识,在人们的无怠识中形成了一种“英雄原型”。
    这种英雄崇拜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中可以体现出来。在西方,从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到宗教传说中的大卫;在中国,从汉民族的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后弈、夸父,到藏族英雄史诗中的格萨尔王,这些英雄形象都反映了各民族的深层心理。这些众多的人们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集体创作的英雄形象正是英雄原型的显现。
    愈大利17世纪的社会历史学家、美学家维柯在其《新科学》中雄辩地证明了荷马史诗是希腊民族的集体创作。并且是在历史发展中由全民族逐渐创作丰满起来的。荷马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中国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界射九日等也是在历史发展中集体创作的结果。
    这种集体创作的模式是可以反映民族的深层无意识心理的。 中国是一个长期信奉擂家思想的国家,擂家的积极人世、救世济人的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再加上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都出现过人们引以为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行为、业绩为人们传唱、景仰,这些也都积淀成一种民族心理深层的东西。
    人们渴望能够建功立业、救国救民,成为为人敬仰的英雄的愿望相当强烈,这种愿望往往和现实中的人徽言轻的升斗小民的身份确认产生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造成了强大的心理缺撼。这种缺撼使他们他们对英雄传奇相当感兴趣。从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关游侠与刺客的描述到历代传奇、侠义小说和民间艺人的街头说唱都反映了这种心理。
    这种心理在文人里客的笔下多有显现,魏晋南北朝的阮玛、曹植、张华、陶潜、鲍照,唐代的王昌龄、王维、李白、崔预、高适、杜甫,明代的徐祯卿、李梦阳等都写过一些咏侠诗,表达对英雄的仰慕。 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亦正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正义的英雄形象。
    这些英雄都有超人的武功、救世济人的高尚品德、令人景仰的英雄业绩。这种英雄传奇和民族心理的“英雄原型”一拍即合,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人们可以在小说营造的江湖乌托邦中进行英雄历险,把自己幻化为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金庸以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和《越女剑》15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雄群体,这些面目各异、性格殊同的英雄形象来自一个共同的无意识原型—英雄原型。
    这些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大都年纪轻轻、武功卓绝,做下常人难以想象的业绩,所作所为充满传奇色彩。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英雄传奇的文学作品可以说为数不少,但像金庸这样能够极大地迎合人们的无意识心理。拥有如此广泛的读者群体的作品却不多见。金庸如何唤起了人们的原型记忆?他如何深人到了读者的内心?这是考察金庸武侠小说奥秘的一个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金庸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塑造了一批“有人气的英雄”。这些英雄形象既有英雄的业绩。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在这一点上金庸和其他大多数武侠小说家明显不同。其他小说家往往执着于强化笔下主人公的英雄气,力求展现英雄的超凡脱俗。他们杀人往往在举手之间,神妙快捷到别人根本无法看清人是怎样被杀的。
    他们的为人处世决不同于一般人,他们或者是些执着地追求孤独寂寞,在孤独中保持自己理想的纯洁和人格的独立的伟大的“孤独者”。如西门吹雪、傅红雪、阿飞;或者是些狂放不羁、无拘无束,从不知愁为何物的“欢乐英雄”。如楚留香、陆小风。他们都是些“超人”,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只能通过他们的英雄业绩去满怀崇敬地遥望他们英雄的光辉。
    金庸与古龙不同,他笔下的英雄首先是一种似乎能让人看见其面影、嗅到其气味、触到其肌肤的活生生的人。然后才是英雄。这样的英雄才让人迷恋,才让人有亲近感。才有“我”的影子,才能使“我”在阅读中经历英雄梦幻。金庸武侠小说通过多个方面表现了英雄的“人气”,获得了读者的认可,下面我们分几个方面看一下。
    注重人性的挖掘,注重展现在各种人生境况下人性、人情的复杂情态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是其他新派武侠小说诸家所欠缺或者说是无法企及的。在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家中。粱羽生和金庸风格相近,但在对人性、人情的展示这一点上和金庸有明显的距离。
    《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这一组小说可以说是梁羽生的代表作。故事情节较为离奇曲折,里面也有好多人生境况可以充分展示人性、人情的复杂情态,但作家显然在这方面重视不够,往往只是追求情节性,就连练宽裳因和卓一航的爱情挫折而瞬间白头这样颇富悲剧色彩的场面也只是追求奇幻效果,而不是追求情感展撼和引发关于人性、人情的思索。
    复仇模式是武侠小说常用的模式。金庸武侠小说也不例外,他的(飞狐外传》、《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碧血剑》这几部小说即比较明显。一般这种模式的武侠小说往往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主人公如何历尽艰险、学成武艺,如何以高强的武功搏杀仇人上面,虽然打得激烈,杀得畅快,但除了这些,给人留不下什么别的印象。
    金庸武侠小说虽也涉及武打、仇杀,但小说的重点显然不在这儿。而是力图在故事中塑造活生生的人。描写“人性”。传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碧血剑》是一部典型的复仇模式小说,小说中共有三位复仇者:袁承志、夏雪宜、何红药。袁承志的父仇是小说故事的发展线索,但小说的描写重点显然不是他的复仇过程,而是以他的行动为线索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
    夏雪宜是袁承志的恋人夏青青的父亲,袁承志曾无怠中得到了他的(金蛇秘岌》。小说详细地描述了他与温家的爱恨情仇。既描绘了他为了复仇的不择手段,也描绘了他爱上温仪后的纯真、善良的表现,既讲述了他对何红药的负义绝情,也凸现了他对温仪的一往情深、至死不渝,给了读者一个亦正亦邪。
    因仇恨变得疯狂而又不失良善的金蛇郎君的形象。何红药是五毒教主何铁手的姑姑,年轻时美丽善良。对金蛇郎君夏雪宜一见倾心,不但帮他盗取了五毒教的宝物,而且以身相许,并为此付出了受万蛇啮体酷刑的代价,成了一个奇丑无比的乞丐。当她发现夏雪宜另有新欢时,她的愤怒、委曲使她的灵魂扭曲了,她成了一个面目狰狞、残忍狠毒的疯婆子,发疯地折磨夏雪宜。
    但当她最终面对夏雪宜的遗骸时又变得柔情万种,抱着夏雪宜的骸镂头又哭又亲。那种为情所累的疯狂令人不由地侧然生悯。给予其深切的同情。小说关注的重点显然不是武打、仇杀,而是对人物的塑造和对人性、人情的品味。《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也明显是仅仅以复仇为线索。
    但却关注人物的刻画,人情、人性的展示。这种艺术追求是金庸笔下的英雄多有人气的重要原因。 人是情感的动物,最能体现人性的莫过于人的情感流露。金庸相当重视对人物情感的表现。他曾这样说:“我认为文学主要是表达人的感惰。文学不是用来讲道理的如果能够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人的感情。
    那就是好文学。·一毕竟小说还是在于反映人生的,我认为归根结底情感还是人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所以应该侧重于反映人生经验中最重要的情感问题。”Iil 金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小说对情感的表现深刻细腻到了无意识的层次,写尽了情感的千姿百态。
    男女之情的刻骨铭心、朋友之情的情同手足、父母对子女的舔犊之爱。以及男女之间因爱生恨、为情所困的变态心理和为贪欲所扭曲的灵魂的丑恶等都出现在了他的小说中,展现得那样真切,那样富有感染力,以至于有人这样评价金庸: 说到人生的大悲哀,如梦如幻的情致,无常的苍凉,情感的如泣如诉。
    中国文学史上恐怕数曹雪芹、金庸两人写得最好。一句话,他们写尽了中国人的人生感受。Izl 这种评价是不过分的,单从他对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令狐冲与任盈盈、丁典与凌霜华等人的爱情描写就可以做出这样的评价。在《射雕英雄传》中,当黄药师得知郭靖要遵守约定,不与华筝退婚时,要杀掉华筝。
    却为黄蓉所阻。小说这样写: 黄药师想不到女儿竟会出手相救华筝,愣了一愣,随即会怠,知道若是自己将这番邦女子杀了,郭靖必与女儿翻脸成仇。哼。翻脸就翻脸,难道还怕了这小子不成?但一望女儿,但见她神色凄苦。却又显然是缠绵万状、难分难舍之情,心中不禁一寒,这正是他妻子临死之时脸上的模样。
    黄蓉与亡母容貌本极相似。这副情状当时曾使黄药师如痴如狂,虽然时隔十五年,每日仍是如在目前,现下陡然间在女儿脸上出现,知她对郭靖已是悄根深种,爱之入骨。心想这正是她父母天生任性痴情的性儿,无可化解,当下叹了一口长气,吟道:‘。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黄蓉怔怔站着,泪珠儿缓缓流了下来。
    黄药师对亡妻的深情难忘,对爱女的舔犊之爱,对造化弄人的无限感慨,黄蓉对郭靖的痴心一片,对爱情破灭的哀婉欲绝在这段文字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无穷的回味。 与一般武侠小说不同,金庸小说的主人公大多不是一出场就英雄无敌。
    而是往往在幼小时曾遭逢大变,或失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以后遇到名师、奇遇才一步步成为艺高惊人的英雄人物的。这种“成长模式”的运用使读者亲眼目睹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因而对主人公有一种独特的亲近感,亲近大于崇敬。这也使主人公人气大于英雄气。另外,这种从主人公幼时写起的方式也较易展露人物天性。
    表现其性格。《射雌英雄传》中郭靖儿时看到哲别作战英勇,产生了敬佩之意,在其为成吉思汗的兵马追杀时,竟舍身相救,面对成吉思汗的兵马的威逼,英勇不屈、以命相拼,这不仅十分传神地体现了郭靖的性格而且也为郭靖这个人物形象的发展莫定了基础。《神雕侠侣》中少年杨过被全真教追赶,为小龙女收留后,小龙女让他睡在寒玉床上,杨过怕冷偷偷溜下来,小龙女用扫帚打他屁股,杨过不反抗,也不作声,小龙女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时,有这么一段对话: “没什么好作声的,你说要打,总须要打,讨饶也无用”,小龙女道:“哼,你在心里骂我。
    ”杨过道:“我J口里没骂你,你比我从前那些师父好得多。“小龙女奇道:“为什么?”杨过道:“你虽然打我,心里却怜惜我,越打越轻,生怕我疼了。”小龙女被他说中心事。脸上微微一红,好在黑暗之中,也不致被他瞧见,骂道:“呸,谁怜惜你了,下次不听话,我下手就再重些。
    ”}41 这样一段对话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敏感、聪明、重情的可爱的孩子的形象,既十分生动传神。又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这种对主人公成长历程的描绘更多地展现了主人公的七情六欲,展现了他作为常人的一面。 金庸笔下的英雄形象除了侠肝义胆这种共性以外。
    每人都有自己的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也是我们感觉这些形象有质感,多有人气的一个重要原因。郭靖的慈厚与顽强,杨过的机智与敏感,张无忌的胸无城府与优柔寡断,胡斐的刚强与鲁莽,乔峰的慷慨豪侠与义薄云天。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过小说后,就会觉得他们似乎就是自己所熟知的活生生的人。
    “有人气的英雄”的塑造是金庸武侠小说叙说英雄传奇的重要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才使读者可以在鉴赏中幻化为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英雄历险。这也是其征服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英雄历险的渴望属于大众的潜在欲望,这种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得到满足的,甚至无法或不敢对别人倾诉。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使读者在审美想象中进行欲望和情感的宣泄。获得一种灵魂的安慰与欲望的替代性满足,并同时对读者进行积极的理想、价值的引导,使读者获得人性、人格的健全。金庸武侠小说对大众潜在欲望的契合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对大众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致敬伊塔洛·卡尔维诺先生

他的那本小书是我一生追效的典范

实话实说,我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混蛋。

在这一点上占尽便宜的同时,我也常为无知与寡陋而感到深深的苦恼,但教条与规范往往是愚人乐于挑战的东西,我也不打算遵守它们,而想要与它们作永恒的游戏。

这样的玩乐总是有意义的,正如本雅明通过童年掏袜子的游戏,得出所指与能指之间总保持着一种类似包紧袜子的整体感——“把手伸进袜子里掏呀掏,然后!袜子被翻过来了”——形式与内容也保持着微妙的整体性,因而我们无法用整一的格式来论说“离题”,同样以严肃的腔调来叙述“欢笑”则更像是一场处心积虑的诈骗,因而如果有什么可以保证的话,我将郑重地承诺下面论述部分的不正经与不切题。

如果你翻到第五页,扑面而来的将是两个粗硕的大字——“离题”“欢笑”——激发我对它们关系之思考的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与“整一性”反复强调,却对两者的对立面少有说及,提到“喜剧”处则多是贬抑,“离题”的美德则根本未曾听闻;喜剧带来的笑谑是一种被压抑的情感吗?对“离题”的否定和长期潜存的社会权力之间有关系吗?是否可以像福柯在《性史》中所作的那样对“欢笑”与“离题”分别进行一次系谱式批评呢?

这些曼妙的问题长久地吸引着无知而好奇的我,也苦苦折磨着我的进取心,很快我便意识到或许应该先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问题想起,比如选取这两个向度的其中之一:“离题”是一种价值吗?它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起源与流脉?历代作家对它有过什么样的描述?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内在机制呢?……我对这些问题的兴趣源自于一个生活中普遍现象的日常观察——东西方舞台上的丑角往往通过插科打诨式的离题而为观众带来欢笑,我以为这是有助于大众福祉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来自于《项狄传》的邀约与诱惑。

下面是我参考用到的书籍: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黄灿然译)

《小说面面观》(冯涛译)

《巨人传》(成钰亭译)

《木桶的故事》(主万、张健译)

《古希腊喜剧艺术》(傅正明译)

《荷马史诗》(罗念生译)

这些书我大致都翻过,却一本也读不懂,我知道仅仅通过这些书是很难得出什么有价值的发现的,但是这本来也就不是笔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我写这篇小文的另一初衷是想致敬卡尔维诺先生在《新千年》中对于《项狄传》“离题”的精彩论述,新千年所展示的图景于我之最大启发在于包容,对异己的包容——正如卡尔维诺先生挑选来演讲的“每一种价值或优点,并不排斥其反面”——以这种态度审视《诗学》,便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其对“喜剧”与“离题”的埋没是不公允的,而我想为它们写点东西。

不止如此,我发现不少起于《诗学》的戏剧理论发展史在叙述上或许是有问题的,比如“布莱希特史诗剧场的理论基点在于反对亚里士多德戏剧的诉诸情感”、“残酷剧场是对语词中心的反叛”……这种精神弑父的论述与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的说法同出一脉——

“诗人,任何艺术的艺术家,谁也不能单独具有他完全的意义。他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他的鉴赏,就是鉴赏他和已往诗人以及艺术家的关系。你不能把他单独评价;你得把他放在前人之间来对照,来比较。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历史的批评原则,也是一个美学的批评原则。”

无论这在理论上多么站得住脚,但细思起来总会令人感到惶恐:它将戏剧理论发展视为层堆累积的高塔,这个譬喻从源流上认定了后者与前者的代承关系,并且我们不该忽视这个模型有着一个复古主义的地基,长此以往,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的一切特质都被反驳抽离完了,然后呢?这种设想令人感到深深的消极与绝望,它所展示的未来图景似是一座摇摇欲坠的骨架颓立于废墟之上(况且喜剧在这座肃穆阴沉的理论大厦里也找不到它应有的位置),或许我们应该更多地承认后来者的自由度与独创性。

因而我愿将文学史上每次影响深远的流派变革视作各种不同(乃至对立)的价值作为风格被取舍、缩放与沟通、对话的过程,价值取向本身只是平庸的关于特点之描述,而天才使其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风格(离题也是如此),正如纳博科夫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艺术流派,就是天才派。”

天才总能在绝境中给人带来可能与希望——

从卡尔维诺的《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到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项狄传》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有识之士似乎都不约而同地从中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趣味,或者说一种独创特立的新风格,但是对它的描述却都是令人遗憾的简短与含糊,与“离题”(我们姑且采用卡尔维诺对这种风格的叫法)所展现的广阔图景极不相称。

这种缺憾当然不是没有理由的,如果我们同意福斯特关于这种风格的两个譬喻:“小精灵”与“鸟儿和影子”;那么它确乎是难以把握的,更与“精确的描述”无缘,正如很难用粗重的麻绳栓住轻巧的鸟儿和它的影子,更不用说小精灵了,它会被吓跑的。所以或许可行的方式是一次次旁敲侧击,通过比喻和想象的花枝去迂回接近它,甚至摹仿鸟儿的歌唱与习性,来接近它模糊的轮廓,尝试看清它闪烁的貌相,而我前面提到的两位饱学博蘸之士所做的便是如此考验智慧与才情的难事。

为了寻觅它的足迹,我们接下来将从《木桶的故事》出发,其间偶尔会在零星小岛上停泊,最后再抵达《项狄传》——我这样安排航线是有我的道理的,一方面因为我少得可怜的阅读顺序如此;另一方面《木桶的故事》完成了“离题”的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建构,而《项狄传》则使其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风格,两者在很多表达技法和概念上高度相似(尽管同是爱尔兰人的斯特恩尽量地想与斯威夫特拉开距离)——然而我们必须承认,茫茫大海中绝不止这两座较大的岛屿,对于这个精灵的追觅似乎是杳无止境的,诱人的海平线始终在远方召唤。

一. “离题”的一种源流:斯威夫特先生失去了专利

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的“快”一章指出“劳伦斯·斯特恩的伟大发明,是他那部完全由离题组成的小说”,这里提到的这部小说指的是《项狄传》, 但是如果将离题——“一种用来延缓结局的策略,是一种使作品中的时间繁复化的技巧,一种永远躲避或逃离的办法。逃离什么?当然是逃离死亡”(卡尔维诺对“离题”的定义)——全然归功于斯特恩的伟大发明,那么这对于百年前的斯威夫特和他的《木桶的故事》来说属实显得有失公允,其书中对“离题”手法百科全书式的自我解释与清晰自觉的套用思考,着实也是令人惊叹的极具创造性的新发明。

值得深思的是卡尔维诺为什么对《木桶的故事》置若罔闻,领先了整整百年的它在理念上明明那么前卫而先锋:一个可能的理由是斯威夫特对此书在政治与宗教上的批评与讽喻寄托太大,以至于它太像是一本对于政教腐败极具攻击性的小册子,而妨害到它在文学表达上的整体效果,它指责宗教腐败与讥讽政治的用心太明显,作为政治寓言的暗指与象征在表达上又是那么精确甚至有点死板(比如父亲的遗嘱象征圣经,衣服象征灵魂等等,斯威夫特甚至在书中自己就急不可耐地指出来了,《木桶的故事》中很多象征都是有确指的答案的),以至于可供后人不断地从字句间寻找讽喻象征的所指作为注解;它被当下牢牢限制,太务求于其有用而无法超越时间,但《项狄传》确凿是一场游离于文学时间的游戏与闹剧。

但是斯威夫特先生未必会赞同我上面的论述,他对自己的独特发明显然是颇为自得的,不仅在很多地方对这种新手法的妙用自鸣得意,而且还吹擂自己大胆尝试的独创性,至于其灵感的来源,斯威夫特称之为“秘方”的物什,在书中有两处提及,我们分别来看:

①我不得不哀悼,还没有一个著名的现代人在一小卷便于携带的著作中,曾经试图对生活里可以知道、相信、想象或实践的所有事物建立起一种普遍的体制来。然而,我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计划前些时候曾经由奥布拉齐尔的一位伟大哲学家想到过。在他过早逝世以后,我从他的文稿中找到了那种秘方……
②我不得不承认,就是靠着这种秘方的帮助,尽管在其他方面并不相等,我才冒险进行以前从来不曾完成或从事过的如此大胆的一个尝试,不过某一位叫荷马的作家却从事过。……我在写本文时,无法避免不为这位作者说一句公道话,对我从他的无与伦比的作品中得到的莫大帮助与启发公开致谢。

这里的“奥布拉齐尔”(O’Brazil)是明确有所指的讽刺与戏谑,查阅史料可以知道它最早在塞巴斯蒂安·明斯特于1628年所绘的欧洲地图中出现,从15世纪开始就有不少确认以奥布拉希尔为目的的远航,英格兰人多次派遣队伍去寻找这个岛屿,但是都没能达成目的,1633年(即《木桶的故事》写作的年份),受雇于罗恩勋爵的大卫·亚历山大上校想完成对奥布拉齐尔的调查和全面报告,但依然失败了。斯威夫特在这里讽刺的应该就是这件事,“奥布拉齐尔”的哲学家固然出于杜撰的讽刺,而他所说的“对生活里可以知道、相信、想象或实践的所有事物建立起一种普遍的体制来”应该出于他自己的愿景与所思,离题式书写对于他而言意味着一种向生活中所有事物开放的普遍性体制。

正是出于这种愿景(“秘方的帮助”),他才“冒险进行以前从来不曾完成或从事过的如此大胆的一个尝试”,斯威夫特在表露想要完成这种尝试的野心的同时,也很谦虚地表示这种尝试早在荷马那么便已经从事过,并对荷马作品的启发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当我们以这个标准审视荷马的史诗的话,或许是会有所发现的——

如果说《伊利亚特》通过特洛伊战争的框架涵盖了神明的传说与凡人的争执,战斗场面与战争武器,日常用具与社会风俗等等,那么《奥德赛》便是通过奥德修斯漂流返乡的主题串联起航海时所见的种种奇遇与丰富的异乡传说。

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概括《木桶的故事》:用彼得三兄弟的故事串起了作者对政治与宗教的大量讽喻与所思。这种概括对大多数的作品(有意存心与之对着干的后现代小说除外)似乎都是生效的,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用这样“主题-串联-内容”的模型把握大多数作品(对于《格列佛游记》和《尤利西斯》这样的典型更是生效),因为从小学校里的语文老师便是这样教授我们理解文章并且尝试写作的,但是究其根本,或许斯威夫特在《木桶的故事》中有意无意说出的那句话抓住了本质——这个传统应该是来自以荷马为代表的古希腊史诗等叙事艺术的特性。

这种史诗的叙事艺术到底包含了怎样一种特质,以至于启发斯威夫特那本关于“离题”的大作呢?我以为是“整一性”与“对不合情理之事的包容”,我们不妨借助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论及史诗的表述——

①“环绕着一个有整一性的行动构成《奥德赛》”

这里的“一个有整一性的行动”,即是指奥德修斯回归故乡,事实上,我以为离题式书写出发的起点正是整一性,这点后面会论述。

②“悲剧应包容使人惊异的内容,但史诗更能容纳不合情理之事——此类事情极能引发惊异感——因为它所描述的行动中的人物是观众看不见的。倘若把追赶赫克托耳一事搬上戏台,就会使人觉得滑稽可笑:希腊军士站在那里,不参与追击,而阿基琉斯还示意他们不要追赶。但在史诗里,这一点就没有被人察觉。能引起惊异的事会给人快感,可资证明的是,人们在讲故事时总爱添油加醋,目的就是为了取悦于人。
教诗人以合宜的方式讲述虚假之事的主要是荷马……”

真是令我深思的文字,尤其是当我们把

“某一位叫荷马的作家却从事过”
“教诗人以合宜的方式讲述虚假之事的主要是荷马”

对照起来读时,这种曼妙的启发性就会显得更加突出:史诗的体裁决定了它能容纳不合情理之事,由于“它所描述的行动中的人物是观众看不见的”,所以“此类事情引发的惊异感”会给人快感而不会显得荒谬唐突,但是亚里士多德随即补充,“即便是荒唐之事,也还是可以采用的”。

从这则材料出发来审视斯威夫特的离题式写作,我们会发现他离题部分的冒险在基因上或许是“史诗化”的:他天花乱坠地讲述了如此多不合情理的事,比如从彼得三兄弟的衣服问题谈到衣服-灵魂有关的几个重要议题,再离题到评论家的起源等等,正是由于行动中的人物看不见的隐形,所以此类事情引发的惊异感不会显得荒唐而会给人快感(斯威夫特多次自觉地论述到快感的重要性,这一点后面会论述),而甚至荒唐之事也是可以采用的,斯威夫特无疑在风格上夸张地表现了《诗学》所说的荒唐之事,但这正是史诗之于悲剧的特权与自由,这种自由在《诗学》中是得以充分保证的。

二.主题在“离题”中起到的作用:主题真的消失了吗

我将会在这里短暂地离开主题,“才可以把我的主要问题得体地继续写下去”;每次我读到戏剧理论的流变史时,《诗学》在我的印象中都是作为一种该死的锁链而存在,三一律和世人的偏见是那么地恼人,天才因此被迫害而无从施展才华,“水银柱”被凝固起来,相反浪漫主义许诺的那种激情又是那么诱人,因而我起初觉得《诗学》和很多古典主义的存在一样值得反叛,但我在写完上面那段文字后,突然觉得《诗学》在成为一种明确限制的同时,作为一种古典又带着那么温情的启发性,或许真正可恨的是世人唯古典是从的偏见与权力对古典的异化(我们很容易想到法国人对古典主义的执念与王权的强盛之关系),我愿意将像斯威夫特一样怀着感恩之情将古典的文籍视为一种曼妙的启发,并向他们的帮助致谢,事实上,无论反叛还是继承,我们都无可避免地受到古典的影响,与此同时加入个人的情感与才华一遍遍地重写(而不是复刻)它,这是今人与古人隔空的遥遥击掌。

回归正题,上文论述的整一性无疑是跨时代的天才发明,有种说法是将其归功于荷马,听老师课上讲到:“整一性的叙述方式用紧扣贯穿的主题代替了先民流水账式的结构而为后世垂范,主题式叙述意味着取舍,面对宏大的特洛伊战争,平常的叙述者往往不忍心放弃任何一个片段,而只有成熟的文学家才知道如何取舍。”

与离题相对的主题式叙述往往意味着取舍,一旦选定主题便要着手舍去不合主题的无关部分,而使得故事基本按照着凸显主题的需要布局与发展;而当我们以此来审视离题时,便可以从中发现离题恰恰意味着对于无关冗余部分的保留甚至是主动加入,“离题”并不意味着主题的消解,其英文“digress”的意思是偏离主题,这恰恰意味着主题依然存在,只是叙述时常明显地和主题偏离,从这种“离题”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观看心理或者说一个固定的审美视角,即以主题为绝对的观看中心与逻辑主体并以此指出叙述部分的偏离;打个比方,如果将主题式叙事比作一棵高耸挺拔的云杉,它垂尖入云,不蔓不枝,那么离题式叙事便是一株歪扭歧生的葡萄藤,它硕果累累,叶茂枝参,世人欣赏前者身形的伟岸崇高,但也不该忽视后者果实的美妙丰盛,这是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而长年积累训练的审美范程与观察方式使人习惯性地从枝干(也就是主题)开始视察,继而把握这株植物(这可能跟人类的固有认知方式有关),因而才会这样感叹:“啊,它长得好歪斜啊!”殊不知从果实(一种离题式的曼妙点缀)起也是一样可以开始观察的,那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审美世界,这种审美方式是需要后天努力习得的。

在上文提及的那个譬喻中,云杉的干和葡萄的藤都作为某种主题的隐喻,明显可以看出葡萄柔软的藤比起云杉粗壮的干来是“退化”的,为的是将更多的“养料”留给果实,换句话说离题式叙述意味着主题的弱化,从而使得空间变得“有余”,继而其他更为丰富的东西得以加入其中,正如《项狄传》中主人公的经历成为一种随意的敷衍,三分之一篇幅已过,他才出生,偏离主题的题外话无论在篇幅还是力量上都压倒了主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偏题”并不是对于主题的取消,而只是对其的弱化,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比较接近于古典的表现手法,而不该被视为一个全然离经叛道的形象出现在文学史的舞台上,那种包容荒谬的史诗性与对整一性的部分继承甚至在古希腊荷马的史诗中便已经初露端倪,以斯威夫特为代表的后人所做的是将其重新发现并使得其特质更加夸张锐化的过程,直到斯特恩以其天才之作《项狄传》将“离题”确立为一种难以被忽视的鲜明风格,它才借着评论家的肯定得以逐渐深入人心。

三.“离题”的好处:斯威夫特先生的野心与恐惧

斯威夫特先生在《木桶的故事》中叙述了很多离题的好处,也做了大量为何使用“离题”的自我解释,归结起来大致有下面几个原因:

①“正如才智是人性中最崇高、最有用的天赋才能那样,幽默是最令人快意的。而任何作品如充分具备这两者,那么这两者就会使那部作品永远为世人所接受。确实,凡是没有分享到或领略到两者之一的人,绝大多数单单因为他们的傲慢、迂腐和粗鄙的举止,就会使自己暴露在两者的鞭笞之下;他们认为打击是软弱无力的,因为他们麻木不仁。在才智中杂有戏谑的地方,那只是称作玩笑,工作也就做了。”
②“人类的公共福利是经由两种方法实现的:教育与娱乐。……我试图在所有的高度上都实现自己的意图,因此在这篇非凡的文章里,我用一层有益之物和一层怡人之物把两者巧妙地揉和到了一起。”

斯威夫特对于才智与幽默(或称教育与娱乐)的推崇体现在全文的脉络间,也反面体现在他对那些“单调乏味、无知无识”的拙劣作家的极度厌恶中,斯威夫特多次表示了对他们的不屑,影射他们为“我们时代的可怕才子”;我们可以说斯威夫特式的“离题”本身是一种有利于才智的知识性写作,在那根丰饶的葡萄藤上点缀着知识的甘美果实,令人快意的幽默往往使人比较容易接受,而在加以才智的戏谑中利于大众才智的工作也就做了;其实这种启发民智的用心更多是斯威夫特先生的一厢情愿,他在书中大量的引经据典决定了这本意在大众的幽默之书门槛并不低。

(二)自我保护的出发点

①“不过这类人的一个通病(否则他们的辛勤劳动是大可称赞的)是超越他们的才能和职责,偏离整体,装着去指出书中的妙处与过错。”
②“人们可以说道这一件件文学辎重,说才智该为这些辎重感到羞愧。这些辎重没有能更为明智一些,保持安全,避免受到伤害,至少也应等到肯定需要它们时再出现。”

斯威夫特在书中《作者的辩解》部分里承认了自己对政治宗教腐败批评的用心,但是在当时政治宗教对舆论管控的严酷环境下,这种不留情面的讽刺无疑是危险的,斯威夫特自我保护的方式是将讥讽的部分藏在寓言和偏题的外壳下,因而对讥讽的解读与指摘都可以被斯威夫特本人回敬以“偏离整体”与他者的误读。

(三)瘟疫的破除:丰富度与可能性

①“解决的办法很容易、很正常。颂扬的材料数目本来很少,早就用光了。因为如同健康不过是一件事,而且一成不变,而疾病除去每天增添的新种类外,本来就有千千万万种。同样,人类的所有德行用几个手指就可以计算出来,但是他们干的蠢事和罪恶却是数不胜数的,而且光阴每时每刻都增加一些上去。”
②“目前,大自然中没有剩下充分数量的新素材,可以对任何一个特殊主题提供并把它装饰成一卷书的长度。这一点我是从一位很熟练的计算人那里听来的。他根据算术的规则对这一点作了充分的证明。”

斯威夫特在书中不少地方都表露了对于材料用完、干涸而无法重新恢复的担忧,同质重复无疑使其感到确凿的厌恶,因而他渴望提出“一种新的才智基础”来作为解救的方式,对于这种表达力的枯竭,他天才式地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从反面寻找材料新思想的创造——如果说讽刺文学是颂扬文学的反面,那么离题也是主题式书写的反面,当一种面向的有限材料已经濒临写完时,那么往另一向度寻找新的材料或许是可靠的解决方法,某种意义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斯威夫特选择了讽刺式的偏题书写,野心勃勃的斯威夫特想要探索新的表达可能;之于后者,斯威夫特提出“因为除了我们的思想外,艺术并没有创造性的词语。等我们的思想耗竭了以后,艺术的词语必然也耗竭了”,这实在是具有启发性的哲言,他指出应当从新思想的创造上发明新的艺术词语,来丰富表达的可能。

③有位古代作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奉献词和其他大批奉承话全都涉及一些陈腐的题目,丝毫没有一点新颖的含义,不仅没有使基督教徒读者痛苦和厌恶,而且,倘若不是突然遭到阻止的话,也没有制止那种瘟疫般的疾病——嗜眠症在这个岛上广泛地蔓延开。同时,也没有多少讽刺文学里面没有什么是先前没有触及的。

事实上,斯威夫特的天才似乎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他早就预言了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提到的那场“祸害语言的瘟疫”,时人都叹服于卡尔维诺这个新颖的表述,但这种说法的来源在两百多年前已经被斯威夫特发明了,卡尔维诺所描述的“自动性”与“通用、划一和抽象的陈套”在斯威夫特那边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关于猪肉的寓言,读者很快就会发觉那些陈套都是猪肉,只是作料稍微改变了一下而已。

(四)对自身局限性的认知

①“而且他越按照人类学识的格局去规划他的理解力,他就越不想按照自己的特殊概念去形成派系,因为这使他知道了他自身的弱点,以及人民的固执无知。”
②“我认为制定这条一般的准则是合适的:不论读者希望彻底理解一个作者的什么思想,最好的方法就是,使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到作家在下笔撰写所有重要段落时的情形与他对生活的态度。”

斯威夫特对于知识的偏爱并不是出于个人体验的赏玩与受用,而是有其社会福祉上的考量的——他希望读者阅读时持有这条一般准则,即“设身处地地想象到作家在下笔撰写重要段落时的情形与他对生活的态度”,这意味着在知识性的获取中了解他者,有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成为他者的能力,进而“按照人类学识的格局去规划他的理解力”,这种想象自己成为他者的戏剧性体验可以使人镜照见自我的局限与弱点,继而远离无知带来的固执与偏见。

这让人想起斯威夫特对于《木桶的故事》名字来源的解释——

“某一位好奇的、高雅的观察家获得了这一重要的发现:海员中有一种习俗,遇到一条大鲸鱼时,便朝它扔一只空木桶作为娱乐,并使它分神,不猛烈冲撞船只。这个寓言立即便给神话化了:大鲸鱼被解释为霍布斯的《利维坦》,那篇论著议论并玩弄了宗教和政府的各种体制,而这些体制有许多都是空洞的、枯燥无味的、嘈杂的、呆板笨拙的、喜欢转动的:这就是‘海中怪物’”。

那条鲸鱼或许是野蛮、专制、不宽容与偏执的象征,而作为木桶的“离题”便试图对这种野蛮和不宽容进行疗救,以防其“猛烈冲撞船只”而造成更可怕的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主题式书写往往意味着观念的单一,偏见与专制出自其中,而离题则意味着声音与身份的复调与多元,用离题取代主题式书写或许象征着对于偏执的破除而倾向于宽容与自由。

事实上,《木桶的故事》在书写过程中,作者也时常跳出自我声音的局限,借用他者的腔调讲述故事以想象他者的身份,这或许是斯威夫特对于严重剧烈的政教冲突与暴力冲突的疗救之法,他渴望从离题中逃避的不是卡尔维诺所说的死亡,而是战争与暴力,但是从《马丁的历史(续篇)》展现的图景中可见,他“为人类谋福祉的计划”终究还是落了空。

四.“离题”者的肖像:对于偏执的逃离与天性创作

我在开头说过应当用比喻来接近“离题”,而斯威夫特确实是精于此道的能手,他甚至悄悄为沉溺于“离题”技法中的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

“再看看第四个人,他和自己絮絮叨叨地深入交谈,在适当的时刻咬自己的大拇指;他的面貌上心事和意图交替地闪现出来,他往往走得很快,两眼盯在双手拿着的一张纸上:是一个十分节约时间的人,多少有点儿重听,视力也十分差,但是记忆力倒很强:一个永远匆匆忙忙的人,又是一个种种交易的了不起的阴谋家和策划人,而且对于悄声说空话这一出名的技术十分卓越,是一个单音节词和拖延时间的盲目崇拜者,非常乐于向所有的人许下诺言,结果却从不遵守:他忘却了词的普通意义,可是却非常善于保持那种声音,又极端受到自由散漫的支配,因为他的需要经常召唤他离开。”

这实在是引人深思的描述,如果将其遮去名字,移用为《项狄传》的评价,也不会感到丝毫唐突,反倒能曲尽其中的很多妙处,因而我绝不会相信《项狄传》如斯特恩所说不受到斯威夫特的影响,与卡尔维诺引用莱维关于《项狄传》之评论不同的是,《木桶的故事》在“离题”之中逃离的并不是时间,而是偏执——这个“离题”者自如地游走于各种品质的两极,从絮叨的健谈到咬指头的沉默,从快步的敏捷到视听的迟钝而头脑却善记,从匆忙的实干家到悄声说空话的专长,从忘却词的意义到非常善于保持那种声音……我们发现这段冗长的叙述充满了对立双方之间的摇摆不定,一切都是那么含糊不清,每当我们要确定这“第四个人”的特质时,那个声音便急忙否定,继而强调另一端的价值,但只有一处特质是极端确定的——受到自由散漫的支配。

换句话说,这“第四个人”只有一个特点,那便是逃离偏执的自由散漫,因为在一个充满宗教偏见与政治迫害的时代,确凿的东西让人感到恐惧,而偏见又是那么容易产生新的暴力与分歧,它会成为新的武器砍向那些不服从者,而只有自由散漫是无害的价值。

从上面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离题式书写往往借逃离主题来避开作者要逃离的东西(之于《项狄传》或许是时间,之于《木桶的故事》或许是偏执),而“离题”还有一个侧面是出于性情的本能,正如斯威夫特上面所说的“因为他的需要经常召唤他离开”。

对于这种本能,斯威夫特是这样描述的——

“但是马儿则渴望耕田,迟钝、笨拙、难看的牛偏偏要佩带上马具,不考虑到它是生来劳动的,是为优于它的物种耕地的。而且它既没有想要充当的那种高贵动物的形状和气概,也没有它那种速度。”

他自喻为高贵的马儿,速度是他引以为傲的资本,风格和思想的快尤其意味着灵活与从容,这种快的书写属于天性引导的创作,接近于超现实主义自动生成的概念,意味着在不同材料的偏离间“使创作成为主子”,理性因此只好乖乖做了跟班,而又受到天性所好的其他吸引,所以“想把话说得很风趣”,至于他所说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天才的自诩。

因而如果说离题手法与幽默风格之间有什么先天关联的话,那么其中之一便是出于天才性情与喜好的自然流露,至少在斯威夫特那里是这样的。

和斯威夫特先生的《木桶的故事》所说的一样,“正值我要按通常的方法,细读上一两百篇献词,然后誊写下一篇适用于阁下的概要之时,一件偶然的事又使我分了心,因为在这份文稿的封面上,我碰巧注意到用很大的字母写着下面这两个词DETUR DIGNISSIMO。这两个词也许含有某种重要意义。但不幸的是,我聘请的作家竟然没有一位懂拉丁文。我因此不得不求助于我们教区的牧师。他译成的英文是:‘谨献给最值得尊敬的人’。”

笔者也是如此,我在正要胡说八道之前在这份文稿的封面上发现了很大的字母写下的这三个词,我不懂拉丁文,查阅谷歌后才知道是“isn’t it?”的意思。

所以,今天应当会颇有几位小小的神祇来跟我们纠缠不清了我愿意称其为“小精灵”,如果这个词意还没废掉的话。 ——《小说面面观》

我们的主题,也就是我们读过的那些小说,没准儿已经在我们奢谈理论的时候悄悄开溜了好比起飞的鸟儿,影子就会开溜一样。鸟儿自是安然无恙——它一飞冲天,矫捷而又醒目鸟影也安之若素若隐若现地掠过道路和园林。可这两样东西却越来越自行其是,两不相干,至鸟儿停在地面上,它们才能再次相交。 ——《小说面面观》

后文中我会提到斯威夫特先生在《木桶的故事》里是怎样为这种方法做出极其华赡的示范的。

本文中摘引部分用楷体,笔者自己写的话用宋体,大部分都是宋体可以看出笔者的独创性与才华。

艾德蒙·库尔与威廉·沃顿就尝试给出了理解作品的“钥匙”

事实上,《木桶的故事》对这种惊异感也有提及:“这篇论文包括一些意外事故、转折和历险经历,既是新的、合人意的,又是令人惊奇的,因此在各个适当的方面,全都计划为迎合我们这个崇高时代的雅致情趣的。”

同样出于《诗学》第24章

出自斯威夫特的《木桶的故事》

出自斯威夫特的《木桶的故事》:“不论任何一种,只要最小的变化或是用错,都是完全毁灭性的。因此才智有它的路线和范围,离开了这些,它不可能偏离出去一点儿而不冒迷失方向的危险。现代人很精明地使这个水银柱凝固起来,并且使它降下,适应于时间、地点、人物的情况。还有这么一个笑话,不可以传到科文特加登以外。还有这么一个笑话,除了在海德公园角上外,到任何别的地方都无法理解。”水银柱在文中是个人才华与激情的象征。

出自《木桶的故事》原文:“你还从未缺乏一个外部的敌人:我是指那些单调乏味、无知无识的拙劣作家”。

《木桶的故事》:“他们有一种风俗和一种工具,对着母马的生殖器充气,这样它们可以多产奶汁。然而我却有点担心,怕它很快变得干涸,无法重新恢复,或者倘若可能的话,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才智基础,要不然我们甚至必须满足于在这方面,以及在所有其他场合,一再重复。”

《木桶的故事》:古希腊传记作家普卢塔克所著《弗拉米里乌斯传》中讲了一个普通的故事。一个吝啬的主人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请客人共进一顿丰盛的晚餐,每道菜的底部都是猪肉。不论他加了多少美味的调味品,客人最终还是认识到它们全都是猪肉。

这一点在后附的《一篇离题的文章,探讨战争和争吵的性质、效用和必要性》中看得比较清楚

《木桶的故事》:我曾经认为使创作成为主子,而分派给方法与理性创作的跟班的职务,是很合适的。这样分派的原因是由于我的特殊情况,又不能是其他任何情况时,受到吸引,想把话说得很风趣。

2022MOOC传统文化与审美素养单元测试答案本溪2022已更新(今天/动态)4rhx

关注公众号{帅搜}即可查询!复制你的题目,发送给“帅搜”公众号即可,非常简单。    白日登山望烽火

关注公众号{帅搜}即可查询!支持:大学网课,智慧树,知到,超星,,通,选修课,,外语类,财会类,建筑类,职业资格,考试,类,外贸类,计算机类等考试;是一个料下载与在线考试系统、,是各类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好帮手!
题目找不到?就用帅搜-搜题吧。

帅搜公众号是一款专为大学生贴心打造的做题,这里包含了大学的各门专业学科题目,用户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就可以通过帅搜获得自己想要的,有了帅搜,出和解析,做题就是这么简单。

基本都是秒回的的,如遇到查询人数较多可能延迟1-2秒,望理解。
1、题目全:收录大学所学各个专业的题,这里有海量的网课,再也不怕专业太偏找不到啦~
2、搜题快:支持拍照搜题、文本搜题、扫码搜书等多种搜索方式,一拍一扫,秒出题目和!
3、资料多:文史哲、理工农医、经管法、教育、艺术……丰富的专业教材资料,提供各专业所需教材~
4、结果准:无论是哪种搜索方式,搜索结果都能做到无误,佳只为你呈现~
如今大学生在校期间都遇到各类课后考试,这还不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各类技能学科等,看似轻松的大学生活,实际上并不轻松,所以有一款又全又快又好用的搜题真的非常重要,帅搜为搜题而诞生,希望为大家服务。

2022MOOC传统文化与审美素养单元测试答案本溪2022已更新(今天/动态)"A.对B.错"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舞台上,少数民族建立过的是()A.前秦B.东晋C.西晋D.东魏在CT颅脑片上常见的生理性钙化不包括()A.松果体钙化B.大脑镰钙化C.床突间韧带钙化D.侧脑室脉络丛球钙化E.小脑齿状核钙化关节沿垂直轴进行的运动A.环转运动B.内收和外展C.旋内和旋外D.屈和伸E.滑动企业以防止竞争较量的发生作为指导,并采取措施防止挑战者着手行动,或者使其进攻偏离到威胁较小的方向,企业实施的这种战略属于()"A.反应式防御战略B.阻击式防御战略C.式防御战略D.保守式防御战略"底盘测功机配置惯性飞轮主要是模拟汽车行驶时的(。 A,林处长易人,总是以身作则,单位为灾区募捐,他捐的钱物多B,小张新来单位,对老员工孟某的意见总虚心接受,并常常表示自己很佩服他C,小李工作后朋友很少,但他对同事说,他在大学读书时,和体育非常好,朋友也很多D。 <关于新形势下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在()上通过,A,的六中B,的五中全<关于新形势下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在()上通过,A,的六中B,的五中C,纪委六次D,的关于非水溶液滴定法,下列说确的是A,可分为:非水碱量法。A.空气阻力B.滚动阻力C.加速阻力D.行驶惯性力4.企业的成本管理报告中主要包括的信息有()。A.成本预算B.实际成本及其差异C.成本差异形成原因D.改进措施胆汁固体成分中含量多是A.胆固醇B.脂类C.磷脂D.胆汁酸盐离心泵的汽蚀余量NPSH值越低,说明该泵的抗气蚀性能越差。下列关于“站姿的标准”错误的是()A.上半身挺胸收腹B.腰直C.嘴张开D.双臂自然底盘测功机通过()来模拟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所受的各种阻力。A.飞轮B.电机C.加载装置D.同步带生产经营单位申报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的材料包括()。A.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B.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C.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D.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胆汁固体成分含量多的是A.胆固醇B.脂类C.胆色素D.磷脂E.胆汁酸盐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

2022MOOC传统文化与审美素养单元测试答案本溪2022已更新(今天/动态)一般讲战略变革时机有()。A.提前性变革B.反应性变革C.回馈性变革D.危机性变革气海穴的主治有()A.妇科病证B.气虚病证C.肠腑病证D.遗尿、遗精下面哪种疾病不是由蚊子传播的"A.丝虫病B.疟疾C.乙型脑炎D.莱姆病E.登革热"关于视太阳日长短不等,说法错误的是"A.视太阳日长度变化,总体上是二至短B.椭圆轨道是视太阳日不等的主要因素C.椭圆轨道使视太阳日长度发生±8秒的变化D.与椭圆轨道和黄赤交角有关"传统的金融理论基于有效市场假说,以“价格可以充分反映该时点所有可得信息”为前提,根据金融市场中资产价格的时间序列特征对价格波动进行解释和预测。然而,价格波动的复杂性让学术界开始对这一前提产生了怀疑,()——这个被忽视的可能包含市场信息的因素,随着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 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为F,若使它们所带电荷量都减小为(q/2),而距离增大到2r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F,7.在价值发现型理念下,只要有国民经济增长和行业发展的客观前提,以此理念指导能够较大程度地规避市场风险。酵母菌一般具有以下5个特点: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多数营出芽繁殖;细胞壁含甘露聚糖;能发酵糖类产能,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A.对B.错属于慢性实验的是(???)A.家兔血压的调节B.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C.脊蛙反射D.消化道滑肌的生理特性E.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亚钠滴定法是用于测定具有芳伯氨基的含量加酸可使反应速度加快,所用的酸为()A.HACB.HClO4C.HClD.HNO3气体输送机械的基本类型及其操作原理与液体输送机械类似。下列属于慢性实验的是A.蛙心灌流实验观察离子对心缩力的影响B.观察电迷走神经对家兔心脏活动的影响C.观察缺氧对家兔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影响D.利用巴甫洛夫小胃观察胃液分泌的调节E.观察横断家兔脑干引起的去大脑僵直现象按力量的构成方式,可分为(。A..组织战略服从于组织结构B..组织结构服从于组织战略C..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并列D..组织结构决定组织战略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源于,早期的体现形式是依附在建筑上的装饰艺术。"A.对B.错"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A.选择性B.快速性C.准确性D.灵敏性E.可靠性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A.选择性B.快速性C.准确性D.灵敏性E.可靠性杆件伸长后,横向会缩短,这是因为杆有横向应力存在。(5.0分)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封建社会的“等级学校”,资本主义社会的“双轨制”等,都说明学制受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制约。()请示是写给直接上级,不得越级请示。饮茶防龋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茶多酚致龋菌生长B.饮茶摄入的钙可增强牙釉质的坚硬度C.饮茶摄入的氟可增强牙的抗酸蚀能力D.茶多糖葡糖基转移酶活。

2022MOOC传统文化与审美素养单元测试答案本溪2022已更新(今天/动态)关注公众号{ 帅搜 }即可查询!搜题找,查题公众号,搜题软件,搜题,查题工具,大学网课,考试,建筑工程,IT认证,资格考试,会计从业,考试,外语考试,外贸考试,考试等各类题库以及一些常见的普通练的题目题库供大家查询并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A材料的间接费用,根据分配计算的结果编制必要的会计分录。(计算时如有小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22.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监理机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A.参与设计交底B.签署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C.审查施工组织设计D.审查施工单位申报的月度和季度计量表E.对施工单位的检测仪器设备、度量衡进行定期检验和不定期检验宋代()的主要内容是看汤色、汤花。"A.煮茶B.注茶C.斗茶D.分茶"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A.有选择性、灵敏度好、经济性好、可靠性高B.有选择性、动作迅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A.有选择性、灵敏度好、经济性好、可靠性高B.有选择性、动作迅速、灵敏度好、可靠性高C.动作迅速、有选择性、经济性好、可靠性高D.动作迅速、经济性好、有选择性、灵敏度好下列哪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藻类B.蓝C.光合D.芽孢杆菌金产的未来价格的反差体现了者对该金产的风险的认知腰带的叠加是为了(。在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社会基本矛盾是()。A.敌我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A.快速性B.可靠性C.灵敏性D.选择性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A.快速性B.可靠性C.灵敏性D.选择性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A.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B.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以下属于行政区维护安全委员会的职责的是()。A.分析研判行政区维护安全形势,规划有关工作B.制定行政区维护安全C.推进行政区维护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建设D..协调行政区维护安全的重点工作和重大行动E.调查危害安全案件“运斤成风”中的“斤”意思是:"A.斧头B.斤两C.刀D.计较"非水酸碱滴定中,滴定弱碱常选用的溶剂是A.二胺B.冰HAcC.异丁基酮D.苯-甲醇施工阶。例如: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所有这些诗句的情致,都在这“一”字,如果易“一”为“几”、为“数”,则兴趣索然了。②“”,就在一声中,凝结了宫女的千愁万恨,歌喉哽咽,刚发一声而双泪齐下,其情之凄切可知。至于“”,点缀着残星皓月,哀怨之意,溢于文字之表。写情如此,言“一”足矣,亦不须多。类似的表现手法,在诗词中是很普遍的,如“潮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另本“一帆”作“数帆”,自然是“一帆”好,意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类似,“数帆”就一般化了。又如“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等等都属此。 Whichofthefollowingtypesdoesthenotion[literature"notcover,"A,Dramas,B,Shortstories,C,Novels,D,Paintings。行政区()应当依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有效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安全的行为和活动。A.执法B.行政C.立法D.司法是指为防备和抵抗,制止武装,保卫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及有关的.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活动。的基本要素都包括(??)A.的主体B.的对象C.的目的D.的手段《行政区维护安全法》规定,行政区维护安全委员会设立安全事务顾问,由(??),就行政区维护安全委员会履行职责相关事务提供意见。A.人民任命B.人民指派C.行政区行政长官任命D.行政区行政长官指派造血干细胞的产生部位是A.脐带B.外周血C.骨髓D.肝脏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A.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B.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E.从摹写到创造的过程GSP的适用范围不包括(5.9分)A.批发企业B.零售企业C.销售的生产企业D.医院能判断伤病员死亡的人只有医务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叫阁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