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具体怎么做才能够让同盟国先攻击日本?

如果二战后中国按照同盟国协议也驻军日本,中日关系现在会怎样?

在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席卷整个东亚,东南亚,可以说是亚洲战场的核心!但是,当时情况下,他并不是孤军奋战,在亚洲他拥有一个铁杆同盟国,而且派军队帮助日本人攻打中国云南。但是,战后这个国家摇身一变又变成反法西斯同盟国,还找日本进行了战争赔偿!这到底怎么回事?真相到底是什么?


这个国家就是暹罗,也就是泰国,作为中国上千年的藩属国,而且被乾隆狠揍。现代更是以“人妖”闻名。但是,泰国一直认为其祖先是来自于中国云南的南诏国,这个国家被中原王朝灭亡,残余实力被迫跑到了现在的中南半岛泰国位置,建立了泰国最早的国家。因此,在二战时期泰国民众和政府眼中,云南那是泰国的故土,祖宗之地。因此,一直想夺回来,而且,中国清末民国又是如此的弱小,不堪一击,因此也给了他们很多的遐想!认为恢复故土还是有可能的。


当日本军队席卷东南亚的时候,泰国国王和政府,象征性的放了几炮,然后就主动投降,要求跟日本签订同盟条约,俨然摇身一变成为了日本的同盟国,因此王室,政府保存的都很好。而其目的不过是,想借助日本人的力量,达到自己恢复云南故土的目的。而且积极鼓动日本进攻云南,直接派军队,跟日本一起攻打云南,切断滇缅公路,而且还跟日本商议得到云南后两国瓜分。但是,这个时候,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


在帮助日本攻打云南的过程中,泰国政府对日本大力进行经济支援,而且军队亲自上,但是,此时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快接近尾声。日本也未能拿下云南,泰国想与日本瓜分云南的计划失败。而此时,泰国发生了民主运动,新内阁成立,立马宣布,此前跟英法中等国的宣战不算数,自己是反法西斯的!不过这却得到了美国等的承认,泰国摇身一变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国,成了战胜国。


日本投降后,泰国向日本提出了索赔,最后日本无奈赔了120亿日元!也是被坑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意日三国正式组建了轴心国阵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争规模的扩大,向往和平的许多国家共同组建了与轴心国对立的新阵营,即同盟国阵营。在随后的时日里,同盟国阵营的几个“领头大哥”频频坐在一起开会,商讨如何尽快结束战事。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轴心国却从来都没有能够像同盟国一样聚在一起开过会。

不过需要在开头部分特别提到的是,德意日三国其实曾经有过一次高级官员的会晤,即在公元1940年一同于德国首都柏林签订了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只不过参与这次会议和在条约上署名的人都是各国的外交部长,三国领导人从始至终都没有相见过。


既然是最高级别的会晤,那么肯定就是三个国家的实际控制人要齐聚一堂商讨接下来称霸世界的方案,且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人。那么问题来了,德国和意大利都有明确的人选,可日本应该把谁推出来参加会议呢?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选,这样的会自然也开不起来。

按理来说,经过政治改革后的日本走的应该是君主立宪制的道路,日本也确确实实编撰并全面推行了新的宪法。但是问题在于,一个国家君主的权力理应也要受到宪法的限制。可日本不同,天皇的权力和地位是凌驾于宪法之上的,

这也意味着日本的政治制度并非君主立宪制,而是立宪君主制。


可是由于明治天皇以来历代天皇都没能弄明白权力结构,所以导致天皇又成了名义上的全国最高统治者,却不是实际统治者。简单来说,就是天皇有权却不能行使这些权力。尤其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军部垄断了政治并且架空了内阁、议会甚至是天皇,天皇的权力又一次旁落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日本军部在政坛上确确实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毫不夸张的说,政治家们想要做什么,如果得不到军部的支持那就无法如愿。可是想要让军部派出代表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会晤商议大事,那还不够资格。


和日本相比,意大利距离德国本土要更近一些,双方之间的战略合作和军事协同也更加便捷一下。更何况如果向前追溯,德国和意大利包括法国原本就是“一家人”。可德国和意大利表面上是亲密无间的亲兄弟,实际上却不是一条心。

当年德国为了征服奥地利,曾经不惜以极端手段除掉了奥地利的总理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对此意大利方面十分不满,甚至还直接出动了军队迫使德国停止干预奥地利事务。

不仅如此,奥地利还和英国法国等国家站在了一起,在国际舞台上口诛笔伐德国这种破坏欧洲政治均势和和平环境的行为。德国见状只得暂时收敛一些,但是心里却十分痛恨意大利的这种行为。


更为“过分”的是,当德国正式和英国以及法国等欧洲国家撕破脸的时候,原本说好要和德国并肩作战的意大利却宣布自己为中立国,这可给德国坑惨了。即便后来意大利还是同德国一起与英法等国家作战,可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也实在是不敢恭维。

德国一边要顾及自身,还要分兵救援“亲密”的意大利盟友,这让德国人更加讨厌意大利人了。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和德国分别处于同盟国和轴心国这两个对立的阵营当中,但是自近代开始、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和德国都保持着还算不错的外交关系。

清末时清廷就曾经斥巨资引进了德国的军工生产流水线,这才能够加速军队的近代化改造进程。

如果两国关系不好,德国又怎会出售这些东西呢?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中德两国之间的关系更近了一步。除了德国帮助中国训练军队之外,还出售给了国民政府不少精良的德械装备。当时堪称战力天花板的中央教导总队,就都是按照德国军队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并且装备着最为精良的自动火器。

然而德国和日本的关系却并不好,虽然这两个国家是同盟关系。举个例子,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代表曾经多次在国际联盟大会上怒斥日本这一侵略行径并且要求国际联盟根据相关条款制裁日本。而日本方面则不断狡辩,就是不肯承认侵略行径,两国代表经常爆发冲突。

面对这种特殊情况,德国代表的反应是出人意料的沉默不语。不仅如此,德国的外交部门也选择了中立立场,国内甚至还出现了指责日本侵略行径的声音,实在是讽刺之极。后来德国因受到日本外交方面的压力,才不得不站到了日本这一边并且承认了伪满洲国。

不光是德国看不上日本,日本同样也看不上德国。在德国刚刚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发动苏德战争的事或,日本就对此提出了质疑。就在德国迫切地想要日本对苏作战时,日本却意外选择了在苏德两国之间调停,这可给德国人气了个半死。像这样的事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过不止一次,两国心都不在一起,又怎么会愿意举行最高规格和级别的会晤呢?


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明白了,其实二战期间轴心国阵营的三个主要国家的主导者之所以一直都没能齐聚一堂、像同盟国阵营的几个主要国家主导者那样一起开大会,是因为德意日三国本来就不是一条心。

这三个国家虽然同处一个阵营,但只不过是因为有相同的野心才不得不与其他两国建立起同盟关系。但凡其中一个国家有单挑整个同盟国阵营的能力,都绝对不会与其他两国保持任何联系。


当然,日本方面推不出来一个能够参会的人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同时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映射出了日本内部政治权利结构的混乱,使得日本的行动力和效率在现实中大幅度下降。就算内阁和议会甚至是天皇想要参会,如果没有军部的同意也无济于事,反过来亦是如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国的同盟国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