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炮擦拭原理

本文为【】的汉字拼音对照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简介:  中国54式7.62毫米手枪是我国仿制前苏联TT式手枪的产品,于1954年定型,至今仍装备部队。是我国生产和装备量最大的手枪。   54式手枪的自动方式采用枪管短后座式;闭锁方式采用枪管摆动式,保险装置为击锤保险,该枪还设有空仓挂机机构。 使用枪弹:  中国51式7.62X25毫米手枪弹。 技术诸元: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196毫米   枪宽:30毫米   枪高:128.5毫米   枪管长:116毫米   全枪重:840克   瞄准基线长:156毫米   初速:420-440米/秒   膛线:4条,右旋   弹匣容弹量:8发   平均最大膛压:1850~2100公斤/平方厘米   初速:420米/秒   射速:30发/分   规定寿命:3000发   射程:50米   弹匣容量:8发   附属品   通条一根。用以擦拭枪膛。平时固定在枪套侧面。   装护具   枪套:装枪及备用弹匣。   枪弹盒:分两格,每格装枪弹20发,共40发。   背带:便于携带枪套及枪弹盒   保险带:将手枪系在射手的腰带上,以防手枪丢失。   备件   弹匣:一个 保险装置:  无手动保险,仅设有机锤半待击保险。 退弹过程:  弹匣扣位于握把左侧、扳机后方。卸去弹匣,后拉套筒,退出枪弹,通过抛壳窗检查弹膛,释放套筒,扣动扳机。 发展历史  中国的军用手枪的历史也很长,在抗战时期和国共内战除了十几万支毛瑟军用手枪(盒子炮以外),还有一部分美国和苏联援助的手枪,当然也有少量缴获的日本垃圾南部手枪(俗称王八盒子)。在抗战时,由于初期和中期国军火力太弱,毛瑟手枪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近距离连射武器的不足。   内战结束后,中国当时的装备可以称得上是万国造。其中步枪口径多达11种,枪弹和枪械种类更是多达数十种。作为一个新建的大国,实现军队武器的制式化和自产化当然是首当其冲的事情。   之后的朝鲜战争中,勇敢志愿军士兵拿着五花八门的武器和严重不足的弹药,和武装到牙齿的美韩联军血战数年。虽然一度打的美军狼狈溃败,但是因为火力的差异和空军的几乎全无,志愿军遭受的相当大的伤亡。其中就弹药一项,就有日式,苏式,美式,国式等四五个国家的各种弹药,造成后勤方面严重的困难。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有百分之四十的弹药缺口只能通过战前缴获获得,白白牺牲了很多的生命。这些更推动中国武器自产化的发展。   从1950年到1955年,由于底子薄,中国同时采取进口和仿制2种方式。5年内从苏联共进口和接受枪械90万支和大量的弹药。   在此同时,中国大陆方面开始逐步仿制苏联的军用武器。其中就包括苏联二战期间的制式手枪。   1951年,随着前一年中苏条约的签订。中国军工系统就开始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仿造苏制托卡列夫军用手枪。主要是苏联方面提供全部图纸和提供流水线的全部机床,同时培养一批技术骨干。该枪基本就是托卡列夫手枪的简单仿制,没有任何中国自己创新,所以并不能称得上是中国自产的武器,只能算是中国组装。中国方面取名为51式手枪。   苏联托卡列夫式手枪是一款很有特色的武器,该枪发射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全长196毫米,空枪重0.85千克,枪管长116毫米,初速420米/秒,使用8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50米。它的威力很大,穿透力很强,而且生产成本很低,是一款很实用的武器。   它是由苏联枪械设计师托卡列夫在1930年设计的,是苏军装备的第一支自动装填手枪。托卡列夫参战了残酷的苏德战争,部队对其威力和可靠性的总体评价还是不错的。   不过客观来说,苏联军队装备大量的冲锋枪(超过500万支),手枪在实战中使用的情况很少,主要是少数坦克手,飞行员和军官在极端情况下自卫使用。所以托卡列夫实战中的成绩自然很一般。   托卡列夫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类似勃朗宁手枪结构。它的枪管下方有一个铰链环,挂机柄销插在环中。射击后,枪管和套筒首先一起后坐一段自由行程,然后枪管下的铰链环绕挂机柄销向后转动,迫使枪管下移,使枪管上的闭锁突笋脱离套筒上的凹槽。此时枪管和套筒分离,完成开锁。当套筒推枪管复进簧时,枪管下的铰链环又绕挂机柄稍向前转动,使枪管上抬,闭锁突笋进入套筒座凹槽,实现闭锁。   它的结构紧凑,该枪在吸收勃朗宁手枪优点基础上,创新了一套近似模块化的内部设计,包括击锤、阻铁、击锤簧、阻铁费等,使枪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托卡列夫的威力在当时来说,是世界一流的。它的7.62毫米手枪弹是世界上同口径枪弹中威力最大的枪弹,射弹威力大是该枪所以被众多国家仿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51式手枪很快装备部队,并且参加了朝鲜战争。但是中国方面对其反应比较一般,部分士兵和军官认为它就作战性能还不如盒子炮。但是作为自卫武器也足够了,况且它还有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的优点。   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战争的停止让中国方面可以重新完整的实现自己的计划。由于朝鲜战争中国的参战,苏联已经确定中国是他的盟友,随即开始和中国的全面军事合作。   1953年,苏联专家根据中苏两国的协议大量进入中国,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军事方面专家。   中国专家和苏联专家详细研究了朝鲜战争中51式手枪的暴露出来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同时还考虑了中国士兵的自身特点。比如改进了枪托的大小,适应中国士兵较小的手型。   1954年,手枪正式定型并且大量生产装备部队,取名为54式手枪。该枪是中国建国以后正式装备部队的第一款制式武器。   54式手枪装备部队以后,参加了中印边界战争和中越边界战争。总体来说,54式手枪还是能够满足这些恶劣环境下的作战需要。它的射程不错,穿透力强,威力大(54手枪发射的51式7.62mm钢芯弹头最大飞行距离1630米,初速高达420米/秒。在25米距离上能射穿3毫米厚的钢板、10厘米厚的木板、6厘米厚的砖墙、35厘米厚的土层),在50米内的距离上能够适应战斗中自卫武器的需要,属于大威力军用手枪,敌人士兵中54式一二枪就足以丧命。能够满足军事实战需要,是54式能够在军方使用长达50年的最大原因,当然价格低廉和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也是重要的原因。1987年54式手枪出厂时的号码已高达35,000,000,足可见其在中国的盛行。   54式手枪的结构简单又结实,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不容易因为一二次磕碰而损坏!   虽然不容易损坏,但是实战中54式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卡壳现象,这也是它的一直问题很难更改了。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代战争中,手枪使用的机会少之又少。最基层的中国军官一般不使用手枪,而是普遍背一支AK47。因为实战中,冲锋枪虽然比较重,但是基层军官身体素质一般不比普通战士差,能够负担的了。而且冲锋枪的作战能力比手枪强十倍也不止,危险的战场上基层军官宁可自己多一些安全的保障。至于手枪,基层军官一般不怎么在乎,他们认为反正战争中又会士兵的减员,到时候拿冲锋枪就行了。高山下的花环里面,连长梁三喜和指导员一人拿一挺轻机枪,一人拿一把冲锋枪。   一般营长以上的军官,还是用手枪的。但是这些人能够开枪的机会就很少了。   不过,客观来说:54式仿制的苏联托卡列夫手枪早在几十年前就被苏联军方淘汰了。该枪的水平大约保持在二战中的一流水平(还并非一流,中印战争后解放军反映54式手枪,除可靠性、侵彻力好些外,其他性能都不及勃朗宁手枪)。一款武器用了50年,经历了数次军事科技的重大变革,它的淘汰是必然的。   一九五四式7.62毫米手枪。 54式7.62毫米手枪是我国仿制前苏联TT式手枪的产品,于1954年定型,所以命名为五四手枪.至今仍装备部队,是我国生产和装备量最大的手枪。54式手枪的自动方式采用枪管短后座式,闭锁方式采用枪管摆动式,保险装置为击锤保险,该枪还设有空仓挂机机构。简介:本文转载于军械工程学院编辑出版的《枪械教材》,对54式手枪作了比较详细、全面的介绍。54式手枪目前广泛装备于我军营以下指挥员和特种兵,也是院校轻武器射击课中使用的武器之一,本文对参训学员学习54式手枪武器常识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在转载时还增加了若干插图。一九五四式7.62毫米手枪系根据苏一九三三式7.62毫米手枪的图纸、技术条件、工艺资料仿制而成。于一九五四年试制定型,并经总参谋部批准命名为"一九五四年式7.62毫米手枪",简称54式7.62手枪。 用途、战斗性能、主要诸元 用途 54式7.62手枪,配属给我军初级指挥员及特种兵,用以在近距离内攻击敌人和进行自卫。 战斗性能 使用弹种:为一九五一式7.62毫米手枪弹。其弹头在有效射程内,有足够的能量杀伤人员和马匹(50米落点动能为36公斤?米),在100米仍有杀伤力。 有效射程:50米 供弹方式及容弹具容量:弹匣供弹。容量8发。 战斗性能:30发/分。

一般说的RPG主要是指最常见的RPG-7,不过我们还是从它的前一代RPG-2开始说起,这样能讲清楚RPG-7的一些特征是怎么演变来的。

RPG-2是苏联在二战结束后研制的一种单兵反坦克武器,较大程度上参考借鉴了二战末期德国的铁拳150。与其说它是“火箭筒”,不如说它是无后坐力炮。因为它发射的弹药没有火箭发动机,是靠发射药柱爆燃产生的火药燃气推出去的,飞行中弹药也没有火箭发动机续航。

这是RPG-2的中国仿制型56式40火箭筒(我国引信这类武器的时候,把单兵发射的筒式反坦克武器都叫火箭筒)发射的弹药。弹头部分是空心破甲弹头,中部有卷紧的尾翼,尾部纸筒里装的是发射药,发射药成分是黑火药,对你没看错,是黑火药。

发射前,把火箭弹从发射筒口装到位,手动扳下小握把后面的击锤

瞄准,扣扳机射击,击锤向上打击针尾部,击针打击火箭弹侧面的一个火帽

火帽爆燃的火焰通过L形的管道点燃尾部的发射药,发射药爆燃,把火箭弹抛出筒口,另一部分火药燃气从发射筒后端喷出抵消后坐力。火箭弹飞出筒口后,卷起来的尾翼展开,全程无动力飞行直到击中目标。

这个照片就展示了卷起后展开的弹翼。

RPG-2的缺点是它没有膨胀腔,发射筒从头到底是一样粗细的,发射药爆燃的推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黑火药抛射力量也不足;火箭弹出膛后就是无动力飞行,无法增程。所以RPG-2的直射距离只有100米,最大射程只有200米。

接下来出场的是RPG-7

它的筒体上有一段明显的增粗段,这就是膨胀腔,能提高发射药燃气的利用率;发射药也从黑火药变成了硝化甘油双基药;更重要的是,它使用了带火箭增程发动机的弹药。

箭头处就是火箭增程发动机喷口,这个剖视模型没有装上发射药筒。

包装箱内的PG-7火箭增程破甲弹,箱子边上一格里的绿色圆筒就是发射药筒。

使用前要把发射药筒组装到火箭弹上。

其实这个发射药筒不光是发射药,还有火箭弹的尾翼组件。火箭弹尾翼向前折叠,周围捆上硝化甘油发射药,外面再包上纸筒。这个硝化甘油发射药看上去是不是很像通心粉?如果你胆子大舔一舔的话会发现它还是甜的,因为甘油就是甜的。注意看发射药筒尾部还有个涡轮,待会儿会提到。

组装好以后的火箭弹就是这样的

和RPG-2一样,从发射筒口装填到位,按下击锤,瞄准击发。

扣下扳机,击针打击侧面的火帽1,通过传火孔点燃旋在尾部的发射药筒,那些通心面一样的硝化甘油双基药就爆燃了,产生推力把火箭弹推出筒口。

在推的过程中,火药燃气冲击发射药筒尾部的涡轮,让火箭弹出膛时开始旋转,待飞出筒口后,利用离心力甩开四片尾翼。

在击发的瞬间,因为惯性,火帽2克服弹簧力量后坐,撞击击针,点燃延期药管,经过稍许延迟等火箭弹飞出筒口十几米后,点燃火箭增程发动机点火药,点火药爆燃产生的燃气点燃火箭增程发动机固体药柱,燃气从之前一张图提到的火箭发动机喷口推动火箭弹飞行。

有了增程发动机后,RPG-7的有效射程比RPG-2提高了一大截,有效射程超了一倍达到200米,最大射程提高到500米。

从B站找到的一个视频,美国陆军士兵训练发射RPG-7,不过他们使用的其实是中国生产的69-1,区别是有两脚架、发射筒外面有纵向凹槽,但是原理一样。

但是,RPG-7也有一种特殊的弹药OG-7杀伤榴弹

注意看,它的侧面没有倾斜的火箭增程发动机喷口,就是个光滑的柱子。

组装好以后的剖面图,尾部的发射药筒和尾翼与破甲弹相同,但是弹体里就是黄色的炸药,没有火箭发动机。这个弹,和RPG-2一样是无火箭动力的,纯无坐力炮抛射。

很多朋友都当过兵,但是兵种可能不一样,如果是步兵,那么训练起来就相对单调,跑跳投为主,可也是梦想成为一名特种兵的最好平台。但是,如果想要当的是炮兵、坦克兵,训练内容就丰富了起来。这是说的好听的,其实真是累。看下面这张图中,美国大兵哥累的。

炮兵,其实也称地面炮兵、野战炮兵,是以火炮、火箭炮、反坦克导弹和战役战术导弹为基本装备,遂行地面火力突击任务的兵种。今天说的主要是指涵盖数种不同的大口径武器的部队,包括迫击炮和野战炮。

如果你当过炮兵,你一定擦过炮。火炮射击之后,都要进行擦炮,主要的内容是擦炮管。擦炮管的过程非常复杂,要用到很多工具,还要有炮油的助阵。需要所有人一起上阵,用力反复擦拭。中间还要蘸上各种擦拭剂,插入炮管,去除铜和多余的炮油。很是繁琐耗时。

于是,许多聪明的国家设计了各种自动擦炮机,据报道韩国就造出来了。当然喽,聪明的中国人在很多年前就有了自动擦炮机,但说真的,机器这种东西还真是不如人工擦的干净,拿家里的洗衣机说吧,肯定没有手洗的干净。(马大哈除外)所以许多国家仍然选择了人工擦炮。而且这在战时也是不适合的,比如一个连队只有一个自动擦炮机,那么一台一台等着擦,又费时又费力,那是多么的不值当啊。

人工擦就比较费劲了。擦炮的工具主要是擦炮杆,这个杆一般由好几节连接到一起,顶端还有一个大刷子。擦炮的时候先往炮管里通洗涤液,用这个大刷子反复刷洗,把炮管上残存的火药残渣和铜渍擦掉一部分。

尤其是在放炮后,炮管在高温高压火药燃气的作用下,炮弹的滑动弹带上的铜微粒和火药残渣会被粘挂到炮膛内壁。外行人来看,这些铜屑微乎其微,但这也如同你的家用轿车,时间久了不保养的话,就会影响射击的精度,这可不能开玩笑,一炮跑出去,可不知道到哪儿去了。更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炸膛,那可就不只是精度的问题了。

然后就要往炮管里钉木锲,木锲外面裹上绵布,直径略大于炮口直径,这样的目的是增加摩擦力,在钉木锲的过程中将火药残渣和铜渍进一步擦掉。钉木锲一般要进行个三、四次,直到看到炮管里变成亮银色才算过关。

相比于钉木锲,清洁炮闩就相对容易了一些,一个炮兵就能够完成。但是钉木锲就不一样了,那是重体力活,要四五个人配合,还要上大锤等专用工具的。而且,坦克火炮也是这个擦拭过程,也一样的费力,当过坦克兵的朋友可能都有体会。不过,如果有上图这样的女记者帮忙擦炮,相信士兵们工作起来也会更有劲头的。俗话说的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不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膛炮原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