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是几年级的课文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右)和宋学义(左)。新华社发
3月25日,湖南省各界隆重送别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同志。3月21日,葛振林在湖南衡阳与世长辞,享年88岁。新华社记者 明星 摄

本报北京3月27日讯 记者温红彦报道:针对近日部分媒体报道“小学语文教材删除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一事,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澄清:《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目前,该教材仍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在中小学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新形势下更应该加强。

近日有媒体报道说,在新的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正式删除。这一消息已被上海教委相关负责人证实。

还有媒体报道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也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由小学五年级新课本调整到四年级的自读课本中去了。

这位负责人就此说,目前,国家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的革命传统篇目有量的要求,没有规定具体篇目。因此,审查通过的教材中都有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只是不同版本选择的篇目不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至五年级上册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出版。在这九册教材中,共有选文333篇,有关革命领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选文有37篇,占11%;有关祖国山河和建设成就教育的选文有45篇,占14%;有关情感和道德教育的选文有104篇,占31%。其中,语文第九册中包括《狼牙山五壮士》一文。

据了解,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颁布后,《狼牙山五壮士》还被选入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配套使用的《同步阅读》四年级下册中,目前正在广大实验区使用。

狼牙山五壮士(延伸阅读)

1941年9月25日,数千名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分数路突然进犯狼牙山地区。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二排六班的5名战士,即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当手榴弹、子弹全打光后,宁死不屈的5壮士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其他3名战士壮烈牺牲。《人民日报》(2005年03月28日第十一版)

壮士一一远去不再复还 我们还记得他们身上的民族魂吗

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肺功能、心脏功能、肾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于3月21日23时10分在湖南衡阳169医院病逝,享年88岁。

又一位老人远去了,带着他血与火的传奇经历和气壮山河的战斗记忆。和所有枕着人生故事入睡的老人一样,他走得安详、宁静却又有几分凝重。倥偬时代留在他身上的烙痕很多、很深,他见证了我们需要在书本中用心翻阅的沉沉史页,他的人生足迹和我们虔诚诵读的民族苦难记忆一样坎坷,他和我们一样,深爱着这片家园,只是,与我们在和平空气下的享受姿态不同,他必须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在火与剑的萦绕中高昂着永不屈服的民族魂、英雄魂,他用呐喊和鲜血照亮了那段历史的暗角,他用石破天惊的凌空一跃告诉世人,什么才是中国式的信仰与自尊!你可以说,是那个恢宏时代造就了他的不灭传奇;你可以无言而叹,是千千万万张英勇无畏的黄色面孔给了他张扬民族血性的力量源泉,在民族危亡、国家兴衰系于一线的紧急关口,他做了自己该做的。可是,今天,在历史和它的英雄主人公们渐行渐远之时,作为他们伟岸功绩的受益者,生活幸福的我们记住了自己应该记住的吗?

请原谅,我用了太多感性的文字,却只为传达一个平实朴素的念头。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提醒自己和我的同胞们,前辈们在艰难困苦中用生命塑造的民族核心价值,我们没有理由淡忘。也许,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会有所区别,生存观、价值观、道德观会出现更丰富多元的走势,可是,是否存在一个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底线和核心理念呢?

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不和谐的插曲(但愿只是插曲)挑衅着这道底线,金钱至上、利益崇拜、物欲之旗高张,为官者知法犯法或以权僭法,为商者逃法避法视法规道德门槛如无物。而在另一些人眼里,英雄价值观早已有了新的诠释,人们热衷于谈论和效仿“财富英雄”、“娱乐英雄”、“权力英雄”,却往往对道德英雄、知识英雄们视而不见;人们宁愿将时间和精力消磨在“娱乐”、“休闲”、“调侃”、“戏说”上,却不舍得挤出那么一点点功夫回望和反思一下民族的经典记忆、经典道德价值理念。笔者并不反对有理有趣的休闲娱乐方式,正如专家所言,它是时代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上升的标志,但笔者始终坚信,在任何一个需要秩序规范的时代,社会权利的表达与坚守,道德价值的维护与奉献,公民责任的恪守与修筑,都要比休闲娱乐重要得多,也紧迫得多。

抚摸着幸福生活的边边角角,送别一位血性战士、一颗民族英魂,这种感觉多少有点异样,它让这一天的阳光有了些沉重的底色,它让人的思绪被一双悲壮的翅膀拉扯。他要走了么?从小学课本走向被一个民族世世代代诵读的勇气和道德范本?但愿,他和千千万万个气质相仿风华相似的人,一起从我们的回忆中走出,走向幸福和谐、道德与理想相濡以沫的美好明天。陈阳解放日报

1995年8月,葛振林出席全国政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座谈会。新华社发

六年级上《狼牙山五壮士》: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掌握场面描写方法

通过提取关键词句和表格、统计图比较,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初步掌握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写作方法。运用构建人物概念图的方式,体会“壮士”是怎样的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对革命前辈的敬仰。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积累多音字

贯guàn(全神贯注)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站立,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四、细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五、精读课文,解析句子,回答问题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编教材的红色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