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港为什么不改名

苏维埃港不改名是因为保留下这样名称就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地名具有传承作用,能够让人们记住历史。
苏维埃港城市原名为皇家港,其前身为康斯坦季诺夫斯基防卫站。一九四一年改成现在的名字,苏联解体后也没有改名。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苏维埃港城市原名为皇家港,其前身为1853年N.巴什尼亚科在这一海岸构筑的康斯坦季诺夫斯基防卫站。

1941年改成现在的名字,苏联解体后也没有改名 。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采风追月】【環遊尋美拾遺錄】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4428回:华夏东极抚远迎朝,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叶罗费·帕夫洛维奇·哈巴罗夫(1603年至1671年),俄国人,原为流氓爆发富商户,后因服刑破产,乃向雅库次克总督弗兰茨别科夫请自筹队伍远征黑龙江。

1649年他组成一支150人的武装队伍从勒拿河和奥廖克马河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五个村镇。清顺治七年(1650)7月又强占了上游北岸的雅克萨,并沿江岸大肆掠杀当地达斡尔、索伦、费雅喀等族居民。1653年他抵达乌苏里江与黑龙江的汇合点,并将此地绘入其勘测地图中。后被清朝边防军围攻,放弃城寨而逃,因侵华有功,被狗沙皇封为服役流氓贵族。此流氓绘有《阿穆尔河图》。

1858年(咸丰8年),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在签定了《瑷某珲条约》后仅仅三天,在1858年5月31日,考察了乌苏里江东岸入黑龙江交汇处的伯力。西伯利亚兵团的哥萨克士兵在此建立的防卫村,为了纪念哈巴罗夫在远东地区的事迹将伯力改称为哈巴罗夫卡,这一天成为这座城市的建城纪念日。

1860年清俄《北方某条约》签定,乌苏里江以东地区被大清昏官全部割让给俄国。在哈巴罗夫卡,随著居民点的扩大,1880年获得了从城镇升级为城市的地位。1893年11月2日(俄历10月21日)又改名为哈巴罗夫斯克(Хабаровск)。

今天这里是俄邦远东联邦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首府,管辖着6179900平方公里的整个东西伯利亚。1958年在哈巴罗夫斯克建城100周年的时候,在火车站广场建成了巨大的哈巴罗夫的铜像纪念碑。这是按照全俄邦雕塑比赛获奖作品为原型建造的。1958年5月29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俄邦邮晸在2003年8月27日为了纪念新领土的探险家叶·帕·哈巴罗夫诞生400周年,发行了纪念邮资封。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Khabarovsky kray)是位于俄邦远东地区的一个边疆区,为俄邦第四大行晸区。在2015年有人口1,338,305人,地广人稀。其行晸中心为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建立于1938年10月20日由俄邦最高苏维埃総统团执行的法令,由远东边疆区拆分出来。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地区主要是黑龙江下游流域,隔鞑靼海峡与库页岛相望,北部濒临并沿鄂霍茨克海延伸,与萨哈共和国(西)和马加丹州接壤。苏霍伊战斗机系列最重要的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位于此,另外也是中俄贸易热点地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面积为788,600平方公里,占俄邦远东地区面积的27%,海岸线长2,500公里,包括海岛共3390公里。其东北临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南临滨海边疆区和我国,西南部和西部与犹太自治州和阿穆尔州相邻,西北部和北部与萨哈共和国相邻,东北部与马加丹州相邻。

哈伯罗夫斯克边疆区向南沿边境河流乌苏里江延伸约200公里为比金,是其最南端城镇。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在首府伯力附近的黑瞎子岛交汇,这里也是全州主要人口聚居地,从伯力到以北的阿穆尔河畔共青城为平原,南部宽220公里,北部宽100公里。从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到黑龙江入海口的庙街是狭窄的河谷。

从黑龙江到左岸的不列亚山脉分布的为落叶松,右岸到锡霍特山脉则为冷松。伯力到中俄边境的乌苏里江下游河畔的乌苏里平原为低地和沼泽地,土壤贫瘠。乌苏里江下游,平原往东是山区,森林覆盖面积占80%,在境内霍尔河盆地有270万公顷的森林,大多数为云杉。这个地区城镇多沿西伯利亚铁路分布。

黑龙江、阿姆贡河到濒临太平洋的这个区域有1,000万公顷森林地,90%为山地针叶林,边疆区西南部与阿穆尔州接壤为山岳地带,有90%的地面海拔为1,200米到1,500米,在不列亚河盆地有平原。该地区森林覆盖面积为三分之二,主要为落叶松。阿穆尔河-阿姆贡河三角洲以北有50万平方公里的山地冻原,2,800万公顷的西伯利亚针叶林山地,海拔500到2000多米,以及1,600万公顷的森林地。该地区气候严寒,夏季短促,人口主要聚居在鄂霍茨克斯基县。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内的大部分领土为系列山脉——孙塔尔哈亚塔山脉(最高峰穆斯哈亚山海拔2889米)、锡霍特山脉和朱格朱尔山脉所占据。主要河流为黑龙江、乌苏里江、霍尔河、乌第河、阿姆贡河。此外还有多个小湖泊:胡姆米湖、奥列利湖、乌德利湖、博隆湖、奇利亚湖、丘克恰吉尔斯科耶湖、大苏卢克湖、埃沃龙湖、基济湖、阿穆特湖、布拉戈达特诺埃湖、卡季湖。

中世纪时期(我国宋朝时期),在今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境域生活的主要的是通古斯民族,也就是后来建立金朝的女真族。

我大明朝宣德七年,亦失哈在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外东北)时,重建毁坏的永宁寺,并在黑龙江入海口立下一块石碑,在之前的永乐十一年,在修建永宁寺时也在入海口立下一块碑,这两块碑在19世纪50年代仍存在,但在1904年遭到拆除,并转移到了海参崴的两座博物馆。在此地已经进行过考古发掘。在清代时,1689年,该区乌第河以南部分根据《尼布楚条约》归属清朝,晚晴时先后于珲瑷条约和中俄北方某条约中割予沙俄。

自17世纪开始,欧洲人来这一片远东地区不断探险。1639年,一支由伊凡·莫斯科维廷领导的哥萨克探险家组成的探险小分队来到鄂霍茨克海海滨,莫斯科维廷也成为了首位到达太平洋沿岸的俄邦人。1856年,俄邦帝国时期成立涵盖今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大部分区域的滨海边疆州,1900年开通的外贝加尔铁路和之后建成的东清铁路加快这个地区的移民速度。

1900年至1913年有300,000人外地人移民至包含今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阿穆尔地区。1904年至1905年之间日本与俄邦帝国爆发战争迫使这个地区的安置计划停止,1904年1月至1906年3月外东北地区和整个东西伯利亚被禁止迁移。1920年4月6日,外贝加尔州、阿穆尔和滨海边疆州、萨哈林岛北部以外贝加尔山脉和外东北区为主成立了远东共和国()。

1938年10月20日,俄邦将远东边疆区分为哈巴罗夫斯克地区和滨海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地区由哈巴罗夫斯克州、阿穆尔州、下阿穆尔州、萨哈林州、勘察加(科里亚克民族区和楚科奇自治区)地区、犹太自治州和直属于krayispolkomu的三个地区。

1947至1948年,萨哈林州和阿穆尔州脱离哈巴罗夫斯克地区。1953年,哈巴罗夫斯克地区科雷马河区从中脱离,于同年12月3日成立马加丹州其下属的堪察加地区成立楚科奇民族区。

有西伯利亚铁路连接滨海边疆区的海参崴(终点站)与伯力和犹太自治州首府比罗比詹。贝阿铁路连接重要的苏维埃港和瓦尼诺和阿穆尔河畔共青城以及在共青城东北的泽姆加空军基地,以及有火车轮渡到萨哈林州的霍尔姆斯克。

公路方面,有M58公路连接赤塔和伯力,途径跨黑龙江的哈巴罗夫斯克大桥。M60公路连接伯力和海参崴。以及东方公路连接伯力到滨海边疆区的纳霍德卡。

在伯力、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庙街为主要内河港口。鄂霍茨克、阿扬、瓦尼诺、苏维埃港、卡斯特里港为主要海港,其中瓦尼诺为最大的海港。

跨越黑龙江的哈巴罗夫斯克大桥(公路铁路两用桥,二月摄),曾命名为“阿列克谢耶夫斯基大桥”,两用部分共长2599米、总长3890.5米,宽约25米,建于1916年,工程花费当时的一千三百五十万卢布。1920年4月5日俄国互殴期间大桥遭到破坏。1999年在旧大桥的附近新修建了一座。大桥现在是M58公路和西伯利亚铁路的一部分。大桥也成为5000俄邦卢布纸币背面图案。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城市口比例为80%左右,自1990年代起人口呈减少趋势,在2015年有1,338,305人2010年人口有1,343,869人;2002年人口有1,436,570人;1989年人口有1,824,506人。1968年为1,336,000人,1956年边疆区共有1,245,00人。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集聚在首府伯力,在全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人,城市人口占81.83%(2015年)。

黑龙江三角洲以北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的3个区划阿杨诺梅斯基县、鄂霍茨克斯基县和图古罗丘米坎斯基县面积共422,307平方千米,占整个边疆区面积的一半左右但人口稀少,其中阿杨诺梅斯基县人口最少,在2015年有2009人,图古罗丘米坎斯基县次之在2015年有2029人,鄂霍茨克斯基县最多,在2015年也仅为6988人。

在俄邦时代,这广大地区重要的居民点位于沿海的鄂霍茨克附近,其余的也多分布在沿海的少数几个小居民点,内陆实际无人居住。南部沿海的地区人口相比北部沿海地区人口更多,南部沿海的地区人口最大的区划为苏维埃茨克港斯基县(苏维埃港)人口在2015年为40,831人,凡宁斯基县次之在2015年为34,873人,苏维埃茨克港斯基县的人口自2010年就不断减少,但仍维持在四万人左右,凡宁斯基县人口自2002年陆续减少。

伯力,俄语名哈巴罗夫斯克(Khabarovsk),位于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交界处东侧,中俄边界处,北距海参崴800千米(500英里),为俄邦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首府,2002年至2018年间是远东联邦管区行晸中心。

“伯力”是该市的我国传统名,此地原属我大清王朝管辖。1858年,俄邦帝国在此地建立要塞,以俄国探险家叶罗费·帕夫洛维奇·哈巴罗夫的名字命名为“哈巴罗夫斯克”。1860年《中俄北方某条约》后正式割让予俄国。

哈巴罗夫斯克是俄邦远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根据1989年俄邦人口普查,该市人口数量达600,623人;到了2002年俄邦人口普查,该市的人口数量降至583,072人。

伯力又名伯利。此名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勃利州。辽朝时期此地被称作剖阿里。1858年,沙俄在此地建造军事要塞,以探险家叶罗费·帕夫洛维奇·哈巴罗夫的名字,将之命名为“哈巴罗夫斯克”。1860年依据《中俄北方某条约》,此地正式被清晸府割让给俄邦。

目前华语地区仍普遍将此城市称为伯力,我国出版的地图标记为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根据我们测绘局2003年5月9日发布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汉语版地图中“哈巴罗夫斯克”之后必须括注我国名称“伯力”,汉语拼音版地图和外文版地图除外。我方对此城市的译名使用不统一,有时使用“哈巴罗夫斯克”,有时使用“伯力”。

唐开元十年(722年),唐玄宗任命黑水靺鞨酋长倪属利稽为勃利刺史,并将黑水都督府勃利州治所设于今日的哈巴罗夫斯克。到了辽朝,勃利改名为“剖阿里”,并设有五国部节度使,辖黑龙江下游各部。

15世纪,明朝在此设巴忽鲁卫,隶属于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后金崇德八年(1643年),在此设博和哩噶珊。“颇黎”、“勃利”、“博和哩”、“剖阿里”都是“伯力”、“伯利”的汉语谐音,来源于部落名“博和哩”。据《满洲源流考》卷11《疆域》载:“博和哩,满洲语,豌豆也”。

清朝年间,此地属于吉林三姓副都统管辖。

1858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派遣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侵占我国黑龙江沿岸并在此设军事哨所。穆拉维约夫为纪念17世纪俄国探险家叶罗费·帕夫洛维奇·哈巴罗夫在远东地区的探勘行动,将伯力改称为“哈巴罗夫卡”(Хабаровка)。随着居民点的扩大,1883年10月又改为“哈巴罗夫斯克”(Хабаровск)。俄文名称便来源于此。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根据1860年《中俄北方某条约》,原属清朝位于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交界处东侧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连同库页岛一并愚昧地割让予俄国,伯力遂属俄境。丧失伯力城之后,我国在牡丹江流域另建“勃利”,以延续“伯利”之统辖边疆功能,即今七台河市的勃利县。

20世纪初,哈巴罗夫斯克随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而兴起,此后成为俄远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1929年中东路某事件,我国试图收回中东铁路,与俄邦爆发冲湥,俄邦决定对我方发动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俄邦在伯力的维亚特斯科耶组建了俄邦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二战结束后,曾在此市对日本关东军战犯进行审判,即伯力审判。

距离伯力最近的我国城市是抚远市,它是我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江平原区域,与双鸭山市接壤,与俄邦隔江相望。全县面积6262.48平方千米,2013年常住人口12.6万。抚远市地处我国陆地最东端,有“华夏东极”、“东方第一城”之称。抚远市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出境通道。

抚远市地处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市东北部,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是我国最东部的县级行晸单位,也是我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抚远市西与同江市毗连,南与双鸭山市饶河县接壤,北与俄邦犹太自治州、东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隔江相望。

全市总面积6262.48平方千米,边境线长275千米。抚远市距离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直线距离约650公里,市晸府所在地抚远镇距俄邦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直线距离仅40千米,航道距离仅65千米。

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在伊加嘎地方设绥远州,隶属临江府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改绥远州为绥远县,划归吉林省依兰道所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绥远县因与绥远省重名,更名为抚远县,为祈使此地永远安抚、平定之意。

2008年10月14日,双方在黑瞎子岛举行了“我国与俄邦联邦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双方通过换文确认《我国和俄邦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及其附件正式生效。两国边防部队已开始按双方勘定的国界线履行防务。

2012年3月30日,我方边防总队在黑瞎子岛举行揭牌仪式,宣布设立黑瞎子岛公安边防执勤点。2013年8月30日,因松花江黑龙江特大洪水,我国版图最东端的黑瞎子岛自然地表已全部被洪水淹没。。。

2015年7月3日至5日,我国户外运动嘉年华暨全国户外运动休闲系列赛在黑瞎子岛举行。。。2016年1月,经民晸部批准,抚远县撤县设市。

抚远在历史的风云中抹去了棱角,但边境小镇风光依旧迷人,东极广场和东极宝塔是当地的知名景点。

抚远是我国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

如果群众要去俄国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旅行,可以参观旅行团的一日游项目,甚至都不需要护照,当然如果想参加三日游的行程,不必申请俄罗斯的签证,直接拿护照交给旅行社就可以办理。。。不过参团的费用不低,几年前就要1500元。抚远海外国际旅行社等机构可以办理群众出境旅行的繁杂手续。。。

第4429回:百年首捷一岛独胜,珍宝岛和黑瞎子岛

已经有很多高票答案提到了建筑、服装、产业乃至社会风俗、生活习惯,这里就说说地名吧。在这方面,俄罗斯历经近30年时间虽然较苏联时期有了很多改动,比如把列宁格勒恢复原名圣彼得堡,把斯大林格勒恢复原名伏尔加格勒(当然这个是赫鲁晓夫时代就改的,感谢@指正,斯大林格勒原名是察里津,伏尔加格勒是新名而不是改回原名),把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恢复原名叶卡捷琳堡等等,但依然保有满满的苏联遗风。

首先,我们打开广袤的俄罗斯地图(主要是墨卡托投影的功劳。。),也许会注意到在大帽子一般的国土正北方,有一串还不小的群岛,仿佛皇冠顶部的宝石。

这是哪里呢?让我们放大点再看看。

原来叫北地群岛,好像很普通的样子。但别着急,让我们再放大看看。

厉害了!原来这个群岛的四个主岛分别叫: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共青团员、少先队员。

而且这具体的命名可大有讲究,苏联人的论资排辈,讲究象征意义可一点不比世界其他地方差。

十月革命岛面积14170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海南岛的五分之二,是北地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位于群岛的正中央。其最高海拔点965米也是整个群岛的最高点。

布尔什维克岛,不难猜想,是群岛中的第二大岛(虽然看着比北边的共青团员岛要小点),面积11312平方公里。其最高海拔点935米是整个群岛的第二高点。

共青团员岛略小于布尔什维克岛,面积960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点781米。值得一提的是,共青团岛和十月革命岛相隔的那条海峡,叫做红军海峡。此外,因为共青团岛已经是北地群岛的最北端,其最北点已经超过北纬80度,是许多北极探险旅程的起点。

少先队员岛是共青团员岛的姊妹岛,面积1527平方公里,远小于其他三个主岛,最高海拔点也只有327米,就像一名小少先队员跟在共青团员大哥哥身旁。岛上的冰川也被命名为少先队员冰川(这岛要不是太远太冷,妥妥的苏联小学春游目的地啊)。

因为地处偏远,北地群岛直到1913年才被俄国水文学家维利基茨基发现,1933年被归入苏联版团,随即被命名,四大主岛的名字也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访问完北地群岛,我们再来看一些保留苏联时代名字的大城市。

首先是大名鼎鼎的共青城。

此城之所以出名,不仅是因为在我国江西省九江、在乌克兰,都有同名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里曾是中国领土,1858年才因为《瑷珲条约》被俄国占去。

在20世纪30年代,这座城市主要由苏联的共青团员建造,所以被命名为共青城,又因为坐落在阿穆尔河畔,因此全名叫阿穆尔河畔共青城。今天,共青城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仅次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第三大城市。

接下来让我们从俄罗斯的最东端到最西端,看看小有名气(似乎现在名气也不小)的加里宁格勒。

这里出名是因为这是俄罗斯著名的飞地,这块面积只有1.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面临波罗的海,另三面完全被波兰和立陶宛包围。这座城市在历史上的名字可能更有名——柯尼斯堡,柯尼斯堡由条顿骑士团北方十字军于1255年建立,先后被条顿骑士团国、普鲁士公国和东普鲁士定为首都或首府,著名数学家欧拉提出的七桥问题就起源于这里。

柯尼斯堡在二战前是德国领土,1945年柯尼斯堡战役后,苏联红军占领这座城市。战后,根据《波茨坦协定》,柯尼斯堡成为苏联领土。1946年,为纪念刚逝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柯尼斯堡更名为加里宁格勒直至今天。在开始时,因为立陶宛是苏联加盟共和国,所以加里宁格勒直接与苏联本土接壤,但在苏联解体立陶宛独立后,这里成为了俄罗斯的飞地。

再下来是城市名气不大,但名字很响亮的恩格斯城。感谢@,恩格斯本身也比较重要,因为这里是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的主要基地,包括图160和图95都驻扎在这里。

这是俄罗斯萨拉托夫州中部的一个城市,位于伏尔加河东岸,年称波克罗夫斯克。1931年改以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之一的弗里得里希·恩格斯命名。1924至1941年,恩格斯城曾是伏尔加德意志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首都。

可能有朋友会好奇有没有马克思城,也是有的!准确说是曾经有,不过是在民主德国。民主德国曾将萨克森州三重镇之一的开姆尼茨更名为卡尔·马克思城,1991年两德统一后恢复原名。

为什么开姆尼茨市被命名为马克思城呢?按理说,马克思的故乡莱茵省小镇特里尔最有资格。不过,二战结束后特里尔在西德,无法来做命名。而地处东德的开姆尼茨市曾经是工业重镇,而马克思一生所从事的事业都与工人阶级相关。另外,据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来过多次开姆尼茨。所以为了纪念马克思,就将这个工业城市改名为卡尔·马克思城。

最后是列宁格勒州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州

这两个州都是以布尔什维克创始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列宁的名字来命名的。

列宁格勒州就是圣彼得堡的所在州,圣彼得堡虽然改回原名了但州名没有改,也算是同时纪念列宁同志和彼得大帝(感谢@指正,圣彼得堡不是纪念彼得大帝,而是纪念东正教圣人彼得)。而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则是列宁家乡辛比尔斯克(感谢@指正,这座城市九十年代叫辛比尔斯克,现在又改回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即州名、首府名都是乌里扬诺夫斯克)的所在州。

此外,在苏联时期用社会主义领导人名字命名,并沿用至今的城市还有金吉谢普、基洛夫、古谢夫、陶里亚蒂、季米特洛夫格勒等。

地名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特定时期特定文化的象征,即便我们没有去过俄罗斯,但看到这些地名,是否也能想起昔日的苏联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维埃港是不冻港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