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7月11日昼长相等的时间是哪一天?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篇1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其中季节变化又是难点;

  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讲授法等;

  【教具】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flash课件;

  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从现象上看,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小从生活中就有所了解。但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解释就不太容易,尤其是四季产生的原因。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请大家解一下原因。学生争抢回答:地球一方面在自转,另一方面还在绕日公转。

  1、用手电筒当作太阳,请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

  2、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并对地球自转、公转做简单的描述、评价、对比等。

  在学生演示活动结束后,教师设置以下问题:

  1、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2、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永远是白天。

  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自由合作、探究很快完成。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在一定时间的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仍不能用很清晰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1、用红色的粉笔将地球仪的任一经线圈勾画出来;

  2、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借手电筒的光束当太阳;

  3、让学生观察:当一红色经线正对太阳时是什么时间(正午),另一红色经线背向太阳时是什么时间(子夜);当这两条经线随地球仪不停转动时时间怎样变化(昼夜交替)?

  在演示后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自由合作完成下面问题:1填表(用flash课件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运动)

  2、一口井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井底的机会,这口井可能位于什么地方(借助flash课件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有一个地方一年四季昼夜平分,这个地方位于哪里?

  4、结合生活经验,比较6月1日、12月1日昼夜长短情况。

  5、地球绕日公转运动中是直着身子还是倾斜着身子?如果是直着身子,能不能产生四季?

  教学中教师及时检查、指导各小组的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

  1、如下图:在三种情况下,哪个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多,地面的气温最高?

  2、演示:用手电筒做太阳光源,在教室黑暗处按上图三种情况照射墙面。要求学生观察:在三种情况下墙上光斑亮度强弱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如下图a,若地球是一个平面,不同纬度的地方(如A、B、C三点)冷热程度是不是一样?

  4、如下图b(同时与图a比较):地球不同纬度的地方(如A、B、C三点)冷热程度是不是一样?若地球不自转,会不会产生四季变化?

  5、探究题:在生活中,太阳能装置如何放置,取得的采光效果最好?

  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后归纳: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表划分为五带(同时要求学生读教材第12页的图说出地球上的五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面问题:

  1、中国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

  2、全球最炎热的大陆是哪个?

  3、全球最寒冷的大陆在哪里?

  1、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全球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大陆,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大陆。

  教学中要贴近生活经验设计问题,尽量降低问题难度,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篇2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四季的变化

  地球仪、手电筒等。

  教学课时:拟用2课时

  引导学生感受下列现象

  日出自东、日落自西

  日出日落产生的现象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①、生活中我们感到是天转还是地转?

  ⑵、哥白尼的“日心说”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一些知识,首先学习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自转。

  演示一:教师展出地球仪,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1、自转运动的规律

  ③周期一天(大约24小时)

  (承转)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演示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2、昼夜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

  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东京时间早)

  ③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东边)

  ④教材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不合适,因为这时纽约正是半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略作讲解)

  3、自转的地理意义

  【布置作业】课后复习课文,预习下部分内容。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篇3

  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

  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小型地球仪(学生可自带)、手电筒(学生可自带)、自制课件等。

  自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阅读:学生一起朗读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引入本课内容。

  演示:教师用教具演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步)”,请学生观察。

  自学:学生自学本课数分钟。

  投影:地球自转动画

  提问: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

  提问: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演示:要求学生利用自带地球仪、手电筒、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交替的情况。

  提问: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并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的初步印象。

  讲述: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出昼夜两半球的范围,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使地球不同地区产生了时刻差异。

  提问: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周期。

  投影:从地球公转姿态动画得出地球公转及其重要特征

  投影:通过动画和图片讲解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投影:通过地球公转动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动画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动画,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南北半球获得光热状况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

  提问:第12页活动2(通过动画讲解)。

  归纳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有规律变化形成四季。

  投影:地球的五带图

  ①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②各带内接受太阳照射情况和气候最明显特征;

  ③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哪一带。

  [小结]学生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篇4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3、能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4、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教学难点】: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地球仪,光源,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等。

  1、谈话: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会出现很多令人奇怪的现象,比如:北半球到了夏季,太阳就会挂在天空几个月而不落下,北极中心地带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会连续几个月不见太阳,北极中心地带的黑夜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极昼和极夜。

  2、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就是一天,可是极地的白天和黑夜竟然长达半年!我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二、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

  1、谈话: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夜可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还记得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2、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1)思考:利用手电筒、地球仪、示意图等材料,我们怎样能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三、研讨地轴倾斜的角度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1、讨论:我们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是23度,如果倾斜角度加大,会出现什么现象?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1)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2)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自转有什么特点?地球公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公转有什么特点?

  (3)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自转?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公转?

  (4)地球的运动出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我们还想知道地球运动的哪些问题?

  地球自转 公转 地轴倾斜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篇5

  1.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1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主要特征。

  2 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

  3 利用图表说明五带的界线及特点。

  1.用地球仪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通过游戏活动理解地球运动的特征和意义。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主要特征。

  2 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

  3 五带的界线及特点。

  1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根据文字图片资料分析,运用直观教具演示,参与教学游戏,合作学习等

  结合生活经验,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明确地球运动的特点。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

  教师:出示资料,提出问题: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演示地球仪,观察在下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1)利用光源和地球仪,学生演示:当前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和分布。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要求学生观察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如中国和美国)昼夜更替的情况,思考并总结昼夜更替的原因。

  (4)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3 让学生看图片“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2)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4)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越往东的地区,时间越早。

  活动二 拓展延伸:猜想

  (1 )地球如果不自转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2 )地球是透明的会怎样?

  (3) 地球自东向西转情况会怎样?

  (4)中国国土辽阔,当最东部洒满阳光的时候,最西部还是繁星满天,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与补充纠正。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篇6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节气春分夏至秋分立冬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看书1.20图,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自转昼夜交替24小时

  地球上的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见《地理填充练习册》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八、反思与反馈记录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一定抓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篇7

  1、说出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

  通过课件演示及地球仪等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点:说出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探究式教学法为主、直观教学法为辅

  情境: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爸爸笑着说:"孩子,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太阳转50圈啦,我还准备再转几十圈呢!

  1)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可信吗?

  2)你知道这位宇航员爸爸的年龄吗?理由是什么?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中心方向周期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意义):

  情景导入:在同一时刻,家住中国福州的'明明和远居美国纽约的姑姑打电话互致问候:明明:姑姑,晚上好!姑姑:明明,早上好!

  为什么打招呼会有时间的差异呢?

  课件展示图片及思考内容,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意义)

  学生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课件展示图片及思考内容,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造成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意义)之一:四季的变化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意义)之二:五带的划分

  课件展示自测内容,指导学生完成。

  释疑"导入"情景。

  教学反思:本节复习课教学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地球的运动"知识的理解。该内容属于初中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和过于宏观,因此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就很重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根据教学需要,把收集来的复习自测等图片资料等的展示,然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地球仪及学生的肢体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篇8

  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一、观测标影的发现(分3步探讨观测标影的启示)

  1、探讨观测标影日变化的启示

  【图4-9】用灯泡模拟太阳的观察过程。(纸上先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图4-10】太阳东升西落造成标影方向和长度变化的原理,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探讨标影季节差异的启示,从标影季节差异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夏高冬低)

  3、探讨标影纬度差异的启示,从标影纬度差异了解太阳直射点概念,发现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实验可证明: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从而导致标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1)一天之内有长短变化

  (2)同在中午时(同一天里),纬度不同,长短也不同。

  (3)同在中午,季节变化,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其中造成(3)现象的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其根本原因是地球在作公转。

  (一)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二)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不变,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PS】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以上仅指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情况相反)

  公转一周即一年,约为365.2422天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让地球仪绕日公转时,使北极始终朝向事先确定的某个遥远的方向。

  (2)过地球仪球心,与桌面平行的面为公转轨道面。

  1、夏至日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称为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期)

  冬………………………………南………。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进一步分析可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有北纬23.5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在冬至日,由南纬23.5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在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夏季高,冬季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的季节变化规律。

  (1)地球绕日运动的方向也为自西向东;其轨道为近似圆形的椭圆。

  (2)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周期为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白昼最长的月份是6月,最短月份是12月

  2、北半球:【读图P132】

  3月21日―9月23日昼长>夜长夏半年

  9月23日―次年3月21日昼长<夜长冬半年

  3、一年中北半球哪一天白昼最长?(6月22日)为什么?

  太阳直射点移到其最北端。这一天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4、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5、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北半球各纬度昼长是否相等?(不等)有什么规律?(纬度越高昼越长)

  6、南半球各纬度长是否相等?(不等)

  7、有什么变化规律?(纬度越高,夜越长)

  8、当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的情况与直射北纬23.5度的情况有何不同?(正好相反)

  1、春节:哈尔滨人溜冰,看冰灯;广州人看花市,玩狮舞。

  圣诞:欧美大部分国家的人……;澳洲人……。

  【引出】纬度高低不同,太阳辐射能不同。主要是因为纬度不同造成的,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太阳能丰富;阳光斜射的地方,能量分散,热量较少。

  2、【读图,思考P135】

  (1)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

  (2)为什么有无阳光直射是划分热带的依据?

  (3)为什么有无极昼现象是划分寒带的依据?寒带极昼期长时间受阳光照射,为什么还是寒冷?(用手电演示)

  【答】寒带虽有极昼现象,但是由于太阳入射角很小,阳光仍比温带少得多。==>>太阳辐射总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原因。

  【小结】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变化的重要原因。

  当地球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获得太阳能超过北半球,此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同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北半球为夏季。

  【作业】P137――①②③④⑤⑥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篇9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及晨昏线。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它对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差异性都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因此本节知识是高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由于地球运动具有难以感知的特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还会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空间智能有较大促进作用。

  本节内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情景――设疑――探究――建构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演示,画图等创设问题情景,使抽象的地球运动具体化,生动化。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交流,归纳,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已初步具有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故在教学中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分组讨论,进行有效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的知识结构,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学法指导。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

  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昼夜更替现象

  2.理解晨昏线的地理意义

  3.学会晨昏线的判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地理实验的探究以及相互讨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且汇报探究成果的这一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他们求真,求实,善于观察,寻根问源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昼夜更替现象;晨昏线

  2.难点:晨昏线的应用

  1.教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学案导学法。

  2.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软件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篇10

  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

  地理在学习的时候有很多的地点要记忆,但是我们一定要花心思,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有时间的就来多看看吧

  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试题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下列不能说明地球形状为球体的是(  )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 D.流星现象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结合图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周年往返路径示意图,图2光照图,完成2﹣3题.

  2.奥运会期间,东营昼夜长短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 B.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

  C.昼变长夜变短,昼短于夜 D.昼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

  3.图2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中的(  )

  4.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表示本次地震震中位置的是(  )

  5.结合板块分布图(如图)判断,该国位于(  )

  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B.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读图,经纬网图,完成6﹣8题

  6.图中①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

  7.图中②地位于③地的(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正北方向

  8.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位于南寒带 B.②地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

  C.③地位于南半球 D.④地位于西半球

  9、小刚同学要用A4纸(长约30cm,宽约21cm)绘制校园操场(有周长400米的标准跑道)示 意图,他选取的最适合的比例尺是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正在该区域进行地理野外实习的大学生,准备在图示区域宿营。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宿营的是 ( )

  11.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盆地

  B.②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

  C.①地和②地的相对高度为100米

  D.若②、③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3千米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截至2016年1月1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南非等57个国家。读右图,完成12题。

  12.从图中看出,除南极洲外哪个大洲还没有国家加入亚投行 ( )

  A.非洲 B.南美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习近平主席于201 6年1月19 23日访问了中东三国——沙特、埃及和伊朗。据此回答13~14题。

  13.要确定中东三国的位置,最好查阅 ( )

  A.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B.世界国家和地区图

  C.世界地形图 D.世界河湖水系分布图

  14.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是地图的(  )

  A.地形图 B.电子地图 C.人口分布图 D.气候分布图

  15、在比例尺为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中,量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是( )

  16、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从板块学说看,我国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和西南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B.东部和西北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C.我国全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D.我国陆地全部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17.图中,①②③④地均位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则②大洲是(  )

  A.欧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北美洲

  “十一”小长假期间,小凯一家到附近山区游玩,如图为该区域等高线示意图(等高距为50米),读图完成18﹣19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B.山顶、山谷、山脊、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19.图中河流干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东北向西南流

  如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如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作的记录卡片.读图,完成20﹣21题

  20、根据如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察编号”应为如图(a)中的(  )

  21、该班同学还使用“海拔高度测量仪”对甲、乙、丙、丁四个村庄的海拔进行了测量,验证了如图(a)中四个村庄的海拔高度,其中海拔最高的是(  )

  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野展示世界.读图,完成22~24题.

  22、甲、乙、丙、丁位于北半球的是(  )

  23、乙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  )

  24、甲、乙、丙、丁对应的地理区域,正确的是(  )

  A. 甲﹣南美洲 B. 乙﹣太平洋

  C. 丙﹣南极洲 D. 丁﹣印度洋

  下图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读图完成25题。

  25. 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全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半球

  B. 全球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C. 全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D. 全球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半球

  26.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图10)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2)图10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节气),此时在图11中地球公转到__________处。

  (4)图12是东营的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0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____________。

  27、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6分)

  (1)①处所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图中A山顶位于B山顶的      方向.

  (3)②处的海拔可能是      .(填字母)

  (4)③处会形成瀑布,说明理由.

  (5)④河段和⑤河段流速较快的是      .(填序号)

  (6)⑥处登山者能否看到⑦处的登山者,说明判断依据.

  28、读图填空:(10分)

  (1)读图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2)写出各大洋的名称: I J

  (3)写出两运河的名称:① ② 。

  (4)赤道穿过的大陆有 、 。

  29、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在方框 中填注五带的名称。

  (2)在( )中填注五带分界线的名称。

  (3)地球五带中(填写名称):

  全部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 带,全部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 带与 带。

  30、阅读下页的六大板块图,回答:(10分)

  (1)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板块是________。澳大利亚大陆位于________板块上。

  (2)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是因为其位于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4)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日本位于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板块交界地带。

  31、读“东半球海陆分布及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图1中B点的经纬度是      .B点位于A点的      方向.

  (2)图1中A、B、C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点.

  (3)在图2中的地轴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绘图用2B铅笔或签字笔)

  (4)当太阳直射在图1中B点所在的纬线上时,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      处附近.

  (5)根据学过的地球运动知识并结合你的观察可知春分到夏至期间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变      (长或短).

  26、 (1)地球自转…1分

  (2)冬至 丙………2分

  (3)白天……………1分

  (4)①………………2分

  (5)⑤; (6)⑥⑦之间为山脊会阻挡视线,⑥处登山者不能看到⑦处的登山者.

  28、(1)非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2)大西洋 印度洋

  (3)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4)非洲大陆 南美洲大陆

  29、(1)自上而下: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2)自上而下: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3)热带 北寒带 南寒带

  30、(1)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2)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3)火山 地震 (4)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5)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上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地理学可以指导人们?( )??

  A.防御自然灾害 B.编制电脑程序 C.观看篮球比赛 D.学习法律知识

  2.国庆期间,家住新化的小明与家人乘车到长沙地区旅游,为了快速、方便、安全到达,

  A.中国政区图 B.中国地形图 C.中国交通图 D.中国气候图

  刚踏进初中,刘丹同学非常喜欢他的学校,他绘制了一幅学校的平面图,读下图,回答3~4两题。

  3.学校后校门位于前校门的方向大致是( )??

  A.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

  4.刘丹将这幅图送给他的地理老师,但地理老师看后,

  说这幅图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是? ( )?

  A.比例尺太大 B.指向标错误

  C.缺少经纬度 D.缺少图例和注记

  5.图上l厘米代表实地距离l00千米,用数字比例尺表示是( )

  6.用同样大小的纸画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新化地形图、湖南地形图,则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中国政区图 B.世界政区图 C.新化地形图 D.湖南地形图?

  7.下列常用图例中,表示河流和湖泊的是?( )

  8.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历史事件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C.哥白尼的日心说 D.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B.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C.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长21千米

  10.小明在世界地图里查到一个地方的经度是20°W,这个地方正好处于(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B.东西经的分界线上?

  C.南北纬的分界线上 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

  11.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纬线都相交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所有的经线都平行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12.下列各点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13.从宇宙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十分美丽的星球,原因是( )

  A.地球表面完全是海洋 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

  C.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D.地球被云层所包围

  14.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A.亚洲 B.南极洲 C.非洲 D.南美洲

  15.下图中,表示七大洲中最小的大洲——大洋洲的是( )

  16.世界最高的高原是( )

  A.巴西高原 B.东非高原

  C.青藏高原 D.南非高原

  17.如右图所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18.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下列事例中不能作为例证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B.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

  C.日本冲之鸟岛涨潮淹没,退潮露出 D.极地发现煤田

  19.下列关于等高线所代表的地表形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等高线是相交且分支的曲线。

  B.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上,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C.等高线的数值中间大、周围小,则表示盆地

  D.同一幅等高线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20.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火山活动比较强烈的地方是(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大洋中脊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

  A.板块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在陆地内部 D.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带

  22.解决世界人口与资源矛盾问题最根本的做法是( )

  A.停止使用自然资源 B.多植树造林 C.控制人口数量 D.防止污染

  23.下列不是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地的是( )

  A.欧洲和非洲北部 B.北美洲 C.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D.非洲中南部

  24. 世界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不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

  A.亚洲东部和南部 B.欧洲西部 C.非洲东部 D.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25.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所属人种为( )

  A.黑色 B.黄色 C.白色 D.混血人种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50分)

  26.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点的纬度是 ,经度是 ;

  B点的纬度是 ,经度是 ;

  C点的纬度是 ,经度是 。

  (2)B点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

  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

  (3)按高、中、低纬划分,A点在 纬度,B点在 纬度。

  (4)A点在B点的 方向,A点在C点的 方向。?

  27.读世界四大洋和七大洲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1)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2)图中A字母代表 运河,沟通了 洋(填

  名称)和 洋(填名称);图中字母B代表 运河,

  是 洲(填名称)与 洲(填名称)的分界线。

  ⑶在图中分别用字母C和D在适当位置标出南极洲和北冰洋。

  28.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共6分):

  ⑴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地形类型的名称:

  ⑵A、B、C、D四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

  ⑶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

  是 千米;根据图中所示的方向标,甲山顶位于乙山顶的 方向。

  29.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3分):

  (1) 填出图中数字符号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填代号)板块

  与 (填代号)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东非大裂谷在不断扩张是由于

  (填代号)板块与 (填代号)板块张裂拉伸造成的;印度尼

  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由于处于 (填代号)板块、

  (填代号)板块与 (填代号)板块的交界处。

  30.读漫画“所剩无几”,完成下列各题(7分)

  (1)该漫画反映了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

  问题。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

  突破 亿,人口的快速增长,给 造

  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

  (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 和 决

  定。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应该

  与 相协调,与 相适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50分)

  (2)B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3)A点在中纬度 B点在低纬度

  (4)A点在B点的北方,A点在C点的西北方

  27(12分):(1)①非洲;②印度洋;④太平洋;⑤南美洲

  (2)A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大西洋;B苏伊士运河,亚洲,非洲

  (3)C南极洲 D北冰洋(见图找)

  (2)3.5千米,西方

  29(13分):(1)①亚欧板块;②美洲板块;③太平洋板块;④印度洋板块;⑤非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

  (2)① ④;⑤ ④;①④③

  30(7分):(1)人口,70,资源和环境

  (2)出生率,死亡率,资源和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秋季七年级地理上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能说明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

  C、大陆漂移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3、下列四组表示东经、西经、北纬、南纬的代号,正确的是( )

  4、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5、下列地理位置写法正确的是 ( )

  6、习惯上东半球和西半球是以下面哪一组经线圈划分的 ( )

  A、20°E和160°W组成的经线圈 B、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C、2 0°经线和16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D、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7、下列有关经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经线的形状都是半圆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可以划分出无数条经线 D、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8、7月份,中国的学生开始放暑假,此时,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条纬线的长度是相等的 B、各纬线相互平行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纬线的形状都为半圆

  10、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B、时差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11、某外国小朋友很关心“上海世博会”,他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了上海的位置,但把其地理坐标误记为:纬度31°,经度121°,这种地方在地球表面有( )

  1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

  A、一天 B、一周 C、一月 D、一年

  13、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

  14、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战争影响 D、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影响

  15、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是(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魏格纳 D、李四光

  16、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 )

  A、海南岛 B、冰岛 C、格陵兰岛 D、台湾岛

  17、重庆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他想了解北京在祖国的位置,应选择哪幅地图( )

  A、重庆市地图 B、北京市地图 C、世界地形图 D、中国地图

  18、下列有关板块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球大致划 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B、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C、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D、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1 9、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0、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

  ①形成裂谷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的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是高原、平原、山地、________和 。

  2、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由 板块和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3、地图的三要素是 、 、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 。比 缩小的程度。

  4、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________洋。

  5、 和它附近的 合起来叫做大洲。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洋。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

  三、连线题(将下列各项与其对应连线 ,共8分)

  (1)A、0°经线 ①北回归线 (2) A、亚洲和欧洲 ①苏伊士运河

  B 、23.5°N ②本初子午线 B、亚洲和非洲 ②土耳其海峡

  C、66.5°S ③北极点 C、南美洲和北美洲 ③巴拿马运河

  D、90°N ④南极圈 D、亚洲和北美洲 ④白令海峡

  四、综合题:(36分)

  1.读图,回答(5分)

  (1)A点的海拔高度是 米;

  (2)江津艾坪山的高度大约为400米,B点与艾坪山的相对高度为______米

  (3)此图根据( )来辨别方向。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从A点往山顶爬容易,还是从B点往

  山顶爬容易?为什么?

  2、读等高线地形剖面图,回答:(3分)

  (1)图中字母分别表示的

  部位是:山顶是 点,陡崖是 点 。

  (2)图中各点相比较,山脊是 点。

  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共7分)

  4.读光照图回答:(5分)

  5、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1)按序号和字母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① ____洲、③ ____ 洲、④ _ 洲。我们所生活的大洲是 ____(填序号)

  A 洋、C 洋、D 洋

  (2)其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洲(填名称)

  (3)有大片陆地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大洲是 和 。

  (4)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 ,位于 洲。

  6 、简答: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至少2例)(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 分)

  1、盆地、丘陵(顺序可交换) 2、亚欧、印度洋

  3、比例尺、方向、图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南极洲、北冰洋、大西洋 5、大陆、岛屿、太平洋、亚洲

  三、连线题(将下列各项与其对应连线,共8分)

  四、综合题:(36分)

  1、读图,回答(5分 )

  (4)A点往山顶爬容易(1分)因为A处到山顶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较容易爬(或者说:B处到山顶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不容易爬)(1分)

  2、读等高线地形剖面图,回答:(3分)

  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共7分)

  4.读光照图回答:(5分)

  (1)6 月22日、北回归线(23.5度)、夏至(2)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5、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1) 北美 非 欧 ⑤ 北冰 太平 印度

  (2) 南极(3)亚洲、欧洲 (4)青藏高原、亚洲

  6、简答: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至少2例)(4分)

  站得高,看的远;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船从远方驶来,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地球卫星照片


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道日落时间怎么求昼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