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每天在360度旋转,为什么我们不感觉动到自身的360度旋转的?

王金甲先生在科学智慧火花栏目发表了50多篇文章,其中绝大部分是关于地球差异旋转导致岁差的文章。王金甲先生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值得钦佩,但王金甲先生提出的地球差异旋转导致岁差的观点没有确凿的证据和正确的理论依据,为此提出质疑。

1. 依据的理论错误。您说:“地球差异旋转导致岁差”。 地球差异旋转(地慢弦动)根本就不存在,何来导致岁差。

早在1996年,宋晓东和保罗·理查德还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地震学家,通过对穿越地球的地震波的分析,他们第一次提出了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比其它部分快(地幔弦动)的观点。但这在当时有相当争议,部分地震学家怀疑推导出结果的数据有误,或是假象;也有科学家曾试图证明地球内核的运动速度并不比其它部分快;部分科学家说,虽然内核在旋转,但它的速度比哥伦比亚学者提出的速度慢多了;有人则说,他们没有发现迹象表明内核比地球的其它部分转得快。

宋晓东说:“尽管还不能精确地测定出内核旋转的速度,但我们的论文表明这个速度不可能是零。”地球在一天时间里自转一次,或360度,新研究表明,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每年比地幔和地壳快0.3到0.5度。这个更为精确的发现比他们1996年提出的快1.1度慢一点。

宋晓东说:“当地震对的两个事件的时间相隔大于几年时,穿越地球内核的相似地震波在旅行时间和波形上表现出系统性的变化。惟一可信的解释就是内核的运动。” 为什么地球内核会以不同速度旋转呢?宋晓东认为最可能的解释是电磁耦合,“在外核层产生的磁层扩散到内核层,并在那里产生出电流。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导致内核旋转,就像电枢在电动机中旋转”。

地球膨裂说认为,地幔弦动根本就不存在,证据:

1.1 没有动力来源。为什么地球内核会以不同速度旋转呢?宋晓东认为最可能的解释是电磁耦合,“在外核层产生的磁层扩散到内核层,并在那里产生出电流。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导致内核旋转,就像电枢在电动机中旋转”。

19世纪末,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现磁石的一个物理特性,就是当磁石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来的磁性就会消失。后来,人们把这个温度叫“居里点(最高1210摄氏度)”。我们知道地核的温度6680摄氏度,是居里点的5倍多,磁性还不会消失吗? 因此,因为地核没有磁场,就不会“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导致内核旋转”。

违背客观事实。我们知道所有的自转物体外侧的速度都大于内测的速度。如果我们把太阳系看成是一个自转物体(其实不是,自转物体是指刚体,太阳系不是刚体)的话,太阳系8大行星的公转速度大于太阳的自转速度,也就是太阳系外部的速度小于内部的速度。但这是因为8大行星是太阳爆炸形成的,8大行星是在太阳万有引力的拖拽下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每年比地幔和地壳快0.3到0.5度”,这说明地球是在地核的拖拽下自转,这是没有证据的。

地球为什么自转,地球膨裂说认为,太阳系是一个旋转体,因为地球外侧的公转半经大于地球内侧的公转半经、地球比较均匀内外侧质量相等、假设太阳系是钢体所以内侧和外侧的角速度相等,所以根据角动量公式L = mr2ω我们可以看出,地球外侧的角动量大于地球内侧的角动量。因为太阳系不是钢体,地球处于悬浮状态,所以地球就在地球外侧的角动量大于地球内侧的角动量的作用下,地球外侧的角速度大于了地球内侧的角速度,产生了自西向东自转。太阳系除逆转金星外的7大行星,半径和质量越大的自转速度越大就是地球外侧的角动量大于地球内侧的角动量的作用下产生了自转的最好的直接证据。

1.3 实验证明。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旋转两个鸡蛋试验:把熟鸡蛋和生鸡蛋同时旋转,生鸡蛋先停下来。生鸡蛋为什么先停下来呢?这是因为我们在旋转生鸡蛋的时候,只是鸡蛋壳发生旋转,蛋黄和蛋清并没有旋转,因此鸡蛋壳在蛋黄和蛋清的拖拽下先停下来。这说明,不论旋转的是熟鸡蛋还是生鸡蛋,它们外壳的速度都大于鸡蛋黄和蛋清的速度。

没有直接证据。宋晓东说:“当地震对的两个事件的时间相隔大于几年时,穿越地球内核的相似地震波在旅行时间和波形上表现出系统性的变化。惟一可信的解释就是内核的运动”。宋晓东“惟一可信的解释就是内核的运动”说明“内核的运动”是对“地震波在旅行时间和波形上表现出系统性的变化”的惟一可信的解释,而并不是说“地震波在旅行时间和波形上表现出系统性的变化”是“内核的运动”的直接证据。一个理论是否正确,首先是看有没有确凿的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不能证明理论是否正确的。

当然也有人认说地慢弦动是潮汐引起的,这就是说没有潮汐地球的自转是匀速的。既然是潮汐,潮汐就是间歇性的,所以总体上说地球的自转是匀速的。这就像一列匀速前进的火车,当遇到迎面来的风时会减速,风过后又恢复到原来的速度一样。另外我们知道地球自转每年变慢0.5秒,1972年以来共增加了25个闰秒,如果地慢弦动是潮汐引起的,难道潮汐也一年比一年大吗?

方向错误。您说:“地球差异旋转(地球变慢)导致岁差”。春分点和秋分点是地球赤道和地球公转轨道的两个交点,所以我们可以把春分点看成是地球赤道上的春分点和地球公转轨道上的春分点的重合点。如果地球变慢,地球赤道上的春分点就会在地球公转轨道的春分点东面和地球公转轨道相交(春分点东移);如果地球变快,地球赤道上的春分点就会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春分点西面和地球公转轨道相交(春分点西移)。因为地球变慢造成春分点东移,岁差是春分点西移形成的,因此岁差不是地球变慢形成的,这是方向错误。

3. 数据错误。您说:“在“固体潮汐”的作用下,地壳每年滞后地幔约0.014度(50.260角秒)’”, 宋晓东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一个均速自转的均匀地球演化为一个圈层差异拯的分层地球,可算得地壳、上地慢、下地幔、液体外核和固体内核旋转速度的理想比值为0.6:0.7:1.06:3.27,即重力分异过程使地球各层呈现有序差异旋转状态。因为地壳自转一圈24小时,地壳、上地幔的旋转速度的理想比值为0.6:0.7,地壳的半径为6371公里,上地幔的半径为地壳的半径减去地壳的厚度30公里为6341公里,所以2兀×6371公里÷24小时/ 2兀×6341公里÷t =0.6 / 0.7,地慢自转一圈t为19.7小时。因此,地壳1天比地幔慢4.3小时,地壳1年比地幔慢1569.5小时。如果是地球差异旋转导致岁差,地壳比地幔慢的时间就应该是20分24秒(岁差值)。

4. 岁差与地球差异旋转无关。您说:“地球差异旋转(地球变慢)导致岁差”。既然是地球变慢导致岁差,岁差就与地球差异旋转无关。这就像一台汽车速度比原来快了还是慢了,要与自己比,与另一台汽车的速度无关一样。自己的汽车比另一台汽车的速度慢了,不等于自己的汽车速度慢了。因此岁差不是地球差异旋转导致的。

地球膨裂说认为,岁差是地球近日点进动形成的。这就像运动员跑200米圆圈一样。当运动员从起跑点跑一圈回到终点(起跑点)时,因为裁判员把跑道向前旋转(近日点进动)了50.25角秒(也就是岁差),也就是把起跑点向前挪了50.25角秒,所以运动员还得跑50.25角秒才能跑到终点(新的起跑点)。原来的起跑点是回归年,新的起跑点是恒星年。运动员跑一圈回到终点(原起跑点)时已跑了360度(回归年),再跑到新的起跑点时就跑了360度加50.25角秒(恒星年)。地球近日点进动的观测值为每年约1.03',也就是61.8角秒,这和岁差值50.25角秒基本一致,这充分说明岁差是地球近日点进动形成的。

近年来围绕岁差之争不断,自本栏目开设以来,王金甲首先利用地球的壳墁差异旋转解释岁差,发了多篇文章,提出了新的思路,当然也遭到了不少的质疑。我认为王先生的解释的确有一定道理,我表示支持。但他提出:地球在一个恒星年中刚好围绕太阳转过了360度,但在一个回归年中转了不足360度。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早在20世纪80年代,Lambeck[1] 就指出,内核有可能旋转得比地墁快一些。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内核转动更快些的地震波研究证据越来越多[2,3,4]Wei-jia Su等[5]分析了从共29年的内核地震波速异常,发现内核转动比地墁每年快3度。我国武汉大学(Geomatics 遗憾的是,壳墁间的旋转差异对于地震波并不敏感,目前这类研究证据缺失。在涉及陆地板块运动的本栏目的多篇研究中,我也发现有洋底东进,陆地西移的相对运动迹象。我认为所有地球内部各圈层间都应存在差异旋转,王金甲提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差异旋转是应该有科学道理的。其力学机制如下:由于重力分异作用,较重的物质粒子向地心运动,并且将获得更大的角速度;较轻的粒子向地表方向上浮,角速度将减小,离地心越近的圈层具有越大的角速度。在从内核、外核、下地墁、上地墁,到地壳的所有圈层间都应存在差异旋转,越向上的圈层将具有越小的角速度,也就是自转速度越慢。因此,壳墁差异旋转肯定存在,而且对回归年及恒星年的观察和测定肯定会有重要影响。

回归年的界定与节气点密切相关,由于地轴相对于地球轨道平面的倾斜,产生了回归年中的一年四季。如果地轴垂直于地球轨道平面,那么就不会有四季的变化,在白天对于地球绕转太阳一周的界定标志也就消失了,除非到夜间天空的星星中寻找。

地轴的倾斜赐予了我们四季的变化,回归年的界定实质上是由地轴所标志的地球质心位置来确定的,因为地轴与赤道平面的交点确定了地球的质心。在一个回归年的时间间隔内,以地轴所标志的地球质心绕太阳刚好转过360度。如图-1中的(1)所示,假设地球是一个内部没有圈层结构的实体球体,不存在内部的差异旋转,也就不会出现岁差,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回归年与恒星年之分。如果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差异旋转出现外层转得更快的情况,则如图-1中的(2)所示,当观察者到达太阳与恒星的连线时,地球的质心还没有转到360度,这种情况下恒星年将会小于回归年,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实际情况如图中(3)所示,由于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差异旋转,居住在地球表面的我们对空间恒星的观察就出现了一个短时间的延迟。当观察者到达太阳和恒星的连线时(一个恒星年),地球质心已经绕太阳转动超过了360度。

总之,由于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差异旋转,越靠近地面上层的圈层,旋转越慢。这种差异旋转造成了岁差。一个回归年刚好是以地轴所标志的地球质心绕太阳转过360度所对应的时间间隔,而恒星年则是观察者实际观察到的地球公转超过了360度的一个时间间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我们称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