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ui一天累死累活不赚钱去,做产品写写需求,轻松过万?

我觉得人们对旅游管理这个专业有很多误解。

第一,这个专业学的东西很杂很乱,没有什么实质作用。
第二,纯文科性质学科,每天只需要背书,没有其他事可做。
第三,将来就业方向基本上只是服务员和导游。


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说是涉猎非常广泛的一个学科。

对基本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你需要有专业的人文社科知识,
比如说关于地理、历史、社会风俗,
基本的专业知识是必须得拥有的。

就是我们专业基本上是学哪里有什么好玩的,然后哪里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大家旅游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我们大二的专业课,课堂上学经常播放各种优美的景区概况宣传,一些优秀的景区讲解员讲解流程,你是不会想打瞌睡的。
(往往越看越有精神,看着有美的景色,配合老师专业的讲解引领,假期旅游路线你都给制定出来了。)

老师为了锻炼我们的能力,每一堂课都会有同学上去进行新闻播报,而有的课程需要进行景区讲解。
(这种任务通常是提前一个星期要准备ppt,要去了解相应的景区,然后以导游的身份讲给同学和老师。)

第二点的话,因为这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个性化的服务专业,所以需要了解心理学,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的做出调整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

个人觉得这个专业于社会接轨非常明显,对个人的锻炼很大,对于将来融入社会的帮助也很大。

旅游管理专业并非纯文科,情商智商双提升,对数理要求也明显。

大家都知道旅游是一个杂家,
第一,我们的专业课程有旅游文化概论,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地理,旅游规划,旅游经济学。
专业课方面的文字概述体现很明显,所以考试之前背一背的话,及格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想要高分的话,还是需要有很多的方法在里面,需要你把数理分析结合其中,了解里面的流程变化,如果把高中数理分析用在旅游事务方面的流程推导的话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人高中理科,进大学刚开始以为报的是文科专业,后来发现反而自己有优势。而且考试背一背就能及格,多么有人文关怀的专业呀)

学好了这些科目,大致你也能做到对祖国的大好山川如数家珍,各地风俗人情信手拈来。基本上与人沟通起来,侃侃而谈没问题,走到哪里也是一个出众的人。

第二,我们的其他课程有:公共关系,管理学,经济学,旅游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旅游心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

看到这儿,你还会觉得这是一个文科专业吗?你要学数学和英语,而且要求还挺高的。
但是因为不是本专业重点,并不需要进一些很纯理论的东西,你会做题实战就行了。(我特别佩服学医和大学从事物理化学数学的女生,估计期末一个星期的复习是捡不起来的。)

完整的归纳起来的话,大概也就是情商和智商的两种提升。

本科专业面临的两个等级证就是导游证和领队证。
全国导游资格从业考试的话分为中文导游和外文导游,考试分为五个部分:
大致就是消费者协议保护法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对于基本的扣分事项和维权协议还有最新的政策得了解。涉及的内容很宽泛,消费者协议保护法、合同法、经济法。(看得出国家大力的提升导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现在你们接触到的一些导游基本上是没有考到证的,所以有一些负面的舆论。可是往往拿到证的导游他就不想去当普通导游了,还想继续考啊!生计所迫,大家理解理解。)
简单来讲,里面的内容就是作为一个导游面对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
基本上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要求。
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
主要了解地方风俗和习性,一些有特色的民族节日。(对于爱玩的同学而言,这个so easy吧!)
每个地区的面试景区不一样,就是大概十五分钟的面试流程,讲解一个景区+回答几个问题。

你要明白有点难度的导游证的含金量挺高的,
20万优秀景区免门票费。

(就算不是本专业,考完以后能免费到处玩,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吧!)

重点是你学到了,就是你赚到了。
是你的东西,别人抢也抢不走。

其次就是领队证吧,需要你有一定的从业经历。对外语要求较高,建议大学六级英语考过以后再去报考。

旅游管理专业,重点还是在管理的定位上。
毕业后从事服务员和导游的话,这个定位太低了。最多是老师为了锻炼我们,在大三的实习期间,会让我们去经历这种艰苦的实习期,目的是让你了解并懂得这个职业的基本细节,也就是从基础做起,以后才能以德服人嘛。但是不是让你定位就在这里。大多数人的本专业优秀学子,毕业以后是从事的酒店管理工作者,当然更高级的就是私人的旅游路线定制者。
(只有你想不到的专业享受和定制规划,当然开一家特色旅行社也是so easy)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慢慢的逐步提高,
针对放松假期放松、养老服务等热心服务行业将会需求越来越大。旅游管理怎么看着都是一个热门火爆又赚钱又好玩的专业。当然这还是在于每个人的心态吧,最多是你自己扛不住,想放弃。前景如此可观,哪有那么容易?

希望你能够正视这个专业,只是还在一步步的完善,但是你不能否认十年以后将会有多大的改变。
坚实的旅游素养做基础,
优秀的人文社科理论做背景,
优秀的人文情怀作引导。
最主要的还是你自己热爱这个专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希望你能够从中找到乐趣。

好长时间没用知乎了,刚刚看得大家的评论,大家评论的方向基本和我这两年的感悟是一样的,我秉持的观点是:决定你未来的并不是你的大学专业,而是你如何运用你大学的时间和精力。

当时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对这个专业充满了憧憬,考到了专业第一,并且获得了奖学金顺利的20天备考通过了国导证。

需要经济资助的时候,都靠着这个证件获得了一波经济红利,所以我很感谢我当时那么客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个既成的事实。而现在呢,我也在备考司法证的过程当中,也许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去考注会。

现在我的观点就是旅游帮我在旺季短期的积累金钱,因为这是投入资本最短见效最快的一种复利(对于特别会带团的人,他们的收入基本上一个月上不封顶,在求学期间非常的可观),然后淡季我尽可能的用时间去填充自己的头脑。

其实旅游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只适合有趣的人去学,真的他不是一个终生可以用来当一个职业的事情,我是这样理解的,每年有那么几个月的时间从事这个工作,让你去了解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就够了,然后其他时间你应该用来更多的喂养自己的大脑。

希望自己积极乐观又坦然面对,

对于任何选择有能力去承担,

对于任何损失也有能力及时止损,

当你觉得你不喜欢的时候。

任何事物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你要学物为所用,不为所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天,在人来人往的北京地铁站,我踮起脚尖努力的挤上一辆地铁,黏湿的汗水迅速的被车厢里强力的空调吹干,颠簸十几站,再努力的挤下地铁,走进迎面扑来的热风中。

每天,我静悄悄的走进办公室,努力让自己不成为可有可无的那个人,可有时候还是觉得自己是一道影子,每次开会总会被领导称为“那个实习生”,存在感为零。

每天,我怀揣梦想,从租来的窄窄的铺位上一脚迈进汹涌的人流中,似乎闻到了北京空气中涌动的自由和精彩,又隐隐觉得有点儿遥不可及。在深夜的地铁上昏昏欲睡,看到隔壁小哥在看一本汉娜阿伦特,忽然觉得生活还是有一丝丝的神奇。

这是5个实习生的故事。

实习岗位:新媒体运营,某新兴新媒体公司

今天也是加班夜归的一天,自从来北京实习,加班好像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我也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这种模式,到了下班时间也没多着急走,磨磨蹭蹭等错过交通高峰。

我在北京实习三个月了,现在每天下班回家差不多都要到十点钟,有时候太累了,在地铁上就会睡过去。有时候猛然惊醒或者被人摇醒,在空荡荡的夜班地铁里,会猛一下时空错乱,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那之后,会有一段时间觉得挺低落的,一直持续到深夜。但是第二天早上上班,走到人潮涌动的地铁,就又满血复活了,觉得北京这个城市还是散发着拼搏和生机的。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县城,后来大学考到省城,大二暑假开始计划实习,通过关系去到了我家县城的电视台,怎么说呢,实习了俩月的集中感受,就是百无聊赖……小电视台的老师们居然还有睡午觉的习惯,早上去采访,没事中午就下班回家吃午饭睡午觉,下午来编片子,晚上播了就回家。小城也没啥大事儿,无非是县领导们去哪儿视察了,哪个小区下水道管爆了……我爸妈还努力想让我毕业后能留在这个电视台,我觉得假如留在那里,我能一眼看到我四十岁的样子,以前听别人这样说的时候觉得太矫情,真到自己了,觉得这太恐怖了。

那次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后,发现这段实习经历真写到我的简历上好像也没任何加分项,没有针对性和规划性的实习说实话没什么用。大二学期过半,我就萌生了去北京实习的想法,开始逛一些论坛,自己还做了一个公众号,还加了好几个讲新媒体的社群,集中业余时间听了一些课程。我一文科生,百无一用身无所长的书生,干不了程序猿干不了产品和设计,就能做做苦逼运营了,所以最后选了新媒体运营的方向投了很多简历。有两三家公司电话我了,最后现在这家公司电话我聊了下我自己的公众号是怎么运营的,最后就说你来吧,我第二天就跟辅导员请了假拖着行李箱来了。

我的薪水是日薪100块,工作就有钱,请假或周六日就没钱,所以算下来我一个月大概能拿到2000块左右吧。找了前一年毕业的师兄合租,80平的房子,4个人合租,我和师兄合住一间,就类似宾馆的标间,一个小房间放了两张床。师兄夜里还打呼噜……还不爱洗袜子……但好歹算是个我能负担的起的窝吧。

还没想过要不要留在北京工作的问题,如果有机会还是会留下来吧,觉得这里有个足够大的世界,我还没看完。

这份工作还是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以前看案例觉得都好牛逼,但是真正日复一日改文案、谈合作,盯着涨粉,KPI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大多是非常焦虑的状态,新鲜感很快就耗光了,就得找点别的爱好或者成就感的事儿来激励自己。在我们这里,实习生也几乎当个正职员工用。

我实习三个月了,换过两位老师带我,第一位很严苛,骂人很直接,几乎要把我搞疯了,但是还是挺学东西的;第二位老师是女生,人很nice,每天嘻嘻哈哈的,管的比较松,对人也比较尊重人。总体而言,觉得比学校学到的东西要多很多,而且都是活学活用。

如果有想来北京的冲动,那就赶紧来吧,错过这个年纪,你就再也没有面对这个拥挤而庞大的城市去搏生存的勇气了。

实习岗位:UI设计+平面设计,某社交媒体方向创业公司

我是北京化工大学大三学生,在这家创业公司实习小半年了。UI设计,也兼着做一些平面图和其他的设计图。

找到现在的实习工作,是因为这家公司的设计总监回母校做交流分享,觉得人挺好的也有想法,头脑一发热,就跟着他来了。

这不是我的第一份实习,之前在一家公司,做品牌类的设计,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现在的工作,我更喜欢UI设计。

刚来的时候,这家创业公司实行的是996工作制,说实话有点儿小震惊,太累了。现在公司已经恢复到正常的上班作息,觉得幸福感强烈了好多。前几天,公司产品要做新的迭代版本发布,UI页面大改版,我跟着带我的老师连续几天疯狂加班,最后一天加班到凌晨一点半,已经没有地铁回家,奢侈的打了一辆UBER,车上就睡着了,就只有一个感慨:真TM的累啊。

结束现在的实习之后,我想选择考研,经过实习,觉得能力还是不够好,谋份生活是够了,但是还是比较初级。现在比上学时更强烈的想要学一些更高级更棒的东西,已经在准备考交互设计方向的研究生。

其实我不怎么喜欢北京这个城市,节奏快到只剩下工作,没有生活了。但是因为UI设计这样的工种,只有在北京才能有发展,所以迫不得已还是得留下来。但是未来,我希望有一天能有一个自己的设计事务所,拥有相对自由的生活,我就能离开北京过上我想要的生活了。


(阿针拍摄北京的清晨)

UI设计属于现在比较热的行业,实习薪酬通常还算可以。去广告公司的同学比较惨,一个月800块左右,有的甚至没有实习工资。我现在日薪150元左右。听说在BAT公司里相关岗位能拿到元每月。

因为北京化工大学距离北京市区比较远,进入大三后,实习时间多了,而这个行业特别喜欢一言不合就加班,下班后连末班地铁都赶不上,经常回不了学校……为了方便工作,就决定跟同学出来租房。现在草房跟其他三人合租,房租每人1500元每月。

房租是日常最大的支出,北京租房的规矩是押一付三,每个季度头交完是那个月的房租,就负数了,一开始肯定还得求助家里。后来有了固定的实习工资,算是能解决掉日常支出了。日常还会接一些散活,报酬从几百到几千都有,最高的一次做了一个大活,报酬3000块。

关于接私活,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的SOHO族坐在家里就搞完了,也是一部血泪史,赶工期的时候也是累死累活。第一次接私活的时候,还被骗了,没经验,做完了很老实的就把源文件发给人家了。结果对方很快查无所踪了……

现在这份工作,因为是喜欢带我的老师才来的嘛,总体而言还挺能学东西的。其实在哪家公司实习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带你的那个人。

我们这个专业就怕晾在一边不管你,一遍遍做一些基础图还没人点评。现在的老师会分一些真正的UI设计活给我,而不是只做边角料,做完了还会详细的点评。这点不是所有带人的老师都会这么做。

对实习别心急,慢慢来,好好准备磨练能力,机会会自己找上门来。

还有乔布斯的名言,也是我的座右铭,送给你们——“Stayhungry,stayfoolish”,求知若渴,虚怀若愚。

实习岗位:某门户网站运营,刚刚去了一家创业公司,转正了。

我是学新闻的,大三因为师兄的推荐,去到了宇宙中心五道口的网易实习,毕业后就决定要去大城市发展,因为大城市机会多,互联网行业也是势头最好的,实习期间也认识了一些小伙伴,毕业后就很自然的留在北京发展了。

最初到北京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我大二就开始去外地实习,自诩见过很多不同的人,然而来到北京后我还是怂了……大街上被各种“流氓地推”拦住强行介绍发廊;去中关村修手机被整个楼层的销售调戏(简直跟到了鸭店似的,竞争是有多激烈才会让这个行业扭曲成这样);在去地铁的小道上遇见打飞机的露阴癖;在地铁早高峰上被油腻的大叔摩擦;在等地铁的时候被变态摸胸(妈蛋啊地铁神烦)……没来北京独自生活过的我简直是图样图森破,sometimes拿衣服。总之女生,特别是气场比较弱的女生,独自一人来北京的话,最好能训练下自己的poker face,不要随意回应路边搭讪的男女,一定要冷漠。

来北京一年,最高兴的时刻还没有过(可能每周五下班是我最高兴的时刻),难过的时刻太多:一个人看着百度地图找房子,贵的住不起便宜的都没了,跑了一天夜晚独自坐车回青旅的时候;拿到工资没几天就已经不剩多少,又没脸找别人借钱的时候;工作陷入瓶颈担心自己被开除的时候……哎妈呀太多了,但是无所谓,谁刚毕业不是这挫样啊,熬过这毕业的第一年后,我相信未来一定是越来越好的。

在网易实习的时候,一个月底薪1500加补贴,最终到手大概2500左右。后来在创业公司实习,一个月也是1500,但是包吃(在北京包吃大概能帮你省1500元)。然而这些只能管你吃行,住肯定还是要向家里求援……

自己在58、豆瓣上找房子,现在自己一个人一间小卧室,住地铁附近,房租1500块一个月。生活费用除去自己的工资,偶尔爸妈会支援一些,但是不多。一般都是自己能省就省,生活质量跟大学相比简直低了不是一两个档次。

但是,我还是挺喜欢北京的生活的,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留下来。

实习期是内容运营,具体就是根据公司/项目的定位来策划、收集、创造相关的文章、图文、视频等。业务上的收获可能就是网感变强了,写文章的时候思维更活跃。更多的还是生活方面的收获,生存技能成长最迅速。

我印象最深刻的带我的老师是进入网易时的第一个组长,她非常敬业、非常专业,我从她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就是——工作一定要有效率,要细心,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她很严厉,我觉得能遇到这样的组长很好~会让你从学生的松懈状态最快速的进入职业状态。

北京的实习其实很多,关键看你想进入的是国企还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不管是哪一种,高压是一定的,千万不要抱怨,接受压力化解压力好好工作。不要玻璃心,不要轻易就怂了。

实习岗位:某在线教育类公司产品运营

决定来北京实习是因为北京的互联网公司最多,好的也都在这边,就很自然的来北京啦 。其实没想辣么多,就想找个自己喜欢的岗位学点儿东西。过段时间也会认真的准备校招,有自己心仪的公司想去试一下。

初来北京,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地铁,上班时间太恐怖!公交也经常性坐错方向……最高兴的时候大概是加了很长时间班终于发好邮件可以下班的时候……还有去看房子见到室友的一瞬间就决定租的时候。

实习薪酬是一天100加饭补,基本也就只够房租。刚来北京也有很多花销基本都是家里面补贴的。

我实习时间还不长,做产品运营,刚开始做了很多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接下来会做一些品类的搭建。

工作氛围我觉得没有像之前想的那么轻松,整体制度和流程很正规,不过团队氛围非常nice,领导也都平易近人。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一些和在上学的时候做事需要不同的方法。

带我的老师非常好,很不厌其烦的教我,而且他提前告诉我一些很容易犯的错误,结果果不其然在工作中都发生了,这也使我对这些错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次不会再犯。

不要从二房东那里租房子!租房子一定是离公司越近越好,不要省那几百块钱!还有,要学好excel!!

岗位:某社交APP产品

我是湖南一所大学学建筑的,不是很喜欢本专业,对互联网一直兴趣很浓厚。产品工作节奏快、门槛低,综合素质要求高,这些都是可以锻炼和学习的,工作氛围创新,符合我的性格。来北京就是因为这里互联网氛围好,机会多。有很多其他兴趣爱好也可以得到满足。我来北京才不到俩月,属于初来乍到。

在来北京前,我也为产品工作做了很多准备,在学校翘了20多天的课,看产品的书,写报告,建个人博客,学软件这些基本技能,然后写简历投简历,就找到现在的实习机会了。周日投了简历,周一视频面试了下,然后老大说可以来啦,我就买火车票来北京啦,很简单吧……

来北京这段时间,其实并没有太大起伏,还处于适应期吧,也没有传说中北漂的艰辛……生活很平淡,周末回出去玩儿,挺开心的。不过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态度也该反思,在北京这个地方,就是你永远都觉得自己努力不够。其实可以做的更好的。

薪酬是3000元包餐,生活费用其实不太够,除去租房子还要买东西……

暂时住在青旅,还在找房子,这家青旅新开,我是他们的前3个客户之一,我住的是8人间,50块钱一天。后面打算找个能短租的房子住,实习签的是3个月,所以房子也不敢长租,但是短租房确实不好找。

想留在北京,如果找工作顺利肯定会留下的。打算在北京先待几年,回不回去还没想好。家里也没硬性要求,只要自己过得好就行吧~

我的实习岗位是产品实习生,具体工作室负责H5页面的功能设计等等。跟期望的工作内容比较吻合。挺有收获的,但是觉得自己内驱力不够,在找各种资料和在线平台学习充实自己。带我的老师人很好,会具体教我一些工作~感觉老大棒棒棒。

建议就是,平常心。来北京也不是啥大事。不都一样吗?为什么有些人不敢来。并没有鸡汤文里说的那么严重,什么啃馒头吃泡面住地下室……反正年轻,想做啥就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费吹灰之力那么简单,也没有什么事情有想象中那么难,不管在哪里重要的都是生活本身……

文:新鲜人 | 互联网小白学习社群

图:部分为用户提供,部分来自网络,侵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在一线做用户增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