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的书籍有哪些?

  1、葱根(中医叫葱须)

  葱根的功效:散风寒,消炎,杀菌,预防感冒和支气管炎,通闭塞。

  治疗初期的感冒(鼻塞,闻一下也可以):葱根加葱白煮水,一日三次。

  凉拌葱根的方法:切下葱根清洗干净、用盐腌10分钟、加糖和醋腌一会。(冬天比较好)

  治疗风寒重感冒的方法:葱根连葱白整个切下,加几片生姜,一个陈皮煮水,水开后煮3~5分钟(上火、风热感冒不能放姜)。

  如何区分风热、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嗓子疼、痰是黄色;风寒感冒:嗓子不疼,

  较痒、痰是白色。(风热感冒比较少见,且大多由风寒感冒转化)

  白萝卜皮的功效:含有芥辣素,可以消炎,杀菌,有顺气、化痰、止咳作用;可以

  治疗风热感冒,可以消水肿(孕妇也可以消脚肿,消水肿必须单独吃萝卜皮)。

  白萝卜皮主要作用于肺(化痰顺气);胡萝卜主要作用于脾胃。

  胡萝卜皮的功效:帮助小孩开胃,助消化,化痰。(皮削下来,晒干,用水发一下,加调料,加红塘。)

  胡萝卜和白萝卜不能混在一起吃。放在一起吃,功效就抵消了。

  所有的生的食物都是阴性的,煮熟可以增加阳性,但不会改变食物本身的属性。

  梨子皮的功效:止腹泻,治疗风热咳嗽。有丰富的纤维素

  冰糖炖梨的方法:梨子去核加川贝、冰糖一起炖。

  适用于:肺燥咳嗽,阴虚火旺,老年人干咳无痰。

  川贝炖梨不适合给小孩子吃,一般人适合吃红酒煮梨。

  红酒煮梨做法:梨子去梗切块(不要去皮),放入锅中倒入红酒没过梨面,不要盖锅盖,用大火煮,水开后用小火煮10分钟就可以吃。

  红酒煮梨的功效:可以润肤、润肺、祛斑美容养颜,冬天可消痰火、积食。预防咳嗽感冒。

  祛除水果表皮农药的方法:在清水中加入少量的面粉或用掏米水,将水果放入浸泡10分钟后洗净,不能用盐洗水果,盐有固浊的作用。

  米粥煮鸡蛋,因鸡蛋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此煮出来的鸡蛋富含营养。用米粥(最好是用糙米)煮鸡蛋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鸡蛋壳吃法:先把鸡蛋壳洗干净,再在锅里煮10分钟,再用粉碎机打成粉,加温水或和粥一起食用,吃蛋壳不会得结石。

  鸡蛋壳的功效:补钙,弥补吃鸡蛋带来的后遗症,调理胃溃疡,连续吃一两周可以消除胃溃疡。

  蛋壳粉的用量:1岁小孩1克,2岁小孩2克,以此类推,10岁以上都用10克,成年人一次只能吃10克鸡蛋壳粉。

  吃鸡蛋的禁忌:鸡蛋烹煮时间过长,鸡蛋煎成焦黑会致癌,鸡蛋的最佳烹煮时间为三分钟,鸡蛋烹煮时间过短如糖心蛋,糖心蛋有可能感染沙门氏菌,可能会致命。

  吃橘子时应该连着橘络一起吃,避免上火。

  橘络的吃法:直接用沸水冲泡,当茶喝。

  橘络的功效:能够疏通络脉,辅助治疗慢性疾病和亚健康(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

  鲜橘皮的功效:消炎、杀菌、祛风寒、助眠、安神、去异味。食用鲜橘皮可以治疗初期的感冒、治便秘。

  治疗感冒初期的秘方:用细盐搓洗鲜橘皮,然后用面粉水洗净,切成小粒,用煮开的甜酒(醪糟)水送服。

  治疗便秘、口臭的秘方:用开水冲泡鲜橘皮饮用可以治疗便秘,除口臭。

  陈皮的功效:理气、化痰、止咳、健脾胃、温胃、散寒,陈皮对所有药材都有辅助作用,有减肥,祛湿气。

  存放一年以上的陈皮才能入药。制作陈皮的方法:用盐和面粉把橘子洗干净,吃肉留皮,干透了密封储存在阴凉的地方,写上日期。

  陈皮的妙用:煮肉的时候放陈皮可以帮助消化去腥味(可以代替姜);治疗高烧。

  退烧良方:1个陈皮+30克蚕砂(蚕的粪便)+30克竹茹(竹子青皮下的白杆,有去火功效)一起冷水下锅,煮开后5分钟起锅就可以喝了,分成两次喝中间相隔三小时,一般喝三次可退烧。

  用沸水泡陈皮茶喝可以减肥,祛湿气,有通便作用。

二、道家“十不过”养生秘诀

  道家讲究衣着简朴、得体和舒适,根据不同时节、不同气候和不同的修炼境界选择最适宜的服饰。人体经脉气血畅通,就不会有寒冷的感觉。

  “衣不过暖”指的是不能过度依赖多穿衣来实现保暖作用,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

  对于“捂”和“冻”的问题,道家更多地是选择“冻”。“穿到七分暖,神敛心也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道家修行绝非“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是要放下世间的喧嚣与嘈杂,寻求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

  “食不过饱”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要经常让身体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多食不利于养生,正所谓“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辟谷”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道家养生方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甚至长期不食果蔬米面和烟火熟食。

  推荐少吃是对的,但“辟谷”要有专业指导,一般人切莫随意、盲目去做。

  居住环境要简单、接地气。道家养生中的“九守”,就是要人们守住奢侈之风,与道沉浮,自可长生不衰。

  九守即:守和———阴阳调和;守信———内守精神;守气———内守血气;守仁———遵仁义之道而行之;守简———俭以养生而不贪;守易———不为外感而保全性命;守清———清虚而顺应自然;守盈———知足常乐;守弱———和乐其气而平夷其形。

  其中守简、守易、守清就是提倡要简易清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道家并非排斥财富,“行不过富”是说不能过度追逐金钱或为金钱所困。行

  指出行、行为、行事、行动,意思是出行不能依靠豪华舟车、行为不能一掷千金、行事不能重财轻德、行动不能以金钱来开道。

  道家认为“财能破气”,过度追逐金钱就会影响修炼,甚至造成“精气离散”。

  道家养生十分注重形体修炼和体力劳动,但也强调“劳作有度,不使伤身”,“五劳七伤”为道家养生之大忌。

  “五劳”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因此,善养生者要尽量避免五脏、气血、经脉、筋骨因过度疲倦或七情太过而受损。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家所提倡的飘逸洒脱、安贫乐道,并非让人们内心空虚、安然守旧,而是要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让身心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增长。

  喜是七种情志之一,但对好事、喜事、高兴和快乐事的兴奋极致也应有所矜持和节制。“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喜极而泣。

  “喜不过欢”是提醒人们喜与欢不宜太过,不可超出人们的心理阈值。

  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历史上“冲冠一怒为红颜”、“雷霆之怒动九霄”,小则误人误事、害人害己,大则干戈四起、祸国殃民。老子说得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没有涵养的表现,也是道家养生大忌。火气大的人应加强修养,注意制怒。世人的许多怒气来自贪欲与私心,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也就淡化和释然了。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令人气愤的事,如果我们能把发怒的心态转换为感激的心态,就能化怒气为祥和。

  功名有如过眼云烟,有的人今天看似飞黄腾达,明天则有可能沦为阶下之囚。因此,不必过于在意和强求虚名。

  道家提倡“淡然”,凡事都要淡然处之,莫为镜花水月而强求。真正做到“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门前花开花落”。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心宽大度、忘怀得失,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凡利益熏心、贪得无厌之徒,肯定是一个不懂养生之人。

  道家养生提倡“十三虚无”:虚———遗形忘体,恬然若无;无———损心弃意,废伪去欲;清———专精积神,不为物杂;静———反神服气,安而不动;微———深居闲处,功名不显;寡———闲云野鹤,独得道游;柔———呼吸中和,滑泽细微;弱———缓形从体,以奉百事;卑———憎恶尊荣,安贫乐辱;损———遁盈逃满,衣食粗疏;时———静作随阳,应变却邪;和———不喜不怒,不哀不乐;啬———节视节听,精神内守。

  1.猕猴桃、柑橘天然流感预防针

  猕猴桃清热利尿,抗氧化成分丰富,可增强抵抗力,驱赶细菌及感冒病毒纠缠,还可增强心脑血管功能。柑橘也能预防感冒,建议整瓣连白络一起吃,可滋润喉咙,效果更好。

  近期研究发现,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对预防感冒非常有效,而橘子、猕猴桃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2.杨桃、菠萝、火龙果快速消化剂

  应酬时难免大吃大喝,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可在应酬后将杨桃切片蘸点盐来吃。杨桃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食物消化,还能防止致癌物亚硝酸盐合成,是应酬后很好的解毒剂。

  金黄色的菠萝利尿助消化,其中的蛋白酶可加速分解肉类,有时炭烤食物吃太多,肚子鼓胀不舒服,吃点新鲜菠萝可快速消除胀气。

  吃火龙果有助于润肠通便,也是应酬后很好的“救急”水果。

  熬夜后常出现便秘、胃痛等上火发炎症状,可吃点木瓜健胃、通便。陈旺说,全用青木瓜炖煮排骨汤,有利于保护胃壁。

  4.桂圆、苹果大脑活化剂

  苹果有“记忆果”之称,它含锌丰富,能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亦有护心效果。桂圆是“智慧果”,可以让大脑开窍。

  如果碰上连续工作加班或考试,思考变得迟钝,吃桂圆可恢复体力,让思绪敏捷。但桂圆偏热性,有口干舌燥或发炎症状时不要吃。

  5.香蕉、草莓、山楂血管保护伞

  香蕉含钾离子可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草莓含果胶及抗氧化物,可防止动脉硬化。

  山楂有消食化瘀的作用,能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内壁中的沉积,起到保护血脉的作用,山楂还能增强血管收缩能力,增加心血排出量,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心血管。胃不好的人最好在饭后吃山楂,吃后要刷牙漱口,因为山楂过酸会损伤牙齿。

四、起床先做六个动作能养生

  仰卧在床上,一手向上举,随着上体侧屈,下肢用力伸直,左右侧屈分别做6~8次,可锻炼腰腹力量。

  平卧,双腿伸直,深呼吸。吸气时,腹部有力的向上挺起,呼气时放松,一呼一吸为一次,做10次,可增强腹肌弹力,预防腹壁肌肉松弛,具有减肥和加强胃肠消化功能作用。

  仰卧,以双足跟交替蹬摩脚心,使脚心感到温热。蹬摩脚心后,可促使全身血液回流,有活经络、健脾胃、安心神等功效。

  睡觉时,身体多采取屈缩的姿势。醒后在床上两手交叉,伸向头顶上方,脚尖绷直,伸展身体,同时配合深呼吸动作,如此反复练习4~6次,有助于消除人体疲劳,精神倍增。

  头部供血不足会让人感到头昏脑涨,早晨醒来,躺在床上,头部向左、右两侧各转动8~10次,即可减轻头昏症状。与此同时,屈伸脚踝关节10~20次,能够使下肢活动起来。

  趴在床上,撑开双手,伸直合拢双腿,撅起臀部,像猫弓起脊梁那样用力拱腰,反复十几次,可促进全身气血流畅,防治腰酸背痛等疾病。

世世代代的传播大体有两种形式:

一是著书立说以文字形式进行传播;

二是口传心授,以动作图形的方式进行传播。后一种形式是将太极文化内容,溶化在拳式里面。就像盐溶解于水中一样,虽不见其盐,但是只要喝下盐水,就补充了盐的成份。可以说,习练太极拳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太极文化。可是,学习太极文化与学习其文化相比,方法大不相同。

实践,是学习太极文化最简捷的途径。太极文化溶解在太极拳式动作之中,习练太极拳就是在读“形体”文字,学太极文化。

其次,太极文化系统庞大,覆盖内容多,涉及范围广,时空跨度长,规矩要求严,初学者读书时,觉得无从下手,又难解其义。这时候不如按规矩习拳走架。

其三,太极拳理、拳法的书籍,多数是前贤文人所写,理论深,术语多,专业性强,写的是原则。只有练到书本上要求的功夫程度时,才能看懂《拳论》,否则如读天书。因此学拳者必须以实际练习为主。

体验,是学习太极文化最独特的方法。

学习太极拳,重在体验,而不强调分析。与其他文化的学习,重分析而不强调体验的方法完全不同。为什么强调体验呢?

一是太极拳与哲学的关系表现为暗含性。太极拳招招式式吸取了《易经》阴阳辩证的观点,如“形神合一”“先在心,后在身”等等,所强调的是精神、意念的巨大能动作用,在拳式中体现出来的是“暗含”关系,只有通过体验,才能有所理解。

二是太极拳具有形态上的模糊性。太极拳有些动作形态混茫,神象意境恍惚。而太极拳的养生功能均蕴藏在套路动作内容、方法过程的意象之中,若明若暗,飘忽不定,虽有深邃玄妙的养生价值,但其表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如“天人合一”“动静开合”的神意潜能的转化,就有一种含蓄模糊的感觉。这种模糊性,往往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学习太极拳用切身体验的方法,比听讲解的效果会好得多。

三是汉字具有多义性。我国的文字,特别是古汉字,更具有多义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拳论》均用古汉字所著,初学者读《拳论》简直像小学生读大学课本一样,根本就读不懂。此时如果从模仿式体验练习开始,效果会更好。

在群众性的太极拳学习过程中,“交流”是最有效的学习形式。在苦练拳架时,师徒之间,学员之间多交流,可促进拳技的提高。

一是师徒之间交流,师傅教学员主要讲动作要领,边讲解边示范,边与学员交流;学员边领会要领,边练习动作边提出问题与师傅交流。

二是徒弟之间交流,学拳过程中学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有些架式动作,学员之间的交流听起来更易理解,更易操作。

三是体会式交流,太极拳套路里每招每式,都有丰富的含义,既有攻防意义的含义,又有健身养生的含义;既有阴阳虚实,动静开合,又有意念引导,以意行气等等,内容十分丰富。而学员由于年龄、文化、体质、职业不同,对拳式的理解以及动作的差异很大。学员之间通过交流互相启发,互相矫正,互相模仿,对加快学习速度,特别有好处。

明书理是学习太极文化的重要环节。太极拳家陈鑫曰:“学太极拳必先读书,书理明白,学者自然容易。”尽管学习太极拳以实践、体验、交流为主,并贯穿学拳的始终。而学拳学到了中高级阶段,即学到了《拳论》中要求的功夫程度时,必须认真读书,明白拳理、拳法,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否则,会影响太极功夫增长的速度与质量。     

拳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习练太极拳的本身也是在磨练毅力,只有持之以恒,天天苦练,学拳之舟,方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太极拳既是“上工治未病”的上承医生,又是最佳的养生运动。经常练太极拳的人,对拳理、拳法理解的同时,对蕴藏在太极拳套路中的养生功法,便可有所领会。

太极拳的全部拳理、拳法,统而言之,一阴一阳而已。《》指出:“天地阴阳俱于人身,人身阴阳同与天地。”天地是一大太极,人身是一小太极。强调人与自然同样对应,两者是紧密呼应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人)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把天地自然之精华,融入人的身心,使天、地、人三者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天人合一”实质是将“天道”与人性(道德原则)一致起来。这种和谐,不仅可以排除忧虑,忘掉烦恼,抛弃苦闷,克服浮躁,还可以使人的身心升华至一种轻松自如的境界,对陶冶人的情操、格调、内在心境颇有益处。“天人合一”启迪引导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适应利用自然。太极文化把人的和谐观念纳入一个新的框架,强调“中正”“不偏不倚”“无过之而无不及”的适中状态,体现了“中庸之道”的和谐观念。

太极拳家王宗岳在《拳论》中指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阴阳动静之妙,在于阴阳互济,虚实互换,动静适度。其“虚”“静”是养生的重要功法。     

老子在十六章中指出:“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就是要将后天的种种欲望、心机等加以调适、消解、澄清、控制起来。经过长期锻炼、修善,从而达到“极”点,达到高层次。“守静笃”就是要分清欲望中的“可欲”与“不可欲”,面对“不可欲”的一切诱惑,比如权力、金钱、美色、名誉,要老老实实地守住“静”字。守“静”就是把心灵中的垃圾及时地清除干净。“虚静”可以避祸养心,可以胸怀大志,老子所以长寿,正是“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这种“虚静”理念,就溶化在太极拳细微动作之中,打拳首先要入静,做到心静体松,去掉妄念,平心静气,使人的身心处于极宁静、极松柔状态。心静的用意是把精神意念集中在行拳走架上,用“实中求虚、动中求静”的练法达到“虚”“静”的状态。你就会有一种虚怀若谷,恬静无欲的平和心态。许多人退休后有一种失落空虚、寂寞烦躁的情绪,只要进入太极圈里来,练上个一年半载,慢慢地都将会进入一种无干扰、无烦恼,崭新的运动氛围之中,进入清心悦目的情感状态,产生一种空灵宁静的心境。那真是“识远乾坤阔,心空意境新”。

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是维持人体正常状态,延缓寿命的重要元素;气是构成人体和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神是精气所生,精气丰盈则神采飞扬。精气是传统养生学的精要。从养生学角度看,精养灵根气养神。精气为生命的本原,古代医学家云:“养生之道,以精为宝”,《黄庭经》认为黄庭(丹田)是积精气之所。养生之大,在于养气。陈式太极拳的“丹田内转”功法,是“精”“化气”“化神”还精补脑的最好功法。所以,丹田向来是为养生家所重视。太极拳论中要求,“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打拳时,先入静片刻清心涤虑,壹志凝神,周身放松.用意练拳,注重运精气、精气、养精气,虚静其心,以心行气,既蕴含着生命本原,又修养着道德精神。按照太极思维规律,修身养性引导练拳人顺乎自然,精神泰然。什么事都看得开,想得通,养成一种“每临大事有静气”的风度。

太极拳要求人们在实践中理解拳理拳法,体悟人生道德,将“练”与“修”融为一体。主张把握阴阳和谐而明拳理,由自然入手而知虚实,乞求虚静而懂功法,最后呈现我练拳,拳练我,有我无我,无形无迹,出神入化的程度;呈现出“无形无象,全身透空”的境界。达到拳德兼备,身心双修的效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健康的养生之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