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和youtube哪个很难做?

身边认识的自媒体作者,在历经了18年的低谷后,开始逐渐往YouTube转型,主要原因有两点:

2、YouTube的限制比头条等自媒体平台要小,可以自由地推荐自己的微信号/公众号,涨粉效果好

1、到YouTube做自媒体,需要什么条件?

2、在YouTube适合发什么样的内容?

最基本的条件,想必大家都清楚,就是要能跟全球连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少朋友委托住在香港的亲戚,代为上传YouTube视频,而这也大有成为产业链一环的趋势。

在我认识的自媒体人中,以B站的赶海四大天王为例,基本都是通过同一个代理上传视频。

但由于刷粉等问题,YouTube删除了其相关的频道,得不偿失。

这同时也释放了一个信号:

做YouTube不同于国内新媒体,刷量是很容易被封号的。

那么,相对国内的新媒体平台,YouTube有优势吗?

准确地说,国人做YouTube,目的无外乎3个:赚钱、吸粉、营销,把国内的好货销往海外。

我们先说第一点,关于YouTube的收益规则:

2017年是YouTube在大中华区的爆发元年,许多创作者纷纷涌入YouTube,想要通过YouTube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为了应对突然暴增的作者人群,YouTube相应调整了收益门槛:

需同时满足1000订阅+4000小时的播放才可添加广告。

  • 1000订阅指的是1000个粉丝,这个门槛并不算高,毕竟YouTube的日活可是达到了15.3亿,相比之下头条只有区区7500万。
  • 4000小时的播放,指的是你的影片被观看的总时长达到4000小时。

如果你单支影片长5分钟,4000小时的播放量折算下来,就是48000次的观看。而且必须得看完,这对于一个优秀的视频作者而言,并不难。

像头条上优秀的“山药视频”,在YouTube的表现也非常出色,2018年全年有50万订阅,超2亿次观看,单支影片最低播放量都在3万以上,开通广告不过一两天的事。

跟国内相同,YouTube的收益按CPM计算。也就是说,你的视频播放一万次也好,如果没人看广告,依然是没有收益的。

因此,在YouTube上做标题党是行不通的,用户连广告也没看完就离开,即便有100万次的播放,这个收益也是0。

而且,YouTuber的CPM数值是不同的,主要受3大因素影响:

1、平台根据广告播放的完成率、点击率、跳出率等综合数值进行换算

2、观看你影片的用户所在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

像台湾地区,每千次播放的收益普遍在0.6~1.4美金之间,优秀的能达到2~4美金。而这个数据在美国,极有可能达到5美金,甚至10美金。

3、是你影片的长度,超过10分钟的影片,可以同时插入2个广告,CPM自然比10分钟以下的影片高。

因此,做YouTube,不仅要学会瞄准观众人群,还得做好翻译工作。

像山药视频这些用心做了英文字幕,其观众大多来自欧美等国家,CPM可以达到3.3美金/千次播放。

2亿次播放的收益大约为20~66万美金,折合人民币134~443万,这个收益是头条的3.3~11倍。

最重要的是,YouTube有相应的创作者奖励机制,优秀的YouTuber会获得官方推荐的品牌方合作机会,收益会翻一番。

要知道,头条视频作者的收益普遍为2元/万次播放,即便是原创视频作者,最高收益也不过20元/万次播放,2亿次播放的收益最高为40万。

也就是说,YouTube的收益比头条号收益高了足足10倍。就此而言,国内新媒体平台跟YouTube的差距显而易见。

关于吸粉,YouTube是一个非常大的流量池。

且不说外国人用不用微信和微博,华人以及大中华区的同胞,绝大多数使用微信进行日常通讯交流。

2018年,Instagram大中华区的注册用户数为3100万,而YouTube的数量大约是ins的1.5倍,加上非注册用户,这个数量大概可以达到6000万,算得上一个庞大的流量池。

由于中国区许多YouTuber的注册国家为他国,很难准确获取排名。

不过,YouTube不同ins,用户质量良莠不齐,有留学生,外贸从业者等,也有喷子,网络远征军那种,倒不像ins的用户那么精致。

当然,这不影响YouTube成为一个优秀的吸粉渠道。

我认识的新媒体人中,在YouTube上的吸粉方式主要有2种:

如果单从吸粉的角度来说,YouTube上的资源吸粉效果是最好的,不过,资源吸粉不好的地方在于:

以我个人的经验,公众号次日留存率平均在50%~70%之间,最好的一天,次日留存率也不过91%,最差的一天,下到了48%。

大概是受资源类型的影响,公众号粉丝主要以男粉为主,占总用户数的70%以上。

不过,如果你是一个兢兢业业的资源up主,粉丝的粘性以及活跃度都会大大提升。

像我认识的好几个up主,粉丝每天都会给他留言,点广告,5万粉丝,创造了日均7800的阅读量,公众号会话打开率在10%以上。

缺点之一,就是转发率特别低,主要以公众号会话阅读为主,很难形成裂变。

内容吸粉是最困难的,不适合小白,因为YouTube上面的up主太多了,许多人只需关注频道就能获取大量关于生活、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

如果你想通过内容吸粉,那么你必须得满足以下条件:

1、内容原创且优质,粉丝看完还想看更多

2、你的播放量要高,瞄准的用户群体要精准

要知道,资源吸粉最大的转化率可以达到30%。YouTube每千次观看,就带来300个新增粉丝,远超公众号转化率。

优秀的内容,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破亿很正常,周杰伦的mv《告白气球》播放量就高到1.8亿次,连周二珂翻唱的视频都有1475万次播放量。

由于粉丝口味的迥异,在国内影响力很大的自媒体IP,在国外可能就水土不服了。

例如,在国内火到不要不要的《万万没想到》、《papi酱》等IP,在YouTube上就表现不佳。

不过,《办公室小野》的YouTube订阅用户达到了548.9万,全年累计11.8亿次播放量,折算成收益大约为118万~389.4万美金,中国区大约为1美金/千次。

这个收益已经相当高了,取中间值250万美金作对比。咪蒙80万刊例报价已经处于自媒体头部水准,就算是咪蒙,也要发20条头条广告,才能赚到250万美金。

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

但不用心就想月入斗金几乎是不可能的。

台湾有一个up主,2017年做了整整一年,总的(带广告的视频)播放次数不过13万,收益382美金,还比不上她打工。

不过,2018年YouTube全球收益最高的前10位up主的总收入为8.92亿元人民币,人均年收入8920万。其中包含其他收入,如广告商合作等。

放在国内,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要知道,就算你把视频布局到所有的新媒体平台上,你一年的累计收入想

放在国内,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要知道,就算你把视频布局到所有的新媒体平台上,你一年的累计收入想要破100万元软妹币都特别困难,跟何况是100万美金。

综上所述,YouTube将会是国内自媒体的新阵地。

不过,我个人的建议是,吸粉为主,赚钱为辅。

毕竟做新媒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非每个人都能生产优质的内容,走最适合自己的路才是王道

不知从何时起,女留学生似乎和“女博士”一样,被人为地贴上了各种标签。在自媒体和网络舆论催化之下,这一群体不是被过度妖魔化,就是被过度吹捧。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天平的一端,女留学生们“家境好,没压力,没实力”,另一端,女留学生们则是”独立女性、女强人、职场精英”。

“女留学生”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个体能够代表群体发言。为了了解女留学生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学姐翻阅了近5000位留学女生的朋友圈。

TOP10名校数据分析master 在读正在申请博士学位

典型的精英女性形象,自律、努力,不论是学历还是外貌都几乎无可挑剔。参照《MindHunter》中的女博士、《纸牌屋》中的Claire。

然而卸去标签后,这位“准女博士”的日常生活,和每个普通女孩没有什么两样。一会儿迷恋荷兰弟,一会儿对着王一博和肖战痴笑,自己煮饭把厨房搞得一团糟,垃圾食品吃多了也一样容易发胖。

她在某家著名科技大厂做实习生,平时上班总是穿得简洁、干练。然而,脱下高跟鞋,她却迅速从职场女性切换为十八岁小少女,喜欢马卡龙色系的衣服和卡通图案的手机壳。

虽然工作和社会压力逼着女孩们长大,但你可以永远做自己的小公主。

Youtube和Ins上小有名气的美妆博主

极容易被贴上“白富美”标签,常年健身有马甲线,朋友圈日常大多是全世界各地旅行打卡和精致妆容的美照,姐妹团个个是高颜值大长腿。按照她周围众多小姐妹的说法,她本可以轻轻松松过上阔太太的生活。但是她并不想被人当作只会混日子的花瓶,在专业课和实习工作上,比谁都努力。

从大二开始,她就意识到了实习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匹配度,她想找一份时尚或者奢侈品行业的商业分析工作。为了这个目标,她几乎成了全朋友圈最拼的女孩子之一,学习各种复杂的数据分析工具,不错过每一条行业最新动态新闻。

上一个假期,当她的姐妹团还在讨论Parisa Wang哪款包包值得买时,她已经在为那款包包的各类市场指标做优化分析了。当然,她最爱的美妆和旅行,也一样没落下。


学姐不禁感叹,为什么比自己优秀的人,往往比自己更努力。

在校是考试小能手 在公司是设计小天才

普通学校普通家庭,放弃国内安稳的工作只身赴美进修,只为追求自己心中最爱的设计理想。她最爱简约风格的交互设计,来美国一年,迭代了3份作品集,对每个细节都苛刻到极致。

然而,放下鼠标之后,她的隐藏身份竟然是滑板大佬。她最享受穿着大T恤和牛仔裤在长板上飞驰跳跃,用她自己的话说,“一手滑板,一手画板”便是她的生活乐趣所在。平时在公司实习,她也习惯穿酷酷的牛仔西装,下班后换上板鞋,立刻无缝切换成全纽约最A的滑板少女。

听说她最爱的牛仔品牌Trave和教育科技公司职图推出了联名款实战项目,她立马报名成为了合作事业部的UI/UX设计师实习生,继续深耕她的专业技能,迭代出更完美的作品集。

学姐发现,留学生中的宝藏女孩实在是太多了!她们有着千千万万种风格,却都同样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信念与热爱。

学姐还惊喜地发现,在职图过往拿到大厂Offer的学员中,女生的比例也出奇地高。或许是因为很多同学和职图的创始人团队一样,都是在美国打拼的独立女性,在学习和求职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职图的精神,永远努力激发自己的潜能,迭代自我。

自从会上网后,我们每天都要访问不同的网站,有看新闻的,有看电影,还有各种购物的。但你知道知道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十个网站分别是哪十强吗?下面,就快和作者一起了解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十个网站吧!

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十个网站


谷歌公司(Google Inc.)成立于1998年9月4日,由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共同创建,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

第一名我想已经不用去猜了,就是谷歌,其访问量几乎是第二名的三倍,更是我们百度的7倍之多。谷歌业务包括互联网搜索、云计算、广告技术等,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而我们手机中的安卓系统,就是谷歌的产品。


这个网站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即使没上过见过走路了。这是一家视频类网站,有着全球最丰富的视频资源。而在二师熊看来,这里最神奇的是,无论广告有多长,只要放了5秒后,你就可以点击跳过,界面好像也没有什么会员充值之类的浮窗。

YouTube是一个视频网站,早期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布鲁诺。注册于2005年2月15日,由美籍华人陈士骏等人创立,让用户下载、观看及分享影片或短片。


大概也就是新浪微博的这么一个网站,外国人挺爱玩的。上面有全世界各地的网友在交流,听说使用汉语的网友也挺多的。对了,它的老板就是那位知名的扎克伯格,这位八零后现在以6236亿美元的财富,排在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8位。

Facebook(中文称脸书,也有译为脸谱网)是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 ,创立于2004年2月4日,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2012年3月6日发布Windows版桌面聊天软件Facebook Messenger。主要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十个网站中唯一的一个中文网站,也是唯一一个非英文网站。关于百度我就不做介绍了,估计你看到我这篇文章,就是通过百度这个入口的。

百度(纳斯达克:BIDU),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百度愿景是:成为最懂用户,并能帮助人们成长的全球顶级高科技公司。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雅虎,很多年前刚会上网的时候,我还以为它是中国网站,毕竟人家叫雅虎嘛,后来我才知道,不仅雅虎,连甲骨文、宜家都是外国的。雅虎其服务包括搜索引擎、电邮、新闻等,业务遍及24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超过5亿的独立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络服务。

雅虎(英文名称:Yahoo!,NASDAQ:YHOO)是美国著名的互联网门户网站,也是20世纪末互联网的创造者之一。其服务包括搜索引擎、电邮、新闻等,业务遍及24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超过5亿的独立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络服务。


也就是维基百科啦,百度百科就是参考它而创建的。它是一个网络百科全书项目,在上面你可以找到几乎所有东西的百科,而且还标出出处,非常严谨。同时其内容特点是自由内容、自由编辑,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干货知识。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个基于维基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用多种语言编写的网络百科全书。


美国淘宝,简称亚马逊,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网络电子商务公司,最早是卖书的,现在则是什么都卖。在上面有着数百万种独特的全新、翻新或二手商品。其服务态度不错,就是快递没有中国高效。它的老板,就是那位光头杰夫·贝佐斯。

亚马逊公司(Amazon,简称亚马逊;NASDAQ:AMZN),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位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


就是老特天天发朋友圈那个工具,当然还有不少全球的重量级人物会在上面出现。它可以让用户更新不超过140个字符的消息,是微博的杰出代表。其用户量超过五亿,日活则超过1、5亿,算是非常大的体量了。

Twitter(通称推特)是一家美国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是全球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十个网站之一。是微博客的典型应用。它可以让用户更新不超过140个字符的消息,这些消息也被称作“推文(Tweet)”。


就是大家口中的P站,它是一个免费的,由广告支持的网站,所以深得全球网友的支持。而且广告也非常良心,这点是非常赞的。它虽然没有太多的华语用户,但却有一定的华语内容,令人咂舌。


苹果手机的用户对它就比较熟悉了,其实很朋友圈或微博也差不多,但其主打的是图片社交,所以上面有很多摄影师和年轻人。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小清新北欧风的流行,跟它有一定的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ns和油管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