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有喜马拉雅山吗

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都在

这个很多人以为遥远的国家

其实由一条细长的瓦罕走廊

中国也是阿富汗最大的邻国

来源: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因其地理位置被称为“亚洲之心”

其实,阿富汗的命运多舛

不仅源自特殊的地缘政治

特别是这里的气候环境较为恶劣

制约了其经济尤其农牧业发展

来源: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北纬29°至39°之间

其简单定义为亚热带气候

阿富汗大部分区域的气候

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山地国家

高原和山地占其全国面积4/5

来源: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中亚的气候大分水岭之一

地中海气候带的最东边界

来自几个大洋的影响延绵至此

就很难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

干燥少雨,冬季严寒,夏季酷热

阿富汗全国年平均降雨量

夏季,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的

南部重镇坎大哈(海拔1010米)

7月平均气温能达到32℃

冬季,阿富汗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

首都喀布尔(海拔1800米)

喀布尔全年平均气温在13℃左右

7月平均气温仅约25℃

阿富汗政治中心的原因之一

阿富汗的昼夜温差更为明显

其9月午后最高气温平均33.9°C

而清晨最低气温仅为10.5°C

比“早穿皮袄午穿纱”更为夸张

相较于温差大对生产的影响

最为困扰阿富汗农牧业发展的

“不怕无黄金,惟恐无白雪”

雨雪天气主要集中在短暂的春季

阿富汗的夏秋干旱是因为

则是地中海气旋东来影响所致

阿富汗是地中海气候能影响到的

远道而来的水汽本已残存不少

冬季的阿富汗又被强大的

中西伯利亚高压减弱消退时

3、4月份的阿富汗才能“得空”

迎来一些可贵的自然降水

通常只生长着季节性草类

只有在河流或有灌溉水源的地方

才具备发展农牧业的基础

阿富汗气象灾害也较为多发

近些年,阿富汗频现极寒、暴雪天气

2015年、2017年,阿富汗暴雪

农牧业仍为其主要经济支柱

阿富汗粮食勉强可以自给

由于粮食价格下跌和天气干旱

阿富汗农业生产急剧下滑

农民不得不低价出售农产品

以迅速筹集资金缓解干旱

同时,粗放的农牧业生产方式

也进一步冲击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关系着其政局能否真正稳定

新政府能否带领阿富汗人们

也是其经济复苏所面临的

来源:中国气象 作者:舒扬 编辑:王津

锡金喜马拉雅山脉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独特种族群体的多文化融合地区。山峰、圣湖和僧院使其成为一个具旅游吸引力的地方。每年到锡金的旅游者在5年时间内(1988~1994年)大约增加了155%。锡金喜马拉雅山脉的长途旅行、自然与休闲旅游业的发展非常快。参与旅游业的人们的社会经济状况也得到了提高。全国有悠久的自然保护传统。然而,当地的需求和旅游活动的增加也造成了这片未被破坏地区的环境恶化。在对三个最常用的旅游目的地,当地投资者和他们态度的了解以及和当局讨论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动态,以及旅游业发展对资源、环境、当地社会和全国经济的影响。锡金旅游业正在发展,并预期本世纪末游客量达到每年400 000人次。锡金的旅游业还有很大发展余地,但必须考虑环境保护,并且当地社区也要参与这些计划。本文论述了如何开展和持续管理旅游活动以保护植被和文化,并使当地社区能够获得旅游利益。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海拔高达8848.86米。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髙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哪个?

喜马拉雅山脉,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又名***,藏语名:Qomolangma) ,是藏语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达8848.86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哪个?

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哪个?

青藏髙原旧称青康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它的边界,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千米。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喜马拉雅山脉作为一个影响空气和水的大循环系统的气候大分界线,对于南面的印度次大陆和北面的中亚高地的气象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位置和令人惊叹的高度,大喜马拉雅山脉在冬季阻挡来自北方的大陆冷空气流入印度,同时迫使(带雨的)西南季风在穿越山脉向北移动之前捐弃自己的大部水分,从而造成印度一侧的巨大降水量(雨雪兼有)和西藏的干燥状况。南坡年平均降雨量因地而异,在西喜马拉雅的西姆拉(Shimla)和马苏里(Mussoorie)为2米,在东喜马拉雅的大吉岭则达4米。而在大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在诸如印度河谷的查谟和喀什米尔地带的斯卡都(Skardu)、吉尔吉特(Gilgit)和列城(Leh),只有0.1~0.2米的降雨量。

当地地形和位置决定气象的变化,不仅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不同地方气候不齐,甚至就是在同一山脉的不同坡向也有差异。例如,马苏里城在面对台拉登的马苏里山脉之巅,高度约为1859米,由于这一有利位置,年降雨量为2.337米,而西姆拉城在其西北一系列高度为1 848.9米的山岭之后约145千米的地方,记录到的年降雨量为1.575米。东喜马拉雅山脉比西喜马拉雅山脉纬度低,较为温暖;记录到的最低温度在西姆拉,为-25℃。5月份平均最低温度,在大吉岭1945米的高度记录到的是11℃。同月,在邻珠穆朗玛峰近5029米的高度,最低温度约为-8℃;在5944米,气温降到-22℃,最低温度为-29℃;白天,在能避开时速超过161千米的强风的地区,即使在这样的高度,太阳也多是和煦温暖的。

南坡从海拔仅2000多米的河谷上升到8000多米的山峰,河谷的水平距离不过几十公里,自然景象却迅速更替:低处温暖湿润,常绿阔叶林生长得郁郁葱葱,形成常绿阔叶林带;海拔升高,气温递减,喜温的常绿阔叶树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而耐寒的针叶树则渐增加,在2000米以上为针叶林带;再往高处,热量不足,树木生长困难,由灌丛代替森林,出现灌丛带;在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带;5300米以上为高山寒漠带;更高处为高山永久积雪带。

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布的层次也比南坡少得多。

南坡雪线比北坡低,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两个因素那个影响为主很难区分,见到的题基本上表现出来降水量的影响要大于温度的影响,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大于阴坡阳坡的问题。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是阳坡,应该雪线高,但南坡也是迎风坡,所以雪线应该高,出现矛盾,但实际上南坡雪线低,因而说明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大于阴坡阳坡的问题。判断雪线高低应以此为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国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