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联资本绿色投资的发展呈现哪些态势?

投资要点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2020年中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双双领先全球,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促进高质量发展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仍是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受基数效应的影响,全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我们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9.5%左右;2021年宏观政策将逐步有序渐进回归常态,但不急转弯,要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保持政策的合理适度,充分利用好宝贵的时间窗口。明年的重点任务主要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以及扩大内需等方面。

一、经济复苏领先全球,但复苏基础不牢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叠加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依然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两条战线上双双取得“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就。在经济方面,一季度深受疫情冲击,经济增速收缩6.8%,二季度开始,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控制,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经济增速逐季加快,二季度和三季度GDP增速分别达到3.2%和4.9%,前三季度GDP增速转正,实现0.7%的正增长,经济复苏领先全球。进入四季度,到目前为止,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加快,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超过6.0%,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2.2%-2.5%的水平。

从驱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来看,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较快复苏,主要得益于出口增长不断超预期,以及房地产投资增速的韧性,而消费和投资到11月累计增速仍未转正,也就是代表内需的消费和投资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所说的“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二、2021年促进高质量发展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

受基数效应的影响,2021年经济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逐季回落的走势,预计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9.5%左右。2021年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政策驱动消费进一步复苏,投资增速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将强劲回升,出口继续维持景气状态。

三、宏观政策不急转弯,要保持合理适度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2021年宏观政策将逐步有序渐进回归常态,但不急于转弯,而是要保持合理适度。会议强调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疫情期间的非常规政策退出或回归常态是必然的,但必须是有序渐进的退出,而不是断崖式的退出。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不是急转弯,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1)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外疫情发展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还需要宏观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2)鉴于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领先全球至少一年,明年至少是上半年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宝贵时间窗口。要利用好这个宝贵时间窗口,就必须给与相应的宏观政策配合,促进经济更充分的发展。但是宏观政策不急于转弯,也不意味着,明年的政策力度还能达到今年的力度水平。明年的宏观政策力度低于今年抗疫特殊时期的政策力度是大概率事件。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预计明年的财政政策将较疫情防疫期间有所收缩,财政赤字规模和赤字率水平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将比今年有所缩减。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预计2021年M2增速、新增社会融资和信贷规模以及存量增速较2020年有所收缩,货币金融条件较2020年有所收紧,但将不会急速收紧。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继续维持“既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另一方面也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四、科技创新与扩大内需是双循环的基础

会议确定明年的八项重点任务,其中重中之重是强化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以及扩大内需。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强种子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1、国内以及海外疫情发展超出预期;2、疫苗投入使用低于预期;3、宏观政策退出超出预期;4、美国新总统上任后中美摩擦升级超出预期。


国内经济:制造业稳步恢复,基本面继续改善 

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回升,并连续四个月位于枯荣线上方。6月PMI数据反映经济持续复苏,生产扩张加快,内需和外需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已公布的前几个月经济数据来看,进入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环比逐月改善,消费、投资、出口降幅逐月收窄,其中,工业生产、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5月份已回升到疫情前的水平,实现正增长。6月份的高频数据显示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改善,尤其是6月份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中,显示需求端改善明显,其意义重大。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在一季度重挫之后,二季度将迎来V型反弹,经济增速有望实现3%左右。

但未来经济复苏仍面临较大压力和不确定因素,主要是中小微企业经济活动恢复仍然缓慢,服务业中文化体育娱乐和居民服务业复苏仍然困难;境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外部市场依然存在变数;就业形势压力依然较大。

货币政策展望:以结构性宽松为主,加大信用宽松力度 

6月市场资金利率中枢明显回升,对应银行间同业存单及同业拆借利率也随之上行。导致资金利率回升主要是监管层打击资金空转套利,要求银行压缩结构性存款,令市场对央行流动性收紧产生担忧,同时与债券供给压力加大以及半年末的季节性因素有关,而并非央行收紧货币政策。

近期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取向预期出现较大分歧。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最宽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政策转向时机亦未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经济处于复苏初期阶段,仍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支持,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下半年货币政策重点将以定向精准灌溉为主的结构性宽松,坚持总量政策适度,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防范资金空转套利和脱实向虚,切实引导资金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所需领域。

A股市场:宏观经济稳步复苏,股市上升趋势确立

综合来看,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北京本土疫情基本可控,经济复苏态势良好,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市场资金面充裕,上半年公募基金首募总额达1.05万亿元,居民储蓄资金正加速流入股市;金融改革加速推进,助力风险偏好回升。预计7月市场将继续震荡上扬,步入上升趋势。七月迎来中报业绩披露期,建议关注具有业绩支撑的公司,以及政策导向的行业龙头。行业配置方面,建议继续关注扩大内需和有效投资两大方向,以及受益资本市场改革和市场扩容的券商板块。

需要关注的潜在风险:1、海外疫情继续恶化,可能导致海外股市的再度大幅调整;2、国内复工复产进程不达预期;3、中美贸易摩擦加剧;4、下半年迎来解禁高峰期,七月解禁压力或使市场面临压力。

债券市场:多空交织,维持谨慎看法

债市经过5月、6月的调整之后,收益率水平有了较明显的回升。但是债市目前依然是多空交织,方向不明,近期大概率维持震荡走势。

从国内疫情防控来看, 6月中旬北京再度发行本土聚集性病例,但总体可控,对全国总体的复工复产进程影响有限;从经济基本面来看,进入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逐月改善,经济复苏趋势明显,预计二季度将回归正增长;第三,三季度债市供给压力较大,由于政府债券集中发行,下半年债券面临较大的供给压力,特别是3季度。因此,从疫情防控形势、经济基本面以及债券供给压力等方面来看对债市不利。

但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推动复工复产以及促进经济复苏时期,央行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不会改变,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向实体企业让利,需要利率水平将维持相对低位,因此,债市收益率尤其是利率债的收益率回升空间也将有限。

海外宏观:主要经济体PMI回升,料二季度经济降幅扩大 

近期,主要经济体公布6月份PMI初值,读数较上月有所改善,但多数还处于收缩区域。5至6月,数据显示复工推动的欧美经济修复快于市场预期,美国、欧元区、英国6月PMI指数显著反弹,且力度超出市场预期。

美国6月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以及综合PMI强劲回升,三个指标均创四个月新高;复工推进较为顺利的欧元区,其6月综合PMI初值为47.5,高于市场预期的42.0,相比上月的31.9显著反弹。法国和英国的制造业PMI双双重回荣枯线,这得益于这两个国家早在5月初就开始实施的经济开放政策,也使得英法两国成为了引领欧洲复苏的排头兵。

但多数经济体PMI还未回升至枯荣线上方,显示经济仍处在收缩区域。尤其是日本的制造业和服务业PMI继续下行,表明日本制造业经营状况正在进一步恶化。 

随着二季度疫情在全球进一步蔓延扩散,国际组织进一步下调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6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再次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至-4.9%,较4月预测值-3%下调1.9个百分点。主要经济体的2020年经济增速预测值均明显下调。中国将是唯一经济保持正增长的经济体。

1.1国内经济:制造业稳步恢复,需求端改善明显

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9%,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持续回升,并连续四个月位于枯荣线上方,显示经济持续复苏好转。

从制造业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环比回升,显示供需两端进一步改善。生产指数为53.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量环比继续回升。

更为积极的信号是需求端的回暖和改善,需求端的改善对经济的持续复苏意义更大。(1)新订单指数为51.4%,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恢复。从行业情况看,医药、有色、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均明显高于上月。

(2)价格指数有所上升,也显示需求端的回暖。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6.8%和52.4%,环比上升5.2和3.7个百分点,均为年内高点。从行业情况看,石油加工、钢铁、有色等上游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高于上月,升至60.0%以上高位。

(3)进出口指数改善明显。随着欧美主要经济体先后重启经济,我国制造业进出口指数低位回升,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2.6%,高于上月7.3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47.0%,较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

但从分类指数来看,疫后经济恢复仍面临较大压力和不确定性。(1)中小型企业恢复较慢。在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受冲击最大,而在疫后恢复过程也比较缓慢。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大,PMI为48.9 %,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且反映订单不足的小型企业占比高于大中型企业。(2)进出口指数虽连续两个月改善,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当前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外部市场依然存在变数;(3)部分行业复苏压力依然较大,纺织、纺织服装服饰、木材加工等制造业PMI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下;(4)就业形势依然不乐观。6月制造业PMI从业人员项为49.1%,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从业人员项为48.7%,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受部分行业复苏存在压力以及小型企业订单不足的影响,企业用工需求整体出现回落,稳就业压力不减。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延续回升态势:服务业继续改善,建筑业持续增长

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高于上月0.8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回升。分大类看,服务业继续改善,建筑业持续增长。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高于上月1.1个百分点,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临界点,多数行业生产经营持续恢复。

建筑业持续增长。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8%,虽较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但连续三个月高于59.0%。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2.7%,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平稳回升。

5月工业企业利润进一步改善

5月工业企业营收与利润进一步改善。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3%(按可比口径计算),降幅比1—4月份收窄8.1个百分点。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0%,4月份为下降4.3%。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4%;

1—5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3.6%;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1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16.7%。

1—5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个行业持平,30个行业减少。主要行业利润上涨的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4.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9.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6%,

利润增速下降的行业主要集中上游行业和中游制造业。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75.8%,钢铁行业下降57.2%,有色金属行业下降43.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8.6%,汽车制造业下降33.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31.2%。

二季度经济展望:迎来V型反弹,实现3%左右正增长

从已经公布的前5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进入二季度,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向好,复工复产进程的加快,主要经济指标环比逐月改善,消费投资、出口降幅逐月收窄,其中工业生产、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5月份已回升到疫情前的水平,实现正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增速也由负转正,实现今年以来首次增长。从6月份的高频数据来看,显示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改善,尤其是6月份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中,显示需求端改善明显。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在一季度重挫之后,二季度将迎来V型反弹,经济增速有望达到3%。对下半年经济复苏审慎乐观。我们预计在基建、地产的支撑之下,下半年中国经济仍将维持复苏的态势。

1.2流动性前瞻:货币政策以结构性宽松为主,加大信用扩张力度

6月市场资金利率中枢明显回升,导致资金利率回升并非央行收紧货币政策,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6月初央行推出的两项创新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是导致上周债市快速调整的导火索。直达的货币政策工具意在推动宽信用的扩张,打击资金空转套利的现象,令市场对央行流动性收紧产生担忧;其次是债券供给压力加大;第三与6月适逢季末和半年末的季节性因素有关。

货币政策最宽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政策转向时机亦未到,预计7月份的流动性仍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

货币政策展望:以结构性宽松为主,加大信用宽松力度

随着近期监管层打击资金空转套利,要求银行压缩结构性存款,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取向预期出现较大分歧。央行行长易纲此前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重政策设计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

我们认为,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宏观经济步入修复通道、前期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回归稳健。货币政策最宽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政策转向时机亦未到。同时货币政策宽松取向“适时退出”并不意味着“急踩刹车”收紧货币。前期央行打击资金空转套利,目的是为更好的促进资金流行实体经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经济处于复苏阶段,仍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

下半年货币政策重点将以定向精准灌溉为主结构性宽松,坚持总量政策适度,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金融机构全年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完善资金直达企业的政策工具和相关机制,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保住广大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防范资金空转套利和脱实向虚,切实引导资金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所需领域。

二、国内市场:宏观经济稳步复苏,股市步入上升趋势

2.1A股市场回顾:内外资入市,市场大幅上涨

6月A股延续涨势,震荡上行。内外资陆续入市,推动A股大幅上涨。截止6月30日,创业板指领涨,月度上涨16.85%,中小扳指上涨14.58%,深证成指上涨11.60%,上证综指上涨4.64%。从市场风格来看,市场呈现深强沪弱格局,创业板和中小板明显强于主板大盘股。

行业与板块方面,6月28个申万一级行业涨多跌少,多数跑赢沪深300指数。休闲服务、电子、医药生物领涨,涨幅超16%;采掘、建筑装饰、银行、建筑材料跌幅居前,建筑材料下跌1.12%。

主要资金流向:海外资金延续净流入态势

受富时罗素指数扩容及风险偏好改善影响,北上资金延续5月回流趋势,加速流入A股。6月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526.79亿元,19个交易日中仅有4个交易日净流出。2020年前6个月,整体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1181.51亿元,截至2020年6月29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11116.28亿元。

从行业来看,电子、医药生物、农林牧渔单月净流入较多,分别净流入201.01亿元、109.39亿元、62.84亿元;银行、休闲服务、建筑装饰单月净流出较多,分别净流出24.63亿元、9.94亿元、4.57亿元。

近期海外权益市场再度调整,叠加海外疫情反复,6月底北上资金小幅流出,未来需关注外围市场对北上资金的影响。目前海外资金对国内A股配置比例偏低,随着国家资本市场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预计未来外资仍然延续流入趋势。

目前A股市场估值:主要指数估值回归至略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根据Wind资讯统计,2020年6月29日全部A股PE(TTM)16.27倍,沪深300PE(TTM)12.31倍,上证50动态PE(TTM)10.11倍。目前沪深两市大盘指数估值合理,主要指数估值回归至略高于历史均值水平,与国际主要指数的估值相比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后市展望: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股市上升趋势确立

基本面来看,据统计局数据,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3%,降幅比1—4月份收窄8.1个百分点。单月来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0%,实现首次转正,主因油价变动下石油加工和化工的结构性改善。但疫情影响下市场需求依然偏弱,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比4月份回落3.7个百分点,利润转好行业数量较4月也有所减少,叠加全球疫情的反复,工业企业盈利压力仍然较大,后续全球经济和出口依然存在一定制约。

6月全国制造业PMI回升0.3个百分点至50.9%,6月经济仍处于扩张态势,复苏态势整体向好。分项来看,供需两端持续回暖,生产指数回升0.7个百分点至53.9%,新订单指数回升0.5个百分点至51.4%,海外经济逐渐恢复但外需景气度依然不高,新出口订单明显回升7.3个百分点至42.6%,依然处于收缩区间;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较5月分别回升5.2和3.7个百分点,预计6月PPI继续回升;就业方面仍存较大压力,从业人员PMI环比下滑0.3个百分点至49.1%,已连续三个月下滑。综合来看,当前内需和基建引领的基本面复苏势头良好,经济景气整体改善,但小微企业、就业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压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依然需要持续发力。

政策方面,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了2020年第二季度(总第89次)例会。二季度例会新增“坚持总量政策适度”表述;提出“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增“可持续发展”内容,对于宏观政策的表述也由一季度的“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微调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同时,例会强调“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稳增长”改为“保增长”,未提及“控通胀”。我们认为,伴随疫情防控整体态势的稳定,企业复工复产进程提速,货币政策最宽松的时候已经过去,货币控总量、防风险的诉求增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以定向精准灌溉为主,央行将更注重保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6月17日国常会提出降准安排,而7月特别国债发行量较高,央行可能在7月降准以对冲特别国债发行对流动性的影响,后续仍需密切关注七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下半年经济政策的部署。

因航空补贴争端,美欧贸易摩擦升级,预计对A股风险偏好影响有限。6月23日晚间,美国贸易代表处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正考虑对从英国、西班牙、德国和法国进口的31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加征新的最高达100%的关税。下半年进入美国大选的关键期,全球贸易关系都有可能成为政治博弈的重要工具,结合中美近期贸易摩擦反复后A股表现来看,美欧之间贸易摩擦对A股影响预计有限。

综合来看,国内疫情基本可控,经济复苏态势良好,二季度有望实现正增长;市场资金面充裕,上半年公募基金首募总额达1.05万亿元,居民的储蓄资金正在加速流入股市;金融改革加速推进,助力风险偏好回升,预计7月市场将继续震荡上扬。

七月迎来中报业绩披露期,建议关注具有业绩支撑的公司,以及政策导向的行业龙头。行业配置方面,建议继续关注扩大内需和有效投资两大方向,以及受益资本市场改革和市场扩容的券商板块。

但潜在的风险需要关注:1、海外疫情继续恶化,可能导致海外股市的再度大幅调整;2、国内复工复产进程不达预期;3、中美贸易摩擦加剧;4、下半年迎来解禁高峰期,七月解禁压力或使市场面临压力。

2.2债券市场:多空交织,维持谨慎看法

债市经过5月、6月的调整之后,收益率水平有了较明显的回升。但是债市目前依然是多空交织,方向不明,近期大概率维持震荡走势。

6月中旬北京再度发行本土聚集性病例,但总体可控,对全国总体的复工复产进程影响有限;从经济基本面来看,进入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逐月改善,经济复苏趋势明显,预计二季度将回归正增长;第三,三季度债市供给压力较大,由于政府债券集中发行,下半年债券面临较大的供给压力,特别是3季度。因此,从疫情防控形势、经济基本面以及债券供给压力等方面来看对债市不利,债市难以开启下行趋势。

但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推动复工复产以及促进经济复苏时期,央行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不会改变,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向实体企业让利,需要利率水平将维持相对低位,因此,债市收益率尤其是利率债的收益率回升空间也将有限。

3.1海外宏观:主要经济体PMI有所恢复,风险资产全面反弹

主要经济体PMI有所回升,但依然处于萎缩态势

上周主要经济体发布6月份PMI初值,读数较上月有所改善,但多数还处于收缩区域。

美国6月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指数创四个月新高, 但仍不及预期。6月制造业初值49.6,大幅超越前值39.8,但略逊于市场预期的50;服务业PMI初值46.7,大幅超越前值37.5,但和市场预期的48相比,仍略有差距,美国6月综合PMI初值为46.8,亦高于5月的37,三个指标均为4个月来新高。

日本6月制造业PMI初值37.8,低于前值38.4,表明日本制造业经营状况正在进一步恶化。跌幅创2009年3月以来最大。服务业PMI初值录得42.3,较前值26.5大幅增加,但仍低于枯荣线,表明日本服务业产出仍在下滑;日本6月综合PMI初值为37.9,大幅高于前值27.8。

欧元区6 月综合PMI 初值47.5,高于市场预期的42.0,相比上月的31.9 显著反弹。其中,制造业PMI 初值46.9,高于市场预期的43.8,相比上月的39.4 显著反弹;服务业PMI 初值47.3,高于市场预期的40.5,也相比上月的30.5 显著反弹。

法国、德国、欧元区发布6月制造业PMI初值,皆好于预期。法国和英国的制造业PMI双双重回荣枯线,这得益于这两个国家早在5月初就开始实施的经济开放政策,也使得英法两国成为了引领欧洲复苏的排头兵。

IMF调低全球经济预测:其结论比此前预计的更为悲观

随着二季度疫情在全球进一步蔓延扩散,国际组织对今年全球经济前景更加悲观,不但认为主要经济体将负增长,并大幅下调全年经济增速预测值。

6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再次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至-4.9%,较4月预测-3%下调1.9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预计2020年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速为-3.0%,此前预期为-1.0%。其中,巴西(- 9.1 )和墨西哥(-10.5%)俄罗斯(-6.6%), 印度(-4.5%)、东盟(-2%) 也将出现负增长,唯有中国将实现1%的正增长。

美欧贸易战升级,欧盟或将对美国等游客实行禁令

近期,美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已呈现紧张态势。上周美国决定对对价值31亿美元的欧盟和英国产品征收新关税。6月25日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将对来自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的31亿美元出口产品征收新关税。新关税目标包括橄榄、啤酒、杜松子酒和卡车等欧洲出口商品,并对飞机、奶酪和酸奶等产品加征关税。声明称,公众征询期为期一个月,于7月26日结束。

欧盟或将对美国等游客实行禁令。据报道,欧盟成员国近日正在讨论一份旅行禁令国家名单,考虑对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旅客实行旅行禁令。欧盟方面将不允许来自“病毒传播最活跃的国家”的旅客进入境内。美国目前有着全世界最高的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病例数字。

3.2海外资产:风险资产全面反弹,国际金价创八年新高

海外股市经历3月份的重大股灾之后,4月和5月走出了快速大幅反弹行情,6月份继续震荡上扬,全球主要股市均以上涨为主,但在反弹高位波动明显加剧。从4月份到6月份,尽管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但全球股市大幅上涨,这主要源自于各国超强力度的刺激政策、历史最低的利率以及全球央行实施的其他放宽货币政策的驱动。

从美股来看,二季度创下1998年以来最佳季度表现,尤其是以科技股占主导的纳斯达克指数再次在“FAANG”的带领下接近纪录高位。

经历了二季度强劲反弹的海外股市,可能对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预期太过乐观,未来将面临再次大幅震荡的风险:首先,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阶段,防控形势依然很不乐观。对从疫情的发展来看,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突破1000万例大关,死亡病例突破50万例,美国、巴西、印度、俄罗斯成为新的疫情重灾区。近期美国新冠疫情出现反复,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再次站上4万人的高台。未来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第二,二季度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已成为事实。国际货币组织近期也下调了2020年全球经济以及主要经济体和一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增速;第三,经济的大幅下滑,也必然导致上市盈利的下降;第四,美国与欧盟以及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依然存在。因此,美国股市未来将进入震荡的可能性比较大。

主要经济体债券市场:避险需求仍在,收益率在低位徘徊

6月主要经济体的债市呈现收益率先扬后抑的走势。上旬受欧美国家重启经济的影响,债市先遭到抛售。但是,中下旬后美国新冠疫情出现反复,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再次站上4万人市场对美国疫情二次爆发担忧,市场避险情绪再度提升,6月中下旬以来,债市收益率再度下行。

目前,全球疫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美国疫情仍存在二次爆发的风险。欧美央行宽松货币政策方向将延续。当前背景下,债市收益率或将在低位徘徊,但下行空间有限。

大宗商品:国际金价触及1800美元,创八年半新高

6月国际黄金震荡上扬,纽约COMEX黄金期货在6月30日突破1800美元关口最高触及1804美元,月度涨幅2.65%。国际黄金二季度表现强劲,上涨12.62%,创下四年多以来最大季度涨幅。

新冠病毒疫情所引发的避险情绪以及各国政府和央行的刺激性政策都利多黄金。今年上半年国际黄金涨幅18.06%,资大类资产中表现突出。

自新冠疫情在3月份爆发以来,美联储的平衡表已经扩充了超过3万亿美元。同时,世界四大央行的平衡表已经上升了5万亿美元。考虑到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不确定性仍未消除以及全球央行的一系列刺激措施,金价的整体上涨走势并没有改变。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基准利率保持在历史性低位,各国央行正在实施超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欧盟扩大购债计划、疫情加速蔓延等带来的全球经济前景仍不明朗,推动金价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

为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发展,帮助创业者对接资本,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指导,北京长风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北京合睿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长风杯”创新创业大赛云路演——走进元航资本专场圆满举行。本次活动航天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畅所欲言,以前瞻性的视角,通过极具专业性的技术分享,呈现出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吸引约2200人次通过视频号观看直播。

      活动伊始,“长风杯”大赛负责人柴岚译对大赛进行推介。今年是“长风杯”大赛举办的第二年,为进一步发挥项目与资本资源集聚的优势,“长风杯”大赛与投资合作伙伴共同开启了云路演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企业、资本与科技、人才的互动交流,为打造投融资交流平台注入新动力。


      亚马逊云科技城市生态拓展负责人蔡爽详细阐述了亚马逊云科技云创计划的服务内容。此次作为大赛云服务特别支持方,亚马逊云科技将推出面向不同赛事阶段项目的云服务与技术支持,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的赋能服务。


  元航资本合伙人陈东提到“商业航天领域是一块硬骨头,极高的行业壁垒、高精尖的技术,让玩家们“高处不胜寒”,巨大的供给空白急需新的商业航天运力来填补,因此元航希望通过产业链投资构建上下游产业生态筑建航系投资组合的整体竞争壁垒,加强投资组合间的产业协同,通过全方位的投后增值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此次元航推荐多家航天、智能制造领域内的优质项目,并逐一阐述了各项目的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


  参加此次路演活动的共有8个项目团队,来自航天领域的企业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九天行歌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揽月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来自智能制造领域的北京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坐骑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代表经过精心准备,将他们自身项目的亮点、运营模式、项目差异化竞争优势及发展前景等内容浓缩到 8分钟的路演时间里进行展示。

      互动问答环节,来自中关村启航投资、航天海鹰集团、金科君创、凯联资本、航天科工、东证融通、鼎翰投资、君义资本、通用创投的机构代表及专家导师针对项目提出了见解以及相关建议,以经济、高效、透明的方式促进投融资信息对接,路演活动不仅打开了投融资双方的沟通渠道,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01星河动力——新一代商业运载火箭

星河动力是一家从事商业运载火箭及核心部件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针对小型微纳卫星零散发射和中大型载荷组网发射,确立了“谷神星”系列固体火箭和“智神星”系列液体火箭两型产品的发展路线。

星河动力仙存妮在回答投资人提问时表示:

“星河动力研发的液体火箭是可回收的,遥一计划2023年年底进行发射,首飞款先达到入轨再进行回收。在看待航天发射失败案例时表示航天设备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火箭的零部件都是系统集成,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要在失败的经历中积攒经验。”

02微纳星空——高端商业卫星制造

微纳星空主要从事卫星整星研发制造业务。公司拥有卫星整星设计和集成测试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卫星平台、核心部组件以及卫星地面通信终端,为国防、行业、区域等用户提供以卫星制造为核心的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微纳星空高京京在回答投资人提问时表示:

“微纳星空早期为保证客户可靠性载荷是通过外采,后续高端载荷均是自研,产品的形式主要是整星销售。在看待航天领域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融合观点上表示研制能力不仅仅是由产线体现,主要看团队和经验优势,目前阶段还是将自己的技术护城河、核心技术深度挖掘,先自身做强做大,再进行横向发展。”

03航天驭星——航天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航天驭星通过建设全球化的卫星地面站网、遥感卫星定标场、空间态势感知系统等基础设施,基于云平台,面向全球商业卫星用户,提供航天器在轨运管综合服务。

航天驭星董玮在回答投资人提问时表示:

“后期卫星服务平台拓展主要依托全球化的地面站网,可以全面的获取卫星数据,例如遥感数据,气象数据集中在同一卫星数据天地交互中枢,让客户拥有广阔的选择范围,同时有利于不同客户卫星数据的融合。”

      此次以商业航天项目为主的“长风杯”大赛云路演活动,收获了行业企业、投资机构、服务机构的多方智慧,旨在促进企业和资本的认知和合作。长风联盟、长风合睿空间也将持续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集各方资源共同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力量,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繁荣发展,竭力构建新航天,新生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联资本投过哪些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