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联资本是如何精准进行绿色投资策略分析的?

经济持续恢复改善,A股维持震荡上扬


国内经济:制造业和服务业景气持续恢复

随着统筹防疫和发展政策显效发力,我国经济景气持续恢复,企业运营状况不断改善。7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其中制造业PMI已连续五个月处于扩张区域,供需两端持续改善,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回升显著。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继续处于扩张区域,但小型企业依然承压,复工复产相对缓慢。

服务业保持复苏态势,尤其是居民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结束连续5个月的收缩走势,表明在近期各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作用下,前期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聚集性、接触性服务行业加快复苏。

中央政治局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将推动各项宏观政策落地见效,中国经济下半年有望继续保持复苏态势。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主要部署两项工作。在长期战略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内经济疫后恢复好于预期,下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立中长期协调机制。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一方面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

下半年的宏观政策重在落实见效,保持和巩固经济复苏势头。财政政策方面,一是尽快将今年新增的财政赤字、新增抗疫特别国债和新增地方专项债投入使用;二是将今年的减税降费规模落实到实处。货币政策基调保持宽松态势,但央行实施过程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房地产政策方面,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展望:资金利率逐步向政策利率靠拢

央行连续三月暂停降息,逐步收回中长期流动性。7月受MLF资金大量到期、企业集中缴税等因素影响,银行间流动性继续收紧。7月央行共投放资金11700亿元,到期18377亿元,净回笼6677亿元。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依然是宽信用稳货币的组合,考虑到综合融资成本要明显下降,我们认为总量层面货币收敛但并非收紧,仍未到退出时。货币工具使用方式上,将更加注重自由裁量,这是不具体提“降准、降息、再贷款”等具体工具的最好理解方式。

A股市场:市场延续震荡上行,关注结构性机会

7月A股先扬后抑,震荡上扬。7月14日前放量上涨,流动性宽松推动低估值板块补涨,市场呈现普涨行情,7月14日至月末监管层发声清理配资、中美摩擦加剧,叠加外围市场震荡,避险情绪升温,叠加科创板天量解禁,IPO、再融资明显提速,令资金面承压,市场震荡回调。

整体来看,我们维持8月A股市场震荡上扬的看法。国内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有助于后续财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经济仍有望延续回暖势头;资管新规过渡期再延长一年至2021年,有利于缓解市场资金面压力;国内疫情基本可控;市场资金面充裕,居民的储蓄资金正在加速流入股市;中美摩擦对市场形成短期扰动,中长期不改A股向上趋势。

8月迎来半年报业绩披露期,建议关注具有业绩支撑的公司。在“国内大循环”战略提出的背景下,我们看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有待突破领域的发展,建议关注相关投资机会。科技、医药和食品饮料等仍是长期配置的方向。

海外宏观:二季度欧洲衰退幅度大于美国,但后续修复前景相对较强

美国二季度GDP环比年率骤降32.9%,为1947年该数据编制以来最大跌幅。首申失业金人数为143.4万,连续第二周上涨,疫情反复导致的就业市场压力显现。欧洲方面,欧元区二季度GDP同比下降15%,市场预期14.5%,一季度同比下降3.1%。其中,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二季度经济萎缩程度最为严重,法国二季度经济增速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13.8%。我们认为,欧洲在后续修复前景上强于美国,但疫情仍然是决定经济修复速度最重要的不可控变量。

海外大类资产表现来看,7月,全球股市涨跌互现,纳斯达克指数继续上涨,但欧洲股市普遍下跌;美元下跌,黄金大涨创历史新高。

1.1国内经济: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持续改善

随着统筹防疫和发展政策显效发力,我国经济景气持续恢复,企业运营状况不断改善。7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4.2%和54.1%,略低于上月0.2和0.1个百分点。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五个月在临界点以上

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连续5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供需两端持续改善,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回升显著。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继续处于扩张区域,小型企业依然承压,复工复产相对缓慢。

本月制造业PMI主要特点:

一是生产普遍回升。生产指数为54.0%,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高于临界点。从行业情况看,除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以外,其他20个行业的生产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其中纺织服装服饰、木材加工等制造业疫情以来首次升至临界点以上。为满足生产需要,企业加大采购力度,本月采购量指数回升明显,为52.4%,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

 二是需求逐步回暖。新订单指数为51.7%,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从行业情况看,造纸印刷、电气机械器材、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在临界点以上连续上升,行业复苏动能继续增强。

三是进出口状况继续改善。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渐放松隔离封锁措施恢复经济活动,以及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制造业进出口有所回暖,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8.4%和49.1%,高于上月5.8和2.1个百分点。

四是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升至近期高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8.1%和52.2%,与上月相比一升一降。受下游行业需求回暖影响,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明显,石油加工、钢铁、有色等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均高于63.0%,出厂价格指数均高于58.0%。

五是企业预期进一步好转。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8%,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企业对近期行业恢复态势保持乐观。从行业情况看,食品饮料、医药、电气机械等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高于60.0%。

小型企业供需两端继续承压。本月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46.8%。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保持在临界点以上

7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临界点以上。

服务业保持复苏态势。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1%,比上月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本月居民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结束连续5个月的收缩走势,分别升至51.1%和51.9%,高于上月1.9和6.1个百分点,表明在近期各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作用下,前期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聚集性、接触性服务行业加快复苏。

 建筑业高位回升。基建项目加快推进,建筑业工程量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5%,高于上月0.7个百分点。

综合PMI产出指数平稳运行

7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1%,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4.0%和54.2%,环比一升一降。

1.2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会议主要关注点:1)强调疫情冲击下经济韧性十足。会议肯定了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2)判断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严峻。会议指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会议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3)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当前和十四五期间的战略任务。

下半年的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立中长期协调机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

下半年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1)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2)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3)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4)房地产政策: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3流动性前瞻:资金利率逐步向政策利率靠拢

央行连续三月暂停降息,逐步收回中长期流动性。7月受MLF资金大量到期、企业集中缴税等因素影响,银行间流动性继续收紧。7月央行共投放资金11700亿元,到期18377亿元,净回笼6677亿元。央行7月继续对MLF采取月中一次性缩量续作的方式,收回中长期流动性近3000亿元。相应的,增加短期资金的投放频率,如月中税期、月末时点进行频繁的逆回购操作,防止资金面出现大幅波动,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价格方面,MLF及LPR保持不变,央行连续三月暂停降息操作,资金利率上行至政策利率附近。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继续保持“更加灵活适度”的基调,但增加了“精准导向”,删除“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同时强调“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依然是宽信用稳货币的组合,考虑到综合融资成本要明显下降,我们认为总量层面货币收敛但并非收紧,仍未到退出时。货币工具使用方式上,将更加注重自由裁量,这是不具体提“降准、降息、再贷款”等具体工具的最好理解方式。

二、国内市场:市场延续震荡上行,关注结构性机会

A股市场回顾:先扬后抑,震荡上扬

7月A股先扬后抑,震荡上扬。7月14日前放量上涨,流动性宽松推动低估值板块补涨,市场呈现普涨行情,7月14日至月末监管层发声清理配资、中美摩擦加剧,叠加外围市场震荡,避险情绪升温,叠加科创板天量解禁,IPO、再融资明显提速,令资金面承压,市场震荡回调。截至7月31日,各主要指数收涨,月度涨幅均超10%,创业板指领涨,月度上涨14.65%,深证成指上涨13.72%,中小板指上涨13.38%,上证综指上涨10.90%。从市场风格来看,市场呈现深强沪弱格局,创业板和中小板明显强于主板大盘股。

行业与板块方面,7月28个申万一级行业全部上涨,多数跑赢沪深300指数。休闲服务、国防军工、建筑材料领涨,涨幅超23%;纺织服装、钢铁、通信、银行涨幅居后,不及6%。

主要资金流向:海外资金延续净流入态势

7月北上资金呈现先流入后流出态势,整体流入规模较6月大幅缩窄。7月前两周北上资金流入明显,周度流入规模近300亿,7月中旬开始呈现流出态势,主因:中美互关使馆,引发市场担忧摩擦加剧;近期科创板天量解禁,IPO、再融资明显提速,叠加近期市场成交缩量,资金面压力较大。

2020年前7个月,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1285.43亿元,截至2020年7月31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11220.20亿元。

目前海外资金对国内A股配置比例偏低,随着国家资本市场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预计未来外资仍将持续流入,但性价比降低或影响流入速度。

目前A股市场估值:主要指数估值均值回归已经完成,目前估值仍处于合理水平

根据Wind资讯统计,2020年7月31日全部A股PE(TTM)18.53倍,沪深300PE(TTM)13.69倍,上证50动态PE(TTM)10.90倍。主要指数的估值水平已经回升到10年的均值水平,但仍处于合理水平。

目前沪深两市主要指数估值水平短期内大幅拉升,但与国际主要指数的估值相比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后市展望:市场延续震荡上扬,关注结构性机会

基本面来看,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制造业PMI录得51.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位于扩张区间。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2.8,较6月提高1.6个百分点,跃升至2011年2月以来最高。这一趋势与官方制造业PMI基本一致。两个制造业PMI表现均超出市场预期,生产、需求两端持续回暖,下半年经济开局向好。政治局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将推动各项宏观政策落地见效,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态势。

从流动性来看,7月央行整体流动性投放较为审慎,以净回笼为主,降准预期落空。逆回购投放虽然较为频繁且及时,注重税期扰动与特别国债集中发行压力下的流动性安排,但总体操作规模不大。8月MLF及同业存单到期量较大、前期给特别国债让路的一般国债及地方债或加速发行,但货币政策宽松基调保持不变,流动性预计将维持合理充裕。

从政策方面来看,7月30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强调经济发展工作的中长期性,可见扩大内需将具战略性意义,面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强调依靠科技创新和宏观调控跨周期性设计;宏观政策方面弱总量突结构,下半年财政政策将偏向于存量的提质增效,货币政策也将更加强调结构性的宽松。

资管新规延后,资本市场继续深化改革。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显示出管理层对于资本市场的关注度明显提升。7月31日(周五),监管部门明确资管新规采取“过渡期适当延长(由2020年延长至2021年)+个案处理”的政策安排,目前资管行业的存量整改压力依然很大,此次整改过渡期延长的同时丰富了存量资产的处置方式,并提高了监管容忍度,有利于缓解市场资金面压力、缓解资管机构压力,推动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整体来看,我们维持8月A股市场震荡上扬的看法。国内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有助于后续财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经济仍有望延续回暖势头;资管新规再延长一年;国内疫情形势总体向好,个别地方疫情基本可控;市场资金面充裕,居民的储蓄资金正在加速流入股市;中美摩擦对市场形成短期扰动,中长期不改A股向上趋势。

8月迎来半年报业绩披露期,建议关注具有业绩支撑的公司。在“国内大循环”战略提出的背景下,我们看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有待突破领域的发展,建议关注相关投资机会。科技、医药和食品饮料等仍是长期配置的方向。

但潜在的风险需要关注:1、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复苏艰难;2、中美关系及市场对中美冲突前景的悲观预期。

3.1海外宏观:二季度欧洲衰退幅度大于美国,但后续修复前景相对较强

美国二季度GDP创记录萎缩,初请失业金人数继续上升

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32.9%,市场预期为-34.5%,前值-5%。这是1947年有季度数据以来的最大单季萎缩幅度。同比来看,二季度GDP同比萎缩9.54%,一季度为同比增长0.32%。

预计三季度美国经济环比将大幅改善,但同比依然会明显负增长。5月经济重启以来,各项数据显示复苏态势较好,消费出现快速反弹。但是近期美国疫情的二次爆发导致经济重启受阻,很多地区暂停甚至回退经济重启。目前来看重新出现大封锁的几率较低,但经济复苏的步伐也将延缓。美国就业市场面临着二次疫情冲击的巨大压力。

欧元区经济萎缩幅度大于美国

欧元区二季度GDP同比下降15%,市场预期14.5%,一季度同比下降3.1%。其中,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二季度经济萎缩程度最为严重,法国二季度经济增速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13.8%。今年前两个季度欧元区经济萎缩幅度均大于美国,主要因为美国强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了解封后经济的快速反弹。而欧洲虽然也推出了大规模刺激政策,但力度远弱于美国,所以经济下行幅度更大。

3.2海外资产:7月美元指数大幅下降,黄金创历史新高

7月,全球股市涨跌互现,纳斯达克指数继续上涨,但欧洲股市普遍下跌。

主要经济体债券市场:全球债券收益率多数回落

7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1bp,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4bp,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7bp,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7.0bp。

汇市场:7月美元指数大幅下降,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缓和

受美国疫情二次反弹影响复工进度,同时就业市场持续疲软,显示出美国偏弱的基本面态势,加之美联储宽松态度不改,美元指数进入下行通道内。截至7月31日,美元指数收于93.48,较6月末大幅下降3.90。

美元下跌由基本面决定:(1)货币超级宽松;(2)美国疫情失控+经济大幅下滑+国内(种族)冲突;(3)欧元区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好于美国,欧元、英镑走强。

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也明显缓和,逐渐稳定在7左右。7月末,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98,较6月末调升947点;离岸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6.99,较6月末调升805点。

大宗商品:黄金创历史新高

上月黄金突破1900美元,触及2000美元,创历史新高。国际金价持续上扬,一方面是市场避险和抗衰退需求增强,另一方面与近期美元下跌有关。

在全球流动性极度宽松、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叠加美国政治不确定的影响以及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国际黄金将继续保持坚挺。

本报告由凯联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投资研究部制作提供。任何对本报告的阅读、使用的行为,都被视作已无条件接受本声明所在的全部内容。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对本报告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特定客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

本报告属保密资料,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本公司书面同意,请勿外传。本研究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穿越周期,为持续的绿色价值创造贡献力量。”

2021的中国,在一场熔旧铸新的脉动中,国民整体向心力空前高涨。同时,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疫情依然肆虐的严峻形势下实现了8.1%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依然担当世界经济复苏“领跑者”的角色。

2022年8月17日——18日,由融中传媒主办,融资中国、融中财经、融中母基金研究院协办的2022(第八届)中国产业投资峰会隆重召开。峰会围绕产业投资、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服务、专精特新、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消费、医疗大健康等领域展开探讨。峰会将汇聚众多创投机构、产业资本、政府相关,共同剖析产业纵深,探讨产业投资趋势。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提出中国产业的变革与发展之道。

作为近几年在世界上风靡一时炙手可热的ESG投资,使绿色投资变成越来越受关注的议题之一,这个赛道的投资逻辑?新能源投资和环保投资会有哪些新的商业模式出来?对于国内VC/PE而言,绿色投资从投资理念到投资体系如何完整搭建?绿色投资升温后投后价值如何估算?绿色投资的退出机制?绿色投资如何从产业链投资挖掘价值?资本从绿色投资的角度如何挖掘价值投资?

针对以上问题,峰会来到绿色投资专场论坛环节,弘毅绿创基金合伙人陈文、正奇控股产业投行BU总经理方媛、正海资本管理合伙人花菓 、青域基金合伙人牟颖、凯联资本管理合伙人沈文春、绿动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运营官张国津、益祥资本合伙人张心楚以“绿色投资,绿色能源产业链的细分投资”为主题展开讨论与分享,盛世投资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合伙人姜燕担任论坛主持。

以下为论坛精彩实录,由融中财经(ID:thecapital)整理:

姜燕: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当下,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中国提出了“3060”目标,国家的整个能源结构在转型,能源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ESG投资或者绿色投资、碳中和投资,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在座的嘉宾有在绿色投资领域深耕十几年的机构,也有一些老牌机构在这个领域新设了一些主题基金,今天希望能和大家在绿色投资领域做一些分享和探讨。

首先,请各位嘉宾做一下机构的简单介绍,再谈一谈对整个绿色投资领域,包括ESG领域相关赛道的投资逻辑介绍。

陈文:大家下午好,弘毅绿创投资过去将近20年投了大几十亿近百亿在绿色新能源相关领域,但是过往这个领域并不是那么受关注。在“双碳”目标提出以后,我们现在新设了一支弘毅绿创基金,围绕绿色、创新的主题来做专门的投资。最主要是围绕着“双碳”,能源的清洁化、节能提效等方面去做这些投资布局。

具体来讲,重点关注的方向和领域主要还是清洁能源创新的技术,包括核心装备、核心材料等。另外,还有一个主题,主要还是围绕以电力为主的,冷热电器,能源领域以及工业,尤其是高能耗工业的数字和智能化。围绕这个方向去做投资布局,选择这个领域也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根据弘毅绿创过往的积累,弘毅绿创过去有几百亿传统的工业企业、能源企业的投资。投资企业之后,对企业赋能方面,有机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调度相关资源的能力决定了未来投资的领域和方向,这大概是我们的一个介绍。

方媛:大家好,我是正奇控股方媛。“正奇”两个字出自于《孙子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我们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专注于科创企业的投资控股集团。我们聚焦的产业包括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医药。以投贷联动为主要的手段,为这些领域科创型企业提供赋能服务,分享企业的价值增值。我们的特色其实是在于拥有多元化债权的工具,可以为我们的核心客户包括上下游企业去提供灵活高效的金融服务,最终通过投贷联动的手段在企业成长以及价值提升的过程中分享收益。我们本着“资本向善”“商业向善”的理念,希望能为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具体到本场论坛的话题,碳中和是超长时间维度的命题,甚至可以说是时代的命题。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之下,在ESG投资理念的加持之下,我们认为绿色投资也将成为一个超长时间维度的确定性比较高的投资领域。对于我们来说,关注两条大的主线。

第一条,能源生产端的清洁化,用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去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在这个领域,我们也布局了一些成长性比较好的项目。比如在光伏行业,我们投了出货量前三的组件公司,包括上游的材料公司。这两个项目从我们投资到现在,也都有超过20倍的价值增值。

第二个是能源消费端的电气化。比如说在工业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和电能替代。围绕这两大主线,我们更加偏好技术驱动型的项目。我们认为技术是推动一个行业持续向好发展的核心因素。

花菓:大家好,感谢融中提供的沟通交流平台。我来自上海的正海资本。正海资本成立于2008年1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科技、高成长和创新型企业股权投资的专业创投机构。目前正海累计管理了27支备案基金,退出方面有12个IPO,另有2个项目IPO已过会, 6个项目已IPO受理,并购方面也有20多个退出案例。

绿色产业是我们未来重点布局的行业。例如我们已投的电池回收企业西恩科技,可降解材料项目美新塑木等,都已经IPO受理了。我们在绿色产业的投资策略,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差异化。一般来说,ESG或者说可持续性投资策略,更常见的是负面筛选,即企业ESG如果做得不好,不纳入投资组合。我们可能会做正向甚至ESG整合策略。我们的投资逻辑是如果企业关注到ESG方面,可能代表着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有更长远的考量。通过ESG投资可以倒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使其更关注环境友好性,以及公司治理、公司架构层面的优化。这样的企业,我们认为其在未来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成长性也更加稳健。

牟颖:大家好,我来自于青域基金,和在座几位不太一样,青域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以绿色投资作为我们专注的赛道,我们在这个赛道上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基本上伴随了国内绿色产业的发生、演绎和发展,早期的时候我们主要讲清洁技术的概念,投了净水器、生物质装备,高效电机等项目。后来伴随着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提出了环境改善需求,伴随着环保督查的周期,我们投了水、大气、固废等治理类项目。再之后,整个产业和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升级的需求开始显现,各种绿色科技迎来高速发展机遇,从材料到装备,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都开始蓬勃发展。我们投资的具体内容看起来有变化,但从青域定位来说,还是回归到绿色投资的底层逻辑,用更少的资源、能源以及更少的碳减排创造更高附加值的GDP,满足大家对于美好富足生活的需求。所以,收敛到具体投资赛道,对应用更少的资源,我们投资循环经济。从能源的角度来说,主要是面向更清洁的能源结构和消费转型,涉及到能源体系“源网荷储”各个环节的低碳化带来的机会,以及在消费侧的产业绿色升级当中,节能降耗涉及到的关键材料、先进工艺及装备,以及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简单归纳就是资源循环,产业绿色升级和低碳能源。

沈文春:大家好,我是凯联资本的沈文春。凯联资本是一家在北京聚焦于PE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我们在成立之初,已经比较深刻地意识到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如果没有一个资源或者环境的约束,其实是难以为继的。所以,在凯联资本成立之初就把ESG投资作为内化非常重要的标准,建立相应的体系。所以,在项目的获取及推进过程中,该项目是不是环境友好型的企业、是不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是我们判断的前置标准。

这个基础上才,凯联才会考虑它的一些财务、盈利的标准。这是我们凯联资本成立之初,内化自己的要求。这些年,我们重点的投资领域主要是在汽车新能源、芯片等硬科技,数字化和企业服务,医疗健康、消费升级。特别是新能源和汽车方面关注的比较多,投出了一些比较好的项目。

张国津:大家好,我是来自绿动资本的张国津。绿动资本2016年成立,就像青域基金一样,成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专门做绿色投资的。更精确的一个定位是绿色影响力投资,影响力体验在哪?对于每一笔投资都既要去寻求市场化的财务回报,同时也要去定义它的可以量化的环境的回报,这是我们基金市场的定位。

从投资布局的角度来说,第一期基金主要是去广泛布局一些绿色相关的赛道,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制造、出行与物流以及部分的可持续消费。在二期基金的话,我们现在专注新材料,材料科学和数字技术来寻找与碳中和、减排相关的机会,归起来基本就是两大类。一类是替换,一类是减量。所谓替换的话,就是以更先进、更环保的材料或者是制造的工艺去替代过去那些消费污染能耗比较高的材料,或者是生产过程。

所谓的减量,就是通过新的技术,包括物联网智能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去提高各行各业的运营效率。从运营的环节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损耗,这是我们大的投资逻辑。从投资的阶段来说,是一个跨阶段的投资机构,会有少部分投相对比较早期的,包括A轮,相当一部分投在成长期和成长早期。对于一些和绿色相关比较好的优质机会型交易,可能也会以专项的形式进行投资布局,在去年年底经过了将近两年的努力,以5.1亿美元的价值完成了对于杜邦旗下的杜邦清洁技术公司整体玻璃的收购。总体说来,聚焦以绿色为主题,多个行业的投资机构。

张心楚:大家好,我来自益祥资本,公司2015年成立,近三年在港股IPO方面投了60多家公司。在今天绿色投资以及ESG的话题上,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有关于ESG的概念,本身整个一级半市场的投资架构,会融入非常多ESG的概念。比如说这个公司的股权配比是否合理,上市的时候员工持股计划在什么阶段做。做完以后,公司的股权配比以及日后的可持续增长性怎么表达?通过ESG的概念,更加综合来表达。在绿色投资层面,也是和前面几位基金的观点比较雷同。更多的可能会去看海外的和绿色投资比较挂钩的产业。

姜燕:盛世投资本身是市场化母基金机构,我们已经投了国内400多支子基金,这里面覆盖的赛道比较广,包括了集成电路、生物医疗、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等领域。基本上每一个领域里都涉及到非常多的降本增效的项目,以及节能减排的项目。我们覆盖的近六千个项目,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在属于绿色投资领域项目。目前盛世投资的主要策略是PSD,除了投子基金以外,S基金也是我们布局深耕的领域。在D策略方面,过往也做了非常多的项目制基金。近几年我们对ESG方面比较重视,这一两年我们发现,非常多的子基金在ESG投资策略方面的意识显著提升,前几年有的基金没有自己的ESG投资策略,也没有逻辑方法、组织架构,而近年来无论是尽调子基金,或者子基金的储备项目,我们发现他们都已经有一些相对成型的方法。不能说是成熟,但是已经初步看到成型的方法论出来。

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筛选GP,也是非常看重这些GP本身ESG的合规性,重点关注他们自己的组织架构、管理、给项目做的ESG投后赋能,以及价值创造等方面要素。

挖掘绿色项目,社会经济效应兼顾

姜燕:在“绿色”领域投资,在座的各位嘉宾已经介绍了,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策略。但是“绿色”这个领域赛道广且深,产业链也比较长,覆盖了新材料、新能源等各个领域。接下来想请教其中几位嘉宾,你们在又长又深又广的赛道里面,怎么挖掘绿色的项目,逻辑是什么?先有请花菓总。

花菓:绿色产业的产业链长,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从减排的角度看,绿色产业覆盖的领域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终端的电气化,包括锂离子电池、汽车电动化等。二是电力清洁化,例如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三是非电的减排,例如新材料的采用,从而减少全生命周期的碳和“三废”排放等。

除了这些以外,其实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在绿色产业领域方面都有商业化或投资的机会,大体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咨询类的商业机会,包括给企业做碳资产盘点、碳管理体系建设和培训、碳足迹测算,以及双碳发展路径规划等;第二类是碳资产管理的商业机会,包括CCER交易、碳质押、碳信托、碳基金等。企业面临减排压力时,一般会有两条应对路径。一条是通过自身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的提升,降低运营全流程当中的碳排放;另一条是通过碳交易市场购买碳排放权。当自身节能减排的成本高于市场上购买碳排放权时,企业会倾向于通过交易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第三类是和科技相关,包括碳排放流程监控,碳排放大数据,以及企业内部碳排放管理系统等。绿色产业在这些商业化方向上都有不少好的投资项目。

姜燕:沈总也投了很多绿色投资项目,包括新能源的企业,可以分享一下怎么挖掘项目的逻辑吗?

沈文春:新能源或者绿色课题太大,作为我们投资机构资金、人员有限,必须有选择。一方面是绿色发展中存在瓶颈环节,投下资金能够对绿色发展有更大的社会环境效益。另一方面,这些瓶颈环节在经济效益上也是不错的,所以从这个思路举个例子,2017年、2018年整个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大量资金投向新能源造车环节,设计环节比较薄弱,最终车造出来都需要设计公司的支持。因为这些造车新势力都是从别的行业进入造车市场,他们在整个研发设计比较薄弱,需要外包这样的服务,我们当时投了国内最大的独立汽车研发设计企业阿尔特。因为这家公司比较快速的发展,增强了资金实力,有力地支持了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对于整个造车新势力电动车的崛起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这家公司也在2021年上市,我们获取了非常丰厚的回报。这是我们投资绿色产业的思路。

另外,光伏和风电都是非常不稳定的能源,他们整个接入电网的时候,对电网产生很大的冲击。这些电需要储能平滑,这块也是我们投资的思路,所以投资储能无论哪种新能源出来,他们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收益。这是我们在投资方面,产业链方面的思路,可以供大家借鉴。

姜燕:张总和在座的其他几位嘉宾策略相对有点不同,做了很多的市场实践,请分享您这边的情况。

张心楚:在我们的概念里面,绿色投资更像是分替代、节能和固碳三块。替代比较明确,新能源汽车替代老的自动车,新能源新的发电模式,综合到原来的火力发电,因为中国是多碳少油少气的国家,国家重点一定放在替换的层面上。说到减排,更多是交通、建筑、农业包括蛋白质互换,国家还没有把风口彻底放过来,显然关注更多的是在替换层。咱们绿色投资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长的革命,或者是一个赛道,需要国家的产业基金、政府的扶持政策,获得长期持续性的关注,行业才会有比较健康的成长。

光伏很显然,是当中很标志性,很年轻的例子,在行业里面。固碳可能更远,从现在去看这个行业当中的企业,可能早的一些,欧美这边已经开始看了。政府的窗口和风口在哪里就看哪里,一定是新能源层面,一定会是相关的光伏制造或者是真实需求,供给上出问题的产业,相对没有那么饱和的地方。

如果是一级市场,反而更多看一些减排,张总提的立邦治理综合污染的,这就是一级市场的赛道,我们觉得应该着重看的一些东西。但是目前产业基金的钱和支持力度没有放在这个上面。如果有一天放在这个上面,爆发起来也和光伏差不多。

姜燕:谢谢张总,方总刚刚分享了一些策略,包括您也提到投贷联动,你们在这里面怎么去筛选项目?

方媛:我和刚才几位嘉宾的角度稍微有些不一样。就像姜总刚才提到的,绿色投资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边界还会不断扩张,也许很多传统的行业慢慢都会形成“绿色+”这样的概念。因此,绿色投资的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产业链条,包括复杂的产业复合度,和非常高的产业价值。

因此,想要深入挖掘该领域的投资价值,首先建立在对于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现状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其次,需要深入挖掘绿色行业相关的复合产业发展逻辑,以及厘清绿色行业在推动这些复合产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最后,综合地去考量国家政策导向、市场空间、竞争环境、技术路径清晰且优质的赛道中,选择契合机构投资风格及理念的领域。具体到我们自身,还想结合一些实践来聊聊这个事。作为我们的投资策略,总结下来有三点。

第一点,研究驱动。用产业的视角去审视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包括研判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精选适合自身的细分赛道。

第二点,痛点入手。以产业的经验去把脉行业的痛点,从核心技术突破创新的角度去精准切入。

第三点,相伴成长。随着现在注册制大规模打开,包括上市门槛的降低。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交易性的机会会越来越少,也就要求我们在投完这个企业以后,要给企业去带来一些投后方面的赋能,包括一些管理上的梳理、产业资源上面的嫁接。对于我们来说,和其他机构的差异化地方,是在于不光可以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也可以为企业提供灵活高效的债权融资。其实对于企业来说,不管是股权还是债权,各有各的优势以及特点。但是,如果想要更好更快地发展,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它生命周期不同的阶段,对于这两种工具的需求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总体来说,企业对于债权资金的需求更加高频化。从我们的投贷联动的业务模式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

第一大类,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去扩大,自身有资金的需求。比如,需要对于固定资产去追加投入,我们可以用融资租赁的方式给他提供资金,同时也可以通过商业保理的模式,帮他去盘活应收帐款,提供流动资金。

第二大类,企业的股东,尤其是企业的实控人或者管理团队,他们有资金的需求。我们在实践当中遇到最多的情况,是团队在股权增持方面的需要。大家知道很多企业尤其是技术型的企业,在早期的时候做过几轮股权融资的话,可能股权就相对被稀释得比较多,不管股权也好还是控制权也好,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实控人或者团队有非常强的意愿,需要增加股比和控制权,我们可以设计方案,帮企业去解决这个问题。

做绿色投资要耐得住寂寞

姜燕:刚才方媛总已经提到投后赋能。我们看到这一两年碳中和领域或者绿色投资领域,机构都抢着看,经常是一个项目有近十个机构看,一是项目估值很高,二是现在一二级市场经常出现倒挂现象。目前整体来看,今年以来二级市场的新能源板块表现得比较好。我想请教几位嘉宾,一是看项目的估值,怎么去衡量这些项目?二是因为你们投资的时候肯定都有考虑怎么退出,如果投在高点上,后面的退出策略是怎样的?以及在投资过程中,你们如何在高点上去帮项目做增值服务?先请陈总谈一下。

陈文:您提到的问题涉及到选择项目,投后管理和最后的退出。以前做绿色投资是比较冷的行业,大家要耐得住寂寞,尤其是产业里面做了很多年投资有这个感触。这几年碳中和方向确定,带来整个行业投资的热度,我们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家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这个过程中如果估值过分透支,对企业是有伤害的。我们自己投资人能够做的事,一是精挑细选,还有一个是精耕细作。精挑细选确实要寻找创新型,企业家还有核心产品。但是如果碰到估值有点炒得过高,只能退开。

另外,精耕细作和精挑细选相关联,精耕细作更多是投后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增值。在管理上,资本运作以及产业整合方面,给企业提供系统性的支持,从而保障企业的价值增长,保障投资的安全性,还是至关重要的。而且站在企业家的角度也是这样的,他在选择资本的时候,现在也越来越看重资本有什么产业资源,是否能带来订单,带来很多价值的增值和长期的赋能,也是企业家看重的。所以,这两者是相关联的。

至于退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IPO是大家普遍比较看重的路径,但是就我们现在在看的一些企业,尤其是能源、电力,工业企业的数字智能化,大部分企业都是工业软件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规模不大。在海外,西门子、PPC、达索大的平台,过去多年都是通过收购创新型的团队和产品过程,创新性的企业最后的归宿不是自己单独支撑IPO,而是大的平台。IPO是一条路,但是我们很关注产业领域可能的整合,因为过去在工业,很多大的企业里面有投资。我们希望未来通过产业的协同,能够给一些创新型的企业提供更多元的退出通道。包括现在有更多的S基金,这样的话,基金毕竟有生命周期,几年要退掉,对自己的LP要去交差,保障性回报,这是基本职责。未来S基金的发展,也会为我们这些基金提供更多的退出通道。

姜燕:青域基金已经在业内布局十几年,包括早期的项目,到现在做中后期的项目,我想请牟颖总分享,一是项目的估值,二是未来怎么考虑退出。

牟颖:我们因为在绿色投资的赛道里面待的时间相对久一点,对于估值变化的感受还是非常深刻的。绿色投资的领域从价值的角度来说,通常早期有非常典型的经济外部性,通常来说是需要经济系统其他的环节帮助他一起来消化额外的成本。早期的时候,很多的绿色技术、清洁技术核心要解决的环节是要有人愿意为这个创新技术买单,而且技术通常都是跨学科的综合应用技术,所以必须有技术的沉淀积累和在应用过程中的不断迭代,最后跑出来的通常都有清晰的技术传承脉络,所以周期是比较长的。所以早年青域进入这个赛道的时候,会观察到无论清洁能源还是其他绿色技术的发展,其实是比较缓慢的。所以,青域早期的VC投资,行业的发展节奏是允许我们慢慢地观察,耐心的等待从量变到质变,等到企业的价值能够释放出来以后,再去实现退出。因为周期很长,那个阶段的基金青域的退出大比例的还是会依靠下一轮卖老股,或者是联合产业资本通过并购来实现退出。随着我们整个“双碳”大背景的推进,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这几年还是变化比较大。绿色投资,一是赛道宽了,二是它向上的空间打开了,原来经济外部性需要补贴解决的环节,现在通过一个阶段的积累,规模效应释放以后,已经来到了转折点,具备参与市场化竞争的能力了。另外加速度也变了。对于未来长期确定性的预期,支撑目前在这个赛道上的资本投入也好,技术创新也好,加速度跟原来比已经不是同一个数量级。另一方面资本市场退出的可能性,确定性也提高了。所以,从我们自己过往基金的退出结构和业绩上观察,越接近现在的基金,通过IPO退出的比例越高。但是同时在很多核心的赛道,企业估值涨得非常快,对此我们也会有焦虑。尤其是过去一两年,还是同样的业务,还是同样的团队,对应估值成长不是3倍5倍,是数十倍,我们认为现在的估值成长,还是有一点过高了,我们必须得奔跑着去追赶估值。 而且是即使如此高的估值的区间里面,涌入进来的资金体量还在成数量级在增长,这对我们来说一方面是好事,同行者更多了,但是对于像我们这样长期在里面深度洇水的机构来说,提出来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怎么样在这样一派繁荣当中找到真正长期的价值增长支撑,是深刻考验我们智慧的。

从青域团队的特质来说,不太擅长在非常拥挤的赛道上去做抢份额的事,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回归到绿色投资的本质,其核心还是经济系统的底层基础设施,需要依据经济发展的规律适配整体容量的扩张,基于可实现的成长倒算今天真实的价值。我们在这当中去选择价值观一致,志同道合的企业,来进行投资。在这种繁荣中,企业家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相对客观冷静地去看待这种繁荣,去找到能够回归到行业本质特征的企业家,,我们也愿意把我们在赛道里面看到的这些东西,来跟企业一起做分享,大家一起找方向,选择路径,一起前行,这可能是我们追求的方式。

张国津:我们团队每周的投资例会不可避免地谈到目前估值过高的情形。不敢说有泡沫来到的可能性,但是价值的虚高现象非常普遍。总结我个人的观点,主要有几个原因,导致目前绿色投资方面标的价值的居高。

一是供求关系的问题。流入投资市场的资金远远大于优质的标的公司,如果足够幸运的话,哪怕相对较高的价格真正投到非常优秀的标的,你也可以很安稳能够睡觉,只是一个价值多少的问题。

二是重要的原因,投资人对于绿色投资未来的期待,可能有一点过于乐观或者不够现实。因为在绿色投资方面,我们涉及到很多的都是有工业属性的,我不认为在这样的一个属性行业里面,会有一夜爆发的机会。但是,很多资本带着这种期许来投一级市场,这是比较危险的一件事。

三是投资过度依赖于宏观趋势的红利。在一级市场,投资逻辑、投资判断过多基于政策驱动的话,可能是有问题的。

我们绿动资本坚持一个原则,还是坚持价值投资,回归价值的本质,每一个投资的TS会也好,还是投资的预审会也好,每一个项目都会非常严格地来讨论。每一个投资项目底层的商业逻辑是不是真正成立,未来的发展是不是真正有这样的空间?因为绿色投资的话,工业属性比较强,价值链比较长,上游技术的研发到产业化,实际有着非常漫长的过程。从实验室出来,小室到中室是不断迭代,逐步放大的过程,需要时间。

技术出来以后,还有工程化的问题。其实很多早期的企业不具备有工程建设的能力,这方面对于很多初创企业来说,是巨大的风险。最后产品出来了,还要涉及到下游的客户愿不愿意接受,替代从概念上非常容易,但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教育,长时间的合作,逐步接受你的一个过程。

所以,绿色投资很重要的属性是长周期,相对比较线性的发展过程,需要考验我们的耐心。这一点上,我认为要坚持价值投资的基本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到一些非常优质的企业能够跨周期去发展,而不止是依赖于当下短期的趋势。

绿色投资,LP接受度更高了

姜燕:刚才各个嘉宾已经谈到了包括投后管理、退出等环节,我反观下没有谈到募资的环节。那么各家机构有没有感受到碳中和概念比较火以后,是不是相对更容易募资了?

张国津:募资一直很难,只不过接受度更高一些。从中间的变化而言,确实越来越多的LP对ESG投资关注。5年前投资的时候,经常有不少的客户说是绿色基金会被当成一个公益组织。我们是一个商业组织,自始至终为投资人获取市场化的回报,作为第一要素。今天的话,募集新基金的过程当中,也看到有不少的LP是主动找到我们,是因为他们有这个ESG绿色投资方面的诉求,其他的同行也有类似的概念。

姜燕:牟颖总已经做到第五期基金了,所以你们去年和今年对LP的变化感受明显吗?

牟颖:可能感受最明显的是投资人意愿和态度的变化。早期的几期基金在募集的时候碰到最大的挑战会归结为一个问题:投节能环保能赚钱吗?这是青域早期的几只基金,募资时潜在LP必问的一个问题。

从2018年开始,慢慢有人开始问我们说,减碳的赛道是短期赛道还是长期可持续的赛道?从去年到今年非常明显的变化,不再有人提类似这样的问题,大家对于方向确定性的预期非常一致,LP问的问题开始回归到你在这个赛道上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策略和打法?这是我们感受到的募资市场在配置意愿上最大的变化。具体的募资其实一直都很难,和资金供应的结构变化以及机构能力体系的转变和适配有关。但是对青域来说,我们还是专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做好我们的投资,做好对投资人的回报,坚持每期新基金募集的节点,回顾过往投资,都能给出投资人满意的结果,这是我们的生存根本。

姜燕:最后,请各位嘉宾用一两句话总结一下,你们觉得当下要抓住整个大的绿色投资领域机会,对于机构来说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陈文:对机构来讲,这是系统性的能力,不光是说站在投资的角度。对于一个基金来讲,募资投资要结合起来看,最后其实还是说作为一个机构一个基金我的特色是什么,核心能力是什么,如何去打造我的核心竞争力,在我这儿就是围绕我的核心策略如何去构建我能够提供的生态,能够帮助企业赋能生态,帮助LP,不光是赚钱,也帮助LP构建ESG投资和绿色投资的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相互赋能和共赢,这是打造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问题。

方媛:我同意陈总的观点,其实是综合能力。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绿色行业长期发展向好趋势的信心和信念。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包括越来越多的机构可以关注、助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希望在这个划时代的命题里面,我们能够交出满意的答卷。

花菓:投研能力和投后赋能来源于行业认知,首先要对行业有清醒的认知。绿色投资不仅是国家的战略,更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因为股权投资说到底也是投未来,拥抱绿色投资,拥抱未来。

牟颖:穿越周期,为持续的绿色价值创造贡献力量。

沈文春:整个社会发展到现在,其实很多的资源约束、环保约束最终要靠科技创新来解决。所以我们投项目的同时,最看重的是科技创新的能力。持续通过科技去在各个方面去提升整个希望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这是凯联最看重的一种能力。

张国津:绿色投资是一场马拉松,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坚定信心,坚持理念,沉淀我们的文化团队的凝聚力。坚持这三点的话,其他都是可以应对的变数。

张心楚:今天讨论这个话题有非常强的兼容性和方向性,相对某些行业没有针对性那么强,其实我们自己作为资本也好,投资公司也好,本身都能够做到绿色投资或者是高能耗的企业,我们这个普众性非常强。

姜燕:感谢各位嘉宾,从盛世投资的角度,我们有S基金,也一直希望做市场上最懂退出的基金。对于未来策略,我们不光是想投好,更重要的是想怎么在这个市场上更好地退出。刚刚大家谈了这么多,希望通过各个嘉宾的分享,各家机构未来能共同携手来穿越政策的周期、产业的周期、技术的周期,在绿色投资领域里挖掘出更多的机遇和价值。谢谢大家!

加读者群请关注融中财经并回复“入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联资本董事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