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壁船闸下行申报范围课璧船闸下行申报范围在哪中报?

截至11月8日,谏壁船闸已运行14000天安全无事故,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谏壁船闸地处长江与京杭运河的十字交汇处,是京杭大运河苏南段惟一的直达通江口门,素有“江南第一闸”之美誉。船闸于1976年2月立项, 1978年开工建设,至1980年7月正式通航。常年通航的船舶遍布全国十余个省市,成为江苏内河水运沟通南北、横贯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船闸的发展和变迁与改革开放同步,它见证了我市改革开放后水运经济的腾飞。近十余年来,谏壁船闸的通航能力大幅攀升,堪称镇江经济建设的“晴雨表”,成为助推我市经济发展、繁荣苏南经济的“助力剂”和“传动轴”。

改革开放40年,船闸的通航能力历经三次飞跃

1980年7月11日,谏壁船闸一线闸正式通航。一线船闸闸室长度230米,宽度20米,门槛水深4米,年设计船舶通过量2100万吨,这在当年的内河船闸中已经属于大型船闸了。从此,镇江大运河一改原来靠天吃饭的原始航运面貌,船闸成为振兴镇江水运经济的“排头兵”。至1997年底,谏壁船闸的年船舶通过量已达3755万吨。船闸的通航能力实现了第一次飞跃。

1999年,随着苏南运河四级航道整治工程竣工,苏南运河的航道等级已达国家内河四级航道标准,航道宽度达60米,桥梁净高达7米,枯水期水位不低于2.5米,常年可通航500吨级的顶推驳船。原有镇江运河丹徒泰山湾至丹阳大泊段“九曲十八湾”航道已经裁弯取直,而历史上著名的“卡脖子”航段——丹阳陵口段也已得到全面整治。航道等级的提升吹来了内河水运的春风,船闸的通航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船舶航行的需求。作为苏南运河扩容配套工程的谏壁船闸复线船闸于1999年开工建设,二线闸闸室长度230米,宽度23米,年设计船舶量2333万吨。至2003年通航后,谏壁船闸成为苏南运河上唯一的大型单级复线船闸,年船舶通过量增至4433万吨,常年可通航千吨顶推驳船。至2003年底,谏壁船闸的年船舶通过量已达8500万吨。谏壁船闸的通航能力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2003年以后,随着全国水运经济的蓬勃发展,船舶大型化已成趋势,内河航闸设施的升级迫在眉睫。2007年6月,苏南运河镇江段“四改三”整治工程开工建设,至2017年镇江段42.6公里航道已全面完成整治任务,达到国家内河三级航道标准,航道口宽90米,桥梁净高达7米,常年枯水期水位不低于3.2米。从2006年至今谏壁船闸年船舶通过量已连续十余年超亿吨,2017年全年船舶通过量达1.5亿吨,货物通过量首次超亿吨,船闸的通航能力实现了第三次飞跃。

通航能力提升助力我市水运经济发展

随着谏壁船闸通航能力的提升,内河航道等级的升级,镇江段水运经济飞速发展。从九十年代镇江纸浆厂的草料和索普化工的盐卤、冰醋酸,至2000年后丹阳大亚集团的木材,丹徒宏泰纲厂的钢材、矿粉,直到现在镇江惠龙易通的船舶货物配载,无不得益于谏壁船闸。

据统计,仅2012年全年经谏壁船闸由镇江始发或目的港在镇江的焦煤运量就达1805万吨,成品油达260万吨,石子、钢材等各类建材超5000万吨,丹阳大亚集团的木材运量为25.6万吨。运河沿线也逐步诞生了丹阳石油河码头、丹徒伊斯特码头、大亚木业、宏泰钢铁、京口工业园等物流和大型厂矿企业。

从货种变迁看水运经济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初期,通过谏壁船闸的船舶多以原材料作为主运货种。如:山东、安徽南下的煤炭、宜兴的石子,上江的原木,长江或鄱阳湖的黄沙等等。据统计,仅2012年经谏壁船闸下行的煤炭运量高达1793万吨,黄沙、石子等建材运量达3557.7万吨。而到2017年,全年途经谏壁船闸的煤炭运量已降至不足百万吨,取而代之的则是发热量大、排烟量小的焦炭,运输量高达1992万吨;2017年黄沙、石子等建材运输量也缩减至1150万吨,而钢材、木材、矿粉、水泥、大型构件等工业半成品类物资却大幅上升,全年上述货物通过量高达3684万吨。货物运输种类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市经济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大力推广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上世纪80年代,通过谏壁船闸的船舶种类多种多样,材质大都为木质船、水泥船、木排筏,其中钢质船极少;动力上分别有帆船、掛浆机船(动力多为6135、6120柴油机),舱机船较少;吨位上几乎全部是几十吨级的小型船舶,100吨级的驳船在当年就足以老大自居了。而这些船舶在行驶过程中废油排量大,生活垃圾多,直排运河对运河生态环境危害十分严重。

2000年后,随着镇江运河、船闸的不断升级,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催生了保护“母亲河”的发展新理念,谏壁船闸先后于2002年1月1日和2006年1月1日依据法律、法规,分别对运河上行驶的水泥质船舶和掛浆机船实施禁航,并于1999年按照省厅有关规定对过往货轮要求安装油水分离装置,减少油污直排运河;对400总吨以下的小型货轮要求安装生活污水收集装置,集中上岸清理,对400总吨以上的货轮要求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对大功率船舶统一要求安装空气防污装置等等,有效地降低了运河污染。

近年来,谏壁船闸对使用LNG等清洁能源的船舶实施优先过闸,以鼓励广大船员使用高效、清洁能源;2017年对装运固体废弃物的船舶,船闸更是加大管控力度,坚决杜绝其进入苏南运河。船型标准化、能源清洁化成为船闸节能减排、绿色生态的有效抓手。

智能便捷是新时代船闸服务水运的方向

安全、高效是谏壁船闸多年来为之努力的方向。建闸40年来,船闸根据地处沿江口门的特点,采用了套闸与通闸相结合的放闸方式,开创了全省首家“集中控制运调”模式,使谏壁船闸成为全省船舶待闸时间最短、运转效率最高、安全系数最大的船闸之一。为了确保船闸运行安全,谏壁船闸编写的《江苏省沿江口门运行操作规程》,作为省厅科技项目于2015年已在全省推广。

十九大之后,内河水运进入新时代,智能、便捷成为船闸服务水运的新目标、新方向。2006年谏壁船闸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站式服务”,并于2013年全面完善。2018年7月谏壁船闸成为全省航道系统第一批推行“水上ETC智能、便捷过闸系统”的大型船闸。使用新版水上ETC后,船民只需手机操作登记过闸流程,并使用电子支付即可过闸,不仅为船民降本增效,提供极大便利,提升安全系数,同时也提高了船闸运行效率。新版“水上ETC”、红外线激光监控、智能网络通讯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的投入使用成为了新时代船闸服务水运的新举措。

随着2018年4月南京以下长江431 公里12.5米深水航道全面竣工,5万吨级的海轮从上海吴淞口可以直达南京;而去年全线通航的256公里浙江杭甬运河与苏南运河242.6公里形成对接,经谏壁船闸的船舶可在内河航道中直达宁波北仑港。“江海河联运,港产城融合”的经济格局已初步呈现。苏南运河通航里程的增大,“江南第一闸”的通江达海,使镇江更大力度的接受上海、杭州等经济强市的辐射,势必将为新时代镇江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文:章昆仑、锁诗洁/图:潘晓冬)







截至11月8日,谏壁船闸已运行14000天安全无事故,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谏壁船闸地处长江与京杭运河的十字交汇处,是京杭大运河苏南段惟一的直达通江口门,素有“江南第一闸”之美誉。船闸于1976年2月立项, 1978年开工建设,至1980年7月正式通航。常年通航的船舶遍布全国十余个省市,成为江苏内河水运沟通南北、横贯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船闸的发展和变迁与改革开放同步,它见证了我市改革开放后水运经济的腾飞。近十余年来,谏壁船闸的通航能力大幅攀升,堪称镇江经济建设的“晴雨表”,成为助推我市经济发展、繁荣苏南经济的“助力剂”和“传动轴”。

改革开放40年,船闸的通航能力历经三次飞跃

1980年7月11日,谏壁船闸一线闸正式通航。一线船闸闸室长度230米,宽度20米,门槛水深4米,年设计船舶通过量2100万吨,这在当年的内河船闸中已经属于大型船闸了。从此,镇江大运河一改原来靠天吃饭的原始航运面貌,船闸成为振兴镇江水运经济的“排头兵”。至1997年底,谏壁船闸的年船舶通过量已达3755万吨。船闸的通航能力实现了第一次飞跃。

1999年,随着苏南运河四级航道整治工程竣工,苏南运河的航道等级已达国家内河四级航道标准,航道宽度达60米,桥梁净高达7米,枯水期水位不低于2.5米,常年可通航500吨级的顶推驳船。原有镇江运河丹徒泰山湾至丹阳大泊段“九曲十八湾”航道已经裁弯取直,而历史上著名的“卡脖子”航段——丹阳陵口段也已得到全面整治。航道等级的提升吹来了内河水运的春风,船闸的通航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船舶航行的需求。作为苏南运河扩容配套工程的谏壁船闸复线船闸于1999年开工建设,二线闸闸室长度230米,宽度23米,年设计船舶量2333万吨。至2003年通航后,谏壁船闸成为苏南运河上唯一的大型单级复线船闸,年船舶通过量增至4433万吨,常年可通航千吨顶推驳船。至2003年底,谏壁船闸的年船舶通过量已达8500万吨。谏壁船闸的通航能力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2003年以后,随着全国水运经济的蓬勃发展,船舶大型化已成趋势,内河航闸设施的升级迫在眉睫。2007年6月,苏南运河镇江段“四改三”整治工程开工建设,至2017年镇江段42.6公里航道已全面完成整治任务,达到国家内河三级航道标准,航道口宽90米,桥梁净高达7米,常年枯水期水位不低于3.2米。从2006年至今谏壁船闸年船舶通过量已连续十余年超亿吨,2017年全年船舶通过量达1.5亿吨,货物通过量首次超亿吨,船闸的通航能力实现了第三次飞跃。

通航能力提升助力我市水运经济发展

随着谏壁船闸通航能力的提升,内河航道等级的升级,镇江段水运经济飞速发展。从九十年代镇江纸浆厂的草料和索普化工的盐卤、冰醋酸,至2000年后丹阳大亚集团的木材,丹徒宏泰纲厂的钢材、矿粉,直到现在镇江惠龙易通的船舶货物配载,无不得益于谏壁船闸。

据统计,仅2012年全年经谏壁船闸由镇江始发或目的港在镇江的焦煤运量就达1805万吨,成品油达260万吨,石子、钢材等各类建材超5000万吨,丹阳大亚集团的木材运量为25.6万吨。运河沿线也逐步诞生了丹阳石油河码头、丹徒伊斯特码头、大亚木业、宏泰钢铁、京口工业园等物流和大型厂矿企业。

从货种变迁看水运经济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初期,通过谏壁船闸的船舶多以原材料作为主运货种。如:山东、安徽南下的煤炭、宜兴的石子,上江的原木,长江或鄱阳湖的黄沙等等。据统计,仅2012年经谏壁船闸下行的煤炭运量高达1793万吨,黄沙、石子等建材运量达3557.7万吨。而到2017年,全年途经谏壁船闸的煤炭运量已降至不足百万吨,取而代之的则是发热量大、排烟量小的焦炭,运输量高达1992万吨;2017年黄沙、石子等建材运输量也缩减至1150万吨,而钢材、木材、矿粉、水泥、大型构件等工业半成品类物资却大幅上升,全年上述货物通过量高达3684万吨。货物运输种类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市经济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大力推广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上世纪80年代,通过谏壁船闸的船舶种类多种多样,材质大都为木质船、水泥船、木排筏,其中钢质船极少;动力上分别有帆船、掛浆机船(动力多为6135、6120柴油机),舱机船较少;吨位上几乎全部是几十吨级的小型船舶,100吨级的驳船在当年就足以老大自居了。而这些船舶在行驶过程中废油排量大,生活垃圾多,直排运河对运河生态环境危害十分严重。

2000年后,随着镇江运河、船闸的不断升级,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催生了保护“母亲河”的发展新理念,谏壁船闸先后于2002年1月1日和2006年1月1日依据法律、法规,分别对运河上行驶的水泥质船舶和掛浆机船实施禁航,并于1999年按照省厅有关规定对过往货轮要求安装油水分离装置,减少油污直排运河;对400总吨以下的小型货轮要求安装生活污水收集装置,集中上岸清理,对400总吨以上的货轮要求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对大功率船舶统一要求安装空气防污装置等等,有效地降低了运河污染。

近年来,谏壁船闸对使用LNG等清洁能源的船舶实施优先过闸,以鼓励广大船员使用高效、清洁能源;2017年对装运固体废弃物的船舶,船闸更是加大管控力度,坚决杜绝其进入苏南运河。船型标准化、能源清洁化成为船闸节能减排、绿色生态的有效抓手。

智能便捷是新时代船闸服务水运的方向

安全、高效是谏壁船闸多年来为之努力的方向。建闸40年来,船闸根据地处沿江口门的特点,采用了套闸与通闸相结合的放闸方式,开创了全省首家“集中控制运调”模式,使谏壁船闸成为全省船舶待闸时间最短、运转效率最高、安全系数最大的船闸之一。为了确保船闸运行安全,谏壁船闸编写的《江苏省沿江口门运行操作规程》,作为省厅科技项目于2015年已在全省推广。

十九大之后,内河水运进入新时代,智能、便捷成为船闸服务水运的新目标、新方向。2006年谏壁船闸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站式服务”,并于2013年全面完善。2018年7月谏壁船闸成为全省航道系统第一批推行“水上ETC智能、便捷过闸系统”的大型船闸。使用新版水上ETC后,船民只需手机操作登记过闸流程,并使用电子支付即可过闸,不仅为船民降本增效,提供极大便利,提升安全系数,同时也提高了船闸运行效率。新版“水上ETC”、红外线激光监控、智能网络通讯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的投入使用成为了新时代船闸服务水运的新举措。

随着2018年4月南京以下长江431 公里12.5米深水航道全面竣工,5万吨级的海轮从上海吴淞口可以直达南京;而去年全线通航的256公里浙江杭甬运河与苏南运河242.6公里形成对接,经谏壁船闸的船舶可在内河航道中直达宁波北仑港。“江海河联运,港产城融合”的经济格局已初步呈现。苏南运河通航里程的增大,“江南第一闸”的通江达海,使镇江更大力度的接受上海、杭州等经济强市的辐射,势必将为新时代镇江经济发展再立新功。图片:潘晓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船闸属于什么单位管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