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加不久的女人没聊过发朋友圈关于工作屏蔽,关于生活心情就开放请问什么心理?

昨天,有位好久没联系的同学在微信上问我,“老丁,你近况如何?为什么最近我都看不到你的朋友圈了?”

的确,打开我的朋友圈,近一个月来,除了几篇我自己写过的原创文章外,几乎就没有其他任何内容了。

不仅仅是我,朋友圈里更新动态的人也少了,要么是转发一些心灵鸡汤或者政策资讯,又或者是做微商打广告的。很多人都把真实的自己隐藏了起来。

在这个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不愿意活在朋友圈里了?

01“我很忙,来不及看朋友圈”

忙碌,已是这个时代大部分职场人的标配。

朋友奇奇,在杭州某知名服装设计公司担任品牌经理,拿着让人羡慕的高薪。

按理说,在这样高大上的地方上班,朋友圈能够分享的事情太多了,但点开她的朋友圈,发现里面只有一道横杠,我就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拉黑了。

我试着问了一下奇奇:“为什么我看不到你的朋友圈了?”

她开始只简单回复了一句:“因为我没发啊。”

过了好一阵子,她又发来语音说:“我每天熬夜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饭,最近连续一个月没休息过一天,别说是发朋友圈了,就连打开朋友圈的时间几乎都是一种奢侈了!”

奇奇分享了一个故事,有次她为了赶一个重要项目,忙到凌晨1点,终于顺利完成任务。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她内心百感交集,心想:要不发个朋友圈纪念下吧?

于是选好角度拍了照片,编辑了一段文字,她准备点击“发送”时,突然脑子里一个声音冒出来:领导和同事们不会以为我故意要晒加班吧?会不会觉得我太矫情?

奇奇拿着手机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取消了发送……

所以,像奇奇一样,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朋友有段时间消失在了朋友圈,不要轻易怀疑人家是屏蔽了你,也许只是因为TA太忙碌了。

都说朋友圈是个发泄情绪的地方,但职场上那些真正在拼事业的成功人士,恐怕连发泄情绪都得掐秒表。

比如我的前同事阿龙,三年前裸辞创业,刚起步时真是忙得天昏地暗,压力大到让人窒息。

他告诉我,为了拓展公司的业务,自己受尽了客户的各种刁难,甚至是当面的“屈辱”,但他连崩溃的时间都没有,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心情,继续干劲满满地投入工作。

从他的描述里,可以说是,“睡觉都要抓紧时间算计着,哪里还会有闲心去发朋友圈”。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一天24个小时,被工作、家庭、吃饭、交际填得满满当当,眼看着年少时的梦想越来越远,但就是抽不出一点点时间,留给自己。

02“我不是不想发朋友圈,而是不敢了”

表妹最近在公司因为一件小事被领导骂了,她感到非常委屈,本想发一个动态吐槽下自己的心情,忍了忍就没发,她说怕被认识的人看到向领导打小报告。

“我都准备戒掉朋友圈了,因为实在不想成为偷偷摸摸发心情的自己”,表妹说。

可能许多选择消失在朋友圈里的人,都是这样的心情吧。

以前的朋友圈,确实只是一个纯粹的自己心情好坏所表达的地方,但现在慢慢有些变了味道。

有人说,朋友圈最伟大的功能就是“分组可见”。毕竟抱怨工作不能让领导看见,发个与爱人的亲密照还要怕被误解是秀恩爱……

但像我表妹这样的懒人还有很多,懒到微信好友都没分组的。

所以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不发朋友圈。

最近,演员杨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已经把朋友圈设置成“一个月可见”。原因是,她觉得以前发的朋友圈信息太“傻”,却又不知道从何删起。更重要的是,她担心自己在朋友圈里写下的话语会被截图,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这件事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但网络语言的伤害究竟有多可怕,没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是感受不到那切肤之痛的。

《人类实验室》中有一期关于现实版网络暴力的测试,节目邀请了3位嘉宾到现场,并招募20位路人对他们进行点评。

3位嘉宾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接受语言暴力,但在笑着回头看20个人给予的评价时,难过的表情依然涌现在眼神里。

因为那20个路人对他们一句夸奖都没有。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消失在朋友圈的原因之一。

人们习惯性地会分享喜悦在朋友圈,可在自己发负面情绪朋友圈的时候,可能会屏蔽大部分人甚至是秒删。

知乎有个热门的问题:“你为什么不喜欢发朋友圈了?”

网友回答:“因为害怕。”

其实害怕的不是朋友圈本身,只是不想被人说矫情,不想自己受伤害而已。

03“我不发朋友圈,只是我们没啥交集”

我有个大学室友,曾经是个很爱发朋友圈的人,比如到哪里旅游或者吃饭,都会到朋友圈打卡记录下。

可后来,我发现他渐渐的不发了。

有次我和他聊天时无意中谈起这事,他说:“工作这些年,朋友圈的好友都变了呢,里面的人基本上都是工作关系加的好友,大家半生不熟的,尤其是那些搞微商的还占据了半壁江山,一来我没兴趣看他们发的内容,二来我发出来的东西他们也不会真的关心,大家本就没啥交集,就懒得发了。”

我也有这样的感受,不是所有加了好友的人,都能成为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好友”。

网络上曾有一个关于蔡康永的采访视频,当被问道“你觉得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喜欢发朋友圈了”这个问题时,蔡康永是这样回答的:

“我们看一下自己的朋友圈就会知道,为了营造给别人看的橱窗,我们压抑了自己很多。”

而对于经常不发朋友圈的人,他说:“我宁愿相信他们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对付真实的生活,我会恭喜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是的,整天为了别人活在朋友圈里,其实挺没劲的。

想起有个名词在朋友圈一度很流行,叫做“点赞狂魔”。但“点赞狂魔”不一定是在乎你的人,而是路过的“看客”,他们都没看你发了什么内容,甚至都没看清你是谁,就顺手点了个赞。

而那些真正在乎你的人,多半是在朋友圈之外,比如你的爱人和至亲,就因为太熟悉了,他们没有必要天天给你点赞。

再翻看我那位大学室友的朋友圈,时间定格在半年前,那就是他刚当上爸爸的时候,这只是一种官宣,无关乎炫耀;而其他的时间,他都默默地在经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说到底,生活终究是自己的。过好眼前,珍惜身边人,这才是一个成年人最基本的成熟。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不愿意活在朋友圈了?

因为我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因为我们的朋友圈是个炫耀场,而不是发泄场;

因为我们不想亏待每一份热情,也不讨好所有的冷漠……

给别人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是我们的本性。然而,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不会让朋友圈困住自己。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朋友,是真实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个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久不发朋友圈的短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