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的社区分为哪两大类

51.《干部任用条例》知识问答 

1.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基本程序是什么?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选拔任用条件; 

(3)选拔任用工作程序; 

(4)选拔任用干部的管理; 

(5)选拔任用工作的纪律和监督。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程序有: 

(6)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 

2.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六个方面的基本条件: 

(1)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2)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4)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5)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6)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3.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应当具备哪些资格?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在工龄和基层工作经历方面,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在职位经历方面,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在任职年限方面,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在文化程度方面,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地(厅)、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在接受培训方面,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在健康状况方面,身体应当健康;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应当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龄要求。 

4.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资格要求与基本条件的关系是什么? 

《干部任用条例》对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干部做出的七条资格要求与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六个方面的基本条件是有机的统一。资格与条件在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要达到标准方面,各有侧重。基本条件侧重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资格条件侧重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资历要求。二者从不同角度,对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求。对于《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资格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严格把关。 

5.参加公开选拔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参加公开选拔的报名人员应当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报名人员,应当具备与所报职位要求相当的资格。对有特殊要求的职位,可以附加其他条件。 

根据选拔职位对人才的需求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需要,可以对报名人员的职务层次、任职年限等任职资格适当放宽。但报上一级职位的,需在本级职位任满一年;越一级报名的,应当在本级职位任满四年;不得越两级报名。 

6.参加竞争上岗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参加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竞争职位的要求。 

7.民主推荐包括哪两种方式? 

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无论是领导班子换届,还是个别提拔任职,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一般应当同时采用。对两种推荐结果要综合分析,互为补充,相互印证。 

8.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的要求有哪些? 

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9.什么是组织推荐? 

组织推荐,是指根据工作需要和配备领导班子的需要,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直接提名考察对象的一种推荐领导干部人选的方法。一般情况下,组织推荐考察对象,必须是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必须经过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集体研究确定。 

10.民主推荐应当经过哪些程序? 

领导班子换届时,民主推荐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主持,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1)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 

(2)填写推荐票,进行个别谈话; 

(3)对不同职务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 

(4)向上级党委汇报推荐情况。个别提拔任职,民主推荐的程序参照领导班子换届进行。 

11.如何确定考察对象?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 

确定考察对象的具体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在领导班子换届时,由本级党委书记办公会根据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反馈的民主推荐情况,对考察对象人选进行酝酿,本级党委常委会研究提出考察对象建议名单,经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后,确定考察对象。第二种是在个别提拔任职时,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第三种是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组织推荐,作为考察对象。 

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时,要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以票取人。 

12.干部考察的具体程序有哪些?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了干部考察工作的六项具体程序: 

(1)组织考察组,制定考察工作方案; 

(2)同考察对象呈报单位或者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就考察工作方案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3)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干部考察预告; 

(4)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 

(5)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同考察对象呈报单位或者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交换意见; 

(6)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研究提出领导班子调整的初步方案,向派出考察组的组织(人事)部门汇报,经组织(人事)部门集体研究提出任用建议方案,向本级党委(党组)报告。 

13.什么是酝酿?酝酿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酝酿是指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之前,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就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沟通协商和征求意见工作。酝酿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酝酿,进一步沟通情况、听取意见、统一认识,对选准人用准人、保证选拔任用工作健康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搞好酝酿工作,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坦诚、求实。参与酝酿的同志要实事求是,说真话,讲实情,出以公心。要从工作出发,从实际需要出发,既要考虑拟任人选的情况,也要考虑其他人选的情况;既要考虑干部个体的需要,也要考虑班子建设的整体需要。二要注意适度。酝酿的范围要适度,时间和方式要适当。三是要善于集中。要善于进行正确的集中,在对各种各样的意见加以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四是要保密。严格遵守干部人事纪律,不能随便扩散酝酿情况,更不能跑风漏气。 

52.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抗战中的持久性战略方针? 

从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5月,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十个月,为了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系统阐明党的抗战方针,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了《论持久战》这篇重要论文,明确指出: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1.日本是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2.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3.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的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4.日本的非正义战争是失道寡助的,中国的正义战争却是得道多助的。这场战争的性质决定了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亡国论”毫无依据,但是战争初期敌强我弱的形势也决定了“速胜”是不可能的。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整个抗战最后赢得胜利指明了方向。 

53.“四个现代化”是怎么提出来的?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系统地总结了“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形势,适时地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经济建设的方针。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坚持了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54.“三个代表”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2000年春,江泽民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他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具体内容是: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55.“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和内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我军创建之初,毛泽东针对红军中存在的问题,正式宣布红军的三大纪律: 

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后来又宣布六项注意: 

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1929年后,他将”三大纪律”的内容做了调整,对六项注意,增加了两项内容。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作了统一规定:(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一)说话和气;(二)买卖公平;(三)借东西要还;(四)损坏东西要赔;(五)不打人骂人;(六)不损坏庄稼;(七)不调戏妇女;(八)不虐待俘虏。 

56.“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怎么兴起的? 

早在1955年12月,毛泽东在《大社的优越性》一文的按语中就指出:“小社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停留太久,应当逐步合并。有些地方可以一乡为一个社,少数地方可以几乡为一个社。”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即根据毛泽东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随后,各地农村广泛开展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1958年7月,《红旗》杂志公布了毛泽东关于办大社的设想,为后来成立的人民公社定下了基调。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国很快形成了人民公社运动的高潮。人民公社的存在,并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左”倾的指导思想的产物。农村人民公社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一次重大失误。 

57.“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他分析了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形势,主张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把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向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去。与会大多数人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支持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的正确主张。会后,起义部队进至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战争,创造了以宁冈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后来毛泽东从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将这一经验进行总结,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在一起,就是中国革命必须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58.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这十年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党的工作曾受到严重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了大批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人才,科技队伍迅速壮大,科学技术工作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初步得到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巩固。 

59.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1924-1927年是中国人民反对国内军阀和国外列强的大革命时期。在此期间,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在全国各地积极创立和发展了国民党组织,使国民党真正朝向了一个”具体的党”发展;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发展,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建,使得农运工作逐步展开;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的倡议和帮助下,国民党创办了属于自己的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军事骨干;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国民革命的思想由南到北,广泛传播;在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共产党员始终不怕牺牲,走在斗争的前列;北伐战争打响后,由共产党人领导的独立团是先头部队,打出了”铁军”的威风;国民革命军所以能在沿途得到民众的支持,与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在发动工农群众方面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密切相关。 

60.中国共产党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新的世纪,继续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党必须紧跟世界进步历史潮流发展的方向,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胜利完成这三大历史任务。而要完成这三大历史任务,关键的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6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开展整风运动? 

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党的总路线是正确的,取得的成绩是伟大的,但是,党内还存在许多严重问题:1.党的历史上的几次“左”右倾错误虽然被纠正了,但未系统总结。2.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在党内严重存在。3.抗战爆发后,党吸收了许多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新党员,他们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这也为党内滋长不良思想作风提供了土壤。上述问题如不解决,解放区的困难就无法克服,中国革命就不能继续前进。因此,在党内进行一次普遍的整风运动是十分必要的。从1942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6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略决策?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7日,美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扩大朝鲜战争,同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侵犯我国主权。中国人民坚决支持朝鲜人民抗美救国的正义斗争,并警告美帝国主义不得侵犯中国主权。但是,美帝国主义置若罔闻,疯狂地进攻朝鲜北部,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地威胁我国安全。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是完全必要的。首先,是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其次,是保卫祖国安全的需要。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6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蒋介石虽然在对日态度上发生某些变化,但并未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为了改变西北战场“剿共”不利的局面,他于1936年12月亲临西安督战,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继续“剿共”。张、杨连续几天向蒋介石进谏,都遭到蒋的严词训斥。在这种情况下,张、杨被迫对蒋介石采取了“苦谏不从,临之以兵”的方针,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一发生,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并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如果把南京置于同西安敌对的地位,有可能造成中华民族极端危险的新的大规模内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亲日派欢迎的局面。现在,仍有可能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而为结束内战,一致抗日创造条件,这是全国人民和一切愿意抗日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欢迎的前途。因此,坚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64.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坚持“一国两制”,实现香港、澳门回归的?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先后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江泽民在香港”2001年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香港回归后的成就,重申”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中国政府的长期基本国策,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动摇和改变。”这一论断是建立在”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基础之上的。 

65.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阐释中国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的?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邓小平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发展首先是经济,但不仅仅是经济,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改革是动力,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前提,是发展和改革必备的政治社会条件。 

66.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党的二大提出了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的设想,对于与当时的国民党是实行”党外合作”,还是”党内合作”,与会者发生争论。后者由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倡议并得到共产国际的赞同,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这年8月的西湖会议最后接受了”党外合作”的建议。此外,孙中山等中国国民党领袖从他们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出发,一方面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输进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不赞同”党外合作”。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之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仅靠无产阶级孤军作战是不够的,必须联合一切可能的革命同盟军,于是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所谓”党内合作”,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67.中国共产党目前自身建设中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初步提出了我们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2001年,他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两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求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努力提高党的反腐防变与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求我们党始终树立正确执政观念,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坚决抵制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滋生出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思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现象。“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提出,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明确了努力方向。 

6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怎样诞生的? 

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的第一枪,开始了人民军队的创建工作。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和发动了秋收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为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1928年5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军队与毛泽东领导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与此同时,党在其它地方也开展了创建根据地和红军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战争中不断壮大。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兵220万人。为加强领导,中央军委决定将八路军、新四军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为五大野战军主力部队,打败了国民党800万军队。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前进,担负着保卫无产阶级政权、抵御外来侵略等光荣使命。 

69.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的制定及修正简况(一大至十六大)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十六大先后制定、修正过十六次党章。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制定过七部党章。其中一大到六大制定的六部党章,都是在共产国际直接指导帮助下制定的,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些特点。1945年七大制定的党章,则是在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后由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制订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党的建设上的完全成熟。 

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这是党的历史上关于党的建设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 

《纲领》共十五条,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和纲领,提出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纲领》宣布“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规定了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联合第三国际”。《纲领》也对党的组织章程、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和发展党员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个纲领现仅有第三国际保存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俄文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保存的C·M·维尔巴编的陈公博《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附录《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英文版。两种外文本均缺第十一条。两个版本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成中文。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辑的《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第197至199页收录了这两个版本的译文)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部章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章程,共六章,二十九条。章程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第一次详尽地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全文收录于《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第508至510页)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章程共六章,三十条。它和二大通过的党章相比较,基本是二大党章原来的结构的内容,只是个别条文的改动。如在关于党员入党手续方面,第一次规定了新党员候补期(劳动者三个月,非劳动者六个月)。党章还分别规定了候补党员和正式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全文收录于《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第535至537页) 

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章程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并规定从四大开始对中央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改称为“总书记”;地方各级党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改称为“书记”。(全文收录于《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1927年4月至5月中共在武汉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没有专门讨论修改党章的问题,在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认定必须改正并补充旧时的党章”。五大闭幕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6月1日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这个修正议决案共有十二章,八十五条,对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作了许多新的补充和修正,特别是在党的组织系统方面,作出了远较前四个党章详尽系统的规定。其中,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这是在我们党的根本法规上,第一次出现民主集中制的提法。同时,第一次规定入党者的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第一次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列入党章,并规定“青年团中央,应派代表出席党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各级团部亦应派代表参加各级党部机关之常务委员会议,此等团部之出席代表应有表决权。”修正章程在“党的中央机关”一章中,明文规定中央委员会除选举正式中央委员一人为总书记外,还要选举“中央正式委员若干人组织中央政治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体现了加强集体领导的精神。(全文载于《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四册第415至421页) 

1928年6月至7月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共十五章,五十三条。六大党章基本保持了五大党章的基本内容,在结构上作了一些调整。六大党章较以前几部党章,更加突出地强调了共产国际的领导。在第一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之一部分,命名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支部”;在第二章规定“凡承认共产国际和本党党纲及党章,加入党的组织之一,在其中积极工作,服从共产国际和本党一切决议案且经常交纳党费者,均得为本党党员”,这是按照列宁建党思想对党员资格作了更为完整的表述。在关于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方面,规定党员及地方组织要无条件地执行“共产国际代表大会或本党代表大会,或党内指导机关所提出的某种决议”,并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要“得共产国际同意后召集之”。(全文载于《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四册第348至354页) 

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是我党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七大党章共有十一章七十条。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在党章发展史上第一次增加了党章的总纲部分。总纲是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和组织纲领,是党章的前提和总则,是每一个党员“一切活动的准则”。总纲总结了党成立二十四年来的斗争经验,以简洁的文字阐明了党的性质与理论,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和特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方针和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二,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第三,特别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第四,更加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扩大党内民主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作了详细的规定。(全文载于《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九册第569至577页) 

1956年9月26日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新党章根据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党章对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作出了许多新规定。针对党处于执政党地位的情况,强调“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此外,八大党章对党的组织机构也作了一些新的规定。如中央委员会除选举中央政治局以外,还选举中央政治局的常务委员会;党的监察委员会增加了要积极检查党员遵守党的章程、党的纪律、共产主义道德和国家法规、法令的状况;明确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助手,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等。八大党章还首次把“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写进党章。(全文载于1956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1969年4月14日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体现了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方针。九大党章背离了八大党章的正确纲领,在党章中肯定了根据“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在总纲里充满了个人崇拜的错误。特别是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列入党章,这在党章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九大党章否定了八大已经明确的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党领导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在党员条件上,取消了党员权利和入党预备期,把八大党章规定的党员十条义务改变为“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五项接班人的条件。在组织原则上,取消了八大党章中关于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发挥下级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等条文,并取消了五大以来设立的党的监察委员会。(全文载于1969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1973年8月28日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继续了九大的“左”的错误,沿袭了九大党章的总纲和条文,只作了个别的修改和补充。由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败露,十大党章删去了九大党章中有关林彪为接班人的内容。十大党章继续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并且强调“这样的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全文载于1973年9月2日《人民日报》) 

1977年8月18日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十年内乱以后的第一部党章。它恢复了八大关于把中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提法。在内容上与九大、十大党章比较作了较多的修改。譬如:在总纲及有关条款中增写了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在党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县和县以上、军队团和团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提出党要认真执行“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等等。但是,由于十一大仍然肯定十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正确的,十一大党章没能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继续沿用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这些错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到彻底的纠正。(全文载于1977年8月24日《人民日报》) 

1982年9月6日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部党章吸取了历届党章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在七大、八大党章的基础上发展、提高而写成的,也是吸取了九大、十大党章的教训并彻底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存在的“左”的错误而写成的。十二大党章的重要特点是:第一,有一个比八大党章更为充实完整的总纲。总纲对党的性质和党的指导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党的总任务,对加强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对党在国家生活中如何正确发挥作用,都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规定。对毛泽东思想,新党章在十一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础上,作了比七大更科学的表述。第二,新党章对全体党员、党的干部提出比过去历次党章更加严格的要求。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要求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等。第三,对党的民主集中制作了比较充分、比较具体的规定。而且吸取了历史教训,明确规定“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民主讨论,作出决定”。“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第四,新党章对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体制作了重要的改变和新的规定,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中央委员会时,还要选举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还规定党中央只设总书记,不再设主席和副主席,“总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第五,对加强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也作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另外,十二大新党章首次将入党誓词载入党章。(全文载于1982年9月9日《人民日报》) 

十三大修正党章 

1987年11月1日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对十二大通过的党章部分条文的内容作了修正。修改部分涉及到十二大党章的十个条款,即第十一、十六、十九、二十一、二十二、三十、三十三、四十三、四十六、四十八条。 

1992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共有十章,五十条。新党章是对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的进一步修正,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并将其贯穿党章全文。新党章在总纲部分,增加了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进程的表述,阐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是我们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断前进的历史。把这一段历史写入党章,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新党章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及一系列方针载入党章,并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新要求。根据中央顾问委员会向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议,从十四大起,不再设立党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顾问委员会。鉴此,党章删去有关顾问委员会的条文。(全文载于1992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十五大修正党章 

1997年9月18日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次修改党章集中在一个重大问题上,即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章总纲在原来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论述和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论述之后,对原来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加以调整补充,形成了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修正后的党章对第三条第一款、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的文字作了相应的调整,规定党员和党的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全文载于1997年9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 

十六大修正党章 

200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次党章修改工作,突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形势下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坚持了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在保持党章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一些内容作了适当修改或补充完善。十六大对党章作了几项重要修改,第一、党章总纲部分,增加了关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史进程的表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第二、对党的性质作了进一步阐述。第三、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表述作了新的概括。第四、总纲中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指导原则增加了新内容。第五、对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提出了新要求。第六、对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第七、对党的基层组织的有关规定作了补充和修改。第八、对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职责和任务作了补充规定。第九、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表述。第十、增写了党徽党旗一章,作为第十一章。 

70.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 

71.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时期内的阶级斗争问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国内的主要矛盾。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十分谨慎地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防止重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另一方面也要作好进行长期阶级斗争的思想准备,切实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对那些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社会活动上进行各种破坏活动的敌对分子,要依靠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运用法律手段,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以保持社会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72.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原则是什么? 

1940年2、3月间,中国共产党在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后,中共中央认真分析了国内政治情况指出:在日本入侵的情况下,中日民族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仍处于从属地位,共产党的任务仍应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此,共产党创造性地确定了几条重要的策略原则:1.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最大限度地孤立顽固势力;2.在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应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立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3.在统一战线中斗争是手段,团结是目的;4、争取时局好转的同时,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的事变。这些原则对当时和此后中国共产党驾御复杂局面,处理棘手的问题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73.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怎么解释的? 

1979年,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会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党的十五大对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又做了进一步阐释。”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4.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基本内容是什么? 

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策。首先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把它看作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宗教信仰自由的主要含义是: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其次是坚决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既不利用政权来推行某种宗教或禁止某种宗教,也决不允许利用宗教来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和社会生活等事务。无论信教或不信教,都应该而且必须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执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党和政府要求宗教界坚持爱国主义和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受外国势力的干涉和支配。 

75.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18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如何组织和领导同盟军的问题,它是无产阶级组织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向一切敌人发动进攻的有力武器;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形式;党的建设是党实现对中国革命领导的根本保证。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只有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支柱,统一战线才能存在和发展。武装斗争必须以统一战线为基础,才能发展壮大。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则是党所掌握的两个武器,这两个武器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的中心环节。 

76.中共中央历任主要负责人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5年1月中共四大推选) 

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7年4月至5月中共五大推选) 

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1928年6月至7月中共六大选举产生) 

(注:1931年向忠发被国民党逮捕杀害后,由王明代理) 

中共中央总书记:博古(秦邦宪)(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洛甫)(1935年1月遵义会议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69年4月中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追认)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7年8月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7年9月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2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77.中共一大为什么会有两个会址?当时全国有多少党员? 

1921年7月23-30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现兴业路76号)举行。会议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7月30日,大会正在进行当中,突然遭遇法租界巡捕密探的侦察,会议中止。8月1日,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并在那里闭幕,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机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北京--刘仁静、张国焘;上海--李汉俊、李达;山东--王烬美、邓恩铭;湖北--董必武、陈潭秋;湖南--毛泽东、何叔衡;广东--陈公博、包惠僧,还有旅日的周佛海。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党的发起人陈独秀、李大钊均没有参加会议,但会议还是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78.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是什么? 

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的公开提出,引发了全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反响。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决不是一般哲学问题的争论,而是在思想上、理论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这场讨论的意义和作用是伟大而深远的。首先,它使全党和全国人民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其次,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进一步拨乱反正准备了思想条件。 

79.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江泽民在“5.31”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做到:其一、对社会主义民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改变仅仅把民主当成是一种工作作风的看法;其二、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与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相适应、必须与民族的政治传统相适应;其三、政治文明的建设,民主进程的推进,必须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其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四、民主政治的推进与法制的完善紧密相连,民主政治建设是法制建设的价值导向;其五、政治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是“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80.怎样理解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邓小平说过,“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党章的性质、内容和产生程序决定了党章在党内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党章所具有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必然能够成为党的“根本大法”。 

第一,它是党的整体意志的体现。党章内容包括党的活动和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定,代表了全党的最高利益和最大利益,是这些利益的集中体现,实际上也集中了全党的意志、信念和愿望。 

第二,它是党内的普遍行为规范。毛泽东说过:政党就是一种社会,是一种政治的社会。党内有大量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有复杂的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问题。像整个社会需要确立法律规范一样,在党的内部为了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正确调整党内关系,也需要确定一种适用于所有党员的普遍行为规范,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党章就是这种规范的根本体现。 

第三,它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法规。党内法规包含许多种类,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对象,都有相应的规则、规章、条例、制度。但是,党章却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法规,或者称为“党内的基本法”。所有的其他法规,都是它的延伸或补充,同时必须服从或从属于党章。 

81.怎样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82.怎样理解“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求? 

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提出了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要求。科学化是民主化的前提,制度化是民主化的保证,制度化又是科学化的体现,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偏废,它们的不断推进和完善都对干部人才和领导班子的培养和造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为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三大历史任务”,解决自身遇到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所需要的组织保障指明了努力方向,为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供了总的指导方针。 

8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坚持和巩固党的先进性?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8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情况,我们党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首先,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必须始终坚持我们党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自身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工人阶级的队伍在壮大,工人阶级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也在不断增强;其次,要积极稳妥地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加以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党在全社会的战斗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85.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政策调整?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争取一切可能的力量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去,12月,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宣布以“人民共和国”代替“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人民共和国”仍然以共产党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同时容纳小资产阶级和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和集团。在民主革命阶段,不去没收富农的土地;鼓励和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于一切愿意抗日的人们,都给予合作;欢迎华侨资本家到根据地发展实业。“人民共和国”口号的提出,以及各项政策的改变,很快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影响,使党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86.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是怎样叛变革命的?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逐渐形成。新右派首先在思想理论上歪曲新三民主义,反对”三大政策”,1925年6、7月间,戴季陶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宣扬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学说,要求已经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在国民党二大上取得军政大权的蒋介石在1926年3月策划了针对共产党人的”中山舰事件”,并将实权在握的汪精卫排挤出去。5月15日,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提出了《整理党务决议案》,要求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的任职进行限制,将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全部上交。1927年3、4月间,蒋介石在上海与帮会组织、帝国主义列强、国民党和国民军中的右派势力密商暴力”清党”事宜。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随后其它省份的国民党右派及军阀势力也将反革命屠刀指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87.新中国的国旗、国歌是怎样诞生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它是由上海的一位工人设计的。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全国人民(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中国共产党)而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88.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外国政党交往的原则是什么? 

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自己多年来与国外共产主义政党交往的经验教训,在80年代初提出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与外国共产主义政党交往的原则。“独立自主”是处理各国政党之间关系的核心;“完全平等”是处理党际关系的基础,各国政党不论是大党、小党,历史长短,执政与否,都应该完全平等,没有尊卑上下之分;“互相尊重”是处理党际关系的关键;“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是处理党际关系的重要保证,没有这一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和互相尊重就无从谈起。 

89.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思想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理想、道德和纪律。文化建设包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是使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它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指导方向、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离开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文明建设将会一事无成。党的十二大正式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张。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90.新时期思想宣传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1994年1月24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就是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方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就是宣传思想战线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指导人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是宣传思想战线要正确地把握形势,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就是宣传思想工作要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宣传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和法规制度;“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就是努力创作出更多的振奋人们精神、鼓舞群众斗志、凝聚民族力量、激发社会活力的优秀作品。 

91.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什么?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人民军队的建设工作。1990年12月1日,江泽民在总参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军同志都要尽心尽力,扎扎实实地抓好训练和管理,真正抓出效果来,使部队真正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江泽民向全军提出的这“五句话”总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建设的总指针,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指明了军队建设的方向,提出了更高的建设标准。总要求提出后,在全军官兵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部队的全面建设。 

92.新时期党的对台工作方针是什么? 

力争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方针。1995年1月28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讲话根据”一国两制”构想,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八条意见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利益;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的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93.为什么要在全国县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中开展“三讲”教育? 

进入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和我们党面临的新任务,迫切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995年,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明确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996年10月10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1998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要求通过”三讲”教育推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并对这次活动的基本原则、方式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次为期两年的”三讲”活动对提高全党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端正思想作风,增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具有重大意义,是在新的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探索。 

94.为什么要实行党政分开? 

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领导体制改革。从我国建国以来的政治实践看,“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关键。其原因是:党政不分不是提高或加强了党的领导,而是降低、削弱了党的领导,党政分开才能真正提高党的政治领导的水平和质量;党政不分使党政分散了抓好自身建设的精力,只有党政分开才能真正做到“党要管党”,使党委摆脱各种繁杂事务的干扰,集中力量抓好党建;党政不分使党委处于行政工作第一线,甚至成为矛盾的一个方面,党政分开,可以使党处在超脱的、驾驭矛盾和总揽全局的地位,从而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党政不分使党委自己成了行政工作的执行者,党政分开才能使党委真正能够履行监督的职能。 

95.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资产阶级自由化,无论最初作为一种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还是逐渐形成一股政治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崇拜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其危害诚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搞现代化,决不能搞自由化,决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我们内部就成了一个乱的社会,不是一个安定的社会,什么建设都搞不成了。”改革开放之后的事实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将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96.为什么要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的角色正在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在我国城市管理工作中实行了多年的”条条”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空白点”日益增多。这对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课题。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1999年9月,江泽民在视察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康乐小区时指出:”社区党建联系着千家万户,大有可为。”目前各大中城市正在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97.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35年1月,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作了重要发言,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实行单纯防御和在长征初期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长达4年之久的统治,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为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9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历史特点,及时调整并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及战略、战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发动和组织以农民为主力的各阶层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使大量侵华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这场战争中付出极大牺牲,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99.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方针,使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全会之后,党的各项事业开始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它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一个新的伟大历史时期的开始。 

100.为什么说党领导的改革是一场革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这就揭开了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教育全方位改革的序幕。其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革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也不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根本性变革,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第二十次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近年来,中共阳泉市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统战工作的文件规定,坚持了向党外人士的重大事项通报制度、部门对口联系制度、组织党外干部培训考察制度等,积极支持帮助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等,关心统战干部队伍建设,为统战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支持,全市统战工作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特殊作用。

  为了继续营造有利于促进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了解统战知识、掌握统战政策,提高对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市委领导的要求,我们组织力量编印了这个小册子,供学习参考。这也是市委统战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个成果,是我们献给国庆六十周年的一份礼物。

  不妥之处请提出意见。

中共阳泉市委统战部《统战知识六十问》编辑组

第一章 党的统战理论知识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简称“四者联盟”。

  统一战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任务更加繁重,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方面的责任更加重大,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中具有独特优势。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3、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是什么?

  主要包括: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原工商业者,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及眷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15个方面。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是党外代表人士。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坚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坚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坚持“团结——批评——团结”,坚持以人为本、照顾同盟者利益等。

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

  6、阳泉统一战线实施“凝聚力工程”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2007年初,中央统战部下发了《关于在统一战线中实施“凝聚力工程”的意见》。山西统一战线将“凝聚力工程”细化为九大活动,即:(1)“献良策、比贡献”;(2)“智力兴晋”;(3)“晋港(澳、台)企业家金桥行动”;(4)光彩事业“两区行”;(5)“强素质树形象”;(6)宗教“双五好”星级评比;(7)“新晋商新形象”;(8)“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工程”;(9)“树统战干部形象、建党外人士之家”。

  阳泉统一战线对实施“凝聚力工程”高度重视,强力推进。2007年,全市“凝聚力工程”重点抓了三项活动:(1)弘扬晋商文化,致力奉献社会。举办了非公经济大型展示活动,召开了专题研讨会。(2)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宗教和谐。支持和推进“蒙汉一条街”建设,开展宗教“双五好”活动。(3)服务四大战略,倾心牵线搭桥。参加了全省“太行行”活动,举办了民营企业招聘周。2008年实施“凝聚力工程”主要是举办了“新晋商、新形象”主题系列活动,具体包括出非公经济专刊、办展览、论坛、一企帮一村、资助贫困大学生、庆祝市工商联成立60周年等10项活动;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了党外人士老区行、健身运动会、“我们一起走过”演讲比赛、慰问党外代表人士等“九个一”系列活动。2009年初,我市有10个单位和部门、11名个人受到全省“凝聚力工程领导组”表彰。

第二章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7、民主党派的性质是什么?

  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8、民主党派的职能是什么?

  民主党派的职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利益表达与协调关系、自我教育。其中,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基本职能。

  9、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是什么?

  就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10、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简称十六字方针。

11、我国的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12、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原则是什么?

  坚持“三个为主”(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代表性的人士为主)、注重质量、保持特色、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14、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什么?

  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5、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6、政协人事安排工作的分工和程序是什么?

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政协委员由同级党委统筹安排。各级政协委员的人选推荐工作,党内的由同级党委组织部提名,党外的由同级党委统战部提名,建议名单由统战部汇总,在征求组织部、政协党组意见后,报党委审定,然后按政协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

  17、阳泉有哪几个民主党派?

  我国共有8个民主党派。分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九三学社(无简称)、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各民主党派的顺序不能随意变动,简称不能任意增减。中国民主促进会不同于台湾的民主进步党。

  目前,阳泉市有除中国致公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外的6个民主党派市委会(与各自的省委会对应),有党派成员750余人。阳泉各民主党派的主委分别是:民革孔德慧,民盟赵永红,民建刘兆林,民进任衍钢,农工党李继红,九三学社李天祥。

第三章  民族宗教工作

  18、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9、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0、我国各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指什么?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1、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职工参加本民族重大节日活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放假,并照发工资。

  不吃猪肉,这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生活习惯。凡有相当数量上述少数民族职工的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设立专灶、食堂,人数较少或只有个别人的,应备专门灶具,以解决他们的膳食。对于客观条件限制,单位内不能设立专灶或另备灶具做饭、又不能回家用饭而必须在外买吃的这些少数民族职工应给予适当补助。

  少数民族实行土葬或火葬,应当尊重本民族人民群众的意愿,绝不能强迫。实行土葬的,应在指定地点埋葬。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划出一定地段作为这些民族的公墓。回族等民族较多的城市,要设立为这些民族服务的殡葬服务处。少数民族共产党员逝世后是否实行火葬,可尊重其民族习惯。

  22、如何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突发事件?

  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具体要把握好七项主要工作原则:一是快速到位,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二是准确定性,依照政策和法律妥善处理;三是疏导为主,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广大群众;四是坚持原则,始终掌握同一标准和尺度;五是分级负责,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六是协同一致,党政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七是善用优势,充分发挥民族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

  23、我国、我省、我市少数民族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成份的国家,有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成份55个,1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我省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有除塔塔尔民族之外的54个少数民族,近12万人口,其中回族占80%。

  阳泉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共有33个少数民族3800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其中回族近1600人、蒙古族近700人、满族600多人、壮族近260人。盂县东白水村有蒙古族400多人,是全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村。城区聚兴街有回族聚居居民650多人。全市有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171人,有少数民族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12人。

  24、我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简称“四句话”。

  25、《宗教事务条例》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宗教事务条例》经2004年7月7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共7章48条,包括总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财产、法律责任和附则。《宗教事务条例》是我国宗教方面的综合性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宗教方面的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6、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什么?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27、宗教工作中的“四个维护”是什么?

  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四个维护”也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行为准则。

  28、我国实行政教分离原则的四个“绝不允许”是什么?

  绝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和到寺庙学经,绝不允许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宗教压迫剥削制度,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29、怎样加强爱国宗教教职人员培养?

  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自养能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人士手中。

  30、对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有哪些规定?

  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那些基本上是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共产党员,对这一部分同志,应当按照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以利于联系群众。

  31、我国、我省、我市宗教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山西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大合法宗教,信教群众160万余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9%;有省级宗教团体7个,宗教教职人员8000多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300余处。全省119个县(市、区)基本上都有信教群众,其中信教群众人数在万人以上的县(市、区)有46个。

  阳泉市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4大合法宗教,宗教团体有佛教协会、基督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筹备组,依法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有17处,有信教群众5万余人。有5名宗教界代表人士担任市政协委员。

第四章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32、什么是新社会阶层人士?

  新社会阶层人士是指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3、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十字”要求是什么?

  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这也是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精神的内涵。

  34、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

  35、自由择业的党外知识分子主要包括哪些?

  自由择业的党外知识分子主要包括: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中的专业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的科技和经营管理人员;自由撰稿人、自由文化人、独立策划人、各类经纪人、个体医生等自雇知识分子。

  36、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的方针和内容是什么?

  继续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通过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和光彩事业、信誉宣言等活动,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培养和建立一支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分子队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搞好自身企业的基础上,参与再就业工程,参与西部大开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共同富裕之路。凡是举办条件的企业,要按照党章、团章和工会法的规定建立党、团和工会组织。

  37、什么是光彩事业?

  光彩事业于1994年4月,由10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倡议发起。它是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参与主体,以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为主要内容的面向“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事业。光彩事业不同于一般社会捐赠性质的济困行为,也不是政府的扶贫行为,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开发式扶贫为主题、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通过民间形式进行的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

  38、工商联的性质是什么?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又称“民间商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39、工商联的统战性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工商联的统战性,主要体现在工商联是由各类工商业者,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加的统一战线组织,具有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团结教育、协调关系等功能。

  40、统战部与工商联党组是怎样的关系?

  工商联党组受同级统战部领导。工商联党组由同级党委统战部分管经济统战工作的副部长、工商联中的党员副主席(副会长)、工商联机关中的党员负责干部、统战部联系工商联工作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未进入工商联党组的统战部联系工商联工作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列席工商联党组会议。工商联党组书记由同级党委统战部分管经济统战工作的副部长兼任,并担任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

  41、我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目前我市新社会阶层人数将近3万,他们多数有一定经济实力、有较高文化素养、有较强的思想追求,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已经和正在具备社会发展主流群体的特征。其中,属于非公经济方面的,至2008年底,全市民营经济达到27589户,从业人员达到21万人,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31.69%,参与光彩事业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捐资办学和资助其他公益事业1000余万元。为汶川抗震捐款1100余万元。

第五章  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

  42、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党外知识分子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目前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是统一战线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方针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

  43、党外人士任用、政治安排的政策规定有哪些?

  在县以上各级人民代表中,非中共党员所占比例不低于35%;在县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中,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所占比例不低于30%;在市县人大大常委会委员中,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所占比例不低于30%;在县以上各级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专门委员会专职领导干部和委员中要有适当数量的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干部。在市人大常委会中应有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秘书长。

  政府及司法机关:县级以上政府要选配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重点在涉及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性强的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选配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市政府工作部门的选配比例不少于四分之一,以后每年有所增加;县区政府工作部门的选配比例不少于40%,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外副职的配备要达到60%。市、县(区)法院、检察院50%的领导班子中,要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以后每年有所增加、逐步配齐。鉴于法院、检察院配备干部的特殊任职条件,要进一步加大培养和选配工作力度,没有合适人选的可采取下派、交流等方式选配。

  政协:要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等在各级政协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在换届时,政协委员不少于60%,政协常委不少于65%,政协副主席中不少于50%。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中应占有适当数量,在委员中应占有适当比例。政协机关中要有一定数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领导职务,市政协至少有1名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副秘书长。

  44、选配党外干部的有关制度有哪些?

  市、县(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要按规定选配党外干部,没有达到要求的,换届方案不予批准。建立并完善市、县(区)法院、检察院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及高校、国有企业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的制度。在向上级党委报批换届方案前,应就党外干部人选征求上级党委统战部的意见。需要配备而没有配备党外干部的领导班子,在出现缺额时,应优先配备党外干部;凡本地本部门没有合适党外干部人选的,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负责交流调配。凡明确需要选配党外干部的部门和单位,要确定专门职数,中共党员干部不得挤占。领导班子职数已满又缺少党外干部的,可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予以充实,在领导班子调整时再过渡到规定职数。对党外领导干部加入中共党组织要严格掌握,事先要征求上一级党委统战部门的意见。

  45、党委统战部、组织部在党外干部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统战部要会商有关部门,负责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中的党外候选人的推荐提名工作。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培养,协助组织部门做好考察工作,在党委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组织部门要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统战部、组织部要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和程序,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做好各级政协常委、委员的推荐提名工作。组织部门要主动与统战部门加强联系,沟通情况,对统战部推荐的党外干部人选,要认真研究和考察。

  46、什么是党外代表人士?

  党外代表人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特定概念,是指中共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而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

  47、党外人士的安排途径有哪些?

  党外人士安排包括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两个方面。党外人士政治安排工作的基本方针是“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48、阳泉党外干部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政治安排方面:全市共有省、市、县人大党外代表354名,省、市、县党外政协委员667名。实职安排方面:目前,全市有地市级党外领导干部6名,县处级党外干部67名,党外科级干部799名。市委统战部已建立市级县处级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165名,建立党外高级知识分子人才库798名,各县区建立科级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500多名。

第六章  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49、什么是海外统战工作?

  海外统战工作是面向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华人、海外留学人员的工作。

  50、港澳统战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了解情况,广交朋友,宣传政策,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争取人心。

  51、新世纪新阶段侨务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继续坚持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为目标,始终把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根本利益作为侨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2、江泽民同志于l995年1月提出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点主张是什么?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五)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七)两千一百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53、2005年3月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54、阳泉市归侨、侨眷情况是怎样的?

  阳泉市目前共有归侨126人,侨眷1000余人,港澳台属30余人,新华人华侨、留学生及亲属3500余人。全市归侨的构成主要是上世纪40、50年代从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回国的华侨;1983年前后由于政治原因回国的蒙古和朝鲜归侨。其他是由各种渠道回国的留学生安置人员。

第七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

  55、《中共中央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指出的“四个带头”是什么?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学习宣传统一战线知识,带头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

  56、“六个纳入”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1)把统战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考核内容,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2)把统战工作纳入宣传、新闻工作计划,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媒体积极宣传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扩大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3)加大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宣传力度,有民主党派职务或身份的在新闻报道中应按规定注明。(4)把统一战线理论政策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重要教学内容,作为培训党政干部的必修课程。(5)把多党合作、人民政协、‘一国两制’、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等统一战线知识列入国民教育内容。(6)把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57、县(区)、社区、高校、开发区统战工作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县(区)统战工作要以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为重点,社区统战工作要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统战工作要以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为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统战工作要以党外知识分子、归国留学人员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重点。

  乡镇、街道党组织要有统战委员。

  58、统战部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各级统战部是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负有协调、监督和检查本地区统战工作的重要职责。要在党委领导下,善于抓大事,协调统战工作,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要深入了解统战工作的全面情况,掌握分析统一战线中的政治、思想动态,及时准确地反映党外人士的意见、批评和建议;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抓紧对统一战线大政方针贯彻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提出开展工作意见;要督促检查各项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正确协调统一战线内部的各种关系;要不断发现、考察、培养各方面的党外代表人士,搞好党外干部的政治安排。

  59、对统战部长的任职有何规定?

  由于职数有限,统战部部长由党委常委专职担任有困难的,可由担任其他领导职务的党委常委兼任。未由党委常委专职担任或兼任的统战部部长,要担任同级政协副主席,并列席有关党委常委会议。各级党委统战部部长原则上要能任满一届,任免前要征求上一级统战部门的意见。各级民族宗教局局长、工商联及侨联党组书记,应由同级党委统战部分管副部长兼任。

  60、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努力建设一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统战干部队伍,把统战部门建设成为深受党外人士欢迎的团结之家、民主之家、交友之家、建言之家和温暖之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

《中共山西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晋发[2005]31号);

《中共阳泉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阳发[2006]32号)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摘要)》(中发[2006]5号)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发[2006]15号)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实施意见》(晋发[2007]23号)

《中共阳泉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的实施意见》(阳发[2007]4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