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人人向往的内蒙古大草原为何一夕之间变成了鼠疫灾难区?

2020年7月5日,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确诊1例腺鼠疫病例,消息传出,网络哗然。

事情的详细经过是这样的

2020年7月5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温更镇1名牧民,在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就诊期间,经专家组确诊为腺鼠疫病例。患者发病前曾在鼠疫疫源地内活动。目前,该患者已在当地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

笔者专门搜索了一下巴彦淖尔市。这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地级市,“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位于举世闻名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上,东接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

各大媒体报道出来之后,引起了许多人的恐慌,觉得在当前防控新冠疫情背景下,又出现了可怕的鼠疫,咱普通人又该如何面对?

其实大可不必紧张,鼠疫作为甲类传染病,在我国受到了严格的管控。近年来在国内外一直都有相关病例报道。

就在一周前的6月30日,我们的邻国蒙古发布消息称,该国西部科布多省车车格县出现1例被初步诊断为鼠疫的病例。目前患者已被隔离治疗。

据介绍,这名27岁的牧民因非法捕食旱獭后身体出现不适后送医院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有关部门已对其33名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科布多省局部地区已采取戒严措施。

肇事者旱獭大家并不陌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拨鼠。鼠疫主要通过生活在土拨鼠等野生啮齿动物身上的跳蚤进行细菌传播,而蒙古国的民众一直有捕食猎杀旱獭的习惯。

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的11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

而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每年都会有鼠疫的确诊病例报道。随着人类对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认识不断深入,防范措施不断加强,鼠疫等在全球甚至局部地区已经很少发生大流行了。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上鼠疫大流行曾经对人类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进一步说明把鼠疫和霍乱一起排在甲类传染病的行列是有根据的。

地球上曾发生三次鼠疫大流行

6世纪发生第一次大流行,东罗马帝国死亡一亿多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多。

大约1350年在欧洲又发生第二次大流行,死亡了2500多万人。

到了18世纪欧洲又发生第三次大流行,死亡了大约1500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随后又传播到了亚洲,又死亡4000多万人。

近年来,在印度的恒河流域,曾经爆发过数次鼠疫疫情流行。

我国也是深受鼠疫影响的国家之一。从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发生过6次大流行,波及20多个省(区),发病人数约120万,死亡近100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鼠疫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我国目前在多个省区仍然存在着不同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近些年在云南、甘肃、内蒙等地一直有散发病例发生,时刻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我国对鼠疫防控工作也一直没有放松。

即使在美国,平均每年也会有 10 多人从野外鼠类感染鼠疫,1/7 的患者死亡。尽管鼠疫已非不治之症,也容易控制,但仍然被许多人视为最恐怖的疾病。

鼠疫的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我国南方的鼠疫(主要是腺鼠疫)多发生在春夏季节;青藏高原等地区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网传“发生鼠疫病死率高达100%,无药可治”是真的吗?

近年来网络曾有“发生鼠疫病死率高达100%,无药可治”的内容广泛流传,这当然是谣言。

历史上鼠疫确实引起过人类大范围的死亡,但这是因为当时人们对鼠疫的病因、治疗、预防等认识不足。

虽然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但随着医学发展的今天,鼠疫病例已经可以通过规范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病人只要能早期就诊,及时得到规范治疗,治愈率是很高的,可疑接触者也可通过预防性服药而避免其发病。

家里养的宠物“仓鼠”会传播鼠疫吗

仓鼠也是属于啮齿动物,是有可能会传播鼠疫的,一般是由野鼠或者蚤传给家养的仓鼠,但这种可能性极低,因此,朋友们也不用太担心。如果不小心被仓鼠咬伤,不要太过慌张,及时用肥皂水冲洗,碘伏进行消毒即可,如果伤口较深,可以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老鼠传播疾病一般有三个途径:

1、鼠体外寄生虫作媒介,通过叮咬人体吸血时,将病源体传染给人;

2、体内带致病微生物的鼠,通过鼠的活动或粪便污染了食物或水源,造成人类食后发病;

3、老鼠直接咬人或病源体通过外伤侵入而引起感染。

据悉,一只成熟的母鼠大约20天左右即繁殖一次,一胎少的可生六七只、多则十来只小老鼠。

而一只小老鼠出生1.5~2.5个月就可达到性成熟,具备繁殖能力。

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老鼠具有“计划生育”的功能。当一个地区老鼠的总量较多时,老鼠会减缓其繁殖频率,而在老鼠较少或人们大举灭鼠后,它们会加快繁殖“力度”,使老鼠快速地成倍增长。

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身上所携带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很多,仅一只老鼠身上的病原体不会少于200种,其中一些可以传染给人类。

除了鼠疫之外,老鼠还会引起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狂犬病、恙虫病、旋毛虫病、蜱性回归热、沙门氏菌类病等30 多种疾病。

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有39种

甲类(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当下在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严格管控。

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其实对于鼠类传播性疾病的预防,防鼠、灭鼠是关键。更要做好食品、环境、个人卫生,特别是剩饭剩菜,孩子吃的零食等一定要妥善存放。

要严格按照鼠疫防控“三不三报”的要求,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1、“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2、“三报”:发现病(死)旱獭及其他动物要报告、发现疑似鼠疫病人要报告、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要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前往鼠疫地区的旅行者可能面临的感染危险做了如下建议

野营或狩猎时应避免与啮齿动物接触,避免与死亡动物,感染动物的组织或物质接触;应避免前往拥挤的地区,避免与肺鼠疫患者紧密接触。 

去大草原旅行者应使用驱虫产品防止跳蚤咬伤,采取防蚊措施也可以防止跳蚤和其他吸血昆虫叮咬。不接近不食用野生动物,不在草原露营过夜。

一旦有疫区旅居史,而且出现突发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或呼吸急促、咳嗽、咯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并向医生如实告知旅行史。 

预防性治疗仅适用于与鼠疫病例或其他高风险暴露(如感染跳蚤的叮咬或与感染动物的体液或组织直接接触)的人员。没有医疗专业人员推荐,不建议旅行者自行使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措施,除非医疗专业人员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健康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达茂旗全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达茂旗素有“草原码头、陆路口岸”之称。同时,它也是内蒙古自治区25个鼠疫高风险区之一,已判定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8月6日晚,包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达茂旗石宝镇1例鼠疫死亡病例通报。

“肠型鼠疫一般是因为食用了带有病毒的食物导致的,最常见的是食用了带有病毒的动物,尤其是没有煮熟的动物,也有可能在处理带有病毒的动物的时候,污染了其他的菜品,从而导致感染。”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说。

曾经人人向往的内蒙古大草原为何一夕之间变成了鼠疫灾难区

1、鼠疫本身的高传染性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内蒙古自治区属于鼠疫历史自然疫源地,有蒙古旱獭、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四型疫源地,分布在57个旗县,总面积达33.7万平方公里。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如老鼠、旱獭、狐狸、兔子等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

3、人为鼠疫的易感人群

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

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而短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此时他人吸入时也可造成感染。

1、公众无须采取特殊的个人防护措施,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去医疗机构就诊或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等。

2、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同时做好防蚤叮咬措施,通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蚤叮咬。

3、野外工作人员,要提高鼠疫防范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来源:中新网-内蒙古卫生健康委:鼠疫可防可治可控

来源:中新网-北京市解除输入型鼠疫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来源:内蒙古卫生健康委员会-***: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病人被确诊

内蒙古发生“黑死病”了

内蒙古发生“黑死病”(鼠疫)了。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卫健委8日对外发布信息,该市乌拉特前旗通报1例腺鼠疫死亡病例。这是继8月6日包头市达茂旗1例肠鼠疫死亡病例后,内蒙古第2例鼠疫死亡病例。目前,达茂旗和乌拉特前旗均发布鼠疫疫情Ⅲ级预警。

消息称,2020年8月6日上午,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接到包头市昆都仑区卫健委《关于一例发热病人的情况通报函》,通报乌拉特前旗沙德格苏木毕克梯嘎查一名患者通过拨打包头市120急救电话到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医。

8月7日凌晨,该患者因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两级专家组会诊判定患者为腺鼠疫。

1、严格的隔离消毒:应严格隔离于隔离病院或隔离病区,病区内必须做到无鼠无蚤。入院时对病人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及消毒)。病区、室内定期进行消毒,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应用漂白粉或来苏液彻底消毒。工作人员在护理和诊治病人时应穿连衣裤的“五紧”防护服,戴棉花纱布口罩,穿高筒胶鞋,戴薄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2、饮食与补液:急性期应给流质饮食,并供应充分液体,或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3、护理严格:遵守隔离制度,做好护理工作,消除病人顾虑,达到安静休息目的。

来源:广西新闻网-内蒙古目前发生2名鼠疫死亡病例

鼠疫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表公报指出,目前,世界上仍有鼠疫,1992年在9个国家造成200人死亡。发生鼠疫的国家是扎伊尔、越南、缅甸、马达加斯加、巴西、秘鲁、中国、蒙古和美国(13例,其中2人死亡)。

2020年4月20日,据健康中国消息,2019年(2019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地区,下同)鼠疫报告发病5例,死亡1人。

日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报告了1例疑似腺鼠疫病例,当地于7月5日发布鼠疫防控三级预警,预警时间从发布之日持续到2020年底。按照国家、自治区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要求,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将根据鼠疫疫情预警的分级,及时发布和调整预警信息。

从去年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先后发生数例腺鼠疫感染病例(上述巴彦淖尔市报告的疑似病例已于7月5日确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方草原出现鼠疫 别怕,它已不是死亡代名词

“黑死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黑死病”是鼠疫的别称,它的传播途径有鼠蚤叮咬传播、呼吸道感染、经皮肤传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由此可将动物身上的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传播给人,形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带有大量的鼠疫耶尔森菌,可经呼吸道飞沫形成人际间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接触传播。健康人破损的皮肤黏膜与病人的脓血、痰液或与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血液接触可发生感染。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一鼠疫病例死亡

据介绍,8月6日上午,乌拉特前旗接到包头市昆都仑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一例发热病人的情况通报函》,通报乌拉特前旗沙德格苏木毕克梯嘎查一名患者通过拨打包头市120急救电话到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医。8月7日凌晨,该患者因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专家组会诊判定患者为腺鼠疫。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鼠疫控制应急预案(2020年版)》和《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疫情预警实施方案》的要求,当地于7日发布鼠疫防控Ⅲ级预警,预警时间从预警通报发布之日持续至2020年底。

根据预案要求,内蒙古已全部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对7名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给予预防性用药及鼠疫核酸PCR检测,目前无发热等异常情况,鼠疫核酸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来源:***-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一腺鼠疫病例死亡

众业达行业地位、众业达是做什么的 这个行业未来是否有前景

解 一波,众业达是工业电气产品的专业分销商,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核心主营业务包括两大部分,通过自有的销售网络分销签约供应商的工业电气元器件产品,以及进行系统集成产品和成套制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目前居于中低压电气销售的分销龙头,企业具备很大的实力。至于电气行业的前景怎么说呢?电这个东西目前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和活动,类似于人们的衣食住行,行业传统又经久不衰。。 我的 案,不胜感激。如果还有什么需要,可以追问,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向往的地方是草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