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平台吗?

  “中国制造2025”将助力中国加强制造业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高科技天堂”——美国《福布斯》杂志、西班牙《世界报》等海外媒体日前这样评价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持续引起海外制造业专家和舆论的普遍关注。专家认为,“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而“中国制造2025”则是助力中国经济转型、迈向创新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福布斯》杂志网站日前刊文说,“中国制造2025”表明中国正在推进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中国需要通过创新在全球发展中保持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澳大利亚罗伊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蔡源说,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转型阶段,传统制造业的优势正逐渐降低,水、电、土地等生产资料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也不断攀升,这促使中国制造业必须升级。

  近年来,中国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明显提速,促使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提升,一批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蔡源说,中国有一些产业,包括轨道交通装备、通信、电力装备等已经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以通信产业为例,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已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终身讲席教授熊榆说,中国引进或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技术或创新,在经过中国市场培育后,又催生了创新和变革,进而形成了世界性的影响力。

  在信息化浪潮下,工业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制造2025”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瞄准全球新一轮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传统产业与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紧密结合。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说,中国企业正开始主导过去30年来一直由韩国和日本制造商引领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随着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以及汽车制造商加大对电动车的投入,锂离子电池生产至少在未来10年内会是一项重要技术。

  研究机构基准矿业情报总经理西蒙·穆尔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中,从小型电动自行车到大型纯电动汽车都在快速发展,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正在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据基准矿业情报测算,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将占全球的62%,美国和韩国分别占22%和13%。

  此外,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机器人产业成为新亮点之一。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34.3%。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个,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800家。

  熊榆说,中国同时具备庞大内需和科技实力,推动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的制造业革新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大方向。

  “中国制造2025”针对全球传统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不同产业发展现状,合理制定了逐步提升制造业的方案,使中国在全球各产业的价值链地位全面提升。

  专家认为,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行动,要想确保持续竞争力,还需要国家财政支持和不断的科技研发。埃及埃中商业理事会副主席穆斯塔法·易卜拉欣表示,产业升级不能单纯依靠商业利益驱动,还需要国家从远期规划和财政两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

  为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日前公布《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着力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

  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希望到2025年成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高科技天堂”,雄厚的资金投入无疑将使很多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秩序中占据优势。

  中德“工业4.0”联盟执委会副主席罗家福说,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有类似之处,政府都在其中发挥引导和扶持作用。中国企业只要有创新能力和高质量的产品,就会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 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他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渐淡出。 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淘汰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在全面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制造2025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