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板屋船上炮的数量合理吗

前情提要:(这个回答讲述了思密达是如何成功地把自己唯一能打的将领坑到白衣从军,又如何把自己唯一能打的无敌水军坑到几乎全军覆没的)

元均葬送朝鲜无敌水师(以及他自己的性命)之后的第七天,败报传到汉城。之前吹捧元均的党人们统统仰面望天假装五感全废。李昖很生气。(他还特意下令把元均怯战推诿的书信“详录于史册”,以此泄愤)

左右默無一言者久,上厲聲曰:“大臣何不答乎?將欲置而不爲乎?不答則倭賊可退,而國事可做乎?”

李恒福、金命元等人提出,重新启用李舜臣。于是李舜臣官复原职,他的任务是率领已经几乎不存在的朝鲜水师,抵抗日军的进犯。为什么要说“几乎”呢?因为元均就算再有本事,也不可能真的把朝鲜水师全献祭给海神,总会有点漏网之鱼。要想在短时间内提升水军实力,造船是肯定来不及了,只能这么办。

还在军营里当大头兵的李舜臣接到消息,带着十几个人就上路了。听说蛇梁有“大船十八只、全罗船二十余只”,便奔赴蛇梁。一路上大家看到李舜臣重新出山,都非常高兴,奔走相告“我公至,汝不死。”靠人格魅力就忽悠了一百多人跟着他走。但是那儿并没有这么多船(任何史料都没找到这些只存在于状启中的船最后去了哪儿),只有裴楔(在漆川梁之战里临阵脱逃)、金亿秋等带着十条战船在等着李舜臣。后来,又陆陆续续来了三艘战船。

题外话:最开始裴楔等人的兵力被《李忠武公全书》记载为十艘,下个月变成了十二艘,到了战场又变成了十三艘。而《再造藩邦志》的记载是裴楔等人带了八艘,又从鹿岛来了一艘,后来与金亿秋等人合并后达到十三艘。《乱中杂录》则说裴楔带了十二条船。皆存之,备考。《宣祖修正实录》谓李舜臣战船数量为十二艘,恐误。

那么问题来了,这会李舜臣有几条龟船?

不同于 的计算,吾辈认为李舜臣一条也没有。

《李忠武公全书·卷九》在记载李舜臣发现这些船之后的第一反应是“收拾兵船,分付诸将,妆作龟舰,以助军势。”就是说,李舜臣用普通战船cos了一把龟船。(我是不相信李舜臣在短短一个月内能把十几条战船改建成龟船的,而且龟船与朝鲜普通战船形制大异,很难改建)

裴楔给李舜臣提了个意见,说咱们就剩下这么几条破船了,反正也打不过日本人,干脆把船烧了打陆战得了。李舜臣怒斥之,予以否决。而裴楔则又一次发挥了自己的逃跑才能,在鸣梁海战爆发前的八月二十九日弃军逃走。(至于电影里李舜臣一箭狙杀裴楔的桥段......那个距离,你当李舜臣的弓箭有八倍镜么?)

在给朝鲜国王的上疏中,李舜臣这样写道:

自壬辰至于五、六年間,賊不敢直突於兩湖(湖南——全罗道,湖西——忠清道)者,以舟師之扼其路也。今臣戰船尙有十二,出死力拒戰,則猶可爲也。今若全廢舟師,則是賊之所以爲幸,而由湖右達於漢水(汉江),此臣之所恐也。戰船雖寡,微臣不死,則賊不敢侮我矣。

(《李忠武公全书》,《宣庙中兴志》)

韩剧《惩毖录》对这一段的复原(真的够用心)

筚路蓝缕重建朝鲜水军的李舜臣,对于自己的不公待遇毫无怨言,其一心为国,昭然可鉴也。

走了裴楔,李舜臣的日常,就是带着那十几艘破船在水营周围转悠,还和日军小规模交手了几次。

说句题外话,日本人抓到姜沆(姜沆的故事参见)之后曾经逼问他朝鲜水军的情况,姜沆忽悠日本人说,大明前几天派了两个将领,带了一万条船来支援李舜臣......

九月十四日,李舜臣接报,有数百艘日军战船攻来。李舜臣于是把自己手里全部的船(战船13只、哨探船32只)拉动了出去,在右水营外洋的鸣梁海峡一带转悠。

百度地图上的鸣梁海峡,可见海峡宽仅数百米

鸣梁海峡非常狭窄,大舰队展开不利;且水文情况复杂,乱流涌动,这对于熟知当地情况的李舜臣来说,又是地利上的加分。

当时有很多士子、百姓用船载着家属跑到李舜臣这儿避难的,李舜臣于是让他们远远地列队在阵后,以为疑兵。(他们以现场直播的方式观看了朝鲜历史上最神奇的战役之一......)他把自己的十三条战船列阵在海峡最窄的地方(“中流下碇以当之”),等待日军前来。

不久,日军上百艘船(多数史料作一百三十艘,唯《李忠武公全书》作三百三十艘,恐是传抄有误)杀了过来,那阵势可谓遮天蔽日。

朝鲜军所有人都被吓到了——除了李舜臣李大胆。他还有心情鼓舞士气,说“贼虽千艘,莫敌我船”。可是众将都害怕了,开始“不自觉”地后撤。他们这一撤,日本人自然围着李舜臣打。可是日军船小,朝鲜船大,日军又缺乏重型火器,竟然奈何李舜臣不得。

李舜臣一看这群二五仔又要跑,他可不是元均,马上杀开一条血路,冲到朝鲜军阵前(感觉怪怪的),对着要跑路的巨济县令安卫大喝“安衛誠欲死於軍法乎?汝以退去爲可生乎?”安卫看了看李舜臣手里明晃晃的刀,调转船头打日本人去了。于是......安卫也被围了,李舜臣又冲回去救安卫,打沉了正在围攻安卫的两条日舰。

(严重怀疑李相赫是不是李舜臣后裔,这么能carry)

这时候,李舜臣船上有一人叫俊沙(这位是日本人,但是可能是在日本军营里犯了事,于是投奔朝鲜来也,在李舜臣手下当小兵),告诉李舜臣说他看见日本大将船了,打红旗的那个就是。于是李舜臣三下两下杀开日本战舰上去,一通乱箭过后,日军主将来岛通总就被送去了天照大神那儿。李舜臣把来岛的脑袋高高挂起,一时间日军大乱。不久后日军另一位将领也被打落下水(虽然没死),日军彻底崩溃,留下了三十多条沉船和一大堆尸体。

(还有一种说法说俊沙看见了在海上漂着的来岛通总,来岛被李舜臣钩上来砍了脑袋——倘若如此,那岂不是太惨了......)

朝鲜百姓在阵后观看了李舜臣单杀来岛,强势翻盘之后,呼啦一下就围上来了,拿出自己的粮草酒菜,犒劳三军。此后,李舜臣移阵古今岛(今全罗南道莞岛郡古今面)修造战船,收集铜铁粮草,制造枪炮,事业蒸蒸日上(雾)。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场战斗虽然以少胜多,还打死了来岛通总,但是来岛本人对于日军来说并不是不可或缺的,而两军整体上的强弱形势也没有改变。朝鲜水军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恢复到壬辰战争()期间的水平,李舜臣本人的战绩,也少了很多。

但是这一切,都不怪李舜臣。他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元均:别看我别看我)

至于什么“日本战胜了朝鲜”的贴吧流翻案文字,我只能说,要是这样的失败再给李舜臣打几次,日本人就要胜利转进釜山港了。岂不美哉.jpg

的回答标一个“来源请求”,关于朝鲜和日本水军在此战中的船只种类,如何分得如此详细又如此整齐呢......还望赐教。

在朝鲜役中李朝的所谓亮点,有一个象征性军种,即朝鲜水军,以及水军将领李舜臣。说到李舜臣,大家通常第一反应是他的龟船,但是龟船本身并非李舜臣所首创,“上过临津渡,观龟船、倭船相战之状”、“ 龟船之法,冲突众敌,而敌不能害,可谓决胜之良策。”早在李舜臣的龟船大行其道的180年前,朝鲜其实已经有了龟船这种船型,而且是特别针对倭船而设立。而倭乱中龟船所凭依的朝鲜水军,在编制、技术、武备、乃至规模上,实际上均远远超过当时的日本水军。

在战争爆发前,朝鲜水军在册兵员高达十六万人,看起来规模十分庞大,但这个是含所有水军在册军籍人员,朝鲜水军又是一兵三保制,所以实际上理论的年日常在职军人大约只有四分之一,即四万人左右。由于水军同样施行的是的府兵制度,人数上又要分二运,每运再分三番,日常兵员就更为稀少。16世纪末朝鲜军舰为近海平底桨帆船,需要大量的桨手来维持船舶动力,因此,在和平年代时,一个编制600人的水军万户镇,实际要分出300人的桨手名额有事临时征调。而剩下300人做为常备人员,又要再细分为二运,每运150人,然后分为三番,每番不过50人。而在十一月至次年正月,600人的编制实际在营兵员仅维持在30人,除水操外,其他月份也只有60人。也就是说,兵额在600人的一个水军营地,除水操(3~6日)时动员一半,和战时全额动员外,平常只有总兵额的5%~10%的兵员。

从这些可以看出,朝鲜水军若要发挥实力,仅仅依靠日常轮番人员是完全不够的,以庆尚道为例,遭遇突袭的庆尚道水军,在这种府兵轮番编制之下,全道在番兵员不过二三千人。因此当时庆尚道水军将领,如元均在仓促之下,只得港内军舰大部凿沉,仅带几条船逃走。其原因并非通常所贬低的诸如胆怯之类,而是李朝中央整体战略判断失误之下,以日常战备维护中只能出动10%兵员的朝鲜水军,去直面日军汹涌而来的大规模船队,如果真要强行出击,按可出动率,元均所部仅能出动七、八只战船,而对面日军第一波次的舰船,则已高达七百余艘,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用“不灭”的李舜臣来替代元均,也无异于以卵击石而已。

日本职业水军的羸弱,给了朝鲜水军宝贵的动员时间,这也是几十天后李舜臣、元均部所取得玉浦之战胜利的原因,李舜臣、元均部出兵时的舰队规模,板屋船28艘,挟板船17艘,鲍作船46艘,这是一支相对日军来说非常庞大的舰队,以板屋船为例,17世纪初的朝鲜编制中,一只板屋战船沙工橹格80人,炮手射手77人,合计157人,也就说,仅舰队中板屋船数量来说,人员就高达4396人,挟板船、鲍作船等小船有63艘,以“大猛船一只之材,可作小船(鲍作船)三四”、“大猛船一只八十人”来看,此类小型军舰每只也有20人左右,63艘应有一千余人,一次出动军队超过五千人,而日军船手众全军仅9200人,且此时朝鲜攻击的是日方后勤运输船,焉有不胜之理?

连番胜利的李舜臣,与李意祺一起整顿全罗道水军,在兵力扩至战船74艘,挟船92艘。8月1日,庆尚右道巡察使近晬,号称日军在连番战败后,梁山、金海等地的日军搬运物资,准备逃离。而李舜臣之前将水战战绩上报之后,急需胜利战果来冲刷连战连败耻辱的李昖大喜过望,与8月16日,特意褒奖了朝鲜水军,在一连串胜利和朝廷奖励刺激下,认为日军准备逃遁的朝鲜水军,准备进一步扩大战果,于是于元均相约,一同进攻日军。

8月24日,全罗道水军集结出发,经南海观音浦,于25日抵达蛇梁,与元均部相会,一同抵达唐浦。26日风雨大作,朝鲜水军避开日军岗哨,趁夜潜渡巨济岛,于27日抵达熊川。28日,朝鲜探哨回报,固城等地日军已经撤离,为防军情泄漏,朝鲜水军疾驰梁山、金海,在探明洛东江外海有大量日舰出没,且有逃离迹象后,于29日清晨出兵前往追堵,抵达长林浦时,有三十余名日军,正分乘大船四艘、小船两艘,从梁山出海,在望见朝鲜水军之后,日军弃船登岸回城。李舜臣不愿冒险进入洛东江,于是退回加德岛北部,当晚与李意祺、元均商定,于9月1日,进攻日军水军大本营釜山浦。

在30号修整一天后,朝鲜水军于9月1日开船,前往釜山。在花樽龟尾处,遭遇日军大船5艘,在多大浦前洋,有日军大舰8艘,在西平浦前洋,有日军大舰9艘,绝影岛有日军大舰2艘。三道水军(全罗左、右道、庆尚右道)仅全罗两道便有板屋船74艘,兵员11618人。日军有所谓大船24艘,但是看同一文献中,李舜臣所描述长林浦日舰,大船四艘小船两艘,总数也不过日军三十余人,那怕以三十人一船为标准,日军也只有720人,自然不是朝鲜水军对手。

朝鲜水军一边围剿这24艘“大船”,一边派出小船前往釜山浦,侦查日军动向。探知日军大小船只五百余艘,在釜山岸边泊列。李舜臣召集李意祺、元均商议,“以我兵威,今若不讨还师,则贼必生轻侮之心。”给这场战斗定下了基调,其本意就是现在日军兵力集中,很难吃下,但是不打又怕被日军轻视,所以打一次见好就收。于是以鹿岛万户郑运龟船为先导,与李彦良、李纯信、权俊、申浩等船作为前锋,其余各部军舰随后跟进,全军齐出,进攻釜山浦。

朝鲜水军首先撞沉日军在釜山外海的四艘警备船,乘胜击鼓扬帆,列长蛇阵直抵日军港口。日军在釜山镇城东五里的海边一座山下,分三部停泊大小船只470余艘,朝鲜水军进逼阵前,日军持火炮、火绳枪及弓箭登山,居高临下,建立六个阵地,以此山为主要火力点,与釜山镇、沿岸波碇战船一起,向朝鲜水军发起反击。日军大量使用片箭、轻型火炮、中型射石炮,多次命中朝鲜军舰,朝鲜军舰以天字、地字铳筒等大小火器,还以铁弹、将军箭、皮翎箭等。朝鲜水军在击毁、撞沉日军大小一百余船后,试图靠岸登陆,而日军自釜山镇内外,出动骑兵列阵以待,以当时日军骑兵比例来看,最多可达四、五百骑。

朝鲜水兵并无骑兵,不愿冒被日军骑兵冲击的危险登岸,加之天色渐晚,而全军直抵釜山后,害怕其背后金海等地日军与釜山联合,容易遭到前后夹击。于是收兵回程,于三更抵达加德岛。釜山浦之战,朝鲜方战报击沉日舰大小一百余艘,若以150船,一船30人计,日军达损失4500人之多,即以100船计,日军也损失了3000人,然而对比第二年船手众的战损(见章节后表),这种数字肯定是不现实的。若以泗川、长林浦等日军水陆作战态势,日军在依托海岸作战时,部分水军成员会登陆,留船作战人员为十人左右,而相当部分日军又在沉船之时游泳登岸逃离,所以此战日军损失在数百~一千余人较为合理。

此次大战,战果明显要超过闲山岛等战斗,然而并未得见李氏朝鲜时代、以及现代韩国大肆宣传此战,其原因大概是未曾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日军,在给日军带来较大损失的同时,朝鲜水军本身的损失也难以忽略。在战斗之中,日军方面出现片箭如雨,射击朝鲜军船的现象,意味着有成建制朝鲜士兵投效日军。而缴获军械中有朝鲜地字铳筒两门、玄字铳筒两门、大碗口铳一门。战斗中多次命中朝鲜军舰的弹丸,李舜臣亲述其:“大铁丸大者如木果者,或放水磨石大如钵块者。”木果大小多在2.5~3cm左右,而后者体形多在5~20cm之间,而现存朝鲜时代常用钵,尺寸多在14~18cm左右。大铁丸或可说是日军原有大型火绳枪或小型火炮射击,但中口径的射石炮则明显为朝方原有装备火器。况且龟船在此战中受到较大损害,前锋龟船将鹿岛万户郑运,在作战中也被日军大铁丸击中头部阵亡,因此相较优势明显的闲山岛海战,釜山海战便显得不适合大肆宣扬。

以下表格为天正廿年卯月廿六日,壹岐——对马航线上部分日本水军船手众的船只数量,然后结合船手众兵力计算船均载员数。由下表可见,当时日军水军载员偏少,远远比不上朝鲜作为主力的板屋船的157人一船。

下表文禄二年两份资料整理,即便日军船手众所有阵亡伤病全部都因朝鲜水军所为,在长达一年的作战中,减员人数最多也仅仅不过3740人。相比其日军水陆合计十七万人的军队总数而言,朝鲜水军在战争中的作用明显过于夸大,虽抑制了日军在南部沿海的小规模活动,但不败的朝鲜水军及其不灭的李舜臣将军,以兵力、武备全面胜出日方的朝鲜水军,却并没有能短暂封锁日军核心生命线,即釜山——对马——名护屋航线那怕一天,虽然朝方的确可称自己为不败水军,然而也同样可称其未胜。

朝鲜16世纪中叶发明的桨帆船,用于近海作战,双桅,U型船底,扁平龙骨,浅吃水。松木建造船体;橡木建造骨架和桅杆,也作为钉子的材料。

朝鲜15-19世纪使用的桨帆装甲船,被认为是最早的装甲船。一般长30至37米,双桅,U型船底,下部与板屋船的结构相似,船顶封闭附有铁钉;每侧10桨、11炮,船艏船尾各2门炮,火炮射程183-549米;70名桨手,载50-60名士兵,船艏龙头装饰可喷射硫磺毒烟以惊吓敌人,船艏下部有木嵴用于撞击。

日本16-17世纪使用的大型近海桨帆战舰,甲板上有建筑。

日本放大版的火绳枪,战国时代后期出现(图上方)

4>种子岛火绳枪

葡萄牙传给日本,战国时代后期广泛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良心炮朝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