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时期,北宋得名将都有哪些人呢?

提到宋朝,很多历史爱好者心中就能想很直接的8个字“政治宽松,文化灿烂”。的确,正因为有了宋太祖的“不可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这一祖训,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政治环境最宽松的封建王朝。正因为宋太祖和宋太宗对文教的重视,才有了大宋300多年的文化灿烂,很多宋词和散文都成为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常客”。

然而,当我们仔细的比较北宋和南宋的差别,我们就会发现,同为宋朝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北宋的政治环境比南宋宽松很多。

上图_《西园雅集图》局部,宋朝文人学士

北宋时期,9代皇帝基本上能遵循“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传统,整个北宋没有大臣因为言论的问题而被朝廷判处死刑。即便后人比较关心的“乌台诗案”也在宋神宗和曹太后的亲自过问下草草收场,朝廷对苏轼的处分仅仅是贬官。

而南宋时期,从宋高宗赵构开始,“不得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者”的传统就被打破了,赵构直接杀掉了向朝廷提出合理建议的太学生陈东,而权臣史弥远更是直接暗杀了宰相韩侂胄,以及向史弥远本人提建议的太学生华岳。

那么,同为重视文教的宋朝,北宋的政治环境为何比南宋宽松很多呢?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考察。

上图_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

第一,两个朝代建立的背景是完全不同的。北宋朝是在五代十国乱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晋,中国历史进入到长达半个世纪的大分裂时期。在五代时期,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老百姓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恰好,这样的乱世也给很多英雄人物的建功立业提供了舞台,赵匡胤就是一位这样的英雄。

赵匡胤是职业军人出身的皇帝,在建立大宋帝国之前,赵匡胤就担任殿前都指挥使。和其他五代的帝王一样,赵匡胤也是通过政变的方式夺取了后周江山,建立了宋朝,并开始了他一统天下的伟业。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身为皇帝的赵匡胤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在于如何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避免宋朝成为“六代”短暂而亡。为此,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赵匡胤限制武将权力,杯酒释兵权。但文治上,赵匡胤想尽一切办法改变宋朝“军人政权”的印象,让宋朝从五代时期的军人政治向文治实现过度,这就不得不牵扯到赵匡胤亲自制定的宋朝国策“文治”。

为了维护宋朝的长治久安,赵匡胤在加强文治上做了很多努力。

首先,在思想上,赵匡胤就认识到了文治的重要性。根据有关史料记载,赵匡胤曾秘密地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记载着赵匡胤的“祖宗家法”:不得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者。正是这样的“祖宗家法”,彻底确立了北宋的统治基调——重文。

其次,赵匡胤时期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这一改革一直持续到宋太宗统治时期。赵匡胤时期,科举制度就向广大知识分子打开读书入仕途的道路。宋太宗时期,科举制度的录取范围进一步扩大,录取率进一步增加。这一系列的举措让宋朝深得知识分子的心。再加上北宋时期有“不得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者”的祖训传统,使得知识分子能广泛参与政治,甚至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上图_赵匡胤(927年-976年)

北宋用文治确立了王朝的长治久安,避免北宋重蹈五代十国短命的覆辙。而南宋的建立环境可就与北宋大不相同了。

公元1127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掳走,赵构在应天府(今天河南省商丘市)称皇帝,建立南宋。南宋建立之后,整个局面和北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北宋建立后,尽管宋军一直在打仗,但北宋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开封,非常稳定。

南宋建立之后,赵构的朝廷从商丘跑到了扬州,再从扬州跑到了杭州。一路之上,赵构朝廷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连生存都成问题,何谈优待知识分子呢?定都杭州之后,心胸狭隘的赵构不是想着团结军民收复失地,而是想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并迎合投降派。为了自身的统治利益,赵构竟然不顾大宋的祖宗家法杀害了爱国太学生陈东、欧阳辙等人,给南宋的政治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到了后来,南宋出现了北宋少见的权臣当道的局面,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人大权独揽,南宋权臣当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赵构破坏宋朝已经形成的文治之风,杀害太学生制造政治恐怖是南宋权臣独裁政治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图_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

第二,两宋皇帝的执政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别。北宋之所以能形成“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拥有非常宽松的政治环境,并开创长达100多年的盛世,这和皇帝的执政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北宋皇帝基本上能做到从善如流,基本上会尊重大臣提出的意见。宋太祖为北宋的文治定了基调,宋太宗为北宋的文治确立了很多制度,还通过出版《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书籍,扩大科举的方式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北宋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也就在宋太宗时期全面形成。宋太宗本人就很欣赏犯言直谏的宰相寇准。

到了宋真宗、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北宋文治的盛世达到了高潮,三位皇帝的治国能力也都相当出色,太宗时期宽松的政治环境在真宗、仁宗和英宗朝继续持续。

尤其在宋仁宗时期,北宋的宽松政治环境达到了极致,出现了很多干练有担当的大臣。比如,范仲淹、晏殊、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更是体现出了北宋知识分子的担当和家国情怀。

上图_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

到了宋神宗时期,由于王安石变法与神宗本人的性格原因,宋朝宽松的政治环境有一定的倒退。然而,这一时期的北宋党争仍然坚持党争的底线,斗争失败的官员最悲惨的结局就是贬官。这与过往朝代,乃至明清时期官员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后被砍头乃至诛灭九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神宗、哲宗时期,知识分子进谏,皇帝纳谏的风气不如太祖朝到英宗朝,但有良心的知识分子还是可以给皇帝去提意见的。直至宋徽宗上台,权臣蔡京掌权后,北宋政治环境才变得紧张了很多。但宋徽宗在客观上还能保持宋太祖定下的“不杀士大夫”这一底线。

总而言之,北宋的这些皇帝,除了画画皇帝宋徽宗和一年天子宋钦宗之外,从宋太祖到宋哲宗在内的7位皇帝都是有家国情怀的英明君主,尽管他们的能力上有高有低,但他们主观上是想把宋朝治理好的。

上图_岳鄂王像(《南陵无双谱》)岳飞像

说完了北宋皇帝相对较高的治国水平,那南宋皇帝的整体水平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宋高宗本身就没有什么担当,杀岳飞更是他不可饶恕的错误。宋孝宗是南宋第一位有担当的君主,他给岳飞平反还组织北伐,但他的魄力显然不如北宋的皇帝。

在宋孝宗时期,宋朝宰相来回更换,显示出宋孝宗对知识分子并不是特别信任。宋光宗是南宋第二位有担当的君主,尽管他在发展民生,打击腐败上做了很多的贡献,但他的治国水平和宋孝宗大同小异。

宋宁宗成了政治傀儡,老受权臣韩侂胄和史弥远的摆布,本人没啥作为。宋理宗受到史弥远和贾似道的摆布,他本人仅在中间20年的时间里有一定作为,但作为明显不如北宋后期的宋神宗和宋哲宗,更不如宋太宗和宋太祖。到了贾似道专权后,宋理宗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了。宋度宗智商有问题,整天沉溺于酒色,压根就不是位“合格”的皇帝。

上图_赵禥(1240年5月2日—1274年8月12日),即宋度宗,宋朝南渡后第六位皇帝

经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北宋有7个有担当有作为的皇帝,而南宋只有宋孝宗和宋光宗这两个相对有作为有担当的皇帝。在专治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中国,皇帝能力大小直接决定了国家政治的好坏。

很明显,相较于南宋而言,北宋的皇帝对国家更加负责,为了自身统治长治久安,他们可以在很大限度内做到从善如流,并实现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换句话说,北宋皇帝对知识分子的信任度是整体高于南宋的。

上图_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

第三,北宋时期,中央有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的设置,中央机构的设置尽可能做到分权。这就在北宋制度上避免了权臣一手遮天情况的出现。即便到宋徽宗执政时期,宰相蔡京一手遮天,宋徽宗依然能免去蔡京的职务。没有了权臣的一手遮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国家政治空气必然宽松。

南宋时期,秦桧的专权彻底破坏了宋朝本来就很优秀的政治体制,随着宋朝中央政治体制被全面破坏,继秦桧后,南宋又出来了韩侂胄、史弥远和贾似道等权臣。一旦权臣专权,国家政治环境必然紧张。

总而言之,由于建国基础不同,皇帝的执政水平以及对知识分子态度的不同,以及北宋的政治体制比南宋维持的更好等多方面原因,让北宋的政治环境比南宋宽松很多。

参考资料:《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宋开国以来,赵匡胤就执行的崇文抑武的国策。因为赵匡胤就是武将出身,后周世宗柴荣突然驾崩,七岁的柴宗训(恭帝)继位。赵匡胤一看人家孤儿寡母就动了坏脑筋欺负人家,利用"陈桥兵变"抢来了柴家的江山。但是赵匡胤又怕底下人学他的样子抢他的皇位,因此对武将百般猜忌,百般压制。把文人抬的很高,因为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没有兵权就抢不了他的江山,利用文人来压制武将。打仗时候都要派一些不懂军事的文官、甚至宦官去指手画脚。由于将帅地位不高,作战时受到多方牵制,因此北宋(包括南宋)几乎没有打过几场像样的胜仗,对外表现特别软弱,在辽、西夏和女真的军事威胁之下只能求和、送礼、甚至撤防、割地,一直挺不起腰杆。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的对辽高粱河战役开始到北宋灭亡,在和少数民族开展的"军事运动会"中,以武力夺取天下的赵匡胤和他的后代却屡屡被少数民族吊打,这在中国历史上都史无前例。北宋期间名将稀缺,叫得上号的只有狄青代表队、呼延赞代表队、杨业代表队和南渡前后的岳飞代表队。由于岳飞代表队主要军事活动集中在南宋时期,北宋名将队伍中仅仅是名誉列席,不计入比赛成绩。

杨业代表队以杨业、杨延玉父子成就最高。杨业的成名战役是雁门关之战,雁门关之战打的契丹抱头鼠餐,契丹从此在战场上只要看见杨业代表队的旗帜,就主动退出比赛。杨业兵败于陈家口战役,由于监军王侁的瞎指挥(王侁就是皇帝派来监视武将的宦官),杨业和儿子杨延玉双双殉国。老百姓有感杨业父子的忠义,就把他的事迹进行了演绎,改编成小说、戏曲、评书等广为流传。出现五代尽忠烈,女流亦英豪的局面,《穆桂英》、《佘太君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家喻户晓,杨家将的形象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杨家将固然忠义,但是有很多人为拔高的成分,体现了老百姓对英雄的崇敬,无可厚非。

北宋历史上还有一支比较低调的名将代表队种世衡代表队,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因为种世衡代表队远离江湖,江湖自然就没有他们的传说。他们不显山,不露水,但是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们的气场有多大呢?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逃跑了。政府也就不追究了,为什么?因为鲁达是小种相公的人,鲁达为什么跑路,不是怕官府,官府是不敢上小种相公府上要人的,鲁达主要是怕小种相关责备他。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得罪了高太尉高俅无处容身,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就安然无事。连当时的军委主席高俅高太尉都不放在眼里的老种经略相公是谁呢?人命官司都能轻松抹掉的小种经略相公又是何妨神圣?其实他们是兄弟俩,老种经略相公哥哥种师道,小种经略相公弟弟种师中,他们是种世衡的孙子,仲家代表队成员。现在大家对仲家队的实力了解了吧!

种世衡三个儿子,种古、种谔,种 谊 孙子种朴 种师道 种师中,三代均为名将。这可是史书记载的,没有任何演绎的成分。

种世衡因为祖上余荫补为将作监主簿,累迁太子中允。种世衡在任内殿崇班、知青涧城事时候,把周围少数民族首领制服的服服帖帖,只有西夏元昊尚未臣服,种世衡用反间计削弱了元昊的实力,元昊怕了,递表投降,向大宋称臣。从此西北边境安宁无战事。

种谔因父亲的职位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推荐他知青涧城。种谔字子正,因父亲的职位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推荐他知青涧城。

种师道,原名建中,因为避讳宋徽宗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被徽宗御赐名为师道。种师中,用兵持重,勇谋兼备。长期戍边西北,靖康年间,太原告急,种师道出兵支援,陷入金军重围,种师中带伤力战而死。

从种世衡开始,仲家三代均镇守边关。由于仲家军的存在,西夏不敢骚扰中原,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也服帖称臣。为什么要叫经略相公呢?相公就是宋朝对政府官员的尊称,宋仁宗宝元年间,为防西夏骚扰,于沿边诸路设置的经略使,常兼安抚使,称经略安抚使,掌一路兵民大政。种师道和种师中均担任过此职,因此哥哥被称为大种经略相公,弟弟被称为小种经略相公。

仲家兄弟战功显赫,不仅高俅不放在眼里,连皇帝也要个仲氏兄弟几分薄面。

童贯当权后,飞扬跋扈,见童贯都要按次序磕头拜见。种师道见了童贯师道双手作揖就算过去了。皇帝很欣赏种师道,赐给袭衣、金带,以他为提举秦凤弓箭手。当时五路同时设置官员,皇帝对种师道说:"你是我所亲自提拔的。"就是说你是我的心腹,可见皇帝对种师道的宠爱。议和后,种师道年岁已高,天下人称为"老种"。种师道去面见皇帝,钦宗皇帝见到"老种"非常高兴,打开安上门,命尚书右丞李纲迎接慰劳。授予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各道军队全归其指挥。种师道当时患病,诏命不要跪拜,允许坐轿入朝。金国使臣朝廷傲慢无礼,望见种师道,拜跪稍稍符合礼节。钦宗看着师道笑说":他是因为你的缘故。"金人使者把皇帝都不放在眼睛里,却对种师道恭敬有加,可见种师道给金人留下的心理阴影有多大。

皇帝都对种氏兄弟礼让三分,更何况高俅、童贯等人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北宋第一名将种世衡》

种世衡,北宋时期驻守西北边疆的著名将领,为北宋第一名将。军事才能远超杨家将、狄青等人。他带兵有方,屡立战功,为边疆的安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极富文韬武略,担任地方官员期间,清正廉洁,体察民情,推崇孔子,兴建学校,使辖区百姓丰衣足食,因此得到了百姓的崇敬和爱戴。

他一手创立的种家军,世代保卫大宋王朝,在沙场上浴血奋战,在宋朝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令世人肃然起敬。

种世衡,北宋第一名将,字仲平,洛阳人,北宋种家军的开山鼻祖。

宋仁宗年间,西北边疆的百姓生活很不安定,西夏国王李元昊率领军队频繁来袭,掠夺财物。由于宋朝连续几次战败,一些朝臣认为根源在于边境设置的堡垒屏障过多,应该放弃其中的一部分,好把兵力集中起来。但这样做毫无效果,反而让西夏军队更加猖獗。

种世衡建议筑城、积粮和团结将士方面入手,稳定局势,得到朝廷批准后,他便开始着手去做。他胆识为人,不畏艰难,率领军民一边抗击敌军,一边修筑堡垒、挖井找水,随着筑城和挖井工作的顺利完成,边境抵御西夏入侵的能力大大加强了。

边境地区长年战火不断,百姓不能从事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家中值钱的财物也经常被来袭的西夏军队劫掠殆尽,军队的供给也很难得到保障。种世衡通过屯田,陆续开发了两千顷耕地,解决了驻军的温饱问题,甚至还能有些余利。

此外,他鼓励发展贸易活动,确保货物顺畅流通。在他的治理下,军队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不烦外计”,战斗力也大大提高。边疆条件艰苦,士兵们的日常生活有诸多不便,他们的饮食起居都是种世衡关心的内容。

为了照顾好生病的士兵,种世衡派自己的一个儿子专门负责此事,一旦发现工作中有不到位的地方,就毫不留情地训斥。种世衡这种爱兵如子的作风有效地加强了军队的凝聚力。此外,他还想尽办法团结边境的少数民族,确保他们不会叛乱。

种世衡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地方官。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努力造福当地百姓,比如兴建学校、拆掉一些乌七八糟的神庙,用礼法教化百姓等。同时,大力铲除各种黑恶势力,确保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们都很拥戴这个才能出众、德行高尚的父母官。

种世衡长于谋略,在冯梦龙的《智囊全集》与沈括的《梦溪笔谈》中都有相关记载。他最为世人熟知的三个故事便是“巧运大梁”、“银子当靶”和“智除野利”。

种世衡在渑池县当知县时,计划修葺一座因年代久远而破败不堪的古庙。修葺工作进展很顺利,一直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只是那座庙建在山上,大梁又非常沉重,需要很多人才能搬上山去,由于人手不够,工程不得不暂时搁浅。

后来,种世衡想出一条妙计。他从军队中选出几个强壮的士兵,吩咐他们剃了头,假扮成相扑手,在大街上大张旗鼓地游行,并发布相扑表演通告,地址就在那座庙里,想要观看比赛的人可以跟着一起去。很多百姓爱看热闹,尾随他们来到了庙前,在此等候已久的种世衡告诉大家:“黄历上写着今天是上梁的日子,希望各位乡亲都来帮帮忙,把梁木运上来后,再观看相扑表演。”

人们自然乐意,于是众人一起动手,很快就把梁木运上山安放好了。

种世衡在宽州驻守边疆时,发现西夏军队的主力是骑兵,这就需要强大的箭阵来对付。种世衡便打算让当地百姓都练习箭法。为了鼓励百姓参与,他想出一个特别的办法,把箭靶换成银制的,只要射中就可以拿走银子。

这一招果然有效,百姓纷纷习箭,战斗力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基础上,种世衡进一步提高了标准,在不改变银子重量的前提下,造出了面积更小的银靶。

过了一段时间,宽州的普通百姓都练就了一手不错的射箭功夫,这让西夏军队不敢轻举妄动了。当时,野利是李元昊重用的一员大将,作战勇猛,是宋军的一大威胁。为了除掉这个心腹大患,种世衡想出了一招离间计。

种世衡找来一个叫法嵩的和尚,对他百般器重,使他对自己忠心不二,接着送给他一件锦袍,让他穿着去西夏找野利,法嵩照办了。到了西夏后,他到外打听怎么找到野利,西夏人把这个行为诡异的和尚当作间谍抓起来送到了李元昊跟前。

李元昊从他的衣服里搜出了一封种世衡写给野利的秘密信件,以为野利真的是叛徒,便以谋反的罪名杀了野利。其实,我们大家小看了李元昊,种世衡和法嵩的这套鬼把戏,李元昊是十分清楚的。李元昊之所以杀野利,其实是另有目的,就是为了把野利的妻子没藏黑云搞到手!正好趁法嵩事件,借坡下驴,把野利除掉,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把野利的妻子没藏黑云弄到手了!

世人都知道杨家将的故事。而事实上,种家军在历史上的名气远在杨家将之上,贡献也比杨家将更大。只是杨家将有幸当上了民间评书里的主人公,从而扬名古今。种世衡戍边期间,曾培养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那就是威名远扬、屡立奇功的“种家军”。

他的三个儿子各自统领其中的一部,即“三种”。种家一门五代为抗击西夏、保卫大宋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出了种世衡、种诂、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种师道和种师中等多员大将。

《水浒传》里的鲁提辖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前者指的就是种世衡之子种谔,后者则是指种世衡之孙种师道。称“经略”是因为他们都在西北边境地区当过经略安抚使,“相公”则是人们对地方官吏的一种尊称,所以他们就有了“经略相公”的称号。种谔曾利用分化和诱抚两种策略来对付西夏军队。

一次,他利用一只金盆设计陷阱,兵不血刃地收复了陕西北部的重镇一一一绥州。他还取得了著名的“米脂大捷”,通过在米脂城外的无定河边设下埋伏,击败了八万西夏军队,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种师道曾于1098年率军与西夏军队正面交战,杀死敌军无数,还抢占了军事要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使西夏陷入被动,无奈之下只能求和。

种家人长期驻守边疆,生活条件艰苦,种世衡因病去世,而种谔、种师道也先后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他们一家人都受到了后人的景仰。

李晓伟,男,汉族。1982年6月22日生,黑龙江省佳木斯富锦市人,出生地,建三江管局。1998年,因理科成绩不好,遂辍学。仅为初中学历。于是开始自学之路。苦于受学历限制,现在尚未找到理想的工作。爱好有两个,一是美术(写意人物),二是历史(以研究帝王的政治、军事为主。不做任何考古之类!)。暂为成吉思汗平台特约作者,曾在各微信平台里发表了许多文章。其中有数篇文章登上了百度,及搜狐网、今日头条、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等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宋名将王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