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曾经见过的一张秦始皇服饰的复原想象图(非冕服卡通版)?

原文均选自《大明会典》

天地、宗廟、及正旦、冬至、聖節,則服袞冕。祭社稷、先農、冊拜,亦如之。

冕:前圓後方,玄表纁裏,前後十二旒,每旒五采玉十二珠,五采繅十有二就,就相去一寸。紅絲組為纓。黈纊充耳。玉簪導。

【冕的綖板为前圆后方,水平端正,前后无高低区别,形制应与廿六年的相差不大,参见集礼插图和鲁荒王墓出土实物】

袞:玄衣黃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織在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繡在裳。

【文章分布参考集礼插图,与廿六年应该相差不大,舆服志记载“国初冕服,日月各径五寸……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其序自上而下”,从大小考虑,日(月)、星、山应该就占据肩膀与上臂位置,龙的位置应该在袖,大小比陇西王两肩的应该要大很多,然后华虫在龙之下,接近袖子下端了】

【从陇西王画像看是打结的,未见用组】

蔽膝隨裳色、繡龍、火、山文。

【从集礼和陇西王、岐阳王画像看,洪武革带是单撻尾的,形似今之皮带,应该是宋元以来的形制,带较窄,玉版只用圆桃,有孔,应该具实束功能,看二王画像,革带即束于大带上,压住两耳,大带上端仍露出来】

大綬:六采--赤、黃、黑、白、縹、綠。小綬三,色同大綬、間施三玉環。

白羅中單:黻領,青緣襈。

洪武二十六年定冕:版廣一尺二寸,長二尺四寸,冠上有覆,玄表朱裏。前後各有十二旒,旒五采,玉珠十二。玉簪導。朱纓。

袞:玄衣纁裳。衣六章,織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裳六章,織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见集礼插图和中东宫冠服插图】

【应该同前一致,为黻领青缘】

紅羅蔽膝:上廣一尺,下廣二尺,長三尺,織火、龍、山、三章。

革帶。佩玉長三尺三寸。

帶:素表朱裏,兩邊用緣,上以朱澹乱跃G濉

【大带,关于两色的缘,参考中东宫冠服插图,两耳与下垂用不同色】

大綬:六采,用黃、白、赤、玄、縹、綠,織成,純玄質,五百首。小綬三,色同大綬,間織三玉環。

永乐三年定冕冠:十有二旒,冠以皁紗為之,上覆曰綖,桐板為質,衣之以綺,玄表朱裏。前圓後方。廣一尺二寸,長二尺四寸,用周長。前後各十有二旒,每旒各五采繅十有二就,貫五采玉珠十二,赤、白、青、黃、黑相次。以玉衡維冠。玉簪貫紐,紐與冠武並繫纓處皆飾以金。綖以左右垂黈纊充耳,用黃玉,繫以玄紞,承以白玉瑱。朱紘。

【整体应与洪武年间没什么区别】

玉圭:長一尺二寸,剡其上,刻山四,蓋周鎮圭之制。以黃綺約其下,別以袋韜之,金龍文。

袞服:十有二章,玄衣八章,日、月、龍在肩,星辰、山在背。火、華蟲、宗彝、在袖,每袖各三。皆織成。本色領褾襈裾。
纁裳四章,織藻、粉米、黼、黻各二。前三幅,後四幅,前後不相屬,共腰有襞積,本色綼裼。

【较洪武年间有大的变动,章纹数由衣六裳六改为衣八裳四,因此纹样分布和大小也有了变化,袖口出现每样各三的纹样。裳也由连属如帷改为前后不相连的两片,前片三幅,后片四幅,玄衣仍然很长,衣恒掩裳。】

中單:以素紗為之,青領褾襈裾,領織黻文十三。

蔽膝:隨裳色,四章,織藻、粉米、黼、黻各二,本色緣,有紃施於縫中,其上玉鉤二。

【蔽膝章纹亦变动,在缘与主体的接缝部位加紃,并在蔽膝上端加两枚玉钩,用于钩挂蔽膝,具体钩挂部位与方式待考】

玉佩二:各用玉珩一、瑀一、琚二、衝牙一、璜二。瑀下有玉花,玉花下又垂二玉滴。瑑飾雲龍文,描金。自珩而下,繫組五,貫以玉珠。行則衝牙、二滴與璜相觸有聲。其上金鉤二。有二小綬,六采,以副之。六采--黃、白、赤、玄、縹、綠,纁質。

【玉佩与洪武时期也有变化,更主要的是加入了小绶,质地颜色与大绶一致,副于玉佩之下】

大帶:素表朱裏,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綠。紐約用素組。

大綬:六采--黃、白、赤、玄、縹、綠,纁質。小綬三,色同大綬,間施三玉環,龍文,皆織成。

【大绶仍与洪武时期相同,大绶之上的“小绶”与副于玉佩之下的小绶不是一回事,这里的大绶是织物带,用以打结悬挂绶环,小绶共三条,每条由两根不同颜色的带编结织成,因此共六条,与大绶颜色相同】

襪、舄,皆赤色。舄用黑絇純,以黃飾舄首。

【赤舄上加黑絇纯,形如小穗子】

嘉靖八年定冠:制以圓匡,烏紗冒之,冠上有覆板,長二尺四寸,廣二尺二寸,玄表朱裏,前圓後方。前後各七采玉珠十二旒。以黃、赤、青、白、黑、紅、綠為之。玉珩,玉簪導,朱纓,青纊充耳,綴以玉珠二。凡尺皆以周尺為度。

【嘉靖冕大幅加宽,仅比长短二寸,近乎正方,玉珠也改为七彩,充耳改为二颗玉珠】

衣:玄色,凡織六章,日、月在肩,各徑五寸。星、山在後。龍、華蟲在兩袖。長不掩裳之六章。

【世宗重定衮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一些洪武时期制度,较永乐年间变化较大,十二章仍恢复衣六裳六,同时缩短上衣长度,使之不遮盖裳之六章】

裳:黃色,為幅七,前三幅,後四幅,連屬如帷。凡繡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為二行,米、黼、黻、為二行。

【裳仍改用黄色,不再前后分片,同时六章每边摆列二行,每行三章】

中單:素紗為之,青緣領,織黻文十二。

【永乐时期黻文十三,嘉靖改为十二】

蔽膝:隨裳色,羅為之,上繡龍一,下繡火三,繫於革帶。

【蔽膝悬挂于革带前端】

大帶:素表朱裏,上緣以朱,下以綠,不用濉

革帶:前用玉,其後無玉,以佩綬繫而掩之。

【永乐以后冕服没有革带,嘉靖时期又恢复革带制度,并按古制以革带悬挂蔽膝、玉佩、小绶、大绶,从实际操作看,革带应有可能为实束,其详待考】

圭:白玉為之,長尺二寸,剡其上,下以黃綺約之,上刻山形四。盛以黃綺囊,藉以黃濉

朱襪。赤舄,黃絛緣,玄纓結。

【赤舄口沿用黄绦缘,并加黑色缨结,即永乐时期黑絇纯】

明神宗衮冕冠:定陵出土两顶冕,一顶较为完好,綖板比例接近洪武永乐制度,一顶较宽,接近嘉靖制度。两顶都做了复原,详情见《定陵》考古报告。

玄衣:定陵没有出土玄衣,但出土标记为“衮服”的盘领衮龙袍,其十二章纹样与画像大致相同。

黄裳:定陵有出土,云锦研究所有复原件,与嘉靖制度相合,详情见《定陵》考古报告。

蔽膝:定陵出土的蔽膝为红罗,与嘉靖制度蔽膝随裳色不同,用色接近洪武廿六和永乐制度,但龙火章纹还是嘉靖制度。

大带:定陵有出土大带与组,但颜色与制度不同,或不是冕服所用,其详待考。

革带:定陵同时出土有数种革带,有常服所用带版俱全的,有嘉靖制度前有玉后无玉的,也有洪武制度单撻尾只有圆桃的,其使用详情待考。

圭:山纹镇圭,定陵有出土,与嘉靖制度相合。

玉佩、小绶、大绶:定陵有出土,形制与记载大致吻合,大绶佩挂方式还不明确,其详待考。

朱袜、赤舄:定陵有出土,形制与记载吻合。

看看现在流行塑造啥样的皇帝……

中国的古装剧造型真是看得人哭笑不得……

这个网上流传已久的所谓“汉代”冕服是非常不可靠的,上面纹样来源非常杂,由于秦与西汉都没有衮冕制度,大家可以参见《后汉书·舆服志》的记载。

在这张图影响下诞生的“秦始皇”衮冕,制作者想象力是无穷的……书是不看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嬴政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