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谈下武汉微博热搜怎么做?

  8月23日,微博官方发布《微博热搜管理规则》称系为澄清“花钱撤热搜”、“花钱压热搜”等不实传言,还提及广告投放相关细则,并表示热搜排序中不存在任何商业售卖位置等。随后,仅一条“有钱不就能上热搜吗”的评论,就获得数万个点赞。

  此前,“花钱买热搜”背后产业链多次被曝光。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潜伏在灰色地带的“微博热搜生意”并未受到影响。有专家建议,面对当下质疑,微博平台要做的是构建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信任,让平台的调控举措透明化;在保证榜单真实性的同时,加强对虚假流量的识别和控制。

  广告资源位实施细则尚不明确

  8月23日,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微博管理员发布《微博热搜管理规则》(下称《规则》)。微博称,为减少有关热搜的“恶意揣测和屡禁不止的谣言”,同时澄清“花钱撤热搜”、“花钱压热搜”等不实传言,公布了包括热搜产品规则、生态治理、广告投放等方面的相关规则。

  “广告规则”相关的内容受到关注。微博指出,热搜榜排序之外,存在两个广告资源位,一个在第3位热搜词之下,一个在第6位热搜词之下。其中商业广告会展示“商”标签。微博称,广告资源位不参与热搜排序竞争,也不会影响其他词的热度计算。“热搜排序中,不存在任何商业售卖位置。”

  对于这次“澄清”,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相关微博中,不少人在评论区留言,对《规则》的真实性表示质疑,称“有钱不就能上热搜吗?这声明新浪自己相信吗?”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艳东向南都记者指出,微博日前公布热搜管理规则的行为“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为《规则》在强调榜单形成的客观性的同时未排除平台对榜单调控的权力,强调热搜不存在商业售卖位置的同时,确认了广告资源位的存在。由于实施细则尚不明确,网友对这种用词模糊的规则仍心存疑虑。这种质疑是平台调控过程的不透明带来的。”

  对于刷榜行为,南都记者注意到,8月23日,微博在《规则》中提到,“榜单算法中包含严格的排水军和反垃圾机制。”“长期以来,热搜坚决打击黑灰产伪造热点热度、污染热点生态、谋取不正当流量或经济利益的行为,持续升级热搜防刷机制。”此外,微博表示,站方将对热搜机制算法不断打磨和升级,加强对热搜榜单的规范化运营,完善细则。

  “识别水军”,如何识别?

  根据微博8月23日公布的《规则》,热搜词条由网友搜索行为和讨论行为产生,或者由话题主持人产生。算法机制会计算所有热词的综合热度,包括搜索量、发博量、互动量、阅读量等数据指标。热搜词的热度计算公式为:(搜索热度+讨论热度+传播热度)×互动率。

  在一位从事网络推广的业内人士看来,第三方“热搜买卖”活跃的关键在于“微博的算法可能无法有效甄别所有水军”,“多数水军的行为同真实用户无异,他们形成的互动也就是有效的互动,并没有违背平台规则。人工去判断(水军),对算法是极大考验。”

  南都记者此前调查发现,在“热搜买卖”灰色产业链中,第三方刷榜机构往往通过和大V合作造势,以形成讨论。有卖家曾向南都记者介绍操作流程,“一是要准备一些大号(微博大V)。一般来说,我们会准备6到7个大号,用来提热度。之后还有一些小号来转发评论配合。”南都记者注意到,其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公司与多个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娱乐博主都有长期合作。

  上述从事网络推广的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分析称,目前多账号控制以设备群控居多,这意味着参与讨论的“用户”有独立的设备信息和网络身份。“平台并没有禁止一人多号。这相当于一个人多账号形成互动,并没有违背平台规则。”

  尽管“识别水军”对算法提出了挑战,但对微博来说,要在何种程度进行治理,可能还存在其他考量。上述业内人士指出,“这类治理对各平台而言都是不容易的,可能也是一笔经济账。这背后,还有微博与MCN机构的关系,考核指标和平台日活等考虑。”

  南都记者注意到,目前,潜伏在灰色地带的“微博热搜生意”并未受到影响。8月23日,微博发布公告后,南都记者再次联系了多位提供“上热搜”服务的商家。有卖家表示,“热搜报价与此前一致,按榜上排名收费”。此外,各种热搜相关卖家群依旧活跃。

  在高艳东看来,在“流量为王”的背景下,热搜买卖生意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监管的难点在于虚假流量的识别上,由于流量黑灰产的集团化、规模化和行为隐蔽化特点,无论是公权力介入或是自我救济都面临着取证困难的问题。”

  应构建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信任

  然而,目前“花钱买热搜”的生意仍然存在。我们需要怎样的微博热搜?如何更好地对热搜进行管理和规范?

  高艳东指出,微博已成为社会公共舆论的风向标,微博热搜榜已成为人们获取实事资讯和舆论风向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实反映社会热点、宣扬正能量、氛围良好的自媒体平台。面对当下网友的质疑,微博平台要做的是构建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信任,让平台的调控举措透明化,为用户提供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在保证榜单真实性的同时,加强对虚假流量的识别和控制。”

  “加强微博热搜作为媒介的社会公共职责,需要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与协作。”南都记者注意到,2020年,北京邮电大学数媒学院传播学教授刘胜枝在其公开发表的论文《微博热搜的价值、问题与完善》中指出,微博热搜作为媒介需要强调其社会公共职责,相关各方对此要形成共识,并以此作为行动的根本准则。她还建议,加强政府部门主导的监督管理和规范的创新与完善,适应信息化、媒介化社会的挑战。同时,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积极完善平台的推荐算法,将人类的价值理性与技术的工具理性相融合。

  刘胜枝还进一步在文中指出,作为微博热搜平台用户的网民,也应提高媒介素养,认识到娱乐化的弊端和信息茧房效应对自身的不良影响,更多关注社会公共议题。

  “《规则》在强调榜单形成的客观性的同时未排除平台对榜单调控的权力,强调热搜不存在商业售卖位置的同时,确认了广告资源位的存在。由于实施细则尚不明确,网友对这种用词模糊的规则仍心存疑虑。这种质疑是平台调控过程的不透明带来的。”——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艳东

  “刷榜行为”整治行动(部分)

  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被北京市网信办约谈,被指“用户发布违法违规信息未尽到审查义务,持续传播炒作导向错误、低俗色情等违法违规有害信息”等多项问题。随后,微博启动热搜领域为期一周的下线整改。

  微博发布公告称将加大力度处理热搜榜热门话题榜刷榜行为,对刷榜行为的直接受益者进行处罚。对于存在刷榜行为的热门话题及主持人,以及流量异常搜索词和指向对象进行连带处置。

  因在蒋某舆论事件中干扰网上传播秩序,以及传播违法违规信息等问题,微博热搜再被下线整改。同时,微博也被依法从严予以罚款。

  出品:南都新业态法治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吴佳灵 实习生 魏超豪

今天(8月5日),“地图可显示台湾省每个街道”登上微博热搜。

不少网友在国内的地图APP中搜寻“台湾省”,能够看到完整的台湾省地图,精准到了街道的红绿灯,以及相关建筑物、餐厅、店铺等。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发现不少城市的街道,都是以大陆的城市、省份命名。

以台北市为例,就有广州街、长沙街、贵阳街、临沂街、宁波东街、重庆南路、武昌街、青岛路、常德街、镇江街、济南路、徐州路、绍兴街、西藏路等。

而在餐厅上,台北也有不少大陆美食,包括“宁波生煎包”、“南门福州傻瓜干饭”、 “山西刀削面”等。

有不少网民开玩笑说,想去吃地图上的“小统一牛排”。

据统计,在台湾省,以中国大陆地名命名的乡镇市区村就有近300个。街道有2637条,学校有202所。

之所以如此命名,有两大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台湾曾经被日本殖民过。

台湾光复后,为了破除日本统治观念,就颁布了《台湾省各县市街道名称改正办法》,废除町目的区划,改为街路名,并且消灭与日本有关之称法,例如大正町、昭和町、乃木町等地名,改以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如中华路、信义路……),或中国大陆的地理名称。

这也是移植早年上海的街道命名的方式。

另一方面是因为蒋介石当年退守台湾后,时时不忘“反攻大陆”。

直到现在他们的法律都规定,南京才是所谓的“中华民国”的首都。

这两方面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为了让所有市民必须时时心中有中国,理解中国的地理地名,了解中国的版图。

虽脚下所踏是台湾省,但眼所眺望的是中国,心中萦怀的也是中国。

让市民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蒋家父子主政台湾时,只承认一个中国。

但是自李登辉之后,台湾就走向了另一条路。

一方面,是对日本的追捧,不少人甚至鼓吹希望日本继续殖民台湾。

另一方面,是台独势力的兴起,他们早在90年代就开始着手修改教科书,像日本当初殖民东北那样,从文化上开始培养“天然独”。

1997年以前,台湾的地理课教的是中国地理,历史课教的是中国历史,谈的是长江、黄河,欲培养新一代所谓的“中华民国”国民对“炎黄子孙”的身份认同。

但1997年之后,当时的台湾省教育部门编出了一套《认识台湾》,让台湾史脱离中国史自成系统。

当时台湾的不少学者都批评《认识台湾》带有台独与日本皇民意识,公开质疑《认识台湾》的课本过于美化日本、吹捧李登辉,是“为台独铺路”。

2001年,台独势力再次修改课本,将国、高中台湾史独立成册,当时,国民党议员坚决反对。但随着民进党势力的发展,几年后还是通过了审议。

而且新版的课本更加“去中国化”。

他们竟然把原来的中国历史归类为“东亚史”,高中课程的中国史篇幅被大量删减。

类似《史记》《汉书》等史籍经典更是只字不提,中国历史中的著名人物也几乎只提及秦始皇,如汉武帝等其他人物则匆匆带过,三国时代更是被直接删除。

除了历史教科书外,语文教材也是大幅度删减文言文的比例。

他们将原来中学文言文45%-55%的课文占比降到了25%,必读古文从20篇降为10篇。

在近30年的洗脑教育中,台湾新一代的认同“远离大中国、贴近本土”的趋势已是开弓没有回头路。

马英九上台时,曾试图将历史课纲再“微调”回另一个方向,但最终却失败了。

好在经济实力的变化,也影响着文化的认同。

当台独势力崛起的时候,中国的经济也在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台湾艺人离开台湾,来大陆捞金。

越来越多的台商,也在中国设厂。

在此期间,台湾很多流行用语部分用词与发音变得“大陆化”了。

例如视频、颜值、接地气、立马、网红和鲜肉等词语,这些原本是大陆的用词,但现在台湾很多人都这么说。

不过台独势力也更加过分。

2021年,台北市长柯文哲为挑战谋求2024年竞选大位,打出了“本土台味”的口号,说要给台湾街道正名。

正名的方式,就是改街道的名字。

他发表言论称,自己在台北走来走去,举目都是宁夏、西藏、北平、天津和长安等大陆省市命名的道路。

现在自己想把这些街道名字改掉,使其“更加本土化”。

但他也知道,改名需要1/5的住户的提案、3/4的住户的通过才能实施;所以他想号召群众,和他一起想办法,方便日后改名。

这样做的原因,无非还是为了选票。

毕竟现在的台湾,越独越有选票。

今天,我们已经可以从地图上看到台湾的各种建筑和名称了。

但台独分子却想颠覆这一切,消除历史的记忆,消除国家的认同。

想让台湾的下一代,不知有“南京”,不知有“武汉”,不知有“江苏”……

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绝不能让他们再次得逞!

如果他们还要改,那我们就把他们改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怎么了微博上热搜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