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设计ui设计师未来发展方向前景怎么样呢?

相关知识点:Metro风格的起源自瑞士国际主义平面

虽然扁平化的设计在metro风格之前已经存在,但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正是它的诞生。Metro风格是从Segoe字体开始的。Segoe是一款西文无衬线体,为微软公司诸多新产品中用户界面的字体。Segoe的设计灵感来自于Helvetica和瑞士国际主义

,它的设计像是一种简单而又能准确传递信息的工具。没有多余的装饰和移动部件,Segoe是一种呈现清晰、准确和的新方式。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与Metro风格设计共性
由于metro风格是由瑞士国际平面主意设计发展而来,经过类比,惊讶地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的设计目的均为单纯,易于识别。风格简 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追求几何学式的严谨。采用非对称的版面组织方式。对齐方式使用左齐,右长短不一的对称方式使用方格网为设计基础。形成高度功能化, 理性化的设计风格。使用无饰线体作为主要的设计字体。
从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局限性到metro风格界面的局限性
正所谓针无两头利。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优点正正是他的缺点所在。 首先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作品的要求必须是客观的非个人的设计。个体偏好、顾客的特殊要求、宣传的压力都应该漠视不顾。的标准是视觉的力量与效果。过 分的理性化与公式化导致了个人性化的过道泯灭。忽略了普罗大众对于情感化的需求。 其次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形式为数字网格注重数学逻辑和理性思维缺乏感性的思想给设计者造成很大的局限。不利于思维的发散而且形成的版面过于死板、拘束缺少更为自由、更为个人化的特点。
最后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发展到美国后渐渐背离了设计先驱们的初衷。它渐渐变成了一种风格而不是一种动机成为了虚空的形式主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根据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消亡可以得出关于metro界面的局限性。
1.个人情感主意的抹杀。不同与ios的拟物化情感化设计。Metro风格对于质感作了最大限度的抽象化。界面设计上对于高光,阴影这样的基本 元素都作了舍弃。纯粹的平面设计风格到底是不是用户想要的呢?当真实世界与互联网世界完全割裂的时候,未来的界面设计,到底是不是一个与真实世界没有交集 的平行性视觉体系?
2.过于严格的网格式排布对设计者造成很大的局限。首先不能否认的是网格设计具有良好的指导性,会使界面更加整齐划一。但使用网格并不意味着枯 燥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能够合理地应用基于网格布局的规则,而且还能适时地打破这些规则。但是当规则不能破的时候,如何展开一个有创造性的设计?
3.增加认知和学习成本。当信息以他本来的面目完整地展示到我们的面前的时候,我们如何快速区分这些信息?目前metro界面使用了色块来快速定位相应的模块。但是如果是色盲患者呢?他们可以看到的,或者是以下这张难以辨认的图。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从metro的起源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危机与机遇。如何化解相应metro风格下的界面设计呢?其 实在诸如无印良品与宜家的相关设计里面,已经可以找到相关的答案。在去繁求简,信息明了的基础上,开放布局,适当增加质感,添加人性化的味道。如下图,同 样是信息的直接罗列,但是使用图片带来自然质感。板式灵活,在规矩中与简洁中带来不一样的味道。
目前为止metro风格的延续与发展还是一个不明朗的疑问号?他或许是现今ui趋势的一个颇为强大的分支。但是它会像科幻电影中未来的界面,到处充斥着由metro风格演化而来的简单的线条与图标信息?我想还是个未知数。
【读者观点】@盧X克 极简化只是 Metro 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用这一个方面判断 Metro 的未来并不全面。
首先,从本文谈到界面的极简化来说,随着承载界面的“容器”不断演进,大大小小的屏幕在未来可能会隐去,而地板、墙、玻璃、镜子等日常语境中的平面可能更多替代屏幕成为新的“容器”。那时,拟物化的设计反而显得突兀——例如,从穿衣镜上召来一个拟物的计算器?而极简化的界面可以更无形地融入环境,并且通过它的非现实感,让我们将其与现实生活中有形有质感的实体区分开来,减少与实体世界的脱节和对虚拟世界的沉迷。
其次,Metro 同样强调信息的表面化,相对的是目前设计哲学中的层级。这让浏览者更多通过直觉和对信息本身的需求浏览,而非设计者预先规定的层级和逻辑。

《移动应用设计必修课》在写书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读者的欢迎和很多朋友的帮助。现在终于有时间整理一下背后的故事了。谢谢大家!目前在JD.COM、当当、天猫、亚马逊都有销售。

《术与道-移动应用设计必修课》

竹子最新的设计书,系统介绍了移动应用设计的知识,分为两部分。

第一章是技术篇,主要讲解App设计的基础知识。使读者了解手机屏幕显示的原理和硬件传感器的使用。通过基本的设计规范和图标设计方法。让读者掌握移动应用设计的知识。

下一章是陶,这是高级应用设计知识。它详细解释了如何设置设计规范,以及如何介绍各种组件的功能和应用设计方法。让读者掌握完整的移动应用的设计方法和流程。通过大量案例的演示,读者可以灵活运用设计方法理论。

将于明年上市,敬请关注。

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上市,UI设计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站酷和iconfans(现更名为UI中国)开始大规模运营,大量创作灵感和参考资料引入国内。UI设计的学习共享氛围日益浓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UI设计师。2007年可以说是UI设计领域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时期,中国UI设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蓬勃发展,有了生机。

UI设计的发展也领先于历史的大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是美国、欧洲和中国。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欧洲首先抓住了工业革命的机遇,淘汰了落后的农耕生产方式,从而走向进步和大发展;美国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它抓住了机遇,在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中都站稳了脚跟;现在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互联网革命,无数创业者时刻准备着。他们激情四射,想做点什么,甚至可以翻天下。

我们真的可以感受到,在这个创业热潮中,有一部分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需要的,他们就是UI设计师。数字说话,薪酬反映市场。根据占库的调查。com,GUI设计师的薪资在国内GUI、平面、网页、插画、3D等设计岗位中是最高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广阔。

我觉得UI设计师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所以成为了市场的宠儿。他们肩负着创新和务实两大责任,推动时代前进。

早年,阿里巴巴的发展引领了一股电商潮流,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崛起。在使得诸多设计人才涌入Web设计领域。,近年来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大量设计师都转移到了移动设计领域。

很多转型中的平面或者网页设计师,以及刚进入设计领域的新人,经常跟我说想学UI设计,但是苦于没有一本详细的关于手机设计的书。目前市场上有好书也有坏书

不齐,要么过于浅显,只罗列了基本图标界面设计方法,要么过于理论化,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于是我萌生出写书的想法,撰写一本实用性更强的专业书籍,给初中级UI设计师以理论和实践,授之以渔。但,生活总是被忙碌占据,我的写书计划也一次次延迟。

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总编孟飞。孟飞告诉我,现在的图书市场,web、三维的设计书籍已趋于饱和,而移动互联网设计书籍尚有很大缺口。目前,很多移动互联网设计书籍由工作室完成,不够系统和完整,也缺乏落地的实际案例的支撑,因此,他非常支持我撰写移动设计专业书籍。如孟飞所言,这既是大家需要的,也是我对自己多年的设计知识体系的全面思辨总结。

感谢孟飞,笃定我的信念。我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撰写书稿。过程当然是艰辛的,当家人已熟睡,我依然眉头紧蹙,轻敲键盘。凌晨三点钟,看着成型的结构和文字,想象能将经验分享给更多的UI设计师,满心欢喜,睡意终于来袭。

搜集资料的过程很繁杂,好不容易找到的文章配图却多是不够清晰的小图,这种图片用在web上尚且可以,却远远达不到纸张印刷标准。幸好,我的好友赵新亮帮了大忙,他放弃了很多休息的时间,为我处理了大量的文章配图。感激之情,永植于心。

经过了大半年打磨,终于到了交稿的日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更折磨人的阶段的开始。

出版社的编辑花费大量的时间检查校对原始稿,查漏查错再加工,细到一个符号,大到一段文字。说实话,我也记不清我究竟修改了多少次。校稿之后是专家评审,这个评审的过程非常严格,配图上的每个文字都需要反复斟酌推敲,如此严格的评审过程,总共需要经历了三轮。

在评审书稿的过程中,主编特意打电话告诉我,他觉得文章写的很有价值,也希望这本书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封面。话题聊到这儿,我心里立马就有了最佳人选“朱存辉”,他是站酷推荐设计师,有非常丰富的平面设计经验,更重要的身份,是我的“好基友”。

我只告诉他,要“与众不同,让人记住”,他便懂了。很快,他将“术与道”和“道与术”的字形做的图形设计发给我。

思虑再三,“术与道”更得我心。因为,“术与道”更契合书名的深意,图形也更加舒展畅快,且考虑到书开本较宽,更适合做封面主图形。

根据这个图形,我们一共设计了三款封面,我都觉得喜欢,出版社的编辑们各抒己见,讨论了几轮却也没有最终定论。好吧,那我就发起朋友圈投票吧,相信群众的力量。汇总朋友们的审美和意见,最终,我们选择了方案一。

《术与道》不是一本教授Photoshop基础操作的书,而是一本教你APP设计思路方法的书。本书适用于有基本的软件操作基础的设计从业者,例如平面设计师或者网页设计师,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了解APP设计相关知识,快速熟悉并掌握APP设计基本方法。对于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来说,通过本书可以了解UI设计师APP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更有效的推动整个App开发流程。

手机是APP设计稿最终的呈现载体,因此,UI设计师应首先对手机屏幕有充分的了解。第一章,针对市面上主流的手机,逐一分析其屏幕的规格和显示原理,使读者掌握一定的手机硬件知识,为后续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精良的App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这个第一印象就是设计风格。好比人与人相处,先喜欢,才会爱。因此,想要设计一款与众不同的App,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好设计风格,即通过灵活运用字体和颜色搭配,确定一套App的基本设计走向。在设计过程中,好的配色可以让界面更加和谐,因此,本章着重介绍最适合UI设计的HSB配色方法,以及个性化内嵌字体的方法,为设计锦上添花。

图标(又作Icon),是介于用户和图形界面之间的一个载体,有着独特的视觉化和鲜明的形象化等特点。设计成功的图标能够给用户创造优良的视觉感受和操作体验。

图片是我们日常看到的各种图画和照片的统称,在UI设计中,合适的配图可以对主题起到烘托辅助说明的作用。

图标和图片均为界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章选取多个案例,介绍其应用图标设计的图形创意方法,以及App图标在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中的设计规范。

有了图标的设计知识做铺垫,接下来的内容就围绕界面设计展开。目前主流的App均依托iOS和Android两大系统,UI设计师需要充分掌握两大系统的界面规范,才能进一步做个性化设计。本章节对iOS系统界面规范做了深度分析。

与iOS系统不同,Android系统有自己独特的设计哲学。本章,我们将两大系统对比,通过分析两者在导航、界面布局和操作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大家对Android系统的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

在了解两大系统的标准规范,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着手设计了。要完成“从0到1”的质变,要打造一个优秀的App,我们必须学会建立一套完整的设计规范,这个制定设计规范的过程,就是本章的重点。

前一章节介绍了如何制定设计规范,相当于搭建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组件,这些组件实现了各种各样的功能。这些组件有的是系统自带的组件,有的是需要个性化定制的组件。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组件。

前面我们介绍到,Android和iOS系统的设计规范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在现实中,很多Android平台的应用设计得与iOS平台相差无几。

这是因为,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开发迭代节奏非常快,如果设计和维护两套UI,成本相当高昂,而且在设计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两个平台设计不同步,稍有脱节便会阻滞项目进展。所以,从团队的效率来衡量,大多数公司会设计一套iOS版

本的UI,再适配到Android平台。

用户不是设计师,他们不会觉得“返回”按钮刺眼,他们更在乎的,是能否流畅无障碍地使用该应用程序。所以,绝大多数用户能够接受移植自iOS系统的UI。

这提示我们,设计师可以根据应用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导航布局。本章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导航布局。

在逐步规范化的应用市场,同质化的设计成为一种恶性竞争。为了突出重围,维持长期的健康的发展,设计师必须强化自身的特色化设计,也要了解和尊重每一位用户,重视用户个人化设计,为用户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本章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并介绍其页面设计中的要点。

我们注意到,主流的手机设备屏幕的尺寸大小不一,分辨率也相差甚远。对UI设计师而言,这么多规格,不可能每个分辨率都出一个对应的设计稿。本章详细介绍这个难题的解决方案,即先完成一个基准设计稿,通过一定的比例换算,去适应不同手机、不同分辨率的需求。

手机屏幕虽越做越大,物理尺寸毕竟有限,想通过单击屏幕上的按钮实现全部指令是不可能的,因此,手势操作被引入人机交互中。本章,我们要学习常用的手势操作,并在实践中尝试将其引入操作界面,形成用户习惯。

学设计,手要勤,眼要宽。所谓手勤,就是多练,不找捷径。眼宽,则指多参考,拓展视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浩如星海的设计网站中,撷取“精品”,可以事半功倍。本章,我们分享一些值得经常浏览的设计网站,开阔眼界,补短取长。

移动设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设计知识体系,在撰写书籍时必须参考大量的资料,如网上教程、网友博客、知乎网友的观点。由于网络引用来源繁杂,有些资料出处无法考证,如果标注引用不够细致的地方,请联系我,我将在下一版中补充说明。书中的知识观点,是我个人经验总结,可能有考虑欠缺的地方,如有异议,也请与联系我讨论,我将在下一版中进行更正。

设计师本身就是纯粹单纯的,我也是。读者觉得《术与道》有用,觉得可以成长,这就是我莫大的荣幸,就是我快乐的理由。




关于行业薪资的问题,基本上就是分为两种:学习UI设计之前没有任何相关基础的,学完出来之后薪资都是在6K到8K以上。之前从事过设计工作的学员,因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更受到企业青睐,很多年薪已经达到15W以上,相信这样的薪资待遇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从薪酬方面来看,UI设计的薪酬更是对比其他行业是高出一大截。刚入门UI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可以分三个档次:初级设计师,中级设计师和高级设计师。

1、UI设计初级人才的工资是在,初级人才的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从网页设计转行过去并没有统一的学习过,还有一种是刚刚毕业属于实习阶段,这个阶段的都是在积累经验的部分。

2、UI中级人才,这部分人的工资是在的,中级的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是还会欠缺一些创意,这部分的人才是趋于稳定的。

3、UI设计高级人才,这个阶段人才也是会有2种,第1种是领导层的,也就是所谓的中层干部,还有就是公司界所说的大牛,这个层次的人,薪资会更高。通常3-5年工作经验的设计师15-30w是很正常的水平。当然,多少工资就是靠自己的能力了。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手机、软件、网站等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过去企业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主要是在功能、质量或者产品外观上和竞争对手有所区别,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了。而这种用户体验的提升则主要依赖于UI设计者们的劳动。

其次就是行业发展迅速,像联想、百度、金山等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已经专门成立了UI设计部门,很多专门从事UI设计的公司也应运而生。

未来UI行业的人才将严重空缺,因而UI设计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明朗的,只要把自身的技术打扎实,UI设计方面的工作还是十分好找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填写下面表单即可预约申请免费试听!怕钱不够?可就业挣钱后再付学费! 怕学不会?助教全程陪读,随时解惑!担心就业?一地学习,可全国推荐就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i设计师未来发展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