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

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水利系农田水利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水利系岩土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0年7月来宁夏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任教,1992年晋升为讲师,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3月任宁夏大学土木系副书记,2006年6月担任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

长期从事地基基础工程和新型建筑材料的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和高校课题等项目19项。发表学术论文51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宁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

科研支撑了教学和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带头人,申报成功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多次参加自治区重点工程项目的研究论证咨询工作和科研成果的评审、鉴定工作。

教学工作:本科生课程《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建筑材料》、《材料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弹性力学》等课程。
指导学生:指导硕士研究生11名,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120人。指导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项,挑战杯竞赛4项,国家级创新实验2项,自治区级创新实验2项,校级创新实验6项。指导的学生学术项目分别获自治区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撰写学术论文5篇。

教学成果: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名次7)、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名次7),二等奖2项(名次1,3),三等奖2项(名次2,3),主编和主参编教材5部。

任中国力学协会科普委员,宁夏力学协会理事,宁夏建设厅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宁夏大众科技网科技专家,宁夏工程技术特邀编委,高等建筑教育学报编委。
1、92.9年荣获优秀班主任称号.
2、97年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工会”三育人”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
3、2000年军训获校团嘉奖
4、2001年教学优秀奖
5、2006年度宁夏大学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6、2007年被宁夏大学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7、2007年获年度校级教学优秀奖。
8、2008度校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9、2009年度宁夏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10、2009年度宁夏大学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11、2010年获年度校级教学优秀奖。

1、2001年“自授教学法研究”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名次1;
2、2001年“结构力学教学法研究”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奖名次2;
3、2004年“工程建设监理类课程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名次3;
4、2009年《加强工程类毕业设计成绩考评标准的改革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奖名次2;
5、2009年《土建水利类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科技创新机制的改革与实践》校级、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名次7。

指导学生科技活动:12项

1、2001年“自授教学法研究”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名次1;

2、2001年“结构力学教学法研究”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奖名次2;

3、2004年“工程建设监理类课程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名次3;

4、2009年《加强工程类毕业设计成绩考评标准的改革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奖名次2;

5、2009年《土建水利类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科技创新机制的改革与实践》校级、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名次7。

指导学生科技活动:12项

1、创业计划竞赛2项:

粉煤灰中、小型空心砌块生产与研发:2006年分别获自治区级二等奖,校级二等奖。

凌钢高强石膏:2008年分别获自治区级一等奖,校级一等奖。

有阻尼的结构抗震减震器:2007年获校级三等奖。

利用镁渣生产灌施型生态氮肥:2007年获校级二等奖。

美净沥青胶:2009年分别获自治区级一等奖,校级一等奖。

镁渣改善沥青粘结性研究:2009年获校级一等奖。

镁渣改善沥青粘结性研究:2008年分别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和校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核心1篇,1篇入选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学术论坛并在大会上发言交流。

膨润土在工程防水中的应用研究:2009年分别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和校级项目,获校级一等奖,撰写学术论文2篇,1篇已被核心期刊录用。

水泥粉煤灰土的力学特性研究,银川湖泊相沉积物次固结特性研究,膨润土改善土壤持水和保水性研究,智能秒表程序实现与设计等4项为2010年校级项目。

生土建筑抗震课题,97年荣获宁夏工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 奖名次1

2009年,镁渣活化措施试验研究,第十届宁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名次一。

1、崔自治.含软弱结构面的岩体高边坡稳定分析研究.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3月.

2、崔自治.生土农房建筑抗震试验研究.工程抗震.1997年6月.第一作者

3、崔自治.土压力理论新探.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8年9月.第一作者

4、崔自治.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仿真模拟分析.工程力学.1999年9月.第一作者

5、崔自治.张国学.支护结构最优插入深度.工业建筑.核心期刊.2000年5月

6、崔自治.马冬梅.徐改秀.土钉抗拔分析和参数反演.宁夏大学学报.2000年9月.Vol.21 No.3

7、崔自治.王永梅.孟秀丽.土钉和土体协同工作分析.宁夏大学学报.2001年3月.Vol.22 No.1

8、崔自治.粗大粉煤灰在水泥中的应用.宁夏大学学报.2001年9月.Vol.22 No.3

9、杨建森,崔自治.氯离子对混凝土中钢筋的催蚀机理与防腐措施.工业建筑. 2002年2月

10、崔自治,张长领.支护结构中有限单元法计算的新模式.建筑结构. (6)

11、崔自治.粉煤灰活化措施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2.9 No.9

12、崔自治.粉煤灰炉渣空心砌块.建材技术与应用.2002.9 No.5

14、崔自治.深基坑支撑效应.宁夏大学学报.):39-42

15、崔自治,倪晓,孟秀莉.镁渣膨胀性机理试验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11

16、崔自治,杨建森.镁渣水化惰性机理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54-55

17、崔自治,杨建森.镁渣活化措施试验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29-231

18、崔自治,崔彬,王存存,崔永成,彭博.镁渣改善沥青粘结性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60-62

19、崔永成,崔自治,崔彬,伍洪彪,李媛媛.镁渣与水泥、粉煤灰复合改善沥青粘结性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13

20、杜强,崔自治,赵伟等.镁渣改性沥青性能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 ):58-60

21、崔自治.传统设计的桩基沉降与反力分布机理与对策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66-69

22、金宝宏.崔自治.中外高层建筑桩基实例分析与启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27-129著作和教材:5项

1、土力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3(12万字),参编

2、土力学.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3(9.0万字),主编

3、基础工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7(9.2万字),参编

4、土力学.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4.70万字),主编

5、土力学.电力出版社,2010.1(30.40万字),独立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座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市,是由宁夏大学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02年3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1月教育部正式予以确认,2016年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应用型整体转型高校。

  学院现占地面积252亩,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建有综合体育场2处,大学生生活中心1处,实验室(中心)29个,图书馆2个,馆舍面积3000平方米,馆藏图书63.72万册。学院设有文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2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6400多名。学院已向社会培养了13届共计13822名各类专业合格毕业生。学院面向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院现有教职工609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人员占66%,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50%,双师型教师40人。

  学院实行宁夏大学党委和学院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培养人才是立院之本”的理念,明确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凝练出了“体质有保证,专业重应用,管理出成效,毕业好就业”的办学思路,形成了适合学院自身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坚持“依托宁大、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突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办学的灵活机制,以重视基础、突出应用、强化实践、注重创新、分类培养、提高素质的本科教学原则,探索“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形式改革,强化教育教学效果。学院办学稳步向好,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社会声誉逐步提高。

  2013年至今,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奖42项,省级92项,院校级59项,取得7项国家专利。学院共有144项各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获得立项建设;165项各级科研项目获得立项;有6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4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群),1个自治区“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1个院级重点学科。学院教师发表论文269篇(其中SCI5篇,北大核心48篇),出版教材35部,区级教学名师1名,思想政治理论课区级教学名师1名,全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全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区级青年拔尖人才2人。学院还被确定为宁夏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宁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近年来,学院与宁夏广播电视台,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银川市西夏区法院、兴庆区检察院、北京中软科技有限公司、学佳澳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千峰科技有限公司、银川市西夏区第十八中学等单位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学院创建了“校、行、企三方共建创新创业+供应链学院”。学院在与宁夏大学建立交流访学、委托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先后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铭传大学、美国纽约电影学院,韩国又松大学,日本京进教育集团、美之旅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等教育组织达成合作协议。学院与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签订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协议。截至目前,学院已选派多批学生赴美国、英国等高校访学,77名学生通过免试推荐在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城市大学攻读硕士学位,99名学生考取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等区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2010年度社会满意度十佳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宁夏高校党的建设先进集体、宁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宁夏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宁夏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银川市“平安校园”。

  学院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强化内涵建设,凝炼办学特色,完善办学条件,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把新华学院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具有特色鲜明、较高水平的独立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