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老地名要让人记住乡愁被改后让你觉得很可惜?

  文/吴春波,华夏基石e洞察智库撰稿人,华夏基石领衔专家,著名管理学家,《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未来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

  未来的战争其实是班长的战争,什么是班长的战争?华为一直在学军队,军队是走在变革最前面的组织,也是最有功利性的组织。

  军队组织的演变经历了如下历程: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师”为作战单位,不管斯大林还是希特勒,都是“师”。到了近代的中国,我们以“军团”为作战单位,不管是淮海战争还是辽沈战役,都是“军团”。到了20世纪80年代,演变成“营长的战争”,战争的主体由师长,团长演变成为营长。到了21世纪,战争以信息化为特点,其实就成为了“班长的战争”。阿富汗战争就是“班长的战争”,战争主要是以“三个哥们”组成的一个战斗单位,他们是战争的主体,也是战争胜败的决定者。

  这“三个哥们”一个带着电脑打仗,是信息情报专家,主要负责搜集敌方信息、天气信息、地形信息等。第二个哥们也是带着电脑打仗,是爆破专家。信息专家把信息传递给爆破专家,爆破专家计算到底从哪打好,从空中打,从海上打,还是从地面进攻,哪个最经济,哪个效果最好,用多少炸弹,以实现精确打击。第三个哥们才拿着枪打仗,保护信息专家和爆破专家,这就是现代战役。有一部美国大片叫《拆弹部队》,里面就是三个人一个小组。我们再看现代狙击战,也是三个人一个组,一个负责搜集目标,第二个是狙击手,第三个负责战略撤退。狙击手只有放一枪的机会,一旦一枪过去,狙击手和观察者就撤退,后边留一个人做掩护,这就是现代战争。

  现代战争有几个显著特征:第一,前端组织变成全能的,这三个人应该都是高手,都是“未来战士”。未来战士的装备,能够保证48小时不睡眠,美军现在已经在运作了。他们有各种保障系统,身上带着各种电脑和装备,都是精兵强将。第二,后台变成了支持系统。南研实际上就是我们公司的后勤,是联勤。任总讲的联勤,叫联合勤务。前线呼唤炮火,我们的生产、研发、人力资源、财务全部变成了后勤系统。那么谁来呼唤炮火,谁来提供炮火?我们的流程是IBM做的,但IBM只做到研发(IPD)和供应链就做了五年。IPD、供应链和一线、和行销如何对接,这是华为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自己做的,这是一个经典。华为营销和研发对接,把生产、职能部门全都变成了后勤,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同时这就是现代战争。

  在现代战争中70%的钱用来找目标,30%的钱用来摧毁目标。如今战争的主体已经不是坐在司令部运筹帷幄的将军,而是他们(三人组、班长的战争)决定战争的胜负和成败。两伊战争美国死了多少人?一百二十四位。那么大的战争只死了一百二十四位,其中有几位还是在战争空闲期间,在尼罗河上泛舟,船翻了才为国捐躯的。但是那场战争耗费了多少美国的银子?6000亿美元。

  企业应该向军队学习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应该向军队学习。军事组织变革是商业组织变革的先导,也是标杆,同时军事组织变革和商业组织变革可比性也非常强。德鲁克讲,管理一个家庭,一个军队,一个医院,一个企业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只有百分之十不同。

  其实华为就是在革自己的命,华为过去的矩阵结构产生了强大的组织记忆,我们这么做不会有问题的,但我们为什么要折腾呢?实际上,就是在顺应环境。组织变革效率最高的就是军队,因为军队是在非假定环境下打仗的。非假定环境就是直接的对战,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直接PK,这里面没有什么假设,但企业管理是在假定环境下进行的,所以我们看到西点军校培养的CEO远远多于哈佛大学,将军是最好的管理者。我收集了一些数字,西点军校培养了董事长一千多名,副董事长两千多名,总经理、董事一级的五千多名。这里有一些代表人物,比如“蓝血十杰”。“蓝血十杰”是美国的十个大兵,退伍以后用管理军队的办法来管理企业,利用数字化和基于数字事实的科学管理,他们中的代表任务就是美国的国防部长迈克·唐纳。此外,还有加西亚、雷锋、韦慧晓。韦慧晓以前是公司市场部的一位秘书,长得一般,但是做得不一般。她喜欢珠宝,所以就报考了中山大学地球与物理专业的博士,读博士期间到西藏支教,她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残奥会的志愿者、小布什接见的青年领袖之一。毕业以后成为中国航母上的第一位女博士。偶然的机会我联系到了韦慧晓,任总通过我转给韦慧晓一通短信:韦慧晓是当代青年的榜样,希望在时间合适的时候回娘家给新员工讲讲。任总有个讲话,说专业人士就要像疯子一样,就是说韦慧晓。

  我觉得华为很幸运,我们的老板是一位军人,军事思想对任总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有军队的经验,所以华为的组织设计一直在向高效率、便捷化发展。现在我们看华为的未来组织基本成型了,所以才有了“谁来呼唤炮火”、“谁来提供炮火资源”,才有了“把指挥部建在听得见炮火的地方”,才有了“在上甘岭上培养干部”,才有了“少校、连长”。这都是公司的一些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既是实践,也是很伟大的管理思想。

  人生只为一件大事来

  去年有个流行语叫“您摊上大事了”,在这里我改成“您遇上大事了”。“您”指的是华为的员工,我们遇上大事了。华为经过25年的艰难历程,用任总的话说叫发扬乌龟精神,一直跟着别人后边爬,心无旁骛,执着、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爬着爬着,最后发现前面没人了。这就是华为,把那些百年老店踩在脚底下。当然,我指的是在管道这一块。2013年,华为在财富五百强的排位超过了爱立信,成功成为了通信制造业的老大。其实我们EMT两年前就做过一个决议:要延缓超越爱立信的速度。为什么?任总说,他还没有资格当这个行业的领袖,华为还没有资格在前面带路。孙总说:“我们不想成为世界第一,但我们不得不走在成为世界第一的路上”。这是个奇迹!我们作为奇迹的参与者,你可能不觉得这是怎么回事。但是想想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没有一个世界级企业。一个大国,它的经济体就靠少数世界级企业支撑着,日本、韩国有什么?不就是那几个世界级企业吗?所以,华为能够走到这一步,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是巨大的。华为能够走到今天确实不容易。

  登顶之后,华为新的战略开始出现,开始了垂直一体化,这又是惊险的一跳。华为营运商、企业、消费者三大BG的正式成立,意味着华为未来的战略领域和战略目标已经确定。当年华为三大BG成立的消息传出后,外界一片质疑声,谁都不看好华为能够把企业和消费者业务做好,他们最大的理由是华为没有互联网的基因。当时我在微博上就反驳他们:一帮学者,一帮没有智慧的人,按照自己的传统思维,来作出一些没有可信性的判断。什么叫互联网基因?诺基亚原来是干什么的?搞木材的。摩托罗拉原来干什么的?生产汽车收音机的。松下原来干什么的?生产自行车车灯的。他们就有搞电子通讯的基因么?我也研究互联网,我觉得最能体现互联网基因和精神的一句话就是:“亲,包邮!”,这就是互联网精神。能够放下身段,与客户达成“不解领带”的关系,能够推心置腹和客户说一说。过去我们传统企业没有这种精神,我们一脸严肃,告诉消费者干什么。

  这次干部大会中胡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名要让人记住乡愁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