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游船的那艘红船是文物吗?

  去浙江省嘉兴南湖游览,当然是追寻着那艘光芒四射的红船去的。

  南方的初夏,柔软的细风裹着浅淡的丝甜,拂面扑来,把人就温润了。正赶上晴天丽日,热情的阳光好客,闪烁的光晕直往身上泼洒,片刻工夫,我们已是心潮汹涌、激情澎湃了。

  南湖安详静卧,妩媚动人。湖水如影,绿波莹光。踏上游船,向往与感动仿佛就在那个瞬间,凝结成一腔庄严的敬畏。

  登上湖心岛,走过烟雨楼,便看到那艘灿亮夺目、改变民族命运的红船了。

  瞻仰红船,不仅仅是因为船身赤红的颜色,而是一仄画舫里蕴含的高尚信仰和喷发出的惊世光焰。

  在1921年那个赤日绚烂的7月,十几位热血青年,胸怀拯救国家危难的豪情壮志,会集于繁华都市上海,共商建党大业。然而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阴霾突袭,一次秘密的红色盛会被迫中止。未竟的事业初露曙光,建党伟业岂能半途而废。一行人冒着生命危险,从上海分头转移,于8月2日先后抵达嘉兴南湖。为避开盘查和拘捕,这些书生模样的青年假扮游客,登上了湖心岛的烟雨楼。就在那天午时,阳光依然明丽,他们悄然走进那艘八块大洋租来的红船。至下午六时,在那艘中型画舫的船舱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圆满闭幕。

  一个伟大的政党出现在世界东方。夕阳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跳跃,面对满天风云变幻,前途艰险莫测,十二位会议代表,有力地举起拳头,发出共同的铿锵誓言:共产党万岁!世界劳工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烟雨楼亭默然静立,见证了“开天辟地”的辉煌时刻,一湖烟波无声,铭记了改变时代的高亢呐喊。

  这艘“一大”纪念船被称之为“南湖红船”,停泊在烟雨楼前万福桥旁的湖面上,供人瞻仰。遗憾的是当年开会的游船,在抗战中毁于战火。现在的游船,是1959年根据当事人回忆,呈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按模型原样仿制的一艘画舫。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感慨万千,遂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这艘仿建的红船,船长16米,宽3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通道,中舱放一张八仙桌,周围放桌凳和茶几。当年中共一大会议就是在中舱举行。前舱搭有凉棚,房舱设有床榻,后舱置有橱灶等物,船艄系有一条小拖艄船,看似为当时接人购物船只,实则为放哨瞭望所用。仿建的船内的屏风、雕刻图案,保持原来模样,栩栩如生,向人们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

  红船启航,就在那个火红的7月。一束闪烁的星火,疾速蔓延,把中华儿女的激情燃烧,把黑暗的角落照亮,以不可阻挡之势,燎原于华夏大地。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的高度,是发展的方向,是奋进的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在红船身旁站定,抚今追昔,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重温九十八载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在外敌恃强凌弱之际,毅然决然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与砥砺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同进步共成长。中国共产党人勤劳、智慧、坚毅的精神品质,一代代薪火相传。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风骨气节,早已铭刻在人们灵魂深处,这便是鼓励我们奋然前行的红船精神了。

  红船如一支巨大摇篮,悠然停放南湖一隅,瞻仰的人群川流不息。依依惜别的一刻,凝眸回望,夕阳斜照,霞光如织,仿佛在一池红韵的湖面上织出镰刀斧头的图案,瞬间凝结成一面神圣的旗帜,上面写满信仰、初心和使命。

嘉兴南湖 景点讲解1:南湖·概况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坐的渡船,已荡漾在南湖的水面。南湖是自然湖,面积800多亩,水深3—5米,南湖地处太湖流域水网地带,四周地势平坦,河港纵横,湖上承长水塘、海盐塘、杭州塘,下泄平湖塘、嘉善塘、苏州塘,地形如同八卦,故又有“秀水福地”的雅称。 据考证,南湖大约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形成湖泊,初期是平原湖,面积比现在大二、三倍。五代时,吴越王第四子广陵王钱元璙看中湖水广阔,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的鸳鸯湖,在湖滨筑宾舍作为“登眺之所”,就是早期的烟雨楼。以后沿湖建筑了潘师旦园、高氏圃、南湖草堂、水心亭、乐效亭等,逐渐形成了烟雨楼名胜。从唐朝起,南湖以其“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成为江南著名的游览胜地。宋代起,嘉兴南湖与杭州的西湖、绍兴的东湖齐名,成为浙江的三大名湖之一。 明代,江南商业繁华,嘉兴被誉为江东一大都会,南湖更是游览兴盛。明朝嘉靖27年也就是公元1548年(离现在已经有450多年了),嘉兴知府赵瀛用疏浚城河的淤泥堆积在南湖之中,填成一个小岛,就是我们前方看到的湖心岛,面积约17亩。第二年(公元1549年)又将原先在湖滨作为登高远眺的烟雨楼移建到湖心岛上。从此,湖心岛上青瓦粉墙,缀以长廊小桥,曲折相通,青桐银杏,林荫径幽,岛的南面辟有荷花池,形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特景观。每到清明、荷诞、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湖上游人如织,画船歌舞,日夜不绝。 千百年来,南湖以其特有的风姿吸引着四方的游人,历代文人学士为南湖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和美奂绝伦的画卷,如今在岛上还保留着不少文物价值极高的字碑石刻,有: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的真迹诗碑、宋朝诗人苏东坡的“马券石刻”、元朝四大书画家之一吴镇的“风竹图”、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的“鱼乐园”石碑、清朝书法家冀应龙“烟雨楼”手迹,清朝兵部尚书彭玉麟的两幅“梅花图”等等,待会我们在湖心岛上能一一欣赏到这些大家的作品。 然而,今天的南湖能如此闻名遐迩、举世瞩目,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我们南湖曾经发生过一件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普通游船上续会,完成了全部议程,庄严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航船就在这里扬起征帆。嘉兴南湖作为中共一大会址的组成部分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而彪炳史册,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现在就让我们从这里起航,去追寻当年中共“一大”的历史踪迹。 景点讲解2:南湖·红船 这艘看似普通的小船,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革命的领航船,因为她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起点,因此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南湖红船——党的摇篮。大家请看,这是一艘中型的单夹弄丝网船(也称中型画舫),船长16米,宽3米,内设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以一条单夹弄前后贯通。 中舱顶有气楼、上悬明灯、当中置一张方桌,桌上摆设茶具,周围放置椅凳,里面这张烟塌上,摆有炕几,中舱的整个布局就是当年“一大”南湖续会时的场景,电影《开天辟地》、《日出东方》就是在这中舱拍摄的。前舱搭有凉棚,房舱设有床榻,后舱备有橱灶等生活用具。在船梢后系有一条小拖梢船,这是船主一家的落脚之处,并为当时进城购物或接人等所用。这艘外观不起眼的江南丝网船,却见证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变。 1921年的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的原望志路106号(现在的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当时出席大会的代表一共有13位,他们代表着全国各地七个共产主义小组和50多名党员。 13位代表分别是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代表陈公博,旅日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派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在7月30日的时候,由于遭到了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被迫中止。 代表们曾多次商量,以重新确定继续会议的地点,都是因为意见不统一而定不下来。这时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出建议:将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进行。王会悟当时年仅23岁,对革命充满激情,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又是“一大”的会务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因为王会悟是我们嘉兴桐乡乌镇人(她和文学大师茅盾是同乡又是表亲戚),她曾在嘉兴的女子师范念过书,对南湖一带的情况比较熟悉,她向会议代表提出建议:以游客的身份到南湖边游湖边开会,比较好打掩护,不大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代表们很快采纳了她的建议,并由她的安排把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进行。就这样,历史选择了嘉兴南湖。 8月初的一天,王会悟与董必武、毛泽东、陈潭秋等一行,坐火车提前一天到达嘉兴,在鸳湖旅馆开了二个房间作为代表们的歇脚之处,并请当时的帐房先生租用一艘大型的画舫,可是提前一天也只能租到中型的画舫了,从这一情况可以看出当年南湖的旅游业确实是比较兴盛的。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嘉兴南湖游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