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说组建团队的思路和想法不需要我,没想法就退了吧?

前段时间,我采访了东锦集团董事长、太太乐创始人,现在已经。

荣耀中先生的企业家精神,对创业的坚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许多读者也告诉我,荣耀中先生的故事,给了他们巨大的力量。

但是,也有不少人问,老爷子难道还一直在一线,还没有退休吗?

荣耀中先生说,其实他已经把企业交给了他43岁的儿子,荣炜。他也打趣地讲,现在只是扶上马,送一程。

于是,我也带着好奇,又和荣炜聊了聊。想知道他和他父亲,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聊完之后,我发现他也充满了对创业的热情,对自我的反思,同时还有着一种蓬勃的冲劲。

因为作为一名“创二代”,他其实继承了两个东西:一个是公司,另一个是父亲的期待。

许多人看见“二代”这个词,也很容易产生自己的想法。但在荣炜身上,我看见了一种认真、务实、努力。

我也相信,他的故事,在这个焦虑和浮躁的环境之下,能给很多人启发。

听见“二代”,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这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不用拼搏,不用奋斗,天生无忧无虑,没有任何挑战。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甚至是一种偏见。

因为“二代”想要继承事业,不仅仅是依靠运气,更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一家企业,交到自己的手里,没有学识、眼界、阅历、战略思维等等经验和能力,根本不行。

二代其实从生下来的那天起,就背负了太多责任和期待。但是,这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因此,很多一代为了培养二代,都会早早地准备“三件套”:

不给钱、送出国、扔基层。

去过过苦日子,去提升自己的视野,去从最基础开始。一点一点,一步一步,进行磨练。

荣炜,在高中的时候,也就被送到美国读书了。

荣炜和我说,在国外,其实根本没有人知道你是什么二代,也没有人认识你,也没什么背景和支持。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亚洲人,中国人,地位没那么高,还要受到某些不公平的对待。

在异国他乡,能做的就是忘掉自己原来的身份,从头开始,埋头努力。

高中毕业后,荣炜去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学经济。

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运转的?商业,有什么样的逻辑和规律?如何从公式和模型中,分析事物?

这些学习和训练,让一个年轻人有了宏观的视角,也培养了他的独立思考。

但是,只有宏观的思考,显然是不够的。一个人想要有全面的提升,除了站在高处仰视宏观,还要学会趴下来俯视微观。

大学毕业后,荣炜去了美国雀巢实习。在那里,他学习到了职业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课:务实。

在这家著名的消费品公司里,每个人都是那么优秀和聪明。而且,优秀和聪明,甚至都不是加分项,只是基本项。而且,那些优秀和聪明的人,比你还要勤奋。

荣炜说,看着他们,我有时都觉得有些自卑。我也找不到任何理由,为什么可以不努力,不勤奋。

于是,刚刚毕业的荣炜,总是要求自己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

而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深深影响了他。

荣炜住的地方,离公司还是挺远的。35英里左右(1英里,约等于1.6公里),也就是说,大概56公里。早上路特别堵,虽然8点才上班,但5点就要起床。

有一天,他就和老板申请,能不能稍微晚点到。通勤时间实在太长,天还没亮就得起床,太累了。

老板听完之后,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老板只是说,我们公司有个同事,和你一样,也离得挺远的。但他吧,每天要开100多英里来上班。而且还准时到。

你自己安排,自己做决定吧。

荣炜说,他永远记得这个场景,有人真的会为了一份工作,每天开100多英里上班。对于一个刚刚20出头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震撼和冲击。

(2003年,年轻的荣炜)

还有一次,荣炜要去做市场活动。

领导和他说,别迟到了啊。2点到。2 o'clock。

但是,这个2 o'clock,是am,还是pm?是凌晨2点,还是下午2点?

这还要问?当然是2am,凌晨2点啊。

这是一家新开的店,我们要早点到,把货理好。把产品都搬到货架上,排好,摆好。

他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做事方式,也没有过这样的经验。

但在其他人看来,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说出来那么轻描淡写,做起来也是那么习以为常。

荣炜也就告诉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应该要脚踏实地。

不管在什么岗位,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奋、认真、务实。

因为在具体做事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身份,也没有标签。只有努力。

创二代最大的敌人,就是“二代”这两个字。

年轻的荣炜,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一点点成长。

06、07年左右,荣炜回国,开始接手日加满。

日加满,当时还是一个新品牌。能量饮料,也是荣炜很看好的方向。

于是,他也把日加满当成了一个重要的创业项目,憋了一口气,想要好好大干一场。

年轻人,很有冲劲。很好。

但是,每一个年轻人,也都会有自己的问题。并不会因为你年轻,你是创二代,就不会犯错。

荣炜,也踩了坑。踩了两个年轻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经验不足,心气太高。

一个新的品牌,当然要有一个新的团队。但是,这个团队,应该怎么搭?

刚从外企出来的荣炜,有一种“迷信”,团队也应该找有外企背景的人。形象正派,工作专业,经验丰富。

然后,荣炜从强生公司,高薪挖来了一位销售副总,还顺带把他原来的团队,都挖过来了。

为了理想中的团队,荣炜花了不少钱,这位销售副总的工资奖金一起,比之前高了50%可能都不止。

而在生产和供应链一端,荣炜也从老牌商贸公司,捷成洋行,找到了一位老兵。他在之前的公司服务了近20年,久经沙场。

一个负责销售,一个负责生产,荣炜自己负责营销和品牌。团队里既有冲劲十足的年轻人,也有身经百战的老江湖,核心的“铁三角”,就组建好了。

现在,和最聪明最有经验的人在一起,难道还怕干不成吗?

团队,迅速发展,没过多久,组织规模快速成倍扩大。

公司的收入,很快也随之增加。销售额的增长,让荣炜非常高兴。

但是,硬币总有正反,事情总有两面,这个“理想团队”,让公司的支出也在迅速增加。

显性的,是金钱的成本。隐性的,是大量沟通协调的成本。

这些成本,最后都会变成费用,影响企业的发展。

公司的收入在增加,但支出也在增加,仔细一算,竟然入不敷出。

这个完整的架子,支撑起公司的发展。但这个架子本身,也是公司巨大的负重。

所以,从一开始就组建一个完整的拼图,完美的团队,真的是对的吗?

这到底是“搬”,还是“学”?

如果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不是也许会更好?

这些问题,让荣炜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入不敷出,就是荣炜交的经验不足的学费。

有一次,一位投资人给公司提了一些建议。这个方向,可能要重新考虑。这个团队,可能要重新调整。这些做法,可能有更好的方式。

总之,劈头盖脸,指点了一通。

这位投资人朋友,说得有道理吗?荣炜说,有些意见,是非常中肯的。

但是,当时年轻的自己,根本听不进去。我的做法,也是深思熟虑的。我的决策,也都是对的。

心气太高,也就阻断了自己的成长。

还有一次,对于集团的决策,荣炜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日加满,应该要发展更多新品吗?还是说,要把拳头产品做好?

荣炜对于业务,有自己的坚持和判断,认为应该围绕核心产品小绿瓶做深耕。

但是,当时也有人建议,可以适当推出新品,扩大销售规模,抢占市场。

在会议和工作中,也就有了争论和摩擦。

2016年的时候,日加满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不过,荣炜还是决定先休息一阵子,认真总结和反思。总结反思过去的10年。总结反思企业经营的问题,总结反思公司管理的问题,总结反思和父亲的关系。

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坑的。

这些坑,父亲也踩过。但是,父亲踩过的坑,孩子也都会再踩一遍。

总是要在摔倒之后,再重新站起。

“儿子”交给另一个“儿子”

终于,过了几年之后,在21年,荣炜又重新回到公司。

沉淀了五年,这时的荣炜,也变得更成熟了,继续带领日加满的发展。

在这几年里,他也重新思考着这个品牌。日加满做了这么久,到底要如何定义自己?

最后,荣炜找到了日加满的定位:能量管理专家。

荣炜告诉我,因为现在有太多人,在抢夺早上10点-下午3点的时间段。

有水,有咖啡,有奶茶,等等等等。

但是,如果把整个人的生活轨迹拉长,其实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也依然有巨大的空间。

早上,人们会健身运动。晚上,也会有人加班谈事。

这些时间,依然需要补充能量,需要补充各种各样的能量。

这可能是个空白的市场,也可能是个巨大的机会。

所以,能量管理专家,是日加满的品牌定位,也是日加满的市场洞察。

这样,日加满除了经典的小绿瓶之外,也可以推出其他产品。

比如说,维生素水,甜睡等等。补充维生素,帮助睡眠。这些产品,都能更好地让消费者管理能量。

一个品牌,如果有清晰准确的定位,经营上也会更加稳健。

荣炜也和我说,在休息的时间里,他也反复思考着和父亲的关系。父亲作为老一辈企业家,身上有很多可贵的经验,也有特别多宝贵的方法。不能浪费。

所以,这次回来之后,荣炜有了一个巨大的改变,就是要和父亲经常沟通。

这个“经常”,是怎样的频率呢?

荣炜现在每天都要和老荣总打电话。因为想要听到父亲的见解,听到他对于事情的判断。父亲的智慧,是自己很好的参考。

而父亲,也更多的是提建议,而不是做决策。

荣炜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验证自己的判断,不断滋养提升着自己。

而且,随着日加满的发展,荣炜也发现,以前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都能更好地运用在经营上。

之前在美国工作的时候,他曾经接触过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

坐在办公室,通过整个网络系统,就可以看见雀巢在沃尔玛的6个大仓,35个全国分仓,看见产品怎么被配送到3300多家沃尔玛分店。

而所有货车的在途管理,都是有卫星定位的。所有的数据,也都是可以被追踪的。

订单的满足(修改)率,也达到了99.3%。

也就是说,零售的运营,是数字化的,是自动化的,是智能化的。

以前看到这些,只是觉得新奇。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这意味着企业经营能有更高的效率,也意味着能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

之前的学习和知识,也都和自己的经历串联起来,化作了逻辑和思考,能更好推动公司的发展。

日加满,也在荣炜回来后,继续前进。

一年半不到,销售额,已经有了翻倍的增长。

很多人常问,到底什么是传承?

传承,其实就是上一代人,把公司这个“ 儿子”,交给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

传承,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日积月累。

从06年,到22年。荣耀中,也可以放心地把公司,交给荣炜。

当我们听到“创二代”时,很多人都会特别羡慕。

我怎么就不去研究研究投胎学。这样我就可以继承家产,少点奋斗。

其实,想要当好“二代”,特别不容易。甚至要比常人经历更多的磨砺和挑战。

二代这两个字,本身就是挑战。年轻人要犯的错踩的坑,也是挑战。成长为一名真正优秀的继承人,更是挑战。

但是,在荣炜的身上,我们看见了二代的努力。这是一个二代应该有的样子,也是一个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

这个时代,会焦虑浮躁吗?

可是在焦虑浮躁之下,我们依然需要热情,需要反思,需要进取。

需要为了一件事情,一个目标,努力做下去。哪怕在这段路上,遇到过困难,遭受过非议,也都要走下去。

这种“走下去”的精神,不管我们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都要拥有和具备的。

没有谁比谁更轻松,也没有谁比谁更容易。只是每个人每家企业有不同的课题而已。

我也希望,你能在这篇文章里,感受到点什么。

感受到一种不服输的力量,一种拼劲,一种冲劲。

并且,带着这股劲儿,一直向前。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观点:刘润,主笔:蕉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组建团队的思路和想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