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电商创电子商务企业调研报告告?

调研报告: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电商人才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调研报告: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电商人才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剩余 3 页未读, 请下载后查阅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剩余 3 页未读, 点击查看更多

第1篇: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人口103.3万;16个乡镇、3个街道、2个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58370人,其中男*213383人,女*人数为144987人。据2015年12月统计,在外务工159366人,本地转移就业144068人,今年,全县共有13500人返乡就业创业,有884名返乡人员实现了创业,为壮大县域经济做出了贡献。

(一)健全机制,构建返乡创业人员资源信息。积极开展县内返乡人员基本情况摸底调查,了解其返乡原因,返乡就业创业愿望,提供就业援助、就业推荐、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跟踪服务;组织各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开展本辖区内用人单位用工情况调查,了解企业用工情况、生产情况等,根据返乡人员技能特长,组织专场招聘会,为返乡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开展辖区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调查。对本县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就业现状,对返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据统计,今年返乡创业农民工13500人,其中成功创业884人。通过推送2016年返乡创业就业人员优惠政策红包、举办创业创新活动周、常态化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创业政策咨询摊位等举措,鼓励返乡人员投身创业实践,今年已建立78人的创业指导专家队伍,兑现社保补贴4434人,发放补贴资金1530万元;职业培训5202人,补贴445.24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

(二)搭建平台,打造返乡人员创业载体。目前,各乡镇围绕乡域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基础完善和功能提升并进、集约节约与效益提升并进、项目入驻和特*创建并进,实现全民创业园提档升级。截止2016年6月,累计建设标准化厂房

639万平方米,已初步形成八集机械制造、**木制玩具等特*产业,**、**、**、**、**等乡镇全民创业园先后被省经信委评为小企业创业基地,**全民创业园被评为小企业创业基地、**全民创业园被评为*苏省轻工(木制玩具)特*产业基地;西康网络孵化基地、**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县职业培训中心成功获批市级创业示范基地;**县电子商务产业园获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截止9月底,电商孵化基地及电商集市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入驻各类电商企业61家,其中返乡创业人员近40家,带动就业470人次,网络销售额达8000万元;已培育**县春风家庭农场、**县子健家庭农场、**县农丰果树种植家庭农场,积极策应“一村一品一店”建设,建成苏宁易购中华特*馆藏—**馆,19个乡镇(街道)均建有电商服务站及电商一条街,建成网店780个,“一村一品一店”标准村134个。前三季度,我县共举办创业培训班29期,培训学员3572人;电子商务培训班84期4198人,其中初始班66期3769人,提升培训班15期425人,精英培训班3期68人。

(三)优化服务,落实返乡创业支持政策。进一步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三*合一”。优化登记方式,新注册企0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改革。优化工商注册流程,实现全程电子登记管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扫除返乡创业障碍。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梳理,争取更多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具备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等其他扶持政策规定条件的,及时纳入扶持范围。对符合农业补贴政策支持条件的农民工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规定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首次成功创业并正常经营半年以上的创业主体,按规定给予一次*4000元标准创业补贴。电商发展方面,经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经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同等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通过创新工作方法、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贷款额度和规模、扩大受益群体范围等系列措施,重点扶持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帮助返乡创业者解决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全县已为263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51万元,为156名创业者发放初次创业补贴、场地租金补贴112.4万元,极大地解决了创业者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同时完善“618创业贷款”政策,已累计发放创业贷款873笔,12150.22万元。

(四)营造环境,激发返乡人员创业活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服务,营造了良好创业环境,激发了返乡人员创业热情,形成了人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氛围。先后在《**日报》、《农民日报》、《*县域经济报》等主流媒体对我县返乡人员创业政策、动态、成果等进行持续报道。在县电台、县电视台、《**快报》设立“创业富民在**”、“全民创业·全民行动”、“大学生村官唱响创业‘交响曲’”等专题专栏,通过创业者现身说法,讲述创业历程,分享创业经验,先后推出创业典型52人,播发相关稿件、创业评论文章210余篇,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崇尚创业、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依托*网络平台新建“**县全民创业专题网站”,从创业动态、服务指南、热线咨询、乡镇风采、帮办典型、财富讲堂等10个方面报道全民创业工作动态,解读各项创业政策,为群众提供丰富、全面的全民创业信息。围绕创业典型事迹,组织开展月度“创业明星”评选,先后制作“全民创业英雄谱”三期,在电视台《**民生新闻直通车》等栏目设立“走基层·身边的创业故事”专题,对创业者进行专访,树立榜样力量。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一)创业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办企业类型一般为小型或微型企业,做大做强的目前还不多,再加上文化素质整体偏低、职业技能较低,大多数人员创业属于生存推动型,由于知识、技能有限,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也有限,对机会发现和把握能力相对不足,对创业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具有较低的承受能力,因而在创业过程中趋于保守,缺乏足够的开拓创新能力,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些也降低了他们对财富、利润回报的预期,而对利润的低预期,使他们难以产生强烈的创业动机,创业项目单一;缺乏发展潜力和后劲,则影响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金仍然是制约返乡人员成功创业的瓶颈。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主体仍然是小创业者,即通过在外务工积累了一定的启动资金,返乡创业投资仅仅依靠自有资金仍显不足。尽管近年来,通过发放小额贴息担保贷款和创业扶持引导资金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了大力扶持,但受担保基金、贴息资金以及贷款条件的限制,使得部分返乡人员难以享受到*的资金扶持。另外,小额担保贷款需要贷款人提供财政供养人员信用担保或房产抵押,很多返乡创业人员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或有效抵押物,只能望“款”兴叹。

(三)创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重点在集镇和农村,承担对返乡创业人员服务指导的重点在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除扶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职能外,还承担着新农保、新合疗、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组织等其他职能,无法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创业服务。

(一)建议设立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引导专项基金。建立农民工返乡人员创业风险资金池,专项用于返乡创业载体建设、创业政策扶持。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调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积极*,分担金融机构贷款坏账风险,切实解决返乡人员创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各金融机构,积极梳理和创新金融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返乡人员的创业需求,并优化流程,改善对返乡创业的融资服务。相关职能部门细化政策条款,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放大贷款额度,降低门槛,缩短贷款审批及发放时间。

(二)建议将返乡创业人员纳入现有的下岗失业人员、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范围。适当增加创业贷款投放额度,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给予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人个所得税等予以减免或按一定比例予以减免。

(三)建议加大对返乡人员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一方面优化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和规模,另一方面扩大培训范围,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全部纳入到创业培训的范围。同时丰富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实用*的创业培训和电商知识培训,将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创业培训的有效*,提升创业成功率。

(四)*返乡创业人员住房保障政策。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快引导返乡农民工进城入镇创业就业,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鼓励返乡农民工进城购买普通商品房,对主动拆除原宅基地上住房并复垦到位的给予搬迁奖励,同时按所购房屋总价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安家补贴。建立与人口流动相适应的住房保障制度。形成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保障方式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积极优化并拓展其房源筹集渠道,用以解决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居住问题。

(五)切实加强部门联动,为返乡人员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强化组织保障,由县*牵头,财政、发改、人社、经信、商务、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紧密配合,建立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部门工作联动机制,将促进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统一布置,统一推进,统一考核,定期召开返乡创业工作联席会议,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定期表彰返乡创业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2篇:农民工回流返乡就业创业现状调研报告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县虽未出现大批外出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情况,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延续,返乡农民工也大量增多,增加了全县的就业压力。对此,**县及时启动了形式多样的“暖冬行动”,构筑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绿*通道,有针对*的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并认真做好返乡回流农民工的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二、积极应对危机促进就业措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帐。一是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做好返乡农民工情况统计调查,并实行旬报制度。二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动态监测管理。三是以镇乡为单位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等基础信息,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人员基础台帐,做到对返乡农民工收入状况、家庭情况、就业意向、技术素质、安置去向“五清楚”,为推进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供培训、促进就业。一方面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充分发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现有培训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培训,建立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机制,现已培训农村劳动者2413人。另一方面鼓励返乡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将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享受免费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增强创业信心,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现有17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创业培训。

(三)“三送”到家,春暖人心。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以“送岗位、送培训、送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关爱返乡民工专项行动。专门制作发放了5000个装有岗位卡

、培训卡、健康卡的“关爱返乡民工春节礼包”,使广大返乡民工切身感受到了党和*的关爱之情。通过此次活动,把3000多个岗位送到了返乡农民工的手中,使1050名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轻松地找到了工作。

(一)组建创业工作机构,指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领导,**县调整了农村劳动力开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并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定期督查考核。县劳动保障、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土地管理、农委、商委、科技、财政、卫生、金融、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督查,形成合力,确保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镇乡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工作力量,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指导、协调工作。

(二)规划创业基地,*优惠政策,构筑平台“引凤还巢”。

在**工业园区内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各镇乡在规划小城镇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集中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条街”和“创业超市”,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集中经营、聚集发展。把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具体享受的优惠政策为:一是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安排返还给企业,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对不征营业税、增值税且经调查核实无应纳税所得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三是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年内现行政策规定应缴纳的各项地方行政事业

(三)设立专项经费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力度,将贷款对象扩大到返乡农民工,贷款额度个人贷款扩大到5万元,并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贷款额度扩大到80万元,并享受80%贷款贴息的政策优惠。

(四)依托创业培训为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

依托syb创业培训项目,对有培训需求和创业愿望的人员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此来提高创业人员的素质,使广大创业者不仅想创业、敢创业,还要能创业、会创业、创成业。截止目前,已成功开办7个班170人创业培训,其中80人正在筹备创业,计划吸纳600人就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他们搞大棚蔬菜、西瓜,开办养猪、鸡、鸭、羊、鱼、蚕等农村服务项目养殖场,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目前,已有10家大棚、33个养殖场诞生,共解决40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

四、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建议

(一)加强统计调查。落实好统计旬报制度,强化统计责任,深入基层,对返乡农民工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统计。全面掌握年龄结构、技能专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提高工作的针对*。

(二)开展就业援助。一是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免费服务范围,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二是把返乡农民工中的转移就业困难户纳入就业援助对象。三是以“三送”活动为契机,把岗位、政策、培训及时送到返乡农民工家门口。四是广泛收集县内外用工信息,适时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劳动力市场供求平台,有效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三)开拓就业市场。按照“外拓市场、内挖潜力”的思路,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再就业。对外,充分发挥劳务部门、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作用,支持他们分赴全国用工输入地,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开拓新的就业岗位,帮助有外出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再次外出就业。对内,深挖就业潜力,在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项目中,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

(四)加强技能培训。按照“眼前抓就业,长远树品牌”的思路开展培训工作。结合返乡农民工意愿和需求,抓好分类培训。对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继续外出务工的,着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对于具备创业条件、有志回乡创业的,抓好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对年龄偏大、不愿外出的,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增强其增收的能力。鼓励本地企业开展员工在岗培训,实现减产不裁员,为经济复苏提前储备竞争能力。

(五)抓好返乡创业。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有经济、有技术、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在项目推介、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方面提供帮助。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成功实现创业,以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第3篇:县返乡农民创业就业调研报告

农民创业已经成为了农民就业的一个趋势。本文将介绍县返乡农民创业就业调研报告。

县返乡农民创业就业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共计走访企业80余家,召开座谈会20余次,参加座谈企业代表共计260余人,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60余份,通过访、听、查、问等方式(走访创业户、走访相关农户、走访领导、走访项目实施点,听创业户汇报、听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听调研组干部意见,查看创业规模、查看相关部门实施项目情况、查看领导对创业的重视程度、填写问卷调查),充分听取和收集广大创业者的意见建议。

(一)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外出农民工230928人(男129054人,占55。88%;女101874人,占44。12%)。文化程度:小学53313人,初中95941人,高中(职高)26473人,大专及以上20789人。年龄结构:31岁以下66016人,31岁至40岁53041人,41岁至50岁45748人,51岁以上20298人。从事工种:技工25317人、管理13315人、普工80810人。地区分布:广东省48584人、浙*省27706人、福建省15987人、上海市8467人、其他省20009人、省内县外19411人、县内9266人。截止目前,大约有5000余人在县内创业(其中微型企业464家,大约占9%),累计从业人员达46463人(企业10790人,个体35673人)。创业主要为养殖业(猪、牛、羊、鸡、豪猪、野鸡、兔子、鱼、蛇等)、种植业(茶叶、方竹笋、经果林、中*材、蔬菜等)、加工制造(食品加工、衣服和鞋来料加工、水泥制品、家具、电器等)。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特点

1、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数量逐年增加,发展特*产业(**乡种植食*材玉竹、**镇豪猪养殖、林下养鸡等)数量规模不断加大。

2、大学生返乡创业注入新活力,文化程度明显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0%以上。

3、青年、妇女创业比重大年龄偏轻。50岁以下人员占了70%以上。2012年以来,全县共办理微型企业464户,注册资金4640万,带动就业2320人。

4、农民工创业经济实力有所提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镇**坝建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

5、企业联动发展,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新州镇丰利木材加工厂与木炭加工厂合作,实现废料合理利用。

6、搭建交流融资平台,成立青年创业协会。实现会员资源共享,组织会员外出培训,提高创业者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能力。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作用和意义

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让荒芜的土地重现生机。在调研中了解,农村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都是围绕我县产业发展,承包荒山、草坡,流转撂荒耕地,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整合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实行*化、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特*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实体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在调研中了解,我县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在城镇周边是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大量就近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民离土离乡,改变了以往乡村十室九空的冷清现象,使老人有人照顾,小孩子有人看管,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雨露。一是为小城镇发展提*业支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近半数办在小城镇和县城,除去投资于农业经营和谋生型的小企业,规模稍大的工商服务业绝大部分是办在小城镇和县城。这些企业带动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二是发展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部分回乡农民工在城镇创办教育、医疗、文化、住宿、餐饮等商业服务业企业,发展房地产业,提供多方面的生产生活服务,直接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配套产业发展。许多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的回乡创业者,是一半在外地创业,一半在家乡投资,他们在家乡投资的工商企业,具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企业的发展水平;他们投资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业,既适合当地的需要,又往往具有城市设施和产业的质量和品位。三是扩大小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

3、为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富民强县激发活力。我县农民工在沿海地区进城就业务工,经受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洗礼,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本,他们回乡创业,把资金和发达地区的市场观念、技术、管理带回家乡,一是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工商服务业发展重要力量;二是成为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的主要力量;三是成为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特*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力量;四是为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人才。

二、返乡农民创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党政领导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公平对待,缺乏优惠政策

1、没有把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视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要。县乡两级*把改变当地经济不发达的希望过多寄托在引进外商和大企业上,并为之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小打小闹,交税少,发展慢,只能解决他们自己就业增收的问题,对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成功,没有把服务返乡创业摆上位置。有的支持只是停留在讲话、邀请上,缺少具体的政策措施。

2、政策上不公平。县*让引进的大企业进工业园区、实行优惠政策或配套服务;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园区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这就形成与较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农民工返乡创业有的吸收了城镇待业人员、失地农民,更多的是解决农村不能外出的40、50农民的就业。同样是解决困难群众就业的创业,在城市能得到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得不到这些政策。这又形成与城市创业的不公平。

3、扶持政策落实滞后。据调查,返乡创业得到*支持的面偏小,比如扶持城镇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妇女创业贴息贷款政策、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有些是难以*作落实到位。

(二)服务机制不健全,部门指导不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1、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导不力、服务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民工创业就业底数不清,对*、省、市、县*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人员帮助予以论*。一些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政策落实缓慢、透明度不高。例如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部分返还缓慢、部分养羊补贴、发展大鲵养殖饲养池补助未落实到位;对已成功申报如著名商标等的企业奖励政策未兑现。

2、各项审批*程序复杂。虽已有一些部门进行了改革,例如商事制度改革,但还有很多部门未简化办事程序。我县目前还未完全实现一站式服务,创业人员办事要多头跑、来回跑,耽误过多时间。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因办理手续程序复杂而半途而废。例如办理返乡农民工*需要4个单位盖章,程序繁琐,让办事人员多次跑,来回跑。

3、有些执法单位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执法态度较差。

4、办事难,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未能从根本上转变*职能,摆正*部门和企业的关系,努力营造适合群众创业和企业发展的公共管理服务环境,还是采取管、卡、压的做法。办事难仍然是创业者面临的问题,对于一些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更是如此。有些人说返乡前受到热情对待,办厂时也有人服务,但是企业一旦落地,再想找*部门办事,解决问题就十分困难。根据对返乡创业者反应,认为审批企业或立项难*部门乱收费、企业负担重,开办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手续复杂,程序繁多,辗转多个部门,差不多是环环收费。一些部门甚至去企业吃、拿、要。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加上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多数投资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一些*部门的违规行为无疑加重了创业者的经济负担。

(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调查表明,近八成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发展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开业时主要靠自有资金,把打工中积累的有限资金集中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开业后缺少流动资金的情况比较突出。资金不足基本是依靠民间借贷,到银行贷款的不多。部分企业产品有市场,因融资难,无力扩大规模。90%的返乡创业者反映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造成返乡创业融资难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资金返流城市,供给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供给渠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一家。二是贷款利息高。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月息为9。1厘,加上贷款申请过程发生的交际费用,月息实际超过1分,年利息超过12%。三是缺乏信用贷款,只有抵押贷款。初创企业抵押物缺乏。同时,小企业的设备不能抵押,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不能抵押;抵押折扣高,对抵押资产的评估只能达到资产价值的60%左右,再折半放贷;农业企业的资产流动*差,不能抵押,土地不能抵押,贷款更加困难。四是信贷担保体系发育迟缓,担保机制难以适应。一方面是县的富民担保公司、就业局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发挥作用不好;另一方面是忽视对中小企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五是政策*贷款和财政扶持贷款极少。比如农行、农发行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创业,支持基本没有。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布局。县内缺乏科学合理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布局,没有明确主导的发展目标,各自为阵。一是没有依据市场需求和突出我县产业特*,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二是凭经验跟着感觉走,搞重复建设,以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往往是产业搞起来之日就是败下去之时,这在种植业养殖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发展。一是政策因素用地难。由于城镇建设造成土地紧张,返乡农民创业用地审批困难,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特别体现在一城三区范围内。二是土地流转过程中问题多。返乡创业人员中大多数从事种养殖业,需要大量土地进行规模种植,但在土地流转方面没有相关参考办法,大多数农民不愿流转土地,也存在因土地流转价格不确定而造成合同难以签订情况。三是水、电、路等设施不通畅。发展种养业的一般都在较为偏僻的地方,自然条件很丰富,但普遍存在水资源匮乏、电力和通讯设施差、交通设施跟不上的问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降低了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六)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工作力度不够。一是创业者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二是创业培训覆盖不广,缺乏针对*。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针对*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

(七)缺乏对创业就业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调研发现很多农民工,他们靠流转土地,大规模搞种养殖业和其他加工业,他们解决就业,创造税收,有些一个小微企业同时从事好几样产业发展,其创业很艰*,意义非常之大,但是少有人去关注过他们,更多的却是一些服务部门打着服务的旗号去收这要那。党委*缺乏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表彰激励。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政策保障。一是把返乡创业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引起各级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制定返乡创业专题规划,专项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细化工作任务。二是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年度至少召开两次会议,重点研究协调返乡农民创业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组建专门返乡农民工创业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经费、办公场所等。指导农民工创业就业,对返乡农民工选择的行业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减少创业的盲目*。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开展信息延伸。在重点村建设信息公开栏,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用工信息专栏,结合六五普法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平台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中介组织参与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中来。五是继续运用好523农民工节这张品牌,扩大影响力,积极宣传和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

(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接地气。一是强化*部门效能建设,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真正的一站式服务,全部审批部门入驻政务大厅,并对各项审批事项和手续办理流程进行公示,切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二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加大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长期跟踪监测,了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协助返乡农民创业项目申报及评估认*申请,开展经常*的返乡创业项目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传输相关信息至县有关部门。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好农村富余劳动就地转移和输出。三是要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要抓好乡镇与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畅通,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效应。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验、有创业就业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们创业就业提供方便。四是加强问责和公众监督。针对群众反映办事效率慢、服务态度差、乱收费等现象要严肃处理。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特别加大对发展中企业的资金扶持。二是设立创业基金,由县级财政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经贸局、市场监管局、工商联、民企配合工作,鼓励创业成功人自愿加入创业基金。三是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支持信用联社采用的信用*制度、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加强县富民担保公司支农贷款担保力度,金融机构*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四是落实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三个十五万政策,养殖补贴、小额贴息等优惠政策及时兑现,鼓励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落实好黔微贷微型企业贷款项目,柜员信贷通贷款项目,由*出资给我县微型企业提供1-2年会计记账服务,建立企业信用,诚信贷款。五是发挥青年创业协会与两家银行签订的保*金贷款协议的作用,帮助一定数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六是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四)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一是认真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注册资金认缴制,实行先照后*改革,简化经营住所登记条件,着力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三*合一工作。释放改革红利,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实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快速增长。二是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强化企业自身制度建设,合理规划。鼓励成立股份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让企业做大做强。三是通过打破行业区域界限、优先安排用地用电用水、奖补贴息、税收优惠、优质服务等措施,因地制宜引进、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集聚效应,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五)完善创业基础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造良好环境。一是继续完善小城镇、工业园区、各类果业、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建议在工业园区建立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集中建立简易厂房,可通过廉价租赁或限期免费使用等方式提供给初期创业者,以此解决土地征用和环境评估等问题。二是鼓励多种产业共同发展。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特*产业。例如结合大数据黔北呼叫中心落地我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充分利用好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富有特*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或观光农业;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人才、信息、技术、就业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结合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加快发展家政、维修、护理等社区服务业。三是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和措施,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议制定适合我县的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四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尽量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道路、用水、用电等问题。

(六)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实效。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培训的资金、物力、师资等,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充分运用syb、雨露计划、阳光工程、职工素质提升等培训平台,建立职业中学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开展针对*的培训学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聘请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对创业者开展专题讲座和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现场答疑解惑。另一方面组织返乡创业农民工到先进地区的成功企业参观学习、委托锻炼等形式进行技能、法规、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

(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创业热情。一是*关心。对返乡创业就业中的优秀者,在安排两代表一委员给予倾斜。二是精神鼓励。每年定期表彰返乡创业典型,在荣誉上给予更多机会。如劳模评选、巾帼创业之星、最美创业女*等等,召开创业典型宣讲会。三是经济激励。对返乡农民工创办并安置农村劳动力达20人以上的企业,由县级财政一次*给予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奖励,对优秀劳动者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先进个人一次*给予元的奖励。四是协作发展。充分发挥创业协会、促经会等平台作用,鼓励成立合法化的社会团体,促进返乡创业人员与协会的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商务企业调研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