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简历 个人资料修什么锁住风口

本站内容均为网络爬虫自动抓取的开放信息,如果相关页面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上方举报按钮进行举报。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问题一:焦裕禄是怎样治理兰考三害的

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基本情况;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这是方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方法。
兰考地形复杂,坡洼相连,河系絮乱,这是客观情况;一排为主,排、灌、滞、涝、台改兼施,这是方针;舍少救多,舍坏救好,充分协商,互为有利,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这是政策;夏秋两季观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观察再治理,观察治理相结合,这是方法。
分清轻重,区别对待,这是方针;翻淤压碱,开沟淋碱,打埂躲碱,太田试种,引进耐碱作物,这是方法。

问题二:兰考三害“内涝”风沙,盐碱是什么样的?

内涝,就是下大雨天气,由于河沟不通,导致积水无法从田地里排出,使庄稼长期泡在水中无法正常生长。风沙,就是没有浇灌的土地被大阳暴晒后,土壤失去水分变成细沙一样,大气吹过漫天的沙尘,就像现在的沙尘暴一样。有句玩笑话,兰考的风沙最迷人。盐碱,就是土壤表面起了薄薄的一层像下过雪一样的碱,这种碱不是像蒸馒头里放的碱面一样可以食用,但它可以用来像洗衣粉一样的清穿衣物。。如果你不是兰考人,在电视上电影上看兰考的三害如何如何,别太认真,场景都是在宁夏拍的,也许很多年前真有三害,但不是像银幕上那样夸张,只能说的是现在没有,除了银幕上那些看后唏嘘一笑的,而立之年的我还没遇到过。。

问题三:焦裕禄给兰考带来了什么

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改变兰考面貌,他抽调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带领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为防灾抗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
1963年秋,兰考连续下了13天雨,全县11万亩秋粮歉收,22亩受灾。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抢灾救灾。带领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把人民 *** 的救济粮款给受灾群众送上门。
焦裕禄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反对干部特殊化。一次他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就对全家进行了一次不能搞特殊化的教育,并把戏票钱给戏院送去。接着建议县委起草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问题四:兰考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焦裕禄同志纪念馆2,焦桐五彩园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期间,为治理三害带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出扎针贴膏药治理沙丘的办法。他带头植树造林,广栽泡桐树。焦裕禄同志生前倡导栽种的泡桐树如今已成为兰考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棵泡桐树是焦裕禄同志于1963年春新手栽种,并在树旁留影纪念。兰考人民为缅怀焦裕禄同志,称这棵泡桐为焦桐现焦桐胸围3.7米,树高23.7米,冠幅:南北19.2米,东西17.9米,材积10.3立方米。现在焦桐生长茂盛,每到春天数不清的桐花绽放,人站在树下顿感心旷神怡。该树1978年被县 *** 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园区历经几次修葺,环境风貌焕然一新。此处是来兰考参观者的必游之地?焦桐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
黄河旅游区位于兰考县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在这里,我们的母亲河--奔腾咆哮的九曲黄河完成了她那最后一弯而直奔大海。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在此决口,黄河大堤内形成了多处沙丘沙岗、滩涂湿地、岛屿沙湾,地形地貌起伏不平。1958年,毛主席到东坝头视察黄河,兰考人民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修建了雄伟的黄河大堤和九道壮观的导洪大堤。60年代,焦裕禄同志带领全县人民治理风沙,大搞植树造林,锁住沙丘。时至今日,昔日的不毛之地已是一片片绿洲,沙丘树林、沙丘果园随处可见。奔腾咆哮的黄河和林茂粮丰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发展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 张良墓名扬中原  张良墓位于兰考县三义寨乡曹新庄火车站南侧,距县城6公里,是县 *** 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70亩。古柏森森,杨桐成行,是一处天然旅游点。相传张良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后,辞官云游到此。看到此处的白云山风光秀丽,白云缭绕,便隐居在此,直至亡故。群众自发将其埋葬并看护坟墓。张良墓域之大、墓冥之高,驰名中原。在民间留传着不少关于张良和张良墓的故事。作为人文景观和历史文物景点,张良墓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问题五:20世纪60年代,他为了治理兰考县水涝、风沙、盐碱三害,亲自带队到灾区调查。洪水泛滥的时候,他站在齐腰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2年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邓稼先是两弹元勋,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的“铁人”。雷锋是新时期的好战士。故选D项。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邓稼先,袁隆平,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等模范人物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的优秀品质?(热爱祖国,为国献身,舍己为人,乐于助人,为人民献身等)

问题六:兰考扶贫观后感

□陈仁辉宋技明范胜利苏宏国文/图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是 *** 总书记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三年脱贫、七年小康”,是兰考县委、县 *** 立下的军令状。 2014年以来,兰考县委、县 *** 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了一场践行庄严承诺、奋力奔向小康的扶贫攻坚战,探索出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在兰考扶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刻,本报特将该县扶贫攻坚的壮丽画卷呈现给读者。
兰考不仅孕育了伟大的焦裕禄精神,也养育了83万战天斗地的兰考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如今兰考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兰考总体上还不富裕,截至2014年底,全县还有115个贫困村,5.4万人还没有脱贫。要兑现到2016年底全面稳定脱贫的庄严承诺,扶贫开发任务紧迫而艰巨。像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一样,兰考县委、县 *** 带领全县人民打响了摘掉贫困帽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扶贫攻坚战。
扶贫攻坚必须 *** 主导――
脱贫是贫困县最大的政治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更是各级党委、 *** 义不容辞的责任。兰考县坚持 *** 主导,把扶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谋划,把扶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强力推进,不折不扣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实行台账销号,建立“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责任压力传导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人人关心扶贫、人人关注扶贫、人人支持扶贫的良好局面。
近日,在兰考县委大院,该县县委书记王新军告诉笔者,兰考现在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还戴着贫困帽子,我们脸上无光、心里有愧。省里出台贫困县考核办法后,我们压力更大。 *** 总书记要求我们,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当前,实现脱贫就是兰考最大的政治。我们要汇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实施扶贫攻坚,甩掉贫困县的帽子。扶贫攻坚要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制定了2014~2016年扶贫攻坚规划,规划了的事不仅要干,而且要坚持干好,真正把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发挥出来。扶贫攻坚必须有“真金白银”,县里每年拿出5000万元来搞扶贫,就是要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扶贫攻坚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我们开通了《兰考扶贫手机报》,在 *** 网站开设了《扶贫开发》专栏,县电视台每周播报一个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的情况,通过宣传展示工作、交流经验、接受监督、宣传政策、发动群众。
谈起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县长周辰良也感触良多。他说,思路决定出路。扶贫攻坚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我们的思路是:五轮驱动、五级联动,打造一个平台,锻炼一支队伍。五轮驱动,就是 *** 推动、市场拉动、农户主动、科技带动、金融撬动。五级联动,就是县扶贫领导小组、县直部门、乡镇领导班子、驻村工作队和贫困农户互联互动。一个平台,就是成立县扶贫开发协会,为凝聚社会扶贫力量打造实实在在的平台。锻炼一支队伍,就是通过县领导包乡、县直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层层落实帮扶责任,锻炼党员干部队伍。思路明晰,大家都知道怎么干,做起来就事半功倍。同时,我们也善于借助外力。现在,国家证监会定点帮扶兰考,帮助兰考引进了4家上市公司,目前已投资40亿元,未来两年还要投资20多亿元。目前国家和省直机关有3位处级干部在兰考挂职任副县长,15个省直部门派出得力干部到兰考挂职对口帮扶。这是上级党委、 *** 对兰考人民的厚爱。我们要把这种厚爱化为动力,真正做好工作,把厚爱......余下全文>>

问题七:1962年兰考县为什么贫穷?焦裕禄又做了什么?

焦裕禄( ~) ,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干部楷模。1946年加入了中国 *** ,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问题八:兰考扶贫观后感

“有了保险,靠养猪脱贫就更有底了。”4月19日,兰考县谷营镇爪营四村的贫困户何百胜,听说 *** 为自己购买的“脱贫保单”发放的消息喜出望外。老何的喜悦来自兰考县 *** 脱贫工作的创新。
3月22日,在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兰考县 *** 举行的“脱贫路上零风险”承保启动仪式上,来自兰考全县15个乡镇的代表,从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手中,接过县 *** 出资为2万余户贫困家庭购买的一揽子“脱贫保单”。
用金融手段为一个县的脱贫工作“上保险”,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通过保险托底,让脱贫户不致因灾因病返贫,这些不断创新的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在兰考过去的两年里屡见不鲜。
兰考县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总书记的联系点,总书记对兰考的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兰考如何脱贫,备受世人关注。
省委、省 *** 要求兰考不仅要当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示范点,还要当好全省县域改革发展的先行试验示范点。
兰考县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庄严承诺:要让兰考县“三年脱贫、七年小康”。
2014年以来,兰考县委、县 *** 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像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一样,打响了一场践行庄严承诺、奋力奔向小康的脱贫攻坚战。
扶贫攻坚 *** 做主导
2014年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兰考县委以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解放思想、发展经济,使焦裕禄精神在兰考焕发出新的活力。
对于兰考及全省的扶贫工作,省委书记谢伏瞻强调,要把精准扶贫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要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兰考该如何探路示范?仅仅有精神和作风显然不够,还必须有正确、实在的方法。
兰考县坚持 *** 主导,把扶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谋划,把扶贫攻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不折不扣落实党政“一把手”扶贫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实行台账管理,形成了人人关心扶贫、人人关注扶贫、人人支持扶贫的良好局面。
“实现脱贫是兰考当前最大的政治。我们要汇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实施扶贫攻坚,甩掉贫困县的帽子。”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说。
2014年5月,兰考县委、县 *** 制定了《兰考县年扶贫攻坚规划》。落实3年扶贫攻坚规划,县委、县 *** 有着清晰的思路,就是“五轮驱动”“五级联动”和“一支队伍”。
“五轮驱动”就是 *** 推动、市场拉动、农户主动、科技带动、金融撬动;“五级联动”就是县扶贫领导小组、县直部门、乡镇领导班子、驻村工作队和贫困农户互联互动;“一支队伍”,就是通过县领导包乡、县直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层层落实帮扶责任,锻炼出一支坚强的扶贫攻坚党员干部队伍。
“五轮驱动”“五级联动”是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而要真正把扶贫攻坚的任务落到实处,还必须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在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是兰考的成功经验。
兰考县委组织部出台了驻村工作队的派驻、管理、考核办法,实行科级干部当队长、科级后备干部当队员;后备干部不愿驻村的,取消其后备资格;驻村考核连续两年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所驻村面貌变......余下全文>>

问题九:兰考有什么旅游景点。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期间,为治理三害带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出扎针贴膏药治理沙丘的办法。他带头植树造林,广栽泡桐树。焦裕禄同志生前倡导栽种的泡桐树如今已成为兰考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棵泡桐树是焦裕禄同志于1963年春新手栽种,并在树旁留影纪念。兰考人民为缅怀焦裕禄同志,称这棵泡桐为焦桐现焦桐胸围3.7米,树高2埂.7米,冠幅:南北19.2米,东西17.9米,材积10.3立方米。现在焦桐生长茂盛,每到春天数不清的桐花绽放,人站在树下顿感心旷神怡。该树1978年被县 *** 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园区历经几次修葺,环境风貌焕然一新。此处是来兰考参观者的必游之地?焦桐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
黄河旅游区位于兰考县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在这里,我们的母亲河--奔腾咆哮的九曲黄河完成了她那最后一弯而直奔大海。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在此决口,黄河大堤内形成了多处沙丘沙岗、滩涂湿地、岛屿沙湾,地形地貌起伏不平。1958年,毛主席到东坝头视察黄河,兰考人民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修建了雄伟的黄河大堤和九道壮观的导洪大堤。60年代,焦裕禄同志带领全县人民治理风沙,大搞植树造林,锁住沙丘。时至今日,昔日的不毛之地已是一片片绿洲,沙丘树林、沙丘果园随处可见。奔腾咆哮的黄河和林茂粮丰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发展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张良墓位于兰考县三义寨乡曹新庄火车站南侧,距县城6公里,是县 *** 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70亩。古柏森森,杨桐成行,是一处天然旅游点。相传张良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后,辞官云游到此。看到此处的白云山风光秀丽,白云缭绕,便隐居在此,直至亡故。群众自发将其埋葬并看护坟墓。张良墓域之大、墓冥之高,驰名中原。在民间留传着不少关于张良和张良墓的故事。作为人文景观和历史文物景点,张良墓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问题十:焦裕禄哪年死的

长期艰辛的工作使焦裕禄肝病恶化。1964年3月23日,焦裕禄被送到郑州治疗,兰考群众沿街相送。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病逝,终年42岁。

核心提示:在兰考到处可见一排又一排,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泡桐林,当这种很普通的树木与焦裕禄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又有了另外一种称呼叫焦桐,在兰考栽种泡桐树是当年焦裕禄经过大量调研,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来的根治兰考风沙,盐碱和内涝的施政纲领。

凤凰卫视4月23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在兰考到处可见一排又一排,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泡桐林,这些泡桐林就是锁住兰考风沙的功臣,而当这种很普通的树木与焦裕禄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又有了另外一种称呼叫焦桐,在兰考栽种泡桐树是当年焦裕禄经过大量调研,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来的根治兰考风沙,盐碱和内涝的施政纲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他的政绩。

焦裕禄治理兰考风沙 决定大面积种植泡桐树

解说:出兰考县往东偏北七八里路,有一个叫老韩陵的村子,1962年年底,焦裕禄到兰考第四天就来到这里,在当年的新闻纪录片中,我们找到了这样一段影像,画面中这位老农叫肖位芬,他是当年焦裕禄到兰考后访问的第一位老农,两人在肖家的牛屋一待就是三天三夜。

何香久(电视剧《焦裕禄》编剧):他在那儿住宿一看从地下到天花板码的都是那个风箱,他就问那个老大爷,他说肖大爷,他说怎么全村儿的风箱都到你这儿来啦?这个饲养员说他说上海乐器厂的人,上兰考来买泡桐,因为兰考的泡桐叫兰桐,是做乐器的好材料,上海人他门槛儿精,他一看没有泡桐树了,各家各户一转,烧火的风箱是拿泡桐做的,把风箱全买了,焦裕禄说这个事儿对我启发最大,泡桐能固沙,还是经济作物,经济林木,能给兰考这个这个带来富裕。

解说:兰考县的一些老干部至今还记得焦裕禄说过的话,要好好记住当工作感到没办法的时候,你就到群众中去,问问群众你就有办法了,他在肖位芬的牛屋待了三天三夜后,决定在兰考大面积种植泡桐树。

周文顺(郑州大学中共党史专业教授):那兰考焦裕禄之前那些干部为什么不做呢?涉及到一个政绩观的问题,你想这就像今天一样,我们当干部都想留点儿政绩,但是他的经费又是有限的,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就涉及到一个政绩评价问题,你这个国家政绩评价你得科学,他用一任的钱他为后任办了很多事儿,我想他们是这么想的,他都没打算在兰考长待,人家想在这儿混个三五年,人家调走,一种政绩观,根子还是私心,我用我仅有的经费,我干我这一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大家都满意,评价的时候我政绩很好,群众很满意。另一种政绩观,无私的政绩观,就是他要用一任的经费以一任的精力,以仅有的生命逆袭兰考千百年来的贫穷的根源,就是说这是千百年来都遗传下来的一个灾害的根源,那一般来说你种树直到今天我们才知道,焦裕禄种的树竟然能长那么大,能挡住风沙,他当年种的小树苗它挡不住风沙。

焦裕禄建泡桐试验站 掀开兰考植树造林局面

解说:1962年林业局苗木试验场分配来了两位专门研究泡桐栽培技术的大学生,这给兰考的泡桐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

樊哲民(兰考县原人委办公室主任):在老韩林苗圃里跟那搞(试验),所以焦裕禄几次到那个地儿去跟这个大学生交谈,并且关心他们的生活,他南方人吃饭,吃面吃不了,吃大米,特别是吃粗粮,他太不行了,就叫粮管所专门供应他们细粮,供应他大米,所以这样这个桐树又发展起来。

解说:老韩林成为焦裕禄在兰考待得最多的地方,在这里他建立起了泡桐实验站,兰考植树造林,栽种泡桐的局面从这里掀开。

魏善明(兰考县朱庄村村民):就跟存银行钱一样,就是这栽一棵树,结果了1963年雨水多啊,都活了栽的树,这样他9月份骑着车,骑着车子来上这儿照个相。

焦裕禄带相机下乡 用作发动群众的“利器”

解说:说起照相还有一段插曲,当时兰考县有一部照相机,焦裕禄只要下乡就要县委宣传干事刘俊生带着相机跟着,但他从来不让刘俊生给自己拍照,这让刘俊生感到纳闷儿,1963年9月的一天,刘俊生接到通知,焦裕禄让他带着相机去老韩林。

刘俊生(原兰考县县委新闻干事):趁这时候我这个就想问问焦书记,我说焦书记每次跟你下乡的时候,你都提醒我带上照相机,为什么不希望我给你照相呢?焦裕禄笑着耐心地给我解释,我叫你带着照相机是要给群众多拍些照片,他说有一次咱一块上仪封耿乐,你拿着照相机在那儿一照一比划,群众把衣服一脱,挥动着劳动工具,快点来呢,快点来呢,县委来给咱照相了。

解说:相机成了发动群众的工具,后来刘俊生直接把相机镜头对准了群众,也让他第一次抓拍到了焦裕禄劳动的照片。

刘俊生:这是焦裕禄到兰考大半年的时候,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抓拍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当时我看他没注意,最后他劳动以后,他放下了锄,一放了锄他又到旁边一块花生地里去劳动了。

申显魁(原兰考县水利局技术员):这是他的特点,特别接近群众,就推个破自行车走到哪儿地下就坐,那袜子也是补的,鞋也是补的,衣裳都带补丁,到哪跟农民,农民坐哪他坐哪儿交谈,其实就是农民来讲就不需要啥你共产党干部能给群众解决,多说几句贴心话就满足了,也不需要你这,不需要你那,这就感觉,噢,咱是一家人,所以为啥焦裕禄同志这个在兰考县人民心目一直到现在这些老农民都抹杀不掉,也就在这儿。

解说:在胡集村焦裕禄当年调研时亲手栽种的泡桐树如今已长成双人合抱的参天大树,它成长的历程见证了兰考52年的发展,今天的兰考农桐间作面积已经达到了50万亩。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曾是焦裕禄当年找到防治风沙良策,并首先取得成功的地方,2014年3月17日下午,来到这里考察,那时家家户户的劳动力都去沙土地,听焦书记的话挖淤泥盖沙,两个人一组,掘地三尺翻出淤泥,没有小拖车,就用抬粪筐抬,把淤泥盖在沙土上,改善土质,种上庄稼,来年才能有好收成,跟随焦裕禄治理沙丘的时候,张景枝只有30岁,当年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张庄位于黄河大堤东岸,是兰考沙害最严重的地方,村西有个50亩的大沙丘,传说是明朝的一个驿站,因风沙肆虐,车马难行,路过这里女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故名“下马台”。

申显魁:为啥要下轿,为啥要下马呢?是走到这个地方的人推个自行车,那个车轱辘能进去那些,人一走就那么深,那沙土啊,所以抬轿的那个轿夫就拔不出来腿,你文官得下轿,武官下马,那马蹄子埋进去马也不行,它就这样,所以叫做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地方。

解说:1963年3月,焦裕禄为查风口追风源,寻找治沙办法来到了张庄,听老农魏铎彬说,他母亲的坟每年冬春都被狂风扒开露出棺材,后来他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从半米深的地下挖出淤泥,把坟盖住,狂风就再也刮不动了。

申显魁:焦裕禄发现以后噢,灵感来了,他能一个早上一家人能搞一个坟,我要发动全县的人我这一年我能搞多少个沙丘,所以焦裕禄能就能到这样,你知道不知道,他从弄这个坟墓,一个坟墓他能想到全县的沙丘如何治理,所以他的眼光远就远到这儿,人们佩服他也就是这,但是他又实事求是,并不是说马上我就叫你这样搞,而是到底能不能办成这个事儿,他要搞个试点,试点在哪儿呢?是在赵垛楼。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裕禄简历 个人资料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