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宜会战牺牲的国民党中壮烈殉国的国民党将领是

第一组数据,从阵亡将领的构成来比较:

集团军司令2名,占1.75%;

军长及副军长10名,占8.77%;

师长及副师长34名,占29.82%;

旅长及副旅长25人,占21.93%;

团长及副团长8人,占7.02%;

各级参谋12名,占10.53%;

政治部主任2名,占1.75%;

其它职务人员及游击队高级指挥人员21名,占18.43%。

集团军司令0名,占0%;

军长及副军长4名,占2.38%;

师长及副师长6名,占3.57%;

旅长及副旅长3人,占1.79%;

团长及副团长8人,占4.76%;

各级参谋19名,占11.31%;

政治部主任48名,占28.57%;

其它职务人员及游击队高级指挥人员80名,占47.62%。

一、国民党军队与日军战争比较(仅记录大规模战争)
1、淞沪会战 毙伤日军6万余人
2、太原会战 毙伤日军4万余人
3、南京保卫战 毙伤日军1.5万余人
4、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5、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6、随枣会战 毙伤日军4万余人
7、枣宜会战 毙伤日军2.3万人
8、南昌会战 毙伤日军1.2万人
13、上高会战 毙伤日军2万人
14、晋南(中条山)会战 毙伤日军9900人
15、第二次长沙会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也有说4万)
16、第三次长沙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17、浙赣会战 毙伤日军3万余人
18、鄂西会战 毙伤日军4万余人
19、常德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
20、豫中会战 毙伤日军4000余人
21、长衡会战 毙伤日军6万
22、桂柳会战 毙伤日军3万余人
23、缅北会战 毙伤日军9万余人
24、雪峰山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二、抗战中牺牲殉职的国民党将领名单,共有271人。

1、佟麟阁上将 ,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已找到)
2、赵登禹上将 ,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已找到)
3、郝梦龄上将 ,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已找到)
4、饶国华上将 ,1937年11月于安徽广德自戕殉国。(已找到)
5、刘湘上将, 1938年1月于湖北汉口因病殉职。(已找到)
6、王铭章上将 ,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已找到)
7、蒋方震上将 ,1938年11月于广西宜山因病殉职。(已找到)
8、张谞行上将 ,1939年3月于陕西西安遇敌机轰炸殉职。(已找到)

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八一三事变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1937年8月13日爆发,即第二次上海事变。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下达全国总动员令,调集七十万大军投入淞沪战场。日军兵力也增至三十万。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中国守军被迫撤退。12日,淞沪陷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

1、它是在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情况下,在共产国际反法西斯路线的影响下,在中共的积极倡导并采取一系列正确措施的推动下,国共互相让步共同抗日的产物。
2、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性,统一战线中阶级成分非常的复杂,因而统一战线内部有复杂的阶级关系、有矛盾尖锐的斗争,甚至出现了军队之间的武力摩擦。
3、是代表两个阶级利益的两个政权和两个军队的合作,并未形成统一的国民政府和联合统帅部,没有共同的纲领和组织合作,采取遇事协商的特殊方式处理共同的事务。

日本对东北与华北的侵略方式的不同:日本侵略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直接进行武装侵略;
日本侵略华北,制造华北事变,采用武力威胁、外交讹诈的手段,压迫国民政府屈服以达到侵略的目的。

正面战场的抗战主要战役:

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上海失守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取得平型关大捷,在忻口阻击日军。日军占领太原 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日军进攻徐州,在台儿庄消灭日军一万余人 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八一三事变:1、目的:
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 11月占领上海,12月攻陷南京。
9月,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背景:日军占领平津以后,继续向华北和华中发动攻击,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2、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①淞沪会战1937.8—1937.11(姚子青、谢晋元)上海失守
②太原会战太原失守平型关大捷1937.9抗战首次胜利
4、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①抗战初期,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比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
②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造成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迟滞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1、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发表了一系列的抗战宣言,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揭露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全国人民对日作战。
①“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内外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估量: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率先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吁。
②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和上层),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③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1936年5月,毛泽东、朱德发出了国共“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放弃了“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表现出中共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
2、国民党的政策的变化:
①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蒋介石在他所作的对外关系报告中说:“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了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但同时表示,若到了最后关头,“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国民党及其政府开始调整对日政策。
②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项条件,改变并最终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
③1937年初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主要讨论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共是此次讨论的中心问题,虽然国民党还坚持“根绝赤祸”,但是政策由“武力剿共”变成“和平剿共”。这标志着国民党接受了合作抗日的政策,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国共合作最终形成:
①七·七事变后,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8月22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两党开始在军事上进行合作。
②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重要性,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水兵斋藤要藏,驾车强行冲入上海虹桥军用机场,窥探中国军队情况,并向守卫机场的中国士兵开枪射击。中国士兵被迫还击,大山勇夫等二人中弹毙命。虹桥机场事件成为日本进攻上海的借口。8月13日,日舰向上海闸北炮击,海军陆战队也沿北四川路、军工路一线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击,淞沪会战从此开始。
淞沪会战中,日本海陆空军逐渐增至二十多万。中国军队投入总兵力四十多万,初期冯玉祥任总司令,9月17日后,由蒋介石亲任总司令。战斗非常激烈,历时三个多月,共消灭日军六万多人。

第一阶段,中国军队在挫败日军挑衅后,英勇反击,企图趁敌援军未到,一举歼灭在上海的日军。中国军队对日军形成包围,并发动了向虹口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进攻。日军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舰炮支援,死守待援。中国军队进攻受挫。
8月23日后,中日双方大批援军到达,敌人由守势变为攻势,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从长江沿岸登陆的日军,企图通过侧翼包围,占领上海。中国军队与登陆日军展开激战,先后组织三道防线,节节抵抗日军的进攻,双方损失惨重。
10月25日,日军攻破大场阵地,闸北、江湾、庙行中国守军侧背受到威胁,不得不向市区撤退,战争进入第三阶段。11月5日,日本援军从杭州湾大举登陆,由西线迂回中国军队的后方,对上海实行包抄。为避免腹背受敌,中国军队全线撤退。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枣宜会战虽然失败,但中国军队主力尚在,日军陷入持久战的深渊。学者提到“假如说枣宜会战影响了抗战历史,那么张自忠壮烈殉国,就是对我们民族忠义精神的最好传承。”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枣宜会战牺牲的将领介绍,希望你喜欢。

  枣宜会战牺牲的将领张自忠

  “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连***联***络,即带马之3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

  这是张自忠于1940年5月6日深夜写给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的书信,被认为是张自忠的战前“绝命书”。

  襄河是汉江流经襄阳地区的河段,被当地人称为襄河。彼时,第33集团军驻防襄河两岸。枣宜战役爆发后,张自忠一面下令襄河东岸部队分头迎敌,一面指示西岸部队做好出击准备。

  5月3日,河东战局严峻,长寿店阵地被日军攻占,日军第三师团攻占泌阳,第三十九师团和池田支队从随阳发动正面进攻。

  6日晚上,张自忠在快活铺总部组织将领开会,河东枪炮的轰鸣清晰可闻,会议结束的时候,张自忠丢掷一句话,“我明天过河去督战。”

  众将领劝阻,“总司令应该坐镇,不要去!”张自忠力排众议,给冯治安写下了这封“遗书”,最后两句话是“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渡河后,张自忠陆续与各部取得联络。河东将士得知张总司令亲临前线,士气大振。5月11日,张自忠率部冒雨向东追歼逃敌,使敌重创。14日,张自忠率部与南窜之敌激战于方家集,击退日军多次进攻。

  5月15日,张自忠率部到达沟沿里,日军第十一军通讯部队破获张自忠总部密码,知道张自忠所在。日军第三十九师团调集五六千人和大批飞机大炮向沟沿里开进。

  15日夜,张自忠旧病痢疾复发,住在村民余大保家。余大保的儿子余有才回忆,“张自忠看到村里百姓生活贫瘠,还给每家发了10块现洋。”为了给张自忠养身体,余大保给张自忠煮了南瓜粥。而因为这顿南瓜粥,沟沿里附近也有了南瓜店的名字。

  16日,六千日军合围沟沿里,南瓜店战役打响。

  “南瓜店战役的核心战场在沟沿里杏仁山一带,张的部队只有2000余人,后来边打边退,被围困到长山第五座山腰上。在那里殉国。”宜城市政协前祕书长、张自忠研究专家向安友说。

  宜城市文史资料记载,“5月16日,血火交织,长山颤抖。”日军以飞机大炮将南瓜店轰成一片火海。

  据当时负伤后幸存的张自忠警卫员谷瑞雪回忆,他见张自忠最后一面时,张自忠已身负重伤。谷瑞雪忍不住哭出声来,张自忠却说:你这小子,哭什么?战死沙场,是军人的本分。随后,他又脸朝着天,异常平静地喃喃自语道:“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你们快走!”

  日军在《一位之死》中记述了张自忠殉国时的情形:“他***藤冈***端著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两眼死死盯住藤冈,藤冈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头部,他脸上微微地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的身躯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张自忠牺牲以后,长山枪声骤停,藤冈从张自忠身上掏出一支派克钢笔,上面刻着“张自忠”三个字。藤冈后退几步,恭敬地向张自忠的遗体行了个军礼。

  当日晚上,张自忠遗体被送往距战场20里的陈家集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司令部,与张自忠相识的师团参谋长专田盛寿亲自核验。日军资料记载“专田盛寿举著蜡烛久久注视张自忠的面颊,突然悲戚地说,‘没有错,确为张君。’在场者先是欢呼,继而是一阵鸦雀无声的肃穆。”

  日本广播电台随即播报了这条新闻,相比以往傲慢自大的新闻稿,电台此时说道:张总司令以临危不惊、泰然自若之态度与堂堂大将风度,从容而死,实在不愧为军民共仰之伟丈夫。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敛入棺。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

  5月16日深夜,第38师师长黄维纲赶到南瓜店,率队夜袭陈家集,与敌激战两昼夜,终于寻得英烈坟墓,抢回了张自忠的遗体。

  5月21日,张自忠遗体从宜昌运往重庆,当日,宜昌10万群众自发会聚到街头送殡,日军飞机在宜昌上空盘旋,10万人无一人躲避。

  1941年5月,黄维纲在长山为张自忠建立了一座纪念碑。

  张自忠殉难地所在的罗屋村七组村民周成芝的父亲周守缓曾参与修建长山张自忠殉国纪念碑。周守缓在世时曾告诉周成芝,当时为了把从外地运来修纪念碑的条石运上山顶,村民无偿献出自己的耕牛,因为山体陡峭,累死了七八头牛。

  “纪念碑建立起来以后,长山老百姓算有了个念想。”60岁的周成芝说,在她的记忆中,长山人对张的纪念从未停止。她父亲活着的时候,每年祭日,在路口画个圈,或者到长山脚下,点上几张纸,祭奠死去的英烈。

  村民何志元九十多岁了,他还记得当年张自忠带领部队到达长山,站在村里呼唤村民的声音:“乡亲们,你们出来吧,我们回来了。”

  “宜城人心好,有良心”

  这一个月以来,向安友俨然成了宜城市最忙的人。

  向安友是宜城市政协前祕书长,研究枣宜会战及张自忠三十余年,在纪念张自忠的很多事情上,他必须“出面”给出建议。

  1980年,一篇《湖北宜城各界人士清明节举行祭扫纪念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活动》的新闻稿件引起热议。这是解放以后大陆地区第一篇公开纪念张自忠的相关文章。新闻稿的作者正是向安友。

  当时,向安友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在宜城统战部工作。向安友和同事们有意在宜城搞一个张自忠的纪念活动。

  “我知道,我当时所想做的事也有风险,但是去长山脚下的罗屋村考察以后,我觉得,我们官方的纪念已经晚了近四十年,我觉得很惭愧。”

  向安友回忆,他当时注意到,时隔近四十年,1941年建立的张自忠殉国处的纪念碑以及张自忠同难烈士墓依然完好无损。同难烈士墓刚刚加了新土,墓碑处还有刚刚烧过的纸钱。

  向安友所在的统战部联合有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纪念张自忠的活动。1985年,宜城市建立了张自忠纪念馆。从1980年至今,宜城市已经举办了三十余次张自忠纪念活动。

  2014年,宜城市 *** 在长山开始建设张自忠抗日纪念园。“专案核心工程投资8000万元,加上景观道路、绿化,投资总额超过1亿元。”宜城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晓坤说。

  新京报记者来到宜城时,纪念园已经竣工。十里长山槐花飘香,纪念园在青山之间显得恢弘肃穆。纪念园阶梯从长山山顶的纪念碑到山脚下的牌坊共1234阶,长达811米。

  牌楼横批是蒋介石的题词,“英烈千秋”,对联是董必武的“裹尸马革南瓜店,忠勇震瀛寰”。

  牌楼上的题词是向安友所选。他说,“在南瓜店,遂了‘奔向最终之目标’的巨集愿”。

  张自忠纪念园落成,向安友觉得, *** 为宜城人完成了一个心愿。

  张自忠的女儿张廉云到过宜城八次,她告诉儿子车晴,“宜城人心好,有良心。”

  “我说荩忱死得好!可以给全体国民留下一个不朽的榜样……我说荩忱死得好!可以给一些官吏留一个舍身为国尽职尽责的模范……”

  这是1940年7月,冯玉祥为张自忠写的悼词。

  宜城市政协副主席张富山说,“你看,冯玉祥悼词写得多好,我说荩忱死得好!可以给一些官吏留一个舍身为国尽职尽责的模范。百姓心里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官员,我们纪念张自忠,不能只是修个纪念碑,而是要实打实地为百姓谋利益。”

  “长山地区风景秀丽,宜城市一直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景区,为当地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张富山说,“为了这个新经济增长点,市里也一直在做准备,很注重当地的生态保护。”

  记者在长山地区看到,长山上种植了大面积的槐树,正值槐花盛开的季节,风一吹来,槐香四溢。在槐树林中,不时能见到养蜂的农民。

  宜城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晓坤告诉记者,“市里每年都要在长山植树,但因为长山地区缺水,春夏的时候,当地的百姓吃水都困难,所以植树很困难,一处绿化,要重植三四遍。”他说,长山的绿化花了三十年,就等著有发展旅游的机会。

  记者注意到,宜城市通往长山的乡村道路宽达十米,道路两旁是刚刚种植的绿化树。张晓坤说,长山地区的百姓以种植水果为营生,便利的交通对他们很重要,趁著修建纪念园的契机,专门拓宽了当地的道路,现在长山的农村道路是省道标准。

  张晓坤说,修纪念园是为了纪念张自忠,另外也是为了推动红色旅游,拉动地方经济。在纪念园的规划中,包括了很多利民专案,其中包括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让当地农民进来做生意,张自忠纪念馆还准备免费给当地农民发放张自忠的资料,“农民对张自忠和枣宜会战有了系统的了解,可以给游客当导游,增加收入。”

  “能够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也是对张自忠的一种纪念。”宜城市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一个巨人站在这里,要么你站在他的背影里,要么你走到他的前面,百姓会做对比。”

  枣宜会战的伤亡情况

  日军再次在国军面前显示了他们的战力,按第十一军的战报显示,该会战日军伤亡仅约7000人,与之相较,我军承认的战损为:阵亡36983人,失踪23000人,负伤50509人,如换算伤亡比率,日军投入56个大队,伤亡约占有效作战兵力的12.5%,可我军投入之兵力约54个师,概约38万人,伤亡高达总兵力29%,或是,有效作战兵力的45%!---毫无疑问,我军战败。经此一役,第五战区主力元气大伤,且重要性急速下降,直到抗战结束都没有恢复。

  但是,五战区的作战计划基本上并无问题,会战开始前,中国方面及时发现日军企图,正确判断日军进攻方向,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对日军进行战役侦察,破坏其企图。此计划虽好,但未能实现。日军在100多架飞机、200辆战车掩护下,突围而出;在3天的围攻中,装备较差的中国军队给予第3师团以严重杀伤,挫折了其锐气。

  在南线,第33集团军截击日军的部署也是对的,但兵力不厚,通讯联络失密,致遭日军第13、第39师团的反扑,损失较大,总司令张自忠壮烈牺牲。从战场形势看,并未完全受制于日军,还保持着一定的主动性。问题出在对我方部队战力的过高估计,而实情是我军极度缺乏装备。我军至少有三个军为敌重创,但日军只掳获山/野炮二十三门,只能靠人力硬攻,打击力严重不足,以致再次上演虽包围攻击时,无法将对手全歼或给予重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枣宜会战牺牲的国民党 的文章

 

随机推荐